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历险记范例6篇

米拉历险记范文1

这些有趣的问题的发问者是著名登山家中村保先生,他也是喜马拉雅山区最多产的未登峰探险家。在过去18年中,他30次探索喜马拉雅东部的未登峰世界,超过25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未登峰顶分布在东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详细的地图、照片和山峰信息给那些寻找未登峰顶的登山家开启了一扇通往天堂的大门。这些峰顶激发着攀登者的攀登欲望:从未有人看见的沟壑,未被触动的山脊和未登的山顶。

出生于1934年的中村保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日本登山家,而且也是世界认可的喜马拉雅山东部山峰专家。他是日本山岳会《Japanese AI-pine News》杂志主编,在美国高山学报和英国高山学报等众多国际登山杂志撰写的文章受到广泛的好评。同时他也是美国登山俱乐部、美国喜马拉雅俱乐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英国登山俱乐部的会员。2003年,在美国AAC年会上,中村保作了“喜马拉雅山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峰”的主题演讲;2003年,日本山岳会《Japanese Alpine News》杂志推出《East of the Himalayas-Alps of Tibet》专辑受到攀登界的好评;2007年,中村保获得由国际登联颁发的国际登山特别贡献奖;2008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对他在喜马拉雅山东部的山峰研究颁发Busk奖。

“在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一些被8000米高峰遮掩的美丽山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不计其数的未登峰以难以置信的浩大气势召唤着攀登者的探寻。那些峰项是惊人和壮观的,并且很多地区保持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人迹罕至的峰顶与五条伟大的河流峡谷同生共存――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和雅鲁藏布江。1990年,我开始对中国西部边疆的发现,然后集中在青藏高原的‘阿尔卑斯’山区――未知的峰顶和冰川集中在念青唐古拉东部,岗日嘎布山脉范围和三江并流区域。”尽管随着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出现,卫星图像和其他先进的制图技术的应用把世界描绘得更清楚,但是中村保依然如故地坚持他的探险梦想。

1996年9月,中村保在“地平线报告会”上首次演讲了喜马拉雅东部山峰的研究报告。中村保指出这一广泛区域的主体包括东南部,云南北部和四川西部的大量6000米的未登山峰,将成为未来世界攀登的一个重点区域。

相对于大众熟知的8000米高峰,喜马拉雅东南部的未登山峰几乎从来没有走进世人的视野中。一方面是这一区域交通不便,缺乏基本的地理测绘信息,另一方面,中国的山岳文化以传统的三山五岳为审美对象,喜马拉雅东南部的未登山峰还未走进大众的视线中。然而,西方地理地质学家们并没有遗忘这个被时光忘记的角落。1922年,苏格兰地质学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来到中国,那时的藏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理单元,古格里在研究贡嘎山时发现这些山峰的地质年龄很年轻,他提出“中国的阿尔卑斯”这样的学术观点,并以《To the Alps of Chinese Tibet》作为中国考察著作的名称;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德国测量专家艾然霍夫在其著作《Die Grossen Kalten Berge von Szetschuan》(四川的高山)中记录了在贡嘎山区调查测量的报告,其中包括那张经典的贡嘎主峰铅笔草图。他也在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的阿尔卑斯”这样的字眼。

真正从攀登角度集体定义喜马拉雅东部的未登山峰是中国的阿尔卑斯的第一人是中村保,他用East of the Himalayas-Alps of Tibet作为自己著作的名称,在喜马拉雅东南部重点考察念青唐古拉东部山脉,岗日嘎布山脉和横断山脉。这一观点受到国际攀登界的追捧,数年来以著名登山家Mick Fowler为代表的一批喜马拉雅东部未登峰探索者相继完成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攀登路线,激发了攀登者们对这一区域的探索。

――念青唐古拉东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雅鲁藏布江支流上游将青藏高原侵蚀成如伤疤般深深的河谷。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湿润,带来了很多降雪,形成了海洋性冰川,无数妩媚的雪峰隐藏在美丽的针叶林间。从水利系统的观点看,念青唐古拉东段形成了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北部是怒江的上游,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两个支流;易贡藏布和帕龙藏布。冰川发育很好。其中洽卿冰川有35公里长。山脉的子区域也包含在念青唐古拉东段里,它在嘉黎附近到易贡藏布以南一带被从主区域中分割开来。

――这里也有很多迷人的高傲雪峰。山峰和河谷环绕着一个风景如画,历史悠久的地方。巴松错让人们想起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我称这里为“青藏高原的阿尔卑斯”。无数六千多米的山峰都未曾被攀登过。海拔6870米的最高峰内朗被陡峭的雪壁和危险的山脊所拱卫。惊险的金字塔形山峰高耸入云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还有很多其他诱人的山峰在等待攀登者们的光临。除了色浦岗日主峰之外的几乎所有山峰直至今日都未曾被攀登过。英国著名登山家博宁顿曾经在1996-1998年三次试攀海拔6956米的藏东第一高峰色浦岗日。这些攀登故事记载在《藏地秘境――色浦岗日攀登记》里。

――根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冰川介绍》描述:念青唐古拉山脉有2905条冰川,面积有5898平方公里,覆盖了大约这一地区总面积的大约7%。当加上附近1638平方公里的岗日嘎布冰川时,冰川的总面积达到7536平方公里,在中国的冰川地区中排第四位。总面积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冰川面积的1.7倍。念青唐古拉东段的冰川是海洋性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超过西段。它们集中在汇合流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易贡藏布和帕龙藏布流域。

米拉历险记范文2

来亚马逊之前,我们被灌输了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黑河流域的河水比较酸,所以蚊子产卵不易;蚊子产卵不易,所以相对少;蚊子相对少,所以雨林中的动物,比如毒蛇就会相对少很多。但是经过乌特拉的教育,我们明白了:“多”和“少”在丛林里是没有意义的,“有”和“无”才重要。平均一百步踩上一条毒蛇跟平均五十步踩上一条毒蛇对行人来说,安全系数没有任何区别。任何一个不小心,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命。

在安米尼基家,乌特拉一直在向我们讲丛林中的各种危险:毒蛇、鳄鱼、毒蝎、毒蜘蛛、美洲豹、土狼……搞得乱毛长叹:“这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啊!”

