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的古诗范例6篇

赏月的古诗

赏月的古诗范文1

一、趣味式欣赏

趣味,就是让学生为美而陶醉,为美而震撼。

1.引领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诗眼”、点睛之笔去欣赏

抓住了“诗眼”,即抓住了“纲”,“纲”举了,“目”便张了,自然不需去字字讲、句句讲。如: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指导学生去感悟“闹”“绿”的妙处,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样整首诗的意韵、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2.引领学生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具体情境,实现情感迁移,意念迁移,进而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3.引领学生感悟比喻的精妙之处

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感悟比喻的生动形象。

二、应用式欣赏

学生感悟到古诗词浓浓的美后,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大显

身手。

1.举办古诗词诵读沙龙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再让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演绎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2.让学生诗画互配

(1)让学生为名画配名诗

画配诗,既能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如:宋代名画家郑南的《》图,让学生配上咏的诗句;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可配上柳宗元的诗《江雪》。

(2)让学生自己为诗词配画

学生欣赏了古诗词后,为诗附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或许涂一抹云霞,或许勾一泓清溪,或许描三两青峰,那都是学生欣赏的收获,是一种美的放大与提升。

(3)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配诗

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四季景色、山水树木、花鸟虫鱼的诗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吟诵相关的诗词。如:见时吟诵《咏菊》《赠刘景文》;赏月时,吟诵《静夜思》《春江花月夜》。学生见识多了,积累厚实了,则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引得他们“诗兴大发”,久而久之,学生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4)作文中主动运用诗句

鼓励学生作文时引用相关诗句,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成就感,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

三、表演式欣赏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唱古诗、随音乐舞蹈,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首先,学校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古诗韵氛围: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古诗词“雕塑”――花园里、橱窗中、教室内都呈现着斑斓的古诗词;走进校园,你会听到悦耳的童声古诗词歌曲演唱――学校的铃声就是童声古诗歌曲演唱。其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古诗词朗读比赛,师生古诗词绘画比赛等等。再者,让古诗词欣赏切切实实走进教材,音乐课唱古诗词歌曲;美术课给古诗词配画;各科课堂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词。

赏月的古诗范文2

关键词:渗透;整合;和谐发展

《纲要》中提到:“通过各领域内容互相渗透而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近年来,我在幼儿园大班进行“语言领域的古诗欣赏与艺术教育相整合”的教学探索活动,效果良好。

古诗,中华语言之精髓。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对5-6岁幼儿进行古诗文欣赏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孩子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种淡淡的无意识之中把古诗文融入幼儿心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之间给幼儿以影响与启迪。但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易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所以通常情况下幼儿学习古诗比较枯燥和乏味。我在大班下期将古诗欣赏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把语言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唱、舞、画中愉快欣赏古诗,让语言教学成为幼儿娱乐活动。

大班阶段,幼儿的语言发展及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思维方式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这为我们的古诗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欣赏古诗呢?语言与艺术结合起来,对语言及艺术进行整合。这就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魅力。大家都知道,艺术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绘画、唱歌、舞蹈等方式表达情感,表现自我。怎样将枯燥的古诗与艺术教育整合起来呢?

一、说古诗

以古诗《咏鹅》为例。教师展示古诗,为幼儿解说:大白鹅啊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歌唱,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多好玩啊!教师将古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出来,幼儿一听便明白了古诗的意境,再吟诵古诗就朗朗上口了。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可让一部分幼儿朗诵古诗,另一些幼儿解说古诗意境,把诗词与意境结合起来,在诵读古诗时,幼儿更能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二、画古诗

画古诗也就是把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形象地画出来,即为古诗配上画。诗配画不仅是诗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不仅让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还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如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我请幼儿欣赏古诗《咏柳》。先请孩子们观察春天里有哪些变化,孩子们看到柳树发芽,春风吹拂,柳条飘飘;燕子飞翔;花儿盛开……再把孩子们看到的东西大胆画出来,一幅栩栩如生的《咏柳》图便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候再来让幼儿欣赏古诗,看着画面吟诵古诗,便能轻松地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了。又如请小朋友为古诗《古朗月行》配画插图,小朋友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得出为这首古诗画插图,要画一个圆圆的月亮,还有一个小朋友抬头望着那个又圆又亮的月亮。由此可见,孩子们知道诗中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孩提时代对月亮的认识。而在为古诗《池上》做准备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孩撑着小船,来到池塘里,看见许多美丽的荷花,还有好多好吃的莲子,于是他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画出美丽的荷花,结实的莲子,火红的太阳,划着小船的孩童……一幅天真并且充满童趣的池上小图便活灵活现地展现的孩子们眼前。带着如此美丽的意境去欣赏古诗,难道孩子们还会厌倦吗?孩子们对古诗心领神会后,为古诗《画》配图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唱古诗

