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部落范例6篇

草虫的部落范文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草地生物多样性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昆虫是草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与脊椎动物相比,昆虫在自然界中占据了多样性更高空间尺度更小的生境,对生境的变化更敏感,具有广谱的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探针功能。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的空前加剧和青藏高原目前正在发生的环境变迁,使得高寒草甸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植物越来越少,次生退化植物大量涌现,草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1]。生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昆虫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另外,昆虫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农田、林地、果园等区域[2-5],对草地整体区域的昆虫多样性,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尚不多见。对于中国科学院海北生态系统定位站昆虫群落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吴亚和金翠霞[6-7],郑乐怡等[18]对昆虫群落特征和昆虫区系有过一定的研究。然而最近十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近一步揭示全球变化对高寒草甸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对祁连山地区高寒草甸的昆虫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互比较,旨在进一步了解生境的变化对于昆虫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的影响作用。 1研究区及取样生境的自然概况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祁连山谷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风匣口。地处37°29′~37°45′N,101°12′~101°23′E。站区山地海拔4000m,谷地2900~3500m。站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气候而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一年中无明显的四季之分,暖季短暂而凉爽,冷季寒冷而漫长。年平均气温-1.7℃,年极端最高气温27.6℃,极端最低气温-37.1℃,年降水量426~860mm,其中80%分布于植物生长季的5-9月。全年日照时数4434.7h(闰年为4445.4h)[9]。植被类型为青藏高原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草甸、以嵩草(K.tibetica)为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为建群种的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在山地阳坡和滩地;沼泽化草甸主要分布于乱海子湖滨周围地平地段及超河漫滩低湿地段;灌丛草甸主要分布在冷湿的山地阴坡。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组成较少,植物生长期短、生物生产力较低[10]。气候、土壤和地形是影响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外,植被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因此,根据地形、植被和水分状况,将定位站附近地区大致分为几种不同的生境,即滩地草甸(Typicalmeadow)、山坡草甸(Slopemeadow)、沼泽化草甸(Swampmeadow)和金露梅灌丛(Dasiphorafruticosashrubland)。于2009年7月中旬,分别在上述4个生境进行昆虫百网取样。各生境的自然环境概况见表1。 2研究方法 2.1室外采样方法 采用百网取样法:使用口径为25cm的捕虫网在样地来回100个复网(每180°扫一次为1网)捕捉昆虫[11]。 2.2室内实验方法 标本处理:大型昆虫带回室内针插,小型昆虫浸泡在75%的酒精中,均在室内计数,小型昆虫解剖镜下计数鉴定。鉴定所需主要仪器:体式解剖镜(MoticK-400L体视显微镜)。鉴定依据:主要依据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结合检索图谱进行分类鉴定[8,12-19]。此外寄主植物、采集地也是鉴定时常依据的两个方面。 2.3数据处理方法 选取优势度指数(C)、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20-21]。数据处理及绘图采用Excel2003和Origin8.0(群落结构取样统计与比较图、多样性计算与比较图、相似性系数)及SAS8.0(聚类分析)。 3结果 3.1群落类型 滩地草甸群落百网值取样获得352头昆虫,分别隶属于8目38科56种。种数最多,但个体数相对少,种类优势不明显。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约占36.08%,主要有麦粗腿干蝇(Meromyzasaltatrix)、背点伊蚊(Aedesdosalis)、尸蓝蝇(Cynomyamortuorum)等。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占第2位,约占23.58%,有长凹头蚁(For-micalongiceps)、黑高加索蚁(Formicatranskallcasi-ca)、铺道蚁(Tetramoriumcaespitum)等。居第3位的是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占17.33%,有蜉金龟(Aphodiussp.)、疏刻绿芫菁(Lyttabattonii)等。山坡草甸群落百网取样获得221头昆虫,分别隶属于8目22科31种,种数和个体数均居第2位。其中双翅目种类和数量最多,约34.39%,主要有秽蝇(Coenosiasp.)、黑斑蝇(Herinasp.)等。膜翅目昆虫居第2位,约占26.24%,有长凹头蚁(Formicalongi-ceps)、黑高加索蚁、铺道蚁等。居第3位的是半翅目(Hemiptera),约占14.48%,主要有小长蝽(Nysiussp.)、琴长蝽(Ligyrocorissylvestr)等。沼泽化草甸群落百网取样获得129头昆虫,分别隶属于8目15科18种。该群落昆虫以双翅目最多,约占49.61%,沼大蚊(Limoniasp.)、细腹蚜蝇(Sphaerophoriasp.)的种类最丰。鳞翅目居第2位,占13.95%,主要有条小卷蛾(Alrgyroplocesp.)、蓝灰碟(Plebejusargus)。