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男子汉范例6篇

顶天立地男子汉范文1

小时候,我心目中的男子汉要像英勇无畏的超人一般,飞檐走壁样样在行;要像蜘蛛侠一样有灵活的体态与智慧的头脑……总之,我心目中的男子汉既能上天又能入地无所不能!但是,现在这种想法正在我的心里悄悄改变着。

我的姥爷是一位自行车爱好者,是个不折不扣的“自行车迷”。他特别喜欢挑战自己,曾经千里走单骑,硬是骑着自行车到达了浙江,一路上时而风吹雨打,时而顶着炎炎烈日,光是想想我心里都发憷。姥爷则不然,他一向做事有始有终,对于自己认准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能凭借顽强毅力与超常耐力坚持下来,并且乐在其中。姥爷还是个豁达乐观的人,他经常对我说:“学时用心学,玩时尽情玩,做事情就要尽力去做,不留遗憾。”我不由得崇拜起姥爷来,姥爷是我心目中的男子汉吗?渐渐地,之前我对于男子汉的概念开始有些动摇了。

我的爸爸是一名安全员,负责公司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他的工作,关系到很多人的安全甚至是生命,至关重要。所以,他常常很晚回家,有时周末也要加班,闲暇时间很少。但他很爱我,也爱家里所有的人。他的脾气不好,但却能容忍我做错的一切;他有时很累,却永远记得把沉重的水桶及时扛到五楼我们的家;他有一副热心肠,朋友、邻居有事情他一定第一个来帮忙,从不要回报。微微有些发福的爸爸很是平常,却对所有人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爸爸是不是我心目中的男子汉呢?我想,我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虽然我的姥爷和爸爸没有灵活的体态,独一无二的绝技,达不到我对男子汉所定的标准,但他们都有毅力、有坚持、有爱心、有责任感,拥有对生活的乐观豁达。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男子汉,这才是生活中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六年级:boyang2013

顶天立地男子汉范文2

文 | 沈从文

商 / 周

商贵族讲奢侈,皮毛身上穿

朝人多穿齐膝短衣,扎着裤脚。衣着材料除麻、葛外,已有十分细致的绸子。奴隶主贵族的衣服上,多织绣花纹,连腰带、衣领和袖口,也有花纹。贵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种平顶式帽,到春秋战国还流行;汉代的“平巾帻”,就是从它发展而来。妇女多梳顶心髻,横贯一支圆骨簪;有的还在头顶两旁斜插两支顶端带小鸟形的玉簪。大姑娘梳辫子,小孩子则梳两个小丫角儿。男女贵族身上都佩玉;玉被琢成各种动物形象,最常见的一种为玉鱼。奴隶只能穿本色粗麻布或粗毛布衣服,光头无发,有的头上包巾子,缠得高高的,和现代西南苗族人一样。

到西周,统治阶级穿衣服,日益讲究宽大。周天子坐朝、敬天、办婚丧大事,衣服各不相同;由于迷信,出行还得按季节定方向,穿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上相应颜色的车马。穿皮毛也分等级,不能随便。猎户打得的珍贵的狐、獭、貂、鼠都得全部上缴,私下不能使用,也不许出卖。一般平民,年老的在名分上虽可穿绸衣,其实何尝穿得起?也只能和奴隶一样穿粗麻布或粗毛布短衣,穷极的只好穿草编的牛衣(即冬天盖在牛身上的草编蓑衣)!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的生活越加奢侈,穿的衣服更加华丽,佩的玉也越发精致。剑是这个时期的新兵器,贵族为了自卫并表示阔气,经常还得有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挂在腰间皮带上。皮带头有用铜或骨、玉做成的带钩绊住,讲究的带钩必用银镶金嵌玉作成,而且式样很多。男子成年必戴冠。贵族的冠高高上耸,有的又和倒覆的杯子相似(古代的杯子式样多是椭圆形)。年轻妇女梳辫子,梳法多种多样。有的妇女喜戴圆圈帽,而且还在颊边点一簇胭脂点(聚成三角形),眉毛被画得浓浓的。女孩梳两个大辫子,向两边分开;穿的衣长度齐膝,下沿折成荷叶边。贵族男子流行八字须,两角微微上翘。武士则喜留大毛胡子。舞人不论男女,衣袖都极长。打猎人由于经常在丛林草泽中活动,衣裤特别紧小。

