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新年好范例6篇

儿歌新年好

儿歌新年好范文1

怀着对我国儿童音乐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代表们以饱满的热情,敏锐的观察,深沉的思考,围绕儿童音乐创作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历史与现实、成就与问题

晨枫在对建国以来60年的历史回顾后,着重从队伍建设、传播途径、评奖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后儿童歌曲创作生态环境的新变化。他说:改革开放之后,作者队伍呈现出了实力强劲的态势。其中既有老一辈作家,也有中年作家,创造了儿童歌曲的持续繁荣。但是,从90年代末至今,优秀作品相继涌现的局面却未能再次呈现。继盒式带、录像带及电视等传播载体之后,CD、VCD、DVD、网络、手机等大众化传媒全面普及,受众的自主性被强化。

少年儿童歌曲评奖是鼓励佳作的重要手段。80年代中期之前的评奖活动,几乎都是对传播广泛的歌曲进行评奖。90年代,历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均采用报送录像方式评奖,并将部分作品纳入演唱比赛程序。近年,由国家七部委牵头、中国音协与中央电视台组织实施的全国少儿歌曲征集评奖,均采用了委约创作与新作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这是评奖方式的又一个大变化。这些都给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带来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龚耀年的历史回顾着眼于当前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取得的实绩。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大批年轻作者进入这一创作行列,带来了新鲜感;除政府主管部门外,一些民间文化公司主动挑起了繁荣少儿歌曲创作的重任,推出了一批风靡全国的好歌,有些还被选入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作品的题材更广泛了,兼顾了娱乐功能,有创新与突破;体裁样式更丰富了,多种媒体手段的不断升级拓-展,使体裁形式向多方位、多层次、声光画立体展示的方向发展。许多歌曲在创作上有意识地扩大了前奏、间奏的篇幅,使歌唱表演或舞蹈更加充分。

王效恭的历史回顾着眼于当前少儿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他说:我国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是:创作队伍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那么多经典作品,重要原因是一些著名专业词曲作家为孩子们创作;深入生活问题――有的少儿歌曲缺乏儿童特点,给人以“孩子穿了大人衣服”的感觉;创作思想问题。创作应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凡格调低下的东西都应远离孩子们;作曲技巧问题――创作少年儿童歌曲,很多作曲技巧受到限制,曲作者更应刻苦钻研作曲技巧,音乐院校应把少年儿童音乐创作作为重要内容讲授i媒体问题――创作需要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的介入,时下录制一首歌,播放一首歌,没有钱不行,钱少了也不行,这是不正常的。

二、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理念与思辨、创新与坚守

李幼容指出了当前少年儿童词作的某些负面因素。他说:儿童音乐文学确实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比如说,儿童歌词的创作一定要符合儿童自身的自然生理、心理规律。我曾经读过卢梭的《爱弥尔》这部关于儿童成长的名作,对我触动很大,他讲了0-18岁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创作一定要回归儿童的天性。

田歌谈了多元化对于繁荣少年儿童歌曲的重要性。他说:改革开放后,音乐生活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儿童歌曲也是如此。从目前孩子们的接受实际看,他们既喜欢周杰伦的《七里香》等流行歌曲,也喜欢谷建芬的唐诗歌曲《春晓》等富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气质的歌曲,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孩子们的需求是多样的。

于庆新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少年儿童歌曲艺术品格追求的重要性。他说:少年儿童歌曲是歌曲门类的―个分支,既受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制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无论何种歌曲都要遵循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既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又要有较强的艺术性。艺术创作必须遵循艺术规律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的基本常识,但从当前创作实践来看,却常常被忽视,例如前一时期关于“八荣八耻”语录歌的创作。艺术性是艺术作品的首要特征和基本的品格,即使用于思想教育的歌曲,也不能例外。在我国音乐史上,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有艺术美感的少儿歌曲艺术精品。这时时提醒我们:在儿童歌曲创作中要警惕“概念化”、“公式化”、“成人化”等非艺术、反艺术的创作倾向。

