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思想随笔范例6篇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范文1

[论文摘要]作家凌叔华,以其特有的女性情感和思维方式,在“五四”这个动荡的年代,创造了一批呼唤爱的作品。她颂扬人类、母爱、童心、大自然,在血雨腥风的中国大地上闪现出了一道“慈悲的光”。

许多年来,一提起五四女作家“爱的哲学”,总会想到女作家冰心,其实,“爱的哲学”并非独属冰心一人的保留节目,凌叔华的作品在五四文坛文坛上同样奏出了一曲优美动人的“爱的奏鸣曲”。这只奏鸣曲的主旋律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样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演奏的?稍稍回顾一下五四前后的时代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几千年天经地义的传统意识和价值观此时发生了动摇和混乱。五四时代便成了一个觉悟与苦闷、追求与迷惘、激动与感伤,抗战与颓唐相互交织的“过度时代”。那么,如何将人们从失望颓唐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呢?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们发现了世界上一个伟大的真理。“真理就是一个‘爱’字”,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何以涌现出大量诠释“爱的哲学”的作品。而凌叔华正是这一时期不应被遗忘的女作家。有人说“凌叔华的作品,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如果“百分之百女性”指的是其创作以女性为主体的话,那么这些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绝不只是静穆、婉顺的弱女子。特别是处于“五四”这个不寻常的时代,她有更多的希望需要表达,她有更多的情感需要释放。凌叔华凭借其特有的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独特魅力,演奏出一支又一支爱的乐章。

1 第一乐章:“人类颂歌”

这一乐章,寄寓了作家最朴素的愿望。她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好,颂扬博爱,构建一个“真、善、美”溶为一体的和平世界。《千代子》描写的是在京都的支那了料理屋里来了个小脚老板娘,她成了日本孩子们起哄和取笑的对象。孩子们天真无邪,但耳濡目染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宣传,也带上了民族偏见。作品深刻之处在于写出了日本人民的善良、无辜,造成日本国民仇恨中国心理的是军国主义,作品在作上述描述的同时,还指出,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日本,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促成了日本人民的觉醒,他们看清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孩子的善良也终于战胜了军国主义的偏见。对和平和博爱的渴求永远是沟通人们相互情感的纽带。《搬家》中的小十是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小姐,她的邻居四婆是个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这一老一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作品中通过送鸡、宰鸡的情节和过从甚密的往事穿插,写得娓娓动人。在这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上层社会对劳动人民的鄙夷被温情和友谊消溶了。这正是作家憧憬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2 第二乐章:“母爱的变奏”

五四时期,歌颂母爱的小说非常多,冰心、冯沅君、苏雪林等的创作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母爱进行了描述。凌叔华的小说也触及到了这个问题,但她没有随声附和,仅仅着眼于母爱的伟大和神圣,而是以女性的敏锐和体验写出了她眼中的母爱,并对自己塑造的人物持温和的保留态度,由此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沉重的。

3 第三乐章:“童心曲”

在凌叔华笔下,童心的复归是灵魂的释放,她尽情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对童年幻想的热烈追求。这并不是“向后看”,而是因为儿童的心纯洁无暇,想什么就说什么,要什么就干什么,彻底的虚伪做作绝缘,这一点恰恰与五四女作家“创造‘真’的文学”不谋而合,也正表达了凌叔华追求美好世界的自然天性和对自我所企求的理想境界的向往。首先,赞叹儿童纯洁善良的自然天性,以呼唤一个像孩子的心灵般纯净的世界。《小哥俩》中描写的两个善良纯洁的孩子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乖和二乖这对小兄弟喜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鸟儿身上。可是看戏回来,鸟儿给黑猫吃了。他们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孩子的正义感。伤心之余,决计报仇,打死黑猫,这是孩子的复仇心。第二天找到猫窝,却发现里面也有一堆可爱的小猫儿。他们不但忘记了报仇,而且要给小猫做两个房间,一个猫妈妈住,一个猫宝宝住。这是孩子的善良。作家的描写使两个活泼而又可爱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那可热爱自然的童心,在字里行间毕现。其次,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从孩子眼中映出成人世界,以表达对成人世界中邪恶和黑暗的厌恶。在作品《小英》中,小英知道三姑姑定亲的日子,盼着三姑姑早做新娘,问女仆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三姑姑嫁后回家述说在婆家的痛苦,小英问张妈:“三姑姑不做新娘行吗?”从孩子的眼里反映出旧式婚姻给女子带来的辛酸。小说结尾一句疑问,出自年仅六岁小女孩之,不无震撼人心的力量。孩子不理解成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无邪,而成人的世界却有邪恶。这样,就以孩子世界的纯净反衬出了现实的龌龊,从而刻画了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形象。

4 第四乐章:“自然赞”

叔本华思想随笔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练笔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读写结合”理念如一道清风吹进了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形式短小活泼的课堂小练笔已成为沟通阅读与写作的“彩虹桥”,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运用课堂小练笔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实现读与写的相互促进,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

1.紧扣课文空白点,拓展思维空间

伊瑟尔的“空白”理论认为,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些“空白”。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优美的名家名作,其中也不乏各种“空白”之处,为学生提供了放飞想象的艺术空间。因此,教师不妨选择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动笔“补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故乡》之时,作者望着故乡无限悲凉,此刻,我让学生动笔补白,用文字描画出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其中一位学生写道:“儿时的故乡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翠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珊瑚珠似的覆盆子,这一切就在我的脑海里,散发着生命的清香……”通过对课文空白处的补白,学生们充分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一切已尽在不言中。

