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女神范例6篇

心中的女神范文1

我心目中的女神最喜欢的一件事是——吃!不过,她无论做什么都特别斯文,虽然她喜欢吃零食,但是吃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斯文。她作为一个“吃货”,那肯定是要有永不言败的吃的精神,奇怪的是无论她吃多少都不会长胖,依然是如此的美丽动人。

在女神的煽动下,我也染上了“吃货”的毛病,只要兜里有钱,一下课就冲去小卖部,我也感觉到了,做“吃货”不容易啊!不仅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还要与一切侵害吃货利益的商家作斗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钱才行!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零食贵如宝,没钱行不通”啊!

我的女神不但喜欢吃零食,还喜欢“吃”书。

每天她都会争分夺秒的看书,在课间,有的同学在聊天,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等老师来上课,但是她却马上从抽屉里拿出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了一页又一页······老师进来了,她依然还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都是当老师说“上课”时,她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进了抽屉里。

心中的女神范文2

【内容提要】在中国众多古代传统节日中,天穿节、观音会、碧霞元君庙会、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寒衣节等节日都是以女性为核心人物的节日,这类节日以其来源传说或礼仪习俗表现了对某一女性的礼拜和祈祝。在这类节日中,亦包涵了古代中国对女性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的要求。

【英文摘要】Among the numerous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ancient China,theTianchuan(HeavenPiercing)Festival,GoddessofMercyFestival,Bixia(Azure Cloud)Lord Temple Fair,Double Fifth Day(or 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Seventh Night,Mid-autumn Festival,and Winter Clothing Festival all had women at the core and expressed worship and good wishes for a certain woman.These festivals also implied the moral attainments and codes of conduct required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关 键 词】神祗信仰/传统道德/女性文化

引 言

中国传统节日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它使我们以直接的行为活动重温和展示古人的生存模式。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中,有一类节日是以纪念某一个或某一些历史人物为其主题的。其中以女性为核心的节日占了很大比例。众所周知,在男本位的思想统治下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古代女性背负着“阴为地处下而卑”的理论枷锁演绎着与男性事实上的不平等。那么以女性为核心的节日在男本位时代的存在,是历史创造的谬误还是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涵义?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洞析这类节日之所以存在和流行的原因,并以现代人的眼光透视此类节日中所含的古代关于女性的一系列观念、意识,以期揭示这类节日的深层涵义,并为当代女性的人格重塑提供启示。

一、中国古代汉族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概述

综观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女性成为节日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从节日的起源看,有的起源于与女性有关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如天穿节、端午节、(注: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会稽典录》中将端午节说成是为纪念汉代为尽父孝而投江溺死的曹娥。本文即取这一传说。)寒衣节;有的起源于民间对具有超凡神力女性的礼拜,如观音会,碧霞元君庙会;有的在起源初始与女性无关,随着时迁世异,则渐渐注入了与女性有关的新的内容,并使之成为节日的中心,如乞巧节、中秋节等。从节日活动的参与者看,女性占了绝对比例,她们或于节日中寄托自己美好的心愿,或借节日三五成群地嬉戏游玩,或于节日中尽现女性之娴淑敏惠,或借节日表达自己的忠情孝心,节日礼仪纷繁多样,形成了中国古代节日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这些节日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节日名称

日期

核心

与节日有

节日主要礼仪

女性

关的事迹

天穿节

以正月二

(1)以红线系煎

(补天穿、

十四日为

炼五色石

饼放在屋顶,叫

祉天漏、天

多,也有正

女娲

以补苍天。 “补天”。

饥日,补天

月初七、正

(2)以煎饼放在

地)

月十二、正

庭中,叫“熏

月二十三

天”。

观音

佑护信徒

(1)寺院诵经聚

二月十九

菩萨

安康、送

观音会

六月十九

(送子 子。

(2)民间素食、妇

九月十九

观音)

女拜佛求子。

碧霞

主持人间

(1)道观斋醮

碧霞元

四月初八

元君

美恶、送

(2)民间信徒进

君庙会

(泰山 子、赐福、 供朝拜,祈求送

娘娘) 婚配。

子、护儿、疗疾、

婚配。

端午节

曹娥之父

食粽子、赛龙

(天中节、

被江水溺

舟、挂香袋、饮

天长节、五

五月初五

曹娥

死,曹娥沿 雄黄酒、采百

月节、粽子

江嚎哭七

草、插艾蒲、系

节、女儿

日,投江而 五彩线、踏青。

节)

死。

七夕节

(乞巧节、

织女聪明

(1)年轻姑娘这

小儿节、双  七月初七

织女

能干、心灵 天以各种形式

七节、香桥

手巧、工于 向织女“乞巧”。

节、女儿

衽织。

(2)少女捣凤仙

节)

花染红指甲。

中秋节

(1)女子斋月宫,

(仲秋节、

嫦娥

祭拜月神。

团圆节、八

八月十五

(月

嫦娥奔月

(2)妇女“走月

月节、女儿

神)

亮”,即妇女三

节)

五成群,结伴出

论文中国古代汉族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的文化透视来自66wen.com免费

游。

孟姜女千

寒衣节

十月初一

孟姜

里寻夫送

为祖先及亲友

(送寒衣

女   寒衣,哭长 亡灵焚烧纸制

城。

衣服。

二、神格的光辉——以女性为核心的节日产生和流行的原因探索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节日的核心女性全是神或神化了的人。她们大多归于民族始祖神、爱神、生育神、生产生活保护神的行列中,以信仰心理产物和精神力量的存在形式,在某些方面寄托了古人于人间难以企及的慰籍、期盼和愿望。

(一)远古社会对女性神圣能力的崇拜影响后人的信仰心理

距今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远古居民正经历着女性至上的社会,原始人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用奇特的想象创造了一批创世女神,对她们的信仰乃是包含着原始人对女性重要作用的肯定和崇拜。

女娲便是众多创世女神中的一个,在先民的心目中,女娲无所不能,她的业绩受到后人的无比尊敬,被奉为最高女神,女娲的最大功绩在于抟黄土以作人,炼五色石以补天。

女娲神话在民间影响的最直接体现是天穿节的形成和流传。早在晋代,便有关于天穿节的记载,东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注:分别转引自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第59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人们以节日的形式和简单的模拟补天的动作来纪念传说中的创世女神。这种纪念和礼拜,实质已不仅是对女娲这个具体女神的直接崇拜,而是将所有女性的神力抽象为一种意识层面上的神格,对之加以信仰和礼拜。在我国少数民族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女娲这样的创世女神,如壮族的“洛甲”、侗族“萨天巴”、瑶族的“密洛陀”等。

尽管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被视为无能的群体,但关于女性具有神圣能力的远古神话始终或明或暗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心理。人们一方面极力否认着女性的能力,一方面却又被女性诸如生育等不可替代的能力所震撼,因而在男本位的思想主流中,对女性能力的信仰始终作为一般微弱但顽强的潜流默默涌动着,历经千年。这也为以纪念女性为核心的节日的相沿不绝培植了信仰理念的土壤。

(二)宗教的盛行导致古人对宗教神的信仰

汉代,道教和佛教成为注入中国传统思想领域的新鲜血液。道教教义宣扬炼丹成仙以求长生不老;佛教教义宣扬业报轮回,告诫人们以今生的修行来换取来世的安宁。这两套思想体系既满足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又符合统治阶段镇压和约束百姓的需要,因而,在中国南北广泛流传。

