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名言范例6篇

爱因斯坦名言

爱因斯坦名言范文1

1、现实即幻象,只是非常稳定罢了。

2、要成为羊群中优秀的一员,你就必须先成为一只羊。

3、万事应简单化,但不应太简单。

4、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第四次世界大战肯定用棍子和石头。

5、人是我们称之为宇宙的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一部分。对自我、思维和感情的体验都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这是一种意识的视觉错觉。这种错觉有如一种牢笼,使我们局限于个人的欲望,只对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才怀有温情。我们的任务应是扩大同情心,去拥抱所有的生命和自然界中美好的一切,把自己从这个牢笼中解放出来。

6、我们把时间分成两块,政治和数学。但对我来说,数学重要得多,因为政治当下的事务,数学却是永恒的。

7、原子武器的发明改变了我们除思考方式外的一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情愿成为一个修表匠。

8、关于这个世界最难以理解的就是它是可以被理解的。

9、只有两种东西没有极限,一是宇宙,一是人类的愚蠢;对于前者我还不太确定。

10、整个科学就是每日思考的升华。

11、如果不靠科学吃饭,那科学还真是个不赖的东西。

12、创意的奥秘是知道如何隐藏你的创意来源

13、上帝不掷色子。

14、唯一妨碍我学习的就是我的教育。

15、人类精神文明越发展,我越觉得通往真理圣坛的道路似乎并不存在于对生活的忧虑,对死亡的惧怕以及盲目的信仰,而是存在于理性思考后的努力奋斗。

16、伟大的思想总是遭到庸人的残酷迫害。

17、科技进步就像病态罪犯手中握着的斧头。

18、和平不是靠武力得到的,只有理解才能。

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20、走出狭隘的自我,生活才真正开始

21、人的道德品行应该完全基于同情心、教育和社会联系,而并不一定需要宗教信仰。作文(zw.liuxue86.com)人如果需要用对刑罚的惧怕来约束,需要对死后才能受到的回报所期望,那就确实可怜了。

22、真正的教育是把学校学的东西都忘掉后剩下的。

23、数学法则用在现实中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时候,又不能用于现实。

24、公式对我来说比较重要,因为政治是暂时的,公式是永恒的。

25、世界的永恒之迷在于它是否可以被理解。

26、别担心你的数学,我跟你保证,我在数学上的困难比你还多。

27、态度上的软弱会成为性格上的软弱。

28、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恐惧中最没有道理的,死人才不会担心出事。

29、自命不凡的学者总会把事物变得臃肿、复杂和有破坏性,而在相反的方向上努力是需要不凡的天赋和极大的勇气的。

30、其实,有线电报就像是一只很长,很长的猫。你在纽约拉一下它的尾巴,而它在洛杉矶的头就“喵”了一声。这样说你可以理解么?其实无线电的工作方式与此完全相同:你在这里发出信号,他们在那里收到信号。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猫。

31、为了考试,我们把知识强塞到脑子里,也不管喜欢不喜欢。这样做的恶果是,期末考完,一整年里谈到科学我就犯恶心。

32、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3、有时候人们为唾手可得的东西付出高昂的代价。

34、现在,他先我一步离开了这个奇异的世界,不过这毫无意义。我们这些笃信物理学的人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个从未改变的假象罢了。

35、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问问题。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其道理。

36、不是所有有价值的都能被计算,不是所有能计算的都有价值。

37、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直觉。

38、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

39、常识就是18岁之前形成的偏见的总和。

40、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41、我想知道上帝的想法,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42、坠入爱河可不关重力的事儿。

43、世界上最难懂的事儿是所得税。

44、成功=工作+游戏+少说空话

45、这个行不通……用化学和物理怎么能解释像初恋这种生物学现象呢?

46、我的宗教信仰是源于对无限伟大意志的谦卑崇拜,它通过小细节告诉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思维的缺陷和渺小。

47、我从不想未来,它来得太快。()

48、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作非为,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

49、很多人以为美国人是拜金主义者,这完全是造谣,虽然美国也经常没心没肺地这么说。

爱因斯坦名言范文2

生命会给你所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向它要地时候说得一清二楚。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把安逸和欢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来源:文章屋网 )

爱因斯坦名言范文3

爱因斯坦大脑被保留之谜

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必须要得到爱因斯坦大脑的样本,按照爱因斯坦的遗言是不可能得到爱因斯坦大脑的,因为遗言要求火化遗体,骨灰撒在秘密地点。不过,后人并没有按爱因斯坦的遗言处理他的遗体。

