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范例6篇

方山子传范文1

历史钩沉

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始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开创者。

在浙江浦江,以仙华山为代表,黄帝文化影响至今非常突出。

古代传说,仙华山仙姑庙多有灵验,这造成了黄帝时期浦江即有轩辕少女玄修出现。历代《浦江县志》皆引南宋郑缉之所编《东阳志》中记载:三皇时仙姑,相传为轩辕少女,于仙华山修真上升,故山与庙并以仙姑名。有庙旧在山巅,祈祷辄应……宋宁宗嘉泰三年,敕赐额曰昭灵。影响流布,过去的神谱在“真仙部”中,把轩辕少女列为上古三代第七位神仙。清康熙时编纂的中国现存卷帙最为浩大的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也因此专门记述了仙华山。

不过,清《乾隆浦江县志》也辑录了宋陈孔硕《昭灵庙记》一文,里面特别指出:图志传疑,他无载记可证。

浦江清代传胪戴殿泗的《登少女峰》诗中有句:“轩辕一去少女留,玉炉丹杵风飕飕。嗣经唐帝画井界,始知此峰落扬州。”浦江是古代九州之一扬州之属。民间有说法,轩辕少女是随轩辕黄帝来到仙华山的。因此,仙华山也有黄帝的活动印迹。

按照中华民族敬祖崇祖的风尚习俗和礼仪,凡黄帝曾经驻跸和修炼处必有祠宇奉鼎以祭之,必有鼎湖遗名以记之。宋代著名文学家方凤《浦阳十景》诗吟:“相传通鼎湖,深窈吹寒冽。”又颂:“遥岑谁画挂,置此荆山鼎。”元代浦江名士吴莱也就鼎湖遗有诗句:“一掌嵯峨是玉京,连峰欲向鼎湖倾。”明代邑人张蒙《仙华观重修记》说:“鼎湖之花叶不衰,石井之云容常起。”鼎湖旧时在仙华山下仙华观前。仙华观的前身是广福观,至少在宋代以前,它的内涵是以黄帝为主,应该是祭祀黄帝的地方。鼎湖如今已经湮没无闻。仙华观虽有重建,可惜多数人已失原旨记忆。

历史上,与黄帝有关的地方大都出现过先民遗存的符号型石刻群。据上山文化遗址考古证明,浦江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居住,形成村落。黄帝时期这里相对发达,仙华山先民刻下的象形文字,应当与黄帝有着某种可能的联系。

现代生态

上述钩沉,是说明历史上仙华山黄帝的文化影响,那么,现代的生态状况又如何呢―丰富多彩。

民间传说融入山水,根植深厚,传承久远。浦江仙华山的黄帝传说在史籍古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甚至在1987年全国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也没有发现。1993年,笔者为编《仙华山传说》一书进行采风,在与仙华村九十四岁老农方贤盛闲谈时,他无意中讲述了天子洞的传说,由此引出了一系列黄帝传说。该系列传说整理后在当地报纸上首先发表,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浓厚兴趣。据统计,有关传说目前已搜集到二十余篇。

千百年来,浦江人人会说“头戴紫金冠,脚踏擂鼓山,东边黄罗伞,西边大旗幡”这首民间播扬仙华山美景的歌谣。这是关于轩辕皇子渊龙的传说。据《魏书・序纪》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侯,或外分荒服。传说中的这位皇子有圣德,到浦江天子山后平乱治水,励精图治,做了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他又是个勤奋练武之人,特辟一个练武场,这就是现在仙华山的练武坪景点的来历。由于这位皇子的功绩卓越,黄帝召他回都受封。皇子仓促之间,把王冠、战鼓、黄罗伞、大旗幡及玉带留在天子山,于是化为紫金冠、黄罗伞、擂鼓山、大旗幡几座山峰,那玉带则幻成山下的一条溪。

轩辕少女传说较多较有影响,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在仙华山修真期间,一是在仙华山升天成仙之后。根据搜集的传说看,以后一部分为主,说明后人对轩辕少女十分敬重崇拜。

轩辕少女传说以《清虚洞》《仙坛》两则为代表。相传她到天子山修真时,为百姓除害灭祸,教百姓采桑养蚕织布做衣;她又利用当地竹子,绞制竹索牵引竹筏,便利行人航渡。而清虚洞因为她在此织绢,故得了个“织绢洞”的俗名。

仙华山顶峰下有一方平地,传说轩辕少女在此设坛炼丹。她时常采集灵芝、还魂草,炼制丹丸,普救众生。因此,这里被后人称为“仙坛灵草”。

轩辕少女俗名仙华,她在天子山修真成果、飞天而去后,人们为纪念她,把天子山改称仙华山,登临飞天的山岩叫少女峰,炼丹处叫仙坛峰,并在少女峰顶盖庙塑像,尊称仙姑娘娘,供人求子赐福。仙姑庙后改建于岩麓旷地。现在尚有昭灵宫、轩辕殿、仙姑庙等传承之地、敬仰之所。