历史上所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谓“胡服”,究竟是什么样子?根据现存有关材料推断,“胡服”的特征约有四点:(一)衣长齐膝,袖子很小;(二)腰间束有附带钩的皮带,可松可紧;(三)头上戴一顶用毛毡或皮革作的尖尖帽:和个馄饨差不多(后来人把它叫“浑脱帽”,到唐代还一度流行);(四)脚上穿着短统皮靴。因为这样装束,骑在马上作战特别方便。

秦 / 汉

服饰与国家都要统一

秦汉大一统局面出现后,衣服的式样也比较统一起来。统治者戴的冠,前梁高耸,向后倾斜,中空如桥;梁分一梁、三梁、五梁几种,上面另加金玉装饰,表示爵位等级。凡是有官爵的人,无分男女,还得把一条丈多长的丝绦(按品级颜色各不相同),折叠起来挂在右腰边,名叫“组绶”。贵族男子这时已改佩环刀。普通男子头戴巾、帻。巾子多用来包裹头发;帻则如平顶帽,上加个“人”字形帽梁(不加帽梁就叫“平巾帻”)。汉代妇女已不再点三角形胭脂,但却常用黛石画眉毛;髻子向后梳成银锭式,向上梳的多加假发。年轻姑娘依旧梳辫子,也有松松绾成一把,末后结成一小团,成个倒三角形的。这时期,衣服最贵的是白狐裘,春秋战国时就已价值千金。衣料最贵的是锦绣,上面有各种山云鸟兽花纹,比普通绸子贵二十倍。西北生产的细毛织物和西南生产的木棉布、细麻布,价格也和锦绣差不多,一匹要卖二两金子。当然,这些材料只有贵族用得起,一般劳动人民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

魏晋以来,男子流行戴小冠,上下通行。“组绶”此时已名存实亡。玉佩制度也渐次失传。贵族身边的佩剑已改用木制,留个形式而已。红紫锦绣虽然依旧代表富贵,但统治阶级多喜欢穿浅素色衣服。帝王有时也戴白纱帽。一般官僚士大夫,多喜用白巾子裹头。在东晋贵族统治下的南方,普通衣料多用麻、葛,有的地方用“蕉布”、“竹子布”、“藤布”;高级的衣料是丝麻混合织物“紫丝布”和“花”。在诸羌胡族贵族统治下的北方,统治者还是喜欢穿红着绿,先是短衣加披风,到北魏时改为宽袍大袖,惟帽子另作一纱笼套上,名叫“漆纱笼冠”。至于普通老百姓,不论南北,都是一样,始终穿短衣――不过北方人穿上衣有翻领的,穿裤子有在膝下扎带子的。这种装束,直到唐代还通行于西北。特别是翻领上衣,几乎成了唐代长安妇女最时髦的服装式样。

唐 / 宋

衣着也有等级制

唐朝的服色,以柘黄为最高贵,红紫为上,蓝绿较次,黑褐最低,白无地位。由于名臣马周的建议和阎立本的设计,唐朝恢复了帝王的冕服,并制定了官服制度。官服除用不同颜色分别等级外,还用各种鸟衔各种花的图案来表示不同的官阶。通常服装,则为黑纱幞头,圆领小袖衣,红皮带(带头有等级之分),乌皮六合靴。幞头后边两条带子变化很多,或下垂,或上举,或斜耸一旁,或交叉在后,起初为梭子式,继而又为腰圆式……从五代起,这两条翅子始平直分向两边,宋代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便成了纱帽的定型样式。不当权的地主阶级及所谓隐逸、野老,多穿合领宽边衣,一般称为“直裰”。平民或仆役多戴尖毡帽,穿麻鞋,且多把衣服撩起一角扎在腰间。妇女骑马出行,必戴“帷帽”,帽形如斗笠,前垂一片网帘(中唐以后此帽即少用)。女子的衣裙早期瘦而长,裙系在胸上;发髻向上高耸,发间插些小梳子,多的到五六把;面部化妆多在眉心贴个星点,眉旁各画一弯月牙。这时,中原一带的妇女喜着西域装,穿翻领小袖上衣,条纹裤,软锦蛮靴;有些妇女还喜梳蛮鬟椎髻,嘴唇涂上乌膏,着吐蕃装束。这时期,流行一种半袖短外褂,叫做“半臂”,清代马褂和背心,都是由它发展而来。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重定衣服制度,衣带的等级就有二十八种之多。黄袍成了帝王的专用品,其他任何人都不许穿,穿了就算犯罪。规定的官服,有各种不同花色。每遇大朝会或重要节日,王公大臣们必须按照各自的品级,穿上各种锦袍。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也分穿不同花纹的染织绣衣。宫廷内更加奢侈,衣服、椅披、椅垫,都绣满花纹,甚至缀上真珠。皇后的凤冠大大的,上面满是珠宝,并且还有用金银丝盘成整出王母献寿故事的,等于把一台戏搬到了头上。贵族妇女的发髻和花冠,都以大为时髦,发上插的白角梳子有大到一尺二寸的。贵族妇女的便服时兴瘦长,一种罩在裙子外面类似现代小袖对襟褂子式的大衣甚流行。衣着的配色,打破了唐代以红紫、蓝绿为主色的习惯,采用了备种间色,粉紫、黝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等,配合使用,色调显得十分鲜明;衣着的花纹,也由比较呆板的唐式图案改成了写生的折枝花样。男子官服仍是大袖宽袍,纱帽的两翅平直向两旁分开,这时已成定型。便服还是小袖圆领如唐式,但脚下多改穿丝鞋。退休在野的官僚,多穿“直裰”式衫子,戴方整高巾(又名“东坡巾”或“高士巾”,明代还流行)。棉布已逐渐增多。南方还有黄草布,受人重视。公差、仆役,多戴曲翅幞头,衣还相当长,常撩起一角扎在腰带间。农民、手工业者、船夫,衣服越来越短,真正成了短衣汉了。

