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课文范例6篇

藏戏课文

藏戏课文范文1

关键词:藏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建设

多元文化课程是指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整合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课程形态。幼儿园的课程,历经多年改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多元文化课程主张将民族文化纳入课程体系,着眼于个体的自我实现。藏族地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建设正是在这种现状下摸索前行,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色。

一、多元文化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多元文化课程具有文化的多元平等性、文化的会通整合性和文化的互动创生性三个显著特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在促进少数民族个体适应社会,在未来社会中寻求发展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本民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因此,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不仅要反映主流文化内容,也要注意继承吸收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多元文化在几大领域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藏族文化异彩纷呈,藏文、藏医、藏药、藏画、藏戏、藏族歌舞、藏族文学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藏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这些都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借鉴和广泛应用。

(1)健康领域。藏族民间游戏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活动,它内容广泛、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适用年龄跨度大,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争性。如“大象拔河”“背沙袋”“骑马拣哈达”等。这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团结互助的精神,发展奔跑能力,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2)语言领域。藏族有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和诙谐风趣的谚语,这些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谚语,是语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如《桑嘎学艺》《三兄弟的故事》《爱笑的石头》等故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喜闻乐见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传授知识。教育人们心存善念,乐于助人,培养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谚语故事《智兔降服恶狼》,教育幼儿学习兔子不畏邪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饿狼的动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有趣,语言符合幼儿年龄,浅显易懂。适合木偶表演和角色表演,可以结合故事开展讲、说、表演、创编等活动,很有趣味性。谚语“父心在子,子心在石”讴歌了父母的爱子之情,鞭挞了有些为人子女不孝顺老人的丑恶嘴脸,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艺术领域。藏族人民酷爱歌舞,每当劳动之余,不论男女老少,聚集于宽阔的草地或家院里,歌声嘹亮,舞姿翩翩,抒发他们对劳动、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歌舞已成为藏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艺术形式。幼儿舞蹈《小格桑》、歌曲《家乡》等在幼儿园广为运用。此外,美术活动中也借鉴了藏民族文化素材,如藏戏面具。幼儿艺术活动《多姿多彩的藏戏面具》就是在此基础上挖掘、运用的,让小朋友利用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品毛线、彩珠、卡纸、布片等制作出精美的藏戏面具。牛皮画也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用水彩在经过处理的牛皮上作画,色彩艳丽,保存时间长。通过欣赏“藏戏”,制作“藏戏面具”,绘制“牛皮画”,让幼儿体会藏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诱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进而表现美的积极性。

(4)其他领域。藏族建筑别具特色,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帐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为布料和牛毛帐篷两种,有方形和椭圆形,迁移方便,结实耐用。素有“东方瑞士”之称的郎木寺,传统民居多姿多彩,不仅有可随迁居的帐篷,也有固定土木结构民房,还有以石为材的碉房,更有独具一格的榻板房。科学活动“搭房子”就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活动,在折纸、泥工、手工制作、角色游戏、社会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和借鉴。藏民族膳食更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他们的食品包括糌粑、酥油、酥油茶、牛肉、奶渣、青稞酒、豌豆、蚕豆、圆根、蕨麻(人参果)等。特别是糌粑、酥油茶、青稞酒更具有民族饮食文化特点。教幼儿自己做蕨麻米饭并品尝,让他们从中体验学习和劳动的快乐。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的文化属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建设也要体现“文化自觉”的精神,幼儿园课程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同时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应注意以下问题。

(1)目标取向偏狭。幼儿园课程目标取向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维度进行确立和整合,而当前的民族地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多数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这样的目标定位窄化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致使多元文化教育价值无法真正体现。

(2)理论研究滞后。课程政策是由政府部门颁布并负责实施的,课程政策规定着课程的性质,关系到课程的决策,对整个课程改革有着重大影响。然而,我国关于课程政策研究,尤其是民族文化课程政策研究则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地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支持,致使民族文化课程的建设得不到全面的政策支持。

(3)推广运用欠缺。由于藏族文化有一定的地域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只有熟悉了解藏民族,才能真正理解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此,一些优秀的多元文化课程较难在其他地区推广和开展,致使藏民族多元文化课程难以在其他地区广泛推广运用。

多元文化课程建设正在藏族地区蔚然成风,逐步向发达地区渗透。二十一世纪,随着藏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现代藏族文化必将更加繁荣、辉煌。

参考文献:

[1]徐秋霞.浅谈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1).

