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经典语录范例6篇

乔布斯经典语录

乔布斯经典语录范文1

[关键词] 纪录片;《乔布斯》;教育意义;启发

一、纪录片《乔布斯》的故事梗概

由探索频道播出的特别节目《史蒂夫·乔布斯:改变世界的力量》,介绍了史蒂夫·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一生;回顾了从最初的Macintosh到皮克斯到现在的苹果帝国,这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就;本节目由《流言终结者》的著名主持人亚当·沙维奇和杰米·海曼共同主持,沙维奇这样评价乔布斯: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他不会一味地去适合大众所需的产品。他以全新的方式定义了现代数字生活的思考方式:生产力,创造力,音乐,通信,媒体和艺术。他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他们亲自访问苹果曾经的CEO们以及一些在苹果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还有音乐人史提夫·汪达、皮特·温兹,各大报刊网站的编辑,听他们讲述乔布斯的创新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一步步影响着科技圈甚至是全世界;以此来纪念逝去的苹果联合创始人,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探索节目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英文原版的模式吸引许多观众,在视听说上都让观众有全新的体验,用快节奏和逻辑感极强的教学方式将英语和拍摄人物或景物独特的内在精神展现给每一个人,让观众都以其个人不同的方式去探究和分析其中的道理和意义。本文将选取其中的英语片段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分析结论,利用分析讲解英语和使用的技巧,笔者将帮助观众通过英语分析得出影片拍摄和剪辑的技巧,从而让观众对该纪录片和片中的人物乔布斯更感兴趣。

二、纪录片《乔布斯》中英语经典教学引用

(一)乔布斯成长生活的英语阐述

在影片的开场针对乔布斯的家庭做出了一定的阐述,乔布斯是一个家庭环境和背景不太好的出身,这就造成了他个人心理和思想的一定偏激的变化,也对他个人发展以及目标确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乔布斯的生活环境与他所遇到的人在他事业努力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将对电影中的片段进行分析:

第一段:电影中的英语原文是He was born in 1955 to a pair of unmarried graduate students,intellectuals who put him up for adoption. 这句话的翻译是1955年乔布斯出生,父母是一对未婚研究生情侣,他们把乔布斯送人抚养。英语片段的简单刻画只用了短短的19个词语,就把乔布斯的身世背景交代出来,让人对现阶段成功的乔布斯又有了新的认识,乔布斯父母是unmarried graduate students,这也足以看出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念是超前的。第二段:He grew up with a loving working—class couple in Californias Silicon Valley.翻译为他成长在硅谷的一个和睦美满的工薪家庭中。英语原文的陈述在影片中低沉有力,仿佛在告诉观众,乔布斯的成长环境对他日后的崛起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乔布斯与斯考利关系发展的英语阐述

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对苹果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在苹果公司前期发展时选择了百事公司的前CEO斯考利作为苹果的CEO,在苹果电脑发展的前期两个人相处得非常融洽,但是在苹果电脑MAC的定位上两人却拥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乔布斯在MAC的定位中认为应该将它打造成美国甚至世界的大众消费产品,而斯考利固执认为MAC应该击败IBM成为商用电脑的代表。

在英语原文中,这样写道:Jobs himself recruits John Scully from president of PePsiCo to become the new CEO.They get along well at first,but Scully wants to market the Mac to corporate America taking on IBM while Jobs sees the Mac as a consumer product and believes it will define apples future.本段话的翻译就是讲乔布斯亲自招募了约翰·斯考利前百事公司的总裁做苹果的CEO,他们开始相处融洽,但是斯考利想让苹果公司取代IBM在美国商用机地位,而乔布斯却认为MAC应该当成一种大众消费品,并且坚信这会决定苹果的未来。这些英文原本的作用就是将观众引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带领观众品味两个人的发展历程,从融洽到不合的过程都已经表述清楚,简单有效地说明了问题。

(三)对乔布斯的评价英文解读

对乔布斯的评价是该纪录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乔布斯本身已经去世,该记录片要用第三者和客观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生前的乔布斯,这就需要他身边的朋友和合作过的伙伴去解读这个人,利用他们的分析可以读懂生前的乔布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影片中大多数人都是美国人,他们的英语会话方式更具轻松感和实用性,更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对刻画乔布斯这个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最直接、最方便的描写。

