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范例6篇

滑铁卢战役范文1

惨遭滑铁卢是惨遭失败的意思。

滑铁卢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的发生地。滑铁卢战役是一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最密集”的战争。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后人就用“惨遇滑铁卢”来形容一个人遭遇了失败。

滑铁卢镇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与欧洲其余国家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滑铁卢的名字却因为拿破仑响彻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滑铁卢战役范文2

[关键词]对话,滑铁卢;失败主义者;再见

英国影片《魂断蓝桥》讲述了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芭蕾舞演员玛拉和陆军上尉罗伊一见钟情,却因为贫穷的无奈,命运的捉弄,一个被迫沉沦,一个杳无音讯,终有一天意外重逢却难长相守。影片中的对话大多简练而含蓄,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男女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及心理活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几段经典的对话中,“defeatist――失败主义者”和“goodbye――再见”这两个词数次出现,是解读人物和故事的关键词,此外,影片本身的片名“Waterloo”,也因其特定的引申含义为影片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一、Waterloo――滑铁卢

《魂断蓝桥》的英文名很朴素,就是Waterloo Bridge,直译为“滑铁卢大桥”。然而,就是这个名字,透露了故事的玄机。“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的一个城镇,发生在这里的“滑铁卢战役”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1815年,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展开激战。英军的威灵顿公爵在普鲁士军队的增援支持下,带领部队大胜拿破仑。此战之后,拿破仑一蹶不振,最后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影片中的“滑铁卢大桥”位于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正是为了纪念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的胜利而修建的。

因为这一典故,“滑铁卢”在英语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名,而具有了双重的引申含义。它既可以用来指“惨痛的失败或毁灭性的打击(尤指在一段时期的成功之后)”,也可以用来指“失败或毁灭的原因;祸根”。由此可见,导演或编剧选取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暗示观众:在短暂的甜蜜之后,这段爱情必然要以悲剧告终。其次,是因为在影片中,滑铁卢大桥和滑铁卢车站是贯穿始终的两个重要场景,它们见证了男女主人公的喜与悲,生与死。

在滑铁卢大桥上,玛拉和罗伊初次相遇,一见钟情,浪漫的爱情故事就此拉开序幕。在滑铁卢车站,玛拉放弃演出赶来见罗伊最后一面,却还是没能来得及和他说上一句话。茕然独立的玛拉眼看着火车渐行渐远,心中幸福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同样也是在滑铁卢大桥上,导演用一名男子的画外音:“你好,今晚天气不好,是吗?现在晴朗点,好些了,散散步怎么样?”以及玛拉茫然空洞的一个表情和转身,含蓄地交代了她的沉沦。而影片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刻,仍然是在滑铁卢车站,前来接客的玛拉在一拨刚下火车的士兵中,居然看见了她以为早已阵亡的罗伊。恍若隔世的重逢让玛拉喜极而泣,又痛苦万分。在影片的结尾,玛拉又一次来到滑铁卢大桥上,她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迎面驶来的卡车,为自己和罗伊无望的爱情画上了永远的句号。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之后,是玛拉的吉祥符掉落在车轮旁边的特写。小小的吉祥符静静地躺在滑铁卢大桥的桥面上,仿佛在无言地诉说:没有什么能够抵挡得了“滑铁卢”带来的悲剧性宿命。

二、defeatist――失败主义者

在影片的对话中,“defeatist―失败主义者”这个词前后出现了三次,它有意无意地提醒观众:玛拉是一个“失败主义者”。在影片的开始,当玛拉和罗伊在防空洞躲避空袭时,得知罗伊第二天就要奔赴战场,她黯然道:

M:Oh,I’m sorry.This hateful war.(噢,真遗憾,可恶的战争。)

R:Yes,I suppose it is.Yet there is,I don’t know,acertain amount of excitement about it too.Around the comer ofevery second the fascination of the unknown.We’re bothfacing it tiffs instant.(是的,我想是的,不过我不知道,战争也有令人兴奋之处。即将来临的每一刻都有迷人的未知。我们立刻就要面对这种未知。)

M:Oh,we face the unknown in peacetime,too.(和平时期,我们也面对这种未知。)

R:You’re rather matter-of-fact,aYen’t you?(你相当现实,是不是?)

