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写诗歌词范例6篇

为你写诗歌词

为你写诗歌词范文1

如今,这些“诗人”应该是退休了。但是这年头又出现一种新浪潮:写歌词,这么多人似乎想写歌词就立马能写歌词,真叫我钦佩不已。

我算是读过一些唐诗宋词的,对《诗韵新编》也滚瓜烂熟,也曾经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上发表过几十首诗。多年前,我曾经和好友烁渊一起合作写歌词,烁渊是词作家,得过国务院颁发的文化大奖,他创作的歌词《我是公社小社员》榜上有名。

可是反复推敲好几天,我打了退堂鼓,歌词创作太难了,要押韵,要对仗,要工整,要尽量减少闭口音,要重复,要叫人一听就懂……我是无法胜任。

可眼下,叫人听得模棱两可的“大有歌在”,因咬字不准,产生的误会往往叫人哭笑不得。

比如刘德华唱过一首歌,其中有一句:“吴倩莲的风和雨藏了多少梦……”我想,你跟吴倩莲要好,也不用唱出来呀,默默放在心底就行了,再说人家早就名花有主。后来才晓得那歌的名字叫《中国人》,刘德华唱的是“五千年的风和雨藏了多少梦”,根本和吴倩莲没有关系!

还有当年“综艺大观”结束曲:“再见,再见,相会在彩屏前……”可观众怎么听都是“相会在太平间”。在太平间相会总归太不吉利吧?于是词作者不得不改,改成了“相会在掌声里”。

歌词最好朴素平实一点,不要“摆花斑”,歌词和诗歌不一样。写歌词其实比写诗歌所戴的“镣铐”还要更多一点,更重一点,必须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因为那是让人听的,让人唱的,不是让人看的。

我的好朋友陈涤非是著名作曲家,他听了辽宁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后深深感动,于是写了一首如今已经在东北广为流传的歌《好人》:“笑起来像孩子一样天真,唠起来捧出一腔热忱,干起来让自己做得最好,闲下来为别人事事操心,好人,好人,好人有好心,胸中有大爱,人间有真情,好人,好人,好人有好心,心与心相通,爱与爱相应……”你听,通俗易通,一点不会产生歧义。借用被夸奖者的名字,这叫“明―义”。

夸奖一个好人的歌曲同样可以谱写得这么出色,这么有深情,我是由衷钦佩的。

兔年春晚走红的民工组合叫“旭日阳刚”,他们一直唱汪峰的歌,《春天里》《飞得更高》等等。可是有一天汪峰先生不允许他们再唱他作词作曲的歌了,两个人立刻显得很尴尬。

网友们便启发说:不让你们唱,你们就自己写嘛,成为汪峰那样的原创型歌手嘛!

我想,写一首歌词大概不会比在工地上搬砖头更省力,这两位歌手一开口唱歌,往往走调,定音都定不准,你要他们进一步动手写歌,岂不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逼吗?当然,说不定他俩在创作歌曲方面有天赋,尽管他们没读过什么书,没研究过诗歌的创作原理什么的。

不由想起上海音乐学院一位大胡子教授,他叫何训田,因为策划《阿姐鼓》而轰动海内外,唱片里的很多歌都是他亲自操刀的,发表一首,播放一首,就能稳稳地站住脚,站在排行榜。

为你写诗歌词范文2

反观诗歌课堂教学,吟诵、讨论,形式多样,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对所学的诗歌也似乎理解了;但是倘若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再将曾学过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探讨,发现其理解已经出现偏差;倘若让其鉴赏不曾见过的诗歌,很多学生更是云里雾里,无能为力,不知从何下手。

其原因何在?

