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队旗范例6篇

出队旗范文1

勤学习,为自己充充电

苦练兵,为支队争荣誉

岗位练兵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干好工作,就得有一个好身体,他深深明白这一道理。他坚持每天晨跑,无论刮风下雨,几十年如一日。为积极响应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开展全员额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号召,他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岗位大练兵活动当中,不怕苦,不叫累。作为一名党员骨干、支队出纳,他能够刻苦钻研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在消防业务训练中,多年来能保持高昂的训练热情的斗志,敢于拼搏,勇于解决训练难题,训练成绩不断提高,吃苦精神极强,不愧为支队的训练标兵。在今年的比武训练中,当时他在训练中发生肌肉拉伤情况下,仍然坚持训练,支队领导多次劝他,停止训练休息,可每到训练时他仍然站到了训练场上,官兵们劝阻他,他就说:“脚不行可以用手。”

他始终坚持在训练一线,用自身的行动感召了所有队员,集训队训练热情一时高涨。他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对待队友也孜孜不倦,在训练场上他及时引导战友们纠正错误动作,克服心理障碍,使不少队员训练成绩直线上升,为支队参加全省消防部队岗位练兵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记得在一次100米跑训练中,他由于大腿肌肉前一次拉伤而引发更严重的拉伤,当时连走路都是极为疼痛,可当教练让他休息昨,他很快的回答“不用”,短短的两个字,说得是那么的简单,可做起来是那么的不容易,他毅然决然的继续坚持参加了下一个3000米跑训练项目。这一件件“小”事,深深印在了所有年轻警官的心中,他们无不为他这种精神所感动!无疑,他为年轻警官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他深知,要锤练出真正的自我,没有过多的捷径可走。而他一直在机关工作,同时平时的工作任务又重,这些都给他的训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他心里清楚,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警官,体能是最基本的素质。

于是,战士们搞训练,他挤出时间一块练习。休息时间,他为自己开小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4年全省消防部队岗位大练兵竞赛中,他奋力拼搏、力压强敌,夺得了35-40岁年龄组1500米跑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支队岗位练兵实现了第一名的突破。第一名说起来简单,但是这第一名的取得与他平时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与他惊人的毅力、崇高的集体荣誉感是分不开的。

出队旗范文2

关键词:戚继光;军乐;旗鼓乐队;纪效新书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64-01

军乐,顾名思义,是指军中的音乐。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的“击鼓鸣金”之说。到明朝时期,著名将领戚继光在他所属部队建立了蔚为壮观的“旗鼓乐队”,标志着军乐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军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标志着军乐的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旗鼓乐队”也因之成为我国古代军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旗鼓乐队”的组建和运行特点,探讨其如何发挥其实用和娱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当代军乐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戚继光“旗鼓乐队”之“旗”――以“五色”为特点的视觉指挥系统

戚继光的“旗鼓乐队”,包括了旗帜、乐器两大组成部分,相应构成了视觉和听觉两大信号系统。在旗帜方面,戚继光指出:“名将所先,旗鼓而已。近见东南人不知兵,旗无法制,率如儿戏,或轻难远视,或重难执驰,方色混杂,不可辨认,而临阵分合,更与旗无干,听兵用手逼唇为哨声,却以族旗为摆队之具,金鼓为饮宴之文。至有大将名宵,而亦乌合纵横,一听兵士纷沓,一队数色,一阵数令,以胜负付之自然,以进退付之无可奈何”。这表明,戚继光非常重视旗鼓,并指出了他之前旌旗信号系统的诸多弊端,例如颜色太杂,不易辨识;旗帜太重,不易在战场掌控;旗、阵脱离,未能充分发挥信号系统作用等。

为此,戚继光重新设计和规范了旗帜,将旗帜色彩限制在五种正色之内,并严格按照五行配位的思想进行分配,所用旗帜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旗色照方向”。具体为每一大营的将官旗帜分为五色。每营将官下各部伍的旗帜又分五色。在将官以旗心定本营方色,方色以旗心的色彩为准,假如旗心是青色,则对应东面;旗心是赤色,则对应南面,以此类推,使军士不致于混淆编队。二是旗边不犯本旗之色。旗心之色称为旗帜的本色;旗边的用色属于辅的,戚继光要求,旗边所用的装饰色与旗心的色彩要形成相生的关系。他指出,“此旗(指五方形旗)四面四方立表,兵之所视,以为坐起进止、左右前后周旋者也。杆高一丈五尺,琪头珠络,旗色照方向,边以生旗之色配之,不可犯本旗之色”。三是“以黄应德”,选择黄色飘带装饰各类旗帜,代表顺天应人的完美道德。戚继光说:“黄旗属土,中营、中军所用。但见黄旗。即知为某中营、中军。此外,他还设计了金鼓旗:“金鼓旗四面,此用以引金鼓,杆高一丈二尺,樱络堆尾珠络,旗素黄色,方七尺,黑布字,大二尺。”

总体看来,戚继光旌旗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色彩醒目而不杂乱,旗帜体现隶属关系,通过“五色”与“五行”的结合,“五行”与“方位”对应,使士兵仰望旌旗即知其所属、知其所在、知其所往,有利于实现列阵有方、调度有法、号令有效的军事目标。戚继光的一系列战绩表明,他充分发掘了“五色”的应用潜力,较好实现了预期目标。