三、少年儿童音乐创作曲主体与客体、艺术与文化

秦咏诚说:十几年来,“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已经举办了八届,为我国少年儿童音乐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当前儿童歌曲的创作环境、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曲家的社会责任和工作量也都相应加大了。比如,现在作曲家创作要“过五关”,即要词好、曲好、唱好、制作录音好,还要传播好,才算真正完成了一首作品的创作。从中也可以看出,搞好儿童歌曲创作是很不容易的。当然,在以上五种因素中,创作仍然是最重要的。我过去写影视音乐较多,今后也要在少年儿童音乐创作上下点儿功夫。全社会都应关心、重视儿童音乐建设。

潘振声就儿童歌曲的古诗词题材阐发了自己的创作感悟。他说:我最近和许多词曲作家一起参与了《感动千年一中国经典古诗100首歌曲精选》的创作,力求用一种既有传统韵味又与现代风格结合的手法创作,使歌曲易学易唱,优美动听。当前,“唱经典诗词,做少年君子”成了许多少年儿童的骄傲和时尚,人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是西方所替代不了的,更不能让岁月的砂轮磨去。21世纪的音乐,应当更有中国味道。

晓丹根据艺术发展的变化提出了儿童歌曲创作面临的时代课题。他说:每个时代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应该找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词曲作家和时代之间似乎有一个秘密通道,找到那个通道,作品就会被这个时代所选择。20世纪后,在创作的表达上,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元素减弱了,而音色对比、调性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式都比旋律重要,别的艺术门类也有类似的特征。比如文学、戏剧中的情节和故事,美术、摄影强调的形象,都被当代作者有意弱化。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音乐精华,融多种手法于一体,在创新中发展儿童音乐是当前音乐的重大课题。

金月苓是坚持为儿童创作几十年的作曲家。她说:首先,儿歌的写作应该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并能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帮助,有实际意义。其次,儿童歌曲的写作音域很重要,一定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合理的音域。再次,要根据歌词构思音乐的主题动机,动机一定要准确,要考虑音乐的快慢、强弱、 明暗等等。此外,还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采用通俗的民歌形式写作,这样孩子才爱唱。总之,要贴近孩子,要讲究技法,还要有所创新。

冯世全从自己童年的音乐生活经历谈了对儿童音乐创作、评奖的意见。他说: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到,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是在山西黄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长大的。那时学校很少学唱歌,老师教的是很有限的几首歌曲也大多是地方民歌,但是学了这些歌曲,我发现自己被陶冶了,不那么淘气了。我觉得儿童歌曲创作的问题仍然是题材、手法雷同,歌写得越来越大,有些成人化。此外,儿童歌曲作品的评奖,应当有群众基础,推广也要注意用现代传媒。

四、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生活与技巧、题材与体裁

虞文琴结合自己多次参加儿童歌曲的评选工作谈到:首先,题材要创新。创作题材要单纯,但也要丰富。“单纯”以适应孩子的天性,“丰富”以表现孩子的感情。近期的创作出现了古诗词、寓言、历史故事等题材,其中也有少年儿童急需的励志题材,创作题材的领域被拓宽了。其次,技法也要创新。当今是文化交流的时代,回归传统是大家期望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等歌曲,正是迎合了这一点。词作者是学电影的,善于用画面组接意象,易于为当代接受。周杰伦在台湾被年轻人奉为“诗神”,在大陆也形成了继邓丽君、罗大佑之后的“第三次冲击波”。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再次,要注意把“真善美”入词。过去的许多歌词写外在表现多,写内在蕴含少,因此显得单薄、肤浅,不能传之久远。

苏柳结合自己作为孩子家长的切身体会谈了创作感悟。她说:应该让歌声像巧克力一样,成为孩子们最好的礼物。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幸福有余,快乐不足,物质丰富了,但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很大。我们呼吁“快乐阳光”,可是实际上孩子们离快乐有多远?我们为孩子写歌,要有童心、童趣、童真,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表现世界,孩子们有自己的视角、心理、语言。比如,我女儿说“立交桥像个大滑梯”,这就是孩子的眼光。词作家应该把心沉下来,洗干净,这样才能写出孩子们真正喜爱的作品。

胡宏伟强调词作家的社会责任及儿童歌曲的主旋律题材的写作,他说:当年,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当我做了父亲,听到孩子还唱着自己当年唱过的歌儿,也想像当年的老前辈一样,为今天的孩子写出好歌来。从那时起,在创作中,我总是有意识地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发现题材,让自己的目光越过绿色的军营,落到孩子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近年来,我也写了上百首儿童歌词,觉得很开心。儿童歌曲也能以小见大,折射出时代生活的主旋律,反映大题材。