唱古诗顾名思义也就是唱着歌儿学古诗。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它同样能表达人的所思所想。如何将语言与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音乐与语言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实质是相通的,幼儿在习得语言经验的过程中适当渗透音乐元素,能让孩子产生由衷的快乐,从而提高对语言的兴趣,体会运用语言的快乐。在古诗欣赏活动中,将古诗词填入孩子们优美的旋律中,进行吟唱,会大大提升孩子们欣赏古诗的兴趣。我在古诗《静夜思》欣赏教学时,先为孩子们简单讲解诗意并吟诵两遍后,将诗句填入一首优美并符合此古诗意境的旋律中,孩子们突然精神焕发,跟着唱起来。随后,引导幼儿将古诗《相思》、《春晓》、《悯农》等诗句填入旋律中,谱出了一曲意境悠扬的歌曲《唐诗大联唱》。孩子们兴趣浓厚,有成就感,唱起歌儿来声情并茂,情感也就来得更真挚。

四、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理解古诗内容

赏月的古诗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 能力培养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流传数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其中,古诗文的语言是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着良好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我认为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一些教师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多种媒体更加省时、高效,殊不知,这只是一种近利,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告诉学生,食他人咀嚼过的食物总是淡而无味的。学生必须自己探究,他人之说终无味,绝知诗境须躬探。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自己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鉴赏古诗词的途径、方式、方法,就能叩开古诗词的大门,品出古代文人骚客充满情趣的诗意。教师可以做些化难为易的工作,譬如,介绍一些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等。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写这首词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应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鉴赏,相当于为学生架起了鉴赏古诗词的金桥,让学生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从“读”入手,感受古诗文的语言魅力

要从“读”中入手,以“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情,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文的节奏、韵律的魅力,提高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读的方法很多,有朗读、诵读、美读、品读、唱读、走读等。读的时候,可变换形式读,使学生多样朗读。朗读是指抑扬顿挫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它重视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和诗文的基调。在朗读中,学生能通过反复吟咏体悟古诗文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思想,了解诗文内容。在课堂中,朗读时如果再选用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那么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而且能在或雄浑激越或婉转悠扬或幽怨低沉的乐曲中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文句所传达的情意。诵读的方式自由、灵活、轻松,可读、可唱、可吟咏,声音可低可高,一切均随诵读者喜好而定,其间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需诵读感知。这一读法在初步懂得诗文内容之后运用较好,此时学生对内容有了浅层次的理解,有待与文本深层次地交流。此时的诵读就是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总之,读的过程也是赏文析字的过程。

三、抓住“诗眼”或“题眼”品味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传说,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哥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坡认真地思考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有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黯然失色。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四、感知文意,领悟古诗词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有意境的作品,往往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感受,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限体悟。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古诗词教学,校正古诗词教学的不良倾向,注重学生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培养,那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学生文学基本素养并不是难事。

赏月的古诗范文4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现状

1.教学模式僵化,有明显的功利倾向

在传统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往往只局限于一字一句的翻译,教学内容也如蜻蜓点水,不接地气,有的甚至以朗读背诵代替赏析;即使是对文字简洁、意象繁复、含义深刻的诗歌,教学也只拘泥于字面上的条分缕析,而不去领悟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和境外之象,不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没有用心领悟作者的所见所感,没有真正做到和作者心灵契合、心境相通,使古诗文教学非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诗词鉴赏流于功利化。

2.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古诗词鉴赏变成了一种字、词、句的简单操练,变成了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甚至是复制,剥离了诗词的灵魂,架空了诗词的生活土壤,缺失了感悟,没有了赏析,缺少了品味,古诗词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近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偏低,在鉴赏方法的选择上也很盲目。《中国教育报》2013年曾对某省1000份高考试卷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0%的学生表现良好。

二、解决当前古诗词鉴赏现状的对策

1.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要缩短学生与作品在生活上的距离感,消除他们古诗词学习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自觉理解古诗词。