“你想的是什么?”我问。

“一条成熟的穿越路线,脚下会有依稀的小路,野兽都避让开人的气息,有熟路的向导,有背夫,甚至还有个厨子。”乱毛咂咂嘴回答。这根本就是去野外郊游嘛!真是让人无语。

带上枪比较保险

当天晚上住在安米尼基家,准备第二天向雨林进发!

第二天一早,乌特拉就起床了。他把脑袋探进我们住的客室,撂下一句“我去买子弹”就走了。我迷迷糊糊从吊床上翻下来,嘟囔着:“OK,去吧……”

“去买子弹?”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乌特拉已经驾着安米尼基的摩托木船消失在视线里。大概烤熟一条鱼的工夫,乌特拉回来了,我是从乱毛兴奋的说话声中听出来的。冲进门厅,只见乱毛手持一把枪凑在安米尼基身前,认真地学习上子弹和开枪。我凑过去,用“爪子”摸了摸枪——可惜土著印第安人们似乎对教女人学枪没什么兴趣。

我嫉妒地嘀咕:“我可是多年的神呢,想当年,公园里玩具枪摊位没有我拿不到的娃娃……”乱毛连忙哄我:“这个我了解,你很厉害的,可厉害了,他们都不知道。…‘嘿嘿嘿嘿……”我满意了,老实蹲在旁边看着。

“最近美洲豹闹得很凶。我跟安米尼基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带枪进林子比较保险。”乌特拉向我们解释道。乱毛正在把装了子弹的枪四处乱指。我悄悄感叹了一下:这个“保险”的背后,怎么让我越看越危险?

这才叫真正的刀

乌特拉突然问乱毛:“你带刀了吗?”乱毛说:“带了。”边说边把身边的刀(刃长5cm)展示给乌特拉和安米尼基看。

乌特拉和安米尼基带着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他的刀,又互相对望了一下,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在丛林里……哈哈,这个东西……是不能叫做刀的!”

乱毛委屈地说:“太大的刀带不上飞机呀。”

我来解围:“我还有一把瑞士军刀(刃长8cm)。”

乌特拉瞥了一眼:“你这把刀挺好的,不过也没用。”

乌特拉和安米尼基笑着把自己的刀亮了出来。乱毛拿起乌特拉的刀,又掂掂安米尼基那把更锋利的刀,爱不释手。

上船,进军亚马逊

今天,日历上写着3月6日,惊蛰,宜出行。可惜亚马逊的“惊蛰”是绝对不可能“宜出行”的。好在热带雨林每天都是“惊’蛰”,让我们无从选择。

清晨9点,终于,我们从安米尼基家出发了。刚走到码头边,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磨刀霍霍的乌特拉。他的刀没有安米尼基的刀锋利,这个事实让他备受打击。

码头上有一条小船,它将顺着小河送我们到达丛林深处。上岸后,旅程才算正式展开。小小的木船载了五个人和一堆背囊,行驶起来不算平稳。弯曲的河道杂草丛生,转弯的时候船舷几乎与水面齐平。船上的五个人表情各异:熟悉这片丛林的安米尼基父子神态自若;喜欢冒险的乌特拉玉树临风地站在船头;月亮兴奋地抓着相机,摇摇晃晃地拍摄草木在水中的倒影;乱毛则用手紧紧扣住船舷,左摇右晃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人的体重在船上的最优化重心分布这一重要物理问题。

如果你喜欢观察,那不妨注意一下四位旅行者的鞋子:月亮的鞋子是使用了两年多的某品牌的旧款,乱毛的鞋子是出发前刚买的,某著名户外品牌的新款;乌特拉的鞋子据说是购买时价格大概近百美金的网球鞋;而安米尼基每次上船都会把鞋子脱下来,赤脚踩在船里。他的鞋子则是这个(见图)。

请大家记住安米尼基和他的鞋子,因为我们的安米尼基大神还要在后文中上演更多与鞋子相关的传说。

毒蛇,丛林的见面礼

小船灵巧地在河面行驶,每次都从我觉得完全没有路的地方直接撞过去。然而,就像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一样,每闯过一片树丛,眼前都是更隐秘、更神奇的丛林风景。

几次从树丛里穿梭过后,河道渐渐地变窄了,河水的颜色也越来越红,我们的小船终于转进最后一道碧绿的屏障。两岸的树木密密地守卫在这个丛林的入口处,绿得让人不能相信这是现实。我们终于踏入林子了,我握住了乱毛的手,有些激动:“哎,我们是不是到了翡翠梦境?”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梦境呢?让我们来复习前文说过的一句话吧:“在亚马逊,只需要几分钟你就会进入幻境,但用不了几秒钟你就会回到现实。”

这次现实的召唤有些慢——我在亦真亦幻的幸福中沉浸了将近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几乎囊括了我对丛林所有美好的记忆一唯美的风景,干净的空气,那些健壮的身体迈着欢快的步伐……之后呢?对不起,之后没有时间细看了。太忙了——忙着活下来!

