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例6篇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文1

摘要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奥林匹克教育的问题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出奥林匹克教育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后奥运时期奥林匹克教育

伴随着奥林匹克圣火在中华大地的熊熊燃烧,我们十三亿中华儿女的百年奥运梦想得以实现,也使我们的同胞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同时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灿烂光辉、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感受到一次最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也早以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当中。北京奥运会业已结束,我们享受了无尽的美好的时刻,我们也会从奥运会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当前,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讨论相当的激烈,大都极力主张加强我们国家的奥林匹克教育。但是,何为奥林匹克教育呢?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同、共同推崇的定义。熊斗寅先生曾经在《中国学校体育》中的奥林匹克理论系列讲座专门撰写《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一文来。该文对奥林匹克教育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奥林匹克教育的定义提出了一些思路,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对奥林匹克教育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但是,一个确切、准确的定义的界定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大众的认同。正如顾拜旦先生所主张的一样,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包括体育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这三者应该是构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奥林匹克教育的外延也是非常广的,顾拜旦也多次强调奥林匹克教育的全面性,他认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体育教育、民主教育、历史、哲学、艺术教育、运动心理学、保健学、伦理学、现代骑士学等等,同时他认为奥林匹克教育要具有男性的阳刚之气。正是由于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如此的广泛,使得我们对奥林匹克教育含义的界定有了更大的难度,但是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二、如何开展大众的奥林匹克教育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底开展的全国调查结果显示,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在我们中国农民人口占据了那么大的比例,我们该不该把奥林匹克的触角伸向农民这个占人口大多数的群体?在我国的农村当中,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在这个人群当中开展呢?奥运会落下了帷幕,罗格主席的一句话“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给了我们最高的评价,假如一个能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国家连他们国家的一半的人口的奥林匹克教育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掉,我们如何对得起罗格主席对我们的评价呢?

三、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不可否认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从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中我们也能看出其教育内容的丰富,但是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我们的奥林匹克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现在我国的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播和教授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调查访问被访问者的形式进行的,例如会问一些“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谁”、“在北京奥运会上提出的三大理念是什么”、“谁为我国拿到了第一枚奥运会的金牌”等等一些有关奥林匹克历史的常识性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来反映我国当前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并不是要否认奥林匹克历史和常识不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它们固然也是我们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但是,仅仅通过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是不能理解真正的奥林匹克的精神和含义的,也不可能说明某个地区或者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更别说来让世界各国充分的理解奥林匹克的宗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文化,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利于我国体育的国际化。

四、如何继续发扬我们的奥运精神

奥运会的举办是对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全面考验,诚然更让国民素质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检验。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我们通过这次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仅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也展示了我们良好的国民素质、弘扬了民族精神。“你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鼓励口号。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170多万名志愿者紧张忙碌在各自岗位上。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良好的精神风貌感动着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感动着世界各地的来宾,感动着社会各界。毫无疑问,在奥运期间我们各个方面是毫无挑剔的,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把我们的这种精神保留下来,使之更好的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以便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呢。

五、如何进一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起步才20多年,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国际奥委会的称赞。我们用举国之力办好了一届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是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是随着奥运会的结束,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如何应时发展也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

六、结束语

在我国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是落实“人文奥运”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内容。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是没有尽头的,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诠释奥林匹克真正的内涵,去推广我们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秋玲.后奥运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

[2]熊斗寅.一定要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J].体育学刊.2008.7.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文2

1、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2、奥林匹克格言是国际奥委会对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号召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的精神奋力向上。这句格言是顾拜旦的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活动上提出的,顾拜旦对此颇为赞赏,经他提议,1913年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其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文3

迪东神父是顾拜旦的朋友,他被称为“顾拜旦哲学和道德建筑的两大支柱”之一,他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格言:“更陕、更高、更强”。

据历史学家研究:这个格言的诞生时间是1891年3月7日(一说1895年);1913年,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后的国际奥林匹克大会上,国际奥委会将她定为奥林匹克格言;1920年,她成为奥林匹克徽记的一部分――对于现代奥运会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格言影响更大的了。

“更快、更高、更强”可以象征和代表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理念,但是,她显然不能代表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部。

