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范例6篇

落日余晖

落日余晖范文1

2.从太阳升起到牛奶燕麦,从落日余晖到大碗白粥,从月牙高悬到霓虹闪烁,从大道到小道,到大道,一天走远,秋鱼儿入眠,路,不休,不孤,不梦。

3.当少年与古老的城市相遇,伴随着落日余晖,享受忙碌之中难得的悠闲与自在。

4.我还在平凡的努力着,偶尔自由,时常孤独,落日余晖轻轻拍着我的肩膀,“回去吧,一个温暖的梦在等着你”,月亮带着我的叹息上路,唯是星辉,微弱又坚强像要萌芽的种子,长出心头的倔强。

5.天空真的是很好看了,落日余晖,就让人感觉满是希望啊,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会有那一天的,破茧成蝶。

6.这个夏天,还想去海边吃一次海鲜,踩一次浪花,看一次落日余晖,然后牵手走进秋天的怀抱。

7.藏在山上一处桃源之地,和好朋友一起嬉笑打闹!远离工作、落日余晖、肆无忌惮……何尝不是一种时髦的lifestyle呢!

8.城市傍晚人来人往的蒸腾而上的热闹气息,漫漫白昼里缓缓来的落日余晖,舍弃聒噪后偶尔有汽车驶过的声音。

9.我想见你,在和煦暖阳的初晨,在落日余晖的傍晚,在星光闪耀的深夜,在每一个重要的不重要的时刻。

10.落日余晖渐渐散去,一盏盏路灯慢慢点亮自己……

11.落日余晖波光映,舒云剩影水色悠。

12.你是傍晚落日余晖的方向,你是我不能拥抱的短暂理想。

13.总是在五月中旬开始一点点想念你,在蝉鸣声里,在绿叶里,在午后的阳光里,在落日余晖里,一点点的思念堆积成河。我可以在教室的窗边听着歌趴一下午,回忆着两年前,你和我走过的路说过的话。我能一滴泪不流地翻完我们所有的合照和聊天记录了。

14.落日余晖,不加滤镜的美。

15.落日余晖是昏黄的,要是有夜晚的清风和一轮好月亮,我很愿意和你一起坐在小山岗上,手里什么都不放,心里都藏着对方。要是有个小萤火虫就更好了,我的秘密它也知道了。

16.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很难讲。完全离开忙,人容易空虚,完全不离开忙,又容易习惯沉湎,世事无两全,可是两全才是值得的,忙而不忙,在长河岁月里面洗练,不忙而忙,在落日余晖中偷闲,把难得的好心情,变成易得的好心。

17.落日余晖还是很美,日头慢慢埋入地平线,黄昏时分虚幻的美跳脱成黑夜沉静的美,不同的美给我不同的灵感写不同的故事思考不同的问题。虽然会因为莫名其妙的消逝而躁郁,但夜晚却让我平静。如人饮水,皆是心境。

18.我想起,我曾以为的览我山月视而不见之人,到底是沉没于落日余晖中。

19.特别喜欢坐车上高速。看着外面高楼林立飞速后退,朝阳灿灿,落日余晖,绿树招摇,突然发现,自己生性是自由不受约束的。

20.落日余晖里无畏前行,街道转角处肆意绽放,昏暗光线下无声反抗。

21.晚归的飞鸟追逐袅袅炊烟,落日余晖绽放在你温润的眉眼间,我不敢细看低头为你弹唱一曲春风十里。---记昨日黄昏

22.今日最舒服的事,就是晚上七点多的时候,躺着床上看着窗外的苍山,和落日余晖。

23.落日余晖,暖风抚面。少年心,忧伤也是愁,欢喜也是愁。

24.可算是下班了,近有文峰塔,远有落日余晖,眼前是路人溜的大金毛,耳边听的是大妈广场曲,吹的是夏日凉风,路边还有卖烤串的,这真是生活。

25.关于海岛的旅程,是从晨光初现到落日余晖,是感受海岛风光和热带风情。

26.野蛮生长,赖着空气,赖着阳光,赖着这方土地,从落日余晖到今日朝阳。它就这样的来了走了。

27.我有爱,却不知如何释放,有恨,却不知因何生恨,更有怨,却不知为谁而怨。落日余晖,丝丝凉意,油然心生。

28.大雨倒是不会让这座城市颠倒,更多的只是日出日落,会带响的风,美丽并不奢侈的彩虹,愈发觉得油画里没有骗人,雨后的落日余晖下,真的是淡粉色的云朵,少女心泛滥的蓝色。