契丹、党项、女真族先后建立了辽、西夏、金政权,他们的生活习惯保留了浓厚的游牧民族的特色,在穿戴上和汉人不大相同。契丹女真男子,一般多穿过膝小袖农,长统靴子,佩豹皮弓囊。契丹人有的披发垂肩。女真人则多剃去顶发,留发一圈结成两个小辫子,下垂耳后。党项男子多穿团花锦袍,戴毡帽,腰间束唐式带子,上挂小刀、小火石等用物。女真妇女衣小袖左衽长衫,系一丝带,腰身小而下摆宽;戴尖顶锦帽,脑后垂两根带子。党项妇女多穿绣花翻领长袍。后来,由于辽、金统治者采用了宋代服制,所以契丹、女真族的装束和汉族的装束区别日益减少。绸缎也多是南方织的。

元 / 明 / 清

皇帝与官员的时髦打扮

元朝的官服用龙蟒缎衣,等级的区别在龙爪的多少,爪分三、四、五不等,有法律规定,不许乱用。明清两代还依旧这样。在元代,便服还采用唐宋式样。一般人家居,衣多敝领露胸;出门则戴盔式折边帽或四楞帽,帽子用细藤编成。蒙古族男子多把顶发当额下垂一小绺,如个小桃子式,余发分编成两辫,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后。贵族妇女必戴姑姑冠;冠用青红绒锦作成,上缀珠玉,高约一尺,向前上耸,和个直颈鹅头相似。平民妇女或奴婢,多头梳顶心髻,身穿黑褐色粗布、绢合领左衽袍子。长江上游已大量种植棉花,织成棉布。

明代,皇帝穿龙袍。大臣穿绣有“蟒”“斗牛”“飞鱼”等花纹的袍服,各按品级,不得随便。一般官服多为本色云缎,前胸后背各缀一块彩绣“补子”(官品不同,“补子”的彩绣也不同)。有品级的大官腰带间垂一长长丝绦,下面悬个四寸长象牙牌,作为入宫凭证。冬天上朝,必戴皮毛暖耳。普通衣服式样还多继承宋、元遗制,变化不大。这时结衣还用带子,不用纽扣。男子头上戴的巾,有一种像一块瓦式,名“纯阳巾”,明太祖定名为“四方平定巾”(喻意天下平定),读书人多戴它;另有一种帽子,用六片材料拼成,取名“六合一统帽”(喻意全国统一),小商贩和市民多戴它。妇女平时在家,常戴遮眉勒条;冬天有事出门,则戴“昭君套”式的皮风帽。女子有穿长背心的,这种背心样式和兵士的罩甲相近,故又叫“比甲”或“马甲”。