让我们再次回顾第十五分钟这一历史时刻吧:

安米尼基走在最前面,突然间一摆手停住了。他转过头来,对我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向自己左前方慢慢指去——非常不出意外地,我们遇到了丛林里的第一条蛇。

“毒蛇吗?”我轻声问道。

“一种剧毒的蛇。攻击的时候大概能跳一米高,两米远,人被咬三小时内死亡。”乌特拉回答。

那条蛇看都不看安米尼基,只是盯着我。我心下暗暗紧张:虽然站在安米尼基后面,但我与那条毒蛇的距离怎么看也不足两米。另外,我的护腿也远没有一米高……我就像被毒蛇盯住的青蛙一样,一动也不敢动了。

安米尼基在前面向我轻轻招手:“不要走近,远点绕开它,它很危险。”这个我知道,可是怎么“远点’’绕开?它占据了我们面前唯一的通路,两边都是茂密的荆棘。只见安米尼基微微弓身,向右面象征性地绕开了一下,就这么走过去了。

米拉历险记范文3

2002年2月,七只独木舟试图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完成首次漂流。这是一个堪称残忍的探险,这条峡谷不仅位置偏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深三倍,陡峭八倍。高落差的瀑布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难的漂流之旅。一些漂流者称其为漂流运动的珠峰――但是与珠峰不同的是直到现在还没人能顺利地漂流全程,并活生生地站在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岸边。

在雅鲁藏布漂流和一次伟大的登山探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河流里的目标总是隐藏着的。屹立的山峰能够被观测和分析。登山者用望远镜观察好最佳路线并在照片上以点和线标出。最危险的部分通常是雪崩槽,雪檐和落石多发区。然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底部,流淌着一条充满威力的河流,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那里到底是什么样。有一个原因是,河流总是活动着的。时而奔腾而下,时而迂回跳跃,每个时刻都是不一样的。夏季里,它轻盈欢畅;春季里,它汹涌咆哮。中等水流中的大浪或者凸出的石头可能会填补高水位的影响。也或者是相反,在洪水中低水流的冲击可能就会使水花翻滚起来。

历史上,只有少数几次探险活动成功通过了派瀑布和彩虹瀑布之间的峡谷的上段。这其中只有一次是漂流,那次的队员们体会到了这条河的本性――对于一个人在皮划艇能做到的极限而言。不过金敦沃德在他1924年艰辛的徒步旅行中拍摄了这条河的一些照片:1947年两个科学家LudlOW和Sherriff徒步途经峡谷上段。他们所拍摄的一些黑白照片为林格的漂流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太空卫星公司也向他们捐赠了一系列卫星拍摄的大峡谷拐弯处的照片。

山峰和河流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在于:你永远也不能“征服”一条河流。对于一条河而言,水总是往低处流。当你驾着一条皮划艇从溪流开始,你会发现周围的景致会快速变化――远离道路,穿行山谷之间。一条河总是奔腾不息,它一直流向海岸,将自己释放进大海。藏传佛教强调万事万物内在的“空”的本质;河流的特性就证明了这一点。每一个浪涛,波纹和激流都在转瞬之间消逝和重现,循环往复直至完全的未分化状态。一条河流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寻求自我而释放自我。你怎么能够征服仅仅追求消逝的事物呢?

雅鲁藏布江自河源至里孜为上游段,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派乡以下是下游段。从河源至派乡,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中上游段山高谷深、河流深切。流经米林县的派乡后改为北偏东流向,在汇支流帕隆藏布后又急转向南流,随后转为南偏西流向,流至墨金附近改为偏东流。

七只独木舟的后勤队伍几乎可以与一支珠峰登山队媲美。1250公斤食物和装备由四位夏尔巴带领60人的运输队伍。随队记者彼得・海勒在《地狱之水:雅鲁藏布江漂流幸存记》里记录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漂流。海勒这样描绘雅鲁藏布江:“这是一条将大地劈为两半的湍急的河流,迅急的河水翻卷着白色的浪花,形成一个个漩涡……那七个人把他们的小船放入咆哮的河水中,他们的前面,要么是死亡,要么是奇迹。”

用传统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或者是疯狂的计划。极度的狂热意味着百分百的献身精神和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但即使这样的人,当他们到了雅鲁藏布江边,他们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精神也会变为零。斯科特・林格带领着六个狂热之徒离开旧金山来到中国,Johnnie Kern,Allan Ellard,Mlke Abbott,Willie Kern、Dustin Knapp和Steve Fisher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桨手。他们从孩童时代起就在水上舞动船桨,长大后每年200天生活在水上。他们都曾平安渡过对普通人来说是葬身之地的急流险滩。每个人都有伟大的目标,每个人都有狂放的梦想,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考察雅鲁藏布江的历史、地形和地貌,他们用充分的准备不断坚定自己的决心:我们必须去完成这个事业。

此外,一旦他们进入这条河流,他们也就再也没有退路。这条河谷中到处是巨石险滩,水流的巨大落差对那些漂流水于上的人来说,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同样,在这条河上弃船逃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根本无法在河中游泳,激流中裹挟的巨大石块、滔天的巨浪和湍急的漩涡,让每个试图在水中游泳的人顷刻间丧命。

为了避免充溢的热情横扫一切,没有严谨态度的热情只能导致不负责任和鲁莽的行为。斯科特・林格用了三年时间,与中国著名漂流向导张继跃深入细致研究水文情况,他用严格而苛刻的标准挑选团队成员,他雇用的搬运工和地面支持人员几乎全部是熟悉当地环境的本地人,他时时同北京的外交机构保持联系。这是最性命攸关的一件事。

曾对喜马拉雅周边江河进行了30次漂流的斯科特・林格选择在春季漂流雅鲁藏布江,此时是漂流该江河的最佳季节。他的同事查理・蒙西估计,雅鲁藏布江的安全水位是5000至10000立方英尺/秒。林格利用在科罗拉多的卫星空间摄影公司的技术优势,应用IKONOS空间卫星图像设计了漂流路线,即便是已经开始了旅程,林格依然将注意力集中在执行的细节上:晚上的计划会议,不时上岸讨论一下如何对付将要面对的急流,对急流进行有规律的观测,放弃盲目的冒险行为、放弃危险性太大的河段。在18天的漂流过程中,林格虽充满热情,但同样冷静谨慎。他将那种谨慎态度注入了整个团队。