承袭黄帝文化影响,浦江的民间风俗淳朴而不失热烈。历代以来,浦江仙华山一带民间传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传说为仙华的生日,定为仙华庙会日,邻近各村届时轮流抬迎仙华神像,演戏迎灯,摆供祭祀,连续多日,十分隆重。仙华庙会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足见浦江民间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在仙华山周围一带民间,除庙会纪念仙华外,还在四季不断祭祀,特别是每年春节时,方宅等村家家户户都挑祭品到仙姑庙去祭拜供奉轩辕少女玄修。

影响与价值

中国名山与黄帝传说有关联的毕竟是少数,这多少说明了黄帝活动范围的一定可靠性。仙华山有黄帝、又有帝子与帝女传说形成了一个系列。由此或许可以推论,在黄帝时期,江南浙中的金华浦江曾是中国重要的南方据点,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轩辕少女传说在全国是独有的,它继轩辕皇子传说之后出现,表明玄修在渊龙平乱后到来,是为教化这里的南蛮初民,想把附近一带建成南方的模范地区,以便进一步巩固黄帝南巡的成果,从而达到取信于民、天下大治的理想。

而恰恰这些轩辕氏系列传说就附丽于浦江仙华山,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过去,各地的上古传说凡是涉及黄帝巡行游览或修真炼丹的处所,都叫天子山或天子都,浦江仙华山原先也叫天子山,天子山中有天子洞。

考究全国各地有关轩辕氏传说,是否还可以认为,黄帝出巡江南与下江南寻师求仙是两个阶段的事情,仙华山的系列传说形成时期比其他地方的传说还要早一些。仙华山的系列传说内容涉及轩辕帝系,除作为人帝、天帝的黄帝之外,还关乎至亲二人,这在全国除黄帝及嫘祖的出生地与归阴地外是很少见的,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自然非一般而论。浦江仙华山有别于诸如黄山天子都、缙云仙都、永嘉玉柜山、绍兴镜湖等仅一事或一物、仅与轩辕黄帝一人有关,这进一步说明这里的突出性。

方山子传范文2

梅里雪山概况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西北边与西藏自治区为邻,处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中心地带,全州面积23 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维西、德钦三个县,其中州府所在地在香格里拉县。

梅里雪山位于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它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梅里”是藏语“药王”的意思,故又称“药王山”,这里盛产虫草、贝母、麝香等药材。

梅里雪山冰峰接踵,雪峦绵亘,海拔4 000米以上的有27座,5 000米以上的有20座,6 000米以上的有6座。卡格博和周围诸峰有“太子十三峰”之称。

卡格博峰

卡格博峰,海拔6 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是整个梅里雪山景区的核心。

卡格博,藏语是“白色雪山”,当地藏民称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朝觐圣地。传说卡格博原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点化,皈依佛教,受居士戒,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和藏、川、青、甘等地众生朝拜的圣地,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太子十三峰

在太子十三峰诸峰中较为着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阶吾学峰、玛兵扎拉旺堆峰、粗归腊卡峰、说拉赞归面布峰等。

面茨姆峰,线条优美,气质若兰,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传说是卡格博的爱妻,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格博峰南侧。又传说她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向家乡。雪山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带的面纱。

意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海拔5 770.5米。

布迥松阶吾学峰,传说为卡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位于五佛冠峰与卡格博峰之间。

卡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就是玛兵扎拉旺堆峰,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

方山子传范文3

舟山渔歌是在渔民的生活中“为满足众人生活之需要”而形成的,如《舟山渔场蛮蛮长》、《大网号子》、《爱妹妹侬勿要愁>。“一唱众和”是舟山渔歌的基本歌唱形式,另外还有齐唱、独唱和二声部重唱。其音乐结构主要有以下特点:1.形式短小,反复部分较多,如《小号》、《摇橹号》等;2.曲调起伏较大,与劳动过程中的动作紧密相扣,如《大号》、《起钻号>等:3.曲调中的音乐在速度上变化较大,如《起锚号》、《摇橹号》等。

“舟山渔歌”没有书面记载,完全靠老一辈的口传心授。由于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机械化捕鱼业的兴起,舟山渔歌随着其劳动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基础与土壤,正逐渐湮灭,几近绝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由于有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当地曾多次组织了舟山渔歌的搜集与整理,把那些一直流传于民间的各类号子、小调通过音乐工作者们的劳动和参与,用文字和曲谱等手段记录了下来。如1960年舟山县委主持编写的《舟山渔歌选》;1989年由舟山市民间文化集成领导小组编写的《舟山市歌谣谚语卷>。但显而易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等等,仅靠相关部门资料收集和整理尚不足以使舟山渔歌中蕴含的诸多元素、文化价值与信息等得以充分保存。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护其固有的文化生态环境,也不可忽视当今已经成为事实的新的文化传承渠道与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大众普及教育的主流,学堂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中学生课堂也是民间音乐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基地。不容忽略。按照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后继有人、活态传承等思路,在本地中学生中普及传播本区域的民间音乐,对发展区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在舟山地区中学生音乐课程中适量增加舟山民间音乐的内容,对舟山地区民间文化的传承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途径。笔者就此问题对舟山地区比较典型的六所中学以问卷的形式作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舟山渔歌的现状调查