乔布斯经典语录范文2

最近苹果公司的iPad2在中国热卖,乔布斯的一套独特营销手法也在实施。每当新产品上市,他自己都会现身说法,即便身体虚弱也不会错过亲自向苹果迷推介的机会。乔布期从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必须是该公司的品牌发言人。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通过三幕剧的形式,展现了乔布斯的舞台表演魅力。“乔布斯像驾驭一支交响乐队一样控制演讲的节奏,有起伏,有渐变,有高潮,最后为听众创造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乔布斯的魔力演讲》揭示了这种魔力演讲是怎样炼成的。

乔布斯演讲时,通常很少出现条条杠杠的文字内容。每一张幻灯片都尽量用图形来表达。如当他谈论计算机内部的新芯片时,背景就会在产品边上配上一张色彩丰富的芯片图片。当大屏幕上出现新手机的图片,乔布斯会说,今天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乔布斯在演讲中不是在推销商品实物,他传达的是一种体验信息。

乔布斯不像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在演讲中充斥着那些令人麻木的数据统计,而是在向听众兜售他们能从新产品中得到何种“利益”!举例来说,在30G iPod时,他这样说明这个产品对用户的意义――用户可以随身携带7500首歌曲、25000张照片、或者是长达75小时的视频。

乔布斯说话的时候不会望着天花板,98%以上的时间里他的目光停留在观众身上,用坚定的眼神跟在座的观众交流。乔布斯对观众讲话的时候,绝不会有交叉着双手或者把手插到口袋里这类让人不悦的动作。他使用无线麦克风,演讲时可以自由地走动。这都保证了乔布斯与台下的观众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感。他频繁地让双手参与到与观众的交流中,几乎每句话都伴随着一个不同的手势。当介绍一个新型芯片时,乔布斯会用手指比划着这个芯片到底有多小。他使用的手势自然但不刻板。

当所有人都恨不得用数据、文字、图片把演示的视频塞满的时候,乔布斯没有这么做。他的视频演示中只有很少量的文字,绝大多数的情况也只有一张简单的图片。举个例子来说,当他说到将要说第一件事的时候,整个屏幕上就只有一个阿拉伯数字“1”。当他介绍iPhone的时候,屏幕上每次也只显示一张iPhone的图片,或正面,或背面,或侧面。当有文字内容需要介绍的时候,他经常只在屏幕上选择最精练的一句或者几句话来展示,并且很少配以图片。真正能引起人关注的是在视频演示中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大张的图片。

其实乔布斯也是练出来的,长时间的排练才换来演讲过程中的轻松、不拘小节和亲和力。乔布斯通常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为演讲做准备,检查要展示的产品和技术。演讲前,乔布斯会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反复彩排,咨询在场产品经理的意见。

乔布斯经典语录范文3

片名:赎罪

原著:伊恩・麦克伊万

导演:乔・怀特

主演:凯拉・奈特丽

詹姆斯・麦克沃伊等

类型:爱情/战争

13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有作家天分;管家的儿子罗比在塔利斯先生的资助下与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一道从剑桥大学毕业,而且两人情投意合。1935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塞西莉娅当着罗比的面,脱去衣服,跳进自家花园的喷泉。这一幕被布里奥妮尽收眼底,她感到迷惑不解。

恰逢当晚,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布里奥妮武断地认定罗比即是罪犯,并出庭作证指控罗比,罗比因此入狱。但坚信他无罪的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著地与他相爱。

1940年,罗比出狱。当时欧洲战火正酣,他参加了战斗。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一名军队护士。

经历世事之后的布里奥妮终于愧疚,主动走向罗比与塞西莉娅,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道歉,她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要用一生来忏悔。当进入迟暮之年,已经是知名作家的布里奥妮在真相、责任的驱使下,出版了一部小说,她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赎罪……

向大师找灵感

伊恩・麦克伊万是英国当代的著名作家,曾四度获得布克奖提名,被评价为是“让英国文学传统转向并跨进二十一世纪的作家”。他的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他本人亦经常参与编剧。《赎罪》发表于2001年,也获得了布克奖提名,虽然最终没获奖,却非常畅销,有着极强的群众基础。因此小说发表当年,就被买下了电影改编权。从结构上看,《赎罪》的故事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在塔利斯庄园,罗比爱上塞西莉娅,后来受诬入狱;第二部分1940年罗比经历敦刻尔克大撤退;第三部分是在1999年布里奥妮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生活。这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60年的爱情史诗,既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又有缠绵幽怨的爱情悲剧,完全是一部天然的剧情长片。