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15分,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享年76岁。当时托马斯・哈维是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他和爱因斯坦只有一面之交,却成为爱因斯坦的验尸医生。对爱因斯坦的尸体和器官逐一检查、称重和描述外观后,哈维宣布爱因斯坦死于腹腔大动脉破裂。

为了研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哈维说服了爱因斯坦的遗嘱执行人奥托・内森和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把爱因斯坦的大脑取了出来,以备日后研究。当时,内森和汉斯同意哈维取出爱因斯坦大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日后对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的结果必须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哈维按照解剖学标准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然后进行测量,除了对大脑拍照存真,还请了一位画家为它做素描。然后,哈维把爱因斯坦的部分大脑切成240片切片,每片在大脑中的位置都有详细记录并贴上标签。

爱因斯坦的大脑分别装进了10个储存组织学切片的罐子和两个大玻璃瓶中保存,这些器皿中都有甲醛防腐。由于私自保留爱因斯坦大脑,哈维丢掉了职位,但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却因为哈维的保管和赠与一些科学家而得到研究和保存下来。

爱因斯坦大脑的去向有两部分,一部分大脑切片是哈维赠予了一些他信得过的研究人员,由后者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大脑切片则被保存了下来。例如,在制作切片时,哈维借用了费城病理学家威廉・埃里克的实验室。为表示感谢,哈维赠送对方46片大脑切片。1967年埃里克去世,他的妻子将这些切片交给当地另一名医生艾伦・斯坦伯格。斯坦伯格又将切片转交给费城儿童医院高级神经病理学家露西・亚当斯。亚当斯于2013年初将爱因斯坦大脑的46片切片捐赠给费城一家医学博物馆――穆特博物馆。该馆于2013年4月开始公开展出爱因斯坦大脑的这些切片,其中一个切片可供参观者在显微镜下观看。

哈维赠送了多少爱因斯坦大脑切片给多少研究人员,没有确切的数字,据说他后来进一步将爱因斯坦的其他大脑部分制成多达2000片切片,并将这些切片分发给了全球各地至少18名研究人员。因此,才有后来陆续发表的一系列研究结果。

爱因斯坦大脑与常人有差异

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结果有多个,主要有戴蒙德等人于1985年、安德森和哈维于1996年、基加等人于1997年、海因斯于1998年、维特森等人于1999年、科洛姆等人于2006年、福尔克于2009年、福尔克等人于2013年以及孟薇薇和福尔克等人于2014年发表的多项研究结果。

在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中,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的大脑有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

差异之一:大脑细胞类型有差异。

根据哈维的解剖记录,爱因斯坦的大脑重1230克,低于成年男性的平均值(1400克),并不出众,因此,从脑容量看,爱因斯坦的确与常人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应该大于常人。

此后,第一份正式的学术研究报告于1985年发表,这份报告解释了爱因斯坦大脑与常人有何不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丽安・戴蒙德等人对分别代表左右前额叶上段与顶叶下段的4片爱因斯坦大脑的皮质切片进行研究,并与另外11人的大脑切片做对照。结果发现,爱因斯坦的左顶叶神经元(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小于常人。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持、营养和保护细胞。过去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从小鼠到人有逐步降低的趋势。这表明,神经元执行的功能越复杂,越需要神经胶质细胞的支持。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小也意味着神经胶质细胞多,反之则少。换句话说,爱因斯坦大脑左顶叶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小于常人,表明爱因斯坦大脑这个部位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于常人,因此比常人更聪明。

此外,神经解剖学显示,顶叶下段皮质是听觉、视觉、触觉信息汇聚之处,顶叶下段受伤后,病人无法进行复杂的思考,阅读、写字、计算能力都会受损。爱因斯坦大脑左顶叶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异于常人也反映了他顶叶下段皮质功能可能优于常人。

差异之二:神经元密度高。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柏名顿分校神经学助理教授安德森等人在1996年6月的《神经科学通讯》上发表题为《爱因斯坦大脑皮质厚度和前额叶皮质密度变化》的文章。安德森在文章中指出,他们通过与对照组的大脑进行比较,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右前额叶皮质(运动区)比对照组薄,可是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无异。这显示,爱因斯坦的大脑皮质中神经元密度较高。

安德森推论,爱因斯坦大脑皮质神经元有较好的传递信息的效率,因而可以解释爱因斯坦为何具有超凡才能。

差异之三:大脑半球部分区域较大。

1999年6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桑德拉・维特森等人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研究结果称,他们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与99名已死亡老年男女的大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叶下区域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1厘米,即比常人多15%。由于爱因斯坦大脑的左顶叶比常人要大,大小和形态类似于右顶叶,因此爱因斯坦大脑顶叶部分比一般人对称。顶叶这个脑区主管视觉空间认知、数学能力和运动想象能力,这很有可能是爱因斯坦具有超凡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爱因斯坦异于常人的主要是左脑,而不是右脑。

