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范例6篇

猪周期范文1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猪肉价格连续第四个月上涨,在2月份同比下降1.5%后,从3月份到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2%、8.3%、5.3%、7%。一度跌至低点的猪肉价格,大有掉头反转、快速回升之势,猪肉价格是否已走出下行通道?“猪周期”是否再度来临,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目前国内猪肉价格已连续四个月回升,这主要是由前期生猪供应量持续下降所引起。”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姜楠认为。

“过去两年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导致生猪养殖亏损扩大,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跌至有记录以来最低,这是当前猪肉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解释说。

笔者了解到,过去几个月来国内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持续下降,其中3月末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刚逾4000万头,跌破农业部规定4800万头警戒线,养殖业整体去产能情况较为严重,市场适重猪源大幅减少,猪源供应趋紧。

农业部日前的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也显示,5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减少9.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少15.5%。

由于猪肉价格对CPI走势有一定影响,因此,市场对猪肉价格未来走势十分关注。“目前生猪存栏减幅趋缓,供应量将逐渐趋于稳定,猪肉价格预计会震荡回升,短期内涨幅不会太大。”姜楠判断。

专家认为,尽管猪肉价格涨幅不会太大,但由于生猪存栏量已跌至谷底,猪肉价格在经过持续低位后,将有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李慧勇认为,目前猪粮比价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有利于养殖户走出亏损困境和行业的恢复。7、8月份气温升高造成猪肉需求减弱,价格可能稳中有涨,9月份以后进入需求旺季,预计猪肉价格将进入新一轮上涨。

“短期内国内生猪出栏难以恢复正常,生猪市场供应趋紧局面难以缓解,预计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继续维持小幅上涨态势,或将进入新一轮‘猪周期’。”分析师李文旭认为。

猪周期范文2

近年来,由于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生猪价高时,引发了cpi居高不下;生猪价低时,导致大量养殖企业、养殖户严重亏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生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生猪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性,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与粮食生产情况、食品价格情况、经济运行情况、企业和养殖户养殖情况、疫病情况、政府调控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便产生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1-3]。

作为生猪养殖者,应把握生猪生产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实现养殖利润最大化;作为政府,应适时或超前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措施,以抑制由于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引发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笔者就如何把握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进行探讨。

1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是由生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地域等的限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生猪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控制繁育速度、生长速度、存栏数、出栏时间等,以实现调节、控制生猪生产的周期,让生猪的生产周期按人们需要的周期发展。

1.1 商品猪生产

商品猪从出生到屠宰,一般经历如下几个时期:哺乳期(从出生至30~60 d)→保育期(从断奶至80 d)→育肥期(从80 d开始育肥,至180~240 d,或者更长时间,至300~360 d出栏)。商品猪生产周期为180~360 d。

1.2 生产母猪生产

生产母猪从出生到最后淘汰,一般经历如下几个时期:哺乳期→保育期(这2个时期同商品猪)→后备母猪期(从80 d开始至8个月)→妊娠期(8个http://月后开始配种,妊娠期114 d,大约4个月)→哺乳期(产后哺乳时间为30~60 d,断奶后,仔猪进入商品猪生产,母猪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配种期(仔猪断奶后3~8 d,母猪发情配种)→母猪淘汰(母猪的生产年限一般为3~6年,生产高峰是第1.5~3.5年。在这个时期,可以根据母猪的生产性能、生猪价格等情况,决定淘汰母猪的时期)。

1.3 生猪生产周期

从商品猪生产和生产母猪生产情况,可以看出生猪生产具有其独特的生产周期性[4]。

1.3.1 商品猪生产周期。商品猪经历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至出栏需要180~360 d,即6~12个月(如果生产烤乳猪用商品猪,只需要30~60 d,即1~2个月),这个生产周期人们可以控制,可以随人们生产的需要进行改变,饲养周期为30~360 d,即1~12个月,一般情况下多为180 d,即6个月。