作为此前只拍过一部电影的乔・怀特而言,拍摄《赎罪》的过程也是重温大师之作、在重新解读大师经典的过程中寻找到新的灵感的过程。

实际上《赎罪》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乔・怀特借鉴了大卫・里恩在《相见恨晚》中含蓄内敛、欲语还休的表现方式;上流富豪塔利斯一家的庄园生活则模仿了罗伯特・阿尔特曼的《高斯福德庄园》,后者讲的也是30年代英国乡间大宅里发生的故事;在对战争时期顽强而不失优雅气质的英国国民形象的描写上,则参考了英国纪录片导演汉弗莱・詹宁斯的著名纪录片《倾听不列颠》;而对随军医护人员悲愤情绪的表现,迈克・鲍维尔的经典之作《黑色水仙花》对乔・怀特启发最大。

《赎罪》的第二部分,也是影片表现的一个重点,是男主角罗比所经历的二战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30余万滞留在法国北部敦刻尔克海滩的英法官兵,奉命撤回英国。由于人员撤离被视为当务之急,大量武器装备被遗弃在海滩。乔・怀特此前从未拍过如此宏大的场面,现场光群众演员就多达上千人。拍之前,他反复观摩二战影片,从前苏联战争片《自己去看》以及导演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中吸收了大量营养。值得一提的是,乔・怀特用了一个5分钟长镜头来描绘当时壮烈的撤退场面,有全景有特写。镜头掠过之处,抢救伤员、枪杀战马、送行的乐队、海面上飘荡的船只……配上荡气回肠的背景音乐,将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表现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这种表现手法在英国电影中并不多见。乔・怀特承认,这么处理有些夸张,“英国人不喜欢炫耀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隐藏起来,缺少表现欲。你看美国人,永远都在耍酷。”

从女孩到女人

凯拉・奈特丽2005年曾在乔・怀特的第一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因扮演活泼俏皮的伊丽莎白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的古典文艺气质也通过简・奥斯汀的名作展露无疑。乔・怀特也因此片一跃成为英国影坛最受关注的年轻导演。

2006年,乔・怀特在选择《赎罪》的演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凯拉・奈特丽。他本来想让她出演18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但是凯拉读过剧本后表示她更想演塞西莉娅。“她不同于我以前所演过的任何一个角色。她的内心很脆弱,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她故意表现得尖酸刻薄。她把自己隐藏得很深,使人难以接近。演这样的角色会非常有趣。最重要的是,这次我扮演的不再是女孩,而是真正的女人了。”

乔・怀特对凯拉・奈特丽“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很有体会:“拍《傲慢与偏见》时凯拉只有18岁,还是个孩子。当她和我说她要演塞西莉娅时,老实说一开始我觉得不太靠谱。塞西莉娅是个成熟女性,她的外表比内心显得更加成熟,从性格上来讲,这个角色比较复杂。我觉得凯拉从外形上更接近塞西莉娅的妹妹。后来她来找我,她的变化很大,像个成熟的女人。这让我非常吃惊。”

《赎罪》的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格兰,这是一个关于爱情、战争、阶级、隐秘、忏悔和宽恕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布里奥妮・塔利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富家年轻小姐――让她的姐姐和姐姐心爱的人遭遇一场无妄之灾,永远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片中有三位女演员饰演不同时期的布里奥妮,分别是索尔斯・罗南(13岁)、罗莫拉・加瑞(18岁)以及奥斯卡影后凡妮莎・雷德克里福,她扮演老年布里奥妮。

出生于苏格兰的詹姆斯・麦克沃伊,今年28岁,刚刚在《成为简・奥斯汀》中扮演了达西先生的人物原型――一个差点与简・奥斯汀结婚的青年律师。这个角色与此片中的罗比某种程度上十分相似,两人最终都被命运摆布,与心爱之人擦身而过。不过罗比的境遇更加悲凉。“罗比是那个时代阶级差异的牺牲品,他本性非常纯洁,却为一次无法辩白的误会永远失去了爱人,之后无论蒙冤入狱,还是身陷战场,爱情都是他坚定的信念和唯一的救赎。”

完美结局

在伊恩・麦克伊万的小说中,罗比出狱后与塞西莉娅只见了一面,就匆匆分别奔赴战争,再也没能相见。罗比在敦刻尔克撤退中染病身亡,塞西莉娅在空袭中丧生。而造成这一对恋人悲剧性结局的布里奥妮,一直活到1999年。正因如此,她才终生忏悔。

