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林人范例6篇

守林人范文1

我是去郊游的。驱车百余里,去林场。海边,天高地阔,各种植物相安无事地生长,白杨树、杉树、银杏、刺槐……成片,成林,成海。

有牛在林中的草地上,或卧着,或站着,一脸的幸福安详。星星点点的小野花遍布草间。居然发现一大块野葵地,无人欣赏,野葵们就那样开得兴兴的,朵朵金黄。古人云:天地有大美,大美无言。诚然如斯!

守林人见到我们,并不惊讶,他继续埋头刨他的木头,木头花落了一地。风吹过,不远处的竹林,发出沙沙沙的鸣唱。

我们守在一边看半天,到底敌不住好奇,问:“你刨这个做什么用呢?”

他答:“想做个灯笼。”

灯笼?我望着他手中那一截木头,怎么也不能与灯笼联系起来。

“留着挂了玩的,装饰装饰。”守林人见我们一脸狐疑,伸直身子笑了他伸手一指棚屋窗口:“喏,就挂在那儿。”

“我家女人说,一定好看。”他补充道。

他穷,父母双亡,一直在海边护林,远离闹市,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这样一晃就晃到三四十岁。两年前,有人牵线,他认识了现在的女人。女人从贵州来,在婚姻中受了伤,不愿再回伤心地了,带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想在这里寻一个好人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见面之前,他的情况,女人都听人说了,女人不介意。女人只问他一句:“你会对我和孩子好吗?”

他木讷,不善说话,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有一碗粥吃,我肯定分你们大半碗。”

守林人范文2

虽然唐守正在事业上如此辉煌,但在生活中他却特别低调。他是一个特别能吃苦、永远埋头做学问的人。如果你在喧闹的街道上与他擦肩而过,一定不会猜到这位看似普通的长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森林经理和林业统计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一位曾经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的杰出学者。

在一个初春的午后,记者来到香山附近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独家采访了唐守正院士。记者面前的唐守正慈眉善目、和蔼可亲,面对记者,他侃侃而谈。他说终身与森林资源打交道是他当年始料未及的,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多年来,他不断学习数学,用数学方法解决了一个个林学难题,用数学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林学彩虹。最终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上绽放光彩。

当年阴差阳错学了林业

唐守正是湖南省邵东县人。他从小就喜欢数学,幻想成为一个数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最崇拜爱因斯坦。中学时期,他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很好,出于对物理的偏爱,在1959年高考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可是,尽管他的成绩高出了北京市平均分的一半,仍然没能如愿走入心仪的学府,唯一的原因就是家庭出身问题。

上天总算还有一点怜悯之心,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向唐守正敞开了另一扇窗。当时,北京林学院(现在的北京林业大学)从北京市的落榜生中招收了30名成绩非常好的优秀学生,而唐守正就在这30人之列。

虽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唐守正当时觉得眼前的选择与梦想相差太远,他也曾经在读与不读之间犹豫徘徊,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他还是走进了北京林学院。

虽然学的是林学专业,但他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和执著,大学期间,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自学数学上,在数学的王国里,他乐此不疲。为了学习数学,他争分夺秒,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

在数学启蒙老师符伍儒的帮助下,他学习了统计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在毕业论文中,他把学到的数学方法用于林木生长量估计,得到了导师的好评。虽然他已经开始在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林学问题,但当时的他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数学对于林学的重要。

1963年,唐守正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了林业部第二森林调查大队(现在的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5年。

调查队的主要工作是实地调查森林的数量、林木生长及区划等。十几年间,他走遍了东北地区的深山老林,大兴安岭、长白山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曾经组织人员开发大兴安岭,但是限于技术的原因,未能实现。到了60年代,国家再次组织开发。当时的大兴安岭还是一片人烟罕至的处女地,加格达奇只有几十个帐篷。唐守正作为第一批进入大兴安岭的考察人员,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由于东北地区的寒冷,考察都是在夏秋季节进行的,每年的5月份,唐守正和队员们进入山里调查,一呆就是半年的时间,一直到下雪前才能出山。

在外出调查期间,随着调查工作开展,唐守正和队员们每隔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要进行一次移营,没有其他的运输工具,营地的迁移完全靠人力来背。

深山老林里的15年实地工作,使唐守正对以前在课本中学到的林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林业的实际情况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在林区艰苦工作环境中,唐守正仍然坚持学习数学,因为他已经渐渐地感觉到从事林业工作,数学一定会派上大用场。

北师大圆他数学梦

1978年,对于唐守正来说,是他生命的一次转折,因为这一年,他离开了东北,回到北京,圆了自己的数学梦,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1978年,是后我国恢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一年。唐守正清楚地记得,当时是春天的一个早晨,他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当听到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年龄放宽到38岁时,心情十分激动。他当时37岁,刚好在国家规定的年龄之内,虽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他一直不忘自己的数学梦想,他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去试一试。