佛道二教除其精妙玄奇的教义系统外,更有各自庞杂有序的宗教神谱系。众多佛、道诸神的存在,正是依托于中华民族多神信仰的理念基础。古人从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他们认为,每一位宗教神都在某一特定方面与人类社会密切联系,各司其职,因而,无论是道教神、佛教神还是民间俗神,无论是男性神还是女性神,一旦披上“神”的外衣,便成为冥冥神力的象征。人们乐意把内在景仰心理外化为语言活动和特定仪式,从而使拜神节日构成为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音会和碧霞元君庙会是众多佛、道教节日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礼拜女宗教神的节日。观音菩萨(注:观音菩萨在印度佛教系统中是男身,但到中国后,大约从唐朝开始,逐渐演变为女身,宋元后定型为女身。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故对观音的汉化及性别转化不作分析。)为佛国诸菩萨之首,佛教宣称观音慈悲为怀,救助众生,而观音“中国化”后,更是被加上一项送子功能,因而,其在妇女信徒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佛祖。观音会会期一年三次,分别定于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每逢会期,各地观音庙游客如织,香火极盛。一年三次礼拜同一宗教神,这在中国古代民间极为罕见,由此可见观音信仰在中国古代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碧霞元君是北方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道教女神,她具有送子、护儿、疗疾、保佑婚配、农耕、经商、行旅等多种神力,在信徒心目中,碧霞元君更成为吉祥、慈爱、圣洁的象征。民间修建了许多碧霞元君庙,并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碧霞元君庙会,每逢会期“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注:转引自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第12页,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观音会与碧霞元君庙会的形成和流行,乃是宗教信仰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产物,它们的存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大众心理,具有世俗化和功能化的特点,因而易被民众接受,并相沿成习。

(三)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意识导致古人对理想女神的信仰

细数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女性神或神格化的女性,大都作为理想典型而被赋予真善美的意义。她们或被定型为端庄雍容、慈善安详的典范,如观音菩萨、碧霞元君;或被固化为巧淑敏惠、柔美善良的化身,如嫦娥,织女;或被标榜为坚贞不渝、英烈忠义的象征,如曹娥、孟姜。因此,一定程度上来看,对这些女神的信仰是在人们内心固有的审美意识的需要和驱动下,衍生的一种意念和行为产物。

七夕节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织女本是天界一位美丽聪慧、擅长织作的女神,但她不顾神人之别,毅然下嫁牛郎,与牛郎在人间过上了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生活。织女由此而成为人们心目中敢于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性典型。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中秋节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谓关于月亮的最动人传说。尽管嫦娥奔月故事的雏形是将嫦娥描述成窃食后弈之灵药,而后变成蟾蜍的自私自利的妻子,但随着时迁世异嫦娥却被民间传颂为一位美丽、善良的月神。她作为月神的象征,在百姓心目中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青年男女向月神祈求美满姻缘,老人向月神祈求合家团圆,她赐给人们福禄和平安。嫦娥形象的由丑而美,包含了古人崇善尚美的心理。

当然,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美,他们也追求并崇尚道德美,节日习俗中的英烈女神便是古人追求道德美的一个印证。这类女神往往是人而非神,但却被人门当作神低崇拜。例如端午节中为尽父孝而投江溺死的曹娥,寒衣节中为丈夫千里送寒衣的孟姜,以及其他具有道德美而最终由人而神的女性。她们或表现出对爱情的坚贞,或表现出对父辈的孝道,或表现出对某种信念的矢志不移,对她们的礼拜一方面表现了古人对人间美德的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了古人对女性德化教育的需要。古人把英烈女神的高贵品质作为对当时女性的德行要求,希望她们能效而行之,从这一角度看,古人纪念英烈女神寄托了她们对女性价值取向的期望和要求。

三、人格的雕琢——此类节日反映的古代妇女的道德修养

中国节日习俗同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节日中的礼仪习俗都与中国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内涵是重现实人生,重人伦道德,因而,纷繁多样的中国古代节日便集中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作为封建社会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也包含了古代中国关于女性的一系列文化观念、文化要求和文化行为。

(一)孝道——中国古代女性的为妇之道

中国之孝道渗透于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个人人生的整个历程,具有根深蒂固的宗法人伦基础。而中国古代女性为人女、为人媳更是以“孝”作为自己的为妇之道,李晚芳在《女学言行录》中指出,女性之“孝顺”应是“事父母之道能尽,则在家为孝顺之女;他日于归,孝便可移于舅姑而无过,顺亦可移于事夫子而无违”。(注:转引自胡坤:《蓝色的阴影——中国妇女文化观照》第33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古代女性之孝,具有事父母和事公婆的双重含义,成为女性一生都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古代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中,“孝”的思想时有体现。与曹娥有关的端午节之来源传说颂扬了一个以死殉父来捍卫孝道的女性。《会稽典录》载:“女子曹娥为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是江溯涛波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曹娥沿江嚎哭七日,投江而死。”(注:分别转引自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第61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嘈娥选择了死来为父尽孝,这种精神和行为可谓为孝道的典范和极端,她用死为自己赢得一世孝名,却也体现了孝道重压下中国古代女性生命之卑微。

七夕节中染红指甲的习惯也源于与“孝”有关的传说,相传是日少女捣凤仙花汁染指甲,将染红的指甲留护至次年元旦,让家中老人看了,可使其双目不至昏花。虽然染红指甲的习俗得以流行一方面是迎合了少女们的爱美之心,但更主要的是在这一传说中融入孝道,则多少包含了人们崇尚孝道的思想状况,从而也使这一习俗避免了唯美主义的低调色彩而具有顺应社会道德风气的内涵。

观音会和碧霞元君庙会从另一角度映影出中国女性之孝道,即生育。中国传统历来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因而,事舅姑之孝道的首要任务便是为夫家添丁生子,倘若无子,则女性自感有负夫家,辱没门庭。由此,无后的恐惧使众多女性把求子的狂热倾泄于神道之上,一批专司人间妇女生育的女神群像应运而生,并受到了古代女性的敬慕。观音菩萨和碧霞元君都是生育神,因而在礼拜她们的节日中,包含了女性祈求赐子的强烈愿望。

(二)女红——中国古代女性的“才”的标准

中国古代汉族从封建社会初始便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弱化女性的文化取向,因而在“才”的理解和评价上自然也有了男女之别。女子之“才”与男子之“才”相形之下显得暗淡而平庸。

女性之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于女红。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向心于女红的实际思想状况。相传织女是一位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工于衽织,在天上织云锦天衣的仙女。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古人对女性“性”格的期望,七夕节从而成为年轻女性向织女祈求巧淑的特定节日。是日,女性向织女且拜且祈,以各种各样的“乞巧”礼仪来寄托她们对巧淑的渴望。西晋葛洪《西京杂记》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襟楼,俱以习之。”(注:分别转引自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第62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七夕,幼女以孟盛水曝晒于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然后慢慢观看水底日影,有的散如花,有的动如云,有的细如线,有的状如锥,以是夕卜女之智巧”。