半翅目(Hemiptera)居第3位,约占13.18%,主要有泽黑跳蝽(Saldalittoralis)、黑色小网蝽(Agrmmalaetum)。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百网取样获得206头昆虫,分别隶属于4目19科31种。昆虫组成类群以双翅目的种类为主,其中双翅目占总数约为62.62%。这一比重高于前3种生境中双翅目的比重。这主要是该地放牧牲畜多,牦牛粪堆积也多,而且温度低湿度大,分解效率低,从而造成蝇类占优势。有黑斑蝇、尸蓝蝇(Cynomyamortuorum)、黄粪蝇(Scathophagastercorariall)等。膜翅目昆虫居第2位,约占20.39%,有长凹头蚁(Formicalongiceps)、黑高加索蚁、铺道蚁等。居第3位的是鞘翅目,占12.62%,主要是金露梅跳甲(Alticasp.)。在以上的4个生境(表2),共取得908头昆虫,隶属于10目42科60种。调查发现,该地区双翅目昆虫是最繁盛的类群,高达43.61%;居第2位的优势目为膜翅目的蜂、蚂蚁;居第3位的是鞘翅目,种类有蜉金龟和金露梅跳甲等;其次优势目依次为,半翅目的蝽类,鳞翅目的蛾、蝶类,同翅目的蚜虫、叶蝉类。#p#分页标题#e# 3.2群落多样性 4种取样生境中,按多样性指数由高往低依次为滩地草甸>金露梅灌丛>山坡草甸>沼泽化草甸;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关系密切,呈一致的趋势;优势度指数沼泽化草甸最高,滩地草甸最低;均匀性指数各群落差异较小(表3)。其中,滩地草甸不仅种类最多,而且丰富度指数也最高,因此多样性指数也最高。金露梅灌丛和山坡草甸因其丰富度和均匀性差异不大,仅次于滩地草甸,其多样性指数也较大。相反,虽然沼泽化草甸的优势度是最高的,但是因其种类较单一且数量少,其群落多样性明显低于以上3个生境群落。3.3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4个取样生境群落的相似性水平采用Mountford相似指数公式进行计算(表4),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距离使用中间距离法(图1)。可以看出,4个生境中,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最大,这与生境相近不无关系。主要是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的植被构成较相同,只是在地形、地势上有差异。金露梅灌丛居第2位;差异最大的是滩地草甸和沼泽化草甸。 4讨论 4.1群落结构的变化 选取本研究各个生境的昆虫群落的优势目,与郑乐怡等[22]1990年的研究结果做对比(图2),发现各生境的优势目昆虫,都有较大的变化。滩地草甸中,2009年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个体数明显少于1990年;而膜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数量则多于1990年,这主要与该地区白天在畜粪堆下栖息的蜉金龟属种类较多有一定关系。山坡草甸中,2009年双翅目半翅目数量明显少于1990年;膜翅目和鞘翅目差别不大。沼泽化草甸中,2009年双翅目的数量下降的非常剧烈;其他类基本一致。金露梅灌丛中,2009年双翅目和鞘翅目数量少于1990年;鳞翅目和膜翅目差别不大。 4.2多样性的变化 选取本研究各个生境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郑乐怡等[22]1990年的结果做对比(图3),发现多样性指数与其结果基本一致,只是各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均比1990年有所下降。但吴亚和金翠霞[6-7]1980和1981年所报道,沼泽化草甸的多样性最高,群落最为复杂,而据本研究观察,沼泽化草甸的植被多样性组成远低于其他3个生境,主要以嵩草为优势种,昆虫种类较单一以大蚊科和摇蚊科的种类最丰,而昆虫群落的均匀度指数的变化是最为明显的,各生境基本一致而且明显高于1990年的研究结果;群落相似性与1990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1990年研究显著,滩地草甸与金露梅灌丛相似性最大,而本研究中滩地草甸与坡地草甸的最大,这主要与两块生境的自然环境相似有一定的关系。 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主要与全球变化和生境的变迁、退化密切相关。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生态带,气候的微小变化均能引起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演替[23]。而海北站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隅和中纬度地区,根据近20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海北站所处的青北地区气温在逐年上升,降水却在减少。随着气温的上升,土壤的地温也在升高,这样就造成了土壤水分的散失,最终加剧干旱化程度[24-26]。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肯定会影响到昆虫幼虫在土壤的生长发育,进而使得成虫的个体数存在差异。 近20年的过度放牧、虫鼠为害、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都对草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7-31],草地退化明显。生境面积的减少和连接度及生境间景观类型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种群密度和种类丰度,同样也影响着植物[32-34]。通过对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群落间的相似性分析,虽然海北定位高寒草甸地形总体上变化不大,但是在不同生境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存在各种程度的差异。这也进一步说明,昆虫这种小体型的动物类群对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变化。 草地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与改造形成的生态系统。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草地昆虫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物组分,其功能同样不可小视,其对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在适应草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形成了昆虫群落结构及特征。因此,应该对不同典型草地类型的昆虫群落特征结合环境气象因子做长期的季节动态研究以及群落的演替过程,这样更能揭示昆虫对于环境变化的普遍响应机制。如何运用昆虫作为指示生物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价和监测,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草虫的部落范文2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病虫草害防治