首先,这是一个十九世纪的格言,她诞生的时候,现代奥运会还没有举办过。一百多年来,不但奥林匹克文化的哲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所面对的世界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用“更陕、更高、更强”来代表奥林匹克的话,显然有“原教旨主义”之嫌。其次,虽然“更陕、更高、更强”是顾拜旦老人“钦定”的奥林匹克格言,但是在现代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新的口号作为一种“潜格言”、“准格言”、“新格言”,逐渐为世人所接受、逐渐成为林匹克文化的组成部分――例如“重要的在于参与、不是取胜”、“和平、友谊、进步”等等。

在笔者看来:奥林匹克格言虽然概括了现代体育的精神和本质,但是她显然更适用于体力的体育,她至少漏掉了一个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非常重要的概念――“更聪明”。

奥运会上的体育运动并非是“全部”的体育,除了“奥林匹克体育”之外,在当代社会中还有“职业体育”和“智力体育”两种重要的体育运动形态,前者的代表有橄榄球、高尔夫球等等,后者的代表则有国际象棋、围棋等等,这两种体育都没有进入奥运会,这对于奥运会来说是一个缺憾。

在这个缺憾中,“职业体育”的缺憾并不严重,因为“职业体育”的一部分已经是奥运会项目了,例如足球、网球和篮球。和她们相比,“智力体育”的缺憾是一种严重的缺憾,其严重性在于:人类社会在当代史意义上的飞速发展,首先是人类智力进步的结果(所以现在最时髦的词汇是“知识经济”),而非体力进步的结果,虽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不能被割裂开来,但作为“智慧体操”的那些运动项目,确实应该有一个奥运会式的舞台。

因此我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智力奥运会”的诞生。

这个“智力奥运会”,已经由于“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原因呼之欲出了――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结束之后,“智运会”将莅临北京。对于这个“智运会”,今天的媒体和公众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就发展而言,她对于奥林匹克的意义或许会超过“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件事情!

既然“智奥会”已经由于“智运会”的缘故成为事实,奥林匹克就需要根据新的观念产生新的口号,并且使这些新的口号成为一种奥林匹克的“新格言”――十九世纪诞生了“更快、更高、更强”,二十世纪诞生了“重要的在于参与、不是取胜”,二十一世纪到了,也该诞生一些新的东西吧?

说到格言和“新格言”,还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以枚举:萨马兰奇对于现代奥林匹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在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际,就发表了一个“升级版”的“新格言”――他说“重要的是有资格参与比赛而不是赢得比赛”。

萨马兰奇这样说,是因为今天的奥运会已经不像过去了:在很多年前,很多普通人可以参与到奥运会比赛中,但是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随着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门槛越来越高,运动员能够获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此,这位老人家把“参与”的概念“升级”为“有资格参与”,这个改动,显然更符合奥林匹克的现实、符合奥运会比赛的现实。

因此在本文的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对于奥林匹克格言和口号的观点――

“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中,应该增加一个“更智”;

“重要的在于参与,不是取胜”的口号,应该像萨马兰奇那样,修改为“重要的在于参与的资格”;

而“和平、友谊、进步”的口号,应该增加一个非常东方、非常中国的概念:“和谐”――她既能表达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又能表达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和谐,还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总之一句话:即使一种文化或者理想已经成为了格言和口号,她也是必须发展、必须丰富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不能只使用十九世纪的语言。

追问之八 “零的突破”真有可能在1956年实现吗?

即使是在纯粹的学术领域,学者和“学者”们也经常会有一些盲点――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这也是苏联这个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此前奥运会长达56年的时间里,组成“苏联”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俄国只参加过1908年和1912年奥运会,并且总共只获得过一块金牌,这块金牌是花样滑冰,在夏季奥运会历史上,很少举行冬季项目的比赛,这是第一次。

在1917年“十月命”之后的35年间,一共举办过六届奥运会,苏联一次也没有参加过;这种情况很像中国,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的35年间里,中国也缺席了六届奥运会。

也就是说,从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到1979年中国回到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有一次一起参加过奥运会,这就是1952年奥运会!

显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奥林匹克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都是怀抱着旁观的甚至轻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忽然有了一个转折――

卫国战争期间蒙受了巨大民族牺牲的苏联,在战后格外重视体育运动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之所以决定参加奥运会,不可忽视的动机之一是要显示自己在制度上的优越,他们很自然地希望和自己同一阵营的,处在“蜜月期”盟友中国也能参加。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会场上升起。

后来由于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做法遭到了中国体育界的反对(这种反对是一种“双重反对”: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我国台湾省运动员也反对,例如在1960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台湾运动员就高举着写有“抗议”字样的横幅入场――因为国际奥委会不让他们使用“中国”的名义而只允许使用“台湾”的名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没有参加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

中国没能参加1956年奥运会,造成了一个历史悬案:假如中国参加的话,到底将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健在的两位中国体坛名将,在五十年代多次

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和游泳运动员穆祥雄都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假如自己能参加那届奥运会,有信心为中国赢得奥运会金牌。两位时代英雄的慷慨表述固然信心十足掷地有声,但问题是――他们有可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为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或者奖牌“零的突破”吗?