2.抓住文本共鸣点,促进情感升华

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章的共鸣点入手,让学生在感情的激荡中“妙笔生花”,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真正提升。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的背影触动了每个学生的内心,父爱成为课堂中涌动的一股暖流。于是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为他们提供了心灵的出口。在情感的激发下,学生们的小练笔非常精彩,有的学生写道:“父爱是巍巍屹立的高山,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父爱是温暖苍茫的日光,深深融入了我们的心灵。父爱,是上天对我们最丰厚的馈赠!”有的学生写道:“父爱是我们生命中最浓重的色彩,它如海一般的广阔,如山一般的坚毅,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每一天……”由此可知,在动人的情感点进行练笔,正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3.抓住课文余韵处,沉淀阅读感悟

古人云:“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文学艺术讲究韵味之美,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而在结尾处更是注重“言虽尽而意无穷”。因此,从文章的余韵处入手,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进行续写,不失为读写结合的又一途径。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深刻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带给学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仿照文章的讽刺手法展开续写,他们有的以《我的叔叔是富翁》为题,刻画了全家人对富翁叔叔百般期待的嘴脸,对资本主义金钱与亲情的关系进行了又一次深度解析。通过形式丰富的续写,学生们在阅读中获得了练笔的灵感,在练笔中促进了学习感悟的沉淀,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续写《孔乙己》,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笔法;或许让学生续写《乡愁》一诗,学习现代诗的写作,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4.开放课堂小练笔,拓展文学时空

叔本华思想随笔范文3

——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贯亮先生有感

理想,看似久远,实则近矣。每个人的人生中,理想必不可少。翅膀一样,展翅高飞于蓝天;风帆一样,乘风破浪于沧海。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小礼堂中。熟悉的环境和陈叔叔亲切的笑容,让我们转激动为平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几个大字展现于大屏幕上,鲜明醒目,我们向这句话提出泡泡般多而杂乱的疑问:为什么要以此为题呢?它与我们今天的讲座又有何关联呢?陈叔叔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问,眼底一副了然,笑容可掬的坐好,我知道,演讲要开始了。忽然,两旁灯光一闪原本昏暗的礼堂一下子变得亮堂堂的,照亮了我们的脸,也照亮了陈叔叔的脸。在我们紧张的注视下,陈叔叔微笑着说了一段流畅的英文。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有人还不时做着笔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抓狂了。明明一点也听不懂啊!平日里,我英语不算是好,但也不错的了,可是一面对别人,就像“陈叔叔这样的高手”,就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讲述了我们的母语——中文。这下我才理解了演讲的大概内容,这原来,是陈叔叔在介绍自己呢!

陈叔叔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家里有五口人,但只靠爸爸一个人撑着,生活极为清贫,那时候,7岁的陈叔叔就已经勤工俭学,为这个贫穷的家做出了一份贡献。在这样沉重的负担下,陈叔叔依旧考上课南京医科大学在这里他不负众望,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百般阻挠,百般困难的情况下,陈叔叔终于将英语说得顺口流畅、出口成章,医学也有了极大的成果

其中,我对陈叔叔所说的理想和心系祖国最有感触。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而每个人的理想有大有小,陈叔叔的理想,便是为病患解除痛苦,让他们好好的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在以后的数年中,我想,陈叔叔一直铭记的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病患痛苦,为国家百姓造福。”

曾经有多少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或是失败后放弃,或是为事业而失去了一切,或是消极,或是自傲。没有人能在许多年后还能保持着年轻时的初衷,因为岁月,因为利益,原本美好的理想在时间的消磨中变得不堪重负,一击而碎。“年轻时说的话都是在放屁!”有人这样说。这绝不只是句骂人话,它是事实。你能保证在未来,在以后,你能依旧去追随理想而永远奋斗吗?不,不能,可如今,陈叔叔做到了,他还拥有着小时候与年轻热血时的那种激情,不断努力前进。在这一点上,我要向他学习。广大中小学生们都要以陈叔叔为榜样,在一次次的磨砺中,获得成果,却始终不忘初衷,继续向着希望的长河出发,使理想成为现实。

心系祖国,对于这个话题,我特别想问一问那些海外留学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学生:你忘了是谁哺育了你吗?你忘了是谁抚养了你吗?你忘了你的祖国——中国了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七子之歌》的歌声唱响祖国,海外华侨们啊,你可知祖国深深思念着你!黑眼睛,黄皮肤,这是中国人的标志,你们难道想摒弃你们的祖国吗?我对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到不屑。陈叔叔在国外,仍然能心系祖国,汶川地震中,他帮助受灾人民,在海外募捐,尽其所能,这说明他是爱着祖国的。海外华侨们,我和所有中国人民都向你们呼吁:归来吧!中国母亲还在等着你!

叔本华思想随笔范文4

总有满心的欢乐,也总有透心的凉;总有永恒的美丽记忆,也总有挥之不去的忧伤。解不开的心结,每个人都有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心结高一作文记叙文6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心结高一作文记叙文600字1最开始,我的心结就是爸爸的心结。

那时,我的字就如同几根火柴的胡乱拼凑,几何中几条直线的简单相交,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其精髓我是半点也没有参悟到。受了几次批评后,如何练得一手好字成了我的心结,同时,也成了爸爸的心结。

爸爸是过来人,对于字写得丑带来的后果,他的体会比我更深,所以他更着急。不幸的是,他的字从某种程度上比我的还丑。但他不服输,工作之余便临摹字帖,从最初的构字法到结构,再从笔顺到章法。一个月后,他便有了成为我书法老师的资格。之后的日子里,我握着笔,他握着我的手,一撇一捺开始教我。一笔一画,从容不迫,行云流水,如丝缕穿针引线,纵横交错。秀丽的字体在白纸上浮起,犹如茫茫薄雾里乍起一曲百灵悠扬婉转的啼唱,肃杀的雪地中兀地飘来一阵腊梅沁人的芳香,夜里寂静的黑色天际上窜起一束缤纷的烟花。热量在肌肤间传递,如一股春潮涌过,力量在笔尖上酝酿,如一抹惊鸿闪过。那清丽的笔画如一杯茶水,表上清澄,底里又积淀着深厚的底蕴。