1 栽培方法

1.1选种

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1.2地块选择,适时播种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前茬以选用玉米、小麦、马铃薯等茬口为宜,不宜重迎茬。在5~10 cm土层稳定达到8 ℃开始播种。正常年份,黑龙江中部地区4月25日到5月10日播种,最晚不得迟于5月20日。

1.3育苗

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1.4种植密度坚持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中上等肥力地块每亩保苗数1.7~1.8万株,中下等肥力地块每亩保苗数应为1.9~2.0万株。

1.5施肥

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7月中旬初花期应施纯氮90~105 kg/hm2、五氧化二磷60~90 kg/hm2、氧化钾60~90 kg/hm2;肥力高的地块施纯氮60~75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2、氧化钾120~150 kg/hm2。追肥方法以开沟条施为好。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叶子黄,长势弱,花荚少,脱落多。在花荚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喷洒微肥3次,用尿素7.5~15.0 k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钼酸铵375~450 g/hm2、硼砂 1.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可混合喷或单独喷,喷洒时间以16 : 00为宜。

1.6科学管水

依据大豆生育特点,大豆对旱涝灾害都比较敏感,花荚期旱时要灌水,涝时要及时排水。花荚鼓粒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的时期,对水的需求敏感而强烈,干旱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花荚期保持田间持水量达到80%,鼓粒期田间持水量不低于70%,遇旱及时浇水,可以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

1.7化控与化除

大豆的生育前期若出现营养过剩,喷施生长调节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状况,可减少花荚脱落。对8~9月盛花期长势过盛的大豆,特别是降雨后,及时用多效唑等控制营养生长,防止落花、落荚。一般使用15%多效唑600 g/ hm2对水600~750 kg喷雾。为防止大豆田间杂草,可在播种后苗前,用50%L草胺乳油375~1125 mL/hm2对水675 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使用乙草胺根据墒情严格控制药量和用水量。如未喷洒封闭除草剂,也可于杂草出土后进行茎叶处理,于大豆二至四片复叶期、杂草三叶期用10.8%高效盖草能900 mL/hm2或8.8%草威特525 mL/hm2对水600kg喷雾防除单子叶杂草。

2 病虫害防治

2.1草地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2.1.1农业防治 当草地螟成虫把卵产在如灰菜、蒿等杂草上但还没有孵化以前,清除田间杂草以及地头、地边杂草,可消灭一部分虫卵,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虫害有一定作用。

2.1.2化学防治 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 ℃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用2.5%敌杀死乳油300~450 mL/hm2,或37%杀虫先锋乳油280~35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 mL/hm2,对水150~250 kg/hm2喷雾。

2.2大豆红蜘蛛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中耕保墒、浇水及水旱轮作,均能减轻虫害。药剂防治尖注意早防早治,一旦发现,及时喷药,把红蜘蛛消灭在初发期。如果延误时机,到大发生期才喷药,效果很差。用20%灭扫利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2.3大豆褐杆病

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

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72%克露拌种,随拌随播。用2%克露1200 g/hm2对水450 kg/ hm2,间隔7 d进行2次叶面喷雾。