1.3.2 母猪生产周期。母猪出生→培育为后备母猪(8个月)→配种、妊娠→生产下一代商品猪(114 d),需要354 d左右,大约12个月,这个生产周期人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母猪一生生产年限为3~6年,生产第1胎的时间是1年,生产高峰是第1.5~3.5年,可以根据生猪市场情况,决定淘汰母猪的适宜时期,在生猪价格较低的时期,提前淘汰母猪,培育后备母猪;在生猪价格较高的时期,推后淘汰母猪,推后培育后备母猪;这样就能有效减小因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给生猪生产带来的影响,提高养殖效益。养殖户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确定淘汰母猪的时期。

2 生猪价格的周期性

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很多,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出现明显的价格周期性。

2.1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

一般情况下,从培育后备母猪开始,至母猪配种、妊娠、哺乳、仔猪保育、育肥、肥猪出栏,需要18个月,即1个完整的生猪生产周期需要18个月,约1.5年。如果在生猪价格处于高峰时培育母猪,经过18个月,生猪开始出栏,由于供求关系,生猪存栏数增加,出栏数增加,生猪价格处于低谷;这时开始淘汰母猪,培育母猪数量减少,这个情况经过18个月左右的时间,生猪存栏数减少,出栏数减少,由于供求关系,生猪价格又处于高峰。因此,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生猪价格周期的规律是:从价格高峰至价格低谷或从价格低谷至价格高峰,需要1.5年左右(峰底到峰顶或峰顶到峰底);从价格高峰到价格高峰或从价格低峰到价格低峰,需要3年左右(峰底到峰底或峰顶到峰顶)。

2.2 疫情疫病

由于市场流通,生猪流动性加大,饲料来源广泛,生猪染疫病机会加大;加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疫病;一些疫病病源发生了变异,致病力增强;一些散发病,成了群发病;一些地方病,成了流行病。给生猪养殖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也打乱了正常的生猪生产周期和生猪价格周期。

2.3 生猪生产者的调节

为了获取养殖利润的最大化,生猪生产者(包括养殖企业和普通养殖户)都会尽可能地把握生猪生产周期与生猪价格周期,合理计划养殖,调整出栏时间,确定母猪淘汰时间[5]。尽量在生猪价格高峰时达到高存栏、高出栏、高利润;在价格低谷时调整猪群结构,及时淘汰低产母猪,培育后备母

转贴于

猪,降低存栏数,降低出栏数,减少亏损。

2.4 粮食生产情况

在国内国际2种资源2个市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国内、国际粮食的增产、减产,会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成本,影响生猪价格[6]。

2.5 政府调控措施

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稳定物价,政府会在生猪价格剧烈波动时,出台一些措施。在生猪价格过高时,通过扶持生猪养殖、增加市场供应、扩大进口等措施,尽量抑制价格;在生猪价格过低时,通过增加收储、减少市场供给、限制进口等措施,尽量刺激价格。

2.6 其他因素

遭受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干旱、洪涝等;遭受经济动荡如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遭受地区冲突、战争、疫病流行等,会对生猪增产产生影响。

3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结合

作为生猪生产者,都希望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要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需要准确把握近几年来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预测未来1.5~3.0年生猪价格周期性变化的趋势,根据这一趋势,科学合理地安排生猪生产,尽量做到生猪价格高时生猪存栏高、出栏高,生猪价格低时生猪存栏低、出栏低。

3.1 生猪价格低谷时的生猪生产

当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应果断淘汰低产母猪,减少饲养数量,降低存栏数,压缩生产规模,清洗、消毒圈舍后,空置圈舍,进行必要的圈舍修理、改造。根据前期生猪生产情况,总结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预测未来生猪价格趋势,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阶段的生猪生产,有计划的更新猪群血缘,引进种猪、培育后备母猪,力争下一轮的生猪生产周期与生猪价格周期同步。

3.2 生猪价格高峰时的生猪生产

当生猪价格处于高峰时,要加大生产投入,增加存栏数,提高饲养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人员工资。尽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尽量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尽量减少母猪淘汰,增加生猪数量;尽量推后或减少种猪、后备母猪培育,增加肥猪出栏数,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