唐守正当时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由于一直以来都在坚持学习数学,所以考试结束后,成绩倒并不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但当时和他一起参加考试的学生大多是师大的校友,他们都是“科班”出身,而自己却是一个既无数学学历,又无关系门路的“无名小卒”,他为此一直很担心,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的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他曾经在 《师大圆我学习之梦》中这样写道:“接到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使我解除了一切怀疑,感到师大没有偏见,真正是按政策择优录取,不拘一格选人才。”

在北京师范大学,唐守正师从严士健教授,而严士健教授曾经受过华罗庚先生的指点。在严士健教授的教导下,唐守正不断取得进步。1980年,我国首次农林高校数学教学研讨会举行,会议聘请严士健教授作学术报告,严士健教授却把这次机会让给了唐守正,唐守正查阅了大量文献,做了题为《随机过程在群体生态学中的应用》的报告,获得好评,这也是唐守正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硕士毕业以后,唐守正被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院继续从事林业科研工作。严士健教授知道唐守正对数学有着独特的爱好,一直很关心他继续学习的事情,严先生打电话给唐守正,希望他继续完成博士学习,还帮他办理好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一切手续,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而且,在那个时候,作为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名额有限,一般的单位都愿意把有限的名额留给自己,不愿意为别的单位培养。遇到严士健教授,唐守正是幸运的。

唐守正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严士健又推荐他到加拿大新布瑞斯克州立大学作博士后。唐守正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在加拿大的博士后学者。在国外的学习期间,他了解到了林业统计学在国际上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也看到了中国林业工作者在应用概率统计方面的差距。

用数学方法解决林学问题

唐守正长期从事森林调查,森林经理,森林数学及计算机数学模型技术在林业中应用的研究,著述颇多。他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数次获得部级奖项。

在上世纪70年代,唐守正设计了基于遥感资料的数量化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证明了轮尺测树各向直径平均值等于围尺测径值。提出了研究林业问题一些数学方法,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资源预测系统,并做出了首次全国用材林资源发展趋势的预测。80年代中期以后,唐守正提出预测大面积森林资源动态的广林龄转移矩阵模型,推导出同龄纯林自稀疏方程式,根据模型相容性原理提出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导出全林整体生长模型与单木模型之间的关系,提出动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定量评价经营措施的方法等,把这些理论用于人工林林场的森林资源管理,领导完成了我国第一个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90年代以后,他提出用度量误差模型解决具有反馈作用的生态联立模型的数学方法。在这些工作中,“全国用材林资源发展趋势的研究”获1986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卫星数字图象处理系统”获1988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林业中的应用及IBM-PC系列程序的研究”,获1991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人工林集约经营管理技术研究”,获1995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

由于唐守正勤于实践、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在林业科研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个人也因此而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起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连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被国家4部委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国家林业局“林业重大贡献奖”。2005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身为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森林经理与林业统计研究室主任、博导的唐守正知道,科研重要,培养人才同样重要,甚至比科研更重要。因此,唐守正现在将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培养人才上。作为博士生导师,唐守正要求研究生:首先要认真负责,在学校考90分是好成绩,实际工作中却不行,要求一个数都不能错,搞任何研究,都要认真负责。

唐守正说他5年以前就不当负责人了,他现在基本上当顾问,让年轻人上。现在他主要带研究生,每年还要出去调研考察。唐守正非常关注我国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天然林的经营问题,他说森林不仅要保护,还要利用,要在保护中利用。

当记者问及中国的森林状态何时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时,唐院士干脆地回答道,还需要100多年。看到记者有些惊讶的神色,唐院士开始耐心地讲解中国的环境以及森林资源目前的状况。从他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治理与建设,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确实有了一些改善,到2009年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20%。但是,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个数字并不能反映中国森林的全面状态,因为要说明森林的状态,除了森林数量外,还有森林质量和森林环境。首先,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并不是很理想的。在中国西部地区,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地方大致占国土面积的40%。这些地方除了河流和湖泊附近的绿洲外,基本不适于森林生长。适于森林生长的地区大约只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多,按照唐院士的话说,“这是老天爷留给我们的条件。由于森林长期的失于管理和破坏,在适合森林生长的地方,目前我国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约欧洲森林平均蓄积的40%。培育和恢复我国的森林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以及下一代的责任。”

夫人是他最好助手

唐守正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成就,而且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唐守正的爱人李希菲是他大学同学,虽然当年不是同班,但却是学一个专业。毕业后,李希菲也和他一起分到了林业部第二森林调查大队(现在的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后来,两个人在工作中发展成为恋爱关系。唐守正说,她是女子小队长,野外工作特别艰苦,但是她和男人们一起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后来他们有了3个儿子,他来北京读研究生的那几年,她更是一个人又照顾家又要工作,真的特别不容易。

1981年,硕士毕业以后,唐守正被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院继续从事林业科研工作,妻子和孩子也从吉林来到了北京落户。

唐守正说他的夫人李希菲是他最好的助手,现在她是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研究员。唐守正说他很多项工作都有夫人参与的。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得奖项目,都有夫人参加。

2000年,中国林科院授予李希菲、唐守正等21户家庭为“恩爱夫妻、文明家庭”称号。2001年,他的家庭再次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妇委会授予的“五好家庭”称号。虽然家务和工作很繁忙和劳累,但唐守正夫妇互敬互爱,相敬如宾,他们的三个儿子也都学有所长。