另外,维特森等人还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个特点是表层的很多部分没有凹沟(回间沟),这些凹沟就像大脑中的路障,使神经细胞受阻,难以互相联系。如果大脑中没有这些障碍,神经元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联系,使得大脑的思维较为活跃。

差异之四:额外的沟回和脸大舌头大。

福尔克等人在2013年4月的《大脑》杂志发表的研究论文称,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与常人有一些差异。他们分析了14张之前从未发表过的爱因斯坦整个大脑的照片,并与其他85个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尽管爱因斯坦的大脑重量只有1230克,但在其大脑的若干区域出现了额外的沟回和褶皱,这种现象在其他人大脑中极少出现。例如,爱因斯坦大脑左侧区域有额外的沟回和褶皱,因此也使得他的脸和舌头比常人大。此外,爱因斯坦的前额叶皮质也有较大的伸展,大脑的这个区域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决策和自控等较高层次思考就在这里进行。因此,这能解释为何爱因斯坦有更多的思考和新奇的观念。

差异之五:爱因斯坦的大脑胼胝体比常人更厚。

大脑的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研究人员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类学系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磁共振成像来研究爱因斯坦和两个对照组(一组为15名中老年男性,另一组为52名健康年轻人)大脑的胼胝体,这两个对照组的大脑都是与爱因斯坦同时代(1905年)的人去世后保存下来的,这一年也是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年代。

研究人员比较了爱因斯坦大脑与对照者的大脑胼胝体在不同位置的厚度。结果发现,爱因斯坦大脑胼胝体要比常人的大脑胼胝体厚。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有更多的胼胝体神经纤维,而这些神经纤维连接着大脑的重要区域,如负责复杂思维与决策的前额叶皮质,再综合其他研究证据,如部分物理学家的大脑较常人体积更大,褶皱也更复杂,因而提示爱因斯坦大脑的这些特点是其具有非凡天赋的基础。

爱因斯坦大脑与常人无差异

尽管上述种种研究分别说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有差异,但是,也有研究认为,爱因斯坦大脑与常人根本就没有差异。

美国纽约佩斯大学心理学家泰伦斯・海因斯在2014年6月14日的《大脑和认知》上发表文章称,爱因斯坦的大脑在细胞与结构方面和常人无异。海因斯主要从对以前一些研究爱因斯坦大脑的结果进行质疑来说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无异。

首先,海因斯认为前人的研究不严谨。例如,对于1985年戴蒙德声称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常人,海因斯认为结果并不可信。因为,戴蒙德分别针对4块大脑区域分析了7个变量,这相当于进行了28组分析,只有其中一组的p值小于0.05,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大于0.05就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结论不可靠,反之p值小于0.05则结论较可靠,p值小于0.01为非常可靠。但对爱因斯坦大脑神经细胞的分类研究表明,28组分析中只有一组的p值小于0.05,说明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含量并不比常人多。

其次,海因斯认为,前人的研究分析在逻辑上也有问题。所有得出爱因斯坦大脑与常人有差异的结论都是通过对爱因斯坦大脑的切片进行研究获得,这本身就不太科学,因为大脑的几个切片并不能代替大脑的所有组织和细胞,同时也不能揭示这些细胞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和运行大脑多种功能的,因此,认为通过分析整个大脑的一小片或者几小片切片就能揭示大脑的特殊认知能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三,以前人们也根据爱因斯坦的自我评价来分析其大脑的过人之处。例如,爱因斯坦曾写道,他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控制他的大脑,而且精力充沛。但海因斯认为,这些评论在真正的神经系统科学里毫无价值,人们不可能仅根据爱因斯坦说过的只言片语就对其大脑做出准确研究和得出可靠结论。

对于海因斯的观点,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家齐默曼表示赞同,齐默曼曾担任哈维的老师,因此,哈维也送给齐默曼部分爱因斯坦大脑切片。在爱因斯坦生前,齐默曼首先向爱因斯坦预约将来研究其大脑。当时,爱因斯坦一口答应了,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得将研究结果公布。齐默曼同样细心观察了爱因斯坦的大脑,认为其大脑非常正常,要说爱因斯坦大脑与常人有什么异常之处,就是他的大脑比同年龄人更为健康,退化的迹象较少。

至于是否能通过研究大脑得出爱因斯坦比常人更聪明的结论,齐默曼的观点与海因斯一致,他举例说,有人获得长跑冠军,但其去世后仅凭解剖他的腿就可以找到他成为长跑冠军的奥秘吗?