白玮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阐述了自己对儿童音乐文化的观点,他说:本届论坛是一次没有任何监督、没有任何政府背景、没有任何约束的会议,却开得这样自觉、投入而讲效率,有成果,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文化现象。为孩子写歌,就是为天使写歌,为朝阳写歌,为自己的未来写歌。那么就让我们忘记年龄,伏下身子,跪在地上,与孩子保持水平的视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绚丽的天空。坚守儿童音乐创作的最高美学原则是向孩子看齐,最高价值标准是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快乐的童年,最高行为取向是减少功利性,增强公益性,这是儿童音乐事业发展的要求使然。评价儿童音乐作品的终极标准是孩子自己,评奖应在少年儿童及群众点击、投票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此外,邬大为、秦植国、潘兆和、徐占海、李众等也作了大会发言。

结束语

儿歌新年好范文2

歌曲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颂,不同年代长大的人们传唱的儿歌也大不相同。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时候常听妈妈哼唱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她说这是他们这群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最爱的儿歌。这首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随着电影的上映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白衬衣、红领巾也成为小学生当时最时髦的穿着。

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是儿歌童谣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激励人奋进、成长的励志儿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是其中的代表。那个年代,人人以雷锋为榜样,以热爱劳动为光荣,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和家长都会教给孩子一些鼓舞人心的励志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属传唱度最广的一首,还有一首则是《劳动最光荣》。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对于许多70后而言,这首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的《歌声与微笑》是小时候每次表演节目时必唱的歌曲,还有那首由俄罗斯民歌改编的《娃哈哈》凭借其简单欢快的歌词和旋律,也成为儿童节联欢会的保留曲目。

后来,随着动画片的兴起,许多卡通人物和动画歌曲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是我们这代80后心中的经典,记得开播时我们每天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一直看到片尾曲响起,再和电视机来场“二重唱”,才意犹未尽地去做作业。除了《黑猫警长》,颇受欢迎的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葫芦兄弟》《聪明的一休》《蓝精灵》……随着这些国内外动画片的轮番上映,每次都会掀起新一轮主题曲传唱高潮。直到现在已经升级做姑姑的我,只要看到小侄女捣乱,就会不经意地唱起:“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没人喜欢他。”

儿歌新年好范文3

绝版的“儿语”

“童谣”,又称“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小瑟”,大抵可以分为游戏儿歌和教诲儿歌,此外,被看做游戏儿歌雏形的绕口令,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

中国古代童谣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今其有之,其应至矣”这样的儿歌早就见诸《孔子家语》。现存最早的儿歌专集是明代吕坤于1593年编成的《演小儿语》,书中共收录儿歌四十六首,其关于儿歌的理论,至今对儿歌创作仍有借鉴作用。

在我国不同地区都有着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儿歌,如山东地区的“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南方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此外,伴随儿童不同阶段的成长,还有游戏歌、数数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谜语歌、字头歌、节气歌等多种常伴儿童身边的儿歌形式,它们或增长知识、或训练语言、或愉悦精神、或宣泄情感,对儿童成长起着别的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式童谣被儿歌替代,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和文学上的白话文运动呼应的“学堂乐歌”风潮,一群留洋回来的摩登知识分子,包括像李叔同、刘半农这样的大师,借鉴西洋音乐、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新音乐形式,在新式学堂中引入和普及现代音乐教育,创作了一批像《送别》这样蜚声海内的“泛儿歌”。

鲁迅、刘半农们的童谣保卫战

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唐三藏抱着《儿歌三百首》将鱼精活脱脱念成了人形。可见在周星驰的世界观中,儿歌拥有驱邪扶正的功效。对儿歌的重视,早在民国时期便发了端倪。

鲁迅是第一个发表文章提出搜集和研究童谣的人。1913年2月《编纂处月刊》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里他写道:“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辅翼教育。”

次年1月,周作人又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发表了《儿歌之研究》一文和采集儿歌的启事。但兄弟二人关于搜集歌谣的呼吁,都成为旷野里的呼喊,没有得到社会上和学术界的回应。