海勒文章中对热情和谨慎态度之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值得每位领导者谨记在心:“对林格来说,领导漂流雅鲁藏布江的团队需要保持一种惊人的平衡。他需要成员的勇气和坚定的自信心,他也需要成员们面对大河时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毫不犹豫地摒弃个人自私的愿望。他必须对每个问题负起责任,不管这个问题是多么庞大或者多么琐细,因为这个探险队要对每个生命负责。”他做到了,他们的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自信之死

事实上,雅鲁藏布江的漂流在此之前早就留下了警示后来者的悲剧。

1993年9月10日,24岁的日本人武井义隆刚在帕隆藏布下水试漂,就被汹涌的水流冲进凶猛的雅鲁藏布江主流失踪。

新华社记者张继民回忆道,当时在扎曲,日方队员带着飞行器顺利腾飞使他们冲昏了头脑。成功飞行满足了他们的所有欲望,也坚定了日方队员试漂的决心。中方队员赵军、陈远生等看了帕隆藏布江的水情后,觉得水流太急,向日方提出不宜在此冒险漂流的建议。对此,北村皆雄队长回绝说,武井义隆等日方漂流队员只是下水试一试,如果他们认为可以漂就漂,否则就不漂,因为他们是专家,这不是队长所能决定的。中方队员劝阻日方队员不要在帕隆藏布江玩命的忠告,不仅限于对眼前水情的直观分析,还出于 中方地理学家们多年对帕隆藏布江的考察,当然也包括对它的最大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了解。这是全方位的,包括地貌、地质、气象,植被,动物等诸多方面。

自信的日本人不会想到,从培龙贡支江口到帕隆藏布江河口,沿江共有13条支流汇入,它们就像13个助推器,使得帕隆藏布江江水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到达帕隆藏布江末端的钢朗附近时水面已宽达109米,水深15米、最大流速10米/秒。这样的水情,狂暴得近乎脱疆的野马。在西方人看来,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布满杀机的帕隆藏布江,不知是否也与此有关。

为保证安全,日本队员准备采用抛绳的办法,在岸上跟着水中载人的小艇跑,一旦发现不测,就把绳抛向江中,让他们接住。这不能不承认是个安全措施,但在我们旁观者看来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与其这样,倒不如在漂流队员的腰上系条绳子,下水者能漂就漂,岸上的人发现其危险拉上来就是了。

武井义隆等三名漂流队员在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筋骨,检查所带装备的可靠性。救护队员也相应地作了紧急救护的练习。来到这里的10位日本队员各司其职。试漂先由武井义隆和只野靖实施。为防止意外,漂流队员应随身携带对讲机,只野靖接受了,武井义隆则拒绝了。这位刚刚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深谙水性的桨手,实在看不起这200米的试漂距离,认为下水后,只要在水中划几次桨,略为调整一下小艇的方向就上岸了,要对讲机有何用?

只野靖第一个下水,身不由己,他操桨还未划动几下,小艇就被湍急的江水冲翻。随水漂动的小艇,在只野靖的努力下,艇身终于复原,但此时已远离预定的缓水区的漂流线,被卷入江心。跟在只野靖后面,几乎是同时下水的武井义隆,因水流太急难以控制住小艇,也迅即被冲走。

两位桨手被江流卷走不久,对讲机里传来只野靖的声音,说他已安然无恙登岸,被困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启程点1700米。他只能原地不动等待援救。江边刀削一般的峭壁,纵有猿猴般的本领能够登上峭壁,面对峰峰相连覆盖着丛林的大山也找不到回扎曲营地的路。

几名民工带着长长的绳索,翻山越岭花了近一天的时间,才从雅鲁藏布江南岸将只野靖接回扎曲。只野靖是武井义隆步入阴曹地府的最后一个送行者,他看到了什么呢?他回顾道:“小艇卷入江心后,在波涛中又连续几次翻滚,当时我感到十分危险,便弃艇了。游了大约500米,上了岸区。此后,我见到了武井扣翻的艇从江中漂过,但未见到武井。”

站在纯粹探险者的立场,在大自然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让我们为他们深深默哀。

加顿的悲剧

1998年,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赞助的雅鲁藏布江漂流,美国人道格・加顿――毕业于哈佛大学,两个孩子的父亲,犹它州大学博士生,有着丰富漂流经验的探险家葬身于世界上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事件发生这天,52岁的杰米・麦克艾文率领江河漂流队用了43天时间从派区到加拉这一核心区域漂流29公里,并沿河的左岸自我开道下行23公里。由威里夫・沃克尔率队的地面支援队正在此处迎候。10月16日,在一个叫加拉森刚的地方,道格・加顿试图在河左岸漂过一个落差三米的瀑布,并希望能漂落在瀑布下水处的边角顺流上岸。但事与愿违,落点出现了偏差,漂流船掉进了瀑布下面的旋涡里。此时他竭力想使漂流船划出旋涡,但却被巨浪推到河中心。在汹涌澎湃的江河里,加顿奋力挣扎并竭力控制船的平衡。他在作进一步努力的同时却被卷入了更可怕的急流之中。这就是加顿队友们所目睹的最后一幕。在搜寻四天未果后,杰米・麦克艾文与威里夫・沃克尔汇合徒步七天最后返回美国。

不幸的消息传来,《华盛顿邮报》、国家广播电台纷纷提出一些尖锐问题:孔顿的献身能否避免?探险队迅速意识到已经遇到亚洲历史上罕见的印度洋季风,为何仍要下水开漂?探险队已发现水位超出他们所期望的两三倍,为什么仍要做这种尝试?《国家地理》或主要赞助商是否为了获得一个惊人之作或题材丰富的摄影而对漂流队施加了压力?当时是否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相关探险组织与其争抢雅鲁藏布江的首漂?