二、戚继光“旗鼓乐队”之“鼓”――以“吹打”为特点的听觉信号系统

戚继光在他的部队中普遍建立了“旗鼓乐队”,不仅中军有“中军旗鼓”,甚至步兵、骑兵、车兵也各自设立了“步营旗鼓”、“骑营旗鼓”和“车营旗鼓”。“旗鼓乐队”普遍使用中国民族的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例如,“中军旗鼓”中采用了鼓、孛罗、金鼓、点子鼓、笛、笙、号头、扁鼓、唢呐等多种乐器,“步营旗鼓”中使用了锣铃、钲、鼓、笛、杖鼓、点子鼓等。这些乐器穿透力强,易于识别,有效保证了军令上传下达、部队协同作战等相关要求的实现。戚继光之后,部分乐器经过长期演变,流传到民间,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乐器。例如,目前山东蓬莱境内广泛流传的大杆号,又名“喇叭”、“招军”、“先锋”、“号角”,即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乐器之一,现在蓬莱许多村子仍有大杆号吹奏乐队。

以中军旗鼓为例,阵营如下所示:

除明确规定旗鼓乐队的构成之外,戚继光还对乐器如何吹奏做了详细要求。例如,在击鼓方面,他提出:“试打鼓之势,用以木槌二根,起迟下速,两手高举过额,而著鼓沉重为可”,明确要求击鼓时,两根木槌要慢起快落,鼓槌上举的高度要高过额头,保证击鼓的力道和效果。

三、戚继光“旗鼓乐队”的运作方式

戚继光所著《练兵实纪》中,详细介绍了旗鼓的具体运作方式,通过明旗次、明旗应、明旗色,实现了旗法严明、节节相制,通过明笛号、明喇叭、明、明羯鼓,实现了各有所用,一呼百应,通过加强训练,严格要求,使相关号令得以被军队各个层面的将官和士兵所掌握和熟练应用,确保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一)在旗帜方面,明确规定各类旗帜用法,旗法严明、节节相制

戚继光在所著《练兵实纪》中,提出了“明旗次、明旗应、明旗色”的三明要求。一是通过“明旗次”,实现“节节相制、一呼即应”。明确要求各营“队总”看“旗总”,“旗总”看“百总”,“百总”看“把总”,“把总”看“千总”,“千总”看“哨将”,“哨将”看“主将”。同时明确,“若主将五方旗招,俱起立点,动则五方之营俱照旗而动。如(五方旗)止于一旗立点,则该应之旗俱立点,别旗照常。若主将五方旗招俱偃,则五方之营俱照旗偃止。若只一旗偃,则该应旗俱偃,别旗照常。某旗磨则该应旗俱磨,别旗照常。某旗向某方点指,该应旗俱向某方,各兵随旗而往”,基本实现了协同指挥。二是通过“明旗应”,实现了“次序分明,层层传导”。明确要求,主将旗举时,先由哨将应之,千总不许先应。哨将旗举,先由千总应之,把总不许先应。以此类推,旗总以下,口传身率,不用旗鼓号令。三是通过“明旗色”,实现了“色属清晰,协调指挥”。他明确提出,黄旗为中营中军所用,但见黄旗,即知为某中营、某中军也。如果黄旗在五营,则为五营之中;如果黄旗在一营,则为一营之中;如果在一千,则为一千之中。同时明确,“以大营中军分左右前后,以本身前后左右为向,不再分东西南北,以防止混淆。营垒所在向前者,则用红旗,但见红旗,俱想向前。凡向左者则用蓝旗。但见蓝旗,俱想向左。白旗属右,凡向右者则用白旗。但见白旗,俱想向右。黑旗属后,凡向后者则用黑旗。但见黑旗,俱想转身向后”。

(二)在乐器方面,明确规定各类乐器用途,各有所用、一呼百应

《练兵实纪》在乐器方面,提出了“明笛号、明喇叭、明、明羯鼓”等要求。《练兵实纪》提出,“吹唢呐谓之掌号笛”,用处是聚集各官旗头目,发放军务,必须吹得各将官到齐才能停止。在大小将领门前及教场内行营处,吹喇叭是掌号。第一次是头号,听到后大家要收拾行李,做饭。半个时辰后吹第二次,是吃饭,收拾准备出门,询问扎营地方。吹第三次喇叭,是要起身。喇叭吹长声一声,叫“天鹅声”,是让士兵们一齐呐喊。喇叭吹“摆队伍声”,是让车、步、骑三个兵种,就于脚下挨营摆队伍。如果吹长声喇叭,放铳一个,磨旗,是让队伍转身,士兵要根据旗帜所指,一起向某处转身或转车。如果列队已完成,喇叭稍微停顿,又吹“摆队伍声”,是让车、步、骑三兵一字列开成阵备战。吹,是要求士兵起身。再吹一次,是要求马兵上马,车兵附车,步兵执器械立齐。打锣,是要各马兵下马,车兵下车。再打铜锣,是要士兵都坐地休息,旗帜俱偃卧。点鼓,是行进,点鼓一声,约行二十步。点紧鼓一声,行一步,则是要擂鼓交锋。只要听到擂鼓,就是要要各士兵向前与敌人厮杀。一切鼓乐,如果要停止,必然先鸣金一声。已经要准备吹奏的,如果听到鸣金,即停止吹奏,打金三声,是要退兵。凡此种种,应该说是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三)在旗鼓实际应用方面,注重旗鼓与战阵的结合,注重实用与娱乐的发挥