爱因斯坦名言范文4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名言范文5

    后来,他上学了,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排不上中等名次;整天不言不语,被人叫做“老实头”。学校的训导主任对工程师——他的父亲老爱因斯坦断言:“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果然,第一次考大学,他榜上无名。然而,正是这个爱因斯坦,后来却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爱因斯坦成为一颗科学巨星,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这其中有他童年时父亲给他的那件小罗盘的启发。爱因斯坦小时候,有一次病了。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用小手捧着这个新奇的玩具,只见当中有一根针在轻轻地抖动,而且始终指着北方。他把罗盘转了一个方向,可是,那根针却不肯跟着罗盘一起转,仍旧指着北方。爱因斯坦又把罗盘捧在胸前,猛然把身体扭过去,再扭过来。可是,那根针还是指向北方。他变换着各种方法:顺转、倒转,把罗盘翻过来转,侧着转、快转、慢转,都不起作用。罗盘上那根小红针的方向老是不变。

    奇怪!真是奇怪!

    “是什么力量拉着它指向北边呢?”爱因斯坦把罗盘放在那里,四处寻找,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后来,还是老爱因斯坦帮儿子解开了这个谜。从此,好奇的爱因斯坦总喜欢“独往独来”。别的孩子拿着木棒、小枪玩打仗的游戏,他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玩积木,还喜欢用卡片搭房子,一直搭到14层那么高。高兴了,他还请父亲当助手,帮他搭制别的东西。父亲工作再忙,总是有求必应。父子俩常常玩起来错过了开饭时间。从那些“建筑”中,爱因斯坦感到了创造的乐趣。

    受母亲的影响,爱因斯坦从小喜欢拉小提琴。每次演奏,他的眼睛总是闪着亮光,手激动地发颤。当他母亲在钢琴上弹奏出一曲莫扎特或贝多芬的奏鸣曲时,他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旁边,沉浸在深沉的乐曲声中。爱因斯坦从小养成了思考、探索、追求真理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使他登上

    了科学的顶峰。

    假如你的将来不愿意悲伤,那就不要忽视你的孩子的任何一件极细小的行为。

    ——列宁

爱因斯坦名言范文6

1942年,35岁的托马森已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园艺工,他曾受邀为很多大富翁的花园做园艺护理,并且颇受好评。

5月,一个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马森,也想让他为老人的花园做园艺工。老人今年63岁,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休闲时间只做两件事:,一个是散步;一个是拉小提琴。而且,老人小提琴拉得不错,从6岁就开始练,算是童子功。

一天,托马森正在为草坪修剪,突然从花园中传来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爱好音乐的托马森顺着琴声望去,只见一个老人正在如痴如醉地演奏着,心无旁骛。

托马森禁不住驻足聆听,听到酣处他微微闭上眼睛享受着,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上前对老人说:“先生,您是不是有个音调拉得太高了?”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托马森,疑虑地想:“看这个园艺工的穿着打扮如此粗俗,没想到竟然懂音律。”

想是这么想,但老人并没有言语,继续拉琴。不过,一段时间之后,老人的疑心越来越重,总觉得小提琴拉得走调了。老人索性停了下来,兴致盎然地和托马森讨论起来。

一个星期之后,托马森再次来老人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后,老人拉着托马森的手说:“我根据你的建议,苦练了一个星期,你看这次拉得怎样?”说完,老人熟稔地操起了琴弓。

“这次没有跑调,但有个节拍还是拉得不算理想。”听完演奏,托马森直言不讳地说。老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表示虚心接受。俄而,老人亲切地说:“你还有什么指教吗?”这时,托马森好像意识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说:“先生,我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您还是去找专业的音乐人才行啊。”

老人笑了笑,说:“我曾经找过专业人士,但他们都是夸奖我拉得好,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提出如此中肯意见的,我真要感谢你才对,你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朋友。”

托马森被老人捧得臊红了脸,羞愧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虽然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感觉人只要真诚就一定能找到朋友。”

是啊,一个人只要真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后来,托马森和老人成了挚友,每个星期都要来老人的住所切磋琴技。托马森也知道了,这个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3个月后的一天,助手杜卡斯对爱因斯坦说:一个政要要来拜访您。爱因斯坦摆摆手说:“让他下次再来吧,我已经有约了。”不一会儿,只见托马森拿着园艺工具走进了爱因斯坦的院子。

再后来,因爱因斯坦的性格有点孤僻,他去世后,关于生活方面的资料寥寥可数。1979年,在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一个叫托马森的老人根据回忆,撰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书中披露了爱因斯坦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没想到成了畅销书。

上一篇简历写作

下一篇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