直到这时,我才渐渐苏醒在中华文化的摇篮里,第一次睁开双眼,真切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并被其折服。我的字慢慢有了建筑美,当爸爸看到我的字正一步步向他靠拢时,眼里闪过喜悦的光芒,长舒了一口气。

我的心结解开了,爸爸的心结也解开了。

到后来,爸爸的心结逐渐成为了我的心结。

爸爸的一生如汪曾祺一样,他们有唯一的共同点,嗜酒。就连结果也都差不多,爸爸因贪念酒而得了病,医生要求他戒酒。那天从医院回家,我们将家里的酒全部搬出来,打算一一送人。爸爸依依不舍地抽出那瓶平时最舍不得喝的,从上到下细细打量。既然不能将他装进胃里,那就将它尘封进心里吧。玻璃酒瓶在橘黄灯光下映射出火焰般暖人的光芒,照耀着爸爸的眸子。我明白他,同时也为这件事发愁。怎样才能让他尽早从酒瓶里解脱出来,这成了爸爸的心结,也成了我的心结。

突然想起平时爸爸最担心我因游戏而耽误了学业,于是我拿出电脑,将其与那堆酒放在一起,并将一摞书堆在爸爸面前,迎着他疑惑的目光我解释道:“从今往后,我们一起戒,用读书来代替喝酒和游戏。”之后,书房成了我们爷俩经常光顾的地方,那些从第一次买来摆进书架就再未翻开过的书一本本被我们抽出,重见天日。同时,我们也发觉,读书过后的充实感远胜过喝酒或游戏后那短暂的快乐。后来复查接到医生通知,说已可以适当饮酒,我们才松了口气。直到医生说已完全康复时,我和爸爸的心结才彻底解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意识到,以前,我是一根绳,爸爸是另一根绳,当我被困难所迷乱,而打上一个结时,爸爸出于对我的关爱,给自己也打上了一个结,我的结解开,爸爸的心结也随之解开。后来,我和爸爸早已成为同一根绳,无论哪一边被生活打上一个结,那都是两人共同的心结,需要两人共同面对,共同度过黑夜,一起迎接黎明。

心结高一作文记叙文600字2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心结,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我的心里也一直有一个打不开的心结。

那是去年年初的一天,我家楼上搬来一户新邻居,他家门上装了一个非常精致的门铃。门铃有银色的外环,蓝色的按钮,十分漂亮。每当我走到那里,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摸一下。

那天放学,我去楼上找朋友玩,又经过那里,看到那个银光闪闪的门铃,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神使鬼差似的上前又摸了一下,不料这次我却不小心按响了。门铃一响,我也吃了一惊,下得我赶紧冲上楼,在拐角处躲起来,大气也不敢出。只见叔叔开门问道:“谁呀?奇怪,怎么没人?”然后便很纳闷地又关上了门。

我是虚惊一场,内心暗道:好险。经过这次事后,谁料我却有了瘾似的:每次上楼时都会按一下门铃,再躲起来。如果叔叔一直站在门口的话,我就等吃完饭再伺机跑过去按一下,总感觉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不按一下,就跟缺点什么似的。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我和爸爸回家,听见叔叔说:“小样儿,谁怕谁呀?”我和爸爸赶紧走上去,看到叔叔正在忙着拆门铃呢。爸爸忙说:“这不是刚买的门铃吗?拆了多不方便呀!”

叔叔说:“没门铃是不好,可是有门铃更麻烦。”“怎么麻烦了?”爸爸说。“不知是哪个人,天天来按我家门铃,烦死了。”听到这,我愧难当,如果当时有一个缝隙,我也会毫不犹豫钻进去,我一口气跑回了家。

后来我一直没有向叔叔认错,我很羞愧,我为我的行为而感到羞愧。慢慢地,这件事成了我的一个内心深处的心结。我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向叔叔解释清楚。

心结高一作文记叙文600字3窗外,雨不知疲倦的从天而降,撞击着万物,弹出了单调的音色,雨在悄悄地织着一幅如烟似雾的“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一丝轻风掠过,几缕雨线偏离了原来的轨道,飘过纱窗,洒在我的发际和唇边,清清凉凉的,仿佛还带有一点若有若无的苦涩。

物在这缥缈的雨中宁静了,时间也在雨中静止了,我也陷入沉思中。

不知从何时起,我本来活泼的性格竟也变得多愁善感了,本无意伤感,却身不由己,所处的阶段将我们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于是在我们单纯的心底增添了一丝伤感。

学习的担子一日比一日重,寝于三更,起于五更。但尽管如此,差距依然存在,如今只好把一份时间当作三份来用,更有现在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初二学生心中多了一份忧愁,初三的生活该怎样苦?初三过后该何去何从?并且每天都有父母的唠叨:“初二抓一把,以后的路就不太曲折了……”唉,烦!

心灵在多年的磨砺中变得坚强,尽管如此,多变的事故仍然让人措手不及。时间的冲刷使当年的信任消失殆尽,原来的坦诚相待也变成了虚伪和客套。每个人脸上都多了一个面具。是吧?我仍然陷入沉思中……

窗外的雨惊扰了我的沉思,雨下的更大了,千千万万的雨点从空中奔来,来到这从未了解的大地。也许此行会成为不归途,但在雨中却无所畏惧,勇敢地从云头跳下,不论是坠入深谷还是滋润土地,它们都义无反顾,我们不是正如这些雨点吗?在未知的前途中摸索,也许成功,也许失败,谁也无法预知前路如何!我们能否像这些雨点一样,无所畏惧呢?