谈起教育儿子的成功之道,唐守正说:“望子成龙,一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兴趣,不去死管他,不知他到底适合干什么反倒不好。二是经常给他出一个小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非常重要,外国人比中国人做得好,他们经常给孩子建议。我不希望孩子考试考得特别好,但他一定得要有特长。”

守林人范文3

由于唐守正勤于实践、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在林业科研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个人也因此而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起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连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刻苦求学勤奋钻研

1941年5月21日,唐守正出生于湖南邵东的一个偏远山村。1950年父亲去了台湾,母亲则携唐守正兄妹四人辗转来到北京。唐守正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数学,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数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高中阶段,他还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他既幻想着将来成为一名数学家,也向往着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理论物理学家。1959年,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物理系。高考分数超出了北京市平均分数的一半,数学是难得的满分。但他却因受父亲的“连累”没有被北京大学录取。最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被北京林学院录取了。

在北京林学院读书的四年半时间里,他除了学好林学专业的课程外,几乎全部课余时间都用于自学数学。在数学启蒙老师符伍儒的帮助下,学习了统计专业大部分基础和专业课程。在写毕业论文时,他将学会的数学方法用于林木生长量估计,其结果得到导师的好评。大学生活是艰苦的,他每月只有8元钱的助学金。但相对于知识来说,他把钱看得很淡。有一次放暑假,学校组织唐守正等部分学生参加可挣些零花钱的勤工俭学活动,但唐守正选择了放弃,他要把勤工俭学的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看书做数学习题上。

1963年大学毕业后,唐守正被分配到林业部第二森林调查大队(现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工作,加入了森林调查队员的行列。当时,森林调查要一个样方一个样方实地测量,工作很辛苦,他每年春末到秋初要出去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调查,到冬季才回来,这一干就是15年。在调查队期间,他跑遍了大兴安岭,跑遍了长白山,对整个东北的森林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把全部的热情和汗水倾泻在白山黑水之中。白天搞野外调查,晚上他就看书、思考和研究森林调查的新方法。他热爱森林,也热爱数学,他要用数学方法为我国的林业事业插上一对奋飞的翅膀。在“”时期,唐守正挨过批判,但他却未中断对数学的痴迷。有一次,工作组要他写检查,过了两天来看他的检查时,得到的却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就是这些数学题陪他走过了人生低迷的沼泽地段。

如何把森调队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他一直苦苦思考的重要问题。唐守正充分利用工余时间,翻阅了大量的国外资料,找到了数学与林学的最佳结合点,提出并设计了“航空照片数量化回归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即直接利用航空照片和其他因子估测小班蓄积量的数量回归方法。这种调查方法是在我国首次应用与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国际上通行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连续清查要求测量人员在野外精确测量林木的胸高直径,并要求其测量误差达到毫米级。由于树干形状的不规则性,引发了一场关于围尺和轮尺测径哪个更精确的争论。唐守正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把轮尺测树和围尺测树的实际操作过程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构建了一个轮尺测树和围尺测树的理论模型。最终,唐守正从理论上论证了轮尺各向测径的平均值都等于围尺测径的理论值,从而为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无止境 献身林业

多年的实践使唐守正深深地感到,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于是就想继续深造。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时,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报考年龄。1978年一天早晨,唐守正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忽然听到广播里说报考研究生的年龄放宽至38岁,唐守正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他觉得这是命运留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他决心一搏。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被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录取了,师从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攻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对于这次机会,他格外珍惜,把全部时间、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三年之后,他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他撰写的《自旋变向过程的可逆性》硕士论文解决了数学领域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在《数学学报》上公开发表,受到了国内外数学界的一致好评。

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唐守正又回到了他热爱的林业战线,走进了北京香山附近的中国林科院的大门。不久又继续师从严士健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博士生那几年是唐守正最忙、最累的几年。在单位,他是林业部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主持人;在北京师范大学,他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白天干课题凌晨看书,天天忙到凌晨一两点钟。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他的工作、学习情况并不夸张。读博士期间,他主持的林业部重点课题“我国用材林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了预测大面积森林资源动态的广龄转移矩阵模型,并首次对我国用材林资源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1985年,他完成了《多维无穷粒子系统马尔科夫过程的一些理论问题》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戴上了黑色的博士帽,成为我国林业界的第一位数学博士。

唐守正并未就此止步。1985年秋天,他从枫林尽染的香山脚下飞到了枫林环抱的加拿大新布瑞斯克州立大学,接受国际林学界的考验。他是新中国赴加拿大的第一位博士后。他的抵达被列入当年加拿大的林业记事中。一年的时间很快就在紧张、繁忙中度过了。唐守正交出了一张张高水平的答卷。他提出的“利用随机限制模型方法改进材积方程估计”,经验证可以提高外业工效30%。当他把用历史资料改进材积表的精度的研究结果交给加方研究人员时,对方情不自禁地称赞:“唐,你真了不起。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多年没有结果。”后来,该论文在国际林学权威杂志《森林科学》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这所大学邀请他留下来继续搞科研,但他谢绝了加方的挽留,按期回到祖国。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回国后,唐守正确定了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林业统计与森林经理学。