[2]张增田,靳玉乐.多元文化课程的内涵与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 2006(17).

[3]黄怡冰.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藏戏课文范文2

相信很多人都学过《藏戏》这篇课文,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藏戏》一文按什么为序?其实藏戏这篇文章是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的,这篇文章是以总—分—总的形式为结构,而且在文章的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来介绍了藏戏的基本特点,然后又详细的写了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曲折故事,接下来介绍了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具”的主要特点以及作用,同时还粗略的介绍了藏戏的其他特色,在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就总结了全文,点明了藏戏是如何传承以及发展的。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藏戏课文范文3

多媒体游戏软件具有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象及自主学习游戏探索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可挖掘的空间,符合幼儿园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所以这一软件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能够广泛运用开来,能够提高幼儿对电脑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运用、自主学习能力。

在执教大班语言儿童诗《捉迷藏》这节活动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游戏软件辅助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有效性大大的提高了。儿童诗《捉迷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黑夜、太阳、颜色等比拟成一群可爱的娃娃在玩游戏。因为捉迷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所以活动以感性基础入手,让孩子们在学习儿童诗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儿童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堂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活动环节设计中首先提出带来了一首儿童诗《捉迷藏》,但是藏在了小手帕图标里面,要求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去点击图标欣赏儿童诗,幼儿在神秘的氛围中仔细聆听了故事,十分认真。由于“蒙上”“躲起来”“揭开”“找到了”都是动态的,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设计效果,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捉迷藏的趣味,尝试自己将儿童诗的内容完整呈现。在幼儿掌握了儿童诗后,小组的讨论、讨论结果的展示又运用了多媒体的适时展现。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电子绘画基础,所以他们将分组讨论后的结果运用电子绘画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让每组幼儿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再经过老师和同伴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形成新的思路,再次拓展学习的空间和范畴,使活动得到了升华,课堂的有效性得以展现。

在体现幼儿综合实践中的技术教育上,多媒体游戏很好的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及提高幼儿对电脑这一新型操作工具的使用能力。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游戏软件有其优越性,但是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能滥用,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在儿童诗《捉迷藏》的学习中,为了充分挖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我特别注意到了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游戏软件设计符合了幼儿认知规律性

如果所提供的外部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幼儿的知识。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活动中颜色宝宝躲藏的动作做了精心的设计,运用“颜色宝宝”的运动路径和灰色的“”“玫瑰花”“天空”“树叶和草地”“云朵”以“渐变”形式出现的有色图案巧妙结合,使幼儿切身感受到“躲”与“变”的动态效果,这非常符合大班这个年龄段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2.多媒体游戏软件设计注重了以幼儿为本的主体性。

我们在制作游戏软件时,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多为幼儿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在制作游戏软件时,我们把幼儿置于游戏的主人地位,使幼儿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达到善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境界,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游戏软件设计把握了活动时间上的合理性。

如果教师长时间、大容量地使用多媒体游戏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体现,并且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被耗费。又由于幼儿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与教师有一种距离感,使得幼儿的注意力难以保持,主动性降低。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倡小、精、短、简。

活动中多媒体游戏的使用主要在个体自主学习方面,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去创编学习、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使小小的课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有效性。

4.多媒体游戏软件设计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但在设计和运用时,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幼儿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使幼儿无法专心于游戏操作的目的。

藏戏课文范文4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展开兴趣的翅膀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他们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陶醉于学习之中,乃至达到自我境界,形成一种期待的求知欲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情趣、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课文,我们既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当时的情景。如教《海底世界》为例,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知之甚少,特别是我们农村又远离海边的孩子,仅凭教材中的文字,激发不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我采用媒体课件出示描绘海底的图片、视频、音乐,师生带入到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中,感受海底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多媒体启发想象、碰撞思维,让翅膀动起来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即使课文生动活泼,文字兼美,学生也难以直接进入文中意境。教学时,根据不同体裁,结合课文内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处在和谐、积极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激情。如教学《月光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美妙的琴声所产生的联想这段内容,我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倾听那美妙悦耳的曲子,这样借助音乐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学生的眼前出现了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美丽景象……不由地心驰神往。突然,琴声高昂急促,学生的神情也起了变化,他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刮着大风的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正朝着岸边涌来……音乐结束了,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情景中,完全被这美妙的意境所陶醉,学生的兴趣也就被激发了。此处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使想像的火花得以碰撞,使学生增强了美感体验,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多媒体丰富内容、拓宽视野,提高飞翔的效率