(1)流行歌曲激趣。流行歌曲是当今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随着网络、视频、音频和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高中生来说,流行歌曲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在他们的心目中,流行就是时尚,流行就是前卫。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采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为词,谱上带有现代感的乐曲,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一剪梅》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流行歌曲素材,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点切入教材,将流行歌曲灵活巧妙地与教学相结合,在学生熟练吟唱的基础上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蕴涵的感情。

(2)时令激趣。教师可根据时令或节日要求学生去寻找相应的诗文佳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的时间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教师适时点评,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古诗词审美情趣,引领学生逐步进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3)场景激趣。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结合学生心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如,利用高中生住校想家的心理,每当明月皎洁的时候,自然吟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既契合了学生的桑梓情怀、思乡情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讨论学风。只有学生肯想、愿想,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上课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与当堂课文相关的古典诗歌名句导入新课。课前可把它们抄在黑板上,上课时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教师作适当地讲解。这样,学生在对课文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就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学习古诗词的愿望,养成鉴赏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2.诵读涵咏,加深对诗词的感知理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可充分挖掘诗歌的内涵,推敲诗词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品味诗词的韵味,领会诗词的意境。

(1)朗读。古诗词讲究精炼、形象、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握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变换起伏的旋律,要自然有力,恰到好处,切不可拖腔拉调,矫揉造作。

(2)诵读。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感情。在诵读中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学会根据诗歌内容和感情来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使声调时而上扬,时而下降,或短时停顿,或长时停顿;学会语速的选择,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读出诗歌的情调,体会诗歌的抒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侧,或平淡清长,或深邃绵长,或凄楚哀婉,或空旷悠扬。诵读的方式可自由选择,可读可唱可吟咏;诵读的人数可多可少,一切均随诵读者喜好而定。

(3)美读。选用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进行朗读,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而且还能在音乐或雄浑激越或婉转悠扬或幽怨低沉的旋律中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准确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情意。

3.感受鉴赏,发展思维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情况,诗歌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1)赏析诗句,体味意境。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鉴赏古诗词关键是要学会挖掘其意境,解读文本时要抓住诗眼分析。诗人总希望用最恰当、精练的字句充分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通过这些字句,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诗句中描绘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2)联系生平,知人论世。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写作背景后,才能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学清照的词时,我们必须了解她的生活经历,了解她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然后再对比阅读,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3)了解特色,把握主旨。如学白的《蜀道难》时与他的其他作品如《行路难》《将进酒》进行比较,就比较容易理解此诗主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古典诗词鉴赏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体验特征,始终不能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同时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教师要把自己与阅读材料之间对话的愉悦体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尽享与阅读材料对话的那份审美。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拘泥于教材的观点及现成的说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从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的创作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性评价,悟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悟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深刻的主旨。

4.联想拓展,迁移应用

诗歌鉴赏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最为鲜明的一种情智活动,需要积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鉴赏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还原到原生态,透过高度概括的语言再现繁复的生活现象,领会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典型的艺术形象;更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读出“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甚至进行一定的仿写。即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使原诗具有更为广阔的意象,使艺术形象得到扩展和再创造。

赏月的古诗范文5

一、沉潜讽咏

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曾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阎立本(唐著名画家)至荆州,观张僧繇(梁画家)旧迹,曰“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遂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诗画同源,对鉴赏古诗词也不无启迪。然而,目前对古诗词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只见埋头做诗题,听不到读诵,见不到把玩品味,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被拆卸、肢解成几个零件,令人望而生厌。因此,“功夫在诗外”,应该通过读、品、听等多种手段,使欣赏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作品交流,真正进入诗歌境界。

古人十分强调“讽(背诵)咏(诵读、吟唱)”功能,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讽”“咏”,感受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曲,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凄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适,从而加深诗歌本体的理解。其次,把玩品味,入乎其内。鉴赏诗歌,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这种体验,常常需要涵咏玩味。朱熹说过:“读书,须要切己体验,不可作文字看。”又说:读诗“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看诗不须得著意去里面训解,但只平平地涵泳自好。”通过反复咀嚼来充实意境,丰满形象,加深理解。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从字面上来看,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组色调相反的意象;仔细品味,却发现诗意有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昏鸦归巢与旅人思归,暖暖人家与旅人思归;第二层次,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对比来写,将凄凉的晚秋图景与暖暖人家对比,引起旅人无限思乡之愁。