心结高一作文记叙文600字4我们越来越感到心理压力的真实存在。

打开电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得奖者载誉归来;翻开报纸,赫然是今年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名单;走进校园,大大小小的考试接踵而来;回到家里,父母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导又“如约而至”。随着年级的增高,“黑七月”的迫近,紧张与恐惧一天天地增多——我们如临“大敌”。

当我们与“过来人”聊天时,他们往往会劝我们“想开点儿”,告诉我们不过是一个过程。然而我们清楚:回顾此经历要轻松得多。

在我们看来,心理压力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也必然会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来自社会,也来自内心,它的根源在于一种责任感的产生和对自己更高一步一要求:你要求自己做得很好、最好,你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又绝非能一蹴而就。于是在起点与目标之间这种压力便督促我们不断前进。然而,过重的心理压力又确实会阻碍你的进步,使你滋生易怒、自卑、忧郁等不良情绪。由此可见,没有压力不好,心理压力过重同样不好。如何正确对待、处理心理压力在最重要的。

你会有新的目标,还会有新的心理压力,你又得去面对它直到解决它,如此周而复始,在前进中,你不得不付出一次又一次更大的代价可能接近、达到你的目的地。如果你被心理压力压垮了而就此沉沦、退缩了,那么,你就输了。

我愿大家都做一不败者。

我们的前面仍是那个不可知的未来,也许对于它我们仍有这样那样的忧虑与不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忧虑与不安,使在解决心理压力的历程中,我们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有充足的信心来完成这个历程——如那些“过来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成长了。

心结高一作文记叙文600字5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虚荣与欲望是人性中的原罪,它总能轻易地击溃一个人的信仰,摧毁一个人的家庭,最后打成一个死结缚住负罪人的心灵。

这也曾是我的结。

我从农村转来城市里读书,带着一个粗布做的文具袋,中华牌的老式铅笔以及一身土气。

城市里的学生都是开朗的,热情的。可我总觉得有一层无法看见的可悲的厚障壁。把我与他们隔离起来。但是我依然积极地、努力地想融入到他们中间去,我以为我们可以是同路人,因为我们都有着自信的笑容以及侃侃而谈的勇气。然而,当我发现他们精致的笔盒里是一支支崭新的钢笔和一杆杆发亮的自动铅笔,而我的铅笔长短不齐,还掉漆时,我想起了《坦白书》中的一句话:我所有的自信都来源于我的自卑。

于是,心就这样打结了。

回到家,我将已削得很短,都快握不住的笔头,统统丢进了垃圾桶,想的全都是同学手里的土豪金,气质银,还有酷炫酷炫的神秘黑的新钢笔。我奋力用铅笔在纸上写字,扎出了好几个洞,每一声“嗞啦”的纸撕裂的声音,都让我的委屈与不平增加一分。

“你干嘛呀?铅笔尖都断了,又得重新削,多浪费!”母亲怒目嗔视,拿着铅笔在我的脑袋上敲两下。“浪费什么呀!一支破铅笔有什么好可惜的!他们把自动铅笔都扔来扔去,用了两三天就换成最时兴的,哪像我一样?”我转过头,不争气地红了眼眶。“笔不都是一样的吗?还能写得好看些不成?”“他们那个牌子的笔写得就是好看些。”“砰”一声门响,妈妈走开了。

“要不就给她买一支高级点的钢笔吧,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合理要求,可以满足。下午就去吧,我看嗓子的事儿先缓一缓。”爸爸沙哑的声音隐约传来。

我突然想起爸爸,他是一名乡村教师,带着一群半大不大的毛头小子。他们正值叛逆期,爸爸一个人的声嘶力竭,怎能盖过年轻气盛的喧嚣?久积成疾,现在连说话都有些吃力。如今,他竟因我的任性与虚荣心,放弃治疗的机会……

我的心像被一场大雨浸湿,沉沉的。价格昂贵的笔写的字就一定好看吗?我看着作业本上自己娟秀的字体,那可是爸爸和妈妈在我咿呀学语时,手把手教会我的。忽然,一朵灰色的花在纸上晕染开来,我竟然泪如雨下。

叔本华思想随笔范文5

关键词:颍考叔 郑庄公 掘地见母 纯孝

一、颍考叔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典型形象

提到颍考叔,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左传》中为郑庄公提出“掘地见母”意见替其解“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之围的孝子形象。关于此段史实,《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如下记载: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颍考叔,纯孝也。”此句中的“纯孝”是指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孝。关于这段话,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注曰:“不匮,纯孝也。庄公虽失之于初,孝心不忘,考叔感而通之,所谓‘永锡尔类’”。可见,颍考叔赢得了这么高的评价,原因在于他不仅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还“施及庄公”,对庄公“感而通之”。正是因为他“永锡尔类”的做法,所以有说法将其列为了二十四孝之一。[1]

颍考叔“一饭不忘母”的孝行打动了庄公,他的“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建议被采纳,最终使庄公母子“为母子如初”,这种行为得到了众多后人的景仰。在他死后,庄公替他立祠,后人也多写诗悼念之。元代王恽就有一首《颍考叔祠》:

颍封遗庙亢高墉,窈窕丹青户牖空。

治道得人无国忧,孝心锡类与天通。

当年大隧融融乐,此日荒林凛凛风。

总道茅焦贾馀勇,从容难似片言功。

这首诗极力赞颂了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孝行,在诗人眼中这与丰功伟绩无异。诚然,能如此合理地帮君主解围,的确是大功一件。但转念一想,如果抛开孝母的内容不谈,其实这个计谋就是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庄公所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中的“黄泉”本是指代死亡之义,颍考叔将这个词完全从字面上进行解读,用“阙地及泉”对“黄泉”的死亡之义进行了拆解,不可不谓聪明机智、富于谋略。

颍考叔作为一名大夫,在记载中还可以看出他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如下记载: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暂且不说此段引文中所隐含的大臣争宠斗狠之义,单就“挟辀以走”以及后文的“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便可以看出颍考叔的骁勇善战,极富有军事才干。

此外,历史上还一直流传有颍考叔勤政爱民的典故,且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还有“颍水春耕”的景观。相传颍考叔很喜欢颍水春耕这个地方,就在这里建造了一处宅院。一到初春,颍大夫就开始耕种,他看到这个天然的春耕园,心情非常高兴,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耕耘乐”。周围的农夫们听到颍大夫唱歌,也就跟着唱了起来。霎时间,颍水河畔歌声四起。后人为了纪念颍考叔,就把他的住宅改称为“颍考叔庙”。可见其为官是十分受百姓爱戴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颍考叔是一个孝母、忠君、骁勇、有才干且勤政爱民的好官员,可以说是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堪称封建官僚大夫的典型。

二、颍考叔完美形象中存在的疑点

(一)颍考叔的悲惨结局

一个接近于完人的颍考叔,最终的结局却是被自己人射杀(子都自下射之,颠。)在慨叹他悲惨命运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心生疑惑,颍考叔究竟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笔者不禁要问:对于这样的结局,颍考叔自身真的没有责任吗?他真的如同历史上流传得那么完美吗?对此,宋代苏轼也有一首《颍考叔祠》: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

大夫言柯柔。暴主竟自惨。

荒祠傍荒冢,古隧有残坎。

千年惟茅焦,世也贵其胆。

不解此惟言,脱衣图勇敢。

苏轼整首诗的基调也是在赞美颍考叔的功绩,对于其悲惨的结局,苏轼的观点是“不解此惟言,脱衣图勇敢”,意思是说颍考叔作为一个将领不仅需要勇敢,还需要做人的智慧。可见,苏子认为颍考叔在为人处事上还欠妥当,所以才遭到别人的嫉妒怨恨而招来杀身之祸。

(二)史书中“春秋笔法”的痕迹

笔者认为《左传》文字的背后隐藏着其他的意思,继承并运用了孔子的“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史家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出作者的主观看法。正如《左传》中写郑庄公之弟段的部分,“不言出奔,难之也”。史传文学要如实记录史实,过多评论不便点明。

1.“掘地见母”意见的接受者——郑庄公

我们先从“掘地见母”意见的接受者庄公这个方面来看,选文多为这段史实加上“郑伯克段于鄢”的标题。《公羊传》有云:“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庄公之弟段纵然是丧失了一个做公子和弟弟的德行,但庄公处心积虑地放纵就是一个有德行的国君应做的吗?史书中用“克”字代替“杀”字,就可以看出史家对庄公的批评之意。

从“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进程来看,庄公是一个工于心计、阴险而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而且自其出生以来,与其母姜氏就不曾和睦——“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在段的计谋落败以后,关于庄公的记载为“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而这个“悔之”的“之”字究竟指代什么,我们并不明确。是后悔将姜氏置于城颍[2]并说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还是对如此处置姜氏所造成的政治影响有悔意呢?

联系颍考叔进谏段落,后人多认为庄公是顾念亲情,思念母亲,所以后悔“置姜氏于城颍”和发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但就庄公的性格及他在处理同胞弟弟段的做法上,上面的结论就有些说不通了。如果说他顾念亲情,他对自己的同胞弟弟段可曾有过手下留情,反而必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既然如此,那么他又怎么会突然对从小就没有多少好感的母亲有思念之情呢?

由此,笔者推断令庄公忧心的可能更多的是他这样处置姜氏,显得过于决绝,这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给臣子留下太多口实,同时普通百姓也会每每评论他的大不孝行径。要想挽回自己的形象、重塑自己的威严,他就必须显现出悔恨。所以这就需要他自己以前的做法,把姜氏从城颍接回来,但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庄公曾发过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若贸然前去接出姜氏,那“君无戏言”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天子的颜面又将置于何地呢?

其实,如果庄公是真的孝顺,是一个以孝至上的人,就算是在一气之下错误地放逐了母亲并说了狠话,他又哪里顾得上所谓的“天子尊严”呢?孝乃人之天性,行孝还需要政治口实,岂不是太过于虚假了,这“孝”也太形式化了!

下文关于“隧而相见”之后的情景,《左传》记载:“遂为母子如初”一句,这“如初”二字极妙。“初”,就是从前,在这以前或者说从庄公出生之时,庄公和母亲姜氏的关系就不好;那么“如初”,不就是说二者还是回到了以前的母子关系,只不过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保存的流于表面的母子关系,根本不存在什么母子亲情。

从庄公此后伐卫、宋、许的战事中可以看出,庄公接回姜氏就是想通过所谓的“孝”来收买人心,稳定国内的政局,以达到其“攘外必先安内”的目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后世嬴政的迁母事件,起初放逐后又接回,与庄公如出一辙,无非是以“孝”为口实来收买人心。而此事件中唯一不同的是劝谏大臣的方式,茅焦[3]是把话敞开了说,而颍考叔则是委婉含蓄得进谏。

2.“掘地见母”意见的提出者——颍考叔

既然史书中对庄公的这一做法并不是特别赞同,那么对给庄公出主意的颍考叔又怎么会是完全赞同的呢?