这与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有关,通过含蓄语言传递的情、事往往非现代学生可理解,语言上和内容上的障碍,让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相当难度;即便有些诗歌学生理解了,但他们也常感到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吟诵、讨论这些诗歌教学方式有一定效果,但是吟诵讨论更多是基于口头形式的学习;此外,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师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但是对于人数不很多的教学班来说,这一环节难以保证每个个体的参与,因此,需要“”任务来帮助弥补其它教学形式的不足。

所谓“写”任务,即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需要以“写”的形式完成的任务。

“写”任务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弥补平常堂上单一回答问题时有人不积极思考的缺陷;其次它驱使学生记录下转瞬即逝的思维过程,利于长时间保存;再次,“写”任务有助于“强迫”思考者将模糊不清的思绪进一步梳理清楚,形成文字;最后,它还能让教与学双方一起欣赏思维过程中曾出现的火花,让教师帮助学习者找出思维漏洞。

“写”任务的实施,有利于驱使学生深刻“体悟”诗歌,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写任务的教学安排一般可以放在某个阶段的诗歌教学后。它常需要学生借助该阶段的诗歌学习基础来完成“写”任务,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古诗学习,学生了解了唐诗宋词的总体风貌特征,把握了几位名家的诗歌风貌,掌握了一些格律诗歌的写作要求,同时也理解了常用手法,如对比、渲染、细节、想象、托物言志……在展现诗歌主题、突显人物形象、抒发诗人情志等方面的作用,教师便可以设计有关古诗鉴赏活动课的“写”任务了。

古诗鉴赏活动课的“写”任务形式主要有古诗创作与古诗改写(现代诗)两个内容,当然,完成任务的过程则可以有非常多的形式。

这种基于“写”任务的活动课型主要步骤是:

①“写”任务的布置(指导课)

②学生完成“写”任务(创作与改写)

③指导、修改第一次“写”任务的成果

④“写”任务的交流(堂上互动交流)

指导课主要是明确“写”任务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笔者在2016年曾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写”任务:

①古诗创作。

要求:

A.模仿所学诗歌,在写景抒情诗、咏物(人)诗、咏史怀古、酬赠诗中选一种,进行创作。创作的形式可以是五言或七言律、绝,也可根据词牌进行填词创作(尽量参考老师提供的词牌,上面有较为详细的格律要求)。

B.最能打动人的诗歌往往是情真意切的诗歌,请理清你所要表达的情感后再进行创作。

C.为了表现你的情感,请尽量使用你所学的诗歌的手法,使到你的情感表达更为有效。

D.创作后请在作品后面至少列出一点你最为得意的体验(如可以评价你所表达情感又或是你手法的运用等)。

②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把它改写成现代诗歌。改写的诗歌可以保留原来的情感,也可以改变原来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参考《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选修1)张继的《枫桥夜泊》改写成《涛声依旧》),尽量使用学过的诗歌表现手法,如细节、对比、描写……(改写后至少请两名同学对你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接受了任务后进行第一次写作,老师针对学生第一次上交的作品进行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并制作成视频(要求:配上符合诗歌内容的画面、音乐,准备朗诵),优秀作品合成诗歌集《悦心集――高二15、16班古诗学习成果合集》

下面就学生的作品探讨诗歌创作与改写中“写”任务的价值。

《游长洲悼东征阵亡烈士》

高二16班 黄世彰

某日,于长洲偶得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慨其隐于深草,无人知晓,遂有此作。

暮寻珠江畔,迷途万松岭。功坊隐深林,狭道藏茂草。

誓师旗山下,东征白日展。归来化骸骨,长眠无人问。

此诗是学生到广州海珠区长洲旗山玩的时候,偶然看到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而写的。感慨东征之战阵亡烈士纪念碑藏于深草,其路几不可走,更不要说有何指示牌了。想起杜甫的《蜀相》,便作此诗。他自己认为最写得最好的是二、四联:“二联写景,突显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无人问津”;“四联写东征烈士为革命捐躯却无人知晓,一种深深的哀伤之感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古诗创作中的“写任务”,迫使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象,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相信他对《蜀相》(杜甫),对怀古咏史诗的情感和表达技巧和效果有深刻的理解。