身为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森业经理与林业统计研究室主任、博导的唐守正知道,科研重要,培养人才同样重要,甚至比科研更重要。因此,唐守正将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培养人才上。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实,这是唐守正经常对年轻人讲的一句话。对于年轻人,他认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教给他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给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机遇。他为年轻人组织专题研讨班、英语业余学习班。在研究课题中,他带着年轻人干,教给思路和方法。年轻人解决了难题他会兴奋不已,遇到了问题,他就和他们一起解决。他要求年轻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几年来,室课题组每个年青人都独立写出了论文,他所带的研究生都以优秀成绩获得学位。在分享成果时,他严格遵守谁干谁上名的原则,年轻人和他之间排名时,往往也是你推我让。就这样,他所领导的研究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言传身教家庭美满

唐守正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成就,而且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家庭2001年还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妇委会授予的“五好家庭”称号。虽然家务和工作很繁忙和劳累,但唐守正夫妇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唐守正的夫人李希菲是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研究员,她非常支持爱人的工作,家中的一切事务经常是她一人承担。唐守正工作很忙,经常晚回来,但一到家就下厨房找活干。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3个儿子都非常懂事,深知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工作,从小就学会了做饭洗碗、买菜取奶等。每当一家人共进晚餐时,每个人都会谈起自己周围的新闻。面对物资的丰富和社会上金钱的诱惑,全家人认为: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信任和真情。每个家庭成员都愿意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唐守正夫妇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教育。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但他们认为拥有健康的人格对孩子更重要,如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做人正直善良和富有爱心等。孩子们的第一榜样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为了孩子,当父母的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多来年,对于义务献血、社会捐助等公益事业,唐守正夫妇都积极报名参加并付诸行动。1992年前后,唐守正家中经济虽然较紧张,但当国家号召捐助“希望工程”时,一家人都同意节俭些资助一个失学的孩子。

守林人范文4

二战后期,在地中海某区域,德军逢2、3、5去布水雷,而英军则2、4、6去排雷,好像大家形成了默契。而某天英军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去排雷,德军布雷时被自己前天布下的水雷炸沉了军舰。当英军把作为战俘的德军捞上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德军质问英军: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也太不负责了吧?!人类的幽默感无处不在。当魔兽对战发展到今天,也许你很难看到能用幽默来形容的一场战役,但我凑巧找到了。

1:无术

比赛开始,兽人出现在地图右上角,精灵出现在地图右下角。基本上兽人开局70%都是剑圣流,本场也是,blue_lceM放下了风暴祭坛/地洞/兵营…精灵是少见的丛林守护者开局,Holy hhhh让小精灵放下长者祭坛和月亮井后存钱修猎手大厅以及战争古树,以前showtlme常这么干。

丛林守护者带女猎手的战术对兽族前期的压制力很大,让我们看看HoIy hhhh是否能发挥这一优势。剑圣出现后,盲目地向左上角探去,而丛林守护者则在小精灵的指引下杀进了兽人基地。当时一个性感小苦工正在唱“小小苦工,睡意朦胧,清早起床,就打洞”,突然他的脚下窜起无数根须,将之五花大绑,丛林守护者尽情地展开了攻击,拿到了他_人生中的第一桶“经”。很明显,该苦工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另一苦工刚目睹这一惨剧,自己的脚下就窜出了无数根须。其他苦工慌作一团,纷纷进地洞避难。丛林守护者好生得意,准备再下一城。可惜苦工还剩一丝血时,地洞里居然投出一支标枪,不偏不倚刚好刺穿苦工的胸腔。我们都知道,玩dota的最恨别人反补了。丛林守护者微有怒意,但理智清醒,佯装撤退,须臾又来,这次缠住苦工就丧心病狂地狠打,绝不留情,可最后关头地洞里又射出一标枪,苦工头上出现叹号――反补成功。丛林守护者气得直哆嗦,正在搜索恶毒的言辞时,突然臀部吃痛,丛林守护者扭头一看,额滴神呀剑圣和刀斧手寻仇来,丛林守护者赶紧向左下角冲,剑圣一路追杀他到商店处。当时剑圣为了顺路买个靴子, 分神丛林守护者就把他缠绕了,之后转身消融在迷雾里,可见大家都有练过。

有惊无险

在丛林守护者跑路时,三个女猎手早早埋伏在兽人基地。丛林守护者回家喝饱水便;中上去与她们汇合。剑圣赶到精灵基地里,发现一片寂静,于是打爆了一未成型的月亮井算是祭刀。

当时精灵有三个女猎手,而且丛林守护者的根须缠绕被评为2007年度刀斧手最讨厌技能,所以当精灵强行攻击兽人基地外的兵营时,刀斧手只是远远观望,口里念念有词“冲动是魔鬼,冲动是魔鬼,冲动是魔鬼……”倒是几个苦工强悍地冲过去维修,被女猎手TJJTDS。剑圣这时发挥出了英雄的作用,利用疾风步频繁干扰,不过Hoy_hhhh的节奏掌握得很好,连打带轰,让剑圣的威胁形同虚设。最后丛林守护者趁他个疏忽,猛然缠绕,全体攻击,杀掉了剑圣――可见“游者善溺,骑者善坠”是有科学依据的。