刘半农于1918年1月底在北京大学首倡歌谣运动,是为中国现代倡导收集歌谣运动的第一人。

生于江阴县城内西横街一户家境颇为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草长莺飞,河湖相接的江南,让刘半农的童年充满了饱和的诗情画意。翻开《扬鞭集》,其创作不但生动地再现了所谓“幼年的心理”,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地域性痕迹”。

随之,刘半农和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一起成立了北大歌谣征集处。由刘半农执笔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发表在1918年2月1日出版的《北大日刊》上。从早期的刘半农、刘大白到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蒲风、任钧,甚至还包括“新月派”的闻一多、朱湘等,创作了一批蜚声海内的“泛儿歌”。

至今流传的“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老虎叫门》)就是“中国近代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在那个时期谱写的儿歌。

儿歌“教母”瞿希贤讲过去的事情

建国以后的儿歌创作活跃在1966以前和1976以后,堪称当代儿歌“教母”的瞿希贤,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如今的中老年人,小时候绝大多数唱过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1957年,她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只有三十多岁,她有两个女儿,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她就是那个讲故事的妈妈。

有人说,瞿希贤的《全世界人民一条心》、《牧歌》、《青春之歌》之所以饱含深情,是因为作曲者本人就是这么一个对感情体味至深的人。

2006年,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问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为主题曲再次传唱大江南北。

儿歌新年好范文4

【摘 要】儿歌童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过渡期必不可少的素材,教师善于利用儿歌童谣引导学生走进阅读天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之成为常态阅读的核心与关键,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服务,让儿歌童谣焕发出新的生命,成为学生学习和品德培养的助力。

关键词 儿歌童谣;学习助力;常态阅读

儿歌童谣跟童话故事、绘本一样,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大自然的很好手段,也是丰富低年级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营养品”。由于儿歌童谣特殊的韵律,生动活泼的形象性以及简洁明了的故事性,对儿童有特别的吸引力,是最适合培养儿童常态阅读的手段。儿童在出生后就开始用儿歌童谣来体验这个多彩的世界,从“月光光,照地堂”到“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无一不是儿童生活体验的感受。但在儿童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由儿童文化走向成人文化的过渡时期,也开始了儿童的口语与成人书面语的冲突时期。基于儿歌童谣的本质及其艺术性表现形式,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低年级孩子走完这个过渡时期,在小学低年段时应像幼儿园那样使用儿歌童谣,它仍然能作为一二年级每天重要的诵读内容,在保持学生这种延续的、整体的、切身体会的基础上再逐步展开新内容的学习。

第一,儿歌童谣是延续幼儿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让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阅读学习,形成常态阅读的重要手段。

从考察教材来看,不难发现我们目前的低年级教材中只收录了很少的儿歌童谣,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一二年级学生在这个过渡时期的需要,因此学校与教师都只能借助于课外书籍。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了《日有所诵》系列,并配给每个学生一本。这一系列书目不仅有大量的儿歌童谣,还有不少的儿童诗和古诗,从语言和内容上是简单明了,很适合这一时期孩子的认知特点,容易让学生们接受。笔者利用儿歌童谣开展常态阅读活动已经有两年了,学生不仅用行动证明了儿歌童谣是他们最爱诵读的文学作品,而且还能在写作中有所体现,初步进入学以致用的阶段。

每天诵读儿歌童谣,使之成为常态阅读活动的核心内容,就必须要确保教学活动中有一定的课时安排。笔者在过去两年来这样安排每天诵读儿歌童谣的时间:每周一节诵读课,每天一次五分钟诵读时间。每天一次的诵读时间灵活安排,有时在晨会之后,有时在开讲新课之前的五分钟。之所以选择晨会结束后,是看中了晨会时各班都全员出席,晨会一结束,就让学生原地立刻诵读新学会的儿歌童谣。一二年级学生有个很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表演欲望较强,喜欢别人关注自己,喜欢师长被表扬。只要老师带头鼓掌,周围陆陆续续响起的掌声绝对是一二年级学生心中最美的赞扬声。而每周一次的诵读课,既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如背诵古诗;也可以考虑让学生用故事的形式把儿歌童谣内容传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和朗诵情感,而且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儿歌童谣重视契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认知能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儿歌童谣成为学生学习和品德培养的助力。