顶天立地男子汉范文3

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距今约1万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西周服饰(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最著名的为《尚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从舜帝时代就用这十二章纹为饰了,以后历代都奉承古法,经数千年而不变。这十二章纹的意义是:日、月、星象征光照大地,山兴云雨,龙能灵变,华虫象征华栅多彩,宗彝表示不忘祖先,藻表不文采,火象征兴旺,粉米能够养人,黼象征权力,黻表示君臣离合及善恶相背。这十二纹章是皇帝最高权力的象征,除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穿用。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剑,是当时的新兵器,贵族为示勇武兼用自卫,又必佩带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腰间革带还流行各种带钩,彼此争巧。男女的帽,更引人注目,精致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贵重的用黄金珠玉;形状有的如覆杯上耸。鞋,多用小鹿皮制作,或用丝缕、细草编成;冬天皮衣极重白狐裘,价值千金。女子爱用毛皮镶在袖口衣缘作出锋,还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质锦绣手套,无不异常美观。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深衣把以前各自独立的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却又保持一分为二的界线,上下不通缝、不通幅。最智巧的设计,是在两腋下腰缝与袖缝交界处各嵌入一片矩形面料,其作用能使平面剪裁立体化,可以完美地表现人的体形,两袖也获得更大的展转运肘功能。据记载,深衣有4种不同名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

从出土文物看,春秋战国时衣裳连属的服装较多,用处也广,有些可以看作深衣的变式。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多采的社会生活相关。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头履。腰间束带。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①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②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魏晋南北朝服饰(公元220年~589年)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哑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足穿笏头履、高齿履(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隋唐服饰(公元581年~907年)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隋唐女子好打扮。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各有专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锦绣织物、彩帛、皮革做成。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

宋辽夏金元服饰(公元947年~1368年)

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方心曲领”也是朝服的特征,即朝服项间套上圆下方的饰物。宋代官员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依然唐式,脚下却改着更便于平时起居的便鞋。宋代遗老的代表性服饰为合领(交领)大袖的宽身袍衫、东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缘边,以存古风。东坡巾为方筒状高巾子,相传为大文学家坡创制,实为古代幅巾的复兴,明代的老年士绅还常戴用。宋代民间首服也有种种流行。男子流行幞头、幅巾,女子则流行花冠和盖头。妇女发式和花冠,是当时对美追求的重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趋危巧,宋代花冠再加发展变化,通常以花鸟状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无奇不有。

辽、西夏、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与汉民族进行长期文化交流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发展轨迹。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流行。辽金政权考虑到与汉族杂处共存的现实,都曾设“南官”制度,以汉族治境内汉人,对汉族官员采用唐宋官服旧制。辽代以丝绸官服上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则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契丹、女真男服因便于行动,也为汉人采用。

元代于延钓元年(公元1314年)参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 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圆领紧袖袍,宽下摆、折褶、有辫线围腰),戴笠子帽。元代纺织物有纳石矢金锦、浑金搭子、金段子、兜罗锦、三棱罗、大绫、小绫、南绢、北绢、木锦布、番锦布……种种名目。元代每年举行10余次大朝会,届时万千官员穿同一颜色、式样并加饰纳石矢金锦珠宝的高级礼服,称作质孙服,糜费为历朝少有。这种服式到明代却被用作差役服装。

清朝服饰(公元1644年-1911年)

清朝官员在袍服外面要罩一件襟褂,叫作补褂。补褂的前胸和后背各有一块绣成的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的图案是文官为鸟类,武官为兽类;御史监察系统的官员则不分官品,都绣獬豸因为传说这种神兽能辨曲直。 此外,清朝高级官员帽顶后面还拖着一束孔雀翎毛,称为花翎。翎上的圆圈状花纹叫眼,于是又以眼的多少显示等级,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皇帝的朝冠有冬夏之分,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戴的礼帽。冬朝冠面为黑貂和黑狐,夏朝冠面为玉草。无论冬夏朝冠皆帽檐上仰,覆以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每层间饰以一等大东珠一颗,环绕金顶周围,饰以四条金龙,龙的头上、脊背各镶嵌一颗一等大东珠,四龙口中各衔一颗大东珠,帽后饰一等东珠七颗,皇帝的朝冠上共饰有二十二颗大东珠。

官员帽顶镶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东珠),但珍珠数量有严格区别,即官衔愈高,珍珠数量愈多,但最多不超过9颗,具体规定:亲王朝冠饰东珠9颗,邵五朝冠饰东珠8颗,贝勒朝冠饰东珠7颗,贝子朝冠饰东珠6颗,镇国公朝冠饰东珠5颗,辅国公朝冠饰东珠4颗,候朝冠饰东珠3颗,伯朝冠饰东珠2颗,子朝冠饰东珠1颗,其余非高官厚禄的没有资格使用东珠。