当时兽族正在训练青蛙男,一看剑圣挂了,赶紧取消了青蛙男复活剑圣。在剑圣的复活期,兵营被精灵。剑圣复活后,把没有魔法的丛林守护者轻松赶跑。这时我把视线拉回精灵基地,赫然发现半队弓手正簇拥在火焰领主的周围等候丛林守护者一行的归来。真正的压制,从这时开始……补给后的丛林守护者带着女猎手和弓手,配合火焰领主的炎魔冲进了兽族基地,当着对方英雄的面打掉了刚竣工的兽栏。兽族除了剑圣和刚诞生的青蛙男,只有4个刀斧手,无论如何也没胆量;中出去拼,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兵营里――正在训练的投石车。当打烂兽栏后,精灵部队的火力倾泄到兵营上。好在第一辆投石车出现了,剑圣一个疾风步冲过去,使用速度卷轴让投石车摆脱敌人的围剿。有了投石车压阵后,兽人部队威猛了三分,全军出动。Blue_lceM把目标锁定在最有威胁的丛林守护者上,妖术、围殴,剑圣发疯般地扑过去砍,丛林守护者也有持无恐,个缠绕下去就叫全军点射起来。剑圣太拼了,以一人之身承担了所有火力,最终倒地。但他给部队创造了绝佳的机会靠近丛林守护者,又一次妖术,青蛙男和刀斧手在下一秒杀掉了丛林守护者。两位英雄的牺牲昭示着这是场苦肉战,在投石车的攻击下,女猎手――倒地,刀斧手也被对方的远程部队全部杀掉。最后双方两败俱伤,就剩青蛙男和火焰领主在虎视耽耽。

青蛙男见簇拥在火焰领主身旁的弓手HP不多,一一点射,火焰领主赶忙撤退,却被勇猛的青蛙男连连得手。青蛙男追到精灵基地附近才甘罢休,这段时间火焰领主直跟在他屁股后面猛打,当青蛙男想逃的时候,突然发现树林里冲出一个弓手,走s型路线卡自己的位,这位卡得超级棒,让青蛙男就像一个笨拙的前锋一样,怎么也无法突破意大利后卫的防线,但被那弓手卡得只剩丝血时,还好魔法够了,赶紧给自己治疗,同时,复活的剑圣;中了出来,帮青蛙男解围。

3:蛇打三寸

被精灵这么 折腾,兽人的发展非常凄苦。精灵却风生水起,基地里有了风之古树,正在量产风德,准备打个科技差。丛林守护者复活后带着弓手+风德为主力的远程部队再度闯进了兽人基地,那时兽人重新放下了兵营和兽栏,刀斧手和狼骑士都很少,大敌当前,剑圣别无选择,冲上去就对着丛林守护者猛劈,被缠绕后打成死血时青蛙男一个治疗波给血条拉了回来。之后兽族故技重施,妖术、围砍、治疗波……一来二去把丛林守护者给打成死血,被迫回城。兽人部队以寡暴众,可见蛇打三寸,百试不爽。

精灵回城后,清理了地图7点位置的副矿准备扩张。当发现兽人部队开始摸佛(仙女之火)地精商店时,赶去creepjack。这时依旧是精灵的兵力强盛,可Blue_ceM尝到了蛇打三寸的甜头,一上来就网着位置靠前的火焰领主猛打,火焰领主很快阵亡。剑圣虽然也皮开肉绽,但青蛙男恰到好处的治疗波总能把他从祭坛里拉回来。当时Holy_hhhh踌躇满志,所以creepjck时没有带回城,如果这时兽族把丛林守护者也网着猛打精灵只怕就伤筋动骨了。好在兽人更在意对方的兵力,全线压进,把精灵脆弱的部队砍得章法全失。丛林守护者回过神来后赶紧到商店旁边买了回城,一飞了之。兽人又打了个大胜仗。

在刚才的战役中,精冕在7点位置种下了生命之树。战后剑圣很快发现了那里,全军推进。精灵分散在地图上的小精灵很快发现了敌人的行踪,双方在南方对峙起来。在经济上有优势前,blue_lceM不愿和对手打消耗战,所以这里玩了个很聪明的小技巧,他先和对方小小拉锯一番,杀得几只风德把对手撵出一段距离后,立刻回头猛打分基地。剑圣则跑到地商店买了传送和回城,强行拆完分基地后,剑圣刚好传送回去,用回城让大家飞走。

4:战争幽默

不得不承认,blue_lceM的剑圣用得很勤快。刚回城就跑到南方的地精实验室。让人兴奋的是丛林守护者居然自告奋勇地在当肉盾,被石头傀儡砸成了红血,剑圣赶忙上前跳砍刀,又开启无敌准备收拾丛林守护者。丛林下得惊慌失措,赶紧回城保命――如果HoIy hhhh对自己的操作自信点,让丛林守护者赶紧把保存权杖绐火焰领主,就可以 省张票了,想法很好,不过他在这段时间已经失去了战斗节奏,跟前期判若两人。