其实,七夕节最初与“乞巧”无关,它源于古人对天象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汉代,七夕节便开始注入了“乞巧”的礼仪,从节日民俗化和功能化特点来看,“乞巧”礼仪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对古人希望女性“手巧于技”的世俗观念的认可和映证,也是促使女性勤于女红的有效形式。而“乞巧”礼仪自汉至清在汉族女性中的相沿不绝,更是历代女性为获取“巧淑”之名而做出毕生努力的真实写照。

(三)节义——中国古代女性的精神苦役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乃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文化发端之根源,在这些宗法人伦观的影响下,女子为夫守节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下成为社会施加于女性的职责。中国女性的自视卑微为节义观的滋长提供了感性土壤,女性将夫命等同于天命,她们毅然将自己的生存意义寄托于为夫守节的精神苦役中。

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节义观在中国古代以女性为核心的节日中也有所反映。嫦娥奔月的传说原型实质上是论证了女性“失节”的悲哀。《淮南子·览冥训》中关于嫦娥奔月的大致内容是,帝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而羿之妻嫦娥窃取食后成仙登月,变成了蟾蜍。这一传说中的嫦娥与人们心目中美丽善良的月神相去甚远,却透露出古人对女性失节的厌恶和谴责。

与嫦娥奔月传说不同的是,寒衣节中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捡尸骨的传说,是从正面颂扬了女性事夫的节义。其实,据传说,孟姜女与范喜良成婚并无爱情基础,仅仅是因为孟姜女在花园洗澡时被范喜良偶然看见,而后出于“女人身体不可给丈夫以外的男人看”的观念而结为夫妻。结婚后仅一日,范喜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从此一去不返。由此可知,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驱动力并非源于爱情,而正是源于封建礼教施加于女性身上的为夫守节之观念。因而,孟姜女手捧寒衣,踏上漫漫征途,便也踏上了她一生最壮烈的价值实现之途。尽管她受到了苦难的挑战,但她同时赢得了节义的光环。极端的结局是她被完全神格化,成为英烈女神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

四、结 语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已成为逝去岁月的见证,因此,对中国古代以女性为核心的传统节日的文化透视,当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品味与分析。节日中所体现的诚可感天的拜神求子,手巧于技的灵心慧质,恭承曲顺的孝亲事夫都成为封建社会女性生存意义的印证和标志。

中国古代女性是一个既伟大又卑微的矛盾群体,她们既立于人格和精神的山峰之巅,又被宗法人伦规范压于彼时代的社会底层,因此,那神力超凡的女娲娘娘,仁慈博爱的观音菩萨、碧霞元君,聪慧美丽的织女、嫦娥,忠孝节烈的曹娥、孟姜,便一面散发着神性的光辉,一面却影射了在传统的性别制度和性别文化下女性人格扭曲所带来的悲哀。

把中国古代女性和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在文化层面上的结合,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但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特殊文化现象,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文化已在节日习俗这块活化石中显得真实和生动起来;而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渗透,也使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张茂华、丌宏易:《中华传统文化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王景琳、徐陶:《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4)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胡坤:《蓝色的阴影——中国妇女文化观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心中的女神范文3

五位女神中,高圆圆最先爆出结婚的消息。消息一出,微博上网友是排着队送上“恭喜”和“祝福”啊。只是在一片祝福嫁出去的呼喊声中,“终于”二字的反复出现,多少反映出广大宅男对女神人生大事的急切心态。

相较于高圆圆的爱情长跑终成眷属,李小冉的婚姻可谓是货真价实的“闪婚”。本刊曾目击李小冉、徐佳宁婚姻登记全程并评论道:“情路多舛的李小冉这回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而李小冉宣布婚讯的那条微博下,满满的都是网友的疼惜。网友@Addy莲子说:“爱得早不如爱得刚刚好,真是这样的,祝幸福!”@呢喃车程留言说:“人生就是这样的,对的时间对的人,就什么都对了,不然谈十年都无法步入婚姻。”昨日之苦难化作今日最美的嫁妆,李小冉的婚姻虽然给网友留下了诸多遗憾,对她本人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徐若早年的一些经历和言论,让一片祝福声中难免掺入了一些杂音。同样是有争议的女神,汤唯的出嫁却有着更加复杂的意味。文艺女神远嫁棒子欧巴、《晚秋》导演金泰勇,这样的际遇会伤害多少宅男的心啊?你是否也听到了心碎的声音。网友们大呼:“女神要结婚了,接受不了!”而真正令宅男们心碎的还是金泰勇韩国人的身份,网友@唯爱水瓶二货评论道:“女神都给你们了!金秀贤、李敏镐、金宇彬、李钟硕,必须还一个给我们!”

文艺女神嫁人让网友@Captain_感慨:“能等世界杯结束了再宣布这消息吗?天台真的挤不下了……”如今世界杯结束了,又一位女神周迅宣布婚讯,宅男们再也不找天台往下跳,齐刷刷地送祝福去了。永远的美人鱼,永远的周公子,上万条的评论、十几万条的转发和二十几万条的点赞,满满的爱意似乎就要冲出屏幕将宅男们包围。而周迅结婚偶遇朴树新歌《平凡之路》出街,爱曾如夏花般绚烂,那时花开又归于平凡,一对旧人的世纪重叠,引发了宅男们对于过往岁月的追忆,霸占着宅男们的微博和朋友圈。 4问众宅男 1 女神嫁人震惊吗?

宅男答:啊,她们嫁人了啊!

参与本刊调查的宅男们,对女神的嫁人虽然有震惊,但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静。他们惯常的表述是“有震惊,但是伤心还不至于”。不但不伤心,好多宅男都对女神的出嫁而高兴。而令他们震惊的点也各不相同。专栏作家兼文字游戏玩家东土大唐三俗和尚说听到徐若嫁人的消息,的确很震惊,“因为我觉得她一把年纪,应该早就嫁了呢……”诗人王瑞也对“用一本大尺度的写真集揩干了我整个青春期的……眼泪”的徐若结婚表示了震惊,“毕竟她那么大了,还有人要,挺不容易的。想必是真爱了。”大龄女神让人神伤,敢爱敢恨的周公子也让人魂牵梦萦。宅男小毕说:“周迅前几段的恋爱都非常轰轰烈烈,但是最后也没成功,我本来还以为她这辈子不会再爱了。但是她结婚了,我还是蛮意外的。”令人意外的还有文艺女神嫁给韩国人,这让国内众多宅男的玻璃心碎了一地啊。编剧张健说:“没觉得伤心,就是挺诧异。她不是跟上海的广告男谈着恋爱呢吗,怎么嫁了个韩国导演?”心怀爱国热情的宅男们充分发挥了我大中华的民族气概,对文艺女神挑选夫婿的眼光纷纷表示了不解。林大夫把汤唯作为他寻找女友的标准,可“这么一个漂亮的有气质的女神,居然被一个韩国棒子骗走了,让人伤心”。

对于那些自认为“反正就算她们单着也轮不到我”的宅男来说,女神的出嫁只是一个可供娱乐的新闻罢了。微博知名漫画家、景观设计师使徒子就是这类宅男的典型代表。在他凌乱地表达了“好像……没有……”女神让他震惊之后,他表示:“大概就是‘啊!她们嫁人了啊……’的感觉。 2 看好女神的婚姻吗?