3.3 生猪价格处于合理阶段的生猪生产

当生猪价格处于合理的阶段,要判断其是处于价格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

3.3.1 处于价格上升阶段。此时要积极培育种猪、培育后备母猪,淘汰低产母猪,淘汰母猪的数量要等于或小于培育后备母猪的数量,要增加存栏数,适当推迟出栏时间,提高饲养规模,提高饲养标准,提高管理、保健、防疫、消毒等标准。

3.3.2 处于价格下降阶段。要及时淘汰低产母猪,减少或停止培育种猪和后备母猪,提高出栏率,逐步降低存栏数,减小饲养规模,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休假,对圈舍进行清洗、消毒、维修。

3.4 贯穿于整个生猪价格阶段的生猪养殖措施

猪周期范文3

生猪价格连续反弹后再现跌势

猪价在经历去年9月份的高峰后,一路下跌,至今年5月中旬,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一度跌破每公斤14元,相比去年超过每公斤20元的高点,下跌达三成。在连续下跌和震荡后,八九月份猪肉价格开始反弹。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一度出现连续8周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达7.7%,让养猪户暂现“笑容”。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经济开发区西魏村是养猪专业村,全村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谈起近期生猪价格变化,一家公司负责人说:“前段时间,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苗头,使我们逐步走出了上半年的亏损行情,迎来微利。”但中秋、国庆“双节”过后,猪价再现跌势,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10月份第2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4.91元,比上周下降0.5%。

粮价下跌带来盈利希望

在生猪价格前期连续下跌及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养殖户在四五月份一度出现明显亏损,5月份猪粮比价甚至跌至5.5︰1的“黄色预警”。目前随着猪价的反弹及玉米价格的不断回落,养殖户盈利状况有所好转。据商务部数据,10月1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4.92元,玉米价格为每公斤2.48元,猪粮比价虽然比9月26日下跌0.17%,但仍达到6.02︰1,超过6︰1的盈亏平衡点。

据了解,尽管猪粮比价从今年4月份开始跌破盈亏线,但目前存栏母猪的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据农业部数据显示,6至8月的存栏母猪环比分别增长0.1%、-0.3%和0.4%,同比分别增长5.8%、4.1%和3.1%。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说,今年养猪并没有出现大的亏损,所以养殖户的资金链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此外,去年猪肉价格相对较高时部分资本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今年开始陆续投产,所以母猪的存栏量反而有所上升。

“反周期”调控仍需加强

从目前的供需形势来看,明年猪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抑制“猪周期”不能放松,应从“反周期”的稳定供给上多下功夫。

山东泰安养猪大户仉元侯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亏了不少,因此期盼猪价尽快反弹。考虑到猪肉价格波动一般以2至3年为一个周期,明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很可能会强势反弹。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春节前是需求旺季,猪肉价格会呈现整体上涨态势,但幅度不会太大,由于生猪及母猪存栏量不减反增,预计明年的行情仍不会太乐观。从种猪场反映今年种猪销售情况很好的情况来看,养殖户的积极性还是有的,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没有大的疫情,供需形式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所以明年的行情不是很乐观,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猪价难涨。

猪周期范文4

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本成为重要推手。通过发展规模养殖、促进绿色发展,生猪产业有望告别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避免周期性波动带来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日前,温氏股份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约118亿元,净利润大增近9成。与此同时,各农牧企业纷纷加快布局生猪产业。新希望集团表示,未来3年-5年将在全国养殖1000万头猪。双胞胎集团表示将在四川布局5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德康农牧则计划投资30亿元开发100万头“内江猪”项目、投资75亿元布局500万头生猪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一时间,生猪产业成了“香饽饽”,相关上市公司也被市场看好。

为何资本如此看好生猪产业?近年来猪肉占整个肉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4%左右,是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在经历2012年-2014年持续低迷、深度亏损行情后,全国生猪价格进入持续上行周期。由于猪肉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下跌,养猪业整体赢利情况看好。据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规模养殖场平均每头育肥猪赢利520元以上,较2015年每头多赢利300元以上。

