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例6篇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文1

冯家口中学二年级 李 莉

每个人都有过幸福的感觉,但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却有所不同。有的人企盼不劳而获的幸福,有的人向往一帆风顺的幸福,也有的人在历经磨练中获得了幸福。 我十分崇尚这种历经磨练的幸福。历经磨练的幸福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乐趣,蕴含着人类从未体会到的感觉,蕴含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音符。只有历经磨练的幸福才值得回味,才能真正体现出自我价值和原动力,才是真正的幸福。

当你经历了磨练而获得这种幸福的时候,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功感就会围绕着你。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几道作业题,让我们回家做。从老师布置作业的那一刻,我就决心一定要按时完成,既不让老师失望,也为自己争一口气。回到家以后,我连饭也没有吃就开始做题。这是几道难度较大的几何题,我做起来确实有些困难。我反复地、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地计算着,我不断地画图,不断地连线,经过大约两个小时,我终于把几道数学题全做完了,那种成功和喜悦的情感真的无法言传。

大家知道,靠顽强意志支撑着的双耳失聪的巴多芬,怀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凭借手指对音乐的感觉,令人不可思议地创作出了惊世之作——《命运交响曲》。还有眼看不见、耳听不见、全身瘫痪的海伦,她凭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用心灵去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你不认为巴多芬和海伦他们所获得的幸福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有意义、最值得敬仰的吗?你不认为他们的幸福是是世界上最壮丽、最有感染力、最辉煌的吗?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文2

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都会关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哲学是探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世界观探讨世界的本质,人生观探讨人生的意义。哲学的任务是揭示世界的复杂性,揭示人生的复杂性。如果哲学家不说的时候,我们很清楚,哲学家一说,我们就糊涂,这就说明我们的思维很简单,缺乏哲学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辩证的哲学思维,在复杂的世界面前,在复杂的人生当中,就有可能不知所措,或很容易走向极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需要哲学指导。学哲学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劝说自己。学习哲学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1.1人生是寻找意义的过程

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人生是寻求意义的过程,但人生意义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拥有的知识、理论、修养不同,他所拥有的世界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风智。如果你博学多才,你就拥有五彩缤纷的人生!用孔子的话来说,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因为淡薄名利,公平正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小人心中只有名利二字,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经常忧心忡忡、悽悽惨惨戚戚。用西方人的话来说,是“仆人眼中无英雄。”仆人不理解英雄的事业,不懂得英雄的情怀,当然就“眼中无英雄”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依次递进的,分别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审美需要,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实现了自我之后,还能追求什么呢?如果人没有了追求,就会活得很痛苦。从生命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信念是生命的脊梁。一个人活着,无论外界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

1.2人生意义在于选择

当今世界是多元的,像个万花筒,是世俗的,是宗教的,是伦理的,是哲学的……你拥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1)世俗世界需要来引导。是解除人类精神痛苦的良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崇拜。后来智者利用人类崇拜自然界的信仰来引导人们弃恶从善,于是就有了神教思想和教义。人们为了自我安全去寻求宗教保护和援助,而一旦信仰了宗教,就要遵守弃恶从善的理念和教规。为了自己免受恶报也不得不放下自己恶的念头。因此,越虔诚自我的约束力就越强,思想品德也越高尚。这是宗教教化人的特殊作用。者由于坚持弃恶从善,为当下和未来播下了善良的种子,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赏,得到善良的回报,这就是善有善报。使人们的生活获得了神圣的意义。例如,在基督教的教义里,上帝是爱。上帝爱众人的旨意就是基督徒的思想指南和行为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泛爱众而亲仁”,要广泛地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用马克思的话说,“宗教就是没有获得自我或者是再度丧失了自我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彻底觉悟的智慧者,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人,达到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会违背做人的行为准则,他不需要宗教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但一般民众要超越世俗世界,获得神圣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就要不断修炼;要做到从心里深处自觉地遵守做人的行为规范,就需要带有因果报应的宗教戒律来约束。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上帝死了。”意思是说哲学和科学的理性思考杀死了上帝,上帝不再是人们的思想指南和行为规范,人们不再信仰上帝了。不信仰上帝、反对上帝的尼采失去了人生意义的支撑,最终发疯了。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预言说:“没有上帝,一切都是可能的。”意思是说人们不信仰上帝,人生的神圣意义就不复存在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人可能会更加真善美,也可能是更加假丑恶。当今世界,道德滑坡与人们信仰迷失有关。(2)有限世界需要哲学世界来超越。人类面对茫茫宇宙,面对生离死别、面对爱恨情仇、面对福祸相依的有限人生,总免不了迷茫和惆怅。当人们意识到人生有限,就想超越有限人生。哲学的最大用处就在于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如果你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改变了、提高了,那么你对世界的看法肯定就和别人不一样,你就会看到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刻的意义。哲学是一门改变自身心理状态的学问。哲学的用处就在于帮助一个人提高自己的眼光,摆脱偏执而走向超脱,摆脱世俗而走向明智。如果一个人有了深厚的哲学修养,他就不会随波逐流,就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他就能够体会到心灵自由、满足感和幸福感。