M:Yes,you’re rather romantic,aren’t you?(是的,你很浪漫,是不是?)

面对战争的未知性,玛拉表现出的是忧虑,而罗伊却似乎还有着一点点期待。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两人的性格从一开始起就形成鲜明的反差。难怪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罗伊就用“失败主义者”来形容玛拉。

R:Well,it struck me as curious ever since I met you,youknow.from that very early moment ages ago……that you’re soyoung,so lovely and so……deleatist,I mean you,you don’tseem to eXpect much from life.(好吧,一见到你,你知道,从仿佛数年以前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你很奇特……你很年轻,很可爱,而且很……失败主义似的……我是说,你似乎对生活期望不多。)

在罗伊的眼里,玛拉尽管年轻貌美,却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希望。“失败主义者”一词道出了她性格中的最大弱点,也仿佛一语成谶,预言了她不幸的结局。

尽管两人都没有奢望能够再见,但第二天还是出现了小小的奇迹。罗伊的假期意外地延长了,于是他又一次出现在玛拉的视线里。大雨中,两人好似久别重逢,紧紧相拥,罗伊用不容质疑的热烈口吻向玛拉发出了求婚:

R:No,you won’t have time for that.(不,你没时间了。)

M:For what?(没时间干吗?)

R:For hesitating.No more hesitating to you.(没时间犹豫。你没法再犹豫了。)

M:No?(没法?)

R:No.(是的。)

M:Well,what am I going to d0 instead?(那么,我该干嘛?)

R:Going to get married.(准备结婚。)

罗伊突如其来的求婚,让玛拉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在这里,两人的对话非常简洁明快,罗伊的斩钉截铁,玛拉的疑问,体现了前者的热情执着,后者的优柔寡断。

R:We’re going to be married.It’s you.It’ll never beanyone else.(我们准备结婚。只能是你,决不是别人。)

M:But how can you tell that?(你怎么那么肯定?)

R:Now listen,darling.None Of your quibbling.None Of your questioning.None Of your doubts.This is positive.yousee?This is affirmative,you see?This is final.you see?You’re going to marry me,you see?(听着,亲爱的。不许含糊其辞,不许疑问,不许怀疑。这是明确的,懂吗?这是肯定的,懂吗?这就定了,懂吗?你要嫁给我,懂吗?)

M:I Bee.(我懂了。)

整段对话中,玛拉一直在“含糊其辞”,在“疑问”、在“怀疑”,罗伊则想用自己的“明确”、“肯定”,和“一捶定音”来打消她的顾虑。强有力的排比句式,一针见血的两组形容词,使罗伊的乐观积极、不可战胜的性格与玛拉悲观、现实犹疑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两人的婚事顺利得到了罗伊的伯父也是上校的准许时,玛拉表现出来的还是不自信和怀疑。

M:It’s too easy,I’m frightened.(太顺利了,我有点怕。)

R:Ha ha ha!Defeatist!(哈,哈,哈!失败主义者!)

罗伊又一次想到了“失败主义者”这个词。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玛拉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她这种悲观的性格。

至此,影片中浪漫的爱情,痛苦的甜蜜达到了顶峰,随后,故事逐渐转喜为悲。首先是两人未能如愿于当天在教堂结婚。然后是罗伊提前开拔,玛拉却没能及时赶到车站送行。不久,玛拉就从报纸上读到罗伊阵亡的消息,失业带来的贫困加上痛失爱人的打击使她一病不起。病愈之后,为了报答好友凯蒂为自己作出的牺牲,为了生存,玛拉也不得不以出卖自己为生。然而更为可悲的是,在滑铁卢车站,玛拉和罗伊意外重逢。当罗伊不改初衷,立即提出结婚的请求时,玛拉肝肠寸断,欲哭无泪。在凯蒂的鼓励下,怀着对生的渴望和对罗伊的爱,玛拉终于鼓起勇气,跟随着罗伊来到了他的苏格兰老家,希望能抓住失而复得的幸福。但是,在欢迎两人归来的家庭宴会上,罗伊又一次在玛拉眼中看到了“失败主义”。

R:No doubts?(没有丝毫怀疑?)