第一,在实用性方面,戚继光的旗鼓乐队很好适应了“鸳鸯阵”等相关阵法作战的指挥需要。鸳鸯阵是戚继光独创的一种阵法,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一人为队长,负责指挥。接着二人为牌手,一个执长盾牌,负责遮挡倭寇重箭、长枪,另一个一手执轻便的圆形藤牌,一手执短刀,除负责掩护外还可近战。再后二人为狼筅手,手执狼筅,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的进击。再后四人为长,左右各二,分别照应前面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刺杀长枪范围内的敌人。再后二人是使用短刀的短刀手,配合长进击,击杀长未刺中的附近的敌人,最后是挑着炊具的火兵。鸳鸯阵不但长短兵器迭用,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效能,增强集体攻防的能力,而且阵形变化灵活,根据实战的需要可以把纵队变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变为左中右三小阵的。而戚继光的旗鼓乐队指挥系统,很好的适应了这种战阵指挥的需要。

第二,在娱乐性方面,旗鼓乐队很好实现了“扬威励士”的功用。戚继光颇有成效地用文艺形式鼓舞军队斗志,成功的创造和总结了文艺与训练。在将旗鼓乐队作为战时的指挥系统的同时,戚继光还充分发挥军乐的激励作用,将军乐广泛用于操典、演兵、战斗等武事活动,出征时用于鼓舞士气,凯旋时用于表彰军士。为了鼓舞将士们的抗倭士气,他曾特地创作了一首题为《凯歌》的军歌,配上军乐,并亲自教授。歌词为“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越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据记载,当时 “一唱三和,声震林木,兴逸起舞,上下同情,抵掌待旦,浩然南征。”另据记载,古蓬莱大杆号军乐曲《戚家将军令》也诞生于这个时期。

(四)旗鼓乐队能够取得效果的原因分析

第一,训练有素,要求严格,是旗鼓乐队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戚继光他强调“兵中号令,不可一字苟且”,认为“苟一字之种疑,则百法之是废”。因此,他要求官兵务必要记熟行军、作战、宿营等各种号令,并将士熟记和切实执行各项号令―操令、营令、阵令、禁令等当作重要的训练内容。他说,“器习利而无号令金鼓以一其心,虽有艺与徒手同也”。就是说,士卒如果只有个人的杀敌本领,而无严格统一的纪律,这样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第二,号令清晰,纪律严明,是旗鼓乐队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戚继光高度重视旗鼓的实用性发挥,他指出,“号令、旗鼓皆治军之要”,“古今名将用兵,未有无节制号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战百胜者”。因此,戚继光对士兵接收号令的要求格外严格。他提出,“强军威,必先严军法”,要求“将无还令,将无二令”,“号令要与旗鼓号令同;有差错者,以法军治”。在实际作战中,他要求官兵“耳只听金鼓之声,目只看旗帜之色。如鼓声不绝,便前面是水火也须跳入;如鸣金该止,就前面有财物可取,亦不许动”,并提出“耳听金鼓,目视旌旗,手熟击刺,步闲进止,万人一心,军法有常”。上述措施,保证了号令的贯彻和执行,做到令能行、禁能止,保证了战斗指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戚继光的“旗鼓乐队”,集视觉信号系统和听觉信号系统于一体,集号令、礼仪、娱乐于一身,广泛应用于行军、作战、宿营等各个环节,既较好适应了戚继光相关阵法、战法的训练和作战指挥需要,又很好发挥了乐队在激励士气、鼓舞斗志方面的作用,应该说,“旗鼓乐队”很好的实现了实用性和娱乐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石磊.戚继光的军乐队[J].歌曲,1988.

[2]明史.

[3]戚继光志(山东省诸子名家志).

[4]王联斌.戚继光的国防伦理精神与“戚家军”的武德风貌[J].军事历史研究,1996.

[5]朱晓红.军法思想辨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

出队旗范文3

我们在这里讲的军旗,是指象征军队及其各级建制部队,以及作标识、号令和通讯工具的军阵用旗,并不是有如今日统一全军制式的“军旗”。

《孙子兵法・军争》说:“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旗帜、鼓点、金声、号角、灯火,是古代战场上主要的通信联络信号和指挥手段。先秦时期的其他军事著作如《管子》的《兵法》篇、尉缭的《勒卒令》与《兵教》,都具体地论述了旗鼓在战争中的作用。

古代军队运用旗鼓这种通讯和指挥方式,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将各种指挥号令、联络信号传达给全军。但由于它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训练,方能使全军每一士兵熟悉这一套指挥号令。所以,训练将士“辨旗帜”、“审金鼓”,是古代任何军人入伍后的第一课,《武备志》中说:“练士者,先明旗之别而要束之。”就是这个道理。

将帅用于各种指挥形式的指挥用旗名称较多,如望旗、认旗、变旗等。《虎钤经》卷七讲,主将所用的指挥用旗有五百面之多。据《通典》卷149引《李靖兵法》记载,在用旗帜进行指挥联络时,当主将发出命令后,旗官、旗手立即按命令将某色旗竖起,相应的某方的部队见后,应立即将本部旗帜竖立,这叫做“应旗”,本部全体官兵立即准备听令(有的主将要求一级一级逐级向下传令,逐级应旗)。若主将命令全军行动,则五色旗全部竖起(东方碧,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全军都要立即“应旗”,准备行动。指挥的旗帜向哪方点动,受令部队就应向那方前进;指挥的旗帜若向下低垂,受令部队就应跑步前进;两支或数支指挥旗帜相交,受令部队就应合队。前进时,前哨部队一般均配备五色小旗一幅,高招(指旗杆很高的旗)一幅。若遇见树林则举青旗,遇水泽举黑旗,遇敌人兵马举白旗,遇山险举黄旗,遇烟火举红旗,用作向后面传报情况,以便将领采取对策,并向主将报告。除一般报告外,还有旋转挥舞不同颜色的旗帜以及不同方向报告敌情,敌众则展(旋转挥舞)青旗,敌少则展白旗,敌急则展红旗,敌缓则展黄旗;已无路可行,又非接战不可则展黑旗。展旗的方向,也就表示敌人所来的方向。这些只是古代军队用旗帜进行指挥联络的基本方式,其细则要具体复杂得多。

