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范例6篇

月下独酌范文1

月下携一壶酒;信步于园庭之中,独自来欣赏这残缺的月色。

孤人赏月,把酒壶、酒觞摆于花丛之中,斜倚着亭柱,慢慢坐下。

抬头仰望天空中的银月,朦朦胧胧,似,羞于见人,用浮云做轻纱,轻轻遮掩一份胆怯,俏影却在亭后的一盈湖水上轻轻摇曳。

好时好景,为何不畅饮一番,只可惜无亲朋相伴,孤独苦闷,倾斟一湾清莹,一饮而尽。复又斟满,酒觞中多了一轮银月。

月也是独自一身,悬于天空之中,孤独寂廖,无人相伴。为何不邀请天上的明月,共饮这清凉的美酒呢?

执觞向天,邀月共饮。低头饮酒时,却突然发现,地上多了一个影子。心中高兴,影儿也是孤独无友,为何不邀请他也来一起共饮这美酒呢?

于是,对影三人,执觞共邀,同饮同醉。

既有朋友在,心中更是激动,禁不住引吭而歌。月仿佛听着,轻轻摇曳着瘦影,流连徘徊却不忍离去。起身歌舞于花丛之间,惊起几只睡雀,花香伴着舞姿影影绰绰。月光下,影儿伴着我的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天上的月,不忍孤寂,抛天浮云的薄纱,伴随着歌声舞影,轻轻摇曳,将一处银辉撒向大地……

微风轻轻抚过,吹起湖边的细柳,几片叶儿落入湖中,激起一层层的涟漪,打乱了湖心的月影。但,很快,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

歌舞疲惫了,轻轻坐下,依旧对影三人饮酒同乐。几杯过后,一切变得更加美丽:月的清纯,花的艳姿,酒的芳香……渐渐融为一体,并开始渐渐模糊,似梦似醒,似真似假……

也是中秋,深蓝的空中同样也有一轮明月,但月却是圆……

月光下,桌上两盏酒觞中映着两轮银月,月在酒中轻轻荡漾。

靠桌而坐,对面知己相伴,赏月吟诗,倾心相诉,畅谈人生大志。

有朋相伴,其意美哉!

微风抚过,吹过几缕花香,萦绕在身旁;吹落几片叶儿,打乱了酒中和湖心的月影;吹醒几家好梦,使知己的欢声笑语渐渐褪色。

醒了,举杯邀月邀影,饮下这最后一杯清酒。月儿、影儿,愿与你们永远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

该离别了,说声明年再见吧!何必再去留念呢?只是不忍将如此的好景、好色、好友,消散于历史的烟尘之中,于是提笔写下: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下独酌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00―01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佳作。《月下独酌》全诗十四句,篇幅不长,却饱含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通篇出场人物仅李白一人,却通过独白方式,在心灵深处掀起一层又一层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如何品读其间滋味,一睹诗仙风骨?尝试许久,笔者认为, “一字立骨”不失为走近诗酒世界、与月对舞的佳径。

一、以学生的兴奋点为切入,开门说“独”

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循循善诱,从而四两拨千斤,以巧制胜,为整堂课奠定基调。《月下独酌》诗眼在“独”,在未走进文本前,师生交流:你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你用什么办法赶走孤独感?那时那地那事的情感碰撞激起学生共鸣后,教师亮出余光中对李白诗歌“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的评价,顺势引入以“酒、唱、舞”驱走孤独的一代诗仙李白。

二、以教师的擅长点为切入,卓尔“独”行

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我们期盼的有效课堂、快乐课堂。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取己之长,灵活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法,灵活联系社会实践施教,做到以“活”激趣,方能使学生“乐学”语文。当前,媒体时代赋予我们庞大的信息量和话语权,语文教师可以借媒体激活课堂,用特长和谐课堂,真正让语文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使学生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月下独酌》“清冷高悠”的意境,让后来人很难用语言来陈述,教师可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取适当的音乐和画面来创设情境,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采用自己最为擅长的“绝活”、“独活”,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走近“诗仙”龋龋独行的背影,为更深入地理解情感做好铺垫。

三、以文本的疑难点为切入,“独”统全篇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月下酌》字面意思并不难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时,采用反复诵读的形式,并不难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关键在于要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展开有效对话,真正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我们可以适时给学生布置任务:“月下独酌”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人的心情?诗中的哪些词句能扣合题目中的“独”字?诗人有没有排遣孤独感?排遣结果如何?诗中的哪些词句表达了诗人的“乐”?如此步步为营,阶阶高进,以“独”字为主线设计系列问题,设疑――解疑――质疑――解惑,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文本解读的能力。