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为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后来北洋舰队则较为特殊,一年四季均为暖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凉帽为圆锥形,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湖色及黄色。凉帽顶上也装有红缨、顶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顶珠之下,装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则用鹖羽制作。

顶天立地男子汉范文4

在一个密密麻麻长着各种树木的森林里,住着一对双胞胎小熊,哥哥叫航航,弟弟叫毅毅,他们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早上幸福的睁开眼睛,摆在眼前的就是香喷喷的早餐,他们俩幸福地吃着、幸福地玩着、快乐地成长着,到了晚上熊妈妈还会给他们讲着“大灰狼和小绵羊”的故事让他们香甜的入睡。

有一天熊妈妈到森林深处去采嫩嫩的竹叶,可是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雨,两只小熊在家玩耍着,大雨来了却不知道把妈妈晒的竹叶收到屋里去。熊妈妈没来得急躲雨就急忙往家赶,等熊妈妈赶到家时,晒的竹叶早已被雨水冲走了,熊妈妈采的竹叶也在赶路时丢弃了。由于雨太大,熊妈妈又长时间被雨淋着,回到家里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好几天,两只可爱的小熊变成了两只可怜的小熊了,缺少妈妈的精心照料,显然他们哥俩变得消瘦而憔悴。熊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可这一场病却让熊妈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这时熊妈妈进入了沉思:“孩子们应该学会独立了,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现在我能够照顾他们,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不在怎么办呢,孩子们应该像小鹰学飞翔一样,自己学会该如何生活,遇到困难该如何去面对了。”熊妈妈想着想着两行泪水淌了下来,要知道一个母亲要决心离开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学会独立,得鼓足多大的勇气呀,那颗母亲的心做出这样的决定真是心如刀绞啊,但是只有离开妈妈的翅膀才能学会飞翔。熊妈妈决心已下,第二天早晨两只小熊还没起床熊妈妈留了字条便离开了:“乖孩子,妈妈要离开两个月,你们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妈妈相信你们能做到的。”熊妈妈真的走了。

航航和毅毅离开了妈妈的呵护和照顾该怎样生活呢,起出几天,他们俩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有时候小哥俩抱在一起哭着要妈妈,饿急了就吃几片干枯的竹叶,就这样几天又过去了,一天早上哥哥航航把弟弟毅毅叫过来说:“弟弟,妈妈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我是哥哥,我应该照顾好弟弟的,我们不能这样堕落下去。”这时弟弟说:“哥哥,我也长大了,我们要学会独立,相互照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等妈妈回来了我们一起来照顾妈妈好吗?”小哥俩猛劲地点点头。

清晨,阳光明媚,小哥俩早早起床拿着篮子,哼着小歌连蹦带跳地向森林走去。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一天熊妈妈回来了,走到自己家门已经认不出来了,房子变大了、变漂亮了,真没想到两只可爱的小熊用自己的双手重新修建了房子,还有一个储存室呢,是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

“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两只小熊看见妈妈高兴地跳了起来,熊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真的长大了,真的学会了独立,真的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幸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顶天立地男子汉范文5

男子汉,要坚强!“胆似铁打,骨如筋刚,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奋图强,做好汉!”男子汉,要发奋图强!发奋图强!我至今仍旧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那么多古代英雄豪杰,岳飞、林则徐、左宗堂,郑成功——英雄是怎样炼出来的?我作为一个男生,我实在看不下今日,我们这代男生如此荒唐!作业不写,上课不听!甚至打架吸烟,酗洒!莫真的验证了那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如今我国在大力开发人才,大部分却是女同志,有时我甚至有了一种遐想,该不会是古代封建思想直到解放前的重男轻女,转化成了重女轻男?男儿的斗志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与战争的硝烟一起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了吗?

“男子汉”!如今许许多多的男生都配不上这个称号。我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绅士”们,那些假文明人们,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们会反省吗?我看是不会!我深感痛心。我与我的朋友们十分担忧我们男生今后的路该怎么走,难道就这样心甘情愿,随波逐流?男子汉究竟是怎样炼成了?我们去请教古人,郑成功,左宗堂,岳飞还是——他们都已化做了土!然而精神仍在,就让他们的精神种子种在我们的心中吧!男儿不可以就此低头,抬起头来,大踏步地向前走,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只要有正气,那么英雄的精神会在我们身上延续的。

在学校里,相同的老师,一样的学习环境,为什么男生不行?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来看!如果每一个男生都有男子汉的气节,男子汉的豪迈,那么男生现在还用得着这么荒唐吗?面对现在的弱势,男子汉们该受到震撼了,该警醒了!