定海,舟山市府所在地,舟山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教育设施和教育条件在舟山地区均属最好,本次调查的六所学校中有四所在定海。其中既有省级重点――舟山中学;也有市级重点,也是唯一的一所建造在古学宫遗址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定海一中;还有定海区教育局下属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舟山三中以及全日制普通中学――镇鳌中学;另外的两所中学分别是嵊泗中学和菜园中学,他们是嵊泗县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嵊四县即是渔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本次共发放了六百份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0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

调查地点:舟山市定海区:舟山中学,定海一中,舟山三中,镇鳌中学;舟山市嵊泗县:嵊泗中学,菜园中学。

调查对象:在校高中生、初中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问卷发放情况:六所学校各发放问卷一百份。按照从高一到高三班级和初一到初三班级随机抽样形式进行,在六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共发出问卷600份,有效回收问卷586份,有效回收率97.6%。

调查情况如下:

1 中学生对“舟山渔歌”的喜爱程度(见[表一])

[表一]反映出“舟山渔歌”在当地的普及率很低,即便是音乐课开设相对较多的中学里的学生,由于教材、师资、观念等多种因素,致使对之有所认识的人数依然很少。

2 冲学生对舟山渔歌的认知状况

此次调查,就舟山中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情况,主要列举了曾经最为盛行的“渔歌”方面的知识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二)。 舟山渔歌(打鱼号子)在当年的人工捕鱼生产方式当中使用比较普遍,风格独特,彰显着浓郁的蓝色海洋文化气息。在劳动节奏的制约与引领下,音乐风格雄壮有力。舟山渔歌号子有“远洋”、“近洋”之分,“远洋号子”刚劲有力,“近洋号子”略显柔和,如[表二]中提到的《起锚号子》,即为“远洋号子”。远洋船的吨位大,这种大吨位的船舶在捕鱼劳动时的强度较大,所以唱出的号子音乐更为激越。

从[表二]的统计数据来看,舟山地区的中学生人群对本土渔歌号子知识的了解甚少。笔者在与当地一位资历较深的老歌手洪国强进行调查访谈时他感慨道:“现在45岁以下会唱号子的渔民不多了,更多的年轻人连号子是什么也没听说过……。”在与个别中学生交谈时,笔者问他们“熟悉洪国强吗”,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不”!甚至有同学问“他是唱哪一类通俗歌曲的歌手?”交谈中同学们谈起流行歌曲和歌星时情绪瞬间高涨,因为其信息的获取渠道众多,社会教育的撞击与灌输力十分强大,所以,这也是一种普及性教育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从文化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此种情况说明,在舟山地区中学教育这个特殊层次领域,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问题还没有渗透,或者说没有真正被重视。中学生无论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水平,如果当地相关部门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充分的认知和重视,采取了在中学阶段实施普及和引导的作为,那就不是仅在中学音乐课上增加点民族音乐曲例那么简单了,更加深层的意义在于,培养了后代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自觉传承与了解。

3 音乐课程设置及相关活动现状

在对六所中学设置的问卷中还有关于音乐课设置及开设内容的调查,具体见[表三]。

从[表三]的统计数据来看,音乐教育在舟山地区中学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在时下全国各个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也能保持常被其它课程代替仅占3%,这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状况了!但是从音乐课开设的内容来看,民族音乐的内容偏少,只占20%,尤其本地的民间音乐――舟山渔歌内容更少,仅有6%,难怪在[表二]的统计数据中会出现62%的学生不了解舟山渔歌号子的情况。不会唱舟山渔歌号子的高达63%,听过《起锚号子》的学生仅占8%。

4 舟山渔歌在中学生中的传播途径现状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舟山本土音乐不为当地中学生所了解的原因有多种,“传播途径”是重要原因之一。关于传播途径的调查情况(见表四)。

[表四]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接受本土音乐的主要方式是“长辈传唱”,其次是在“庙会或广场”,再次是听“收音机”,从音乐课上听到的只占11%。调查反映,本土音乐在上一辈人中间了解更多,传唱更广泛。笔者在与部分世代家庭以捕鱼为业的中学生家长访谈时了解到:过去的舟山 渔民世代生活在“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的大海上,捕鱼生产劳动强度很大,所以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渔歌号子具有慷慨激昂、大气磅礴等特点。虽然现在的机械化捕鱼程度大大提高,但许多捕鱼过程中的操作环节仍然需要人工劳力去完成,加之当今的许多渔民都有着幼年耳濡目染的经历,都对在劳动中甩开膀子、高唱号子、齐心协力这种劳动方式仍情有独钟。

有些渔民由于嗓音洪亮而且会唱的各类渔歌较多,经常被庙会活动或者广场文化活动的举办方请去表演。久而久之,社会也为这些演唱者提供了更多的演唱机会和平台,如婚丧仪式和旅游景点等。有时这些演唱节目也会被录制下来在电视或收音机里播放,故而[表四]中有32%的中学生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庙会或广场占55%,婚宴占2%。

舟山渔歌流失的原因及构想

根据以上调查现状得出结果:舟山地区中学生对舟山渔歌及当地民间音乐状况了解少,对于学习、了解、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主要原因如下:

1.各类社会媒体传播内容中关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2.由于机械化捕鱼业的不断发展,劳动方式的逐渐改变,舟山渔歌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传承的基础。对于中学生而言,接受社会教育和学习的途径与机会相对减少:3.社会有关文化传播机构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4.在本土民间音乐传承方面,教育部门对于中学生这个重要的传承层次领域重视不够,课程设置中的相关内容太少;5.中学校园文艺活动中关乎本土音乐的比例不够;6.中学音乐教师本身对弘扬和传承舟山渔歌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掌握相关内容的水平有限。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文化部门应发挥职能优势,如群艺馆和文化馆可以举办本土民间音乐知识培训班,聘请有丰富演唱经验的民间艺人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让更多的人了解渔歌,学会唱渔歌。还可以举行舟山渔歌广场舞培训班,让普通老百姓在茶余饭后的健身活动中一边听渔歌音乐一边锻炼身体。定期举办渔歌演唱比赛,通过比赛吸引更多的选手学习和参与,也令广大观众在观看中耳濡目染,熟悉舟山渔歌,逐渐营造学习渔歌的氛围。

方山子传范文4

下面先讲诉几种主要在梁山习练的武术拳种,器械类以后再述。

一、子午门

子午门武术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由四面八方聚义于梁山,他们常到六功山建福寺,于寺内方丈圆通长同习练,互相切磋,逐步演练形成此功法。

所谓子午门,一是梁山好汉们在每天的子、午两个时辰练功,二是此功法练先天之身躯,补后天之精华,练后天之精华,补先天之不足,二者相辅相成。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功法练到一定程度在习练时身上就会出现一股热流和一股冷流,热流称为火候,冷流称为“精华之泉”。冷为阴、阴为子,火属阳、阳为午,功法练到此种程度,也就达到了武家所说的出神入化、炉火纯清的境界。武术界形容此功法厉害,也把子说成生,午说成死,寓意出拳击腿即可决定对方生死,故名“子午门”。

子午门的功法特点是:大开大合、顺肩、拧腰、合胯,蹦跳、捶打、钩挂点圈、身法互长互短、气势凶猛,摔拿擒跌,快准狠稳,与内功相合,动静相宜,练气生力,练力生神,气贯全身,变化多端,真可谓高深莫测,武林独树一枝。

二、掌洪拳

掌洪拳门内分有大洪拳、中洪拳、小洪拳、太祖长拳、太祖拳、洪拳、阴阳掌、曦阳掌、夕阳掌、西凉掌、掌拳、掌洪炮、红拳,据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在梁山大家均称神拳于纯为地方师祖。该拳术讲究刚、紧、隐、猛、小五字,有盘、法、势、理四方面。动作机警、巧变,身法有扁身、雀身之变化,即侧身换膀、拧腰护腕,在技法上要求;有膀不见膀、无膀却有膀、手去复奈膀。可放长击远、俯身低势以并柔,有直闯迎进、攻打中路、打里手争中门、两厢闪打、叼打倒取之法。掌洪拳有《掌洪拳打手歌五篇》、《打手要言》、《拳谱》等理法秘闻。

现在主要在于馆里乡镇、杨营乡镇、马营乡镇、后孙庄乡镇、前集乡镇、开河乡镇、梁山镇、还有王府集、李端屯、徐集等乡镇及梁山县。

三、燕青拳

此拳是梁山好汉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梁山县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

燕青拳又称迷踪拳。一说是此拳起源于唐末,传到宋代时由梁山好汉卢俊义发展而成。卢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卢隐退后,燕青广泛传授此功,故名燕青拳。另一说是,燕青的门徒虽然敬佩老师的武艺,但因其投奔梁山,故隐去燕青之名,称为迷踪拳。又有一说是,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时,雪上末留下足迹,致使官兵迷路,故又称迷踪艺。清代的孙通,在兖州跟张某学拳,后江湖行走。晚年隐居河北沧州教拳。在沧州以陈善为首的一派称其为迷踪拳,由沧州流传到静海县霍家的称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来出了个霍元甲,迷踪艺声名大震。

燕青拳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稳固,功架端正,发力劲足。眼神集中一处、兼顾八方、身法强劲展气力,腿法劲大力足干净利索。燕青拳的技法,有甩、劈、斩、滚、截、缠跳等,在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加上插裆套步、先战腾挪、穿蹦跳要。组成了攻防性强的技击术。

燕青拳套路有迷踪拳、三步架等,器械有五虎断门枪、青龙剑、明堂刀、春秋大刀等,还有器械对练、拳术对练、硬功、气功、保健功法(主要以健身防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功法)。

四、二郎拳

此拳是梁山好汉武松所创,分三节、六段、一百零八式。其风格独特、动静结合、手脚齐用、刚劲有力、实战性强。此拳着重讲究接、近、缠、拦、拿、切,特适被围之中,大开打四面八方,小则拳打卧牛之地。习练起来,手如流星、眼如电光、腰如银蛇、腿如风转,外猛内静,机动灵活。

此拳术流行于郓城、梁山镇、李官对、梁山县周边乡镇。

五、佛汉拳

此拳术是两人对练为主的功法套路。有七十二路杀武对,二十四路对打锤,分上、中、下三盘,习练起来不丢不顶,随时而化,遇即而进,攻防严密,刚柔相济,美观大方。

此拳术流行于杨营、黑虎庙、刘家哇、赵自爱梁山镇、梁山县城及周边。

六、梅花拳

梅花拳又叫梅拳、花拳,始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子。其拳术套路、器械,现在多在地面上练习,很注重实战技击,以胆、力、技的训练,增强搏击的实用性。