M:No.(是的。)

R:No reservation?(毫无保留?)

M:No.(是的。)

R:No defeatism?(不是失败主义?)

M:No.(是的。)

R:Darling,every once in a while,I see fear in your eyes.Why?(亲爱的,我时不时能在你眼中看到恐惧,为什么?)

在罗伊的追问下,玛拉的肯定回答一声比一声牵强,她无法掩饰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当罗伊的叔父,一位和善的老人无意中对玛拉谈起他们家族的荣誉和勋章时,玛拉陷入了更深的沉默和挣扎。她彻底意识到一旦人们知道了自己的过去,会给罗伊和他的家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她不愿,也不能让罗伊受到如此的玷污。爱情固然神圣,但又如何能抵挡得了世俗的陈规?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玛拉选择了逃避。捉弄人的命运,失败主义者的性格,注定使她成为悲剧的主角。

三、goodbye――再见

除了“失败主义者”,“goodbye――再见”是影片中的另一个关键词,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玛拉和罗伊在第一次约会后,分手前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R:Nothing to do about it,is there?(不能再做什么了没,是吗?)

M:Nothing,except to say goodbye.(是的,除了说再见。)

R:I suppose so.(我想也只能如此了。)

M:Good-bye.(再见)

R:Good-bye,Myra dear.(再见,亲爱的玛拉。)

M:Good-bye,Roy.(再见,罗伊。)

R:Keep well.(多保重。)

M:Yes,you too,keep well.(好的,你也是,多保重。)

R:Nothing can happen to me.Your lucky charm will seeto that.(我不会有事的,你的吉祥符会保佑我的。)

M:I hope it will,I pray it will.Good-bye.(我希望它会,我祈祷它会的,再见!)

R:Good-bye.Please leave me first.(再见。你先进去。)

在这段很短的对话里,一个“再见”两人竟来回说了六遍。即使是乐观的罗伊也有些不甘心的意识到:今日一别,或许就是永诀。战争面前,爱情没有未来。仿佛静水深流,简单的用词,克制的情感,却足以传达出两人此刻内心的波澜。纵有千般不合,万般无奈,能说的也只有一声“再见”。

而在影片的最后,在玛拉和罗伊的最后一次对话中,“goodbye”一词更是在玛拉的无语凝噎中道出了她内心的万语千言。在罗伊的家庭宴会之后,陷于绝望境地的玛拉不顾一切地冲到罗伊母亲房间,告诉了她自己打算永远离开,再不出现。她唯一的请求就是不要让罗伊知道真相,她不忍心让他因此而受伤害。一出罗伊母亲的房间,玛拉就碰到了刚刚上楼的罗伊,俩人最后一次紧紧相拥。

R:Good night,darling.(晚安,亲爱的。)

M:Goodbye,darling.(再见,亲爱的。)

R:Why goodbye when it’s only till morning.(早上马上就要见面了,为什么说再见?)

M:Because every parting from you is like a little eternity.(因为,每一次与你分离都好像是一次小小的永别。)

R:That’s the way I feel,too.(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M:Goodbye.(再见。)

R:Goodbye,little old sentimentalist.Tomorrow,all day toourselves.(再见,多愁善感的小家伙。明天,一整天都是我们的。)

M:Yes,my love.(是的,亲爱的。)