藏戏课文范文5

【关键词】藏戏;发展模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44-03

藏戏,以他高昂嘹亮的唱腔、铿锵有力的舞步、夸张华丽的戏服、神秘莫测的面具讲述着一个个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任何一位在场的观众都会被藏戏宏大的气势所震撼。当藏戏独具一格的鼓乐声响起,整个演出现场的观众都会陶醉于古老的韵味之中,体验到穿越历史长河的魅力。

一、藏戏概况

藏戏在藏语中又被称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姐。藏戏是对我国藏区戏剧系统中诸多剧种、流派的统称,它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种戴着面具演出的古老剧种之一。藏戏大约起源于六百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要早四百多年,所以又被称为是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历史悠久,对于藏戏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公元15世纪,汤东杰布为了修建铁索桥,组织美若天仙的七姐妹到各地表演歌舞筹措资金。在筹措资金解除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戏的过渡。后来人们为了感激他的功德,将他尊为藏戏的鼻祖代代相传。古往今来,不论是任何规模的藏戏演出,都会在场地中央悬挂起他的画像,以示敬仰。

藏戏一共可分为5个藏戏子系统、9个剧种、25个流派。其中白面具藏戏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剧种,而蓝面具藏戏则是传统最丰厚、艺术最发达、影响最大的藏戏剧种。藏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作者们根据传说、佛经、历史等因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目,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诺桑法王》、《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文成公主》、《朗萨雯波》、《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部传统剧目。

二、藏戏发展现状

(一)发展的成绩

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藏戏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成立了专业的藏戏团,而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藏戏作品。进入21世纪后,藏戏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01年新编大型历史藏戏《文成公主》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藏剧团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改编的大型传统藏戏《卓娃桑姆》荣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和“文华演员表演奖”四项大奖;2005年由藏剧团和中国京剧院联合创演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还被文化部确定列入打造全国十大戏剧精品行列;2006年娘热民间艺术团获得“文化厅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奖;2007年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和大型现代藏戏《朵雄的春天》获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三分钟藏戏表演《吉祥奥运》更是将藏戏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体味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

(二)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外来文化形式不断地对藏戏造成巨大的冲击,这就使得藏戏和许多其他本土的艺术形式一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首先是资金的匮乏。虽然每年国家对于的援助与拨款力度很大,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薄弱的经济基础使得这些资金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并不能专项辅助藏戏的发展,分到各个藏戏团的补助有时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人员体制不完善。今天许多民间藏戏队中大多数的演员都身兼数职,他们不仅要上台唱、跳,有时还要充当台下的乐器演奏,甚至是团队的出纳或会计,并不能专心于专业技术的练习。全方面的人才固然可贵,但是很容易造成多而不精,这却是十分得不偿失的。藏戏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观众群缩小以及人才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面对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藏戏在欣赏、流传等方面因为自身的原因都不具有优势,这就导致观众的流失。而藏戏观众群的缩小,就必然会造成各个藏戏团的经济收入下降。没有资金的支持又何来吸引人才进行创新与创作。所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藏戏真正得到发展,从而推动藏戏文化乃至藏族文化的传播。

三、拉萨市藏戏团发展模式

纵观拉萨市大大小小的藏戏团,我们不难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一)民间藏戏团

1 个人民间藏戏团

的民间藏戏团十分普遍,随时随地可以看见。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甚至没有什么遮盖,藏戏班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开始演出。这样的民间藏戏团在整个自治区有几百个,在拉萨市也有几十个。近年来,娘热、雪巴拉姆和次角林三支以民间传统藏戏剧目为主的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拉萨的舞台上。其中娘热民间艺术团是拉萨乃至地区最活跃的一支民间藏戏团。