草虫的部落范文3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属鳞翅目,螟娥科。别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主要分布在吉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宁夏、甘肃、青海、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黄河河套及以北地区危害。成虫 体长8~12mm,翅展24~26mm;体、翅灰褐色,前翅有暗褐色斑,翅外缘有淡黄色条纹,中室内有一个较大的长方形黄白色斑;后翅灰色,近翅基部较淡,沿外缘有两条黑色平行的波纹。卵 椭圆形,0.5×1(mm),乳白色,有光泽,分散或2~12粒覆瓦状排列成卵块。老熟幼虫 体长19~21mm,头黑色有白斑,胸、腹部黄绿或暗绿色,有明显的纵行暗色条纹,周身有毛瘤。蛹 长14mm,淡黄色。土茧 长40mm,宽3~4mm。成虫自主飞翔力弱,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常3~4粒在一起,以距地面2~8cm的茎叶上最多。

1、二代草地螟监测预警

二代草地螟的调查监测分三个方面:一是为预报提供依据的以一代成虫为主的数量与抱卵情况调查;二是以指导防控为目的的落卵和幼虫数量及发育进度调查;三是为来年预报提供数据的幼虫入土做茧、越冬情况及数量调查。

1.1以预警为目的的成虫监测调查

成虫的有效数量、卵巢发育程度、产卵场所等是预报发生程度、发生范围、发生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防控措施的关键。从8月1日起一代草地螟成虫开始迁入,8月3日达到第一次迁入高峰,8月6日达到第二次迁入高峰。

结合当时气候、作物长势等条件,发生预报和警报:1、发生程度与范围:二代草地螟幼虫将在我县范围内发生,发生程度达到大发生,在田边、林地、荒地、草原、幼树林和与其相邻的农田以及草荒较重的农田将暴发危害。2、危害期及防治适期:危害时间自8月12日到8月末.,防治适期8月15日以前。3、受害作物及防控重点:以大豆、向日葵等阔叶作物为主,同时包括园林树木、花卉、幼树等,田边、林地、荒地、草原、幼树林以及与其相邻的农田和草荒较重的农田是防控的重点。

1.2.以科学指导防控为目的的田间幼虫调查

调查表明,8月9日开始出现低龄幼虫,8月13日以前幼虫多处于3令以前,在个别田边荒地等地带开始出现4令幼虫,杂草叶片被吃光,个别没有及时防治的田边荒地的幼虫开始蚕食农田,荒地格幼虫密度达到20000头/平方米以上,最高达到50000万头/平方米以上,临近荒地格农田幼虫密度高达20000万头/平方米以上,个别地块的大豆一片叶片有四令幼虫97头,向日葵一个叶片有虫526头,一株芸豆(株高35厘米)有2-3令幼虫3249头。个别地块地头开始受害。到八月十四日,荒地格、林带等公共地带发生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农田发生面积达到148万亩,8月15日以后开始进入暴食为害期。

1.3以将来预报为目的的幼虫越冬监测调查

根据室外对幼虫饲养观察和监测调查,幼虫最早在8月25日入土,8月27日开始做茧,8月末幼虫全部入土做茧。

2、二代草地螟发生特点

2.1.成虫迁入时间集中,迁入数量大。以往越冬代草地螟成虫多在六月上中旬,今年在八月初大量迁入,而且迁入的时间较为集中。

2.2 落卵及幼虫密度大。由于成虫有两次迁入高峰,蛾量极大,并且多在当地产卵。从落卵情况看,八月五日在白蒿上平均每株56.6粒,八月六日在全叶马兰上平均每株有卵237粒,八月十日在大豆田平方米落卵375粒,并开始发现一令幼虫,平方米35头;八月十一日大豆田平方米落卵250粒,一令幼虫85头。灰菜上平方米幼虫密度186头,最多每株37头,开始出现二龄幼虫。到八月十三日起部分荒地格幼虫开始向农田迁移危害,荒地格幼虫密度达到20000头/平方米以上,最高达到50000万头/平方米以上,临近荒地格农田幼虫密度高达20000万头/平方米以上,个别地块的大豆一片叶片有四令幼虫97头,向日葵一个叶片有虫526头,一株芸豆(株高35厘米)有2-3令幼虫3249头。

2.3. 受害植物种类繁多。一代草地螟幼虫主要危害藜科植物、豆科、茄科、蓼科、葫芦科、禾本科等植物,对菊科植物危害除向日葵以外危害较轻,今年幼虫危害的植物种类极其繁多,除上述植物以外,还危害榆树、水腊、榛树、柳树、槐树、松树等木质植物以及多数园林花卉植物。