正在庄公矛盾之际,颍考叔前来“有献于公”。庄公“赐之食”,考叔则“食舍肉”,公问其故,考叔则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这个主题刚好正中庄公假装思母的下怀,之后颍考叔就提出了“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策略,庄公“从之”,至此庄公总算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回姜氏了。这一切进展地如此顺利,不禁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主人公颍考叔那时的身份是“颍谷[4]封人”,是一名管理疆界的官员,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有献于公”呢?难道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吗?《左传》中后接的“闻之”二字,在笔者看来,实在是用心良苦,关键之处就在于“闻之”的“之”字指代的是什么?庄公迁母于城颍并发下“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这件事情在当时的郑国应该是无人不知的,“之”字指代的肯定不是这件事;那么参考上面的引文,这个“之”字就应该指的是“(庄公)既而悔之”。但是问题就出在他是怎样得知庄公“悔之”的,颍考叔在边境做官,他何以得知都城的消息呢?这毕竟是庄公的家事,他不可能下一道命令征集解决办法。如果是那样,颍考叔也不必以“有献于公”作为进都城的掩饰了。可见颍考叔是时刻关注都城动静的,他的政治敏感度很高,甚至于在都城设有眼线,否则他是怎样做到在千里之外察觉圣意的呢?所以他进都城的一切举动,都是已经演练好的了,他进都城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有献于公”,不仅仅是要送去边境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送去自己的主意。

庄公设宴招待颍考叔,考叔“食舍肉”,庄公询问他原因,他回答“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庄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颍考叔的这句“敢问何谓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反问地太假太过于做作。明明心理什么都知道,还偏要假惺惺地装作不知道而询问。接下来在“公语之故,且告之悔”之后,适时顺水推舟地提出了“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计策,不可不谓聪明智慧。再进一步说,他如此地替国君考虑和计划,也算是“忠君”了。

然而,单从他“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的举动和“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策略,就下结论说他“纯孝”,是否有些偏颇?除非是史书在使用反讽的手法,极言其“孝顺”只是在造势。颍考叔所做的那些举动,都只是他向庄公表达自己计谋的手段,至于他是否真的孝母就很难说了。况且史料当中其他关于其侍奉母亲的记载也比较少见,他究竟是否真的“至孝”,也不得而知。即便他真的是孝子,但这次进谏庄公也绝不是以“孝”取胜的,而是以智谋获宠的。

所以庄公接回姜氏的这一举动,更像是一场“作秀”——一个善解人意的大臣和想要挽回颜面的君主之间心照不宣的“苦情戏”。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品读上文中《左传》(隐公十一年)关于颍考叔“夺车丧命”的那段引文,这里颍考叔的表现可就有点令我们大跌眼镜了: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关于此段内容,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有更加详细的叙述:

瑕叔盈大叫:“御人何在?为我驾车!”方欲谢恩,班中又走出一员大将,头带雉冠,绿锦抹额,身穿绯袍犀甲,口称“执旗展步,未为希罕,臣能舞之。”众人上前观看,乃大夫颍考叔也。只见考叔左手撩衣,将右手打开铁绾,从背后倒拔那旗。踊身一跳,那旗竿早拔起到手,忙将左手搭住,顺势打个转身,将右手托起。左旋右转,如长枪一般,舞得呼呼的响。那面旗卷而复舒,舒而复卷。观者尽皆骇然。庄公大喜曰:“真虎臣也!当受此车为先锋。”言犹未毕,班中又走出一员少年将军,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头带束发紫金冠,身穿织金绿袍,指著考叔大喝道:“你能舞旗,偏我不会舞,这车且留下!”大踏步上前。考叔见他来势凶猛,一手把著旗竿,一手挟著车辕,飞也似跑去了。那少年将军不舍,在兵器架上,掉起一柄方天画戟,随后赶出教场。将至大路,庄公使大夫公孙获传语解劝。那将军见考叔已去远,恨恨而返。曰:“此人藐视我姬姓无人,吾必杀之!”那少年将军是谁?乃是公族大夫,名唤公孙阏,字子都,乃男子中第一的美色,为郑庄公所宠。孟子云:“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正是此人。平日侍宠骄横,兼有勇力,与考叔素不相睦。当下回转教场,兀自怒气勃勃。庄公夸奖其勇曰:“二虎不得相斗,寡人自有区处。”另以车马赐公孙阏,并赐瑕叔盈。

为什么同是颍考叔,文章前后所列的举动却判若两人,在“搴旗夺车”这一节中,他变得简直与街头无赖无异,之前的“仁者”风范荡然无存,结果就上演了这出争夺闹剧。如果究其根源,恐怕是颍考叔内心的功利思想在作怪,想必是做了庄公的宠臣后,骄逸自负、有恃无恐,凡事想争头功,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后面的悲惨结局。

京剧剧目《伐子都》即以此事为蓝本,写郑军凯旋之后,子都因忿恨颍考叔而趁其不备将其射杀,颍考叔魂归索取子都性命,剧中子都最终因受其冤魂所蛊癫狂而死[5]。从科学角度讲,这个结局固然不可取,但无论子都因何而死,在此剧中颍考叔与子都都注定会成为这场争名夺利闹剧的牺牲品。京剧《伐子都》是对前文“搴旗夺车”“暗箭伤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颍考叔在魂归后,一直在不断地控诉子都是怕他抢了头功而将其射杀的,虽然其悲惨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这种控诉同时也给人一种性命可丢、功绩却不可抹杀的感觉,这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如果按此推演,即便没有子都,颍考叔若仍如此作风,恐怕日后也定会为他人所妒,这种悲惨的结局恐怕只是早晚的事。