娘热民间艺术团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乡,它最初是1979年成立于时期的娘热乡下属的藏戏队,后来由于娘热乡政府经费无力负担,就由对藏戏非常热爱的格龙先生承包了下来,成为了一支民间藏戏队。娘热民间艺术团从1994年的24名演职人员发展到了今天的6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只有14岁。与其他大部分民间藏戏团不同的是,娘热民间艺术团中除了18位老演员外,其余所有的演员都是脱产的。演员们只需要专心在藏戏学习和表演上面,并不用去兼顾家里的农活,这也可能是娘热民间艺术团相较于其他民间藏戏团更加成功的原因之一。

娘热民间艺术团并不单纯表演藏戏,他们还有许多副业,如:承接传统藏式婚礼表演、在拉萨砂场的采砂业务、与圣龙有限公司合作旅游项目等。关于发展副业,现任团长白玛表示也很无奈,他们也十分希望能够专职从事藏戏的演出,但是由于藏戏市场不景气,藏戏团的收入微不足道,政府的补贴、保护经费以及报销的款项每年只有几万元,根本无法支持正常的营运开支。为了弥补藏戏的收入赤字,他们只能开发副业。像娘热民间艺术团一样,大部分的民间藏戏团因为并不是专职从事藏戏表演且表演水平不高,得到的政府补贴都很少,有些甚至没有。但他们每年农闲时还是会一个村挨着一个村的表演藏戏。虽然表演水平业余,但是对于那些对藏戏十分热爱又收入拮据的人来说,能看一场非专业的藏戏表演已经十分满足。这些藏戏团所到之处,方圆几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围得水泄不通。

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以娘热民间艺术团为代表的一些个人民间藏戏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了多次获得藏戏比赛优胜奖以外,许多藏戏团还应邀去外地表演藏戏,将藏戏艺术带到了北京、云南、江苏、湖南等地。另外,为了能够使藏戏跟上时代快速前进的步伐,娘热民间艺术团还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峨眉电影制片厂合作演出录制并出版了用中、英、藏三种文字翻译的藏戏光盘。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藏戏团的收入,而且弥补了当时市场上藏戏光盘的空白,也能够使很多不懂藏文的人有机会可以欣赏到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的藏戏表演,可谓是一举三得。

2 依托于上市集团的民间藏戏团——雪巴拉姆

雪巴拉姆藏戏团是在享有盛名的民间藏戏艺术团,它与之前介绍的娘热民间艺术团虽然都同属民间藏戏团,但是又有所不同。娘热民间艺术团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而雪巴拉姆是与上市公司合作、隶属于一个有限公司的藏戏团。

雪巴拉姆藏戏团原为1959年筹建的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蓝面具藏戏剧种觉木隆派民间戏班,是现存民间藏戏团体中保存相对最为完整、传统的民间藏戏团。2004年4月,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起了首家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博物馆,同时聘请了许多著名的藏戏艺术专家担当顾问和艺术指导并正式成立雪巴拉姆藏戏艺术演出有限公司。雪巴拉姆也正式开始了它依托于上市集团的经营模式。

雪巴拉姆藏戏团共有60多人,60岁以上的有18人,最小的演员22岁。作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旅游项目,每天晚上7点在拉萨市喜马拉雅大酒店的藏戏演出厅内都会准时上演雪巴拉姆藏戏团的表演,供不应求时还会加演,一年平均演出400余场。2011年共接待了2万余人,其中外宾4000余人。除了在剧场演出,雪巴拉姆每年也会在固定的时间下乡慰问演出近100场,平均每场6个小时。藏戏团的演职人员每月工资最高的2400元,最低的只有970元,下乡演出每位演员还会额外得到4000多元的补贴。与民间藏戏团没有固定收入相比,演员们的基本生活要求都可以得到保障。

这种依托于上市集团的发展模式与个体民间藏戏团相比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每个演员都会有基本工资,不需要为了温饱担忧,这和其他民间藏戏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政府对其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都很大,雪巴拉姆也会相应地得到比其他民间藏戏团更多的资金补贴。新的舞台设备、服装、道具公司都会一应解决,这也在物质上让藏戏团无后顾之忧。另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本身是从事旅游开发的公司,从旅游产业链上游的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开发,到酒店、餐厅等产业链下游的服务,都具有相当的实力。雪巴拉姆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多的表演机会。许多旅行社接待的旅行团都会被安排观看雪巴拉姆的表演,这也为雪巴拉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观众群。

