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诗句范例6篇

谷雨诗句

谷雨诗句范文1

安徽  鲍亚民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 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谷雨诗句范文2

【清明节的谚语和诗句】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节农事】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谷雨诗句范文3

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在《逍遥游》后记里曾说:“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我尝试把中国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这经过“压捶拉磨拆拼折迭”之后的语言必然会在其外部特征上显示出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抓住了这种种形式,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秘诀。我们以余光中先生的名作《听听那冷雨》为例,谈谈语言外部特征的品读。

一.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有的叠字,有的叠词,有的叠句;有的对偶重叠,有的排比重叠,有的则反复重叠。叠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绘画美;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叠字还可以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先来看被后人称为“唐代妙品”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这是唐代诗僧寒山所作的五言叠字律诗。通篇句首均用叠字,八组叠字,情状各异,既有画面的美,又有音乐美,动态美。全诗用叠字描景、绘色、拟音、蓦状、抒情,因景生情,情境相生,朗朗上口,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听听那冷雨》也有这样的句子: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

句中叠词不止有一处,这种叠词绵密的外部特征体现了其丰富的意趣:凄切哀婉的声律,节奏变幻的递进,珠落玉盘的碎声,营造出一种轻淡空而凄楚的氛围,传达出作者迷离而绵长的思乡之情。

二.对称

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我们来研读下面的段落: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选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就这段文字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中间几段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泾渭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听听那冷雨》也有这样的句子:

云情雨意 断柯折枝 乍现即隐(词内成对)

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句内成对)

树香沁鼻,宵寒袭肘。

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

那天下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句间成对)

以上句子音节整齐,讲究对偶,词义对举,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节奏感、音韵感和对称美,既可以增添文采,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感。

三.长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长句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能细致地表达思想。短句,包括短的单句和复句中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达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的结合可使句式疏密相间,变化多姿,表达感情跳跃奔腾,意蕴丰富。我们来看下面的段落:

我明晰了答案。两女同美同才,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寻机取势,处处得体的宝钗,一个人人称道,荷锄葬花,掩馆抚琴,独守高洁的黛玉,你问孰美,我说,别再伸出愚笨的手指,这个美,那个丑。其实,两者皆美,坚持高度和寻机取势同等重要。

这一段,长则十几字,短则两个字,长短结合,观点鲜明,论述缜密,语言变化多姿,给人以美感。

《听听那冷雨》也有这样的句子:

①杏花。春雨。江南。

②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富的效果,营造出大雨滂沱的景象。因为这种浓缩,语义也变得丰厚多元,可以有多种理解:

(一)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二)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 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 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三)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 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四)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

如此歧义、倒装又兼拟人的句式,增加文意解读的乐趣与迷离的气氛;如此刻意地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韵丰厚的效果,更显新奇有趣。

四.诗文

引用古诗文,能够言我所不能云之言,传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传达得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古诗词作者大多善于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拨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比如下面的语段: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蝶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在《听听那冷雨》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主旨,化用或引用了很多中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确有自己独特之处。比如蒋婕的诗词: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听听那冷雨》中作者余光中一生历经坎坷,与蒋捷一生的遭遇何其相似,引用蒋捷的诗词,其意可谓深矣!

其实,《听听那冷雨》文本中雨的意象颇多,差不多写尽中华古典诗雨。时空交错,从台北到大陆,从春寒到秋瑟,从古代文人到自己人生,从自然的晨昏风雨到风土人情、古国诗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与笔端,大笔如椽,作文如点豆,每一个意象都饱含作者的乡国之愁和向慕中华文化之情。

谷雨诗句范文4

古诗词鉴赏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检测学生分析、综合、辨析及概括理解能力。在对2012年87套中考试卷中的古诗词鉴赏题进行分析整理后,我发现此类试题仍然多以主观简答、分析组织题、填空题和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品词析句类。主要包括鉴赏诗词中的用词妙处和对诗词中名句的赏析。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表色彩的词语以及运用了修辞、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这些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命题人拿来设计问题的材料。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义、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含;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能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2.主旨情感类。考查学生对诗词的主旨理解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一般先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然后依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3.想象描述类。即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词优美的意境,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述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抓准意象;第二步展开想象,形成画面;第三步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流畅地表达。

4.表达技巧类。即要求学生对所给诗词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所用修辞、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主要有:①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答题时,先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此外,古诗词鉴赏的命题偶尔还涵盖有古代文学知识、整体感知、朗读节奏划分等内容,这一点也应引起重视。

【典型例题解析】

(一)(2012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过山农家

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想象描述能力。这首诗的前两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描写了五种景物:板桥、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针对这五种景物,展开合理想象,如板桥的窄小光滑,山泉的流水淙淙,茅檐的古朴,红日当头,鸡鸣声声等。最后紧扣诗句内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之景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我走过板桥;听见鸡鸣声声,看见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第2题考查学生对情感把握的能力。情感把握类试题的解答,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从题眼入手,从关键词句入手,从作品背景入手,从意象的象征意义入手,从诗歌的题材入手。回归到本题,题目要求我们分析“莫嗔”“却喜”反映出的山农的心情,就可以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联系诗歌后两句内容,从“莫嗔”的是“焙茶烟暗”看,写的是山农感觉自己招待客人不周的歉意;从“却喜”的是“晒谷天晴”看,多少的阴雨天气,使谷仓里的谷子都发霉了,现在突然天晴了,山农怎么会不高兴呢?“却喜”一词写出的是山农看到天晴的喜悦心情。