儿歌童谣在内容上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其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我们以《数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十个手指头,就是两只手”的内容来看,低年级学生对1到10的数字很熟悉,但使之形成数字歌唱起来的感觉却不一样,不仅在韵上有其特殊性,而且在记忆方面给学生打开了形象生动的另一片天地。低年级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较稚嫩,课业压力较小,往往需要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找出他们喜欢的儿歌童谣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儿歌童谣专门有一类游戏类的,这类儿歌童谣可以一边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游戏,一边在游戏中诵唱,如《找朋友》——“请大家,都站起,我的朋友在哪里?一二三,三二一,我的朋友就是你!嗨,嗨,就是你,咱们一同做游戏”。这首童谣不仅可以让学生一边做游戏,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互相认识新同学新朋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挥传统儿歌童谣的长处,充分发挥传统儿歌童谣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笔者利用《日有所诵》中的古诗和所附《三字经》中,将学生的品德培养与之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形,从而让人感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通过这种情形的描写,潜移转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粮食的珍贵和农民的辛苦,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而《三字经》里,就有更多的品德培养养分,不管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父母良苦用心,还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礼仪之道,都可以通过朗诵慢慢的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并最终为学生品德的培养服务。

总之,儿歌童谣让学生受益良多,从拼音识字到朗诵阅读,从数字认识到日常生活,从故事叙述到作文写作,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低年级学生其自身的发展情况、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儿歌童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阅读,提高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在持续朗诵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使之形成常态阅读活动,为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最好的营养品。

参考文献

[1]王巍.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李利芳.儿歌研究的多元走向——我国20世纪前期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02)

[3]韦宏.儿歌的艺术魅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儿歌新年好范文5

我退休后常参加育英校友会的活动,每次活动中校歌是必唱的,这早已成为传统。就像每一位育英校友一样,一唱起校歌就想起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我和育英校友们正是因为回校参加校庆纪念活动,才看到育英学校的校史资料中校歌词曲作者的信息,词作者:刘建勋,曲作者:民歌。即使每次与同学们一起唱完校歌后都很有感触,我也从未想过对校歌的历史背景进行些探究。

校歌的源头成了“谜”

为帮助我90多岁高龄的父亲陈春森(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研究报史,我退休后参加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义务帮助抗战老同志们做些工作。2010年元旦,我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一次“重走红色游击办报路”活动,在去往平山县滚龙沟的路上,由于雪天路滑,我们的大轿车出了点事故,无法赶到滚龙沟,晚上只好住在西柏坡。

晚饭时,我忽然听到同桌的王笑利(沙飞的女儿)和马青柯(《青春之歌》作者杨沫长子)在哼唱《小小叶儿哗啦啦》这首歌。他们当时已经70多岁,而且都不是我们育英学校的校友,所以我好奇地问:“你们怎么也会唱我们育英学校的校歌?”他们说:“这支歌我们早就会唱啦,是在晋察冀光明小学上学时学的。”因为我姥姥陈君平是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所以我知道这所学校,1947年建校。他们知道了我是陈校长的亲属,喜出望外。

原来他们多年来费尽心血编辑的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校史书《烽火岁月光明之路》,把所有的老教师、各届同学们都找到后,却偏偏找不到老校长陈君平的资料,也联系不到她的亲属,只知道老校长去世40多年了。他们说没有老校长的资料,此书即便完成出版也会留下极大的遗憾。

回京后,他们马上召集了由老教师、老同学参加的见面会,叫来了我母亲陈英、我大舅马大地和我小舅马小棣(原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学生)。这是解放后60多年来,他们找到陈校长家属后的第一次见面,十分高兴。陈校长和同学们的资料都补齐了,出书的事也因此得以解决。

王笑利他们还告诉我,1948年3月,陈校长调到晋察冀军区高参室任党支部书记,刘建勋从边区政府教育处调来接任校长。6月,在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边区根据地合并后,刘建勋校长被调去筹建中直育英小学。中直育英小学于1948年11月7日在河北省平山县下东峪村建校,刘建勋是第一任校长。我发现虽然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的师生们都会唱《小小叶儿哗啦啦》,但却没有人知道这首歌是何时唱起的,以及它的原本出处。