因此,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诵读积累,养成揣摩玩味的习惯。首先立足于现行教材与《读本》中所列的古诗,进行认真阅读、背诵、品味从而增加古诗底蕴。然后选读、选背一些脍炙人口、蕴含哲理、积极向上、富有美感的古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通过诵读,培养语感,通过品味诗意,提高鉴赏力,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点评赏析

古人十分重视对文学作品的点评,经常采用圈点、眉批、夹批、旁批、总评等诸多形式,欣赏作品成功之处,批评其不足之点。古人点评法,很值得我们在古诗词鉴赏评价能力培养训练中采用。

如选点评析,或语言、或形象,或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加深对诗歌局部认识和挖掘。不妨举例:

对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的点评:空,徒然,白白地,将“映阶碧草” “隔叶黄鹂”染上了诗人感彩,从而抒写壮士未酬的惋惜,也是对当代英雄的企盼和呼唤。这是对关键字的点评,也可以对关键短语作点评,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寓意:从字义上看,写诗人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从深层来看,象征了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并推及到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此外,也可以对关键句作评析,如对陆游《诉衷情》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赏析:结构上承上启下,语言间为因果关系,表达诗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激愤。

形象(意象、意境)赏析,例如王之涣《凉州词》给读者展示了雄阔、悲壮苍凉的意境,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写了月、灯、鹭、鱼为对象的四个意象,组成了安谧、和谐的意境。

思想内容,例如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抒写了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落得饮酒写诗的处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艺术技巧,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其主要艺术特色为“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以上是对诗歌局部鉴赏,属于选点点评、赏析,但许多时候是将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局部鉴赏是为了挖深、挖透;整体鉴赏是为了避免肢解,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如果鉴赏时拘泥于“绿”字或“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思想感情的理解会停留在赞美江岸美丽的春色上。联系作者经历的,结合尾句,就容易理解作者将草绿与思归联在一起,表达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因此,一定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试写赏析性文字,从根本上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通过赏析陶渊明的作品,懂得知人论世方法;通过赏析王维的诗作,懂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通过赏析李商隐的诗,体味用典的意蕴。写作时要研究切入的角度,以巧取胜,防止泛泛而谈;并且顾及文采和书卷气。只有多写,才能使语言有文雅之气,有因共鸣而带来的激情。

点评赏析,要注意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点评赏析要全面,诗(古体诗、旧体诗)、词、曲各种诗歌样式均要练一练,各种内容样式如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等类型,也要写一写,以便掌握各类诗体的特色。

三、尝试写作

学写诗,并非为了培养诗人。有了这一观念,自然可以打消写诗时的畏难情绪。学写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的审美特性,把握其内在规律,将储备的鉴赏知识转化为能力,反过来又更好地促进诗歌鉴赏力的提高,养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尝试创作不妨分步走,以化解难点。

第一步,译古诗。可直译,亦可意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试译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大早起来就听到旅店车马的铃铎声,客行途中难免会悲伤,是因为远离故乡。鸡鸣声中一轮明月还高悬客店的上空,大桥上留着早已经有一层足迹的薄霜。早春时分的槲树叶落满了途中的山路,白色的枳树花也仿佛照亮了驿站的墙。不觉想起昨夜思念故乡杜陵的一个梦,梦中凫雁栖满了春水渐暖的弯弯池塘。

译古诗并不是创作,甚至会遭人反对,认为如此作法,会损害原诗优美意境。但是作为一种尝试,可加深对古诗的正确理解,同时,通过古今语言比较,更好地感悟古诗语言精致、优美的特点;此外,力求准确诗化地表达,对学生的语言也是一大磨炼。

第二步,仿作。茅盾先生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大诗人李白也不乏仿写之作,如《登金陵凤凰台》仿崔颢《黄鹤楼》,不妨对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两诗题材、诗句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影响它们流传千古。因此,在初学之初,尽管大胆仿作。仿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仿题材、仿文体、仿立意、仿章法、仿语言等。

通过仿作,激发兴趣,把握各类诗体形式,为进一步鉴赏提供保证,为体验创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三步,创作。创作诗歌,目前教材中主张学写一点,认为“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更好地认识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以提高鉴赏能力,写不好也不要紧,动手写总是有益的。”因此,应解放思想,大胆地让学生练一练。通过学写,进一步体悟古诗底蕴,把握各类诗体特征,反过来通过写来促进阅读、欣赏的内化,真正内化为审美力、鉴赏力。不妨欣赏一下,我的学生钱烨婷写的两首诗:

破阵子·斥日本妄想侵占我

宝岛钓鱼强占,中华领土图侵。侵略扩张无止歇,军国幽魂泛未沉。扶桑存野心。血铸凶残杀戮,泪书肆虐奸淫。蠢事而今重又干,忘却当年罪孽深,邦交抹上阴。

沁园春·沙汀春晓

趁着曦光,踏着黎明,步出门庭。正黄鹂梳羽,迎来旭日;白鹅戏水,拨乱浮萍。空气新鲜,熏风和煦,足伴鸡啼入蓼汀。春来早,已红桃灼灼,绿柳亭亭。

沿蹊芳草青青。弄巧舌,林中鸟语声。看晨岚吞吐,近坡成画;层去聚散,远岫如屏。鲤跃波间,帆飘樯顶,悦耳渔歌最动听。抬头望,见嶀山兀立,剡水奔腾。

赏月的古诗范文6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学修养

古典诗词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充满了诗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阅读古典诗词,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古典诗词,学会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诗词教育,可见诗词对每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直至今日,我国的语文教育中还收录了几十首古诗供学生欣赏和解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呢?如何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呢?接下来,我将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1.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文学修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古典诗词的积累。比如说,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我们可以开展“每日诗词”“每日名句”等活动来进行诗词积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买古诗文书籍,多阅读古典诗词,我们还可以利用每日的早晨进行古典诗词的晨读。只有当我们的古典诗词和文化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2.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古典诗词的朗读是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古典诗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每一首古诗词都像诗歌一样有节奏、有韵律。古典诗词讲究的是音韵和谐,所以古典诗词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如果能够配合着音乐对古典诗歌进行朗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古典诗歌的节奏,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地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

3.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古典诗词不同于白话文,它的文字精练,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不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很难真正地领会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诗中本来是“僧推月下门”,但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炼字之后,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在万物入睡,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一个“敲”字更加地衬托出了夜深人静。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古典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掌握古汉语的意思,要掌握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典故,要掌握古典诗词写作的文化背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达到透彻地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4.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古典诗词的背诵应该从小开始,在小的时候就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加强古典诗词的积累,对于日后提高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初读一首古典诗词时,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境,如果我们能将这首古典诗词进行背诵,当日后我们的人生阅历增多,我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时,我们在头脑中再回味起这首古诗词时就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阅读古典诗词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内化古典诗词,让古典诗词真正地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如果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只是流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地进行深入理解,那就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为了更好地内化古典诗词的内容,我们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积累、理解和背诵,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质的提升。

二、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归纳

为了更好地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修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古典诗词的探究与学习。这几种方法可以引导我们学会去糟取精,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1.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首诗,只是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坎坷,诗人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诗人李煜一生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潦倒,这些诗人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诗人的人生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忆昔》写的是繁华盛世,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对盛世盛况的描写和赞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战争乱世,诗词中描写了战乱之苦以及思乡之情;《相见欢》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诗词中就多多少少会带一些对故国的哀思。所以说,只有透过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锻字炼词,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诗人经过无数次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可以说只要换掉诗词中的一个字就会影响到古诗词的整体感觉。所以,我们要抓住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进行推敲和赏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3.根据诗词意象赏析渔家傲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指在诗词中出现的能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要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意象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就用“衡阳雁”“长烟落日”“孤城”“羌管”“霜满地”等意象来描写塞下秋景,寄托了想要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杜鹃鸟”这个意象多数情况下是表达悲痛的情感,“子规夜半有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这句诗就通过子规(杜鹃鸟)这个意象表达了哀伤、凄切的思想感情。所以说只有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诗词的含义,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情感。

4.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境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多个意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的意境。之所以有的古诗词让人能够沉溺其中就是因为古诗词中拥有优美的意境。比如说“暮日残柳落影长,冷月寒池落红妆”这句诗就写出了黄昏时刻残柳的落影和冷月寒池印映着红妆的意境美,通过凄凉景色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不只要流于表面意思,还要将古诗词中意象进行串联,要学会仔细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这样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5.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

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的方法来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但是我们不单单要学会鉴赏诗词,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地运用自身掌握的古诗词知识以及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创作诗词。我们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延伸创造,我们可以对古诗文进行续写、扩写和改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词的风格多变,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诗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与诗人促膝长谈;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感受壮阔的塞外风光;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浏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们尽情地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积累和朗读,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我们要注意将古典诗词进行内化和运用。在阅读古诗词时有一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象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还可以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相信通过这些有效方法,我们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赵菲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