乔・怀特在改编时,认为原著情节过于灰暗,看不到希望,不适合电影改编。“在拍《傲慢与偏见》之前,我从未拍过任何有完美结局的电影。也是拍摄那部电影的时候,我才开始有这些周全的考虑,因为我感觉设定一个大团圆结局将更卖座。在《赎罪》的拍摄过程中,我发现这不仅仅对观众,对叙述者来说,也同样重要。这是我们社会的基石,通过大团圆结局,故事叙述就拥有了疗伤的力量。这也是《赎罪》所讲述的一个根本主题。”

花絮:敦刻尔克的替身小镇

乔布斯经典语录范文4

1974年5月18日这个周末,在《公告牌》(billboard)杂志的“百大热门曲”榜单位列第三的是马文·汉利许(Marvin Hamlisch)一首朗朗上口的作品,改编自一首叫做《艺人》(The Entertainer)的老曲子。它轻轻松松地就使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麦克·欧菲尔德(Mike Oldfield)的打榜歌曲黯然失色。此时成千上万的影迷们一窝蜂地跑去购买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的拉格泰姆录音和活页乐谱,而这些朴实的作品数十年来几乎完全被忽视了。影迷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勇夺多项奥斯卡奖的1973年惊险喜剧片《骗中骗》(The Sting)中,是以这些拉格泰姆音乐为特色的。这部由保罗·纽曼(Paul Newman)和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主演的冒险之作仅在美国本土就攫取了共计一亿五千六百万的票房。在那些迫不及待去抢购乔普林音乐的人中,很少有人认识到《艺人》其实早在1902年便写就,随着爵士狂热在二十世纪一年代席卷全球,《艺人》的风格突然不再流行,并且最终过时。事实上,对一部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芝加哥的影片来说,拉格泰姆风格显然是落伍的,因为在兴奋的摇摆乐时代之初,如此过时的音乐风格最多不过被认为是一种优雅的怀旧。

当这部C大调的小进行曲般的钢琴小品登上《公告牌》排行榜时,它的作曲家已经离世超过五十年了。他会如何看待这一迟来的非同凡响的国际成功呢?他很可能不会感到惊讶。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是乔普林的全盛期,那时的他可以声称自己是当时作品销量最好的作曲家之一。拉格泰姆的突然衰落大致上发生在他去世的1917年,那一年第一首新奇的爵士作品被灌制成唱片。之前,乔普林已经完成了一项非凡壮举,那就是让他的音乐成功地对普通大众、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1899年他凭借传奇般的《枫叶拉格泰姆》(Maple Leaf Rag)一举成名,这是他在密苏里州锡代利亚(Sedalia)的“枫叶俱乐部”担任钢琴家期间创作的,这部作品的活页乐谱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卖出了超过五十万份。《枫叶拉格泰姆》很快成为了钢琴拉格泰姆作品的典型,它独特的风格使得十九世纪晚期的流行进行曲重新变得鲜活起来。它充满了令人难忘的、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和大量的切分音——后者是拉格泰姆最鲜明的创新,在1900年左右听起来比现在那些疲倦不堪的耳朵来说要新颖、大胆得多。

作为经典拉格泰姆“密苏里学派”的关键人物,乔普林随后与圣路易(St Louis)出版社的约翰·斯达克(John Stark)建立了硕果累累的合作关系。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斯达克极力推广经典拉格泰姆,他的出版公司还与当时少为人知的天才詹姆斯·史考特(James Scott,1885-1938)、约瑟夫·兰姆(Joseph Lamb,1877-1960)签约,这两位拉格泰姆作曲家仍在静候自己的作品获得广泛的认可。在乔普林凭《枫叶拉格泰姆》意外大获成功后的十年间,他写作并出版了差不多四十首钢琴拉格泰姆作品,并且成为斯达克的出版公司名气最响、收入最高的作曲家。乔普林最著名的作品有《从容的胜者》(The Easy Winners,1901)、《精锐切分音》(Elite Syncopations,1902)、拉格泰姆圆舞曲《贝斯纳》(Bethena,1905)和《菠萝拉格泰姆》(Pineapple Rag,1908)。《菠萝拉格泰姆》的下半部分显示出作曲家完全意识到那种即将主宰爵士音乐的“蓝色”(blue)音符所具有的表现力。在留声机诞生之前,独奏钢琴演奏的简单易记的作品有很大市场,斯达克继续发掘销售活页乐谱的赚钱生意,十九世纪末期,当美国国内的顾客刚刚开始享受邮购的便捷时,这笔生意被极大地拓展了。乔普林还灌录了他那些最著名作品的钢琴纸卷(piano rolls),从而使他那些拥有自动钢琴的狂热粉丝们能够听到“拉格泰姆之王”在他们的客厅里演奏他的作品,这一切仿佛是魔法。事实上,即使没有人演奏键盘,也完全可以在工作间里制造出这些钢琴纸卷,它们是众所周知的不可靠的人工制品,但至少乔普林的有些纸卷似乎由于八度重奏的加入而难度大增。乔普林一直渴望创造出一种属于非洲裔美国人的古典音乐,以此与备受尊崇的欧洲音乐竞争,因为如今不同信仰和不同肤色的美国人越发感到欧洲音乐与他们的现代美国文化关系不再密切。然而,乔普林的这种严肃的艺术抱负被他日益增长的名气所掩盖。