(二)专业藏戏团——自治区藏剧团

自治区藏剧团的前身是藏戏蓝面具觉木隆派藏戏班。1960年8月,觉木隆戏师扎西顿珠将流散各地的四十多位觉木隆艺人聚在一起,成立了拉萨市藏剧队并于1962年底正式更名为自治区藏剧团,它也是目前唯一的专业藏戏表演团体。全团有国家二级演员17人,三级演员53人。作为专业的藏戏团,自治区藏剧团的演员都有国家固定的编制,每月享受固定的工资收入。与民间藏戏团“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不同的是,自治区藏剧团大部分的演员并不是从藏戏老艺人那里学习藏戏,而是毕业于专业院校的戏剧专业,有些更是毕业于大学的藏戏本科班,具有扎实的演唱和舞蹈功底。

藏剧团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充实了一批汉族文艺骨干。他们帮助挖掘整理了传统的《诺桑法王》、《朗萨文波》等藏戏,这也使自治区藏剧团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能够完整表演全部藏戏的藏戏团。除了掌握所有藏戏的表演能力,藏剧团还不断进行新鲜的尝试:2004年完成了传统剧目《卓娃桑姆》的创新与改编并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文化节中的四项大奖;2005年,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更是将艺术文化底蕴深厚的京剧和藏戏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2007年,自治区藏剧团里许多优秀的青年藏戏演员都加入到了汇聚了众多国内一流艺术家的大型唐卡式歌舞诗《幸福在路上》中,集中展现了特色文化艺术带来的全新的风情。除此之外自治区藏剧团还不忘与时俱进,组织创作了许多现实题材藏戏,让藏戏内容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四、拉萨市藏戏团未来的发展

纵观现代藏戏艺术的发展,很多个人民间藏戏团在政府的施资力度和演出机会上都远不如专业的藏剧团。对于拉萨市各类藏戏团今后的发展,除了应当注意专业藏戏团和民间藏戏团的合作,根据它目前发展中的不足,我认为还应当更加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

藏戏几百年的发展史中,有几个时期是发展迅速的,如汤东杰布时期、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这都是由于当时的地方政府的支持,才使藏戏得以快速发展。所以现在藏戏若想跟上时展的步伐,政府必须要担起这个重担,对藏戏团尤其是民间藏戏团给予大力地支持。这里所说的支持,不仅包括资金上的援助,还应当有项目上的支持。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可以适当把藏戏作为一个关注点,吸引外省乃至外国好的合作项目和表演机会。有了资金和项目,藏戏也就有了更好的发展舞台,那些优秀的藏戏团和藏戏剧目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扩大藏戏的群众基础

藏戏之所以观众流失量巨大,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藏戏并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的技术去丰富观众群。藏戏多为广场戏,大部分人都是在临时搭建的广场上看过藏戏,另外的一些人则是在专门的剧场看过藏戏,很少有人是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藏戏节目。对此娘热民间艺术团推出的藏戏光盘以及藏戏电视剧《朗萨雯波》可以说都是不错的尝试。另外,藏戏的观众群中还不能忽视青少年的力量。现在藏戏的观众群多半集中在年纪比较大的人中间,年轻一代中很少有人对藏戏感兴趣,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所以唤起年轻人对藏戏的热爱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或平时的课外活动,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藏戏。只有看过之后才能从中找到对藏戏感兴趣的人才进行培养。假如连看都没有看过,又何来喜爱二字?

(三)加强对藏戏人才的培养

藏戏课文范文6

【摘 要】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就是以研发微型游戏为主要载体,学生在“玩游戏”中完成项目学习的教学样式。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调控应把握好调控时机、选择好调控策略、掌握好调控尺度,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中享受一种有规则的自由。

关键词 学习自由;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调控;游戏规则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3-0027-04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就是以研发微型游戏为主要载体,实现“游戏项目化”“项目游戏化”,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完成项目学习的教学样式。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通过适时、适度的课堂调控赋予学生一种有规则的自由,实现中职课堂的意义生成和精彩“蝶变”。