宅男答:期待你优秀的作品!

女神就是那种远远地看着就很美好的人儿,所以广大宅男们都真心祝福她们和她们的他们一定要幸福,希望她们的老公对她们好一点,只是女神嫁人了,会不会因为家庭而忽略了作品,成为宅男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本次调查中“此刻你想对女神说些什么?”的回答中,宅男们都对女神接下来的作品充满了期待。宅男小毕对文艺女神汤唯在《黄金时代》里的萧红一角有着“舍她其谁”的评价,他想对所有的女神说:“婚后也别退出演艺圈,还是要拍更多的好看的电影给我们!”使徒子同样在对女神们祝福之余,“还是跟过去一样期待你们的作品。”宅男小范因为高圆圆和赵又廷的结婚而震惊,此时此刻,他想对女神和女神的老公说的话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期待你优秀的作品! 3 为什么她是女神?

宅男答:曾在高考前失眠的夜晚幻想她

在调查中,把谁当女神直接决定着对其婚姻的态度;而过往岁月的记忆则直接决定着把谁当做自己的女神。宅男们来说,小时候的女神就是一辈子的女神。正如上文中所言,徐若用一本大尺度的写真揩干了诗人王瑞整个青春期的眼泪,她也同样俘获了宅男李浩文的少男之心。“徐若好漂亮,而且她成名在我懵懂的小学、初中,还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给人的亲切感好很多,在第一印象里不会觉得她是遥不可及的女星。”李浩文说,“所以徐若结婚,有些伤心”。而宅男小王更是直言听到徐若结婚的消息很伤心:“她是我第一任女神,曾经从一张报纸上剪下她代言某款内衣的广告,一直珍藏到上大学才找不到了。高考前的晚上失眠,幻想她,结果还是失眠,没帮上忙。看过她演的之后很受伤,看了《云水谣》之后,还难过了很多天,一直幻想自己是男主角,回去找她。”而高圆圆脸大的特点影响了宅男小范找女朋友的标准,端庄的银幕形象影响了他找老婆的要求。在小范看来,17岁那年看过的《17岁的单车》中“好纯好美丽”的高圆圆是他青春期最美好的女神。 4 即使女神婚了也仍然爱她吗?

宅男答:不忍心不爱

对于自己女神出嫁这件事,不同的宅男有着不同的体会。“国民女神”高圆圆乖巧可人,“性感女神”徐若容颜不老,“知性女神”李小冉善解人意,“文艺女神”汤唯优雅从容,“精灵女神”周迅敢爱敢恨,这些定位都让宅男们对其抱有不同的态度。宅男对女神的两级态度可以在汤唯和周迅两人身上得到极好的体现。汤唯出嫁令宅男们有多少不舍和爱怜,在网上的一片哀号声中可见一斑。宅男小宋对汤唯就充满了疼惜之情:“我看她戏很早了,远远早过大家熟知她的《色,戒》,所以看到她的努力更多,觉得她为王佳芝的角色牺牲太多,背负了太多的误解和压力,于心不忍。”与汤唯相比,做事一向因行为爽快大气而被称为周公子的周迅明显收获了更多的祝福,而非怜爱。宅男小龙接受调查时表示看好周迅和老公高圣远的婚姻时说:“婚姻对她来说,完全不是事。”记者问他“完全不是事”是什么意思时,他回答:“她又不依靠男人”――独立,自由,女神周迅需要的只是祝福,她自己就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与其他女神相比,李小冉虽然被称为“知性女神”,但戏红人不红,气质优雅,但演艺事业低调而平顺,关注度自然就低很多。 想对女神的老公说:

哥,对阿姨好点……

南都娱乐:这五个女明星出嫁,听到谁出嫁的消息你觉得有些震惊,甚至有些伤心?

丝打分蜻蜓队长:高圆圆吧,因为有朋友认识她并有她微信,所以一度认为自己也能挤进追求高圆圆的行列。哈哈哈!

南都娱乐:高圆圆对于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其他四个出嫁你的感受怎么样?

丝打分蜻蜓队长:其实都没有,只不过刚听到李小冉出嫁的时候惊呆了,想为什么国内同性恋可以结婚,仔细一想才发现那个是练体操的李小鹏……

南都娱乐:看好她的婚姻吗,觉得她老公怎么样?

丝打分蜻蜓队长:我看好所有人的婚姻,所有的婚姻一开始都应该被看好。高圆圆的老公很帅很有才华,本能给很多女孩幸福,现在只给了高圆圆,高圆圆会很幸福的。

南都娱乐:此时此刻,想对女神说什么?想对女神的老公说什么?

丝打分蜻蜓队长:想对女神说以后一定要得到狠狠的幸福,想对女神的老公说你一定要成为“狠狠”。

南都娱乐:此时此刻,你想对女神徐若说什么?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此时此刻最想对他们说,记得多拍照,电脑手机坏了可以找我修哦。

南都娱乐:这五个女明星出嫁,听到谁出嫁的消息你觉得有些震惊,甚至有些伤心?

纳兰性急:我都挺冷静的,反正就算他们单着也轮不到我。

南都娱乐:那你会祝福她婚姻幸福吗?还是希望她不那么幸福,这样……也许你以后还有机会?

纳兰性急:发自肺腑祝他们幸福,不然过几天又会在新闻上看到她们被劈腿啊家暴啊的消息,我的编辑又会逼我在专栏里进行剖析,其实老公都是自己打着灯笼找的,遇到个渣渣就出来求大家主持公道,对大家其实特不公平你说是吧。所以我祝每一位女神婚姻幸福,把情感江湖让给新来的姑娘们。

南都娱乐:有没有对其中的几位老公有了解?

纳兰性急:我还不知道徐若和李小冉嫁给了谁……其他两位的老公都听说过,总之能降服女神必有过人之处,但日子怎么过是他们的事,我这个月房租还没交呢,就不替他们操心了。

南都娱乐:此时此刻,想对女神说什么?想对女神的老公说什么?

纳兰性急:对女神:你自己要嫁的哦,看走了眼跟我们没关系哦~对女神老公:她要是脾气不好你也是活该哦~

南都娱乐:你看好周迅和高圣远的婚姻吗?

张健:今天看见有人比较朴树和高圣远,还是觉得周迅是对的,一个男人十年以后还在野草野花咿咿呀呀,不如更应该像一个男人一样开阔和丰沛。朴树怡情,过日子还是找高圣远吧。

南都娱乐:这五个女明星出嫁,听到谁出嫁的消息你觉得有些震惊,甚至有些伤心?

王瑞: 有点震惊的?徐若吧。毕竟她那么大了,还有人要,挺不容易的。想必是真爱了。

南都娱乐:为什么她出嫁你会伤心?她对于你的成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其他四个出嫁你的感受怎么样?请分别说说。

王瑞:这个问题尺度是多大?好了,实话实说吧。对徐若的喜欢源于一本大尺度的写真集。它揩干了我整个青春期的……眼泪。汤唯的出嫁让人心碎,高圆圆的出嫁让人心醉,李小冉的出嫁让人心酸,周迅的出嫁让人心虚,王菲的出家让人……什么,没有王菲没有出家?那好吧。

南都娱乐:那你会祝福她婚姻幸福吗?还是希望她不那么幸福,这样……也许你以后还有机会?