乔普林崇高的作曲抱负使他倾向于创作芭蕾、歌剧这些颇有声望的古典音乐类型。他的这种倾向让斯达克感到恐慌,斯达克充分意识到,与销量甚好且容易大量生产的钢琴拉格泰姆相比,这种宏伟堂皇的冒险所具有的商业潜力是如此有限。在1899至1902年间,乔普林全情投入创作一部拉格泰姆芭蕾作品《拉格泰姆舞蹈》(The Ragtime Dance),然而斯达克却拒绝完整出版这部作品,只是发行了一首标准长度的钢琴独奏改编曲。接着乔普林创作了一部非洲裔美国人题材的歌剧《尊贵的客人》(A Guest of Honor),1903年乔普林带着曲谱踏上一次灾难性的旅程,这部从未被出版的作品曲谱因此遗失。乔普林因为斯达克不支持他的严肃音乐而倍感挫折,1907年他搬到了纽约,那时纽约已经完全确立了其作为流行音乐出版的国际中心的地位,他希望为他一部全新的大型歌剧《特里莫尼萨》(Treemonisha)寻求支持。这部新作是又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基于非洲裔美国人题材的创作,关于同名女主角、一位十八岁的女教师如何劝导她的族人通过受教育而非迷信来获得救赎。结果,乔普林还是被迫自费出版了这部新歌剧。1915年,这部作品在纽约哈莱姆(Harlem,曼哈顿东北部的黑人居住区)进行了一次非正式排练,之后几乎销声匿迹,并且在作曲家生前从未正式上演过。后来乔普林很快去世,勿庸置疑,他崇高的艺术抱负无可挽回的崩塌进一步恶化了他的精神崩溃状态。

一些演奏者经常习惯性地将乔普林著名的钢琴拉格泰姆作品缀以爵士风格的变奏,或是仅仅为了炫耀而演奏得过快。乔普林本人极其厌恶他们以这样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他那些精雕细琢的小曲。在他出版的乐谱的题头,他经常加上这样一条警告——“注意:别演奏得太快。把拉格泰姆弹得快从来都是错误的。”

在搬去纽约之后,乔普林出版了一本题为《拉格泰姆学派》(School of Ragtime,1908)的钢琴练习曲集,此书声称“乔普林的拉格泰姆被粗心大意、不够完善的演奏给毁了,而且好的演奏家经常因为演奏得过快而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他们应该每个音符都按照乐谱演奏。”在尝试通过这种方法使拉格泰姆成为经典时,乔普林肯定已经意识到他是在打一场必输的战斗。但是拉格泰姆在舍弃了其固有的精致之后,它逐渐与蓝调音乐(blues)的即兴演奏传统融合在一起,由此诞生了早期爵士,这至今仍是一份不朽的遗产。

光彩夺目的爵士演奏家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938年参与了一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回顾系列录音,在其中他描述了二十世纪初他和其他在新奥尔良红灯区工作的钢琴家如何使乔普林的《枫叶拉格泰姆》“爵士起来”(这种表达最初与性有关,在当时看来是很冒犯的):他们增加切分音,加快速度,让左手的弹奏和右手一样活跃,并让音乐像摇摆乐一般富有感染力,而不像进行曲那样古板。1921年,在斯达克的出版公司最终倒闭的前一年,詹姆斯·史考特写了一首意有所指的题为《别把我的拉格泰姆爵士化,我是音乐》(Don’t Jazz Me Rag, I’m Music)的作品,这显示了乔普林并非唯一反对把拉格泰姆演奏爵士化的作曲家。但莫顿和美国东岸一些艺术造诣更高的钢琴家那时在发展一种后来被称为哈莱姆“大跨度”风格(‘Stride’ style)的快节奏拉格泰姆,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更为现代的咆哮爵士(bebop)的出现才让它的重要性大大减弱。钢琴家詹姆斯·约翰逊(James P. Johnson)——1923年著名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的作曲者——和他的学生胖子沃勒(Fats Waller)等人的音乐,以及后来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和贝西伯爵(Count Basie)等人的键盘演奏,都深深地植根于“大跨度”风格,这从根本上是在向乔普林数十年前的创新致敬。