当不明就里的罗伊温柔地道出了“晚安”,以为还有幸福的明天可以继续,去意已决的玛拉说出的却是“再见”。在英文中,如果只是晚上分开而第二天就能见,习惯上说“晚安”,通常只有在较长时间的分离前才彼此互道“再见”。面对罗伊的不解,泪眼朦胧的玛拉给出了这样意味深长的解释:“因为,每一次和你的分离都好像是一次小小的永别。”今日的“再见”就是明天的永别,玛拉一语双关,把她的辛酸、无奈和悲伤全都浓缩在这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词中。

滑铁卢战役范文3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S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搏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情况。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看到拿破仑的败局已定,连夜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内森亲自等候在岸边,从罗斯伍兹手中接过信并快速打开,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内森快步走进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贫富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内森故意冲着身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的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随之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狡诈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决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眼睛。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的信号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珀终于到达了伦敦,带来的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兵,法国完了!

这个消息居然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滑铁卢战役范文4

拿破仑出身出破落的贵族家庭,有众多的兄弟姐妹,而他也从小就与其他小孩子不同,总是沉默寡言,自己在角落里看书,遥望大海,在此分享《拿破仑传》读书心得总结范文。下面是为大吉安静些整理了一些关于拿破仑读书时的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拿破仑读书时的笔记1拿破仑的一生,是颠倒的一生,少年时急于成势,不守道义地在两个阵营反窜,就象一个小人,或许这也是在他危难之时,其部下反水的一个原因吧。由于急于功利,整天梦想着统一欧洲征服印度,却不去思考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在用人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一方面是滥用家人,滥用家人也就罢了,居然不去约束,施恩招怨,不但搞坏治政还失去战机,最后还搞得兄弟反目。另一方面不束妻子,不知择妻之不慎甚于择友。第一任妻子放荡淫邪,奢侈无度,却不知断义。第二任妻子纯粹是为了名声与政治目的而娶,在他流放圣赫勒拿岛后,无论他怎么写信,她都未有回复,却去跟一个军官公开同居。而在第二任妻子之前,有一位天使一样的情人,他却不去立后,而她在他两次流放,及滑铁卢大败时都去看他。不立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她出身不贵,他却忘了自己的出身也贵不到那里去,他很明白她的感情的纯真的情况下,不去立后却另娶连面都没见过的政治妻子,简直是倒行逆施。不说感情,就以他功利性的目的而言,一个好妻子可以增加他半倍的精力,而一个坏妻子可以浪费他4分之3的精力,出身顶个屁用。三是不远小人。他明明知道他的最得力的两大文臣——富勒与塔列朗里通外国,且曾阴谋政变,在他得到确凿的证据的情况下,居然一点事的都没有,原因是政务上离不开他们,却不知地球就是没有了他拿破仑也是照样会转的这个道理,没有了这两个人他的帝国就不转了?实在是一种可笑的处理方法。结果在俄国战争中,因为富勒的谍报,俄皇在准备投降的情况下,知道了他的部队的困难而改变主意,造成了俄国战争的彻底失败,也是他帝国下坡的开始,如果他赢得了这场战争,欧洲的历史将改变,而滑铁卢也不可能有什么战争。

在法兰西战争中,他的这两个宠臣与得力元帅拱手让出了巴黎,并逼他接受退位与流放。自己为自己掘出了一个好坟墓。由此可见他除了那征服欧洲的狂想与天赋的军事才能外,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简直是一个白痴。在他第一次失败,流放到厄尔巴岛后,他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也大致思考明白了他失败的原因,从而从厄尔巴岛逃走并重新得到民众的支持而开始了百日王朝。在滑铁卢他因为失误而大败,巴黎又逼他下野,而这时他并非没有了战胜反法联盟的胜算,并且南方军队与近卫军都效忠于他,他此时如果再次实行独裁,思维与见解已经清明的他将对法国及法国人民作为与此前完全不同的贡献,然而他却以不愿让法国流血这一理由,答应再次退位,而说白了他已经失去了勇气。最后被英国所骗,流放到环境恶劣的圣赫勒巴岛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其一生,勇气与智慧从来没有同时结合到他的身上,流放前只有勇气没有智慧,流放后有了智慧却失了勇气,实在是可叹可悲。