那些一味追求探险队为何开漂的纷纷议论最终于事无补。那些探索真理的人们经历了多次挫折后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指手画脚和一味的责备只是在消磨人的意志而忽略了无数次挫折后成功的可能。对雅鲁藏布江有着广泛研究并有着丰富探险经历的唐・埃蒙斯说:“麦克文探险队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和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已经作了他们最大的努力。他们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环境及面临的处境以便我们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46岁的杰米・麦克艾文是奥林匹克单人划船赛铜牌获得者,在此之前曾漂流过墨西哥圣玛丽亚河和阿拉斯加的迪恩河。他假设到:加顿漂船的整体重量与他膝盖处操舵部分装置不成比例,可能造成他无法控制平衡,他说:“因漂船对加顿来说尺寸稍大,漂流时他遇到了晃动,摇摆的麻烦”。他继续回忆说:“当时使用的漂船不太合理,船和操纵部分加在一起应该接近100磅,即比普通型稍重些”。

即使先不讨论加顿的真实死因,在漂流界绝大多数的问题则是为什么这次探险要选择一年中那段时间漂流?经历了30年不遇的印度洋季风和中国,印度特大洪灾后,任何熟悉雅鲁藏布江的人都会意识到9到十月那里的水位会特别高。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某些地方,水的垂直落差甚至达60米之巨。探险队所使用的卫星地图并无加顿丧身的确切位置,无从得知白马狗熊附近的垂直落差。麦克艾文回忆说:对当时派的水位之高感到震惊,我们期待水流量在5000到15000之间,则无论如何我们将下水开漂;如果水流量在20000,我们也不会吃惊。但它比我们所期待的高数倍。探险队不远万里到了他们所企盼的雅鲁藏布江,于是决定在他们认为安全的短距离内漂流,其余部分则步行通过。加顿紧随首漂探险的地面后援组之后随时增援陆地运输,在无路可行时加快其前行速度。

麦克艾文阐述说: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最终促使探险队开始了历史性的尝试:“一味步行是在牺牲时间,而河水已小了些,似乎我们可以漂流数公里。事情的确很难,我们花了十天才到达那里,这是一种投入,我们所有的人均有同感……我们应试试。”

对于探险队开漂,麦克艾文解释另一原因:在下行的晚些时候,民工将不能翻越与峡谷平行的雪山口,以至地面运输增援无法进行。河水以每天0.6~1.2米的速度迅速下降。同时他在此次探险的日记里这样记述:探险队期望在其到达江河最险要的三四周后,水流能达到可漂程度。他说:“依据行程,我们计划着沿途的一切。我们深知水流大小的问题。如有其他选择,那你一定 会选择水流小些的情况漂流。而我们当时无从选择。在此期间我们很快进入冰雪区。有朝一日你计划雇请民工时,请记住一定不要改变原定计划。”

林格理解探险队为何会产生水会平稳的想法。他说:“喜马拉雅江河读物里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水流,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水有多深,我从未被如此愚弄过,只有你把漂船放到水里你才会体会到它的汹涌。”其他的情况也可能影响到了探险队的决策,那就是全队意识到另有两个中国的探险队欲在大峡谷争其首漂。一些人推测首漂该条江的想法促成了探险队在最危险的时期开始行动。

麦克艾文第一眼见到雅鲁藏布江水位与事前希望的相距很远时,他立即给美国《国家地理》主编彼德米勒电话。米勒回话麦克艾文再三言明《国家地理》倡导安全第一。他说:“我们告诉探险队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你们并无一定要到达一定高度或写出优秀作品的任务。事情并非人们所议论的那样,他们急于考虑的是江河的水位。”

是否是完成雅鲁藏布江首漂的愿望支配着他们,或者为《国家地理》撰稿和摄制出惊人录像的问题?麦克。文强调指出:加顿当时被视为最成功的漂流探险家,是每一次决策的参与者之一。事实上,在开漂问题上,加顿与他的意见完全统一;甚至在关于其他漂流的问题上,加顿比探险队中任何人更积极赞同向下漂,其余人陆地增援。麦克艾文说:“加顿激情满怀,十分渴望漂流。倾其所有的勤奋和努力,他置身于探险漂流。但他也深知不能一味分析、等待,也不能操之过急,他非常希望全面兼顾。”

不同的观点

随着此次探险漂流载入史册以及更多的事实真相公诸于众,加顿的献身能否避免的问题仍将延续下去。也许加顿生前在《美国江河漂流》杂志上曾经写到的一段话更有说服力:“人们可以理智地说,江河漂流是一项危险的事业,通过该活动我体验到了人生的欢乐和满足。在我个人的成长中,见到了那些雄奇,美丽的地方,我感到某种冒险值得一试。但我们不要得意忘形地忽略了她的存在。危险在哪里?就在自己的身旁,如果我们不做我们能做好的一切,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则我们将丢掉非常重要的一课。”

麦克艾文在事故记录中这样写道:加顿的不幸仅仅只是江河猛兽潜在危险的一部分,除此而外没有更多的理由可言。我认为加顿的献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没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与艰难的江河漂流相比之下的其他运动同样具有危险。而那些正在进行的行为,为达到更高境界伴随其深入同样必须接受危险的代价。就不幸事件而言,如果清楚加顿身上会发生的一切,自然我会千方百计地阻止其发生。然而,把事后方知的世俗抛在一边,如果我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我仍会再次作出同样的决定。

许多旁观者也赞同这一观点。长期漂流的加顿生前好友安迪说:“加顿的不幸引起舆论轰动。在对漂流队多数队员了解后我的所有疑虑都消除了,坚信加顿当时低估了水速,最终付出了代价。”