调控时机的把握:努力及时谋自适

1. 调控在学生迷恋游戏之时

游戏因其天然的趣味性、娱乐性而深受学生喜爱,正因为游戏“好玩”,学生往往难以抗拒游戏的“诱惑”,会情不自禁地被游戏情境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沉浸于游戏中。这既是游戏的“魅力”,也是游戏使人“心有余悸”的根源。

微型游戏项目中的游戏有别于通常的游戏,是经师生协商、教师独立或团队合力研发而成,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游戏。这种微型项目是以游戏为载体,赋予游戏教育的内涵,将相应的知识、技能点巧妙地嵌入到游戏中,形成独特的游戏主题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喜欢不喜欢游戏,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是衡量游戏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这种玩又并非纯粹的玩,玩游戏只是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一个环节,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游戏的构思,感悟游戏的奥秘,激起深入“解剖”和“挖掘”游戏的内心冲动,进而实现游戏的自主开发,这才是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根本目标指向。当学生长时间沉浸于游戏、难以从玩游戏中摆脱时,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管控,帮助学生从“忘情地玩”中解脱出来。例如,笔者开发的“俄罗斯方块”游戏,本意是通过该游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部分C语言的语句及格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可有的学生被游戏本身所吸引,只顾着玩而忘了在“玩中学”,这时就需要对学生的课堂状态进行干预。

当学生迷恋游戏之时,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回归游戏学习的应然状态,是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调控的一个重要节点。

2. 调控在学生迷茫研发之际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先行试玩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但更为关键的是师生通过对游戏的“解剖”,探寻游戏的“内核”,揭开游戏的奥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对游戏的深度“开发”,在深度开发中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得以悄然实现。可以说,学生对游戏的自主探究是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实施的关键。

由于教师并不满足于让学生亦步亦趋地再现游戏,而是赋予学生“研发”游戏的自由,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游戏的理解,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对现有的游戏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于是课堂呈现生动的个性化学习场景。有的学生可能就是简单地再现游戏,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游戏进行适度的改编或升级;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尝试独立开发新的游戏;等等。在这种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个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有的学生在片面追求改编、升级现有游戏或热衷研发新游戏的过程中,由于思维的不严密或在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上出现偏差而使研发进程受阻,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学习。例如,在flash“智能拼图”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以单一鼠标拖动而实现的简单拼图,尝试寻求拼图的复杂性和操作的智能化,以期开发出令人惊艳的游戏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某一关键语句格式、细微差错而使“研发”受阻,这时就需要及时点醒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的无谓探究。

在学生迷茫研发之际,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顺利完成游戏项目,是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调控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3. 调控在学生迷走飘忽之处

“玩”是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主题,学生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游戏并不意味着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完成,这只是产品的“初坯”,还需将产品与他人分享,通过“游戏互玩”互赏互评、取长补短、改进完善,从而形成最终的游戏产品。

“互玩互评”作为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必备环节,其实是一个相互切蹉与借鉴的过程,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异象。如有的学生碍于情面一味恭维;有的学生只局限于互玩,而对互评敷衍了事;有的学生没有相互探讨游戏的“内核”,没有深入细察游戏的功能实现;等等。

这些并不利于游戏的再次改进,这时就必须进行干预,使“互玩互评”真正成为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环节。例如,在Flash微型游戏项目“抢手棋”的“互玩互评”中,由于有的学生对该游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二次开发,赋予了游戏进阶等新功能,致使同伴陶醉于其中,忽视了对游戏“内核”的深入探讨,无暇深入了解Action,只是根据游戏的好玩和界面的美观程度进行浮光掠影的评析,使互评流于形式,失去深度。这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提醒,将学生的目光从单一的好玩和游戏界面中转移出来,进而关注具体的游戏实现过程。

微型游戏项目只有摆脱表面的热闹与喧嚣,才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学生行为飘忽时促其沉潜,在学生思维迷走时促其转向,是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调控的关键节点和取向。

调控策略的选择:几回唤醒眉山苏

1. 及时点醒,寻求“移情别恋”