此拳流行于后孙庄乡镇、小安山乡镇、馆里乡镇、岱庙乡镇、前集乡镇、梁山镇、梁山县城及周边村子。

方山子传范文5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很多登山旅游企业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笔者就电子商务技术在登山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市场开发路径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登山旅游电子商务开发路径市场营销

一、电子商务技术在登山旅游市场开发起到的作用

(1)交易便捷化。对于大多数旅游人员而言,都希望自己在外出中能够得到物美价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旅途的烦劳。电子商务在这个过程中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登山游客在出发前,首先通过互联网,对自己既定目标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设定自己外出旅游的路线,而对于旅游而言,外出的住宿、餐饮、交通等等问题都必须考虑在内,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是众多旅游爱好者所青睐的,尤其是对于登山旅游爱好者而言,一天登山的辛劳如果没有很好的后勤保障工作,势必会影响到自己旅游的心情。与此同时,登山旅游人员可以随时在网上通过查询,了解到最新的旅游信息,这对于旅游人员查询天气、交通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是非常有帮助的。

(2)安全性。对于大多数登山旅游人员而言,外出携带必要的装备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不可能把所有的装备全部带在身上,携带物品太多,势必会影响到登山的效率,所以大多数物品都是需要留在住宿地的,而安全性就成为大家考虑最多的问题。通过便捷化的电子商务服务,登山旅游人员可以提前把自己的所有行程和活动内容通过网络支付的方式全部完成,这样也省去了意外丢失银行卡或者消磁等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外出都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现金,主要都是通过银行卡来支付的,而一旦银行卡丢失或者消磁,那么剩余的支付行为可能就不能发生了,尤其是登山旅游人员,因为登山中,携带的东西相对较多,再加上山路的崎岖不平,很容易丢失物品,所以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让每一个游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轻松安全的完成支付,这样旅游中剩下的只有快乐了。而且在旅途中如果出现额外的花销,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支付来交易,这样就省去了携带银行卡担心丢失等问题带给自己的麻烦。

二、开发路径研究分析

对于电子商务在登山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开发路径,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通过电子商务服务,让更多的登山旅游爱好者了解某些或者某一个地区的登山旅游状况,这是现在的电子商务服务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悬挂广告、连接等方式。当然还有一些通过字体变化来喜迎网络爱好者的眼球,达到宣传的目的。其次,通过地区官方网站进行登山旅游宣传,并开通电子商务服务也是使用较高的一种开发路径,但是笔者发现,这种路径大多数应用于知名地区的登山旅游,对于新兴登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地区而言,使用较少,可能与网络关注程度不高有关。其三,借助知名互联网,比如新浪、搜狐等网站进行登山旅游宣传,这样高级点击率的网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全世界的消费者看到相关产品的宣传。最后,通过各种登山旅游公益活动,提高城市和登山项目的知名度也是比较常见的开发路径。比如旅游赛事可以冠名为“××登山旅游”等,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这个地区的旅游活动,加深对其印象和前来游玩的兴趣。

转贴于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过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来完成登山旅游的人数很少,且其对登山旅游进行宣传的地区和城市也很少,主要在于大多数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年人,而对于电子商务的使用和对互联网知识的掌握与追赶潮流的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当中,所以大多数中年人对于网络支付还是心有芥蒂,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使用银行卡甚至是现金支付,在他们看来,这种支付显得更真实可靠。其次,不断曝光的假的支付网站和平台也成为很多消费者担心上当受骗的关键。最后,目前,大多数使用电子商务服务的登山旅游产业地区,在产品介绍和行程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且往往存在表述不明确等问题,这加剧了登山旅游人员的疑虑,导致服务失败。

四、建议和意见

(1)扩充电子商务支付的范围,尽可能地做到在登山旅游途中对于可预见性支付都能一次性完成支付,且保证其时效性和消费内容的公开和透明,让消费者详细知道自己每一笔花销的出处,只有这样,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支付能力,更多的登山旅游人员才会放心。

(2)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电子商务技术也是登山旅游产业发展的窗口,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游客而言,在一个地区参与登山旅游,依靠网络信息了解到的知识是非直观感受的内容,而电子商务往往就扮演了宣传窗口的角色,试想一下,如果登山旅游人员对于本次电子商务支付都存有众多顾虑的话,对于登山旅游项目的有效参与是不是也能放心呢,所以在开发路径方面,电子商务更多的需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从了解到预定支付,争取让每一个登山旅游爱好者在登山之前就已经感受到本次旅游的舒服与自在。

(3)网络宣传内容进一步夯实。虚假宣传成为网络宣传中,消费者最担心的内容,对于大多数网络宣传中所提到的赞美直言,大多数消费者在心里都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登山旅游爱好者而言,他们更多的需要在旅游中完成健身、观光、学习等一些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芬.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及营销策略研究[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方山子传范文6