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旗帜振奋军心,以旗帜迷惑敌军的故事很多,如“登城立帜”、“移帜破敌”、“疑帜惑敌”等等,比比皆是。唐征讨百济之战,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在进攻百济城之时,乘百姓相率来投之机,命军士登城立帜。这种做法出人意料,使百济守军军心大乱,而攻城的唐军则斗志倍增。宋代吐蕃族与党项族之间进行的“河湟之战”,曾有“移帜破敌”的故事。党项族首领赵元昊在挥师渡河而进时,“插旗记线”,以求退路。但吐蕃族首领嘉勒斯贲是一位能谋善断、工于心计之人,他将计就计,一面指挥军队与赵元昊作战,一面派人潜入其后,把旗移至深水之处。经过激战,党项军被打败,士兵们夺路而遁,见插有旗子的地方便跳下去,结果十有八九被淹死。这时,嘉勒斯贲又挥师大进,虏俘甚众。

我国古代军中之旗帜,按类型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号旗:我国古代最早用于军队作战的是号旗,如上面说的黄帝与炎帝大战时,所用各种图腾的旗帜。又如春秋初年,郑国大将考颍叔手舞大旗,首先登攀城墙,指挥全军。这些旗帜都属于号旗。那时由于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因而军队常以各种颜色表示,如秦用黑旗,汉用赤帜。韩信背水破赵,预先选轻骑兵二千,每人手持一面赤帜,等到赵军出阵,突然从后抄袭敌营,拔去赵军旗帜,尽“立汉赤帜”,取得以少胜多的奇功。直到唐时,旗帜仍是靠颜色有异或图腾为标志用来指挥作战的,如大将李嗣业攻吐蕃,手持大旗孤身冲上山峰,全军为之鼓舞,纷纷陷阵杀敌。

阵旗:在古兵法里常有叙述阵图的,著名的诸葛亮“八阵图”、李靖的“六花阵”,就是靠不同颜色旗帜去排列和组合。旗分五色,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加上中央的黄土摆成五方阵称五方旗。军营和阵地的各个方位也有各自的旗帜,如角旗、门旗等。

联络旗:古代军队行军,主要是在白天。军中各部分,特别是前锋和主帅所在的中军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借助旗语进行的。据宋代许洞所撰《虎钤经》记载,当先头部队在行军中遇到树林堵路,需砍树开路时,就举起青旗;当遇有高山峡谷,无回旋避敌之地时,便一路顺风烧草,防敌火攻,一面举起红旗;如果发现前方有列阵以待的敌兵,就要赶紧抢占有利地形,摆开阵势,同时举起白旗;如果前方是低洼沼泽地带,或是溪涧不平,就举起黑旗;如果前方平坦开阔,就举起黄旗。

令旗:古代军队作战指挥时,领兵将军还常常置有传令小卒,手执令旗,传达命令。令旗除了传达命令之外,有时还作为督战、奖励的标识。如太平军制有专斩临阵退缩旗,以执法督战。此旗为黄铜火焰边,长阔一尺二寸,上写“东王有令”,下写“专斩临阵退缩”六字,盖有东王印。又制有胜旗,由各军总制自制,各王盖印,用以奖励战胜者。

牙旗:古代军队象征全军的旗帜一般称作“牙旗”。其所以称“牙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象牙为饰而得名,“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另一说是谓军之将是王之爪牙的意思。“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当然这两种说法都不一定准确,姑介绍以供参考。有一点可以肯定:牙旗是全军最重要的旗帜,也是最大的旗,充任牙旗之旗手也必须选择身强力壮者。例如三国时曹操的贴身侍卫典韦就是牙旗旗手出身,“形貌魁梧,臂力大过人”。他最初在赵庞军中,“以牙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庞异其才力”。这种情况直到清代仍是如此。例如曾在太平军中生活过的英国人呤o在著名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军中执掌旗帜的旗手颇多,都由精壮忠勇的人充任。重要统帅的旗手和高级军官的官阶同等,他们在军中所处的地位极为光荣。有些旗手是我生平所见到的最勇敢的人”。

由于牙旗是全军的象征,所以,古代军队在出征之前一般都要在牙旗前举行“祭旗”的仪式,古人视“牙旗者,将军之精”,牙旗若能受到神灵福佑,全军似乎就可保平安了。

牙旗是一支军队的主要标识,所以在战争中,牙旗在哪里,就表示指挥中心在那里,主将在那里;旗不倒,主将就在,全军就存在,旗一倒,就表示主将不存,全军已经崩溃。正因为如此,在古代战争中,双方都要拼死保护自己的牙旗,并设法夺取或砍倒对方牙旗。如果一方能采取突袭的手段夺取或砍掉对方的牙旗,对方全军就可能垮掉。汉代名将李广年轻时,从周亚夫征讨吴楚七国之乱,曾夺取对方帅旗,故而名显天下。岳飞抗金初期,“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旗)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

出队旗范文4

2、少先队员要热爱自己的队旗,在举行集会、队旗出场和退场时,队员应严肃、立正并敬礼。

3、大队旗,高为90厘米,长为120厘米,旗中心有黄色五角星及火炬(火炬镶黄色边,内为红色)。可用布、绸、缎或其他质的材料制做。

4、中队旗,高为60厘米,长为80厘米,一端剪去高为20厘米、底宽为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三角缺口,象征缺的一角是鲜红的红领巾。五角星及火炬(颜色同大队旗)在以60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可用布、绸、缎或其他质的材料制作。

出队旗范文5

少先队入队誓词

The young pioneers team.