四、以思维的敏感点为切入,超然“独”立

《新课程标准》的立足点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前后,应该实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预设中,揣摩学生可能进行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抓住敏感点,适时启发、提示和讨论,从而实现对课堂学习的真正引领。《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独而不独;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最后与月光和身影结游,并相约仙境重见,表现出从 孤独到不孤独,再到孤独的复杂感情,需要有跳跃式的思维,敏感的内心,方可体味其中滋味。学生循着这条线走进去,与之心灵相通,便能理解诗人“快乐并孤独着,孤独并快乐着”的豪放飘逸诗风。设若只有快乐,难免显得轻飘;设若只有孤独,难免显得凝重。这就是孤独的李白,在孤独时写下的月亮佳作。由此,诗仙风骨跃然纸上。

月下独酌范文3

谁知再见,岂是良辰好景虚设:谁知相聚,岂是月下再饮酒,一切又会重头?

要辗转多少离合苍凉才可以回到最初的时光,要收藏多少落雪残红才可以复习曾经的沧海?我以为自己不会再期待什么了,说不敢奢望什么,都是用来骗人的,骗完别人之后,再来骗自己,骗自己的自尊,期盼事情可以有回复的余地。悔不当初,恨不当初,再悔再恨,于我,于你,似乎已无它意义。偏偏已经深深扎根的执念,慢慢伴着内心的苦水浇灌,愈发蓬勃生长,那苍红的枝叶,你可有机会看到?不,你不屑一顾,这天下,呵,岂还有你在意的事情?

我始终看不穿眼前的迷雾,曾经以为,那迷雾会伴着我的一生,念在人在,念亡人亡。我错了。谁也无法阻挡爱情的时过境迁,包括我们自己。可笑如今的我,也会在岁月溪畔,在别人谈到你的时候,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淡淡的想着你的眉目,却,终于拼凑不起最初的明媚了。

渐渐的,我学会不急,就这样吧,让时光击垮我的执念,冲刷深扎心底的根,让我,早日饮下孟婆汤。我相信的,此世悲苦,轮回自有福泽。于是,想着想着,我便又一次失败了,曾经沧海,怎能忘却重来。但为何我所看见的花却逐渐全都凋谢了:我所唱过的歌却逐渐全都淡忘了:我所听过的故事逐渐全成了传说:我所触及的真实也逐渐全成了记忆:我和你重逢,却再也无法证明它们的存在,甚至无法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告诉我怎样才能笑得开怀?

初见时花枝摇曳的惊动,既已为你盛开过,再往后就荣枯生死各不相干,若要死死纠缠,定然两败俱伤。这句话是应了吗,应了我们之间的错综复杂。明明是为你才会改变,却回不到从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之为谁苦?

月下独酌范文4

鄞县浮石周德林,甲申事变入灌顶山为僧。周“善饮,不喜独酌”。请山僧陪饮,一宿到天亮。躲陪酒苦,山僧“皆逃匿”。没和尚陪酒,拿秃子顶缸。逼樵夫陪酒,从早喝到晚;樵夫跪请辞,“固持之”不放行。无人陪酒,“执途人(过路人)酌之”。低首下气的软请,横眉立目的硬逼,两手都不灵。浮石方圆四十里,一见醉和尚,望影而逃,“相率引避”。为避孤独,只好“呼月酌之”。月亮躲在山的后面,只得“呼云酌之”。

为什么怕独酌?杜荀鹤诗“瓦瓯蓬底独斟时”,道出了独酌者的巨大的心理恐惧。“醉来睡著无人唤,流下前溪也不知。”独酌者,惧怕乌篷船载着酒鬼的尸体,漂向何滩?独酌者,怕当孤魂野鬼。

李白惧怕孤独,无奈对月独酌。“月令人孤”,月下遣孤更孤独。“月既不解饮”,不能碰杯,不能卡拉OK,“酒令人远”“对影成三人”。李白迷失了自我,起疑“我是谁”《月下独酌》,哄自己是自欺,误后人是欺人。被误导的大有人在,不仅醉和尚效法李白追云逐月;学样者,历代不乏人。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曰:“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光入;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笑问:“月是一团还两团?”(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李白至死不明白,误以为月是独酌的酒伴,扑向水中月,沉醉不起。

问酒人,谁是酒友?这是独酌的根本问题。聪明人,认为“独酌最是书下酒”。书是孤独时,最忠实的朋友。明胡应麟把古人“寒可当衣、独可当友”的“四当”概括为“饥可当肉,渴可当饮,诵可当韶乐,览可当西施”。以书下酒,独得其乐:书下酒,比肉香。书下酒,音乐美。书下酒,西施陪。赞曰:独酌最是书下酒!