29.品黄油蟹味,看落日余晖,等烟花升起。

落日余晖范文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不然,也许从表面看,黄昏只是一天的终结,生命的中最终绽放,但我却觉得黄昏却是一天中国最灿烂的时刻。在黑暗到来之前,努力绽放光明,用无尽的光和热来温暖一颗颗不安的心。

这份努力,这份执着无疑是诠释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生命的意义。残阳如血,染红了天空,照耀在人们的面庞之上,这份如同鲜血染成的色彩显现出无比神圣的光辉,尽管并不持久,但这份决心将会得来永恒的回忆。即使黑暗已然到来,但此时,人们已有战胜黑暗的决心。

为了明日的辉煌,集成夕阳的嘱托,前进下去|

实验中学初三:谭业凯

落日余晖范文3

家乡的夕阳,只剩最后一缕余晖时,常常有两个小男孩,手拉手……

那两个男孩就是我和凯。记得那是6年前,我和凯在那快土地上成了最好的朋友。可是好景不长,我要搬到城里去读书了,那无疑是残酷的,我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在背后哭泣着,在我将要出发时,凯来了,拿着他最宝贵的东西—磁铁,他哭着用石子砸磁铁,把磁铁砸成了两半,他把一半给了我,他说:“当我们再见面时,磁铁……就可以……合在一起了。”他笑笑,我也笑笑…………余晖又洒在我们的身上,暖暖的。

搬到城里后,我每天用功的学习,但是每次傍晚,总跑到窗前晒晒最后的那缕余晖,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他。和他在一起享受那属于我们的那缕余晖。可是,现在的余晖跟以前的余晖都不同了,没有那种感觉,没有那种温馨,没有那种快乐…………余晖照在我身上,凉凉的。

我趁清明下乡时,想见见昔日的凯,我的心情此起彼伏,手中撰着那一半磁铁…………

到了那儿,一打听,凯已经搬走了,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家乡的余晖变了,变得没有那味儿了,是为什么?是注定上次的分别是永别?注定磁铁找不到另一半?是注定我们俩的缘分尽了?是注定我们不能再做好朋友?回家去时,爸爸说:“家乡的余晖是不是暖暖的啊?”我呆呆的说:“嗯。”暖的?真的是暖的?

到了家,惯的走到窗前,阳光沐浴着我,心中没有了那种失落,也许,在另外的城市也在享受共同的余晖。

家乡的那缕余晖,我爱你……

黄昏几处无飞絮

旧事吹离曲

当年盟誓如朝露

忘却如何住

落日余晖范文4

春节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赣州游玩。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非浮桥莫属了。

我们来到浮桥的时候,已经夕阳斜下了。

远在天边的太阳,仿佛漂浮在水的上方;碧波荡漾的水面,被阳光斜照得波光粼粼,金色的小点漂浮在眼前。

远方的天空,被即将消逝的太阳照映着。染得七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我站在桥上,日落的余晖挥洒在我的脸上。一瞬间,光影交错,我那黑色的影子拉得斜长。夕阳洒落满心的彩霞,它沉沉坠下,只留一片片金色的彩霞。

墨绿色的树矗立在岸边,密密麻麻,挡住了光芒。但影子,却是那么斜长。树的影子透到水里,好像是长在水里的林子。脚下的浮桥,也映着日落的余晖,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零碎的金色小点,被映在桥上稀稀落落的水里,宛如一颗颗在夜晚里闪烁的星星,熠熠生辉。弯曲的河流,被微风吹得起浪。阳光挥洒在水面上,透过浅浅的光泽,隐隐约约能看见水底鱼儿,在嬉戏、玩闹。

夕阳西下,霞红如火。天边一抹血红的余晖,正沉沉的落下。

落日余晖范文5

织布的阿姨、种田的伯伯、给别人做衣服的奶奶都满载而归。放学的弟弟妹妹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玩耍边嬉戏,落日的余晖照在他们的脸上,个个都像做错事的孩子,脸红红的。

这是,天空中金灿灿的、红通通的。天边的晚霞一会儿像个文静的少女,一会儿像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会儿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哄着自己的孩子。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麽美的日落。太阳一寸一寸的躲进山的那一边,晚霞也越来越淡了。这意味着今天结束了,人们将迎来新的一天。

