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女孩名字范例6篇

诗意的女孩名字范文1

——“汐语”这个名字读起来宛转悠扬,不仅非常的好听,还给人一种楚楚动人、温柔优雅之感。其中的“汐”字符合“女人是水做的”特点,意指女孩温柔如水,而“语”字则显得落落大方,尽显优雅之态。

2、【静瑶】

——“静”字取自《诗·郑风·女曰鸡鸣》中的“莫不静好”,是宁静之义,用于女孩名字含义美好又温柔;“瑶”的本义指的是美玉,意指女孩如美玉般高贵、优雅。所以,“静瑶”符合温柔优雅的女孩名字的查找。

3、【若芙】

——“若”是文言虚词,用于人名中能彰显出女孩温柔的特点;“芙”即指荷花,代表着纯洁高尚与优雅,还暗喻女孩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将二者搭配作为女孩的名字,就是希望女孩能如荷花般美好。

4、【安月】

——给女孩起名为“安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是“安静的月亮”,意境非常的唯美,同时还赋予了女孩温柔而优雅的气质。而且“安”字还属于吉利用字,寓意着女孩生活平安喜乐。

5、【可妍】

——“可”字的本义有答应、允诺的意思,用于人名显得非常的乖巧温柔;“妍”字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优雅的,源自诗句“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是美丽的意思。所以,将“可妍”作为女孩的名字十分合适。

6、【诗婉】

诗意的女孩名字范文2

“诗”字常指诗人、诗词,在人的名字里意为贤能、儒雅,且造就非凡,用该字取名体现了父母们期望小孩能成为文才非凡、温文儒雅的人;“妙”字是女字旁的字,在孩子名字里通常有风华正茂、风姿绰约之义。“诗妙”读为(shī、miào),声调是阴平、去声,读来清脆悦耳率直,非常好听。

2、【娇嫣】

“娇嫣”一名用的全是女字旁的字,“娇”字有俏丽、娇嫩的含义,形容女孩的姿态美好和奇特气质,当作名字通常表达女孩芳容妙曼;“嫣”字用于描述美好的样子,表达人的漂亮和娇媚,如成语“巧笑嫣然”。娇嫣一名会给人美若天仙、楚楚可人之感,读起来也温婉好听。

3、【娉婷】

“娉”字本身是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用于引申描述姿态美好的女子,当作人的名字则意为姿态柔美、娉婷袅娜、美好;“婷”字的本意是用于形容人或花木美好,也形容女子身姿优美、柔美、优雅,女孩子名字带“婷”字能够体现风姿绰约、美丽大方的气质。娉婷一名读作(pīng、tíng),音律柔美,悦耳动听。

4、【泽娅】

诗意的女孩名字范文3

名字涵义:“知意”一名取自“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使名字更有诗意内涵。“知”意指了解,知道,明白之义;“意”意指意思,心思等含义。两字搭配取其知识丰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的意思。

2、

名字涵义:“宸”本义一般认为指屋檐,深邃的房屋,借指帝王居所,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给人一种尊贵大气,优雅华丽的感觉,加上“诗”字,又在大气的感觉中多了几分婉约和诗意,念起来也很动听,是一个不错的名字。

3、

名字涵义: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墨”字潜意识着影响着女孩子多才多艺,极具渲染之义。凸显着女孩子儒雅之气。而姈[líng]属于女性用字,平衡过于男性化的特点,意为聪敏伶俐之义。

4、

诗意的女孩名字范文4

摘 要: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及许多其他奖励和荣誉,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大部分取材于大自然,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农场生活;所以大部分人对其作品的研究集中在诗人作品所体现的田园、自然的象征意象上,而其诗中对儿童成长和家庭责任问题的关注很少,本文试图从儿童成长方向分析弗罗斯特的几首诗歌,深入挖掘诗人在家庭方面的思想与关注。

关键词:弗罗斯特,成长,嬉戏,顿悟,家庭伦理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2

一.前言:

在《影响的焦虑》中,哈罗德.布鲁姆将弗罗斯特与惠特曼、狄金森、史蒂文森、哈特.克兰并称为美国的伟大诗人;在《哥伦比亚美国诗歌史》的评价里。弗罗斯特不仅被视为20世纪的伟大诗人,而且也被视为整个美国文学史中的伟大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和其他现代派诗歌一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在商业化、工业化背景下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现实和人的自我危机问题,并都尝试探寻对这些现实和问题的解决之途。弗罗斯特的一些诗歌从家庭视角出发,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与人的自我危机的一个方面,剖析伦理的自我问题。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不少诗歌直接向读者呈现家庭形象及相关问题,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家庭伦理关系,如儿童形象,儿童成长与教育,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尤其是儿童与父母的伦理关系。

二.成长中的嬉戏与顿悟:

弗罗斯特在诗集《波士顿之北》以及《山间低地》和戏剧诗“科阿斯的女巫”及叙事诗“枫叶”这几首诗中描绘的冷漠与残缺的家庭中子女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儿童成长问题、对家庭责任问题的关注。在其他一些诗歌中,我们更能看到诗人对这一问题多方位的思考,这些诗歌大部分都被诗人选入1959年出版的专为青少年读者选编的诗集《你也来吧》。这一诗集的选编和出版本身就说明儿童主题对诗人的重要性。在诗人看来,嬉戏与困惑是与成长相随相伴的;在儿童教育与成长上,父母与家庭显然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诗人更是通过强调父母性别差异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来说明父母双方在子女成长问题的共同责任,通过强调成长中的实践与嬉戏来突出家庭的教育职责。

1.“未到上学年龄”("Not of School age")

“未到上学年龄”("Not of School age")里读者看到一个期盼与其他儿童嬉戏,对学校充满期望却又感到困惑的学龄前儿童。诗中,远足的“我”在荒凉的新英格兰乡村“转过一个又一个路口,风吹袭的树林没有尽头。(460)在这里,“我”只遇到一座房子,只碰到一个同样孤独的不到四岁的孩童。这种孤独感对于儿童来说,显然“更加强烈,因为他对他的世界的局限无计可施”。孩童在这个孤独的世界没有嬉戏的玩伴;他之所以是“旗帜的崇拜者”,是因为旗帜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学校,是个“大人”的公共场所,是个可以与玩伴嬉戏与共同成长的地方:

那孩子的口音不太清楚。

但我慢慢也听出了眉目。

他说某个我能去的地方―

他不能但我能去的去处。(460)

口齿不清的他想让“我”这个大人“去趟学校”,去证实那面大旗今天是否挂出。孩童显然对他不能去学校感到困惑,进而更加深了对大旗和学校的向往。

2.“枫树”("The Maple")

与这位学龄前儿童相反,诗歌“枫树”的女主角梅普尔的困惑则开始于学校,并伴随着她成长的整个过程。在这首典型的成长主题的诗歌中,母亲临终前给她取的名字迫使她去探寻名字的意义―进而也是自我身份的追寻,因为“正是她名字之与众不同使人人都/对它注意―而且对她加以注意”(236)。学校的老师否认她这一名字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亦即对她的自我的否定)―“但老师对全校说/没有这个名字”(235),而其他人“要么注意它,要么拼错它”(237)。父亲也无法解答梅普尔的疑惑:

我不知她替你取这名有何含义,

但这名似乎是她的遗言,想要你

做个好姑娘―像棵美丽的枫树;

父亲的含糊其辞在小姑娘心中播下了谜一般的种子:

以后我慢慢告诉你我知道的一切

关于不同的树,还有关于你的母亲

的一件事,那也许会对你有用。(236)

然而,父亲从未告诉她这个谜是什么,而是任由她自己去探寻;她想知道母亲给她取这名字,想知道母亲希望她“应该怎样穿着,应该有何举止……”(237)。可以看出,他所探寻的不仅仅是名字的意义问题,而是她的自我身份问题。在诗的后半部分,已经完全独立,有了自己完美家庭的她仍然在为这个谜,为名字的意义追寻,然而丈夫的话多少让她有些豁然开朗:

因为这很难说,说不定那只是

你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什么事情,

对我们毫无意义……。(239)

显然,丈夫的点拨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观点:子女的名字或许对父母亲来说有着某种意义,代表着父母的寄托;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和期待自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成长便意味着自立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我,即如诗中所言―“花与父母播下的的种子迥然有异”(236)。因此,卡伦.基尔卡普对此诗的分析―诗人“既想融合又想压制强有力的女性声音”,值得商榷。诗人在这首诗的最后嬉戏般地写道:“所以我得说人名没有意义更好,因为留给天性和机遇的东西会更多。随便给孩子取个名,看他们会怎样”(242);即父母不应该“过度地控制孩子的生活”。