微型游戏项目课堂对学生有着诸多的吸引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抗诱惑力,才能及时实现情感转移与思维转向,使游戏成为学习过程的“调味品”和“兴奋剂”;否则学生很可能被游戏所“麻醉”,成为游戏的“俘虏”,将“游戏中学习”演变成纯粹地游戏。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基本范式是“试玩游戏—解剖游戏—开发游戏—互玩游戏—升华游戏”,整个过程通过情思的互融交替,实现教学的意义生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用情”太切、思之太深,难以在情思间进行适时的迁移,导致课堂时间分配失度,把微型游戏项目演变成微型游戏,或演变成大型项目,影响了项目的最终实现。在学生情思转化之际,教师应及时点醒,促使学生“移情别恋”。例如,在“五子连珠”的游戏试玩环节,有的学生玩了一遍后还不过瘾,可能还会玩第二、三遍,这时教师就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及时“出击”,可以关切地询问:“你知道这个游戏实现的关键技术在哪里吗?”可以投以关注的眼神或有意走近他(她)。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借机开展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以实现让学生“回心转意”。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过分“专注”或“迷走”,教师必须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控,促使学生在情感和思维之间自如转换,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效。

2. 瞄准目标,追求“定点精准”

在微型游戏项目课堂中,由于每位学生情感心境、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其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即便同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学习状态也是有起伏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真正做到“心灵在场”“思维在场”。

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可能不同,微型游戏项目教学是以师生协商产生的游戏作为最大“公约数”,以游戏学习方式作为“公共路径”。在“公共路径”中,有的学生可能会贪图沿途的“风景”而留恋驻足,导致 “游离”或“迷失”。课堂调控在提醒他人的同时不能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赶路”,不能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思维,因此课堂调控必须瞄准目标,追求“定点精准”,给“慢行者”以鼓励,始终在“下一个路口”等他。例如,在Flash“走迷宫”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只顾着与电脑“比拼”而忘了及时“赶路”;有的学生在“解剖”游戏奥秘时遭遇困惑而忘了求助;有的学生在游戏编程时没有画好流程图,导致开发受阻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监控”及时捕捉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电子教室留言提醒”、个别指导、同类型问题学生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小老师”助教等多种形式实现“点醒”,以类似“微创”的方式保证所有的学生在“下一个路口”集中。

我们已经惯于以“齐步走”的方式进行课堂调控,但由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追求个别化的微观调控、精准调控、定点调控,已经成为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调控的基本取向。

3. 手段多样,实现“润物无声”

课堂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生产者”“食物链”的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对各“生态因子”进行科学调控,在保持课堂“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课堂生态的持续优化。

在微型游戏项目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调控手段是多样的,可以是非语言的调控,如表情的微笑与愤怒、目光的注视与忽视、手势的会意与评价、身体的逼近与站位等;可以是口头语言调控,如语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急缓有致等;可以是书面语言调控,如传递小纸片、发放奖励卡等;可以是课堂组织调控,如教学环节的因实情而变更、教学节奏的因学情而调整等。通过多样调控手段的运用,使教学进程异步同调,学习活动多而不乱。例如,在微型游戏项目“室内寻宝”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游戏阶段的“逗留”,采用了书面语言调控,以写有赠言的书签作为“宝物”激励学生闯关寻宝;在学生闯关过程中,采用了有效的组织调控,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使每位学生遇到问题都会获得实时的解决;在“宝物互藏与互寻”环节,为进一步烘托气氛,不惜“泼墨如水”,改变原有课堂节奏,适当延长时间,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促成了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形式多样、方法多元的课堂调控还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上。教师通过精心的游戏设计,寓调控于游戏中,真正实现课堂调控的润物无声。

调控尺度的掌控:清静烟波可自由

1. 守住规则边界

课堂规则是课堂秩序的基础,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自觉,能唤起学生内在的自主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尽管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所采用的规则和程序因人而异,但没有哪个管理有效的课堂能离得开规则和程序”。只有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制定并监督好课堂规则,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游戏规则的制定并不是教师的身份强权和单边行为,而是经师生双方先前充分协商,就玩什么、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成果的展示与检验等建立课堂契约。这种课堂契约既是一种行为契约,更是一种心理契约,便于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在某些条件的限定下进行游戏。“只有学生对课堂规则具有适度的兴趣时,才能控制课堂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微型游戏项目课堂教学调控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守住规则的边界,不让学生游离于规则之外。而当学生“一不小心”越过规则的边界时,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进行有效的阻止,使其重回规则的框架。例如,在“室内寻宝”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协商,确定了如下游戏规则:(1)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简单、中等、较难三种不同难度系数的游戏进行自主闯关。总的闯关限时25分钟。合格者将获“项目合格证书”。如由于选择不当或闯关失败,视为项目没有完成。(2)每个人在闯关过程中,可利用学件附带的视频帮助,视频帮助只能请求3次,小组间的帮助不受限。(3)如提前闯关结束,可自由支配剩余时间。在这一游戏规则下,有的学生先前选择“简单”难度系数的进行闯关,闯关成功后,还有空余时间,他们可以再选择“中等”难度系数进行闯关,也可以玩其他的游戏,这些并没有违反游戏规则,教师不应干预;有的学生一开始就选择了“较难”的难度系数,导致闯关受阻,这时教师就应进行一定的干预或提供适时的帮助。