由此,育英校歌《小小叶儿哗啦啦》的历史渊源,在我心中成了一个“谜”。

一张晋察冀儿童团员照片带来的启示

201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抗战图片展览。我父母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到现场参观。我带着父母的嘱托,拿着相机去军博参观了展览。其中很多照片都是原《晋察冀日报》副主任、后任《晋察冀画报》社社长的沙飞拍摄的。

突然一张照片让我眼前一亮,画面是晋察冀儿童团员排着队在唱革命歌曲《生在边区好地方》。照片说明中写着他们在唱“小小叶儿哗啦啦,儿童好像一朵花,生在边区好地方,唱歌跳舞笑哈哈”。此照片拍摄时间是1940年。除个别词句被修改,如我们校歌改为“小小叶儿哗啦啦,育英学校是我的家,学校里面真正好,唱歌跳舞笑哈哈”,这歌词简直就是我们的校歌呀!而且把我们校歌的历史又提前了8年!于是,我马上拍下这张照片。

我将此事告知王笑利,她说她在一次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开幕式上曾亲耳听过萧克将军哼唱此歌。从儿童团员到将军都会唱,可见这首歌的影响之大。这也许是中直育英学校第一任校长刘建勋将此歌改编为育英校歌的重要原因。这首歌也因为朗朗上口,受到历届育英学校师生的喜欢。

这让我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唱这首歌?这么好听的词曲,难道仅仅是晋察冀边区的一首民歌吗?

《晋察冀日报》首登《小小叶儿哗啦啦》

2012年秋,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的校史新书《烽火岁月光明之路》出版后,我在这本书里发现一位叫李基的同学将《小小叶儿哗啦啦》的三段歌词全部回忆起来,并将全歌词曲都收录在本书中,词作者是姚中,曲作者是田涯,我如获至宝,但是没有词曲作者的任何详细信息。当我将此事讲给我父亲时,他告诉我,《晋察冀日报》在《老百姓》副刊上可能登载过这首歌。因为当时他是《老百姓》的主编,所以对此有印象。但十年的报纸浩如烟海,怎么入手查找呢。

一天,我正帮父亲整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辑的新书《吹响民族的号筒》,书中提到《晋察冀日报》首登的歌曲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二小》等。为此,他让我在《晋察冀根据地歌曲选》中查一下。

我马上把那本绿皮歌集《晋察冀根据地歌曲选》找了出来。我突然看到歌集目录中有《小小叶儿哗啦啦》这首歌,而且是完整的歌词,与李基同学回忆的歌词完全相同。此歌创作于1940年,姚中词、田涯曲,首登在《晋察冀日报》上,全歌词如下:

小小叶儿哗啦啦

1=A4/4 姚中 词 田涯 曲

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儿童好像一朵花。

生在边区地方好,唱歌跳舞笑哈哈。

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啦,唱歌跳舞笑哈哈。

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儿童识字学文化。

读书识字懂道理,人人都说我是好娃娃。

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啦,人人都说我是好娃娃。

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妈妈叫我快长大。

长的身强力又大,骑马扛枪保国家。

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啦,骑马扛枪保国家。

这首歌很适合儿童唱,孩子们唱起来朗朗上口。而当时《晋察冀日报》的每天发行21000多份,歌曲首登在报纸上后,便被边区群众广泛传播、演唱。

我虽然发现了校歌的词曲原作者,但并不知道姚中和田涯是谁,以及他们在哪里。

找到真正的词作者

2014年4月底,我代表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到张家口参加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希望研究会能提供一个抗战中在张家口工作过的报社新闻文化人名单。为了查找这些人的准确姓名,我在我父亲家找到一本《晋察冀革命文化艺术人物志》,书中有30多名该报社编辑、记者的详细信息,我在人名上做了记号后就将书放在了一边。我母亲拿起书来仔细地看,看到了一位老战友,说:“原来姚远方是《小小叶儿哗啦啦》的词作者呀!”我感到奇怪,词作者不是姚中吗?我马上取书来看,“姚远方”词条中这样写着:

姚远方,笔名姚中,1922年生,福建福州人。1938年赴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随华北联合大学到晋察冀边区,任文艺学院教师、联大文工团儿童演剧团团长。1942年后任《连队导报》负责人、晋察冀军区《子弟兵报》编委、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宣传科长。在边区根据地创作有《小木枪》《边区儿童团》《小小叶儿哗啦啦》等儿童诗歌,《曲定路上歼敌记》《前卫战士》《从滹沱河到桑干河》等报告文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报》社长、《报》副