3.“白桦树”(“Birches”)

成长中的困惑,是任何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而弗罗斯特在诗歌中更强调了在嬉戏的顿悟中,在生活体验中逐渐成长。这与他对教育的看法相一致;他认为“没有什么方法或学科可以取代保持敏锐的感悟力的重要性”。名诗“白桦树”("Birches")以成人“我”的视角,回忆童年时的摇荡的白桦树那嬉戏的快乐,并从这种嬉戏中顿悟人生的真谛:

……人世是适合爱的地方,

因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去处。(164)

对那个“离城太远没法学棒球的孩子”来说,“他唯一的游戏就是他自己的发明”,“他把父亲的白桦树当马骑”(163)。男孩在游戏中逐渐地领悟到“能保持住身体的平衡”的重要性,而在“一遍又一遍地挨个儿制服”父亲的白桦树的过程中,他又象征性地获得了某种自立―成长的标志。

4.“野葡萄”(”Wild Grapes”)

对成人的’“我”来说,孩童时的嬉戏令人回味和向往,令“我做梦都回到少年时代”(164)。而该书的姐妹篇“野葡萄”(”Wild Grapes”)中的女主角则叙述了小时候她与哥哥在嬉戏中成长的故事。最早刊登弗罗斯特诗歌的编辑及诗人的朋友苏珊.沃德(Susan Ward)曾想让诗人以她儿时的经历为素材,写一首女孩摇荡白桦树的诗,与“白桦树”相呼应,诗人欣然允诺,创作了这首诗,于1920年发表在Harper’s Magazine,后收入《新罕布什尔》。诗歌的开头,身为老太太的“我”便以幽默嬉戏的口吻为诗歌定下了基调,制造了一个深深的悬念,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从什么树上不可以摘到无花果?

难道从白桦树上就摘不到葡萄?

你对葡萄或白桦树的了解就这些。

作为某年秋天曾把身体挂在葡萄

之间并从白桦树上被摘下的姑娘,

我应该知道葡萄是什么树的果实。”(255)

5岁的我在向导兼“父亲”的哥哥的带领下来到他所熟悉的林间空地,在哪儿无数串葡萄缠在一颗孤零零的白桦树上。哥哥“为了让我能完全自食其力”,“把树压弯到地面,/让我用手抓住树枝自己摘葡萄”(257),结果却是“我”像一串葡萄一样被树枝高高挂起,本该马上松手的“我”却因为求生的本能而死死抓住树枝不放,最后在哥哥的帮助下回到了地面。

诗歌的第一节中提到的“我一年过两次生日”,不仅仅指她的这次“劫后余生”,更指她在这次嬉戏中所经历的“重生”似的成长。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词是“抓紧”与“松手”,使读者不得不深入思考它们的辩证关系与象征意义。哥哥把树枝压倒地面时,让“我”抓住树梢,可“我”却树抓住吊起,于是哥哥喊道,“松手,/傻丫头,难道你不知道什么是松手!”。可当时“我”还没有学会如何松手:为了活命我却忍痛把树枝抓得更紧,显示婴儿抓住什么就不放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是从这种树上传下来的,因为远古时代那些未开化的母亲。(257)

显然在这首诗中,树延续了其传统的象征意义―母亲、生命等等,而“我”显示的婴儿似的本能―抓住树枝不放,暗示着对母亲、对父亲保护的依赖。最后在哥哥的帮助和指引下,“我”终于学会了松手,安全回到地面,也领悟到便意味着“孩子必须学会如何挣脱父母的保护”。

5.“一个姑娘的菜园”("A Girl"s Garden")