在乔普林生前,美国几乎没有古典音乐作曲家愿与乔普林所完善的拉格泰姆风格进行合作。然而在欧洲,许多在法国工作的作曲家采用拉格泰姆元素,他们渴望以此来反叛当时已经停滞不前的后瓦格纳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约翰·菲利普·苏萨(John Philip Sousa)的著名乐队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演奏了拉格泰姆的改编曲,这一亮相很可能启发了德彪西在《黑娃娃步态舞》(Golliwog's cakewalk)(出自1908年的《儿童乐园》)以及两首钢琴前奏曲《游吟诗人》(Minstrels)和《古怪的拉文将军》(General Lavine: Eccentric)(分别写于1910和1913年)中重新加入乔普林式的乐思。拉格泰姆也出现在埃里克·萨蒂的芭蕾舞剧《游行》(Parade)中,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曾对拉格泰姆加以现代化的处理和变形,反映在他1918年的《士兵的故事》(The Soldier's Tale)中。在写于1919年由阿瑟·布利斯(Arthur Bliss)指挥首演的《为十一件乐器所作的拉格泰姆》(Ragtime for Eleven Instruments)中,用到了一架吉普赛钦巴龙大扬琴(cimbalom),其音色听上去不可思议地像极了酒吧钢琴所发出的咔嗒声。

尽管乔普林的音乐在他去世后便不再流行,但他的音乐也经历了两次复兴。第一次复兴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爵士乐之前的音乐刚刚开始受到关注,从那时起传统主义者便不断与现代爵士风格的追随者发生冲突。第二次复兴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由钢琴家、音乐理论家约舒亚·里夫金(Joshua Rifkin)带头发起的。他在七十年代早期为Nonesuch唱片公司录制了几张乔普林作品的LP密纹唱片,其中的第一张成为了该唱片公司的第一张百万销量唱片。里夫金的乔普林作品唱片直指古典音乐市场,此举十分适合他,因为他严格遵照作曲家的说明演奏,这在某些人听来是矜持又简朴的演奏方式。它大大推动了乔普林作品的活页乐谱销售,并且在1974年为马文·汉利许赢得了一座奥斯卡最佳歌曲奖。1972年,命运多舛的《特里莫尼萨》终于在亚特兰大进行了首次公演,两年后它为乔普林赢得了一座普利策奖。在去世将近六十年后,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黑人作曲家、拉格泰姆之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推荐唱片

拉格泰姆与圆舞曲

The Southland Stingers

约舒亚·里夫金(Joshua Rifkin)

EMI 234 4772

在这张专辑中,约舒亚·里夫金用原始的钢琴形式呈现乔普林的作品。

骗中骗:电影原声大碟

马文·汉利许(Marvin Hamlisch)

MCA MCLD 19027

想了解乔普林的作品如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夜之间成为轰动的流行曲,十分有必要聆听这张唱片。

钢琴纸卷(Piano Rolls)

斯科特·乔普林

Milan records 329903991152

乔普林亲自在钢琴纸卷上演奏自己作品的众多录音之一。

特里莫尼萨

阿妮塔·约翰逊(Anita Johnson)等人

标准拉格泰姆交响乐团与合唱团(The Paragon Ragtime Orchestra & Singers)

里克·本杰明(Rick Benjamin)指挥

New World Records 80720-2

对乔普林非洲裔美国人题材歌剧的令人着迷的诠释版本。

音乐风格

拉格泰姆的起源

拉格泰姆最初是流行歌曲的一个门类,和后来的爵士音乐一样,它是融合了欧洲白人音乐和美洲黑人音乐的混合产物。它采用坚实的音调进行曲风格,并用现代切分节奏使其变得活泼。乔普林的钢琴拉格泰姆作品也吸收了沙龙音乐的轻古典音乐传统,这一风格的先驱者是美国作曲家路易斯·莫劳·戈特沙尔克(Louis Moreau Gottschalk,1829-1869),他的钢琴作品使用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

结构

钢琴拉格泰姆作品总是套用流行进行曲的分段结构,每个段落都被重复演奏。乔普林的《枫叶拉格泰姆》在中段插入了第一声部的再现部,从而形成“AABBACCDD”的结构,这种手法他在《菠萝拉格泰姆》中也运用了。就像苏萨的进行曲一样,最后一两个段落经常移到一个新的调子上,通常是下属调。

节奏和织体

钢琴家的左手弹奏“oom-pah”式的和弦模式,用来模仿军乐队的低音鼓和铙钹节拍,右手弹奏切分音旋律,这种风格在黑人说唱团的演出中非常流行,它起源于用班卓琴伴奏的奴隶歌曲,其影响可以从右手的琶音和弦中听出来。

乔布斯经典语录范文5

市值6235.2亿美元!