2.4.幼虫入土滞育,越冬虫量大。幼虫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入土,到八月二十八日绝大部分幼虫入土,幼虫入土两天后开始做茧,幼虫不再活动。一般草荒地、林地越冬幼虫密度在100头左右,最高达到3000头以上。

2.5、危害严重。危害损失调查表

3、防控关键

草虫的部落范文4

1. 小地老虎 别名土蚕、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土室中越冬,第一代幼虫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为害头花蓼幼苗,造成缺株断行,特别是新栽幼苗受害严重。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早上在田间发现新断苗时,可用树枝从断苗处地室中掏出幼虫杀死。②喷洒农药,用59%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幼苗根部。③撒毒土,用25%敌百虫粉0.5千克加细土20千克拌匀,在幼苗出土前撒入土中。④小地老虎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

2. 双斑萤叶甲 别名四目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在土壤中为害头花蓼根部,造成植株萎蔫、枯死。6月下旬化蛹,7月中旬羽化,成虫为害头花蓼叶片,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干旱有利于该虫发生。10月下旬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①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冬前深翻灭卵。②成虫盛发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1~2次。

3. 黄条跳甲 别名地格蚤、跳蚤虫、菜虱子,属鞘翅目叶甲科,每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茎叶、杂草上潜伏越冬。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取食,20℃左右食量大增,超过30℃则食量大减。4月初产卵于植株根部的土中,孵化后取食根部表皮及幼根,造成植株枯死。5月中下旬成虫为害叶片,造成许多细小的孔洞,影响光合作用。以后幼、成虫混合发生3~4代,世代重叠。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收割后清除残株落叶,铲除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②幼虫为害期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倍液喷淋湿透。③成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2~3次,间隔期10天。

4. 斜纹夜蛾 别名夜盗虫、乌头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玉屏不能越冬,虫源由外地迁入。每年发生4~5代,以幼虫为害作物叶片、叶柄或幼茎,喜高温,怕寒冷,因此高温是该虫暴发的重要原因。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2龄开始分散,4龄进入暴食期,老熟幼虫在土缝、落叶上化蛹。

草虫的部落范文5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技术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害,虽然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其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因此,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可采用与栽培管理、果树修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简单,一法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冬季是农闲时节,劳动力不紧张,落叶果树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1,2]。因此,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确保果树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现将冬季果树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以虫卵、卵块的形态在芽、嫩枝、叶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如苹果白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对以上越冬的病虫害,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摘除病僵果,除净越冬卵茧并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多种病害的枯枝侵染源和虫口数量。对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必须涂波尔多液、843康复剂和腐必清液加以保护。

2清洁果园

很多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都在落叶以及杂草中越冬,所以应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死树。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部分在残果上越冬,梨木虱、梨网蝽、金纹细蛾等害虫多在杂草落叶中越冬;苹小卷叶蛾、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多在树洞里、剪锯口处越冬,通过清扫可起到消灭越冬病原物的作用[3]。清除的时间最好在初冬季节,把清出的东西全部集中起来烧毁或堆积起来沤制肥料。

3果树刮皮

果树刮皮是冬季防治果树害虫的关键措施。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树皮。”因为许多危害果树枝干的病菌都潜伏在老皮、翘皮及裂缝中越冬。在果树的粗皮裂缝中还有许多潜伏越冬的害虫,如毛虫、梨蝽象、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刮皮,不仅可以消灭这些病虫害,还可更新树皮,促进树体生长。果树刮皮要掌握4点:一是刮皮时间应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到立春惊蛰前进行;二是刮皮要彻底,不要只刮树的主干,应将果树所有枝干的粗皮、翘皮刮除;三是刮皮深度要适宜,要掌握“小树、弱树宜轻;大树、旺树宜重”的原则;四是刮皮时要在树下铺上塑料布,以便于集中收拾销毁。

4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可减轻日灼和冻害,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延缓果树的萌芽和开花,使果树免受春季晚霜的危害,又可兼治树干病虫害,起到防冻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配制比例为:石灰10~12份、黏土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1~2份、水36~40份,可加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涂抹树干。涂白的位置以树干基部为主,高约1m,涂抹时要由上而下,涂在树干和枝干上,对树干南部及树杈向阳处重点涂,在果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涂最为适宜[4]。

5果园深翻

利用冬闲园地耕翻既是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办法。在土壤内越冬的果树害虫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枣步蛐等,可将土壤深层的害虫及病菌翻至地面而被冻死、干死或被天敌吃掉,使深埋地下的病虫不能羽化出土而被闷死。耕翻的时间最好在土壤临近封冻时进行,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