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Is a member of the young pioneers of china.

我在队旗下宣誓:

I swear in the team:

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教导,

I am determined to comply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each,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

Study hard, work hard, work,

准备着,

In preparation for,

为共-产主义事业,

For the Communist cause,

贡献出一切力量!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power!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入队仪式

China Young Pioneers of initiation ceremony

入队仪式应当庄严生动,简单朴素,

Initiation ceremony should be solemn and vivid, simple and plain,

入队仪式由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少年先锋队大、中队长主持。

Initiation ceremony organiz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representative or the young pioneers, Captain chair.

仪式开始,程序如下:

The ceremony begins, procedures are as follows:

一、全体立正。旧了

One, all rise. Old

二、出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旧了;敬礼。)

In two, the flag, (drum ensemble, the crew is old; salute. )

三、唱队歌。

Three, sing a song.

四、宣布批准新队员名单。

In four, announced the approval of new players list.

五、授予队员标志。(授予者双手托红领巾授予新队员,新队员双手接过,放再颈上,授予者给新队员打上领结,接着互相敬礼。)

Five, awarded the team logo. ( the recipient hands red scarf to new players, new players took on hands, neck, granted to new players playing on the tie, then saluting. )

六、宣誓。(由仪式主持人领导。读誓词时举右手。)

Six,. ( Master of ceremonies led by. Read the oath hand. )

七、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辅导员讲话。

In seve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representatives or counselors speech.

八、呼号。

Eight, callsign.

九、退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敬礼。)

In nine, retired flag. (drum ensemble, the crew. )

十、仪式结束,

In ten, the ceremony,

附注:

Note appended.

一、入队仪式可以与中队或大队的其他活动合并举行。

An initiation ceremony, with squadron or group of other activities held merger.

二、如果是新建立的大队或中队,第二项“出旗”改为“授旗”,由共青团组织授予队旗,大队长或中队长接受队旗后,交给旗手,旗手持旗站立队伍之前。

Two, if it is newly established battalion or Squadron, second" flag " to " flag", organiz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warded the pennant, the captain or chief accepted flag, to hold the flag bearer, who stand before the team.

三、少先队的大、中队活动一般也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举行仪式前,要先集合列队,报告人数。仪式程序中第四可改为;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第五、第六可改为:进行活动(即队会内容)。

In three, the young pioneers, squadron activities generally are team ceremony should be held. Before the ceremony, to set the line-up, report number. Ceremony fourth procedures may be converted to speech; captain, announced that the activity begins; fifth, sixth can be changed to: activity (i.e. team .).

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Is a member of the young pioneers of china.

我在队旗下宣誓:

I swear in the team:

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教导,

I am determined to comply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each,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

Study hard, work hard, work,

准备着,

In preparation for,

为共-产主义事业,

For the Communist cause,

贡献出一切力量!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power!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入队仪式

China Young Pioneers of initiation ceremony

入队仪式应当庄严生动,简单朴素,

Initiation ceremony should be solemn and vivid, simple and plain,

入队仪式由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少年先锋队大、中队长主持。

Initiation ceremony organiz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representative or the young pioneers, Captain chair.

仪式开始,程序如下:

The ceremony begins, procedures are as follows:

一、全体立正。旧了

One, all rise. Old

二、出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旧了;敬礼。)

In two, the flag, (drum ensemble, the crew is old; salute. )

三、唱队歌。

Three, sing a song.

四、宣布批准新队员名单。

In four, announced the approval of new players list.

五、授予队员标志。(授予者双手托红领巾授予新队员,新队员双手接过,放再颈上,授予者给新队员打上领结,接着互相敬礼。)

Five, awarded the team logo. ( the recipient hands red scarf to new players, new players took on hands, neck, granted to new players playing on the tie, then saluting. )

六、宣誓。(由仪式主持人领导。读誓词时举右手。)

Six,. ( Master of ceremonies led by. Read the oath hand. )

七、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辅导员讲话。

In seve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representatives or counselors speech.

八、呼号。

Eight, callsign.

九、退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敬礼。)

In nine, retired flag. (drum ensemble, the crew. )

十、仪式结束,

In ten, the ceremony,

附注:

Note appended.

一、入队仪式可以与中队或大队的其他活动合并举行。

An initiation ceremony, with squadron or group of other activities held merger.二、如果是新建立的大队或中队,第二项“出旗”改为“授旗”,由共青团组织授予队旗,大队长或中队长接受队旗后,交给旗手,旗手持旗站立队伍之前。

Two, if it is newly established battalion or Squadron, second" flag " to " flag", organiz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warded the pennant, the captain or chief accepted flag, to hold the flag bearer, who stand before the team.