2人生意义在哲学思考中升华

面对人生意义,哲学家宗教家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必须面对生死问题、幸福问题。

2.1生死观

面对死亡问题,有的人采取回避态度,不愿意想不愿意说;有的人认为,想也没用,反正每个人都要死;有的人认为,现在没有时间思考死亡。有句谚语:“明天与来世谁先来,我们不清楚。”所以任何时候思考死亡都不会过早。据医生统计,能够安详地面对死亡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在一种崩溃的状态中死去。原因是来不及思考,缺少思考死亡的修炼,到了该放下的时候无法坦然面对,产生了恐惧、抗拒、委屈、崩溃等情绪,降低了生活质量,加速了死亡。

2.1.1哲学对死亡的超越

死亡是人生的最大挑战。如果死亡是人生的终结,家庭、事业、感情最终都要放下,理想、信念、价值也会烟消云散,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1)西方哲学劝人们超越死亡。西方许多哲学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找出许多理由来说服我们打消死亡恐惧。苏格拉底说死亡就像无梦的睡眠。伊壁鸠鲁说死亡与我们无关。斯多亚学派认为心甘情愿地接受死亡,就没有痛苦。他们的逻辑是,既然死亡是必然的,恐惧、痛苦、抗拒都没有用,不如爽快接受。可是,怎样才能把不愿意变为愿意呢?(2)中国哲学劝人们超越死亡。庄子说死亡是回归自然。庄子认为,生命受之于天地之道,死亡是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庄子•列御寇》)面对死亡,庄子如此豁达,也算是一种人生境界。儒家经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三不朽的标准。儒家认为,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将获得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的永恒“生命”,中国古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使精神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实现不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人生,但应该恪守做人的本分。应该明白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感,人有责任感。应该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生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死得其所、死而无憾。迄今为止,所有的哲学家对死亡的劝说似乎都无效,我们仍然不能愉快地接受死亡,而是努力寻求长生不老。哲学家至多只有通过心理安慰来劝慰人们超越死亡,而无法让人们得到真正精神解脱。自从柏拉图提出灵魂不灭的理论之后,宗教家就为我们描绘了灵魂不灭的梦幻世界,把我们引入宗教境界,淡忘死亡恐惧,寻求灵魂永生。

2.1.2宗教引导人们超脱死亡

诞生和死亡是自然界的两大神秘。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永远说不清楚。我们无法改变肉体死亡的事实,于是,宗教就为我们描绘了灵魂不灭的梦幻世界来安慰我们。相信灵魂不灭的梦幻就叫做信仰。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一语道破了一切的实质。他说:“信仰就是愿意信仰;信仰上帝就是希望真有一个上帝。”人们在“思考死亡”的途中,不知不觉地走向宗教,而宗教却终止了人们思考死亡。宗教倡导博爱的意义不是使人们真正相信不死,而是在博爱中淡忘自我及其死亡恐惧。

2.1.3思考生死观的意义

死亡是个体的绝对毁灭,不管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办法证明死亡的正面意义。无论我们认同哪位哲学家的看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思考死亡”,看到了人生的全貌和有限,知道了将到哪里去。(1)思考死亡,使人积极进取。当你看到了人生有限,就会珍惜时间,认真工作和生活,担当自己的责任。人生在世,有许多责任,但最根本的责任是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负责任,他也不可能对其他事情负责。(2)思考死亡,使人心态和谐。思考死亡,就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我们清楚一切成功和失败都是相对的,因而成功时不会得意忘形,失败时也不会怨天尤人。思考死亡,能使我们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与乐、功与过、是与非。正如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说的“像一个即将死亡者那样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度过。”这样,就能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而获得平静。(3)思考死亡,使人精神超脱。马可•奥勒留说:“最长寿者将被带往与早夭者相同的地方。”面对永恒的死亡,一切有限的寿命都是均等。思考死亡,使我们随时做好准备,避免惊慌失措。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在高龄时自己撰写了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一个人如果能够看透寿命的长短,他就在精神上超脱了死亡,获得了自由。他也许仍然畏惧形而上意义的死亡(寂灭和虚无),但对形而下意义的生老病死,就不会惊惶失措,而会坦然面对。