落日余晖范文6

关键词:王维 夕阳意象 缘由

袁行霈先生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①它既有客观物象本身的特征和属性,更有因作家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赋予的情感意蕴和特殊内涵。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诸如夕阳、日暮、落日、余晖、斜照、白日等在诗歌中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王维在其诗歌中大量运用这类意象,据徐伯鸿先生统计,“现存王维的470多首诗歌中,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就出现了60次,就诗歌中夕阳意象的异名而言,王维诗歌中有夕阳、日暮、落晖、日隐、日落、落日、余晖、日斜、日晚、斜晖、落照、返景、余照、日夕、斜光、白日、斜日十七种之多,其中依次是‘落日’和‘日暮’各10次,‘日夕’和‘日落’各4次,‘夕阳’、‘日斜’和‘白日’各3次,‘落辉’和‘日隐’各2次,余者均各1次”。②同时,王维把这类意象运用得出神入化,从而来表情达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抒发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昂扬的壮志豪情;“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表露自己仕途上的失意和想要归隐的思想;“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山中送别》)寄托朋友情深和离别之悲……

王维为什么如此偏爱夕阳,喜欢把他复杂的情感在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上,究其缘由,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浅析。

一、对夕阳意象传统审美观的承传

夕阳及其同义异名的词语作为一种意象由来已久,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王风・君子于役》有“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被认为是最早涉及夕阳意象的文本,这里的“日之夕矣”只表示单纯的时间概念,即傍晚时分、日将西斜的黄昏。自此之后,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就不断地出现在诗歌作品中,而且除了表示时间概念外,内蕴逐渐丰富。屈原诗中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离骚》)、“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思美人》),在点明时间概念的同时又增加了一层深意,即日暮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使得夕阳这类意象具有了一定的比兴意味。到了汉乐府诗歌中,夕阳这类意象象征生命终结的比兴意味更浓,且使用频率也空前加强,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黄昏之后,日光逐渐暗淡,人们开始歇息了,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战城南》),早晨发起攻击之时,士卒们个个都还是那样生龙活虎,到了晚上却见不到归来的身影,以“暮不夜归”暗示战士阵亡。建安、正始时期的诗人们,在继承之前诗歌中夕阳意象的基本用法外,又给夕阳意象增添了新的意蕴,即感伤的情思韵味:曹植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赠徐干》)和阮籍的“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咏怀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借夕阳的光彩暗淡、忽然消失表现出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复返的孤寂、落寞的忧伤感情。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在他的推动下,南北朝时期,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在诗歌中经常出现,尤其体现在谢灵运、江淹、何逊等人的诗歌中。如: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日慕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拟古三十首休上人・别怨》)

窃悲杜衡暮,临涕吊空山。(江淹《无锡县历山集》)

暮潮还入浦,夕鸟飞向家。(何逊《渡连圻》二首其二)

日夕栖乌远,浮云起新色。(何逊《学古三首》其二)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何逊《送韦司马别》)

但纵观整个南北朝时期,对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意象运用最多的是谢,据统计,在《谢宣城诗集》中,这类意象一共出现了35次:

总的来说,南北朝时期,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意象的内涵并未有太大增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意象在诗歌中对氛围和意境的营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谢的《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诗人塑造了一位孤独寂寞、心怀幽怨但又满心期待着君王到来的妃嫔形象,借此暗示了当时他的身份和不幸处境。首句“夕殿下珠帘”,仅仅用了五个字就写出了日夕时分冷宫偏殿的幽凄情景。“夕”字点出当时正是暮色降临之时,黄昏本是一天之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候,对于宫嫔们来说,又是决定她们今夜有无机缘得到君王恩宠的时刻,然而殿门的珠帘已悄悄放下,这意味着君王的步履不会再经过这里,又将是一个和愁苦度过的不寐之夜,多么感伤。同时,在前两句由景物所构成的氛围和意境中,“夕阳”意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宫殿、珠帘本是富丽豪华之景,正是因为有了暮色夕阳的笼罩映衬才显得宫殿幽静、珠帘低垂,再加上飞动的秋萤,渲染出一种愁惨凄凉的气氛,即是以富丽之笔写清冷之景。一个“夕”字所折射的暮色,含蓄深婉地展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命运和愁思。