三、少先队的大、中队活动一般也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举行仪式前,要先集合列队,报告人数。仪式程序中第四可改为;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第五、第六可改为:进行活动(即队会内容)。

出队旗范文6

关键词:宋代;军旗;功能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54-04

旗帜在军事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帝振兵,制阵法,设五旗五麾。”[1]可见在黄帝时就已经将旗帜作为战争的一种重要工具。宋代军旗使用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军旗的功能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仅发挥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标表定位、传递信息、指示、指挥作战的功能,而且针对利用旗帜提出的作战策略的弱点提出了反旗帜之法,对战争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战争的残酷性使得将士通过祭祀旗帜来缓解心理压力。在宋代军事活动中,将祭旗提到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出征时举行的l祭和军殊情况下的祭祀,起到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作用。

祭祀牙旗和纛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精。”[2]大将建牙旗,在战争中担任指挥的功能,是“一军之号令”[3]。纛以主兵,是战时必不可少的旗帜。宋纛,即皂旗,“黑质,黑火探牛揭以朱枪竿,竿首垂纛”[4]。许洞认为,北方主杀,而大纛“表戎事”,因此“以黑于饰,顺其位也”[5]。将士希望旗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军队所到之处旗开得胜。因此,祭旗成为一种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重要方式。

宋代,l祭的对象主要是牙、纛。真宗咸平四年(1001)令太常礼院重新修订l祭仪,是宋代记载较为完整的l祭仪式:“所司除地为坛,两萌埔郧嗌,张幄,置军牙、六纛位版。……军牙以白,六纛以皂。都部署初献,副都部署亚献,部署三献,皆戎服,清斋一宿。将校陪位。礼毕焚币,衅鼓以一牢。”[6]此外,属官还要宣读相应的祝文――《l牙文》《祭六纛文》。宋代祭旗文该而不烦,向天神说明了叙说此次出征的原因及其正当性,向将士喻以“以直伐曲,以顺讨逆”之理,并且祈祷得到神明帮助,希望“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所到之处,旗开得胜。这对于坚定将士们作战的信念,激起他们的斗志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宋会要辑稿》载咸平四年(1001)宋军出征征讨西夏的《l牙文》:由于“四夷不庭”,所以宋廷“凿门命将,授钺出征”,是为“大庇生民”,在刚日向神明请示,希望神明保佑将士“所向无前,履险摧坚,一月三捷”,假若能够消灭敌人,则都是神明的功劳。《祭六纛文》虽文字不同,但喻以相同之意,不复赘述。

“天地无言,吉凶以象占。”古人认为天地虽不能言,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相似的现象来表明事情的发展。而在祭旗的过程中,旗帜随风飘动的状态,是军士判断祭旗吉凶的依据。l祭时,“旗帜指敌或从风举,晖晖终日不绕竿”,此大胜之征[7]。人们认为不绕竿或旗指向敌人则为吉兆,是大胜的征兆。反之,则是凶兆。因此,旗帜“从风举”的状态成为鼓舞军队的士气、坚定军队战胜的信心的重要标志。祭旗且在军中发生“万众起为哗乱”、“士卒未信,下轻其上,妖异数起,众情生畏”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此时,主将“择吉时,具牲牢盛馔,震鼓铎之音,以祭牙旗”[8]。在此过程中,若“旌旗皆前指高陵”,士兵认为“此得神灵之助”,主将将“示众以安其心”。否则“矫说善祥而布之于下”,也可稳定军心[9]。

牙、纛均为大将所建,是战争指挥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保证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器物。将士祭旗一方面表现了对指挥工具的崇信,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战争的残酷性。祭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

二、标表定位

“旗帜者,军中之标表也。”[10]旗帜鲜明的色彩使得它成为标表、定位事物的主要工具。宋代,在纷繁的军事活动中,旗帜标表定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人物身份的确认、营队的区别、特殊自然环境状况的标识定位。此外,宋人根据旗帜的标表定位功能制定的相关的应敌、作战、迷惑敌人的策略,对战争的进行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身份确认

宋代,每遇军事活动,皇帝授予将领旌节旗帜。宋代,大将身份用认旗标表,即书名号于旗上。绍兴元年(1131)岳飞与金战,以“红罗为帜,刺‘岳’字于上”[11]。李宝胶西之战大胜,高宗诏奖谕,“书‘忠勇李宝’4字,表其旗帜”[12]。绍兴三十三(1163)年金军南侵,王友直与之接战,张“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旗以自表[13]。

(二)标表队伍

标表队伍一方面便于区别而不致混淆,另一方面在作战中知军之所在。在行军中或驻扎时,认旗都充当标识队伍的作用,以免各营队相互混杂。《武经总要》中载:行军中,凡步兵,每队给一旗,每队都不同,“骑队等旗,别样制造”,各领其队。这些认旗,“行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或作倒)”[14]。

由于各营队建立自己的旗帜,不仅令本军士兵知其所在,同时也就向敌方透露了该营队士兵数量及其战斗力。敌方得知其部队的战斗力,一般会据此调整原有的计划。如:宋初,契丹攻宋,杨业多次败之,自是“见业旌旗”,即引去[15]。魏胜为骁勇善战之将而闻名于金军,金军望见“山东魏胜”之旗便退走。魏胜利用敌人的这种心理,嘱咐部下先制“旗十数,书其姓名,密付诸将,遇鏖战即揭之”,金军每见悉避走[16]。可见利用敌人怯某军的方法,成为退敌的一种战略。