将功法命名为子午门功夫的原因,一是练功时间多在阴极之时的子时和阳极之时的午时;二是练先天之躯补后天之精华,练后天之精华补先天之不足,形成了阴阳互补、阴柔与阳刚兼备的功夫特色。子午门功夫自创立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演进的过程。先后创立了燕青拳、吸提呼松之法、麒麟拳、夜行拳和风火拳等。明代以后,其中的内家拳法逐渐演化为子午八卦游身桩和子午八卦拳。

子午门创建之初,就以精忠护国保民为宗旨,其门人积极参加抗金活动,据传在著名的岳家军中就有许多被称为“山东义军”的子午门弟子。元明时期,又有子午门弟子积极参加抗元和抗倭斗争的传说,据说曾为少林寺僧人的九世掌门西竺禅师勇率梁山法兴寺众武僧抗击倭寇。至清末民初,子午门功夫逐步由临阵抗敌转向健身、防身或护院,并渐渐成为一种民间群众性健身活动。

中华子午门功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内功、硬功、轻功、徒手、对练、各种兵器,有近百个分支拳种、70多个器械套路、30多套内功功法,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午门徒手套路有:

1.子午拳。意境高远,讲究气贯四梢,气力通达,阴阳结合,动静结合,动作灵活多变,步法轻盈,舒展优美。子午拳法十二路,每路风格各异。

2.子午八卦游身桩。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有气吞山河之势。

3.宋江拳。坊间多认为是梁山好汉首领宋江所传,拳法特点是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快慢相间、招法独特、难破难防。

4.麒麟拳。麒麟拳相传为水泊梁山玉麒麟卢俊义所创,拳法大开大合,气势雄猛,外功内功浑然一体,往往一招半式可致对方于死地。

5.子午八卦拳。据坊间传说子午八卦拳是梁山好汉入云龙公孙胜与建福寺园通禅师所创,变化多端,刚柔相济,闪展腾挪,招法多变。

6.关胜拳。相传关胜拳为梁山好汉大刀关胜与建福寺园通禅师所创,拳与内功浑然一体,刚中藏柔,柔中带刚。

7.林冲拳。林冲拳传说为水泊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所创,拳法迅猛,刚柔并济,打中藏拿,拿中藏打,具有波涛汹涌之势。

8.霹雳拳。霹雳拳拳法讲求善养浩然正气,天人合一,出拳抬腿讲究稳、准、狠,专击要害,无人能敌。

9.天威拳。特色鲜明,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往往一招半式即可致对方于死地。

10.箭拳。箭拳手脚并用,内外兼修,气势雄猛,变化多端,难破难防。

11.旋风拳。旋风拳掌法较多,借力打人,往往以挪闪步为主,后发制人。

12.扑天拳。该拳内养脏腑,以意领气,内外兼修,实用性较强。

13.天拳。该拳飞撩劈踢,跳高纵远,拳法不定,适合身体灵巧之人演练。

14.智深拳。智深拳据传说为梁山好汉鲁智深所创,易学易练,动中有静,静中生动,刚柔相济,击人如弹丸,出手即可制敌。

15.戳脚连环腿。据传说为水泊梁山好汉武松所传,拳法静如山岳,动如闪电,与内功浑然一体,难破难防。

16.董平拳。董平拳传言为梁山好汉双枪将董平所传,每当演练该拳时先持沙包练习,后再徒手练习,实用性较强,内外兼修,手脚并练,久练此功可制敌于瞬间。

17.天捷拳。天捷拳身法轻捷灵活,拳法刚猛有力,腿法撩劈点踹。

18.杨家拳。杨家拳相传是梁山好汉青面兽杨志所传,架式短小精悍,讲究一寸短一寸巧、一寸长一寸强,长短结合,长中有短,短中有长,高低起伏,身法不定。

19.天佑拳。该拳法以内助外,内外兼修,内壮外强,左右对称,上下合一,快慢起落,轻重转折。

20.急拳。该拳讲究以气生力,快如闪电,架式起伏不定,快中有急,急中有法,动如风,稳如松。

21.夜行拳。夜行拳多在夜深人静时练习,首先练习眼力、听力,拳法与轻功结合,身穿沙衣,拳术以纵跳动作为主,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2.八步拳。八步拳讲究拳打八方,步法灵活,动如闪电,以气为主。