持大峡谷漂流早晚会被征服观点之一的布瑞奇说:“雅鲁藏布江是漂流界的珠穆朗玛峰,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完成该项事业。但无论谁去完成都不得不选择最佳的旱季,对进入和走出大峡谷要有充分的物资和精神准备。我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代价。”

对大峡谷同样非常熟悉的查理・曼塞却认为人类难以完成漂流。他是持有些江河永远无法漂流的观点之一的人。他说:“对大峡谷深处的河段我非常困惑,欲顺利漂流永远只是美好愿望。六米宽的河道比比皆是,震耳欲聋的河水永无休止地咆哮如雷地翻滚在2400米深的峡谷之中。这些地方几乎无法逃生。”

此时此刻人们不再争论加顿失去平衡落入江心及探知其献身是否能免除。探险家的信念惟有去探寻那些尚未被探索的自然,而人们也总是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那些事后对未能完成探索的一味挑剔、指手画脚、难以给探险家们指点迷津,只能表明这类怯懦者不愿意从尚未成功的探险的探索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该做就做。成功的先驱们懂得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分辨出做了而未成功的一面,而不再用相同方法继续尝试。也就是说,加顿在大峡谷的献身向人们展示了最后一次教训。

尽管如此,对雅鲁藏布江进行探险的各种计划依旧不断。其中有2002~2004年林格和蒙西的探险计划和对部分河段及支流的水上地面考察。

米拉历险记范文4

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约旦并不起眼,它既没有埃及和伊朗的宏伟古迹和辉煌历史,也没有阿联酋和沙特的财大气粗。身处政治环境复杂的中东,约旦有时候甚至是和难民联系在一起的,伊拉克人和巴勒斯坦人分别从东西方迁来,改变了这个国家尤其是首都安曼的面貌。

历史上溯两千年,约旦的土地上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帝国,却扼守东西方商路要塞,埃及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十字军都曾在这里贸易、建城、打仗,给约旦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其中,北部的杰拉什和南部的佩特拉是最著名的两座古城,同受古罗马文化影响,却又风格迥异。尤其是“玫瑰红城”佩特拉,在过去200年,从未离开热爱探险的人们的视线。《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将佩特拉列为一生中5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2007年评选出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它也名列其中。在一个现代的阿拉伯国家寻访古罗马遗迹,看蒙黑纱的约旦妇女从古罗马圆柱前走过,这是约旦给予我的特别体验。

从蛇道走进公元前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在沙漠中辗转数十年。有一天,大家都饥渴难耐之时,摩西得到神谕,用牧羊拐杖敲打石头,击出流淌不息的泉水。摩西“点石出水”的地方到底在哪,考古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中一派学说认为,位于约旦南部沙漠中的佩特拉古城(Petra),与《圣经》“死海古卷”中的描述非常接近,应为出水之地。而佩特拉在希腊语里,就是“石头”之意。

不过,《圣经》的记载只是文字描述,佩特拉给我最大的震撼来自斯皮尔伯格1989年拍摄的电影《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探险家印第安那?琼斯到此地寻找圣杯,在狭长的峡谷里策马飞奔,眼前突然豁然开朗,现出一座宏伟且雕琢细致的神殿。这座神殿名为“法老宝库”,正是佩特拉古城中最美丽的建筑。2009年上映的《变形金刚2》再度到佩特拉取景,尽管电影剧情相当弱智,在大银幕上看到佩特拉仍然令我激动不已。在长久的神往之后,我终于来到佩特拉,站在了神殿的脚下。

印第安那?琼斯策马奔驰的峡谷,因其蜿蜒曲折,被称为“蛇道”,是进入佩特拉古城的必经之地。蛇道长1.2公里,大部分地方的宽度只有5米,最窄处仅2米,最高处达200米。在灼热的阳光下,我走进蛇道,峡谷隔绝了阳光和酷热,也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蛇道岩壁上的花纹千变万化,胜于任何画家笔下的抽象画。我在高耸狭窄的岩壁脚跟下徐行,感到自己渺小无比,更恍惚有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错觉—穿越回公元前一世纪。

佩特拉的生命之水

公元前一世纪,那是纳巴泰人势力最鼎盛的时期,他们并未建立帝国,但以佩特拉为统治中心,控制了阿拉伯北部、内盖夫、西奈和南叙利亚的广阔土地,影响力远至罗马,在如今的沙特阿拉伯境内还找得到纳巴泰人的坟墓。从东方来的商队在佩特拉休整,补充食物,处理金融业务,随后把货物经西奈运到加沙和亚历山大的港口,再转运至希腊和罗马。扼守了东西方商路要道的纳巴泰人就依靠收取过路费和服务商人致富。位于深山峡谷中的佩特拉易守难攻,罗马军队多次进攻都无法穿越蛇道,直到公元前31年才攻下佩特拉。红海商路兴起后,佩特拉逐渐衰落,更被363年和551年的两次地震毁灭了大部分建筑。到7世纪穆斯林入侵时,佩特拉已几乎是一座空城。此后的十几个世纪里,佩特拉被外界遗忘,直到1812年瑞典探险家Burckhardt冒险闯入佩特拉。

如今的佩特拉,荒无人烟,几乎寸草不生,更难见到几株植物。游人们往往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入佩特拉,既因为这是拍照的黄金时段,也因为沙漠包围中的佩特拉正午太过酷热,不宜观光。

实际上,废城佩特拉曾经一直有人居住,那就是纳巴泰人的后代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是中东沙漠里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在佩特拉的岩穴里居住,不愿意离开,也谨守着佩特拉的秘密,因为他们担心外面的世界会干预他们的游牧生活。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政府以建设景区为由将贝都因人迁出佩特拉,安置在一些仓促建起的砖石结构村落里,贝都因人对此相当不满。作为游客,我更希望能在佩特拉里见到当地居民,这样,这座城市才不是一座死城。

一路回想着佩特拉的历史,蜿蜒的蛇道将尽。尽管早已知道蛇道尽头是什么,我还是不由得期待,越往里走,期待越强烈。当我第一次见到峡谷的缝隙中露出法老宝库前壁的一角,窥见那精雕细琢的罗马柱,我还是不由得在心底发出一声惊叹!那露出的一角看似近在眼前,走起来却不近,又过了好一会才来到宝库前的广场,终于在阳光下见到宝库的全貌!