王瑞:一定会祝福我家幸福的。毕竟Vivian女神的美好曾经充满了我年轻的手和心。

南都娱乐:看好她的婚姻吗,觉得她老公怎么样?

王瑞:李云峰还是挺靠谱的,他们也谈了很久,再不济,他也是富商啊,全球100大杰出商业领袖之一不是盖的。

南都娱乐:此时此刻,想对女神说什么?想对女神的老公说什么?

王瑞:我想对女神说:女神,我爱你,么么哒,祝你幸福!我想对女神的老公说:哥,对阿姨好点。

南都娱乐:看好高圆圆的婚姻吗,觉得她老公怎么样?

Kevin:挺看好的,对于海峡两岸是一喜大普奔的好消息,热烈欢迎,对于他男人说,你有点心计,希望以后能把这些心计用在这两人的小日子和工作上。

南都娱乐:此时此刻,想对女神高圆圆说什么?想对女神的老公说什么?

Kevin:我想说,你若不好,我愿备胎到老。想对赵又廷说:去你的!

南都娱乐:此时此刻,想对女神徐若说什么?想对女神的老公说什么?

小王:想对女神说:伊生我未生,我生伊已老。伊老还俊俏。娶了别人女神的男人不会成为男神。

心中的女神范文4

[关键词]宋玉;《高唐赋》;《神女赋》;高唐神女;《金瓶梅》;潘金莲

宋玉以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高唐神女,她不仅有呼风唤雨的超自然力,而且美丽多情。她是中国男性一个绯红的美梦,一种心灵的慰藉。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则像怒放于晚明浊世中的一朵罪恶而忧伤的罂粟花,不仅以扭曲的人性摧残了他人,而且也戕害了自己,她如一个魔魇,令人生畏,催人警醒。本文通过两者性格特征的比照,发现潘金莲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唐神女的命运遭际为构架,并将神女原型中的一个性格侧面进行强化与突显的结果。在进一步探讨分析两者形象之间的文化艺术渊源关系后,我们又发现两个女性生存本相后面所隐匿的男性心理模式及其产生的历史成因。

高唐神女是一个糅合了多重原型,具有多重神性的神话人物:它的植物化身是草,自然化身是云雨,神格为女神,而这都与其“献身神妓”即巫儿身份分不开。众所周知,高唐神女原型是在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赋中正式形成的。其后,《神女赋》又进一步拉近入神的距离,既铺张彩绘神女的绝世美貌,又深情演绎入神之间的缱绻情愫。

高唐神女的第一表征是外表的美丽绝伦。再加之纹彩华丽的服饰,芬芳淡雅的体香,轻盈空灵的体态,真正是一位有态,有神、有趣、有情的旷世美人。在她身上,除了集合着人(女性)的妩,还有着神的飘逸,灵秀与高贵。

高唐神女的第三个特点是贞节自防。很显然,此时的高唐神女已穿上了所谓文明的外衣,她与君王之子虽然“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但终归“神独享而未结”。从伦理的角度来说,她既已倾心于前修,就不能再钟情于后秀,所以,这只是一场短暂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并以神女的抽身隐退为最终结局。

淫佚的高唐神女却又是神圣的,贞洁的,这不是有悖常理吗?然而神女巫儿的身份能给予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主动与楚王交合的高唐神女实际上是远古时代在神庙中以肉体奉献于神的神妓或圣娼。除了禀性智能上超出常人,在外貌上女巫也是艳绝人寰,且要求她们是未婚少女,她们的神性特征表现为与鬼神沟通的巫术和预言先知的能力,而且她们的意见为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和尊重。总之,高唐神女形象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美丽,但又让人觉得神圣、崇高。依弗洛伊德派心理学者的说法,这种“回溯原型”的写法,就叫做“原型置换”,就是原型换过面目由真正对象“改置”到另一对象上去,这另一对象为真正对象的象征。然而历代在具体“改置”这一原型时,却又偏重于原型形象的不同侧面,有的进行伦理化的改造,有的对其进行性格的剥离。晚明兰陵笑笑生笔下的潘金莲便是在原型的“改置”过程中,将高唐神女原型中“”与“神圣”彻底剥离的典型,神女“”中“善的”属性全部被“恶的”属性取代,并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强化与突显,以致等同于罪恶,而美丽成为了罪恶的外衣。而高唐神女伦理道德上贞节自防的一面,却在明代“利欲”的滚滚浪潮中,冲击得七零八落,以致荡然无存。

潘金莲的美,是由别人眼中映出的。毫无疑问,潘金莲是《金瓶梅》女性世界里最俏丽的花枝。然而,她的美却让人体味不到美感,感受不到可爱和温馨。她恰如戴着美丽面具的妖魔,在蛊惑、狐媚人的同时或以后,总让人觉着胆寒与惊悸,妖娆的她令打虎英雄武松“直把头来低着”,不敢直视,真是美女猛如虎呀;收用金莲后的大户,先是“身上添了四五件病症”,不久,便“患阴寒病症,呜呼死了”;被她迷惑得神魂颠倒的西门庆,最终也因服了金莲多喂的淫药死在了她的床上;陈敬济与她的泄露后,被逐出西门府,颠沛流离。更不要提被她谋害的武大。设计害死的宋惠莲、李瓶儿、宫哥儿了。最后,她因私通女婿事发,被先前对她喜爱有加、多次庇护的吴月娘绝情赶出,在王婆家待嫁时,被复仇的武松杀死。这一切似乎可以说明:美如果不是用得恰到好处,仅仅只是一种资本或手段,便会成为一种灾难,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如此。

由此可见,潘金莲的“”已与原型中高唐神女的“”迥异,高唐神女艳绝人寰的美貌,是娱乐鬼神,取得鬼神欢心的资本。高唐神女本相之一是“未行而亡”的炎帝之少女,带着对情爱的深深向往和未得的重重遗憾而离世,其植物化身瑶草的特征和以巫儿身份与帝王交合的行为是人间女性渴望情爱的一种心理补偿,与后世《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聊斋志异》里的秋娘、小谢等众多未嫁而亡的鬼女追求正常生理一样,皆是一种积淀已久的集体无意识的反映。本相之二是母权社会身担生殖重任的女性自由状况在神话中的投影。本相之三是以“入神相恋”的形式表现远古时代宗教仪式中确实存在过的“圣婚仪式”,因而高唐神女的“”负载着太多个人的、集体的、历史的思想与意识、职责与义务。而潘金莲的“”已全然失却了集体的、历史的神圣使命,它代表的仅仅是一己的欲求。以巧遇西门庆为分野,前期是她人生的压抑期:卑微的出身、不良的启蒙、转卖的经历、绝望的婚姻,贫困的煎熬、情爱的无托,使其内在欲望的宣泄已日趋急切。与西门庆有之后,其人生步入反抗期,首先便是令人发指的药死亲夫,以对武大生命权利的剥夺来救赎其身的陷落。其次是对西门庆多层次欲望需求的反叛,为消弭西门庆的性放纵所导致的怨旷,她不顾伦理尊卑,迫不及待地与琴童、陈敬济通奸。为了邀宠争宠固宠,她将嫉妒与狠毒横扫向与之构成威胁的女性,使她们受辱、丧命。在这两个过程之中,潘金莲的人性已极端异化,这种倾向使其人类的性降格为动物的性,彻底消融掉了人类赋予身体的诗意和尊严。与神女呈现出的神圣与崇高相反,她给予人的是丑陋与邪恶。

事实上,高唐神女形象在宋玉两赋中并不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高唐赋》中的神女美丽而,《神女赋》中的神女美丽而贞洁。并且,前者为“女性诱惑――男性受惑”的写作模式,后者则为“女性诱惑――男性受惑――战胜诱惑”的模式。后者增加的这一个环节,显然是战国末期的楚国社会已出现疏离神话的迹象,人们从神话思考中超脱了出来,已接近文明的状态,产生了“文明的羞耻心”,辞赋作家将远古楚族神话中原始本真的性崇拜逐渐伦理化的结果。那么,这种形象上的矛盾和思路上的附加反映了中国男性怎样的隐性心理呢?