社长。

我还了解到,姚远方解放后曾与魏巍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前线采访,回国后长期在部队的新闻战线工作,是《报》创始人之一。“”中受到迫害,粉碎“”以后,他在军报领导的岗位上,组织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章,积极参与、推动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81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笔舞龙蛇走天涯》《今日苏联见闻》《将军与孤女》等。他写作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讲述了当年聂荣臻将军在战火中保护日本孤儿的故事,引发了在日本寻找“小姑娘”热,曾在中日两国国民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篇文章获得1981年首都新闻一等奖。1985年,姚远方离休后仍笔耕不辍,佳作频出。1988年还白手起家创办了《中国老年报》,担任总编辑近十年。

终于搞清楚了,姚中就是姚远方。姚远方和他的夫人刘志是我父母的老战友、老朋友,也是我们知晓的红色老报人。几十年来两辈人如此熟悉,“姚叔叔、刘阿姨”地叫着,却不知道姚叔叔于1940年创作的、诞生于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儿童歌曲《小小叶儿哗啦啦》早已于1948年就改编成为我们中直育英学校的校歌了!

到目前为止,这首校歌已在育英学校(中直育英小学、北京育英学校)被历届师生们、校友们欢快地唱了67年,可是姚远方叔叔却一点儿都不知道。

于是,我马上找到了姚远方的亲人核实,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小小叶儿哗啦啦》是姚远方创作的诗歌,而遗憾的是,姚叔叔已因病于2010年10月在福州逝世,享年88岁。

儿歌新年好范文6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族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从婴儿时期,到幼儿园,再到小学阶段,孩子们从家人和老师那里学了很多的儿歌,并且记忆深刻。由于儿歌富于情趣、篇幅短小、语言明快,所以,一直深受儿童的喜爱。

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学时,总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采用儿歌的方式把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 幼儿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被小学老师效仿,比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元音读法时,就会编一首儿歌:张大嘴巴花花唬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会吹口哨üüü。孩子们学唱儿歌的同时轻松记住了六个元音读法的注意点。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 下自己的思考。

一、巧唱儿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而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为此我将听课的习惯要点编写成一首简短的儿歌,并配上《蜗牛与黄鹂鸟》的欢快曲调,在课前放给孩子们听,并教给他们大声唱出来。

课前巧唱儿歌,不仅调动了孩子上课的积极性,还让孩子在唱儿歌的同时自觉提醒自己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认真真学习本领。这比老师提出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巧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

巧唱儿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课时,我以老师要过生日并让学生猜老师的生日导入,然后让孩子唱首生日歌送给老师。生日歌唱完以后,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三、巧唱儿歌,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陶行知提出:与其给学生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在数学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不够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方法策略全部囊括其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孩子们唱完这首歌再去练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时,自然就会想到歌曲中总结的注意点:(1)相同数位对齐。(2)先从个位加起。(3)满十进一。计算因此而变得更加简单、有趣。

四、巧唱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多种思维形式有机结合协调运用的整体结构。创新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数学课上,巧唱儿歌会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时,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回顾一年级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并重唱两位数加一位数儿歌。学生在重唱两位数加一位数儿歌的过程中既能及时有效地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又激活了探索学习新知的兴趣。

我问学生:“你们能把这首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儿歌改编成今天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儿歌吗?”学生听说自己也可以像老师一样编写歌曲,立即兴奋地尝试起来。这一次我把编儿歌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事实上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和注意点都是一样的,但如果由我来告诉学生,一定不如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更深刻。

儿歌刚唱完,一个学生就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是一样的。”我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现,并启发学生:“猜猜看如果更多的位数相加的话,方法变不变?如果再让你编写一首四位数的加法、五位数的加法儿歌,你会不会?”虽然孩子还没有接触过这么大的数,但是心中已有了推论,相信等他们接触更多位数相加的加法时,一定会记起二年级时他们自己编写的三位数加三位数歌曲,并试着去编写新的儿歌。

学科与学科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息息相通、紧密相连的。巧唱儿歌,就是将数学和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数学课中还有很多儿歌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和编曲,就让学生继续在唱儿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课中的惊喜,享受数学课的魅力吧!

上一篇致父亲

下一篇清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