及初唐,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在前人运用的基础上更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初唐诗人基本上淡化或剔除了这类意象的比兴、象征意蕴,更多的继承了它在营造氛围意境上的用法。如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落晖”意在构成萧瑟的氛围,从意境上看,将树叶枯黄的色与夕阳余晖的光搭配得恰到好处,在这广阔、浓重的秋景中透露出萧瑟的气息,表达了诗人百无聊赖、彷徨苦闷的心境。

综上所述,在王维之前,夕阳及其同义异名的词语作为自然界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意象,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原因和诗人们人生体悟的丰富,它的审美内涵也愈见丰富深刻:单纯的时间概念,象征着生命终结的比兴意味,感伤的情思韵味,营造某种氛围。而这些,都为王维在诗中大量、灵活运用这类意象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诗人独特审美感情的投入

王维在其诗歌中灵活运用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来表情达意,与诗人独特的审美感情是分不开的。因为不同时期人生境遇、心境之不同,所以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这同一类事物也就打上了诗人不同的情感烙印,也即因为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这同一类景物和其他不同事物相组合形成不同的意境,能表达诗人不同时期的情感,所以才会被大量运用。

(一)昂扬的壮志豪情

王维虽一生坎坷,但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总的来说早年积极进取,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所以从他早年的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和政治诗来看,此时涉及的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抒写着诗人昂扬的壮志豪情。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塞宣慰,在赴任途中写成了《使至塞上》,在这首边塞诗中体现了他青壮年时期满腔的抱负与豪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一幅苍凉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伤感、落寞的印象,但诗人用“圆”字来修饰“落日”,就给人以亲切、温暖、喜悦的感觉。“圆”字准确写出河上落日的温暖、苍茫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在大漠的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在这样雄浑壮美的意境中抒发的是诗人深沉的爱国思想。

还有如王维早年作品《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首联和颔联写了将军出猎时的意气风发、英姿飒爽,气势恢宏;颈联表现了主人公的轻觉和愉悦心情;尾联写猎归,以写景作结,“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从结构上说,此景遥接篇首,首尾彼此呼应且形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时紧张的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满志的心境相称。从意境上说,“千里”、“云平”,云彩笼罩着广阔的大地,用一个“暮”字,在点明夜幕降临这一时间的同时,以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笼罩着一切,更显诗意,使得意境雄浑壮阔。这首诗中,王维在赞扬将军狩猎英勇、敏捷、豪迈的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豪情。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燕支行》),写将军率领士兵在大沙漠中行进,战士们的画戟雕戈,辉映着西北边疆寒冷的日色,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强烈的感染力量,表现出来的是诗人豪迈昂扬的感情。“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李陵咏》),表现诗人报国杀敌的愿望。

(二)归隐时的闲静心境

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从低级到高级有五种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王维少有才华,积极进取,希望能在仕途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作为,但当时官场的黑暗使他感到厌倦和无奈。另一方面他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借山水释怀,在山水中暂时忘却官场的污浊,追求闲静的心境,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中寻找着人格理想的精神家园,故而他诗中夕阳下景物构成中所暗含的自然的静与他中后期归隐时闲静的心境相交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泼。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是王维晚年与裴迪相酬为乐所作,诗人在这里将寒山、秋水、柴门、渡头、墟里、孤烟、五柳都放在落日余晖这一广阔的背景上,为山林增添了明丽的色调。村头的渡口处一轮落日低垂,水面上泛起粼粼的柔和的暮光,村落里的人们已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至半空,一片安静祥和的晚景“夕照”图。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把诗人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渭川田家》中写道:“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首诗写诗人久居官场,产生归隐之心,向往山林的志趣。所选取的黄昏的阳光、村落、穷巷等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明净、和谐、温馨的氛围,与官场险恶、紧张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仕途的苦闷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夕阳”像一个悠闲的老人,轻抚着乡村,一切显得轻松、自在,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王维写夕阳落照之景,抒发闲静心境的诗句不胜枚举,如“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送李太守赴上洛》)。在有些诗歌中,诗人还明确点出了“静”,如“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深巷斜晖静”(《济州过赵叟家》)等等。

(三)离别的悲绪伤情

夕阳意象,从时间流程上看,包括从夕阳西下到暮色苍茫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从空间角度看,此时的景物多呈冷色低调,缺少动态和生机。所以,冷色低调的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往往与诗人悲凄伤感的离别之情、情象同构,两相契合。