之后剑圣去7点位置看了看,发现了精灵放下不久的生命之树,两刀砍退。要说本场比赛最经典的镜头之一,就是剑圣之后的奇遇。我们都有这种印象,剑圣如果不在使用疾风步,那么就在使用恢复物品。Blue_IceM的剑圣正是如此,永远是战场上最忙的一个人,刚瓦解精灵的扩张,就去商店买了补给,然后又找到了精灵部队,忍不住就砍了弓手一刀。剑圣一现身就被缠绕住,精灵所有单位全力开火,在缠绕的最后剑圣还中了一个灵魂燃烧,彻底摆脱精灵的攻击时,他的HP已经只有10来点了,在灵魂燃烧的效果下,他的HP一直减到个位数,本来我以为剑圣要被放风筝了,结果他居然在HP剩4的时候吞了瓶无敌,支撑自己回到部队,青蛙男一个及时的治疗波把他挽救了。

打到这时,双方的部队实力差不多,胜负难断,但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双方都没矿了。没钱的时候双方都有了鱼死网破的犯罪觉悟,分别向对方的基地冲去。场面非常滑稽,精灵的战争古树和远古之树都跑了,基地里大摆空城计:兽人也出动了所有单位,苦工一群跟着队伍来到南方。唯值得欣慰的是,精灵在7点位置又种了生命之树。当然,希望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很快它们就会被兽人拆掉。

几乎同时,双方的主力来到了对方的基地。兽族根本没带回城,铁了心要换家。精灵虽然有回城,但远古之树都闪了,那基地也回不去了。于是纷纷摧残起对方的基地,打算二次创业。兽族去了7点位置,发现一生命古树,拆掉后让苦工霸占了那里的矿。而精灵在“洗白”了兽人基地后,让战争古树路吃树吃了条通道,护送远古之树前往1点位置扩张。当时两位选手的心情既有破产的伤悲,又有拖人下水的欢愉,这种情怀实在难以用常理去领会。

白手起家

其实当兽人捣毁精灵7点位置的分矿时,我想Holy hhhh还是有想过回城去救下的,当然,前提条件是战争古树也能被传送过去。现在双方在兵力上,如果算上精灵的古树,也就打个平手。但在科技上,精灵却高了一截。这时我来介绍下双方的单位组合。精灵比较单纯,就是风德配弓手,不过俨然成海:兽人由于中期的积累,部队里有刀斧手/狼骑/kodo兽/白牛/投石车。虽然数量不多,但琳琅满目的,很有气势。

Blue_lceM让苦工摆好基地后,带着所有部队浩浩荡荡地冲向了北方。真是时运不济,丛林守护者正想出去探探风头,结果迎面遇到兽人大军,被妖术一变,猎网一围,没折腾两下就嗝屁了。对于精灵来说,这真是雪上加霜。blue_IceM非常兴奋,鼠标点得霍霍的,让全军扑过去咬。这时Holy_hhhh的所有古树也冲了过来,在古树之盾牌的后面,精灵的远程部队发挥了100%的状态,虽然剑圣直在“青睐”她们,但兽人的部队也死得青黄不接。双方打下来,居然跟我刚才说的一样――平手。具体结果是这样的:兽人死得就剩两架车,冲到精灵1点位置的基地打远古之树。而精灵则只有2个弓手和一个半血的火焰领主,剑圣和青蛙男正追杀他。火焰领主跑到酒馆那里复活了丛林守护者,丛林一个保存让他飞走,自己也用回城逃命。这下双方基本上都只剩个嗷嗷待哺的新基地和两个皱纹沧桑的老英雄。正宗的白手起家!

东山再起

守林人范文5

检方指控: 

民警玩忽职守重刑犯狂打电话 

今年6月19日,谷成林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都江堰市公安局依法执行逮捕。10月23日,都江堰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本案。 

都江堰检察院起诉指控称,去年8月以来,谷成林经常为关押在由其负责监管的都江堰市公安局看守所七舍舍房涉嫌故意杀人罪的胡勇刚传带烟、酒、肉、钱等物,并在查舍时为胡勇刚通风报信。今年5月16日,都江堰市公安局看守所在胡勇刚的铺位收缴小灵通一部。经查,该小灵通自今年3月6日在该舍房出现并从当日早上7时40分开始主叫,至今年5月16日案发、同日12时36分关闭,胡勇刚等在押案犯共拨打电话1302次。 

公诉机关认为,谷成林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其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罪,因此诉请法院依法予以判处。 

被告人: 