他们渴望有一位貌美如花的未婚少女,来刺激和释放其强盛的,来宣泄其受礼教压抑下的激情,来表达他们对本色人性 的深深眷恋,因而在两赋中不断复写这一模式。然而他们渴望又不敢放纵,在与理性的纠缠、冲突、撕咬之中,他们将这一个难题交给女性,让女性充当的主角。《神女赋》中的神女克服,辞e君王而去,体现了足够的自持能力。这与其说体现了女性的庄重与伟大,不如说是男性转移压力后的第一个最佳期待值。

神女的命运遭际是由“帝之季女”的人到“未行而亡”的鬼,由“精魂为草,摘而为芝”的物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高唐神女说到底是中国男性的一个美梦。这个梦创造了一种在现实中不能出现或不存在的情况,一种“想”存在的情趣,一种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人生过程,他们需要这个幻境中的女神来安顿自己的心灵,来观照自身并获得某种满足感和依赖感,他们将神女塑造得美轮美J,无所不能,将其普通的人格上升为崇高的神格,让她向高高的天界升腾,成为他们心目中永远的“女神”。

《金瓶梅》中描写男女的模式有承袭高唐神女神话的因子,但又有所变异、生发,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女性诱惑――男性拒惑”模式(被动者如武松、李安);二是“男性诱惑――女性受惑――沉沦诱惑”模式(被动者如潘金莲、李瓶儿);三是“女性诱惑――男性受惑――沉沦诱惑”模式(被动者如陈敬济、琴童)。这三种模式的形成,有着历史和现代现实的双重积淀,折射出中国男性更趋复杂和矛盾的心理。

如前所述,《神女赋》中战胜诱惑的主角是高唐神女,而高唐神女只出现于宋玉的作品中,而且是楚文化的产物,这一形象在宋玉后即消解在礼教的强大规范中。到了汉魏六朝以后的“神女――美女”赋系列里,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王粲的《神女赋》等超越、坚持理性的主角则已换成了男性。这说明在社会日益文明化、世俗化的进程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日渐低下,乃至最终沦为男性的附庸和。男性在现实世界里,已君临一切,占主宰地位,他们以礼自防,在道德上扮演贞洁自守的君子来取代女神的崇高地位。然而,在《金瓶梅》一团漆黑的世界里,稍能代表亮色的人物只有武松和李安,而他们正是“女性诱惑――男性拒惑”模式的被动者,前者拒绝金莲,顾及的是兄弟伦理之情;后者拒绝春梅,顾及的是慈母抚育之义 “忠孝”乃君子的神圣光辉,然而正是这两位君子,在诱惑面前果敢,在拒惑之后却只能选择逃避。崇高的仓皇逃遁,意味着男性对的屈服,对崇高道义的放弃。与高唐神女克服情理冲突后飘然离去的背影相比,他们的离去缺少了那份从容与正气。

在后两种模式中,描摹再现的全是男性对本性人生的深深贪恋,充斥的全是卸下神圣面具的世俗男女,他们沉沦于双方设置的情惑里,迷恋不返。这与明代市民阶层的崛起,商业经济的繁荣,哲学思想、文化思潮的叛逆息息相关,可以说整个晚明被民风裹挟,人人求利而不以为耻,人人趋淫而不以为淫。在此情形之下,男性权威从自我出发,随心所欲地捏塑女性,将己身的淫乐目的与人性本能的“快乐原则”结合起来,对女性诸如潘金莲之流内里的欲望基因加以催化与膨胀,使她们在男性所设的泥淖中阻滞而永难自拔,只知道人生最低层次的追求,将变成了生命的原动力。

心中的女神范文5

一、古代爱情作品中理想女性形象及特点

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基本雷同,多为落魄书生。而女主人公的形象则较为丰富,有名门娴媛、小家碧玉,也有寒门贫女,甚至还有仙女、鬼女、狐女等。她们性格鲜明,但又存在共同点:其容貌上大都美艳如花,性格上风流妖娆却不失忠贞,对待爱情乐于奉献,视爱情为生命。

女性之美早在《诗经》中就已被吟诵,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硕人,清人姚际恒评论曰:“上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水女神,再次确立了丽质天成、飘然若仙的佳人典范。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同样承袭了此特点,如《搜神记》中“才貌俱美”的吴王小女紫玉、《幽冥录》中“资质妙绝”的天台山仙女等。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对女性之美的刻画更加全面细致,充满诗情画意,如《游仙窟》中“华容婀娜,天上无俦;玉体逶迤,人间少匹”的崔十娘,《牡丹亭》中“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的杜丽娘等。对女性之美的夸饰在《红楼梦》中达到极致。文学作品中也存在正面的丑女形象,但其主要是为宣扬封建道德而不是表现爱情。由此可见,“重德不重貌”的女子评价标准在文学中是没有实际操作性的,美女才是文学舞台上永恒的主角。

其次,她们又敢于追求爱情,大胆表达爱意。《诗经》中就已不乏此类女子,如《王风·采葛》中的女子大胆吐露“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心迹。《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鄘风·桑中》等诗篇中的女子也都为追求爱情而“不訾诟耻”。女性形象后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神女、鬼女、妖女等,她们向往人间情爱,妩媚多情。如《列异传》中谈生所遇鬼女,《搜神记》中自荐董永的天之织女,《搜神后记》中袁相、根硕所遇青衣女子,《柳毅传》中以身相许以报恩的龙女,《聊斋志异》中的一系列狐鬼仙怪等。凡人女子也不缺少追求爱的主动性,如《西京杂记》中私奔相如的卓文君、《李娃传》中自愿“荐君子之枕席”的李娃、《虬髯客传》中的夜奔李靖的红拂等。主动而真实的女子难免会受到传统道德的批判,但是严守礼仪道德的清高女子值得歌颂却因其个性缺失而鲜有艺术魅力,在文学的世界里人们还是更喜欢这些离经叛道的性情女子。