不过,这也是历代所谓大英雄的共同轨迹,由于太在意于权势与所谓的宏图大业,虽然都是年纪轻轻便威权赫赫,但说白了都是一个草包,最大的英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最大的草包。或许看过拿破仑传的会说拿破仓不是设科学院吗?不是很尊重学者吗?其实他的尊重至少一半是为了政治,如果他真尊重,就不会断然拒绝富特的蒸汽机。如果他接受富特的蒸汽机,那么他的舰队就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他的死敌英国不说被灭,但至少可能会龟缩于英格兰岛,那又何来反法联盟?所以,他骨子里并不尊重知识,他是什么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执着是智慧的表现,而什么都不信就是愚蠢的表现,但在表象上,这两种人差不多。在过去,我对所谓的英雄确实还是非常钦佩的,但现在的我越来越讨厌这些英雄。这些英雄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廖廖无几,几乎只有杀戮的功勋。当然,我说他们是草包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而只是在人类的基本问题上没有什么思考而已。如果真的什么都不懂,又何以建立那怕是只有杀戮的功勋?至少他得让人信服他,跟着他吧?

如果英国是拿破仑海上的敌人,那么俄国就是他陆上的敌人。在以后的几年里,英国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可是英国殖民地多,至少可以从别的地方得到需要的东西。但欧洲大陆国家却无法再从海上贸易中得到许多必需品,因而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满最大。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个年轻人,血气方刚,对拿破仑骑在他头上十分怨恨。他阳奉阴违,私下允许俄国商人和英国发生贸易,目的是向拿破仑施加压力,表示自己的不满。拿破仑本人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更是非常看不上,认为他目空一切,却毫无本事。

1820--年,拿破仑提出娶沙皇的妹妹为妻,亚历山大一世对此反应冷淡,他无论如何不会答应有尊贵血统的妹妹嫁给一个科西嘉暴发户。拿破仑对此还以颜色,还在和俄国宫廷协商过程中就宣布和一位奥地利公主订婚,极大地刺激了好面子的亚历山大一世,两国关系由此日渐冷淡。这些都为后来的征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拿破仑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就是征俄战争,但是这个战争是以拿破仑的惨败,或者至少是两败俱伤告终的。拿破仑的不少顾问看出了进攻俄国伏下的危险,向他进言,但拿破仑根本听不进去。拿破仑对此战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孤注一掷了。

莫斯科大火是信仰的毁灭,一个民族可以放弃自己的首都,这场大火烧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烧掉了拿破仑雄霸欧洲的梦想。莫斯科这座俄国故都几乎化为了一片瓦砾。拿破仑得到了一座残破的莫斯科,却一点用也没有,不能消灭俄军主力,战争还是无法取胜。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后,本以为沙皇会主动来求和,他也好乘机从这场战争中脱身。不料等了又等,沙皇竟无动于衷。这时,后方又传来坏消息,西班牙战场的法军出现了全面溃败,连马德里都丢了。法国国内情况也不稳定,保王党人蠢蠢欲动。而且法军的补给线也连遭俄军袭击,随时都有被切断的危险。