三、结语

综前所述,笔者认为颍考叔并不像后世传颂的那么完美,其光辉、典型的形象恐怕多为后人加工塑造而成。颍考叔毕竟是庄公的宠臣,同时在接回姜氏这件事情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加上他有一定的才华,他死后庄公感觉十分痛心,为他立祠纪念并将其树立为典型。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真相都被淹没了。关于颍考叔本人是否真的集“孝、仁、智、勇”于一身,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考证。尤其是关于他“纯孝”的部分,还缺少相关的佐证。

注释:

[1]关于“二十四孝”有多种说法,其人选稍有出入,一种说法将颍考叔进谏郑庄公“掘地见母”代替董永“卖身葬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2]城颍,郑邑名,在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3]茅焦,中国战国末期齐国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8),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因为嫪毐与太后行淫而杀嫪毐,并将太后迁居于雍,茅焦力谏秦王应迎太后以尽孝道,因此被秦王封为上卿。

[4]颍谷,郑边邑,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

[5]京剧《伐子都》关于子都的死亡,除上文所述因蛊而癫狂外,还有其他版本。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单承彬.先秦两汉文学史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叔本华思想随笔范文6

诚实守信的美德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小学生诚信心得600字,欢迎阅读!

最新小学生诚信心得600字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

在生活中,我遇到关于诚信的事情。上个星期,老师突然对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虽然没有取得我期盼的100分,但是使我刻骨铭心。

“叮铃铃”上课铃一响起,老师拿着一沓厚厚的考卷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数学考试。”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立刻沸腾了,“糟了,我没有复习!”“老师怎么突然袭击啊?”“这次考试我肯定考不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叫道,有的急忙地翻看课本,有的拿起复习资料,嘴里念念有词。我却镇定自若地坐着,静静地等待老师发试卷:我可是数学高手,对付这种考试,那可是像踩死一只蟑螂这么简单!

几分钟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我奋笔疾书,从容不迫地攻破一道道题目。唉,求鸡兔同笼的最简方案怎么写呢?霎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连一点有关鸡兔同笼的相关信息都想不起来。我心急如焚,只好先去做后面的题目,其它的题目我都会做,而且非常有把握拿到全对,如果因为这道题被扣掉几分,那真是太不应该了!

偏偏这个时候笔断了,我嘴里小小声地嘀咕着“倒霉”二字,翻找着书包里的备用铅笔,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瞄到了复习资料:只要看一下复习资料,那几分就可以拿回来了。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向复习资料,一刹间,我觉得有好几双眼睛在瞪着我,我便连忙收回手。转身一看时间,只剩下5分钟了!我抬头看了看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还好没有人注意到我。

再不抄就来不及了!我像下定了决心似的,再次把手伸向了复习资料,也不知道怎么了,那张复习资料顿时有千斤重,我的手竟然无法移动它分毫,我想应该是因为做贼心虚吧。这时,老师和妈妈失望的眼神,同学们鄙视的目光,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耳边又回响起了老师教育的语言: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最终,我还是没有偷看复习资料,因为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学生。“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起来,老师吩咐组长把考卷收上去。

虽然这次考试我没能取得梦寐以求的100分,但是我收获了比这更宝贵的东西——诚信。孟子曾经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品质,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会一直携带着它前进。

最新小学生诚信心得600字2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虽说这话题非常深入人心,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因想要达到某种目的而把心中原有的诚信九天云霄之外去了。

在我10岁那年发生了这样一件可恶的事情。那天,我正独自一人在家写作业。忽然,只听见门“吱呀……”一声开了。我以为是妈妈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喊:“妈妈……”过了一会儿,没有人回应。但我连续又叫了二、三声,还是没有任何回应。“哎呀?”这时的我奇怪万分。悄悄地走到门口,只见一个黑影出现在门外。“哇!”我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个青年和尚。

我诧异地问:“您找谁?”那和尚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你父母不在家吗?”我惊魂未定地回答:“不……在,您要干嘛?”只见他假猩猩地笑着对我说:“小朋友,叔叔有个东西送给你,好不好?”我高兴地答应了。那和尚叔叔从口袋里掏东西,惊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一……二……三……”我心中默默地数着,呀!”这位和尚叔叔从口袋中拿出了一张观世音菩萨佛像,在纸中有几道闪闪发亮的金光。当我接过他手上的物品时,这和尚叔叔吐口而出:“小朋友,你有没有钱?叔叔这个送给你,你只要拿5块钱给叔叔,叔叔就说你是好孩子,行吗?”

我听了以后,想:这叔叔是不是骗子啊?他刚才说要把那东西送给我,但为什么还向我要钱。不行,他可能是一个坏蛋。后来,我把手中的纸片塞进这叔叔的手里,把门“砰”地一声关上,我对着门外的叔叔说:“对不起,叔叔。我要不起你的东西。”说完后,我默默地回屋继续写作业。因为这叔叔居然……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有一回,我进诚信超市买东西。当我走到里面,那营业员就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呢!当我买完东西到售票处算完帐后,我把钱拿给了阿姨后就提着食品走出门外。“哎……这位小姑娘,你的钱……”我转过身来,只见那营业员阿姨正向我这儿跑来。她把手中的钱塞进我的手心,说:“小姑娘,这是你刚才买食品找出的钱。你以后千万别那样粗心哦!”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当我抬起头时,那阿姨已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只要你付诸于行动,就会给人们带来快乐,也给自己带来信誉。如果世间人人都讲诚信,那么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新小学生诚信心得600字3"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乃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所传承下来的美德。那究竟什么是‘诚信’呢?