近年来,随着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生猪产业经历了优胜劣汰的阵痛。一方面,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不少南方省份关停、拆除养殖场,目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存栏调减1600万头,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上一轮“猪周期”后,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大量退出,巨大的市场供给缺口给养猪巨头带来了入局的好时机。

当前,生猪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从外部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生猪生产效率偏低、生产成本较高,生i产业国际竞争加剧,猪肉进口压力加大;从内部看,生猪养殖粪便处理渠道不畅,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突出。加之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生猪规模养殖面临“用地难”,猪场建设成本不断提高,散养户通常无力承担。总体看,传统的粗放式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新旧矛盾交织叠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倒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资本由此成为重要推手。业内认识到,发展现代生猪产业,必须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在发展规模养殖、促进绿色发展方面下功夫,加快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提升生猪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现在,生猪产业处于转型路口,整个行业革新换旧,产能大进大出。传统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开始瓦解,以资本为动力的规模化发展吹响了号角。

猪周期范文5

1、现在规模养猪场的生猪出栏时间一般为6-7个月。宰杀重量大约在95-110公斤。现在生猪长得如此快的原因是新型饲料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猪仅仅是为了市场需要。虽然速度是它的优势。但味道不好,肉纤维不致密是最大的弱点。现在这种6-7个月就出栏的猪农家是不怎么吃的。因为农家自己很清楚,靠一些激素、安眠药催肥的猪吃了一对身体不好;二不好吃。但是我国的猪出栏率相对外过来说,出栏率比较低,这表明我国的养猪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一般来说我国的猪都是走数量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猪周期范文6

(1)中小规模的散户养殖占很大比重。我国生猪养殖的方式分为由散户养殖、批量养殖的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企业三种类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是我国生猪生产的历史传统和主导模式,在目前家庭农户散养方式出栏生猪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散户养殖受资金不足的限制,导致生产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和信息不灵,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在生猪饲养环节,从子猪出生到肥猪出栏,一般需要180~200天的时间,如果考虑母猪妊娠期则需要300天左右;而在屠宰加工及储销环节则要求尽量缩短流程,以保证猪肉的新鲜度。由于生猪饲养周期长,市场价格的变化并不能使生猪的供给量立即随之变动,反映出生猪生产对价格变动的时滞性。

(3)生猪生产的不稳定性。生猪是活体动物,其生长状况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饥饿、寒冷、疾病都可能导致其生长受阻甚至死亡。随着交通物流条件的改善,子猪、生猪和猪肉的区域间调运日益频繁,人员、交通工具流动量大大增加,这些都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会导致区域内生猪大量死亡或被扑杀,供应量迅速减少。

1.2近十年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在2003年之前一直趋于平稳变化幅度不大。从2004年开始至今,就频繁波动,尤其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达到十年来最高。

1.3 2011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

从一年中的生猪价格走势来看,1~5月生猪的平均价格涨幅不大,涨幅仅为176%。但从6月开始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9.1%。这较往年趋势比较反常,按往年惯例,一般春节消费高峰过后生猪价格会小幅下降,一直到中秋节消费高峰到来才会回涨。

2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

2.1生猪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基本假设:商品本期的产量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本期的需求量取决于本期的价格。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这时就会形成发散型蛛网,如图3所示。

E点为供给等于需求时的均衡点,对应的均衡产量为Q,均衡价格为P。假设,第一期的产量在Q1,对应的需求曲线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则根据第一期的价格P1,按供给曲线,生产者将把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第二期,消费者再根据生产者提供的产量支付价格,然后生产者再根据需求者提供的价格决定第三期的产量,如此循环下去,就形成分散的蛛网模型。

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养殖户只能根据上一期的市场价格决定本期生猪产量,当市场价格较高时,他们就补栏扩养;当价格下跌时就减少母猪存栏量从而减少后期的子猪产量,进而使下期生猪产量降低。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滞后性,使得价格出现周期性的振荡。