拿破仑再也等不下去了,他主动向沙皇提出了媾和,但亚历山大一世对此无动于衷,他已决心用战争的全胜来洗刷俄罗斯所遭受的耻辱。结果拿破仑在莫斯科白白呆了4周,徒劳无益的求和谈判,什么事也没干成。进入10月后,天气越来越冷,俄罗斯的冬天就要到来了。拿破仑意识到再耽误下去只有坐以待毙,他终于下决心撤退。征俄战争让法国或者说拿破仑元气大伤,开始时的50多万大军,最终回到法国的队伍只有不到3万人,日益衰落的法国将要面对的敌人是曾经被迫臣服的整个欧洲。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1820--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爆发。上午11时,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720--人向威灵顿麾下的英荷联军的发起攻击,以阻止普鲁士军与联军汇合。法军的进攻遭到威灵顿的顽强抵抗,打乱了拿破仑的作战计划。下午,普军开始到达战场,形势逐渐有利于联军。此后,法军又发起多次进攻但均遭到挫败,伤亡非常惨重。普鲁士援军不断抵达,联军数量达到了13万,大大超过了法军。进入傍晚,联军发起反攻,法军支持不住全线崩溃,拿破仑狼狈撤退。在滑铁卢会战中,法军损失了320--人和全部火炮,联军损失23000人。拿破仑丢弃残军逃回巴黎,6月22日再度退位,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为何败于滑铁卢?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主要有这四种:一、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二、没有及时歼灭普军;三、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四、法军将领的不称职。正是这些原因,拿破仑一世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中提到过:“拿破仑体现了平等,称帝、侵略,不能推翻拿破仑资产阶级政权、法典和战争的反封建意义。”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用武力和独裁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秩序,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他重视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保持资本主义的长久利益,他倡导用法律规范来资本主义秩序,他公布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成为以后立法的典范。拿破仑作为军事家,经了了无数征战,其正义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其非正义战争虽然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却将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欧洲大陆,客观商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

纵观其一生,拿破仑功大于过。

拿破仑读书时的笔记2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外面枪炮声不断,一位身材不高的军官在从容不迫地指挥战斗,他就是拿破仑。他的一生辉煌而又曲折,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惨痛的失败,然而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拿破仑出身出破落的贵族家庭,有众多的兄弟姐妹,而他也从小就与其他小孩子不同,总是沉默寡言,自己在角落里看书,遥望大海。后来他进入军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从他身上我首先学到的是要拥有理想,并能够抓住机会取得成功。拿破仑曾说过一句着名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在年轻时便立下理想,梦想成为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他也把握住了机会,在大革命那个混乱的年代平步青云,成为了显赫一时的皇帝。在生活中或许也有许多人拥有远大的理想,却总是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那些人总是抱怨老天的不公,殊不知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把握住机会,金子总会发光,黄沙也掩盖不了你的光芒。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拿破仑的反抗精神。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拿破仑便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人,在法国大革命中欧洲的各封建势力都在竭力遏制法国的革命。此时,是拿破仑带领法国人民奋起反抗,打退外敌,让法国成功保留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拿破仑也成为了法国的英雄。

就在法国进入到鼎盛时期,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时,他的野心和欲望也迅速膨胀起来。他不满足于眼前的成果,继续率兵征战各地,法军的铁蹄践踏在欧洲大陆,也引起了被征服国人民的不满,法军陷入了民众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最终在滑铁卢一役中一败涂地,拿破仑也结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拿破仑的经历,然而也有许多人重蹈覆辙,像他一样最终败于自己的野心和永不满足的心。见好就收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然而很少人能够在诱惑面前经受住考验,只有那些经受住考验,脚踏实地的人最终才会走向胜利的彼岸。

法国的布里昂曾说过,对于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只要略加思索就足以产生大批回忆录。拿破仑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他是功是过,他终究是一个战争天才,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伟人。让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吸取他的教训,在人生的路上阔步前行!

拿破仑读书时的笔记3“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的所有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在我死后仍将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拿破仑。

在法国大革命的混乱年代,各股势力走马灯般在权力的舞台上表演,共和国与帝国交相更替,最后又一个个接连失败。但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传奇人物,拿破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带着岛上代代相传的勇气、不屈和意大利的浓重家族观念,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学校里忘我学习;战场上快速成长;土伦战役展露军事头角;平保皇叛乱成为政坛新星;征服意大利赢得极高声誉。远征埃及失利;雾月政变掌权。

加冕称帝,颁布法典。多次打退反法同盟,乘胜扩大法国疆域。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反法同盟趁虚而入被迫退位。不气馁重建百日王朝,失时机兵败滑铁卢。错投英流放孤岛,孤一生含恨驾崩。从一个行伍出生的小兵到加冕称帝的帝王,这个传奇将领、帝王的一生充满的传奇舍彩,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超强的个人能力:他的自信、他的勇气、他的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判断能力。为解放科西嘉进行3次努力,3次失败,在同一件事上失败3次谁会对自己仍然充满信心呢?第一次被反法联军赶下台,流放时的他仍然没有一点绝望,在岛上一刻不停地建设,并且能够有勇气面对失败,更有勇气东山再起。他屡试屡败,不屈不挠,踏着一连串的挫折走上了巅峰。