顶天立地男子汉范文6

地点:家里

人物:夫,60岁;妻,58岁。

正文:

妻:(独白)时光如梭,转眼间结婚三十五年了。这些年来,相夫教子,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如今孩子们远走高飞了,我们也退休了,日子好过了,身体却不中了,精神也空虚了,当年那火爆脾气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想当年,我那威风,也不是给您吹,那是相当厉害,可如今连星星之火都迸发不出来了。

夫:(上)(按门铃,捏着腔)他大妈,在家吗?

妻:谁?找谁?

夫:我找你家老头子。

妻:还没回来。

夫:干什么去了?

妻:不是去哪里拈花惹草,就是到哪里斗鸡玩鸟去了。

夫:(自言自语)我斗斗鸡、玩玩鸟还行,哪还敢去拈拈花惹惹草?(大声说)你开开门,我有事要向您反映。

(妻开门,一看是丈夫)

妻:你这老不死的,还给我玩花样?

夫:看您一个人在家,试试您还有没有想法。

妻:什么想法?如今不是待字闺中,而是残烛旧灯,就是心中荡起春风,也不敢轻举妄动。

夫:古人云:半老徐娘,风韵犹存;本人曰:年近六旬,尚能引人。

妻:你这话牛头不对马嘴,驴头不对马尾。你不是想说我“树老花不老,人老心不老,脸老春不老”吗?实话告诉你,以前想过离婚,也想过私奔,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想法才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

夫:也不是对您吹,想当年,我风流倜傥,潇洒英俊,姑娘倾心,小伙子嫉恨。

妻:你臭美吧,这叫自我感觉良好。看你那大头,像冬瓜,栽在肩膀上,整个大憨瓜。脸上长得倒有点特色:有一脸的好头发,黑鸦鸦,乱如麻,斩不断,理还乱,蚊子飞到脸上,还以为到了冬天的草原。该长毛的地方更有特色:寸草不生,光秃秃一片,贼亮贼亮的,怨不得虱子感慨万分地说:好一片不毛之地,这生存环境也太恶劣了。但很快又纳闷起来:这人类砍伐森林还真不简单哩,怎么半山腰里树木茂密,山顶上却被砍得光秃秃的了?

夫:照您这一说,我这形象还真有特色哩。

妻:就你这头和脸,如果展开想象,就有学问了:你那鼻子像山梁,蜿蜒起伏,源源流长;两个鼻眼像山洞,洞口毛茸茸的,里面黑洞洞的;一张大嘴像山沟,里面怪石林立、犬牙交错;两只眼睛像坑潭,里面波光闪闪,不时荡出层层涟漪;尤其是那腮帮子上的麻点,像密布的盆地,连密布的森林都掩盖不住;胡须倒像沙漠中的几片绿洲,不规则地排列在嘴的四周,犹如给山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天哪,这哪里是头脸,分明就是一处优美的游览胜地。

夫:您别以为我傻,您这是作践人。你这老婆子不明事理,哪有说自己的男人不好之理?这不也影响自己的形象吗?照您这样说,我这脸还不少创收哩。不管您怎么说,反正您这一辈子还是嫁给我了。

妻:当时要不是被你蒙骗,你以为我会看得上你?想当年,我年轻貌美,才华横溢,论长相虽比不上西施,也和貂禅大致相当吧?论才华,虽比不上李清照,也和苏小妹相当吧?那追求我的男士成群结队,颇为壮观。

夫:我咋就没看出来呢?

妻:我看你就是眼拙,难道你长期以来对我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人就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吗?简直是对美女的亵渎。气死我了,伤心透了。想当年,你长得百里挑一——的难看,家里又穷得叮当响,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偏偏嫁给了你呢?

夫:别看东西不多,都是古董。家里的破羊皮袄,据说是我爷爷传下来的,那对绣花枕头,据说是我奶奶出嫁时陪送的。当时不是还有一辆车吗,是纺花车,那可是历史文物,传说是清朝光绪年间生产的。

妻:穷就穷吧,既然来了,也就认了。为什么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你还自吹自擂,说什么“金屋藏娇”,我怎么连半粒金子也没见着?倒是饿的我眼冒金星。

夫:我这是夸奖您,这都不懂。

妻:夸奖也吹的太大了吧?吃不好,穿不好,心里还能热乎得了?