字典上边的诚信是这样解释的;是真诚,真诚之心。那什么又是‘诚’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

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而我心中的诚则是做实事,不说虚假之话。那什么又是‘信’呢?《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而我认为如果诚是人们的外衣的话那么信则是内涵中的诚要求人们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在材料中有这样一则新闻。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卖馒头,她卖的可不是一般的馒头。而是--诚信馒头。在老奶奶回家做饭时,她的馒头摊并没有人看管。只见那里的馒头箱上贴着纸条,上边写着;摊主回家吃饭,买馍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谢谢合作。在馒头箱的旁边挂着装满零钱的、纸巾的塑料袋。当别人问老奶奶;您就不怕有人拿了馒头不给钱?老奶奶笑着说;没有吧,我也没查过,只是吃几个馍也不碍事。一袋馒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信任和尊重,这样的摊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中,我记得我的偶像许嵩曾唱过一首叫‘全球变冷’的歌曲。不过这里的此冷非彼冷,这里的冷不是气候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冷。而像那些‘老人跌倒不扶’与‘老人跌倒扶了被敲诈’等这种事情就是造成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全球变冷的原因啊。不过老奶奶的诚信馒头确实让人心头一暖。好像又回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亲和睦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不可缺少诚信。诚信就好比是雨洗涤人们的灵魂,好比是食物营养人们的身心。让我们不要拒绝诚信,迎接它的到来!

最新小学生诚信心得600字4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走过千山万水,也应永恒不变。商鞅变法,诚开金石;立木取信,信步天下。这足以告诉我们,诚信才是人生的最高美德,拥有诚信,你就拥有成功;拥有诚信,你就拥有未来。

莫因事微而不诚,不为善小而失信。讲求诚信的人,不会于任何一个细节擦肩而过。当他把细节做到完美时,他会与细节握手,也就与成功握手。

著名公司老总张瑞敏曾做过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公司的库房中,曾经存放着一批即将出厂的冰箱,但这些冰箱都没达到可以销售的标准。张瑞敏得知后,丝毫没有犹豫的拿起铁锤将冰箱一一砸毁。所有人都无发理解她的选择,但他坚持认为,虽然这些冰箱能为厂里暂时带来利益,但却长久的埋下了信誉尽失的隐患。他用行动告诉人们: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裳信用裳。诚信是一切开拓者的脚步,更是成功者的金质奖章。

世事万千,唯诚实守信能成大事;人生百岁,只仁善宽容可济苍生。诚信是金,但黄金有价,诚信却无价,诚信比黄金更贵重,比钻石更闪耀。

已经古稀的江志兰本应安度晚年,不料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夫死,母瘫,大儿出走,小儿椎折,再加上天文数字般的外债让她备受打击。可是这个瘦弱的女人,扛起生活的大山,八年如一日,种田,卖菜,捡垃圾,一分一毛的攒钱还债。她把外债永伫心间,从未忘记。家境贫寒,艰辛的历程,铸就了她内心的坚强,也成就了她的守诚的人生格言。她的善良正直令人佩服,她的诚实守信令人佩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精神璀璨。

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诚信让人生的道路处处畅通。油条哥刘洪安拒用地沟油,从而赢得百姓诚心;胡丙申为百姓还债,让无数人感动落泪;朱邦月为了一个承诺,付出了一生……他们因为拥有诚信,进而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笔绚丽的色彩,拥有诚信的人,他们的人生注定不会平淡无奇。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重要性更是在处处凸显,国家诚信、公民诚信、企业诚信已经成为我们立国、立人、立业的根本,诚开金石,信步天下,让诚信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伴随中华五千年文明继续发扬广大,造福人民!

最新小学生诚信心得600字5诚信犹如一潭幽静的泉水,不喧嚣,不争辩,以它独有的方式于浮华乱世展现芳华,净化贪婪与市侩的人心。

大千世界,我们踽踽独行,三千弱水,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不断寻找回忆,企图找到最初的自己,哪知,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最简单的诚信。找回诚信,方能找到真正的本心。

悠悠中华五千年,诚信者如闪烁的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荆轲言出必行,明知死路却毅然前行;曾子杀猪,以身作则,为儿子树立一个诚信典范;韩信落魄潦倒,受漂母恩,终以千金相还;宋庆龄与幼童相邀,即使大雨滂沱,仍然准时赴约。

而纵观当代,仍不乏将诚信作为自己人生准则的人。徐励寒划坏宝马,面对高额的赔偿,他选择了直面而非躲避,用行动演绎90后的诚信;马玉剑面对死亡,首先想起的,却是将钱推给顾客,用行动让“诚信十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吴乃宜年过八旬,背负丧子之痛的同时,也毅然背负起了儿子80多万元的债务,用行动彰显了诚信的价值。

诚信似雨露,润物无声却不可或缺;诚信似和风,微微吹拂却带来春意,唤醒希望;诚信似火苗,星星之火却可燎尽黑暗的荒原。诚信看起来微不足道,实则弥足珍贵,它不单关乎道德,更关乎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诚信使走投无路的人看到希望,而欺骗只能使辉煌走向衰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美人一笑,欺骗的后果,是五年后幽王自刎,褒姒被俘;尼克松害怕竞争,制造了“水事件”,欺骗的后果,是本来胜券在握的他引咎辞职。

可见,不诚信者,人不帮,天不助。

反观当今社会,不诚信者亦不再少数。“瘦肉精”、“毒胶囊”、“毒奶粉”等等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反映的无不是商家缺少诚信,危害消费者。诚信缺失,人们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监督商业生产,不得小心翼翼,不敢随意饮食。

不诚,何以得信。美国学者福山曾说:“一个国家的福利极其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通的文化特征,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当我们抱怨社会冷漠,缺乏信任时,可曾想过,隔阂是我们的不诚信所致。诚信对待别人,方能得到信任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