《莫 错》(改自《钗头凤・红酥手》 宋 陆游)

高二15 周伟聪

①想你,柔柔笑靥,晓梦残,梦难断。

②满城春色荡漾,绿柳随风摇曳,你用柔润的手,捧来黄藤酒,桃花面,身影纤,你我共饮,柔情双眸,胜却人间无数。

③当年年少,韶华倾付,暗自心许,春景只为你留,与子偕老,共你白头。

④怨那东风,无情拆散,欢情被吹得稀薄。离恨天,凤凰无奈两分飞;随东风,此情却是难始终。

⑤相思念,离索落寞,年年不忘卿。遥想当初:错,错,错!

⑥故园重逢,再相聚,欲说还休,难敌岁月消磨,似是经年陌路。

⑦春景如旧,但见卿,似比黄花瘦;梦啼清冷,泪湿红妆,鲛绡透。

⑧桃花落,池阁旧,斟满一杯黄藤酒,陈年相思,且将苦涩品。时空重叠,当年深情,回首若前生,抬手,想拭去你脸上的泪,你侧过,骤然心痛。

⑨曾经相顾成双,许你青丝白发,但相思,莫相负,海誓山盟犹在,不曾料,缘分比纸薄,莫,莫,莫!

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堪幽梦太匆匆。情孤,思枯,再也回不了当初。

(11)今生已无缘,一点执念,情思难断。

(12)来生,忘川汩汩,红尘渺渺,寻回你,愿倾尽所有,守护你,宁负苍天不负。

改写诗一般比原诗词内容更加丰富,它需要学生考虑运用何种方法进行表情达意。我们借助其他学生对此诗的评价来窥探学生们在本次“写”任务中的收获:

学生评价一:改写的诗歌前两部分沿用原来的情感,但是第三层比原词的立意更高了,还讲到了“来生”,看出作者对爱情的“坚定”。

学生评价二:有些细节描写写得特别好。例如第⑧小节先说“斟满一杯黄藤酒,陈年相思,且将苦涩品”,然后再来“时空重叠”,这样子作者想象的画面也就浮现出来了;最后“抬手,想拭去你脸上的泪”这个细节,更加把作者那种情到深处自然流露的情感写了出来;而“你侧过,骤然心痛”则使这种伤感“痛上加痛”。

看来,无论是创作的还是评价的,对于诗歌情感的理解,对于表达情感的方式,都有了自己的领悟。创作的学生能够理解原词,并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了原词的立意;评价的学生也能够认识到技巧的运用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写”任务,促使学生对于诗歌情感与技巧有了亲身的“体悟”。

最后通过活动课的形式为本次的“写”任务作结(让学生朗读配好了音乐与画面的作品,然后互评),把“写”任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为你写诗歌词范文3

旧话重提,说到精炼,诗歌语言作为所有文学作品中语言中的精华,就是以精炼为贵。尽管精炼的诗歌不一定就是精品,但是,精品诗歌一般都是比较精炼的。

诗歌评论家吕进有句这样的评论:“诗,不但有音乐美、排列美,而且有一切文学样式都望尘莫及的精炼美。”诗歌评论家谢冕也有句这样的评论:“精炼与否,成为诗歌成败的要害”、“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读到一首不精炼而可以传诵久远的诗。”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比其他文学样式,更要求精炼。

这里我们所说的精炼,与简约、简洁、简要、简练、洗练、凝练意义接近或相同,也就是说精致的。

但是,什么才是精炼呢?顾名思义,精炼,就是提炼精华。先经过提炼,后取其精华。提炼什么?提炼纷繁,提炼荒杂,提炼粗浅,提炼不必要的重复,提炼庸字,提炼闲言,提炼赘语。提炼就好比筛子筛谷子,把沙砾、尘土、草屑、糠壳、瘪粒……等等过滤掉,剩下的,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饱满的颗粒。