收入《山间低地》的“一个姑娘的菜园”可以说是这部诗集,乃至所有弗罗斯特诗歌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首。究其原因,或许是这部诗歌表面上的简单,或许是诗歌中缺乏弗罗斯特叙事诗中常有的幽默与浓重的地方色彩,又或者是这首诗歌不像其他诗那样充满含混和不确定性,给读者多层解读的空间。实际上,这首诗与“泥泞时节的两个流浪工”(“Two Tramps in Mud Time”)等诗歌一样,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嬉戏与劳作、工作与休闲等动态二元关系的思考,也同样可以用来阐述诗人在“美国文化背景中对诗歌的定义”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一位邻居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邻居女孩为了体验自立的感觉,“要求她父亲给她一块小菜园/让她自己耕种自己收获。与“枫树”、“野葡萄”等诗不同的是,这首诗里女孩的父亲走到了前台,并对女孩的要求欣然应允―“父亲说‘为什么不呢’”(177);父亲认为这块单人农场会给女孩一个机会,“锻炼你瘦弱的肩膀”(178)。在女孩的务农活动中,劳作与嬉戏是无法分开的,她的“自立”实际上就是在嬉戏中体验成长,在成长中玩味嬉戏。

三.结语:

深受爱默生影响的弗罗斯特对自立的理解在其上述的几首诗歌中深刻明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父母与子女的伦理关系,对父母在子女成长中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等问题的看法。通过上述几首诗的分析,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位诗人的思想及他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Nancy Lewis Tuten and John Zubizarreta.The Robert Frost Encyclopedia.CT,West-point: Greenwood Press,2001.

[2]Mordecai Marcus,The Poems of Robert Frost: an Explication,1991.

[3] Karen L.Kilcup.Robert Frost and Feminine Literary Tradtion.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8.

[4] Robert Pack.Belief and Uncertainty i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Hanover and London: Middleburry college Press,2003.

诗意的女孩名字范文5

有一天,他们相遇了。是在一个繁华的夜市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熙熙攘攘的人在大街小巷里穿越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不禁让孤独的,第一次逛夜市的诗又想到了那个熟悉的词:车来车往。她开始低头吟唱,可是不知不觉竟然变成了一首忧伤又优美的诗。就像她的名字和容貌一样,美丽但是忧伤。

大街上的人群还是吵吵嚷嚷,车子也在直来直往。没有人听到诗的诗,只有一个男孩听到了。他叫文。

文变换莫测,总是神秘的出现,又神秘的消失。他的脸上时常挂着一丝神秘的微笑,有的时候,也有淡淡的忧伤。他是一个很细心的男孩,或者说他的耳朵很好。居然听到了诗独自一人细声细语的念念。他被吸引住了,既有诗的神情,也有诗的风采。

文看着这个女孩,并没有马上上前去打招呼,而是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诗穿的很朴素,一件白色带点兰花的连衣裙,就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看得出,她很文静,此时,也很孤独。文似乎有些同情她,而听着那首“车来车往”,他更加感觉到了这个女孩的寂寞和忧愁,而他更加感兴趣的是这首诗。文是一个大学生,也是学校里的文学社社长。他很有文采,也很喜欢欣赏别人发自内心的真文真诗。他并不知道这个女孩的名字,也不认识她。但是第一次见面,她带给他很大的震动。

文很随和地走了上去,轻轻对她说了一句:“你好,你的诗真好听。”诗突然很惊讶,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那么吵闹的大街,竟然有人可以听得见她比蚊子的声音还小的诗?!但是她也是一个很羞涩的女孩,看着这个陌生的男孩,默默垂下了头。风吹拂她的头发,丝丝絮发轻柔地飘摇在她的耳边,沉凝在某处的眼睛,那种若蓝若棕的眼球色映照着灯红酒绿,仿佛也在闪光。

文很惊讶,这个女孩的神情和眼睛,更重要的是她的诗。文越来越想知道关于她的一些事情了,于是主动上去继续说:“小姐,请不要怕。我只是恰好路过这里,听见了你的诗,觉得很惊讶。我认为你是一个很有文学天赋的人,而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不知道可不可以聊一聊?”诗听后,并没有动静,但是脸颊微微红了,因为那是第一次有人夸她的文采好。诗终于抬起了头,但她只是斜看着文说:“是吗?谢谢。”只有四个字,但是文已经觉得很满足了。他接着说:“不客气,小姐。不过这里很吵,我们可以找一家咖啡厅再聊吗?”也不知道为什么,诗竟然答应了。她的心里很紧张,但是却很信任这个陌生的男孩。凭她的第六感,她并不觉得他是一个坏人。