在军事上,拿破仑是戎马一生的战争之神?这位常胜将军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帝汉尼拔和恺撒大帝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有许多战役还在战争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其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政治上,他严厉镇压反叛派王党分子,同时又许之以诺,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政策,对教育改革,整顿金融,创办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拿破仑政治上最具影响力的是他制定了著名的。正如他自我总结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

拿破仑的一生经历了少年时代的梦想,青年时代的筹划,壮年时代的统治,流放生涯的孤寂,成功的荣誉,以及失败的唾弃。一切他都经历了。虽然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倒下了,但他对法国大革命,甚至是世界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流传最为广泛的名言永远激励后世的热血青年为人生而奋斗。

拿破仑读书时的笔记4拿破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之所以声名在外,不仅是因为拿破仑几乎统治整个欧洲的成就,更多被人提起的是使他最终失败的战役——“滑铁卢战役”,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读了《拿破仑传》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是意大利的领土,他的母亲名叫莱昂齐亚,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意大利贵族,他的父亲是一位军官,名叫卡罗尔。后来,他们一家来到法国,为法国效命,拿破仑也得以在贵族学校上学。长大后,拿破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身居高位,可是他看不惯法国贵族的所作所为,看不惯他们搜刮百姓,贪图享乐,便发动了著名的“雾月政变”(“1779.11.9”按法国历,为雾月十八日),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在这里,我不再对拿破仑的生平做太多的描述,拿破仑的生平有许多辉煌的事迹,然而就是一场“滑铁卢”使拿破仑的辉煌成就毁于一旦]

六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昨天刚刚下过雨,道路泥泞,可是,对于拿破仑久经沙场的老兵们来说,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可拿破仑却低估了自己军队的能力,等到了中午才下令出兵,足足浪费了半天时间。此时,经过大战,拿破仑的死敌——英国人的军队已死伤过半,只要冲上前一举歼灭即可,可拿破仑再次判断失误,他认为英军的盟友——普鲁士军将要发起进攻。已经判断失误两次,拿破仑还有胜算吗?有,只要援军及时赶到,双方人数相当,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可到了下午,有报告称,普鲁士的军队正在向这里挺进,还有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拿破仑这下慌了神儿。开始呼叫援军,可援军统帅格鲁希,未能及时赶到,拿破仑只好勉强抵抗,面对对方两倍的兵力,结局:拿破仑惨败而归。

拿破仑的失败,让我深有感触:只是两次轻微的判断失误,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走向,倾斜了胜利的天平;区区一场九天的战争,毁掉了拿破仑九年打拼的江山,真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由此可见,细微之处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自然也少不了这样遗憾的事情:

记得一次数学考试——数学是我相对比较拿手的学科,所以有些大意,我很轻松就将前面的拦路小题一一清除,稍微难一点儿的应用题关卡前几关也很是顺利,做着做着,自然就有些飘飘然,得意忘形了,

正在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好家伙,来了道难题,一下子把我拉回现实,难题是难题,可总有答案,这道题是道看似复杂的图形题,但是只要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端倪来的,可我那时正得意,稍微看出点儿蛛丝马迹,便一口咬定我的方法是对的,稀里哗啦,龙飞凤舞地写完,把下面的题目解决,眼睛扫一遍,就算是检查了,此时考试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等不及,直接提前交卷……