今天我们读到的《你的孩子们都倒在了云旁》一诗依然延续了蒙尘写诗精练的风格:“汶川,我头一次/在你碎裂开的骨骼里望天/而你的孩子们都倒在了云旁/我头一次感到被无数不着边际的问话/刺伤/背影站在大山的冷笑声中哑口无言/时间最终将使一切冷漠如磐石/直到彼此再找不到泪,喊落下的黑”,寥寥数语把地震灾区的悲伤情绪就表达了出来。

蒙尘的诗歌作品总是给人以深邃,诗句的字、词耐度,就如该诗一样,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很大。我曾这样评价过:“作为诗歌的语言,它的每个词汇,都应该是诗人或诗作者一次脉搏的跳动。一个词汇,就是一座矿藏,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具有张力的词汇,是不容易获得的,一旦获得,那便是财富。但是,只有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炼到了精妙的程度,才能营造出一个精妙的句子来。一个句子,表示一定的意义。无论表示那种意思的句子,都是以字数少而含义多为佳,也就是说要言简意赅。蒙尘的很多诗歌基本达到了这种要求,给人想象的空间也比较大。”

写诗也应该借用书法艺术中的留白以及音乐艺术中的休止,让读者能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诗歌作者的想象力。该诗就给了读者这样的想象空间,那就是有些需要写的地方,他没有起写,而是嘎然而止,留下空白,供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这些没写出来的,也没必要把他们都写出来,如果全部写出来,就不精炼了,因为精练离不开高度的浓缩和大跨度的跳跃。

附:蒙尘诗作《你的孩子们都倒在了云旁》

汶川,我头一次

在你碎裂开的骨骼里望天

而你的孩子们都倒在了云旁

我头一次感到被无数不着边际的问话

刺伤

背影站在大山的冷笑声中哑口无言

为你写诗歌词范文4

诗词教学的高耗低效历来备受诟病,课堂上教师一味在诗词“讲了什么”即诗词的意思上发力,而忽略了对诗词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意象的把握、意味的品悟和意境的探寻,致使本应灵动的诗词教学变得了无生趣。学习诗词如登山,应少些已有景色的告诉和讲解,多些未知风景的探险。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一直在理解诗意这一平面上打转,诗词学习终究将在原地徘徊不前,而缺了沿波讨源的历险,少了峰回路转的精彩,失了柳暗花明的诗意,是无法真正抵近诗歌的内核的。带着以上的思考,我开始了《渔歌子》的教学设计。

《渔歌子》是一幅色彩明丽,节奏舒缓,格调恬静闲适的写意山水画,作者张志和举重若轻,在看似轻描淡写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诗意田园的唯美画卷。词以景物描写起,以景物描写收,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张志和笔下的景物与文字也显得干净、饱满、透明,富含张力。“西塞山前白鹭飞”,语言平白如话,却为整首词奠定了明快的情感基调。词中所写景物西塞山岿然不动,白鹭振翅高飞,一静一动,动静相宜。“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之明艳,流水之灵动,鳜鱼之肥美,构成了词人心目中理想的桃花源。“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与李白的“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的惬意与满足尽在其中。“青箬笠,绿蓑衣”,白描手法的运用较好地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忘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渔父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所写的何止是景物,“烟波钓徒”流连的也不仅是垂钓。同样写烟雨,与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宠辱不惊相比,《渔歌子》为我们描绘的则是作者张志和拥抱风雨、流连山水、物我两忘的绝妙画卷。

作者借景抒情,通过看似普通的景物为我们营造构建了每个人都为之心驰神往的桃花源。《渔歌子》这首词集中表现了张志和所追求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这样的境界看易行难。张志和所描绘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人生境界深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哲学真谛,可谓铅华洗尽,返璞归真。