2.2幸福观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文3

众说纷纭

节目主持人分别向我们提出的第一问是,“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显然,不同背景和不同身份的人,针对此一问题会提出不同的答案。但这都是切身体会,自成其说。彼此间无分好坏,没有对错。

我对“幸福”所下的定义是,“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态、体验、处境和展望,感到幸福的人认为当前过的很好,未来也会不错。”我认为幸福程度具有客观尺度的衡量,但含有浓厚的主观成分,由当事人自己认定。例如,市井小民有10万元储蓄在银行,就可能感到是上天保佑,十分幸福了。而一些百万富翁都感到幸福不足,因为他和“亿万富豪”的距离还很遥远。

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将人生需要的最底层列为“生理需要”,满足了这个条件才能上升到“安全、社交、尊重”,而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充分完成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对“幸福”加以分析和说明的大有人在,心理学家马丁・赛格里曼(Martin Seligman)认为幸福的组成因素是:

1.快乐――这包括生活方面的各种享受和良好条件。

2.参与――深入参加各种引人愉快和刺激性的活动。

3.关系――有良好的人缘和社会联系。

4.意义――追求和完成大我目标。

5.成就――有具体心满意足的成就。

这一说法和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是呼应的。从生存需要到生活满足,到人生意义。

财富健康

就财富去推断幸福与否,又有各种说法。一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指,钱是万能的。而有钱人却不一定是幸福者。二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之说,它是阐明了在紧要关头没钱是不行的。三是“经济自由和幸福程度是正面相关的”。有了经济力量和条件就大大拓宽了个人选择的可能和方向,其中自然包括了让其人从事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活动。我的学弟和老友,在台湾的怪人物李敖,就曾当面对我说,他自己理财有道,经济充裕,才能腰板硬,后劲足,不卖账,不求人。显然,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是缺乏自尊,难以幸福的。

再有,健康和幸福也是挂勾的。年轻人和壮年人身心健康,就自然具备良好的条件去开拓事业,追求幸福。老年人最重视的也是健康,到了退休阶段,求名求利都是过眼云烟,不再要求。能保有行动自如、头脑清醒的条件,就是谢天谢地、心满意足了。我有一位老同学,退休后长住加拿大,在他重病缠身、行将去世前,他对家人提出的最后一愿是:“推我到窗前去,我要最后一次看到旭日东升……”

2014年十二月上旬我前往台湾,正赶上母校(台湾海军机械学校)同班同学毕业60周年纪念日,在台北能够出来参加聚会的老同学夫妇也只有十多人,同学们都是八旬开外,垂垂老矣,大家见面必然的话题是,“我和老伴的身体如何如何……”显然,健康要和长寿结伴而行,才有幸福可言。

因何求之

访谈中的第二提问是,“人类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约2500年前,西方哲人阿里斯多德就写下:“人类唯一为己所求的就是幸福。”他又说,“幸福的生活是充满了优越理性的活动。”那便是说,幸福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透过了适当的生活方式去获得的。美国立国文献的说法是:“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也是说,幸福要付出努力,加以追求,而不是天赐良缘,不劳而获。

近数千年,人类集体生活进化的过程是神权、君权而人权。于是,在尊重和推动人权的现代社会里,人人生而平等,追求幸福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付出适当的努力才能获得幸福。正好像宪法赋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权利,而此一权利并非明君圣主所赐,而是要靠人民努力争取和力加维护的。

为何设立

访谈的第三问是,“联合国为什么要设立这一国际幸福日呢?”