迷失在玫瑰红城

米拉历险记范文5

帕斯卡尔在

小说中还有一个十分急切地想写作的人物皮皮,她在跟作家的交谈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从外面看,我没什么经历。”当皮皮说,从外面来看,她什么也没经历的时候,她恰好表达了这一点。促使她写作的动机,是生命内容的缺失,是虚无。而昆德拉所做的,正是努力对抗这种生命内容的缺失,对抗这种虚无。他说“无法把握的外部世界的无限,我们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要是错过了另一个无限,我们至死也责备自己。”“因为要追求完美,人们变深入到事物的内在世界之中,而这个内在世界是永远无法让人穷尽的。”

然而这个“内在世界“究竟是一幅怎么样的面貌'为什么它同外部世界一样,也是“永远无法让人穷尽的”呢7昆德拉珍视并继承了塞万提斯的遗产,这份遗产的核心是塞万提斯让人们了解到了世界没有绝对真理,而只有一堆复杂甚至互为对立的问题。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谜和悖论,谜和悖论就是世界的本质。而恰恰世界这种悖论的本质反过来也决定了小说的本质。小说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呈示世界本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小说并不提供答案,也不存在这种答案。20世纪之前,包括塞万提斯和拉伯雷的作品所探索的世界都是无限广阔的外部世界。20世纪小说呈现中鲜明的心理学的内倾倾向。这之前小说涉及的对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描述都遵循着严格的逻辑,有清晰的脉络可寻。

而19世纪末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巨大突破,让人们发现了无限广阔的无意识世界,昆德拉探索的正是内在于人的这种无逻辑可循的非理性王国。在这一王国里,昆德拉发现,同外部世界一样,一切也都是模棱两可的、飘忽不定的,人的思想和情感同样是复杂交缠,甚至有时候是互为对立的,这个世界也是充满了谜潭和悖论的。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昆德拉再次提出了他的疑问

一个自我究竟靠什么来确定?靠一个人物的所作所为々靠他的动作?但是动作的做出常常不受主体的控制,而且几乎总是反过来损及主体。那么是靠他的内心生活,靠他掩盖着的思想和感情?然而一个人是否真的能理解自己?他被掩盖的思想可以用作他的同一性的钥匙吗?或者,人是靠他的世界观,靠他的思想,靠他的Weltanschauung(德语,世界观)确定自身的吗?关于这个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托马斯・曼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得出结论。但在昆德拉看来,这些结论都是不足信的。他们彼此矛盾,都不具有权威性。

实际上,昆德拉根本不赞成在小说中得出什么结论、宣扬什么思想,小说更应该做的是怀疑,小说家所具有的思想不应该是确定性的体系化的思想,一个小说家必须有系统地使自己的思想非系统化,向他自己为保护自己的思想而竖起的壁垒狠狠地踢去。在《笑忘录>中,昆德拉巧妙地实践了他的这种小说理念,用变奏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一个无限广阔的内部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是互相对立的,这个世界同塞万提斯的世界一样,是一个悖谬的世界。

同其它作品一样,《笑忘录》也是通过几个关键词表达主题的。

关于“笑”。对“笑”的具体论述出现在第三部分“天使们”,女学生米迦勒和加百列因为发现了《犀牛》想要制造的喜剧效果而发出快意的笑声,接下来谈到了女权主义的“笑”,单纯的“之笑”,最后昆德拉定义了笑的性质笑属于魔鬼的领域。它有些恶意的成分(事物突然显得与它们平时认为的样子有所不同),也有一些善意解脱的成分(事物显得比原来的样子更为轻松,让我们更自由地生活,不再以它们的庄严肃穆来压迫我们)。魔鬼的笑指向的是事物的荒谬,而天使为之感到欣悦的,则是世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出自智慧的设计,尽善尽美且充满意义。

与笑对立的是爱和诗,昆德拉在第五部分“力脱斯特”中狠狠地嘲笑了这两个字眼。整个第五部分蕴含着浓厚的抒情意味,这种抒情又是建立在对抒情的嘲讽之上的。昆德拉正如小说中的薄伽丘一样,是一个充满怀疑的人物,坚决反对泛抒情化。他说:“比起恐怖来,恐怖的抒情化于我是个更难以摆脱的噩梦。我好像种了疫苗,永生永世警惕地抵御着一切抒情的诱惑。”这种抵御在小说中形象地体现为对“女性的崇拜者或诗人”的嘲讽,他说-

“崇拜者在女人面前是被解除了武装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跨出他们母亲的影子。他们把每个女人都看作是母亲的使者,惟命是从。母亲的裙子便是他们的苍穹。”借用彼特拉克之口,他又说出了另一个真理:“爱就是诗,诗就是爱”“笑,却是一个爆炸物,它把我们从这个世界抛出去,把它抛到凄凉的孤独之中。玩笑是人与世界的一道屏障。玩笑是爱和诗的敌人。……爱不能是可笑的。爱与笑毫无共同之处。”

昆德拉当然更倾向于“笑”的世界,或者说是魔鬼的世界,因为魔鬼的笑声正是针对现实世界本来的样子发出的,正是世界的悖谬特征给魔鬼提供了可供发笑的材料,给昆德拉的作品增加了幽默的风格。而“诗”不过是诗人们面对世界所产生的“力脱斯特”受到阻碍无处发泄的不幸命运的产物,当我们既不能给一个游得太快的姑娘一个耳光,也不能被波斯人杀光的时候,当没有办法逃脱出力脱斯特的时候,优雅的诗女神就会飞来救助我们。这一部分正是昆德拉对诗人和大学生发出