夫:因为有我在,您不是心里天天热乎乎的吗?你经常对我说:不求吃好穿好,就希望一心一意对你好,这一点我敢说做的还不错。那个时候,生活不是都不行吗?但是,当时咱人穷志不穷。

妻:不错,当时,你人穷,胆不小。在家里还比较听话,在众人的面前特别是喝上二两小酒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多粗多长了。

夫:我在众人面前吹两句还不行吗?在家里我何时说过一?连二也没说过,你问我是不是,我说过不是吗?户口本上明明白白写着我的大名是不错,那还不是挂着羊头卖的狗肉?

妻:什么?

夫:比喻是不大恰当,用句名词来说,叫“傀儡”,用句文诌诌的话来说叫“惧内”,知道么?在外面,人家看着我还像个男子汉,可在家里就像伺候“老佛爷”的公公。三十五年来,我为了维护好团结、稳定的大局,我虚怀若谷,用宽阔的男子汉胸怀包容你那小肚鸡肠,对你的家长制作风一直保持沉默,用男子汉特有的气度和坚强抵挡你的暴风骤雨或者死缠硬磨,我也想有朝一日在沉默中爆发,凸现一次我作为男子汉的风采。

妻:你就爆发一次呀,你以为我喜欢你整天像个公公似的?也让我看一看你男子汉的风采到底怎么样?

夫:为了大局,为了团结,我爆发了吗?事实上,我认为,用那男子汉特有的气度和坚强忍辱负重,就是对什么是男子汉的最好诠释。我年轻时的火爆脾气都让它在沉默中灭亡了。如果男子汉大丈夫连一点愤怒都压抑不了,跟老娘们斤斤计较那还叫心地坦荡、虚怀若谷?再说跟老娘们一样婆婆妈妈,那才真的变成“公公”了。你想看我男子汉的风采,今天就理直气壮地明确告诉你,三十多年来,我每时都在展示我男子汉的风采和气度。也难怪,你不是老爷们,对什么是“男子汉”和“老爷们”确实不好理解。您如果说我不是男子汉,我不禁要问:难道您是男子汉?

妻:嗨吆,没白教育你这么多年,能讲出点道理来了。但是,能管住你就行。常言说的好: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不服老婆管,路途多艰险;背着老婆胡乱搞,好景长不了;要是老婆管不了,早晚没个好。

夫:头发长,见识短,坐井何以能观天?妇人毕竟眼光浅,那比男儿存高远?

妻:妇女能顶半边天,阴盛阳衰到处见,妇人之见也高远,谁说男子不如男?

夫:吆嗬,成了赛诗会了。

妻:自结婚以来,你干过多少家务?记得让你看孩子,你拿着烟头往脸上送,疼得孩子哇哇蹦。我接过孩子喂他奶,孩子疼得不想吃,你竟说,你要不吃我就吃。

夫:谁说话还不漏个嘴?记得您骂儿子是王八羔子,我看到爹在场,赶紧说骂的不对,您竟然说,不是王八羔子,也是个龟孙子。

妻:这些事不要再提了,就说这几十年来,这个家要不是持,你能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吗?别的不说,就说你在工作岗位上一年多没回家,咱儿子出生了你都不知道,这不是对你工作的最大支持吗?

夫:干工作就应该有那种精神。(猛然醒悟)刚才你说什么?我一年多没回家,咱儿子出生了?不对吧?

妻:话说大了,你多少天不回家,你自己还不清楚吗?这些年来,你年年当先进,多次当劳模,回想起来,可以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夫:不对,一个伟大的妻子。

妻:对,是孩子的母亲。但是,当你工作不顺心时,我总是像母亲那样关心、安慰、支持你,记得有一次,你激动地对我说,您不是亲妈胜似亲妈。

夫:那不是喝多了吗?这些年,我也确实要感谢您,您为我和家庭付出的太多了。

妻:少来这一套,想当初我为什么嫁给了你?以后你慢慢的还吧。

夫:这么多年了,我们老两口的帐谁还算的清?想当初,我就像一锅水,你就像一升米,熬了几十年,早已一锅粥,谁还能把它俩再分开?几十年来,我从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英俊的小伙子,变成一个弓腰马虾、有气无力的糟老头子,我的青春还不都献给您了么?