当然,设立任何节日都有两个基本目的,这不论是“教师节”、“儿童节”、“劳动节”还是“军人节”等。其一是提醒大家,这一节日的设立是必要的,是要重视教师、儿童、劳动者和军人。其二是,当前的重视不够,要不断努力,采取行动让他们感到更加满意和幸福。

针对世人而言,世界的现况和“繁荣、幸福、安定、和平”的良好目标是相去甚远。世界大大需要环境保护、人权伸张、减少贫穷、改善教育、消灭战乱、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那便是说,世界幸福是重要的,而世界幸福的实现还要全力以赴,力促其成。

为促进世界幸福,我们就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那是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社会幸福、世界幸福,一个幸福的社会便也是一个和谐、平安和富足的社会,一位学者对“和谐社会”提出一个简明的说法:“在任何社会里,若是对素不相认者加以关心和协助的人越多,这个社会就越是和谐。”换言之,任何社会里守法重纪、道德高尚、公益心强、付诸行动、助人为乐者越多,此一社会就越加和谐。

国际标准

联合国于2013年发表了第二届“世界幸福报告”,为156个国家加以评分,使用了6个指标。国民平均个人所得、人均寿命、社会保障、贪腐程度、公益支持和选择范围。幸福评分最高5国排名是丹麦、挪威、瑞士、荷兰和瑞典。最低5国是乌干达、布隆迪、中非共和国、贝宁和多哥。以上最幸福国家集中在西北欧,最差国出现在非洲。这也分别由最进步和最落后国家组成之。

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体,幸福指标排名列93位,是中下水平。

北大一位教授认为这一排名并不意外,因为在贫富悬殊下,最低层人民情绪不满,而在中产阶级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让他们认为幸福感不足。在国内新闻报道里也列举了食品安全、社会动荡、环境污染、健康状况不良、工作负担很大和心理压力沉重等因素是国民幸福状况不足的促成因素。

主席不久前提出“四个全面”的政治主张和努力目标,其中之一是“建立小康社会”。在三月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里也针对这一目标出谋献策、制定方针,若能落实这些计划,他们便会感到更加幸福。

切身体验

我认为追求幸福是人人掌其权,人人负其责。在进行时要多重质、少重量,以提高层次;多内寻、少外求,以增加自控;多仁爱、少自私,以拓宽境界;多满足、少苛求,以获得宽松。

我数年前所作,用以自勉、自奉、自娱的一首“幸福泉源歌”,就说明追求幸福重在实践。其为:

博览群书,求知若渴。远游四方,见广识多。

发挥潜力,尽其在我。深得其乐,乐得其所。

言行如一,心安理得。睡香梦稳,助人为乐。

身心健康,两面收获。手脑并用,慎思勤做。

夫妻恩爱,手足亲和。相敬相爱,安详和乐。

乐天知命,心胸宽阔。随遇而安,潇洒利落。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文4

到底甚磨是幸福?是金钱吗?是容貌吗?我想幸福是内心世界所幻想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它不是一两句概括的言词就能表达的.当久别的亲人相聚的那一刻,当母亲把儿子弄丢又找回的那一刻,当十年寒窗得到认证的那一刻.........我想这就是幸福.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享受幸福,但我知道幸福的人总比苦恼得人多.

幸福,这两个美丽的文字,这一组快乐的词语,可否问一下有谁没有感受过他的存在?又有谁能割舍这看似如鸿毛的两个字.

中国有句老话健康才是福,不是吗?健健康康的活着为了爱你的人,也为了你自己.尊重生命吧,毕竟尊重生命远远胜过尊重那些所谓的神,不要让世俗的尘埃遮蒙了那双本该明亮的眼睛,更不要让那生命的绿色变成困惑的黑白.

请让你身边得人也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好吗?拜托了!

世上最难得的是宽容,

人间最可悲的是嫉妒.

江河无须怨恨海洋,

山泉何必诅咒瀑布.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文5

回想我们小时候,踏青的路上看到的那些小昆虫和不知名的花朵,在自家院子里看到的蚂蚁窝,被妈妈牵着手第一次去过的市场,第一次骑脚踏车时的那种心跳的感觉……这些都是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幸福。

不过现在很多妈妈因为有着要保护孩子的想法,或认为读书是第一位的观念,这导致让孩子与世隔绝。因为外面危险,所以不会让孩子出去帮忙买东西;冬天怕孩子感冒;夏天怕孩子中暑……因此根本不准孩子出门,永远都是呆在家里。

现在的妈妈们,在想到让孩子面对世界,送给孩子幸福经验作为礼物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是要让孩子到补习班,或在家里多学一个字。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却失去了与世界交流幸福的机会,最后变得根本不知道什么会让自己幸福。

小时候,我看着孩子们拿到新衣服之后开心的表情,对孩子们提议道:“你们要不要亲自做衣服来穿?如果这样,就可以如你们所愿地尽情穿新衣服了!”