的尖锐嘲笑,“这个多少有些阴错阳差的故事留下了什么呢?只有诗。写在歌德的书上的、被克里斯蒂娜带走的词语:还有写在带线格的纸上的、给大学生披挂上突如其来的荣耀的词语。”

“忘”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一个更大的主题,这几乎是昆德拉所有小说主题的延伸:他对于捷克民族政治和历史的思考和回顾都集中在“忘”的问题上。他的民族经过的历史就是遗忘的历史,这样一个历史过程造就了卡夫卡笔下失去历史连续性、没有记忆的布拉格。小说的主人公是塔米娜,塔米娜的故事就是“关于遗忘和布拉格”的故事。塔米娜是出自昆德拉的想象中的人物,但这个人物同时还有着深刻的根源。

“面对着所有弃他而去的词语,我父亲沉默着:被禁止回忆以后,一百四十五名历史学家沉默着。在波西米亚回荡不已的这数不胜数的沉默,构成了我刻画塔米娜这个人物的远景。”塔米娜和她的丈夫是布拉格遗忘的历史中的一部分。而在塔米娜这个人物身上,在她的内心中,则发生着另一种遗忘。同米雷克一样,她主观上想保留那段不受欢迎的历史,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爱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反抗他们的国家对他们那一代人的不公,然而遗忘却无时无刻不再加速发生,

“她所有的回忆实际上是另外一回事,她是中了魔法,眼见自己在遗忘。”当她表面上沉默不语,波澜不惊的时候,她内心支撑着生命的回忆大厦却在一点点地崩塌,最后只剩下一堆废墟。一堆再也勾不起任何回忆的颓败的废墟。这正是昆德拉所要告诉我们的遗忘不是记忆的对立面,它是记忆的一部分。

米拉历险记范文6

《无敌破坏王》

当一个坏蛋想成为好人或者英雄的时候,一切就都乱了套。破坏王是街机游戏《快手阿修》中的大反派,从来都是这样设定的,可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做一名英雄,于是,他罢工闯入了另一款游戏里,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惊天的阴谋之中……他能成为英雄吗?等你来揭开谜底!

《怪兽大学》

这是一部表现友情、亲情等人性的主题影片。怪物的世界有个规定,惊吓怪物要潜入人类儿童的卧室,扮怪吓唬孩子并收集他们的尖叫声,来作为怪兽王国发电的全部能源。但是,不允许他们带回任何人类的东西—— 它们被认为是可能引发怪兽王国灭顶之灾的病毒。外表丑陋内心憨厚的毛怪违背规则对人类小孩阿布产生了莫名的爱护,为了…… 将闯入怪兽世界的她送回人类社会而历尽艰险。片子里,阿布纯真、善良,正是她的纯真打动了毛怪。

《火焰山历险记》

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来到烈火炎炎的火焰山。只有借到铁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扇灭山火,才能避免被烤焦,过山西行。 悟空去拜访昔日结拜兄弟牛魔王,请他出面向嫂嫂讨要芭蕉扇。不想,鬼迷心窍的牛魔王竟然被蜘蛛精蛊惑,嗜赌如命,把病困中的妻子铁扇公主弃之不管。这可急坏了他们的孩子—— 红孩儿。为了给妈妈治病,红孩儿也加入了取唐僧肉的妖魔行列。一顿飞沙走石的交锋,佛祖收服了救母伤人的红孩儿。

《冲锋号》

一个偶然的机会,流浪儿虎子加入了红军,参加了长征。他犯过错误,当过逃兵,当看到很多战友都为了理想和信念牺牲后,他终于成长为一名坚毅的红军战士,当了一名合格的司号手。这是我国首部革命历史题材的3D动画电影,影片涵盖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多个历史节点,不如趁着暑假,跟随虎子和小地瓜一起重温那些难忘的岁月吧!

《猫和老鼠之巨人大冒险》

在这个全新的原始影片里,汤姆和杰瑞生活在童话镇,一个童话风格的主题公园“梦想成真,如果你相信”。年轻的杰克从一个贪婪的亿万富翁之手,不顾一切地拯救公园,用它的忠实的猫捉老鼠的朋友卖他的奖金奶牛……下面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魔豆统治着大规模饥饿的巨人。传说中的同伴喜欢麦子,甚至是能产金蛋的鹅!汤姆和杰里拒绝这些毛茸茸的东西足够长的时间,他们很怕中毒什么的。你不需要向星星许愿,加入汤姆和杰瑞的惊人冒险,刺激就找到了!

《萨米大冒险》2

本片是《萨米大冒险》的续集,“海龟”萨米和朋友雷已升级做爷爷,携带两个乖孙瑞琪同埃拉出海。谁不知未出海就被人类捉上船,并遇上有精神分裂的“龙虾”璐璐和扮死高手“怪鱼”金宝,原来他们正要被送往全球最庞大最奢华的高科技人造水世界做展品,萨米和雷更在途中同两个乖孙失散!

被困在海底监仓的萨米和雷,认识到各种外型趣怪性格可爱的海洋朋友,有“小丑鱼”塔茨、“扁头鲨鱼”、“神经质鱼”玛努、“痴缠鱼”康苏罗夫妇,大家各出奇谋,誓要重拾自由。无奈“海马老大”大帝,硬要当家作主造成诸多阻挠,大家被迫跟从他很不实际的逃亡大计。与此同时,瑞琪和埃拉在大海中四处寻找爷爷,结识了“八爪鱼”母女玛嘉妮同小安娜。萨米和雷忽然想出一条妙招,召集一班海洋朋友同瑞琪、埃拉与“八爪鱼”救兵里应外合,实行越狱大逃亡。

《疯狂原始人》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