很可惜,我们虽然不能进行历史的假设,但是假如历史允许假设的话:回答是否定的!

墨尔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没有男子100米蛙泳,只有男子200米蛙泳,获得金牌的是日本选手古川胜――当时,这已经是日本运动员第四次夺取这个项目的奥运会冠军了,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了今天更擅长200米项目的日本蛙泳之王北岛康介――日本蛙泳的悠久传统由此可见一斑。

古川胜的200米夺标成绩是2分34秒7,这个项目铜牌的成绩是2分36秒8,而穆祥雄虽然三次打破过男子100米蛙泳的世界纪录,但是在200米蛙泳的正式比赛中,穆祥雄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分38秒9――非常遗憾,如果没有特别的奇迹发生的话,穆祥雄在墨尔本奥运会上不但不具备获得金牌的成绩,而且还很难获得奖牌!

再来看举重:陈镜开1956年的最好成绩是总成绩3075千克,这个成绩,和墨尔本奥运会冠军的成绩相差35千克,和第三名的成绩也相差25千克――很显然,即使陈镜开参加了那届奥运会,他取得金牌或者奖牌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奥运会举重比赛不同于世界举重锦标赛,她是以总成绩决定选手名次的,从1956年的陈镜开开始,中国运动员曾经数十次打破抓举、挺举、推举的世界纪录,但只有肖明祥在1966年的一次非正式比赛中创造了第一个总成绩世界纪录。直到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才在正式比赛中创造了第一个奥运会项目的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名字叫何灼强、1988年奥运会铜牌得主。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文4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今天,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奥林匹克标志也已经在全世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为了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保障和维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和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2001年10月11日北京市政府令第85号)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02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5号)。

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的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的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

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对五环标志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文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that we have understood about Olympic movement and humanism, and making use of document associated with sociology and sport science, the article is to deeply analyze definition of Olympic movement, so that we have a very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spor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奥林匹克;人本主义;人性;人权

Key words: Olympic movement;humanism;humanity;human rights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315-02

0引言

人类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在这数千年中,思想家、哲学家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恐怕是人的问题。对于什么是人、人性、人的本质、人道主义等问题也有了难以尽数的答案。今日中国,自成功打出人文精神这张王牌,一举夺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国人沸腾了。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提出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如何举办一次人文奥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代奥运会竞技体育的大舞台上,人本主义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呢?如果没有很好的体现,我们将如何面对呢?同时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新世纪东西方文化的又一次碰撞,怎么办?透过这些看更深层次的,中国体育改革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这些问题都将值得我们深思。

1奥林匹克和人本主义的诠释

1.1 奥林匹克的诠释

1.1.1 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中规定“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也就是说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它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主张通过增强体质,通过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人得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纵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主义具有以下特点:①继承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传统;②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③国际主义与和平共处的理想;④公平竞赛与独立自主精神的发扬[1]。

但是百余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史表明,奥林匹克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冲突、不断发展。一方面,奥林匹克主义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取消业余主义原则和适当向商业开放。另一方面,如政治干预、暴力行为、兴奋剂等等是完全违背奥林匹克主义的,现在的奥运会越来越体现功利主义。

1.1.2 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从顾拜旦时代的十条原则到萨马兰奇时代的七条原则,奥林匹克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升华。奥林匹克精神是指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实质,本质是反映事物的性质的,本质变了,事物的性质就要变化[1]。龙天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哲学基础浅析》中,从哲学的角度,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现代奥林匹克的哲学精神渊源可以概括为:①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完善人格力量的教育,是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思想的目的;②发扬勇敢竞争精神,提倡从奋斗中求得人生的幸福,是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③促进人类的和平、友谊、进步事业,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原则。我个人认为,对于体育来讲,它是一种社会改良行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应该是体育是为全世界人民谋福利的,也就是讲“体育为人民”。通过体育的教育功能,从某一方面来完善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以期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世界的和平,这也反映了体育的特殊性。