这是苹果在近期创造的美国上市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市值。但虚高的纸上财富终究无法驱散笼罩在硅谷库比蒂诺上空的那片疑云。

自乔布斯离世的那一刻起,人们对苹果会否褪色的疑虑随之产生。因为,人们相信他是世界上无可替代的创意天才。

在运营高手蒂姆·库克接过乔布斯的权杖后,苹果的成色似乎真的开始减退——一年内业绩两次低于华尔街的预期。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振的大背景下,业界不得不对这家公司市场统治力的可持续性有了更多的担忧。

而这份担忧,正在把库克推向更深的矛盾漩涡:既想带领苹果尽快走出乔布斯的阴影,又盼望继续得到乔布斯天才效应的庇护。

库克的矛盾,是苹果公司的尴尬。并且,很显然,如果这种尴尬迟迟得不到缓解,苹果的辉煌还能持续多久,将一直是人们拷问库克的职业难题。

第一章 苹果不再是唯一选择

乔布斯是世上少有的创意天才,接班人蒂姆·库克充其量是杰出的运营高手,这样的人在世界500强公司里并不稀缺。

8月20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苹果CEO蒂姆·库克迎来了苹果公司史上又一个历史性节点。

当天,苹果以每股665.15美元的价格使公司市值达到6235.2亿美元,打破微软在1999年创下的6205.8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创造了美国上市公司市值的新纪录。

苹果股价继续攀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对即将的iPhone 5以及可能推出的iPad Mini态度十分乐观。华尔街证券分析师认为,苹果市值仍具备上升空间。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所做的调查也显示,接受调查的38名分析师平均预期苹果股价将触及745.8美元。

预期有可能是纸上谈兵,苹果业绩的不如人意却是事实。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个财季中,苹果只售出了2600万部iPhone,低于上一财季的3510万部,公司股价为此应声下挫5%。这是它在过去的39个季度中营收和利润第二次低于分析师预期,上一次是在截至2011年9月底的第四财季。为此,摩根大通将苹果目标股价从695美元调整至675美元,高盛集团从850美元下调至790美元。这对旨在冲击每股1000美元高价的苹果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据称,在当时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蒂姆·库克脸色铁青,但他又不得不接受分析师们的各种刁钻提问和百般责难。

“天塌下来了!”《华尔街日报》罕见地给苹果公司的现状做了悲观论述。但时隔一月,苹果市值便拉出一根漂亮的上扬线,这似乎是对外界悲观预测的一种嘲笑。

回归现实,即使乔布斯能继续在天堂中给予庇佑,但他毕竟带走了苹果的灵魂。一个失去魂魄的苹果,很危险!

那些令人迷醉的产品

苹果始终带有很深的乔布斯痕迹。

苹果真正让人熟悉,始于苹果公司董事会于公司危机正盛的1996年重新把乔布斯请回公司。当时,戴尔公司CEO迈克尔·戴尔送给苹果四个字——“关门大吉”,然而,乔布斯却认为这是他踏上伟大征途的开始。

重新出山的乔布斯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变iMac。这是一款现在仍被用户奉若经典的台式电脑,而当时担任英特尔董事会主席的安迪·格鲁夫给出了这样的评语:“iMac不是我们能够研发生产的计算机,但苹果走在了大家的前面,创造出了这样的产品。”

iMac能重新赢回消费者的欢心,在于乔布斯一改过去电脑呆板、无趣的外观。

有报道称,为了寻觅合适的电脑外壳,苹果设计团队最后跑到一家糖果店研究胶质软糖的绚丽色彩。从这里吸取灵感的iMac一经推出,立即凭借眩目的外形和靓丽的色彩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让单调沉闷的米色或黑色电脑机箱成为历史。iMac看起来像诱人糖果似的,乔布斯骄傲地称它们是“可以舔的”。

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这成为乔布斯式设计的转折点,它开始深刻影响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工业设计。