《汉书下酒》,莫误读。据说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先生的私事:每晚读《汉书》喝小酒,读到高兴处,便大杯喝。他的岳丈说:“有这么好的下酒物,喝一半也不嫌多呀!”苏某成了“汉书下酒”典故的原创人,被载入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汉书》升值,身价十倍。元仇远说“好书到手不论饿”,明王世贞以一座庄园交换一部宋版《两汉书》。正是:酒逢好书千杯少,对月独酌醉鬼多。

月下独酌范文5

小吃风味

“杂碎汤”是青海西宁和东部农区颇为有名的冬季大众早点,多为回民经营,用新鲜干净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蹄等“下水”烹煮成的风味早点。

青海杂碎汤,鲜、辣、香、烫,无内脏异味。

来历传说

每年秋末冬初,西宁各地都开始宰牛杀羊,准备过冬。这个时候杂碎来源丰富,所以杂碎汤铺前也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杂碎汤铺前前后后就挂上了红纸灯笼,开始招揽生意。

在西宁吃杂碎,最讲究起大早,说是这样有三大益处:“杂碎品种全,清汤酽,抗寒保暖,益寿延年”。

所谓的“品种全”,就是因为大家还没有来吃杂碎汤,所以牛羊的五脏头蹄样样齐全,脆肚子、柔蹄筋、细软肠子、嫩口条、烂头肉,你可以随便挑,想吃什么吃什么。可是如果起晚了,就只能吃人家挑剩下的了。

“清汤酽”意思是原汤汁的掺水少,而如果晚了,就不可能喝上这样纯的杂碎汤了。

第三大好处就是,起早本身有益健康,喝了有滋补作用的杂碎汤,自然就益寿延年了。

起个大早,吃碗杂碎泡馍汤,就会感觉肚子饱了,身体暖了。所以,杂碎汤,在当地是久吃不厌,老幼喜爱的早点型小吃。

制作工艺

把牛羊头、蹄上的毛烧燎干净,然后剔掉毛根的脏东西,再刮洗干净。肠胃要反复地冲洗,网胃、瘤胃、瓣胃经过洗涤后,还得刮去肚膜,用碱水搓洗,再用清水冲洗,直到没异味为止。

前天晚上洗好后,放到锅里,同时把姜片、花椒、大香、草果等调料用小布袋包起来放进锅里,先用大火烧水,然后用小火慢炖。第二天清晨,就煮好了,捞出来,切好。顾客随到随要,放在碗里,舀上原汤,即可食用。

月下独酌范文6

廊前灯下孤影荡,半枯尚系绿意住,点点翠翠,似惜人迟归。岭南路,迢迢问断肠,何时归,归来,江南烟雨,怎度春秋?碧苔锁长门,迟落艾草已过墙,花信已尽,唯有莺鸟,声声驻杏枝,别是一番凄凉,上心头。

明月风霜,几番轮过,茫茫岁痕,折尽韶华,君莫问,君不见,多少游子问断肠。流年往事,且渡天涯,白了红尘客,锦衣迟迟归,又道是,借问杏花雨中,往来间几人识,由断魂。尘寰韶光,总被俗世误,只奈学业难抛掷,岁月磨洗,无奈往来人多情,自思量总被误……

小楼独上,玉绳低转,去云无踪,唯有明月照青瓦,寂寥一片情。细风晓到传朱户,孤影斜对青山远,觉浮生若梦,怎奈何此时节,无人对。樽前悲欢,小酌如何!西窗乱影,疏灯把看,长门深路,碧苔误,年复年华景重重,余人间,相聚总是艰复艰,高墙深院,教人总难闲,黯然一叹,尽向尘中老。

明月千里,乾坤虽大,此间风景独拥,别来时久,多情绪,来时是欢,亦是愁,半载故园依旧,红绿层减,不曾变故,只奈空庭,悠悠情迷,独坐凉阶,苦争长宵,总难言。把酒临风,不道归去,有景如此,孤独也罢,况且明月将别,长栏相望又半载。我已多情,多念幽梦,怎堪见此景,斜月半窗,寞下独坐,凉风徐,衣飘然,把酒独酌,人微醉,秋虫蛩,青山伴,望星明暗,凡尘几多情,何似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