1.1.3 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国际奥委会采用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展示给公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奥委会还有一个格言,即:“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奋斗,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奥林匹克运动无论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普遍的促进作用。

我个人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就是给全世界人提供一种文化和活动的氛围。奥林匹克运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场合,它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手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各种保障,包括物质、安全、资金以及环境保障。换句话讲,体育也是一样,体育的实质就是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北京2008年奥运会,我们要将奥林匹克的普世价值与我国独特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传承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使13亿人民能够领悟到奥林匹克的真谛。国际奥委会的职责就是“让梦想永存”。我们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同时要将我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1.2 人本主义的诠释和反思现代中国,在许多部门或行业都在提倡人性化服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等,但大都流于口号化、形式化、表面化。他们对人本主义认知含糊混乱,对人本主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理解,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更不要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本主义了?

1.2.1 人本主义的具体内容人本位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人本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主张或思想体系[2]。人本主义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2.1.1 人性认知人性认知也就是对人性的了解和掌握,这是人本主义的前提,只有了解人的特点并顺应这些人性,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所谓人性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本性,不需要借助于外赋性的条件就能“自然而生”,且外在力量难以将其改变。人是生而平等,对自己有绝对的支配权,个人自己的主人[2]。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人及人性有基本的认识,要将其作为一个社会人来对待。

运动员也是一样,首先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社会中人来看待他,来进行研究,这是前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有不同。就东西方而言,在东方我们中国队人性的认识我们注重集体,每个人在集体中的发展;而西方社会侧重每个个体,作为个体的人的认识和发展。无论社会或者组织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要充分考虑人的本性,尊重个体的意志,给人们提供自主选择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鼓励人们去表达自己的个性、思想、才华等,使人处于一种积极、充满活力的状态,这样才能激发更大的创造力。

1.2.1.2 崇尚人权人权是人本主义的核心所在。对于个体来说,只有生物的我、精神的我、思想的我、社会的我这四个方面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我”。人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生存权、人格权、思想权和公共表达权。同时人权具有同质性、普适性和恒定性的特点,它没有国家、民族、文化、人中等差异,它适应于每一个社会人[2]。运动员也是一样,他也要遵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他也是有人格的。

1.2.1.3 坚持人道简单地说,人道就是把人当人对待,不以非人的标准和做法对待任何一个人。其具体内容包括:强行性规定――第一尊重生命,第二尊重人体,第三尊重人格。还有禁止性规定――第一禁止歧视他人,第二禁止侮辱他人,第三禁止虐待他人,第四禁止压迫他人[2]。

平心而论,究竟什么是人道主义,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问题。在20世纪人道主义问题是哲学界,甚至是整个思想界瞩目的问题。但对什么是人道主义,似乎依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人道主义不仅仅关注人外在的东西,不仅仅关注人的肉体,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内心,关心人的灵魂。胡乔木是20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问题讨论中的重量级人物。他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解释,人道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位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他认为,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的第二种意义,即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立足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一项伦理原则,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位基础的。”[3]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不同领域,都有许多有悖于人道的做法和现象。例如体育领域足球运动中的种族歧视、球场暴力、兴奋剂的服用等等。

1.3 人本主义的反思人本主义的内容是深奥的,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不是简简单单喊口号作宣传就能落实的。它需要人类对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我们国家开始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现实显示都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和口号化层面。尤其在体育领域,竞技体育要尊重人体,要重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多拿几块牌子不是人本主义的体现,它在有些方面甚至与人本主义大相径庭。2008年奥运会我们将面临东西文化的一次撞击,如何做到人文奥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长远一点,中国的体育事业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尚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的体育事业,可谓是人重而道远。

2奥林匹克中的人本主义再认识

2.1 奥林匹克中人性认知的不足中国为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了奥运争光战略的推进,实行三级训练网络。在中国的少儿体校,他们很少懂得和成年人一样,享有健康权、教育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不受歧视权、反违禁药物权等各方面的权利。这些首先是对青少年人性认识的不足造成的,没有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而今天随着经济学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的不断转变,对体育理解的不断深入,到少体校从事少儿训练的人数越来越少。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本应是促进孩子身体、生理等各个方面健康成长最为有效的手段。然而,过早的、大负荷的、高强度不科学的竞技训练会给青少年儿童带来生理上、心理上的严重伤害。美国一位体操运动员Shannon Miller曾进行描述到,从她15岁开始,就开始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的童年生活,唯一的快乐就是结果―金牌。我国一位体操运动员也曾经在采访中对记者说:“训练,构成了我的全部童年,那是怎样的苦只有自己知道。”[4]