我只是违规不是犯罪 

对公诉机关的指控,谷及其辩护人认为其罪名不能成立,并不应对“小灵通事件”承担法律责任。谷承认,去年8月以来,他受他人之托确实为胡勇刚带进食品3次、香烟两次共4条,所带物品都经过认真检查并有其他民警在场,而且传带数量少,不存在夹带违禁物品的情况,因此他只是违反了管理规定,而不是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谷说,检察院指控的为胡勇刚通风报信是没有依据的,看守所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是由全所统一组织、集体开展的,并有武警配合,民警个人不能开展此项工作,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分管监舍内有违禁物品,更不清楚什么时间、什么人、以什么形式把小灵通送进七舍的,平时工作中也未见胡勇刚使用过小灵通。他还说,自己虽是管舍民警,但自己的主要工作是看守所的日常工作。 

辩护人: 

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谷的辩护人提出了这样的辩护意见:起诉书指控谷在查舍时为胡勇刚通风报信查无实据;办案人员提取的话费查询单也不能证明和认定该小灵通已被用于犯罪,并已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和后果,更不能据此认定“小灵通事件”已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公诉机关指控谷玩忽职守罪不能成立,并请求法院宣告谷无罪。

争论焦点: 

被告该不该对小灵通事件负责 

在押犯使用的小灵通究竟是怎样进入看守所的?谁给小灵通充电的?对于小灵通的来源,众证人都只能推测是在押犯某某的妻子今年3月5日探望他时,通过一包肉送进来的。 

谷的辩护人说,小灵通大约是在3月6日早6至7时许进入看守所的,而此时谷不在岗;为小灵通充电均由劳改犯在小灶进行,而谷不分管小灶。他据此再次为谷作出不对“小灵通事件”负责的辩护。 

公诉人认为,由于胡勇刚已于今年9月底被执行枪决,已死无对证,但小灵通在谷成林分管的七舍监房长达两个月之久,谷应知道。 

合议庭认为,谷成林为胡勇刚传带物品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小灵通电话在七舍监房由胡勇刚使用,并由劳改犯在看守所小灶为其充电传递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这一事实应被依法确认。证人马某的证词还证实,谷在查舍房前都要提前打招呼,但“打招呼”这一事关谷是否为胡勇刚通风报信的事实未被法院采纳。 

法院判决 

谷成林玩忽职守罪成立 

法院在审理中查明,公诉机关指控的谷违规多次为胡传带钱物、“小灵通事件”完全属实。法院认为,谷成林明知看守所内有规章制度而不执行,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积极为在押未决重刑犯传递物品,并对自己管教的七舍监房内出现的“小灵通事件”竟未察觉和掌握,其行为严重违反了都江堰市看守所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属于玩忽职守的不作为行为。 

此外,谷对自己监管的七舍没有准确掌握监舍内的动态和隐患,已给国家机关的声誉造成了损害,具有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谷成林的玩忽职守行为符合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其行为已构成犯罪行为。 

鉴于谷成林案发后具有一定的悔罪表现且系初犯,可以对其从轻处罚,都江堰法院于本月7日以谷成林犯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守林人范文6

这是高石坎林场护林队人员名单:

罗运仙,女,86岁,加入护林队45年。

田茂纯,男,72岁,加入护林队44年。

田儒强,男,64岁,加入护林队46年。

方灯明,男,58岁,加入护林队30年。

吴正春,男,56岁,加入护林队39年。

吴正文,男,52岁,加入护林队27年。

天刚刚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高石坎林场的薄雾还没有褪尽,护林队已经出门,开始巡山。一身橘黄色、印有“林业消防”字样的外套,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一把木柄柴刀,护林队穿行于山林间,将脚印撒遍林场的29座山峦。

1966年,高石坎林场成立,护林队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如今,绿色染遍了这九岭十八弯,以前的3000亩树林变成了现在的1.2万亩,上山来时茶杯粗的树木也长成了木桶粗。

时间在树木的年轮上添了49个圈,也在护林队的头上洒了一层霜,他们用一辈子的青春浇灌了这片山林。

一年护林路穿破十双鞋

“护林费鞋。”这是护林队的深切体会。

今年还没过去一半,现任林场场长吴正春已经穿破了4双解放鞋。翻出去年穿破的鞋子,数一数竟有12双。

“出门走这一趟,吃中午饭的时候才能回去。吃过饭还要出门,下午附近烤烟基地的人都走了我们才能回去休息。”吴正春说:“现在偷伐树木的人少多了,防的是砍柴的人。他们在这附近种烤烟,有人会顺便带几根棒棒回家作柴烧。”

为了守护山里的每一棵树,护林队只能每天都在山上转,“一天走下来至少有10公里”。这样算下来,护林时间最短的吴正文也走了不少路,相当于环绕赤道两圈多,待得时间最长的罗运仙相当于环绕赤道四圈。

走到一颗松树前,罗运仙停下来拍了拍树干,说:“这棵树是我刚到林场时栽的,开始只是筷子粗的树苗,现在也长大了,成材了。”尽管罗运仙今年已经86岁,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到附近的林子里转一转,“不到山上转一圈,心里空空的”。

自从进了山,护林队眼里只有树林。曾经,队员田儒强送了一捆干柴给帮忙干活的亲戚,被罚了3元钱。“2002年我们修房子,没有在林场要一根木材,全是在金厂村买的。”罗运仙的儿媳钟应萍说。