三个孩子都很开心地说要学习做衣服。那一年放假时间,我让孩子们跟着大人一起学习裁缝技术。在学院学习了近两个月的孩子,最后可以亲手做一些简单的衣服或小饰品等。每当有空时,他们会搜集一些布料,然后做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

某个有孩子的明星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因为孩子很乖巧。而且也很听妈妈的话努力用功,因此我觉得没有问题,很放心。结果有一天,我和孩子在公园玩球,孩子对我说:‘爸爸,没想到原来足球这么好玩!’当时我感觉后脑勺好像被人用铁锤狠狠地敲了一下。”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对世界没有偏见,而且想要认识世界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寻找无数的幸福。并从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未来。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文6

可是……

在神秘的魔法森林中,住着一位名叫贝拉得花仙子,她的美貌令日月失色,她的歌声令小溪忘记了流淌,她的画作曾一度让大家信以为真,她的诗她的琴她的书法……都是整个魔法森林无人能与之相媲美的,更重要的是,贝拉拥有这个世界上最清澈的心灵。

可我们可爱的贝拉一点也不快乐,因为她是一个没有翅膀的花仙子,她不能像格蕾丝和瑞塔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与云朵相拥,听风儿歌唱……她只能踏上青青的草地,一个人寂寞而又孤独的呆在花房里,任凭外面世界的欢声笑语闯进自己的耳朵……

伤心欲绝的贝拉独自来到了山顶,却不曾想会碰见平素最为嚣张刻薄的仙子碧娜,碧娜抖动着她那对美丽的翅膀,用尖厉的声音叫嚷着:没有翅膀的花仙子是个怪物,注定是永远不会幸福的。

贝拉再也受不了了,她决心去找回幸福,在老巫师的指引下,他来到了迷雾森林……

“小松鼠,小松鼠,你幸福吗?”

“我是幸福的,美丽的贝拉。”

“可你没有光彩的翅膀啊?”

“我有坚硬的牙齿可以撬开坚果,还有软软的大尾巴可以当枕头一样睡觉,我很满足。我是最幸福的松鼠。”

“小鱼儿,小鱼儿,你幸福吗?”

“我很幸福。亲爱的贝拉。”

“可你没有动人的翅膀啊?”

“我有美丽的鱼尾,还有广阔的水域。我很满足。我是最幸福的鱼儿。”

贝拉迷惑极了,正在这是,她看到了一只小熊和妈妈在一起。

“熊大婶,你幸福吗?”

“我很幸福。我的贝拉。”

“可你没有翅膀让你飞向蓝天?”“我有宝宝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很满足,我是最幸福的熊妈妈。”

贝拉终于明白了,她所遇到的动物都是天生就没有翅膀,所以大家无法理解翅膀对于一个花仙子的重要性。想到这儿,贝拉径直走向了天鹅湖。

一只翅膀受伤断掉再也无法飞翔的天鹅寂寞的呆在湖边,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看着同伴在空中嬉闹。贝拉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默默地走到它身边开始啜泣。

“可爱的贝拉,你哭什么呀?”

“我为我们都是没有翅膀的家伙而哭,我们是女王的弃儿,是森林里最不幸福的傻瓜。”

“哦,我的贝拉,我很幸福,我可以看着我的朋友们开心快乐,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看见他们的笑脸更能使我幸福,我很满足。”

贝拉想起了格蕾丝和瑞塔为了自己而忧郁的眼睛。

原来贝拉要找的幸福一直就在她的心中,满足就是幸福。

“贝拉拥有美貌,歌声和最好的才华,还有格蕾丝和瑞塔真诚的爱。大家都爱贝拉,而贝拉也同样的爱着大家。贝拉很满足。贝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花仙子。”

光芒照亮了每一寸土地,魔法女王手持光之魔杖优雅的降临在贝拉面前,贝拉惊奇的发现女王竟没有翅膀。

“我勇敢的贝拉,祝贺你找到了幸福。现在,我要把至高无上的女王之位传给正个魔法森林最幸福的花仙子,愿你庇佑每一个臣民。”

贝拉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披上了华丽的王服,美丽动人的面庞流淌着圣洁的光辉。魔法森林迎来了一个不眠之夜。

贝拉变成了永远幸福的女王,这可气坏了碧娜,她怎么也想不通,没有翅膀的怪物为何会如此幸福?

童话中的贝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那么在成长路途中苦苦寻找幸福的每一个天使,你找到幸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