23.黑风拳。该拳大开大合,以气发力,拳脚凶猛。

24.九龙拳。九龙拳以闪躲、地躺为主,讲究后发制人。

25.快拳。快拳以快为主,出手抬脚如闪电,使对方防不胜防,身法忽长忽短,暗藏杀机。

26.雷横拳。雷横拳传说是梁山好汉插翅虎雷横所传,讲究欲开先合、欲急先缓、欲重先轻、欲退先进的实战方法。

27.李俊拳。李俊拳据称是梁山好汉李俊所传,刚柔相济,快慢相兼,合中有开,开中有合。

28.天剑拳。天剑拳招式独特,缠拿摔打,刚劲有力。

29.天平拳。天平拳讲究身体协调、平稳,架式小,行如流水,运行中无大起大落的变化。

30.五行拳。五行拳讲求以练内气为主,讲究一口气将此拳打完,久练此拳可增强脏腑功能。

31.大力拳。大力拳要求气贯四梢,以气发力,以练寸力为主。

32.水浒拳。水浒拳传说是梁山好汉活阎罗阮小七所创,快似雷鸣闪电,招式变化奇异,难破难防。

33.杨雄拳。杨雄拳传说是梁山好汉赛关索杨雄所传,步法多变,身法忽长忽短,手脚并用,实用性较强。

34.风火拳。该拳手脚并用,身法大起大落,行如风,快如闪电。

35.天暴拳。天暴拳讲究稳准狠,每招每式都可力达千斤,致对方于死地。

36.解宝拳。解宝拳坊间传言是梁山好汉双尾蝎解宝所创,练习时讲究气运三环,出拳抬腿力量勇猛,招法独特,身法多变。

37.燕青拳。坊间大都认为是梁山好汉浪子燕青所创,刚柔相济,专击人体之要害部位,往往一招半式能制敌于死地。

38.轻身拳。该拳共有四路,各有不同练法,以练提气和灵活协调为主,结合跑跳之法同练。

器械套路:1.宋江追魂刀,2.卢俊义奇门棍,3.公孙胜八卦剑,4.关胜浑圆大刀,5.林冲六合大枪,6.秦明霹雳狼牙棒,7.呼延灼龙行双鞭,8.花荣单刀,9.柴进子午棍,10.李应盘龙枪,11.朱仝刀,12.智深禅杖,13.武松双刀,14.董平连环双枪,15.张青阴阳枪,16.杨志朴刀,17.徐宁钩镰枪,18.索超夺命斧,19.戴宗夜行刀,20.刘唐单刀,21.李逵板斧,22.史进齐眉棍,23.穆泓柳叶刀,24.雷横八卦刀,25.李俊七星剑,26.阮小二朴刀,27.张横砍刀,28.阮小五钩镰枪,29.张顺齐眉剑,30.阮小七拐子,31.杨雄单刀,32.石秀棍,33.解珍三齿钢叉,34.解宝燕翅钢叉,35.燕青方天画戟,36.时迁轻身柳叶刀。

内功功法:1.子午指,2.铁指功,3.斩手功,4.子午竹叶手,5.子午推山掌,6.沙袋功,7.铁臂功,8.黑砂掌,9.断魂掌,10.飞檐走壁功,11.内功入门,12.大力阴阳功,13.铁内衫,14.桩功,15.内养功,16.子午内功,17.子午洗髓经,18.子午易筋经,19.子午腿功桩,20.子午轻身术,21.子午养生功,22.子午运腑功,23.子午运脏功,24.子午周天功,25.子午六通功,26.子午合一功,27.子午掌功,28.内外兼修功,29.子午八卦功,30.护体功,31.子午金刚功,32.子午夜行功,33.子午眼功,34.子午换气功,35.子午童子功,36.子午五行功。

据《梁山县文史资料》记述,子午门始祖为园通禅师,原名王兴邦,祖籍彰德府林州,一生博学多闻,对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无一不精。宋徽宗政和年间禅师游至鲁西东阿,闻六工山建福寺恶僧勾结地痞欺压良善多有不肖,禅师即赴该寺留寺住持,驱逐恶僧重修佛事,深受四方民众爱戴。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义招天下英杰,聚义梁山泊劫恶济贫,闻六工山建福寺园通及僧众武技强悍且有好生之德,遂遣智深深夜探寺,谈及师承知园通乃周侗师兄,与智深早年同出一门,二人长谈通宵,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智深与宋江、武松叙及详情,松即趋往拜谒师伯,宋江、林冲、燕青诸头领亦数次拜谒,意欲邀其上山入伙,均被园通拒之。但遇疑惑或遇朝廷围剿,宋江则亲往拜谒寺中讨计与禅师,闲来亦遣众头领赴寺讨教武技,禅师据各自性情造化分别予以点拨。因山寨好汉常聚于寺,故六工山素有梁山北大门之称。

宣和六年(公元1125年)宋江兵散,众头领皈依佛门修佛习武,禅师遂将内气导引之术融于拳、械中授之,演练久之,气力俱增,拳技愈速,每遇交手制敌于须臾之间。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武松自杭归,禅师遂将拳技引导之法倾囊相授。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子午门立,禅师荐松掌门,为子午门第一代掌门。故尊园通禅师为始祖也。

一世掌门相传为武松,执掌32年,宋绍兴元年~宋隆兴元年(公元1131~1163年)。武松,山东清河县人,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在六工山建福寺与园通禅师共同创立子午门。

二世掌门为公孙正茂,执掌53年,宋隆兴元年~宋嘉定九年(公元1163~1216年)。公孙正茂在蓟州二仙山修道,早年慕武松大名,欲拜师未果。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公孙正茂下山还俗,终拜于子午门下,随师习武,隆兴元年(1163年)接任掌门。

三世掌门张子良,执掌22年,宋嘉定九年~宋嘉熙二年(公元1216~1238年)。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各地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召聚州里百姓阻水,治舟筏,取菖蒲河鱼自给。人多聚集,难以容下,张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万口去东平谋生。时子午门正直兴盛,随接纳了张子良等人。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二世掌门公孙正茂年迈意欲禅位于田召星继任掌门,恰值子良来投,田召星多次相让,因子良生性豪爽深孚众望,得以在建福寺受为第三代掌门。