2.2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

从图1生猪十年内价格波动情况可以看出,生猪价格的波动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

(1)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按照价格高低及波动幅度不同,可以将十年生猪价格分为四个区间。第一个区间是从2000年1月到2003年9月,生猪价格基本在9.5~11元/千克波动。第二个区间是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5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1.6~15.9元/千克波动。第三区间是从2007年6月到2009年4月,生猪价格在17.6~26.8元/千克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第四区间是从2009年5月到2010年8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5.5~20元/千克波动。可以看出整个十年内,第三区间即从2007年到2009年之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最大,此期间的生猪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峰。

(2)波动周期缩短。从上面划分的四个区间可以看出:第一个区间经历了3年零8个月;第二个区间经历了3年零7个月;第三个区间历经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第四个区间时间更短,才1年零3个月。可见,价格变动的周期越来越短。

2.3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

前面按照价格高低及波动幅度的不同已将十年内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分为四个阶段,从十年内的波动趋势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呈一定的周期性。每一次都是按照“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上涨”这样的规律循环往复。因此,从2000年到2010年共经历了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就是2000年到200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但仍然看出有一个波峰一个波谷构成的完整周期。从2000年6月开始到2002年3月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出现第一个赢利期;2000年6月以前的月份,价格一直是下降阶段,出现第一个亏损期;整个周期中最低为9.47元/千克,最高价为11.04元/千克。第二个周期就是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6年下半年,其中2004年9月为波峰,价格达到15.13元/千克,而2006年6月为波谷,价格下跌为10.58元/千克。第三个周期是从2007年到2010年春节过后,这个时期生猪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波峰发生在2008年2月,价格为达到历史最高为26.08元/千克。

仅从图2中2011年全年生猪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的生猪价格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前后价格较高,从3月就开始下滑,5~7月达到波谷,之后又缓缓上升,在中秋前后上升到较高价格,一直到年末。因此一年内生猪的价格就会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

3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3.1供给因素

(1)供给过度分散带来生产的盲目性。生猪是最大的养殖行业,生产者、消费者达千万以上,市场高度分散,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者都无法把握市场变动情况。而普通农户则更是只能按照传统习惯生产,当猪出栏时,价格基本上由收购者决定。当市场行情好,生猪能卖个好价钱时,人们便一窝蜂地补栏扩养,导致生猪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生产出现亏损;一旦生猪生产出现亏损,便纷纷减少养殖量甚至宰杀能繁母猪,导致生猪供应量快速减少、价格上涨。然后又重新陷入扩养陷阱,由一轮生产过剩引发下一轮生产不足,使生猪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

(2)生产投入品及替代品价格的变化。饲料成本占养猪生产投入品成本的70%左右,而玉米又占饲料成本的60%左右,所以玉米的价格大小也就决定了生猪价格的高低。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一直2011年10月,玉米的价格一直 呈上升趋势,从1.5元/千克涨到2.45/千克,其中2011年9、10月达到历史最高为2.45元/千克,所以生猪价格也在当月最高。从10月过后到今年,玉米价格开始有所下落,目前为2.35元/千克,因此生猪价格开始回落。

产品之间具有替代性,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去购买其他价格相对较便宜的肉类替代品,如鸡,鸭等,而减少对猪肉的需求。一般来说,当供给不变时,对某种肉类产品需求增加会引起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人们对鸡鸭等肉产品的需求增加就会导致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于是我们看到鸡鸭的价格在2011年9、10月也是全年中最高。由于猪肉价格上涨会引发肉禽的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动推动着CPI的整体上涨。

(3)生产的周期性。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上游的养殖阶段生产周期长,中下游的加工销售生产周期短。因此,当猪肉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时,生猪价格就会上涨,饲养者为获得较大利润,就会增加母猪的饲养量而减少子猪出栏量,这样就会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进一步减少,从而使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因为生猪生产周期长,因此在短期内生猪的供给量不会增加,这样就使得生猪价格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一直到18个月后,育肥的子猪出栏后才会使价格下降。这个时候,饲养者又担心生猪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于是就开始大量出售生猪,引起生猪供过于求价格进一步下滑,直到半年后生猪全部出售完,生猪供给量开始减少,其价格才会回升。这样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