此外,战争双方经常增加旗帜以迷惑对方。雍熙北伐时,张齐贤约潘美来会战辽军,但由于种种原因美未北上,齐贤就利用多张旗帜而造成并师到来的假象从而达到迷惑辽军的效果。他“中夜发兵二百,人持一帜,负一束刍”,在城外“列帜然刍”。辽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矣,骇而北走[17]。

军队改易旗帜,使对方不设防备或者不能辨认本军队旗而导致失败。淳化四年(993)李顺起义,郭延F讨之,擒其探骑而尽得机事,于是延F“易旗变号”,顺军不知而大败[18]。庆历二年(1042)宋军与西夏战,张亢觉得万胜军(即“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疲X不能战,因此易之以勇悍的虎翼卒。但张亢以东军旗标表误贼。贼果趋东军而来,贼大溃[19]。敌人也用旗帜标表的功能迷惑宋军。华岳在分析宋军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讲到:宋将田俊迈被擒后,“虏人出我颍河、安丰之兵,尽用吾军之旗帜,而吾军每败于辨认之不真”[20],导致失败。

(三)标识方位

旗帜由于其鲜明的色彩而易于辨认,所以对于人视觉范围内的事物可以进行粗略的定位。在讲武和战争中,主要通过五方旗来标识方位。讲武前,“诸营将校各分方位。立旗以自表,东军立青旗,西军白旗,南军赤,北军黑;大将居于中,立黄牙旗以为四旗之主”[21]。行军中也通过五方旗标识敌军出现的方位以便这一方面军应对。“若南方有贼,大将军赤旗以应之;东方有贼,则举青旗以应之;西方有贼,则举白旗以应之;北方有贼,则举黑旗以应之;无战常偃之。”[22]

行军及驻扎过程中放牧,马驴的标识及定位也通过旗帜来完成,当然这是处在人视觉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武经总要》载:“诸营各令作异旗一放马,每队作记旗放驴。牧者各执本营认旗,如须追唤,见旗即知驴马处所。”[23]

旗帜鲜明的色彩、形制的多样、面文字书写的便利,利于区分各个等级的将帅,区分不同的营队,使之不易混淆,带来军队管理上的便利。此外,旗帜的这些特点使得军队在行军、驻扎、放牧时,士兵知其所处,以及知其该如何行动。旗帜构成较为完备的军队管理系统,保证了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传递信息

在通讯设备不发达的时代,军队利用旗帜的标识功能进行信息的近距离传递,其功能突出地表现在驻军、行军中自然环境状况及敌情的传递,行军中命令的传递以及呼索物资信息的传递。

在军队驻扎时,观察并告知将士周边的动静尤其需要侦查是否有敌人来袭显得十分重要,旗帜鲜明的色彩使得其成为传递信息首选的工具。而望楼在战争中充当观察敌情的t望口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据点。驻军时建望楼将所得敌情传递给将士。望子“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由于敌人来袭地点未知,因此,望楼“亦频改易,勿常置一处”,而且望子也“每日一替之”[24]。通过望子举白旗不仅起到警敌作用,同时通过挥舞旗帜的不同动作来表明敌人距离营寨的距离。因此战争时,军队要取得胜利,首先拔除敌方望楼。建炎四年(1130)金人攻浙西,因山设望楼,军队视其指呼而出战。谢元认为取望楼是胜负的关键,韩世忠率兵拔之,“立赤帜”,敌人失去望子所传递的信息,乱而败之[25]。

此外,于山上高处遣兵观察敌情,也是通过旗帜来传达信息。端拱二年(989)太宗诏群臣各言边事,宋琪上疏:“山上列白帜以望之,戎马之来,二十里外可悉数也。”[26]白帜即士兵所指示的旗帜,士兵通过挥舞旗帜将所观察到的敌情告知军队。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南侵犯瓜州,刘使人持黄、白帜登高山望之,戒之曰:“贼至举白帜,合战举二帜,胜则举黄帜。”[27]

宋代行军中,军队通过五色旗传递路经之地的自然地理情况和敌军情况。太平兴国五年(980),太宗命曹翰修雄州、平戎破虏乾宁等军城池,他利用五色旗警敌和告知将士前方自然环境状况:“前有林木则举青纾烟火举赤纾寇兵举白纾陂泽举黑纾丘陵举黄纭[28],最终数旬功毕,归颍州。

自然地理情况通过五色旗来标明,而敌人情况通过红、白幡来标明。军前及左右下道各10里之内,5人为一部,他们持一白幡,一绛幡,“见骑贼举绛幡,见步贼举白幡”。如果侦查到贼在百人以下,“举幡”;如果在百人以上,“举幡大呼”,且部中主者遣疾马往视。此外,探骑也通过举旗来接应所获得的军情。在军行前后及左右肋上5里,著探马两骑,10里加两骑,15里更加两骑,至30用12骑,前后为一道。其乘马人,每令遥相见,常接高行。他们各执一方面旗,“无贼则卷,有贼则舒,以次递应至大军。大军见旗展,则知贼至,主将则“择利便设机应变”[29]。

“凡兵体尚静恶喧,静则有序,喧则必乱。”[30]在军事活动中,语声难彻,故旗帜代替了人的语言将信息传达给他人。军行在路,若要唤人及进退止息,“令每队取晓事者两人,一人执小绯旗子,于本队外傍行,去队十步以为望;一人专听待唤。”其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通过举旗的动作来完成。“如去贼近,即递相暗报。欲令止息,即卧旗子,当队下即住。候见旗立,即速行。或要抽退,令旗子不住前招。”大军首尾处各差小校传递“主将处分”,“他人不得辄传声”[31]。