6诱杀灭虫

利用害虫对越冬场所有独特的选择性,秋后在果树的主干上绑草或破麻袋片,也可把草搓成绳悬挂在树上,诱集害虫化蛹越冬,然后在翌年春天果树萌芽前把束草解下集中销毁。据调查,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枣粘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等害虫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

7药剂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3~5°Bé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草虫的部落范文6

2010年xx市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严重影响小春作物生长和大春作物的栽种,部分病虫害将加重发生,呈现出爆发趋势。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提高警惕,加强预警,组织有力,行动迅速,措施得力,避免在大旱之年再出现因病虫害爆发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力争抗灾夺丰收。为此,特制定《xx市2010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应急防治预案》,望各地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抗大旱夺丰收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植保新技术为依托,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将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自然生态安全。

二、应急范围

按照重大病虫由政府负责,一般病虫由植保部门协助,其它由农民解决的原则。列入应急防治范围的包括迁飞性、爆发性害虫,流行性病害以及检疫性病虫草。主要有:水稻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玉米螟、粘虫、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以及新入侵检疫性病虫。

三、目标任务

1、各区县植保部门做好农作物病虫草鼠的预测预报工作,掌握个中病虫发生动态及发生趋势,及时病虫情报,要求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2、开展重大病虫应急防治,各区县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达到应治面积的90%,确保无10亩以上连片绝收面积,最大限度降低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灾害损失。

3、各区县应在重发区或有代表的乡镇办好1000亩以上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农业部门应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抓好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工作。对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的病虫草鼠害以及新入侵检疫性病虫,建议各级政府及时召集专门的防治会议,部署安排落实防治工作。

2、落实灾害性疫情防除经费。对重大流行性、爆发性、危险性疫情及农区鼠害,应落实专项防除经费,实施统防统治,确保疫情得到全面控制,有效降低病虫灾害损失。

3、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各区县植保植检站应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中、短期预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指导病虫草鼠害应急防治工作。

4、作好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各区县植保植检站及各乡镇农科站认真搞好病虫防治、培训工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应广泛宣传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防治方法,使病虫信息及防治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推动群防工作开展。

5、确保防治物资供应和质量。抓好防治所需的农药、机具、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农药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药和剧毒急性鼠药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努力降低病虫灾害损失。

6、搞好防治中农药中毒突发事件的处理。在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行动中应切实注意人畜安全,施药防治过程中遇农药中毒事件应立即进行解毒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五、技术方法

(一)主要粮油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1、水稻病虫:以水稻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病虫害为主,尤其是稻飞虱。

(1)稻瘟病:防治适期主要抓住分蘖盛期和孕穗、抽穗期。防治技术:①选用高抗(稻瘟病)品种,合理布局;②大力推广药剂浸种、三环唑浸秧及带药移栽技术;③合理密植,搞好肥水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植高抗丰产群体;④搞好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抽穗期的药剂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施稻灵、丙多﹒多、使菌克等。

(2)稻飞虱:在我市低海拔各稻区易为害成灾,有爆发的可能。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药剂可选用吡虫啉、蚜虱净、扑虱灵、混灭威、吡虫﹒异丙威等

(3)水稻螟虫:选用康宽等杀虫剂于低龄若虫期喷施。

2、玉米病虫:以玉米螟、大螟、粘虫为主。防治技术:(1)选用高产、优质、高抗品种,推广包衣种;(2)选用三唑酮等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减少种子带菌;(3)发病初期用等防治纹枯病、锈病;(4)用杀虫单、杀虫双等防治玉米螟,用敌敌畏等防治粘虫。

3、小麦病虫: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为主。(1)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包衣种;(2)药剂拌种处理;(3)抽穗扬花期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三唑酮、秀特(丙环唑)防治小麦条锈病,兼治小麦白粉病。

4、杂粮病虫: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防治方法:(1)选用高产抗病脱毒种薯;(2)在现蕾开花期用抑快净、瑞凡(双炔酰菌胺)、甲霜灵、安泰森、银法利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二)主要经济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1、蔬菜病虫:主要是番茄晚疫病、菜青虫、小菜蛾等。防治番茄晚疫病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等药剂于发病初期施用。用虫螨克、锐劲特、阿维菌素等于低龄幼虫期防治小菜蛾、菜青虫。

2、果树病虫:重点是柑桔大、小实蝇、柑桔溃疡病;各种果树介壳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