读懂诗词表面的意思相对容易,然而诗词背后的东西却在很多时候被我们疏忽甚至遗忘,诗词学习浅层化、表面化,诗词教学缺少立体的引领和纵深的推进。有了以上对诗词教学现状的清醒认识和诗词教学的准确定位,我开始了教学层面的探寻与思考。《渔歌子》中所写普通之景有着怎样特殊的含义?如何从意象入手引领学生去品读白鹭、桃花、流水、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等物的丰富意蕴,在诵读想象中切己体察,去把握诗词意境之美,在揣摩品悟中比较辨析,由朴实无华的景物描摹直抵作者丰富的精神内核,从而引领着学生拾级而登,由表及里,由文及人,最终把诗词教学引向立体,指向纵深。追问的过程是解构更是重构,在对《渔歌子》教学层面的思考过程中,“意思”“意境”“意象”“意味”等关键词语陆续跃入我的眼帘,“读懂意思”“体悟意境”“揣摩意象”“品读意味”,《渔歌子》的教学思路也逐渐变得明晰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品味词的色彩、画面、韵律美,读懂词的主要内容,感受词的意境美。

2.抓住词中的主要意象展开品评,品读词的深层意蕴,体察人物恬淡闲适、逍遥超脱的精神世界。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从语言出发,读懂意思

1.自由读词,思考:《渔歌子》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交流读词时眼前所浮现的景物。

3.如果让我们为眼前所浮现的景物添上色彩的话,你会分别为词中的景物加上什么颜色?能联系词的内容来谈谈体会吗?

4.如果为词中的景物配上声音,你又会添加哪些声音?

5.自由读,体会词的画面美。

6.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湖光山色,能把这些景色连起来整体说说吗?

7.自由诵读词,边读边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诗歌是语言的贵族。”诗词总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饱满、最丰富的内容。《渔歌子》一词用短短27个字为我们绘就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画卷。教师读出的东西,不是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沉浸。这个学习的过程即是对诗词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激活、还原和再现的过程,读出色彩,读出声音,读出画面,作者所欲表达之“意”在学生的朗读、想象与体验中逐渐变得清晰、立体、饱满起来。】

二、从语感出发,体悟意境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一种怎样的垂钓?请用心读词,想想作者张志和想借这样的景抒发怎样的情?

2.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

3.同样写垂钓,《江雪》是怎样描写的?请自由读《江雪》,诗中的哪些字词让你印象深刻?

4.比较《渔歌子》中的渔父与《江雪》中的渔父不同在哪?

5.同学们是怎样理解“不须归”的?

6.能把“归”换成“还”吗?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7.再读这首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8.如果为我们的观察角度画个线路图,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9.再读这首词,把整首词所描绘的景物连起来,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图景?

10.高声诵读,体会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是一种怎样的垂钓”?教师的追问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聚焦文本之“源”的探讨,指向文本之“幽”的品评。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与《江雪》中渔父形象的比较辨析更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词的表层意思的评析引向深层意境的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整首词所描绘的景物连缀起来整体鸟瞰,有助于学生对词所描绘的意境有更整体、更深入的把握。】

三、从语境出发,揣摩意象

1.词中的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景物你会选择哪个景物?

2.请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3.拓展阅读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了解“桃花”的特殊含义?

4.补充《桃花源记》的有关资料,品读词中“桃花”的意象之美。

5.词中的“白鹭”“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等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6.再读整首词,体会词的意象之美。

【诗词、文言文的教学都需要学生融入其中,在语境之中去感受。“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景物你会选择哪个景物?”这样的问题设计告别了分析,拒绝了说教,摆脱了告诉,远离了傻读。在读懂诗词意思,体察诗词意境的基础上揣摩诗词所写景物特殊的意象,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去发现、建构、生成新的意义,这是诗词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的课堂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增长语文能力。】

四、从语意出发,品读意味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在哪?

2.词人为何说“不须归”?用词所描绘景物的特殊意象说说作者“不须归”的原因。

3.“不须归”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西塞山的景色美吗?