微型游戏项目的游戏规则就是学生的学习准则,教师只是游戏规则的捍卫者和监督者,确保学生不“侵犯”规则,确保游戏规则成为学生的行为自觉和心灵自觉。

2. 拓展自由空间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师生共同约定游戏的规则边界,在边界内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教师不能横加干涉、压制学生的思维自由,限制学生的行为自由。教师的职责在于努力拓展学生自由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聚焦于游戏本身,而非信马由缰、肆意驰骋,导致思维的“游离”。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的学习自由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学生享有自主选择游戏难度、自主选择游戏学习方式、自主分配学习时间的自由。在这样的“游戏场”中,学生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以自己最适合的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自己决定学到什么程度。这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更是一种精神自由,教师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引导他们自由地思想,真正实现“玩中学”,使“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例如,在PPT“射击打靶”的游戏学习中,教师的设计原意是通过游戏载体将自定义动画的设置、动作触发器的设置等技能点嵌入其中,使教学不再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限定学生的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实现游戏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地“处置”游戏,自由地安排进程,自如地交流讨论,真正做到“我的学习我作主”,课堂始终闪耀着个性的光辉。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力拓展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打开并持久地放飞学生的思维。自由是微型游戏项目课堂的基本特征,这种自由不仅是行为自由与心灵自由,更是一种深刻而恬静的精神自由。

3. 捕捉生成资源

虽然微型游戏项目中的游戏是经师生协商产生的,游戏教学进程也经过较为充分的预设,但由于微型游戏项目课堂的“自由”本性,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会“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意外”,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不可预测性,课堂始终伴随着“变奏曲”和“协奏曲”。

课堂意外是教学最可贵的资源,可遇而不可求。

微型游戏项目课堂“自由”且“开放”的“个性”,注定了教学意外的“高发”“频发”。如何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精彩不容错过”?如何使这些课堂“意外”成为师生的生命律动,进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课堂观察力和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力。例如,在“室内寻宝”的“藏宝与互寻”环节,要求学生在藏宝时必须告诉同伴所藏文件的相关信息,如文件名、文件中包含的关键字、文件的修改时间等。藏完后进行“互寻”,其本意是想通过这一游戏环节,使学生灵活运用Windows搜索功能,结果却收获“别样的精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搜索很快就找到了同伴藏的宝物(相关文件),但有两个小组出现了“意外”,同伴始终找不到所藏的文件。笔者迅速捕捉并放大这一“意外”效应,让负责藏宝的学生进行现场“广播”。原来,他把文件“藏到”回收站里,他自己可以轻易地还原,而同伴却怎么也找不到。另一组更绝,完全超出笔者的心理预期,学生把文件建好后,通过WinRAR压缩文件进行压缩,压缩成另一个文件,这样原来的文件就“包裹”在压缩文件里。难怪同伴怎么找都找不到,这些对Windows操作的灵活、深度运用,实质性地扩大了教学的“表面张力”,增添了教学的魅力。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课堂就是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分享创造性学习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生成的及时捕捉和智慧处理,彰显出课堂调控的真正魅力。正是这种不可预知性、随机性、触发性的教学意外以及在调控意外时所获得的意外效果,使课堂交织着感性与理性,辉映着人性与秉性,学习成了学生真正的享受。

追寻一种有规则的自由,追寻游戏规则下的教学浪漫,追寻规则界域内的学习潇洒,教师因教学的自如收放而诗意地栖居,学生因学习的自然涵养而自由地嬉戏,这些正是微型游戏项目课堂的真正意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