对于苹果产品极具创意的外观设计,软件天才、时任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只能自叹不如:“苹果公司在产品颜色设计上处于领跑者地位,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赶上他们还需要很多时间。”

iMac的成功,让重新执掌公司的乔布斯有了更多的自信。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相继推出后来统治音乐播放器市场的iPod,主宰了智能手机发展趋势的iPhone和垄断了平板电脑市场的iPad。

2007年7月,苹果划时代的一款产品——iPhone诞生了,它帮助苹果完成了统治智能手机江山的霸业。半路进入的苹果能否在诸多重量级对手的面前占得一席之地,这并不被人看好。但乔布斯觉得苹果此时进入是最好的时机。当时支持他这一理念的理由是市场上流行的手机用户体验不好。乔布斯说:“我们都用过手机,体验总是极其恐怖。软件烂得一塌糊涂,硬件也不怎么样,每个人都痛恨自己的手机。”

乔布斯是对的。iPhone出来后,几乎所有的分析师们都认为苹果在iPhone上面所使用的触摸屏技术堪称过去十年最重要的革新。Strategy Analytics调研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间,苹果卖出2.5亿部iPhone,营收达到1500亿美元。

在iPhone未问世之前,市场上还从来没有一款产品能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成绩,并对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产生革命性影响。稍后问世的平板电脑iPad也同样风光,将传统PC厂商压制在身后。

iPhone和iPad创造了苹果神话,它们也因此成为传统手机厂商和PC企业的噩梦。

乔布斯经典语录范文6

导演:Joe Pytka

主演:迈克尔•乔丹 兔八哥

客串:华纳卡通群星 比尔•莫瑞 查尔斯•巴克利 帕特里克•尤因 “小虫”博格斯拉里•约翰逊肖恩•布拉德利

制作发行公司:华纳兄弟

剧情梗概:外星恶人绑架了卡通家族,为了挽救自己和伙伴,兔八哥向外星人求战,以双方打一场篮球赛来决胜负。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星人吸收了NBA球星的球技,兔八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危机关头,他只有三顾茅庐,请出当世第一高手,退役去打棒球的迈克尔•乔丹来助阵。于是,在迈克尔的带领下,由他和卡通人组成的球队与外星人展开了战斗。最后时刻,乔丹用一记匪夷所思的单臂扣篮终结了比赛。世界恢复了和平。

非常遗憾的是,电影史上并没有出现过任何伟大的篮球电影。以棒球为题材的电影首推《公牛达拉谟》,拳击的则有《洛基》和《愤怒的公牛》,赛跑的有奥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战车》,橄榄球电影《弱点》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为“傻大姐”桑德拉•布洛克赢来了最佳女主角,然而篮球电影却多不登大雅之堂,《空中大灌篮》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每当人们提到篮球电影,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它来,但是除了乔丹和兔巴哥,以及他们各自的朋友之外,人们再也想不起来什么别的东西。这正是篮球电影最尴尬的面相,它们最后都变成了一段传统相声,名叫《报菜名》,或者一个传统游戏,叫做“找茬”。观众们努力找出掩藏在群众中间的NBA球星,电影结束之后,他们就聚在一起,搜刮自己的记忆,竞相报出那些名字。电影的意义仅止于此,至于什么情节、立意、演技统统扯淡。

张伯伦曾经跟乔丹说过一句话:“小伙子,我打球的时候他们设计规则来让我难受,而你打球的时候他们设计规则来迎合你。”大帅的酸葡萄心理可以理解。的确,经历过黑白双雄时代之后,NBA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风头一时无两,而乔丹的出现迎合了这种需要,更引领了时代风潮。无论是联盟还是品牌商都希望能够让乔丹的形象比场上实际状况更加光辉伟大,让他成为自己的商标,借以贩卖自己。在篮球场上,乔丹是无所不能,无可阻挡的,但这还不够。他们甚至让他成为星际英雄,1993年耐克的超级碗广告中,乔丹和兔八哥一起对抗外星人。

3年后,乔丹第一次复出并且拿到了职业生涯第四个总冠军,王者归来,所有人都为之疯狂。好莱坞的制片商们看到了机会,他们将之前的广告扩充,改编成为新的剧本,邀请乔丹出演。制片方华纳兄弟的目的十分明确,这部电影就是个应景之作,整部电影乔丹都是在蓝幕前面演独角戏,所以导演对乔丹的要求并不高。而乔丹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他的表演够得上及格水准,要知道在蓝幕前表演不是很容易。当初媒体常常拿《阿甘正传》中阿甘和肯尼迪总统握手的镜头来标榜汤姆•汉克斯演技好,那场戏正是采用的蓝幕拍摄。

上一篇申论怎么写

下一篇木牛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