4.补充阅读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5.词中的“归”说的仅仅是回家吗?

6.诵读后品悟“不须归”的丰富意味。

为你写诗歌词范文5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达成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联系语境及借助网络与工具书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品读感悟重点词句,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奇趣妙景。

②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学习诗歌回环反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领悟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精妙,感受现代诗歌对仗工整、音律节奏明快优美的语言特点。

③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完成配套《自主学习任务单》,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学习方法建议:

①搜集资料法。

②比较分析法。

③想象诵读法。

④概括归纳法。

⑤圈画批注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下面是老师预想的课堂学习主要内容和形式,你可以略作浏览,希望对你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帮助。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

快乐探险家

请你到郊外走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并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堂上与同伴交流。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任务二:

积累与运用

(1)字词储蓄员

看拼音写词语

耕耘(gēn gēng) 挺拔(tǐn tǐng) 苍劲(jìn jìng) 胸襟(jīn jīng)

认读生字词,借助网络、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

敞开 芬芳 无限 云锦 黄昏

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苍劲 沃野 洋溢 温馨 饱览 浩瀚 胸襟

(2) 词语小伯乐

( )的绿阴 翠竹的( )

( )的空气 松柏的( )

( )的大海 果园的( )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任务三:理解与感悟

(1)小小鉴赏家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抄写下来,用心读读,圈画出

描写的景物。

郁郁葱葱 高尚纯洁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写写你喜欢这一小节的理由吧。

(2)金牌解说员

多美的画面啊!

你看,___________的天空,__________的草地;

你听,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溪;

你闻,空气中弥漫着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大自然就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智慧小诗人

例——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溪说:郁郁葱葱 高尚纯洁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说:郁郁葱葱 高尚纯洁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任务四:启迪与升华

(1) 超级智多星

例——( 翠竹 ):刚正不阿 坚韧不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松柏 ):郁郁葱葱 高尚纯洁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小能手

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写作手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把“大自然”说成“课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时我们学过《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老师,您好!》这两首诗歌,联系今天所学的诗歌,相信你对现代诗歌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将你的心得体会带到课堂上与同伴一起交流。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三、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中华在线词典(http:///)

中国儿童文学网(http:///)

现代诗人孙友田作品:《月光启蒙》、《金色的星》、《花雨江南》儿童诗人金波诗集:《绿色的太阳》、《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

四、困惑与建议

我们的想法:遵循三“W”原则,建构立体“绿色”空间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清新活泼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一首现代诗歌、教师该怎么教、学生又该怎么学?在本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我们团队主要遵循了三“W”原则,以此来帮助学生建构立体的学习空间。

第一个“W”是“What”,现代诗歌学生学什么

《课标》给出了答案:“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为此,我们以《课标》理念为学习的“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立体目标,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第二个“W”是“How”,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诗歌怎么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很有创意的尝试。我们建议学生结合微课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并且明确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以翻转课堂为学习的“纬”,课程标准为学习的“经”,经纬分明,为学生交织出一张自主学习的网。

第三个“W”是“Why”,涉及学习任务的设计问题

这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主体部分,我们依据学生学情,围绕达成目标,设计了四大板块的任务。

任务一是“生活与体验”板块,《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此,我们建议学生在自学前先走进大自然,调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将学习的空间提前延伸至课外,从而为学习课文打下较好的情感和生活基础。

任务二是“积累与运用”板块,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独立识字、写字、解词的能力,我们从本课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通过四个环节逐层递进的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任务三是“理解与感悟”板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诗意、情境和情感,为较好地突破这一重点,我们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画面、仿写诗句来进一步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同时领悟诗歌中拟人手法的精妙,感受诗歌对仗工整、音律节奏明快优美的语言特点。

为你写诗歌词范文6

一、依托教材仿写

从仿到写,范文引路。这是习作教学的规律,也是诗歌教学的规律。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这就为诗歌的写作提供了凭借,在学习时,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写诗。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3》时,在学生充分诵读后,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如果宁宁出现在你们的面前,你会对他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经过你的劝说,宁宁能改掉毛病吗?学生把建议整理如下: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个炉灶有了门,/画只鸭子扁嘴巴,/画张桌子腿不歪,/画匹大马有尾巴。/你看看,/可是个细心的小画家?