他们走进了一家名叫“静”的咖啡厅。这个名字很安静,很随和,也让人很有安全感。他们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是靠窗的。看着外面靓丽的景色,霓虹灯的照射,光影的穿梭,他们并没有被吸引住。点了一杯普通的咖啡后,他们开始了聊天。

文:“请问你的名字是……”

诗:“你呢?”虽然和他进了咖啡厅,但是诗依然很警惕。

文:“哦,我叫文。”他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她叫什么名字,他可以读懂这个女孩的心情。

诗:“文?一个很优雅的名字。我……叫诗。”

文:“你叫诗?真的吗?诗文的那个诗?”他很激动。

诗:“是。很巧吧?”她终于有了一个浅浅的微笑,笑起来的样子很温柔。

文:“看来,我们真的很有缘。难怪你的诗这么好了。”

诗:“谢谢。你会写文章吗?”

文:“当然。我是文学社社长。”

诗:“是吗?难怪……我觉得你的谈吐很高雅。”

文:“谢谢,你也一样。你是大学生吗?”

诗:“我……不,我不是。”她看起来很伤心,刚才还闪出微微亮光的眼睛突然又变的黯淡了。

文:“哦,对不起……我不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不过,你的诗这么好,怎么会……”文好象有些手忙脚乱了。

诗:“没关系。反正总是要面对的。”诗好象并不是很想隐瞒自己的事情。

文:“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做你的倾听者。”他很情愿,因为他很好奇这个女孩的经历。

诗:“既然你是大学生,那我相信你。就告诉你吧。”

文:“我很高兴你可以信任我,放心吧,我不会说出去的。我只是好奇而已。”

诗:“我今年19岁,16岁上高中的时候就辍学了。因为家里没钱,父母都身体不好,再加上他们是下岗工人,母亲还有风湿病,所以……我必须很早出去打工,才可以维持家庭的生计。”说着说着,她的眼眶浸湿了。

文:“原来如此,对不起。我不应该多问的。可是你为什么……”

诗:“你想问我的诗吗?”

文:“是啊。你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可是你连高中都没有读完,怎么会吟出那么好的诗呢?是你事先写好的吗?”

诗:“不,这是随口吟出来的。本来是轻声唱歌,后来不知不觉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于是就……”

文:“由感而发,我终于明白了。”

诗:“你明白什么了?”

文:“明白了你为什么可以吟出那么好的诗,因为你是靠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吟的,所以你可以有那么好的一首诗。因为所有生灵的东西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生活都是丰富多采的,就像你的人和你的诗一样!”

诗:“真的是这样吗?只要我们有一颗诚挚的心,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活力,注射新的血液?”

文:“是啊,谢谢你。如果不是遇到你,我也不会知道原来创作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诗:“是吗?我……真的很感谢你。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是不是也会像这首诗一样好呢?”

文:“恩,一定可以的!只要你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去创造,一定没问题的!”

诗:“……我想,我应该试试,谢谢。”

文:“不谢。我们彼此彼此嘛!”

诗:“恩……”

后来,他们走出了咖啡厅,再回到大街上。尽管依然灯红酒绿,但却不再纸醉金迷,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和升华。也许这个偶遇让他们都得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吧。

诗和文在大街上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一个向右,一个向左,梦要拐几个弯,才能实现。

之后,他们一直都保持着书信的联系,因为他们一个是诗,一个是文,只有用诗文才可以刻画出他们的心灵和心情以及成功和欢乐。文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伟大作家。而诗也因为自己的诗而获得了各大报刊杂社的一致好评,她得到的稿费不仅缓解了家庭危机,并且用自己的真情诗感奉献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她也成为了一名最优秀的女诗人。

诗意的女孩名字范文6

近代以来,波兰是备受欺凌的弱国,但在这片被苦难洗礼的土地上,滋生出最繁茂的诗歌之花,米沃什、赫伯特、鲁热维奇、辛波斯卡均是其中佼佼者,把他们放在世界诗歌的版图上也毫不逊色。苦难不必然催生杰出诗篇,但优秀的诗篇总是善于从苦难中汲取养分,至少波兰这几位杰出诗人,都在高贵的意图和冷静的形式间取得某种平衡。其中米沃什、赫伯特对现实的介入更直接些,调门也更高些,这也导致他们和波兰当时的政权形成正面冲突成为流亡诗人。