再次,她们总是无怨无悔地为男子付出。仙女、鬼女拥有某种“超能力”,总是不计回报地帮助男子办到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在《聊斋志异》中尤为突出。如《翩翩》中“容貌若仙”的狐仙翩翩不仅救助了因嫖娼染疾被妓女驱赶,最终只能在街头乞讨的浮浪之子罗子浮,使其在山洞中尽享锦衣玉食、富贵荣华,还与其“大相欢爱”生了一个聪慧的儿子,并为其子娶得佳妇,最后罗子浮带着儿子、儿媳返回人间过上安定的生活,而翩翩却功成身退,从此消失。又如《书痴》中书中女子颜如玉不仅教郎生以读书之道,还为其生养儿子,死后灵魂佑其福建做官,使其大仇得报,娶妾而归。《竹青》、《莲香》、《娇娜》、《阿宝》中的女子无不如此。尘世女子也同样具有这种奉献精神,她们甘愿牺牲,甚至愿意独立承担爱情的责任和后果。如《李娃传》中,荥阳生落魄无依,乞讨度日,处境凄惨:

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持一破瓯巡于闾里,以乞食为事。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

而妓女李娃却在这时毅然收留了他,并悉心照顾他:

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头巾履袜,皆取珍异者衣之。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

在其痊愈之后,李娃又激励他致力于学:

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其年遇大比,诏徵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策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

李娃深明大义,劝诫荥阳生戒骄戒躁,使其发愤图强终获功名。但是在他即将富贵之时,李娃却要忍痛割爱,悄然欲去:

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小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従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従,生勤请弥恳。

李娃在荥阳生最困窘之时救助了他,却在荥阳生将富贵之时欲功成身退,体现了女性在爱情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理想女性基本都具有上述三个特点,这些作品是由一个历时的庞大的作家创作群体所创作的,其人物形象却表现出如此一致的倾向性,是有源头可循的。

二、理想女性形象溯源及演变

爱情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模式化,反映出了在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种具有强烈历史传承性的传统意识。作为理想女性性格特点的貌美、主动、奉献等特点早在《诗经》、汉乐府民歌中就有所体现,但其只是突出理想性格中的一种或两种,尚未定型成为理想女性原型。而若要探其源头,则要追溯到高唐神女的神话传说故事。

神女故事最早见于宋玉的《高唐赋》,虽然历来学界关于神女形象原型的争论至今未决。但高唐云雨故事始在《高唐赋》中定型并广为流传,宋玉由此塑造出了令广大男性心驰神往的神女形象。《高唐赋》中对神女之美只进行了简单的描摹,而它的姊妹篇《神女赋》则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称其“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神女的另一番魅力则来自于她的“愿荐枕席”,“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巫山云雨”自此而成为后世最流行的性爱隐 语,高唐神女也成了男性渴望的自由主动的女性伴侣的代表。此外,高唐神女形象又是建立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之上的,原始宗教的实用性特点是比较突出的,而且高唐神女在赋中的确也有保佑楚王的子孙后代的承诺。又闻一多早已考证认为高唐神女的原型即楚民族的先妣兼高禖。所以在原始宗教信仰的背景下,高唐神女于楚怀王的实际功利效用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在高唐神女身上已经集中体现了理想女性应有的性格特点。

从宋玉的《高唐赋》到曹植的《洛神赋》,其虽都充满艳情色彩,但是作品中的神女始终未脱离其神性,作品在一番超凡脱俗的氛围中彰显出神女的不可近泊之感,这里的女性还是十足的神。随着时代的迁移和文化的发展,滋生原始宗教的文化土壤消失了,神女的原始意义也被消解。魏晋以后,人神相恋的故事虽然仍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是神女已失去了她神圣高洁的光环,变成了一个美艳多情的神女子。所以女神的范围扩大并降格了,从最初的高唐神女一变而成为各种仙女、神女。如《列仙传》中的江妃二女,《搜神记》中的天之织女,《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幽冥录》中之天台山仙女,《柳毅传》、《张生煮海》中的龙女等。与此同时,志怪小说中又衍生出人鬼相恋、人妖相恋的故事,神女再变而成为各种鬼女、狐女,如《搜神记》中狐女阿紫,《陆氏异林》中被钟繇所伤的女鬼,《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等,这些鬼魅女性在《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中蔚为壮观。最后,女神精神彰显在凡人女性的身上。如《李娃传》中的李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墙头马上》的李千金、《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破窑记》中的刘月娥、《红梅记》中的李慧娘等。从“粗陈梗概”的魏晋志怪到“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再到宋元戏曲、明清小说,理想女性形象不断演变。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女性身上色情化倾向的逐渐淡化,以及诗化、审美化的逐渐完成,她们成为了某种精神或某种理想境界的象征,其形象也基本定型。

所以爱情文学作品中所赞扬的理想女性,都是与高唐神女的一次次遥相呼应,她们大都可以视为高唐神女的分身、化形、投射或再现,①并且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而这种神女式女性自其诞生之日起,时至今日仍魅力不减,其背后的原因,还要从男权社会中的男权意识说起。

三、理想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高唐神女的神话表现出某些对母系社会中女性崇拜的追忆与怀念,但是却存在着男权意识的烙印,这种烙印在后世理想女性身上更为明显,这也是她们性格模式化的原因。

虽然儒家表示“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但是古代男子的心理天平却始终更偏向于女子的外貌美。“自然界里人类所认为最美丽的东西全部都和性现象或性的冲动有连带的关系或因果的关系。”[1]75所以美女与色情之间总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迄至汉魏,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情欲因子,从《登徒子好色赋》到《定情赋》、《闲情赋》等艳情赋作无一不反映出男性心中道德与美色之间的焦虑。而后世“正统”爱情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不断诗化,女性成为了男性的审美对象,使男性文人在对女性之美的追求中摆脱了这种焦虑。女性一定要美丽,这是男权社会的现实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公共权威,或者简而言之社会权威,总是归于男人的”,[2]97女人的依附地位决定了她的价值必须是由男人指定给她的。她的价值通过征服男人实现,而征服男人的正是女人的美。所以女性的审美价值成为了她生育价值之外的最大社会价值。美国性学专家金赛通过研究表明:男性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性,他们更多地通过视觉来寻求非真人的、非实际存在的性刺激。[3]89男性更易受心理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性唤起,而视觉、嗅觉、听觉甚至仅仅是幻想都可以成为男性产生性冲动的心理刺激因素。文学中虚幻的美女形象正是这样一种心理刺激因素,她们对男性而言总是具有无穷魅力。然而对男主人公的相貌却未有此类要求,因为男人需要体现的是超越性,他的价值体现在地位、身份等社会价值上。所以与“女貌”并举的是“男才”,才子佳人小说能够风靡一时正是因为它反映了主流的两性价值观。

其次,这类女子出自男性作家之手,明显带有男性自我服务的目的性。她们对于爱情总是大胆主动,而积极、主动、进攻,这是超越性的表现,是男性特质,对性的主动和热情也是男性性特征。女人的历史和处境决定了她是被动的,被占有的一方,她在性行为上主动的可能性极小。而且与男人对性本身的高度关注不同,女人更关注与性相关的爱的意识。显然,理想的女性形象是男性作家以自己的男性性体验心理为基础,按照他以为的样子或者他希望的样子刻画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男性笔下不可能写出真正的女性。但因为她们身上的“男性特征”正好满足了男性读者的心理期待,所以她们成为了最美的女性。此外,超越性的男性特质决定了他们不喜欢束缚而偏爱追求刺激,因为这类主动型的女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少,所以他们期望遇到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女性,希望她们体现出那种未经礼教摧残和扭曲的自然天性,尤其是在性和感情方面的主动和奔放。[4]所以理想女性是男性心目中无法言表的对欲望和情感的期待。另外,不可否认这也是反对压抑和束缚的一种表现。“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与文明社会是相抵触的,因为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5]18封建社会中强大而严密的专制统治,压抑了男性文人内心太多的自然情感。自由、自主的恋爱被封建礼教文化所排斥,本能欲望得不到满足便只能在文学的世界中寻找某种补偿。未被满足的爱欲要借助女性形象来表达,是因为男人在现实中没有多少离经叛道的空间,“任何东西只有通过不是我的东西才能到达我身上”,[2]227只有女性才能寄托他们自身的叛逆,因为“她是他没有和想拥有的一切,是他的否定和存在理由”,[2]203更何况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束缚更明显、更严重,所以女子的叛逆与反抗便更能显示出一种决绝的态度。