在军事作战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旗帜传达信息的功能也得到突出的彰显。战时,如果遇到物资缺乏,那么城上的军士通过旗帜来示意城下的人,以通知他们准备。《武经总要》载:在城上,每将各立一典掌,呼索百用。他们“先作小旗数十枚”,有呼索,即“大书物名”,贴其于上,举以示城下[32]。通过书写名物贴于旗上的方式,能够使城下的军士更加清楚他们所需的物资而不需辨认图案,更加便利了信息的传递。

旗帜色彩鲜明,形制多样,使其构成了近距离信息传递系统。由于人类视觉在近距离范围内的观察、辨认优势,使旗帜在出征、行军、驻军时充分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并且利用骑兵的速度延伸了视力,减少了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军事活动中近距离信息传递系统。

四、指挥作战

旗帜作为指挥工具之一,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作战时用动作来指挥会看不见或看不清,所以设置旌旗来指挥作战。金鼓和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的。因此,在军队训练及战争中一直“三令五申”,要求士兵“视旌旗”[33]。

宋代,旗帜的指挥功能在承袭前代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指挥者通过旗帜的舒卷、麾举旗帜的次数及动作来指挥将士行动。《武经总要・旗例》点明了旗帜在使用中的法则:第一,通过麾举旗帜的次数及动作召集士兵。第二,通过旗帜的舒卷、麾举指示士兵的行动。在实践中,宋代用于指挥的旗帜主要是五方旗。凡战,视五方旗以节进退。五方旗指挥作战指令大体有:指挥行动、变阵。

宋代,大将建五方旗,并且通过举五方旗来指挥士兵的行动。太平兴国二年(977)于城西杨村大阅,曹翰分布士伍,南北绵互二十里,“建五色旗以号令”[34],将卒望其所举为进退之节。真宗咸平二年(999)大阅,“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执五方旗以节进退”[35]。

五行思想影响到阵法,建立与五方旗相对应的五方阵旗。宋代,“青旗代表直阵,白旗代表方阵,赤旗代表锐阵,黑旗代表曲阵,黄旗代表圆阵。凡阵,递为客主,先举者为主,从五行相胜之法为阵以应之”[36]。宋代讲武大阅中大致遵循此法,只是在个别地方有差别。在鼓与旗的配合指挥下,“四鼓,举白旗,中军鼓声旗应,变方阵为备敌之形。五鼓,举黄旗,变圆阵为自环内固之形。二鼓,举赤旗,变锐阵”。其他大阅运用此法,就不复赘述。

由于指挥作战旗帜之法相对固定化,一旦此法为敌人所获取,则后果不可估量。华岳就曾感叹道:“利害之不秘,兵家之大患也!”[37]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昔以此鼓旗而招将帅,今反以此旗而招士卒”,以误贼人之所已闻;“昔以此旗而招统制官,今反以此旗而招部队将”,以误贼人之所测识。同时他举出具体使用的实例,“昔焉江鄂之旗五色而红脚,今则易之以他色,而复用青、黄、白、黑之脚”[38]。此外,他还提出:“昔以青为左、白为右,今则以青为白,使敌人不得以知吾左右之名;昔以青为直、黑为曲,今则以黑为青,使敌人不得以知吾曲直之势。”[39]华岳听过更易旗帜麾举的动作及旗帜的色彩来弥补旗帜指挥固定化的弊端。

此外,旗帜还用于军队间的相互策应。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与西夏战,张亢提出“令邻路将取某路救应,仍须暗以旗帜为号”。但是,由于旗帜担心敌人获知其暗号,因此,“未尝用本指挥旗号”,而是以“五行支干别为引旗”。若甲子日,即首次与本军相遇,则“先者张青旗,后者以绯旗应之”,这是利用干相生的道理,而此后相遇策应,仍然以“干相克支相生、支干相生克”的旗帜来相互策应[40]。

旗帜指挥功能的发挥,军统一队的行动,为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在战争的所有环节中,旗帜指挥功能的发挥牵涉到整个战争的结果。因此,旗帜的指挥功能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军旗在军事活动中的使用较为成熟和完备,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与前代相比,宋人对于旗帜的使用更加简洁化、便利化,且针对旗帜在军事中表现出来的弱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反旗帜之法。此外,宋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旗帜标表、传递信息的功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与敌人打心理战,做出了益旗惑敌,改旗乱敌,亮旗退敌,以旗策应的策略,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言之,宋代军旗对军事活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军事活动仍然有借鉴作用。

――――――――――

参考文献:

〔1〕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5.867.

〔2〕〔7〕李P;夏剑卿,王异斋等.太平御览(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010.

〔3〕周密;张茂鹏.齐东野语.中华书局,2004.118-119.

〔4〕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864.

〔5〕〔10〕许洞.虎钤经.商务印书馆,1935.194,53.

〔6〕〔12〕〔13〕〔15〕〔16〕〔17〕〔18〕〔25〕〔26〕〔27〕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2829-2830,11501,11498, 9304,11459,706,11488,9123,11407.

〔8〕〔9〕〔14〕〔21〕〔22〕〔24〕〔29〕〔30〕〔31〕〔32〕〔33〕〔36〕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出版社,辽沈出版社,1988.219,219,183,63,183,706, 203,196,196,648,79,54.

〔11〕岳珂,王曾瑜.v国金佗粹编续编校注.中华书局,1989.157.

〔19〕〔28〕〔34〕〔35〕〔4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3247,669,413,96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