参考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二)(2012年湖南岳阳卷)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解答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写出该词具体刻画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的意境。

第2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对诗词艺术方面的鉴赏,可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切入分析。如:本诗一、二句是实写,三、四句是虚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景。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飘缈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飘缈的雨景。

【常见题型撷英】

(一)(2012年江苏泰州卷)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下面试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年四川南充卷)诗词鉴赏。

赠从弟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2年浙江衢州卷)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2年山东滨州卷)古诗词鉴赏。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李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和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2年河南省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2江西省卷)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1-2题。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写执著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七)(2012年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八)(2012年山东东营卷)

咏 路

宋・邹 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预测】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标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二是诗句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

2.请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兰溪①棹歌②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③,越中④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⑤,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②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③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④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⑤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

1.“半夜鲤鱼来上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王建的《雨过山村》一诗,回答问题。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完成下列题目。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简要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一)1.单调、清冷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表达了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思相近即可)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比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三)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四)1.湍急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五)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六)1.B(词的上片有一句说“走遍溪头无觅处”,已直接指出寻觅并无结果)2.D(“雄浑粗犷”与“清新活泼”不是同类格调。本词风格是朴实自然、清新活泼)

(七)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

(八)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示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新题预测】

(一)1.望 会当2.内容角度:诗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角度:“钟”字,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的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二)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意思对即可)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1.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大业2.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渴望,并非指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四)1.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生动传神,一笔勾勒,使整个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2.抒发了作者对兰溪的赞美和喜爱。

(五)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看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谷雨诗句范文5

张店区和平小学 三年级五班 张钰宁

今天我特别高兴,我们班第一次春游开始了,我们去的地方是雪山彩虹谷。

到了那里,一进门就看见一个人工大瀑布,水“哗哗”地从高处溅下来,我不由地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壮观极了。旁边的石头上写着五个大字:“雪山彩虹谷”。

我们首先来到彩虹谷,门前写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每人发了一把伞后就走了进去。走着走着,里面果真下起了雨。有的地方是倾盆大雨,有的地方是蒙蒙细雨,弄得我们浑身全湿了。经历了风风雨雨,应该能见到彩虹了吧?可是当我们走出彩虹谷,回头望去,却没有人们所说的彩虹。为什么会看不见彩虹呢?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太阳光照不太充足,就看不见彩虹吧!

谷雨诗句范文6

注①鹤背扬州:《商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话。②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③琼林殿:古代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④金谷园:西晋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规模宏大,极为奢华。

1.这首元曲前五句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前五句作者通过鹤背、白云等意象,表现了主人公高洁的思想情怀,(1分)通过老子《道德经》和庄生《秋水篇》表现主人公自由的精神境界。(1 分)他手捧《道德经》,骑鹤下扬州,以白云为侣,与风月作伴,口里吟诵着庄子的《秋水》,精神超然于物外。(2分)从而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快意自由、倜傥不 群的高士形象。(2分)

2.末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末三句点明了全曲的主旨。即便无法登上琼林殿,也无由进入金谷园,那又怎么样呢?我宁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海上神仙。(2分)名不上琼 林殿是对功名的藐视,梦不到金谷园是对富贵的鄙弃,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坎坷不得志的无奈和愤然之情:海上神仙则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追求精神自 由的思想情感。(3分)

[译文]

每日里用蝇头小楷书写《老子》五千言,腰缠万贯身骑,两袖白云诗兴勃勃身强健。有时赋颂庄生《秋水》篇,布袍宽松眼前风光月色美无边。名不上那琼林殿,梦不到那豪富的金谷园,做一个海上神仙。

赏析

作者有《朱履曲游仙》:题姓字《列仙后传》,寄情怀《秋水》全篇。玲珑花月小壶天。煮黄金还酒债,种白玉结仙缘,袖青蛇醉阆苑。可见他对道家生活的向往。本篇则是更为淋漓尽致的发露。

起首两句的对仗就出手不凡。在动物门、身体门、专名、数字都一丝不移的工整前提下,作者尽量拉大了两句意象的距离,满足了正对为劣,反对为优的对仗标准。前句不明言自己细读老子《道德经》,而以《老子》五千言的蝇头小楷代表了这一意境。这种借描叙受作用的客体来反映作用者主体的借意手法,是中国诗歌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段,如李商隐的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风雨》)就是一例(《宝剑篇》为唐郭元振借抒壮怀的诗作,本身并不含凄凉之意)。以下鹤背句则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故事集中于一句之中,而主旨则在于鹤背,表现出成仙得道所拥有的极度快意。两句都作奇兀的盘空硬语,显示了诗人倜傥不群的豪迈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