2.2 奥林匹克中的人权缺失奥林匹克运动中人群缺失,一个比较明显的方面就是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男女运动员的参赛比例方面、项目设置方面、媒体曝光度方面、各种体育组织的管理层面。例如,相关调查显示,到2003年3月,国际奥委会共有126名委员,其中男性114名,女性仅为12名,女性人数占总人数的9.5%。这个比例最高为12.4%(1999年),最低为2.4%(1981)。[5]此外,还有种族歧视等,例如英超和西甲赛场上对黑人的歧视。

2.3 奥林匹克中的道德启示兴奋剂的使用。据统计,在1968年第墨西哥奥运会上规定的禁用药物为8种。在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上升为26种,1976年58种,1984年69种,1988年为101种,1992年为107种。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射击比赛中前17名运动员由13人兴奋剂检查为阳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兴奋剂检查阳性者有12人。近几年田坛巨星纷纷与兴奋剂有染,例本.约翰逊、琼斯、亨特等等,震惊了世界。[6]1999年初,国际奥委会在处理美国盐湖城申办2002年冬季奥运会受贿案件中,发现奥委会委员有13人受贿等问题,不久多名奥委会委员纷纷因之而被迫辞职。[7]中国足球职业化赛场上一直困扰中国足球发展的假球、黑哨、、假摔等,是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职业道德的强烈抨击。

体育商业化和职业体育的发展也有负面的影响。为了吸引观众,体育竞技的难度、激烈程度增加,体育赛制、竞技规则、场地器材发生变化。为了商业利益,人为改变比赛规程、方式、时间、地点甚至设置障碍,造成不公平竞争。体育业使一些体育官员、运动员、裁判员参与,影响比赛结果。[6]职业体育发展中的商业化,使人的功利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它们的负面影响使人们的体育道德观念堕落。

3奥林匹克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奥林匹克与人本主义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奥林匹克在100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本主义的理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多数人的参与,讲求公平、公正的组织和竞赛。但是,在多中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体育的背离问题,奥林匹克运动也不断受到影响。奥林匹克运动要发展,就要作到人本主义。没有这它可能要走向衰亡。因此,奥林匹克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人本主义,要弱化它的经济、政治功能。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运动与人本主义的认识上有着诸多联系。它在维护人类的自由与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体育的商业化以及体育的职业化,奥林匹克在人本主义的问题上常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一些方面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不足。我们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体育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体育暴露出的诸多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有所警示,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同时,我们也看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如何做到三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很迫切的,它关系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谢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45-98.

[2]曾波,胡新范.人就是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40-56.

[3]《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史》丛书编委会.人性的曙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41.

[4]李祯,周爱光.奥林匹克运动与人权[J].体育文化导刊,2007(9):41-43.

[5]熊艳芳.奥林匹克决策层面中妇女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299-301.

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范文6

2022冬奥会后会开放国门吗

暂时不会完全开放国门,毕竟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现代冬奥会分布在三大洲,但现代冬奥会的举办权集中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

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历史悠久。近年来,北京强化四大中心定位,发展较快。北京获得举办现代冬季奥运会的权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座城市也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实力强国。

北京是世界“双奥运城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北京是唯一可以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虽然历史上大多数城市都在夏季奥运会之后申办冬奥会,但像北京一样,除了北京,没有其他城市成功过。北京获得了现代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向世界证明了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它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运城市”。

让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参与到举办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作为现代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使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这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在于向世界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奥运会中来,让年轻人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前进。中国举办现代奥运会的能力表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正在向前推进。

北京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对中国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它表明中国取得了发展成就,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一座迷人的城市。

2022年冬奥会的口号是什么

第24届冬奥会,即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口号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中国哈尔滨已申办2010年冬奥会,但冬奥会并未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举办。

冰雪是纯洁的象征。冰雪运动充满激情和活力。我们希望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营造纯粹的体育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促进冬季运动的蓬勃发展;

邀请世界各地不同信仰、肤色和种族的人们相聚一堂,分享奥运会带来的激情、欢乐和幸福。

2022年冬奥会时间地点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口市共同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和张家口都是主办城市。这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之后,中国举办的第三个奥运会项目。

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和张家口都是主办城市。这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之后,中国举办的第三个奥运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