辛波斯卡是女性,并且以巨蟹座(她生于1923年7月2日)特有的隐逸作风,常年生活在波兰南部的古城克拉科夫。她是体制内的诗人,从1953年到1981年一直担任克拉科夫《文学生活》编委。但她并不胆小怕事――1966年因为不满统一工人党开除“修正主义”哲学家科拉柯夫斯基(《马克思主义主流》的作者)而退党,这使她在杂志社被降级一等,成为普通的书评撰稿人。这种内在的正义感,使她的诗必然地会涉足社会现实题材。但她在国内的处境,又使她不可能像米沃什、赫伯特那样采用率直的方式,这反而使其“政治诗”别具一种曲径通幽的魅力。在她的诗中,休想找到那种掷地有声的呐喊,有的只是冷静、超然又余音缭绕的智者声音。

在《时代的孩子们》一诗中,辛波斯卡描绘出一个泛政治化的时代: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接受了政治的遗传,/你的皮肤带有政治的色调,你的眼睛具有政治的眼光。

综观辛波斯卡全部诗作,浸染其间的主要视角正是“政治的眼光”。她和另一些杰出的女诗人――诸如索德格朗、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不同,个人情感经历并不构成其诗篇的主线或骨架。爱情诗在她的全部诗作中比例较小,而且也并非情感浓烈,更像是局外人对爱情故事的冷静观察、描摹,其中的思辨意味减弱了情感强度,但诗篇本身因意义的增值而更具魅力。《金婚纪念日》《一见钟情》《告别风景》诸篇即属此列。

辛波斯卡的“政治眼光”,在1952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存活的理由》中即显露端倪,里面有诸如《列宁》《欢呼建设社会主义城市》这样以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响应政府号召之作。辛波斯卡后来对这部处女诗集显然有无尽的失望和厌憎――在1970年出版的全集中,未收录其中任何一首诗。但就如镜子里翻转的图像一样能指涉自身,辛波斯卡政治的眼光已在她的处女诗集中诞生,尽管当时尚没有调整好眼光的焦距。

1957年出版的第三部诗集《呼唤雪人》对辛波斯卡至关重要,这是她第一部成熟的诗集,至此她已完全抛开官方鼓吹的政治主题,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其诗作开始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独辟蹊径的方式。诗作《再一次》堪称其日后所有政治性诗作的样本――题材本身的重大,以及涉及方式的巧妙和轻逸,完美地在诗句中融合。这首诗处理的是纳粹将犹太人运送到死亡集中营的史实,但是写法很巧妙,用典型的犹太人的名字,在密封的箱型车里的困境吟诵出犹太人所受的苦难:

纳坦这个名字用拳头击打墙壁,/伊萨克这个名字,疯了,高声歌唱,/萨拉这个名字大叫要水喝因为/亚伦这个名字快渴死了。

移动时别跳,大卫这个名字。/你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名字,/无人取用,无家可归,过于沉重致使大地无法承载。

1986年出版的诗集《桥上的人们》是辛波斯卡政治性最强的诗集,《酷刑》《对色情文学的看法》《世纪末》等诗作都是力道十足的政治诗篇,其中《希特勒的第一张照片》尤为出色――实际上是对希特勒一张幼年时代照片的观感:

、襁褓、围嘴、铃铛,/一个小男孩,赞美天主,敲门,他很健康。/长得像他的父母,像篮子里的小猫,/像所有别的家庭相册上的男孩。

希特勒年幼时可爱的形象和他日后的恶魔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强烈震撼,而诗的最末两句也很精彩:历史课老师正摆弄他的衣领,/接着便在练习本上瞌睡。好像是历史老师的一时疏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从而让一个赞美天主的小男孩演变成恶魔。

在一个泛政治化的充斥着谎言和罪恶的时代,对诗人的伦理要求几乎无法避免,辛波斯卡无所畏惧地顺应这一要求。但在这层政治底色上,她总能为这些沉甸甸的题材找到美妙而又轻灵的形式,让恶在轻声的女性的斥责中更加无地自容。正如那首被广为传诵的名诗《在一颗小星星底下》所言:噢,言语,别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又劳心费神地使它们看似轻松。辛波斯卡谙熟这世间的悖论:思辨减弱了情绪化,但却加大了情感的强度;思辨也减弱了对恶的斥责,但却让恶更加无处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