有一阵子,为了护住树林,护林队白天黑夜都守在山里。

那是上世纪80年代,集体经济解体后,农民开始置办家业,“养猪煮猪食要烧柴,建房造屋需要木材,打家具需要木料”。靠山吃山,望着满山的好木材,附近的村民眼馋,林场偷伐树木情况严重。

“分点轮班,日日夜夜守,就是不让他们把木材运出山。”吴正春说:“那时候抓了不少人,逮着了要罚款,还要他们买火炮封山。” 为了保护山林,护林队还新增了一些规定:晚上不许照亮,守山林不许弄出动静,巡山的时候不许说话……

那是护林队最危险的一段巡山经历。田儒强说:“到了该回来的点还没回来,肯定是出事了,我们就要打着火把去找人。”

吴正春脚踝上现在还有一道伤疤。

一次,几个人在偷伐林木,被正在巡山的吴正春撞见。他挥舞着柴刀跑了过去。偷伐者扔下的木材砸到了吴正春的脚踝,他霎时昏了过去。后来,吴正春被背回林场,在床上躺了20多天。

“现在条件好了,农村都用电和液化气,很少有人烧柴,巡山轻松多了。”吴正春说。

一把锄头种下满山翠绿

前两天下过几场雨,清晨的山林湿漉漉的。

“听,这是山鸡在叫。地上这块土是野猪拱开的,有时候,野猪还会跑到林场的院坝里来,这东西狡猾得很。”田儒强告诉记者:“现在山上野物多,以前连一只兔子也看不见。”

1966年,高石坎林场成立,树林面积仅3000亩。1972年,罗运仙进山时,“树木大多不足一人高,站在山脚的八香坪就可以看见林场的房子”。

“林场没有林,叫什么林场?”于是,每年的正月到三月,成了护林队的植树节。

一柄锄头、一顶斗笠、一个水杯,护林队开始了年复一年漫长的造林之旅。“松树种子要像点豆子一样点,杉树、柏木要栽苗。”吴正春记忆犹新:“我1976年3月进山,当时正是种树的时候。护林队每天到30公里外的坪所村挑树苗回来,一担一百多斤。那时候我才17岁,这么重的担子压在身上,只能咬着牙硬撑。”

春季栽树,冬季开荒,护林队的造林之旅持续了十年。

回忆那段岁月,罗运仙神情凝重:“当年,一斤菜油所有人要吃10天,每顿是红苕、洋芋,难得看见一粒米。最艰难的时候,每个人每天需采集5斤野生蕨苔,交到食堂作晚饭。”

任务重、生活苦,没几个人愿意来高石坎林场,护林队青黄不接,吴正春只好去动员弟弟吴正文:“你不去林场,从今天起我们兄弟间的感情就断了!”最终,护林队有了8个人。

2008年,印江自治县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林权下放到各村,护林队本可以休息了,可是队员们仍然留在林场。“在林场生活了大半辈子,习惯了。再说,护林护了几十年,突然丢开舍不得。”吴正春说。

从种下树苗,到树苗长到一米高封山禁止牛羊入内,再到树苗成林,护林队倾注了太多感情。而今,置身1.2万亩的林海,站在这个山头望不见那个山头,满山满野青翠的松、杉、柏映入眼帘――高石坎林场成为护林队的骄傲。

一生坚守创造“绿色财富”

看着林海的大片树木,吴正春心里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

据测算,高石坎林场的林木直接经济价值有1亿元左右,生态价值、示范作用和社会效应则无法评估。护林队对创造出来的价值倍感珍惜:“要保护好这片山林,把它传给我们的子孙。”

回顾往昔,护林队依然执着于这些年的坚守:“选择了,不后悔,要坚守一辈子。”

2013年4月,88岁的前任场长周宏权在林场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留下了“葬在林场”的遗言。他的妻子罗运仙,患上风湿和胃溃疡,却不肯回家颐养天年,依然在林场坚守――夫妻俩把一辈子都交给了山林。

2014年,又一名护林员去世。吴永益,享年78岁,加入护林队50年。

一拨人来,又一拨人走。1976年,护林队人数最多,有28个,到1980年只剩下8个。当年离开护林队的那些人,有的回村里种田养殖,有的做买卖,有的外出打工,很多人发家致富。护林员们坚守在大山里,继续植绿、守绿、护绿。

眼下,从梵净山公路环线衔接高石坎的水泥路正在拓宽加固,加之已架设的电线、引来的山泉水,隐藏于大山深处的高石坎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每天晚上,踏着疲乏的脚步巡山回来,喝上一两包谷酒、望着窗外的绿色,队员们的信念更加坚定:“这些树从苗长成材,我们每天都在看、都在盼。林场就是家,以前那么艰苦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的生活好了,更不会离开。”

对话吴正春:

记 者:当年进山,是否想过在林场待一辈子?

吴正春:我进山的时候才17岁,当然不安分,活多又重,也经常偷偷流泪,想跑。看到老场长周宏权和我们一样,也是这么苦这么累,后来也就安心待下来了。没想到这一待,大半辈子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