第二天,成绩出来了,我自然很期待,结果出来了,好吧,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不及格——94分,学校的数学,我对自己的成绩要求始终在九十五分以上,差一分都不行,拿到卷子一看,发现正是那道图形题被打了个鲜艳的红叉,旁边大大地写着一个符号和一个数字“-6”,红色的大叉十分耀眼,看得我身上冒汗,仔细读读题,发现中途的计算数字抄错了,结果自然也错了,然后我又用这个结果参与别的运算,自然结果更是错上加错……因为一时的骄傲,导致计算出错;又因为计算出错,使得整道题都错;因为整道题错,扣了大分,结果未能达到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与满分失之交臂,开始是一个微小的错误,后来逐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小错误的可怕之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重视任何一个细节,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就如宇宙飞船,只有不出一点儿纰漏,才能保证顺利发射。现在,拿起你的“放大镜”,照照自己身上“细小的漏洞”吧,将来它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你的“滑铁卢”,只有防微杜渐,填补自己身上的小漏洞,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细微之处,见真知!

拿破仑读书时的笔记51769年8月15日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诞生了一位男婴,伴随着他的成长,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并且在后人口中一代又一代的传诵,不管是因为他的罪恶滔天,还是因为那些“丰功伟绩”,他就是拿破仑。

从书上不难读出,拿破仑小的时候独立性就很强了。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家人离开母亲从故乡出发前往法国。但是少年时代的拿破仑人生没有波澜起伏,直到军校的生活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的他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条件,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我为他这种卧薪尝胆的胆量而叹服。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出人头地,但是又有谁能像拿破仑一样为了眼里的唯一目标登上帝位而不懈的奋斗再奋斗呢?

六年后,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由此看出,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不仅仅要胸怀大志,更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就像现在的我们,无论你制定了多少优良的计划,如果不付出实际行动,那些信誓旦旦的诺言只会随波而逝。

世界上大概有3种人,第一是没有计划,也无行动的慵懒者,他们永远不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因为不是世界放弃了他们,而是他们放弃了自己;第二种便是计划行动只有其一的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的出色能干,只要是这样的漫无目的,他们的人生依旧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最后就是说到做到的人,通常这样的人会被人们记住,像伟大的领袖一样……而拿破仑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是的,这些看似恶劣的特点成为了他征服全欧洲的基石。

滑铁卢战役范文5

二十世纪二战前,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罗斯柴尔德这个姓氏几乎是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始终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二百多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

2010年3月30日,吉利宣布成功收购沃尔沃,成就了中国最大一宗海外汽车业收购案,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此时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终于到达了伦敦,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个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1/3的士兵,法国完了!

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

滑铁卢战役范文6

遭遇失败,有人悲观失望,自责不已,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结果遭遇的是更多的失败。

遭遇失败,有人乐观处之,总结教训,丢掉失败的十字架,轻装前行,收获了甜美的果实。

以破釜沉舟而享誉史册的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中失败了。船夫劝他渡过乌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他却陷入了深度的自责之中:“想当年,我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横扫天下,那气势是何等的威武!看如今,八千子弟兵无一生还,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江东父老?”于是,他拔剑自刎,给后人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万般遗憾。

同样是面对失败,惠灵顿将军选择了乐观,丢下包袱,转败为胜。

滑铁卢战役前期,惠灵顿将军的英国军队曾一度被拿破仑带领的法国军队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屋破偏逢连阴雨,溃不成军的英国军队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大家只好躲进一片树林里避雨。难以入眠的惠灵顿将军无意中看见一只蜘蛛正在风雨中奋力地缝补破了的蜘蛛网,一下子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他挥去失败的阴影,指挥他的士兵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取得了滑铁卢战役的胜利。

米老鼠的诞生可谓好事多磨。

迪斯尼当初是一位有理想的孤独的年轻画家。他到一家报社应聘,主编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新意,不予录用。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后来,他因给教堂作画而租住在一座废弃的车库里,陪伴他的是一只和他同样孤独的小老鼠。他作画时,它就在地板上表演杂技。不久,他在好莱坞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他又失败了。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没有灰心。他苦苦思索,车库里的那只小老鼠给了他创造的灵感,他迅速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

放下失败的十字架吧,不要让它压垮了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直面失败,走出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