学生由模仿到内化,再到表达的自动化,形成流畅的习作过程,既降低了写诗的门槛,又提升了写诗的水平,在习作的入门阶段消除了学生习作的畏难心理。

再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的读读背背时,引导学生表达诗的语言:

出示词语:细雨蒙蒙、细雨如丝、斜风细雨、好雨知春、细雨如织、细雨沙沙

通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些描写春雨的词语,想一想,你读着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同时表达出了诗化的语言:我读着“细雨沙沙”这个词,仿佛听到了春雨姐姐在轻轻地唱歌:沙沙,沙沙,我要下雨啦。/小草探出头,野花开笑脸。/ 杨柳梳小辫,田野披绿毯。/ 醒了,醒了,世界变得真美呀!

有的学生说:我读着“细雨沙沙”这个词,仿佛听到了春雨姐姐在轻轻地唱歌。她想让花儿开放,想让柳枝发芽,想让小草变绿,想让小麦返青,想让我们更快乐。有的说:这些句子写出了小雨姐姐的想法,写出了春雨善良、美好的品格。有的说:读了这些句子,我仿佛真的听到了春雨姐姐的歌声了,我还体会到了春雨姐姐的心情了。

在课的结尾,笔者说:同学们,这可是我们全班同学集体创造出来的句子,希望我们记住这些好词语,还要记住这些好句子,记住我们的聪明与创造。那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春雨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呢?学生齐声说“想”!笔者鼓励说:好的,拿起我们手中的铅笔,把春雨写下来吧。

笔者抓住这些词语的核心——“雨”字,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体会,继而品读词语,然后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激活学生的言语储备,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现自己新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交流、运用,词语教学与诗歌训练水融。

二、依托儿歌、童谣仿写

古老的文字蕴含着古老的历史,而每个词语都蕴含着属于每个人独特的意义,承载着我们成长的印迹,埋藏着很多神奇的故事。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个梦,汉字组成词语,带来的想象更有意思。教师把《我学写字》呈献给儿童:当我写上“小绵羊”,/一下子,/树啊,房子啊,栅栏啊/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都弯卷起来了,像羊毛一样。/当我拿笔把“河流”/写上我的小练习本,/我的眼前就溅起一片水花/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我就看见在花间忙碌的蜜蜂/两只蝴蝶旋舞着/我挥手就能把它们全兜进网中。

这样的词语多有意思,这样的诗歌多有意思。我们也可以试试的。燕北小学四年级刘威同学仿写的《梦想》极富想象:当我写下“梦想”,/一下子,/飞机呀,汽车呀,星星呀,/一切能看得到的,/都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乘坐宇宙飞船,/飞到了太空。

介绍优秀儿童诗歌、民歌童谣,引导儿童仿写。如仿照金波的《其实我想》,燕北小学四年级张雨同学仿写了《小鸟》:其实我是一只鸟/当我飞到田野/看见很多害虫/我想这样告诉你/其实我是一本书/当你打开我的时候/我可以把知识一点一点地/献给你/我想这样告诉你

三、依托精美课文进行创作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应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感悟、体验、表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田园诗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然安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文章就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在课文拓展时,引导学生以学过的诗的方式表达对荷兰的看法和感受。燕北小学四年级张冰源同学创作了《荷兰》:当我写下“荷兰”/我马上就可以看到/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打呼噜/成群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美丽的草原/挤奶的人们/默默无语/美丽的晚霞染红了西天/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依托文本交流写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