3.2需求因素

(1)需求弹性。生猪作为农产品其需求弹性较小,需求曲线相对产量轴较为陡峭。当猪肉价格上涨后,人们会转向去购买价格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如鸡、鸭等,这样就导致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而由于其缺乏弹性,需求量的微小变动就会引起价格的较大幅度变化。因此,其价格波动较大。

(2)投机因素。近几年的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为投机提供的充分的资本了条件,再加上目前国内楼市降温、股市低迷,更多热钱加速流向农产品市场,从而导致被炒作产品的价格暴涨暴跌。拿生猪来说,从2010年到201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从每千克16.1元左右一路被炒到29.8元。

4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4.1影响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价格的频繁变动,使得预期产量也随之波动。市场行情好时,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市场处于低迷时,大量的生产者又退出。依据蛛网模型理论,市场价格就会偏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这也就形成了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产业的稳定发展。

4.2影响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整个生猪的产业链中,生猪价格波动的最大获利者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所以,养殖户承担了大部分经营风险。由第二节我们已经知道,生猪养殖户都是按目前市场价格确定下一期生猪补栏量的。但生猪的生产周期又较长,在生猪还没来得及出栏之前价格可能就发生了变动。当前价格较预期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又来不及补栏,致使当前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当前价格较预期价格下跌时,养殖户的生猪产量又相对过剩,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这就影响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3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生猪价格的暴涨暴跌会影响整个生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对上游饲料供应企业来说,生猪价格的波动会通过影响生猪的供需来影响饲料需求量的变动。生猪价格上涨会导致生猪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增加饲料的需求,相反生猪价格的下跌就会对饲料的需求减少。对下游零售商来说也一样,当价格上涨时,由于成本较高,虽有利可图,但相对获利水平较低;当价格下跌时,就会发生亏损,影响其稳定发展。

4.4影响养殖户对未来的预期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都是根据上一期的生猪价格来确定本期的产量的,但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的暴涨暴跌,导致扩散型蛛网模型的价格偏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使得波动规律难以把握,再加上养殖户本身搜集信息的能力就弱,因此,他们就无法设定预期产量。

5抑制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其供求平衡与市场稳定,是长期困扰生猪生产发展、价格稳定以及市场供应的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摆脱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窘境,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以稳定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

5.1稳步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首先,实现生猪养殖从散养向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转型,这样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适当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规模化养殖可以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防疫,快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疫病防控和增加产量的作用。最后,规模化养殖可以统一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维持生猪价格稳定,保证所有参与的养殖户利润最大。

5.2健全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

畜禽疫病的出现常常具有突发性、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当出现流行性疫病时,可能造成一定区域内生猪疫病的爆发,导致大量死亡,即使死亡率不高时政府出于疫病控制也会采取集中扑杀等措施。这样会带来一定时期内生猪供应量的明显减少,从而加剧市场波动。严密的疫病预防控制是防止疫情爆发的关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相关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加强疫病防控的科技创新和体系建设,构筑起功能完善、运转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

5.3加快生猪产业市场预警体系建设

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生猪生产对市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系统。政府可通过此系统相关的信息,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让养殖户根据行情有所准备,并且政府也可根据该预警系统对相关政策做适当调整。虽然政府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数据整理、综合分析及较权威的预警报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5.4建立生猪交易期货市场

市场问题调节的基础在于市场自身,而建立期货市场来稳定生猪的市场供给和适宜的价格水平是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减少市场波动的重要措施。期货市场可以锁定未来的交易价格、数量和交易对手,竞价交易让未来的价格充分反映当前市场的信息,以未来 的价格引导当前的价格,减少当期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降低生猪生产的价格风险,让大量的交易主体实现套期保值。

5.5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加大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能繁母猪保险、政府保护价收购和生猪肉国家储备等的调节机制。当生猪价格下跌时,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避免出现市场较大的异常波动,达到保持合理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维持生猪产销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景海.养猪高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卢凤君.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培建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自制主题

下一篇圣诞节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