妻:你这话说的太不中听了,几十年了,你要是再是个大小伙子,我可怎么办?那不差辈了么?这里,我不禁要问:这些年来,我的青春又献给谁了呢?

夫:又来了,我这老婆子平时口齿伶俐,从不服软,我们两个吵了几十年,好了几十年,越吵感情还越深厚,这老婆子的最大特点是,脾气发完了,心里也软了,体贴也倍致了。这倒真的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夫妻”的味道。高兴之余,我写了一首赞美诗,请您欣赏:就是借我两个胆,双腿还是有点软,老婆老婆您是天,一切事情您掌管。在外我是男子汉,请您多给留情面,吹上两句别埋怨,回家批评任您涮。有天下雨忘带伞,老婆冒雨送跟前,脏衣洗净又烘干,还是老婆真疼咱。虽说有时很可怜,老婆知冷又知暖,夫妻深情重如山,受点委屈也心甘。

妻:好呀,大有进步,值得表扬,你对我如此尊重,我心里高兴,还舍得批评你吗?我要是再给手下败将一般见识,那还算是什么巾帼英雄?

夫:你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老两口子温暖幸福,我知足。可这一天到晚清清静静,吃完上顿等下顿,我总觉得这生活还缺少点什么。这说好听点叫“安度晚年”,说明白点不就是目标朝西奔极乐吗?

妻:这话又不中听了,如今不正夕阳红吗?夕阳的景色也美丽,夕阳的余热也温暖,晚年的生活也多彩。咱们社区不是有“夕阳红秧歌队”吗?不是有“老年协会”吗?对了,老头子,还有一个“会”,就怕你参加不了?

夫:什么会?

妻: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全世界的好手都争着来比一比,那场面一定够壮观的。

夫:我做梦都想参加奥运会,可惜现在我年老了。

妻:你年轻时也不怎么行。就你这身体条件,吃饭一个能顶俩,干事两个不顶一个,还想参加奥运会?

夫:谁说我不行?想当年,在我们小学的运动会上,我拿过好几次冠军。那个时候,就是刘翔也跑不过我,姚明跳起来也够不到我。(小声说)那时候,他俩还小。

妻:你还大言不惭,谁不知道你小学整整上了八年,个子比人家高出一头,人家能比得过你?

夫:实事求是地讲,咱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不行,可咱们国家能举办奥运会,我可是打心底里高兴,咱们国家真的强大了,就连我说话的底气也比以前足多了。我们国家申办奥运会成功那一夜,我激动得一宿没睡,不禁心潮澎湃,还特地为2008年奥运会赋诗一首,虽然水平不太高,但也是我的心里话。我给你老婆子宣读宣读:题目是“让世界同心”,“今天在这里,五湖四海的旗帜,共飘扬,共飘扬,今天在这里,世界各地的朋友,同相逢,同相逢,人类很少像今天这样团结,世界也很少像今天这样和谐;今天在这里,奥运会的旗帜,在飘扬,在飘扬,今天在这里,五环旗的精神,齐凝聚,齐凝聚,人类很少像今天这样同心,世界也很少像今天这样温馨。”

妻:快够小学水平了。

夫:什么是快够小学水平了?本来就已经是小学水平了。

妻:你以为就你激动?我老婆子不仅是心潮澎湃,而且心中又荡出了多年不曾

荡出的涟漪,那种感觉就一个字“舒服”,用句时髦的词说,真是“爽呆了”,“酷毙了”。我也作了一首打油诗与你共享:“老婆子我今天笑哈哈,奥运会召开在咱家,时间就在2008,别看我已经五十八,支持奥运咱不差,比赛虽说不行了,志愿活动咱参加,愿为奥运添砖瓦,一生没算白打发,老婆子向来好自夸,今天可是心里话,心里话。”怎么样?

夫:好啊,都快赶上我了。

妻:做诗咱不行,用真情流露出几句诗意还难不倒我。

夫:咱们也别光心潮澎湃了,你也少荡点涟漪吧,咱们说点实在的吧。你说咱们怎么为奥运添点砖瓦吧。

妻:当好志愿者,做个文明人,成为好公民。一句话,别丢咱中国人。

夫:到时候我们老两口尽最大努力,为来北京的国内外的朋友们服好务。

妻:咱们北京见。

上一篇合同公证

下一篇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