最后,女主人公总是不惜一切付出,使男主人公在享有性爱的同时又能获得物质满足。这一点在唐代以后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或许与文人们宦游、游学 、应试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而本身又并不富裕有关。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总是处于一种困厄的处境中,而女主人公则或家境优越,或自身相对富有,或拥有“超能力”,总是能够帮助男性解决困难,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女性似乎都承担着一种帮助、拯救男主人公的神圣职责。这种希望女性尽情服务于自己的愿望,显然是立足于男权视角的女性观。这种观念是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无能为力,想要借助外力的一种心理流露。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科举与情爱渐渐交织在一起。当现实之路并不顺利时,他们便在幻想中把原本锦上添花的女人写成雪中送炭,使女性成为一种可借助的外力的化身,通过与美女艳遇的机缘去求取功名的成功。所以“美女——科举——升官——发财”的故事,几乎成为《聊斋志异》中固定的故事模式。但是爱情故事最终都要以高中状元,取得功名来作为圆满的结局,所以男性作家通过美女艳遇想要表达的仍然还是金榜题名、飞黄腾达的人生理想,性爱只是附属物或者跳板,绝不是最终目的。这不仅表现了男性更注重社会价值的人生观,而且再一次体现了男性文人们服务于自我的女性观。对于他们来说,女人只是一个避风港,疲困倦极的知识分子们只是想借这美艳的梦弥合理想和现实的鸿沟,抚慰失落的灵魂。

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如此庞大且统一的理想女性形象群体,自然有我们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原因,但是更深一层的分析,这也是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心理现象,因为类似的女神神话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神话是集体的梦,对女神的追慕是集体无意识心理中一种文化心理的积淀。男性心理深层对于女性的这种集体无意识通过象征性的理想女性形象显现,这与“女性潜倾”(阿尼玛Anima)有关。“女性潜倾”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荣格说,每个男人心里都有女人的一种永恒形象,不是这个或那个女人的形象,而是一种绝对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意识的,是从嵌在男人身上有机体上的初源处遗传而来的因素,是所有祖先对女性经历留下的一种原型积淀。[6]42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理想女性的形象,根源于男性集体无意识心理中女神的投射作用,是男性作家心中“女性潜倾”在文学中的具体化。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理想女性形象身上所具有的相貌美丽、主动多情、乐于奉献的精神实则都是对高唐神女精神的继承与发扬。而这种“神女式性格”其实是封建社会中男权意识在文学中的不自觉体现,显示出封建文人自我服务的男性女性观,同时也透露出他们渴望将在现实中受压抑的欲望在幻境中得到解脱聊以自慰的无奈。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神女情结的反映,更具有世界意义,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更待深入探讨。

注释

① 叶舒宪.中国文学中的美人梦幻原型[J].文艺争鸣,1992(5).

参考文献

[1] 霭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波伏瓦.第二性Ⅰ[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3] 金赛.金赛性学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 叶舒宪.中国文学中的美人梦幻原型[J].文艺争鸣,1992(5).

心中的女神范文6

【关键词】女排精神;大学生;必修课

一个国家,总有一些集体记忆令人终生难忘;一个民族,总有一些共同情结让人刻骨铭心。2016年夏天的中国女排里约之行,以郎平为主教练的中国女排队的惊人之举强力展现了动人心魄的“中国女排精神”,让全世界所有华人为之振奋、热血沸腾!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精英,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未来主力军,重温中国女排励志精彩、激动人心的夺冠精典,弘扬新时期的“女排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一、“女排精神”之于当代大学生的内涵

1981年―1986年,中国女排取得了世界排球史上唯一的五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被首次提炼。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解读“女排精神”,本人浅显地以为是克服困难、永不言弃的决心与坚守,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执着与毅力,是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默契与勇气,是努力进取、不断提升的睿智与卓越……“女排精神”不仅是最后的成败结果,而且是一种持续性的精神状态,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夺取第一,做最好自己的坚定信念。

二、当代大学生弘扬“女排精神”的重要意义

“女排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奋斗拼搏精神的最好诠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价值观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不少干扰。一些大学生理想信仰出现危机,爱国主义观念逐渐弱化,商业化、功利化思想严重;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自私陕隘,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一些大学生习惯于安逸的生活,承受艰难困苦与社会担当精神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个人自身发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女排精神”

当代大学生该怎样学习女排精神呢?本人用是以下几个观点来阐述个人的观点。

观点一:爱拼才会赢。奥运赛场上有一句口号是这样讲的:胜也爱你,败你爱你,不拼不爱你。女排姑娘之所以受人敬重与崇拜,不单单是来自于女排成绩的突破,更来自于她们永不服输、永敢拼搏的铁血精神。就象这次女排在里约的奇迹,中国女排一路走得很不平坦。小组赛发挥不佳,提前遭遇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克服了里约球馆中倒彩四起的严重干扰,顶住了压力,生生地吃掉了本次比赛最大的热门。半决赛和决赛的对手荷兰队、塞尔维亚队都曾经在小组赛上战胜过中国队。但中国女排就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凭借两个3:1,勇夺奥运冠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会经历一次次诸如考试、比赛、竞选、实践等大大小小的挑战与考验,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所要做的就是像女排队员一样一分一分的咬牙拼搏,一点一滴的努力进步,在每次进步一点点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只要树立永不满足、敢于追赶、勇争第一的信心和决心,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的潜力,就能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登上自己心中的那方领奖台。

观点二:坚持就是胜利。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胜利”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放弃”。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学习也好,生活也好,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常胜将军,也不是每个人时时事事都会成会赢家,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在一次次取得进步与成功后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更是在一次次遇到挫折与失意之时的坚持、不放弃。作为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要及早规划自已未来的人生目标,把个人目标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起来,并为达成目标不懈地追梦、圆梦。用坚持超越每一次成功,走出每一个挫折,咬定目标不放弃,梦想终究会实现。

观点三:团结就是力量。女排精神令我们越发感受到团队力量的重要。在比赛场上,我们不光看到12位女排队员个个都身有绝招,我们更看到了她们在郎平教练的指挥下密切配合,相互鼓励,团结合作,才使她们在关键时杀出奇路,取得成功。当下,“包容和联动”已成为世界的主流,“团结友善”早已写进了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大家相互扶持,彼此分享,共同进步,在和谐的团队中,既彰显个性又无私奉献,为自己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为走向成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绿色设计

下一篇谜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