四世掌门李檀,执掌48年,元中统二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261~1309年)。李檀幼年习武,授业于子午门三世文成,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子午门哗变后,由三世田召星掌门23年,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李檀接任掌门。

五世掌门江泓,执掌21年,元至大二年~元至顺元年(公元1309~1330年)。江泓字清渊,广平永年人,16岁投子午门下,拜父之挚友李檀为师习武。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子午门哗变后,即携师叔祖及子午门老小百余人离开六工山南迁至湖北、湖南,在南方各地网罗人才,发展门徒。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经宋将孟珙推荐,江泓率门徒50余人入南宋任侍卫总管。元至大二年秋(公元1309年),江泓秉承四世李檀遗命,执掌子午门。

六世掌门吴剑雄,执掌47年,元至顺元年~明洪武十年(公元1330~1377年)。吴剑雄,河东解州人,武术世家。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吴剑雄随舅父到临安外祖家探亲,恰遇五世江泓,经舅父引荐遂拜其为师,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接任掌门。

七世掌门道衍,执掌59年,明洪武十年明~正统元年(公元1377~1436年)。道衍禅师生于长洲姚姓医生世家,曾习天台宗教义,又曾研习密宗的瑜珈三密,受具足戒后转慕禅宗,后于六工山拜子午门六世掌门吴剑雄为师,研佛习武,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接任掌门。

八世掌门李玄,执掌50年,明正统元年~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36~1486年)。李玄祖籍徽州,因战乱避地彰德。李玄父李德长仗义疏财,广交天下异士,其门下也常有子午门师徒寓居。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七世道衍客居彰德时,弱冠之年的李玄即拜道衍为师习武,元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接任执掌。

九世掌门西竺,执掌37年,明成化二十二年~明嘉靖二年(公元1486~1523年)。西竺禅师祖籍山东掖县,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街头,被八世李玄路遇收为徒弟。八世掌门后期西竺即代师掌门,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正式接任掌门。

十世掌门乔森,执掌47年,明嘉靖二年~明隆庆四年(公元1523~1570年)。乔森祖籍、生年不详,幼年生活在建福寺,随法师们吟经念佛,精通佛义,习练武功,尤通易理。嘉靖二年接任掌门。

十一世掌门郭东阳,执掌42年,明隆庆四年~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570~1612年)。郭东阳祖籍河南濮州,出生时母亡,人言命克双亲,故7岁遁入空门,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接任掌门。

十二世掌门程靖,执掌38年,明万历四十年~清顺治七年(公元1612~1650年)。程靖,山东临清人,幼时即随祖父习武。其父经商,受贪官诬陷家破人亡。程靖流落东平时,投在建福寺子午门下。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接任掌门。

十三世掌门唐思明,执掌二23年,清顺治七年~康熙十二年(公元1650~1673年)。唐思明,河南太康人,少时即敏而好学,尤喜武技,12岁就能开强弩,父兄皆为前明吏官,满清入主中原后隐居太康。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唐思明投子午门,拜十二世程靖为师,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接任掌门。

十四世掌门左泉滃,执掌19年,清康熙一十二年~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73~1692年)。左泉滃祖籍湖北通城,家道殷实,12岁于九宫山出家。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秋,李自成兵败至九宫山,左泉滃尊师命将自成藏匿山中。顺治十六年,十三世唐思明巡视九宫山时,经奉天法师推荐,左泉滃拜唐思明为师,康熙一十二年(公元1673年)接任掌门。

十五世掌门贡天行,执掌40年,康熙三十一年~雍正十年(公元1692~1732年)。贡天行法号觉正,河南荥阳人,祖上以银匠为生。父随闯王起兵,兵败隐居东平。天行亦随父隐居,16岁出家建福寺拜左泉为师,康熙三十一年接任掌门。

十六世掌门虚静,执掌44年,清雍正十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32~1776年)。虚静禅师祖籍不详,自小在六工山建福寺修禅习武,18岁拜觉正禅师为师,雍正十年接任掌门。

十七世掌门无为,执掌45年,清乾隆四十一年~道光元年(公元1776~1821年)。无为禅师的祖父查嗣庭雍正年间为江西正考官,被冤身亡,长子狱死,全家充军,次子查述学流落至六工山建福寺,欲拜十五世掌门觉正为师习武报仇,做俗家弟子随师习武,后娶妻生子,子取名查继东。继东幼时随父习文练武,8岁拜十六世虚静禅师为师,赐法号无为,乾隆四十一年继任掌门。

十八世掌门王世杰,执掌57年,清道光元年~光绪四年(公元1821~1878年)。王世杰法号荣泽,祖籍湖南怀庆府,武林世家,家传一百零八式长拳,自幼习武,不喜佛事,因慕无为禅师高超武功15岁时遁人佛门,拜其为师习武,道光元年执掌子午门。

十九世掌门空远禅师,执掌49年,光绪四年~民国一十六年(公元1878~1927年)。空远禅师祖籍江苏射阳,原名曾权。父曾广成,太平军北伐时为东王杨秀清部将。东王兵败后,权随家人避难鲁北,14岁拜荣泽禅师为师,光绪四年继任掌门。

上一篇老舍之死

下一篇酒会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