《齐州送祖三》:“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己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己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送别结交二十载的祖三,“荒城”、“寒天”、“净山”,在阴冷夕阳的笼罩下,景象凄清,别离时的伤悲使得眼前所见之景也都变得萧瑟凄凉起来。波浪拍击,水流湍急而去,更加重了诗人心绪的缭乱,祖三要离开去任要职,就像这逝去之水挽留不住,而此时天色已晚,再不分别,祖三将无法上路,真是无可奈何伤离别啊!所以诗人创设了这样一个“日暮送客图”,表达作者对友人的不舍。“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著,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谈,显得特别浓挚深至,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惜别之情更加浓烈。

《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诗的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傍晚时分,外出的儿相继归巢,远行的人儿却越走越远,夕阳的残辉为这分别更添伤感凄怆,诗人不直言别情,而是以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婉转地抒写内心的感触。

类似的还有“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山中送别》),以送别友人后“掩柴扉”的举动,抒发诗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如何打发这漫漫长夜呢?“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送韦评事》),以“落日”衬沙场征战思乡之愁,倾诉内心道不尽的惜别之愁。

诗人人生境遇之不同,审美情感的多层面,才使得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意象的内蕴能够如此丰富多彩,两相契合。

三、高超绘画技巧的融入

王维在其诗歌中把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运用得出神入化,也与他高超的绘画技巧有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金学智先生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一文中就有过精辟的分析、阐释。他说:“王维特别喜爱夕阳。中外的画家、美学家的审美经验说明,夕阳下的景色确实是迷人的。笪重光《画筌》写道:‘爱落景之开红,值山岚之送晚。’达・芬奇也说:‘西落的太阳余晖,照亮了乡间的大树,给它们染上了自己的颜色,形成了一幅奇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回答‘什么样的风景是美的’时,举例谈道,‘落日的金色光华透过层层彤云赤霞,照射着一切(这是带有感伤情绪的,但是,这不是很动人吗?)一个敏感的诗人在甜蜜的忘怀中观察这一切,没有察觉半个钟头是怎样过去的’。这些都很适用于王维笔下的夕阳映照之美。”③

王维对光和色有着特殊的敏感,所以他笔下的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在渲染景物、营造意境时产生不同的效果,或雄奇瑰丽,或静谧和谐,或幽暗清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诗人初到沙漠,看到茫茫的沙漠浩瀚无边,所见尽是沙漠的黄色,画面开阔,又有些空旷苍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劲健刚毅,给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些许生气。远处,奔腾的黄河波光粼粼,流向远方,依偎着黄河的是一轮圆硕的落日,浑圆、黯红的身影正在渐渐下沉,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落日的余晖给黄河与沙漠涂上了一些暖意,诗人完全被这一幅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感染了,也沐浴在了这温暖苍茫的夕阳中,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傍晚时分,天边一抹微红的晚霞,柔柔的光线笼罩大地,它给人的感觉是整体渲染的或者说是无聚焦点,夕阳鲜明绚丽的暖色给人以心理上的温暖和慰藉,因此,以景衬情,将夕阳意象所蕴含的意味与诗人的情感期待相契合,营造了静谧和谐的氛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村落,诗人深情地目送着牛羊归村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温暖的夕阳之下,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使他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而这一切温馨、悠闲、静谧,正是一个充满人伦之乐的温情之夜的开始,相比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使诗人心生向往。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后两句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凄清冷寂、幽暗僻静,一般而言,如果要描写幽暗的意境应该回避光亮,但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乍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不然,且效果刚好相反。从光的角度来看,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从色彩的搭配来看,夕阳所呈现的淡淡的橘黄色,属于暖色的调子,而沐浴在夕阳中的深林、青苔都是青色的冷色调子,并且面积非常大,这样冷暖色调互补,于是整个诗歌画面就形成了一种中性的、以冷色调子为主的复色美,即生成橙青色或橙绿色,从而给人一种具有幽暗清冷的意境。

诗人对夕阳及其同义异名词语的意象经过细致的观察,深切的体验,用手中的笔使艺术形象更鲜明突出,也使诗歌更富有画意。

注释

①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4.

② 徐伯鸿.王维诗中夕阳意象的美学意蕴[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5).

③ 金学智.王维诗中的绘画美[J].文学遗产,1984(4).

参考文献

[1] 《四部丛刊》景印本[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

[2] 张红云.试析王维诗中的落日意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