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卑范例6篇

克服自卑范文1

造成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因而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因而我们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对于有自卑心理的人来说,既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也要挖掘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以提高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克服自卑感。

2、与自己较劲,选准突破口

自卑者的一个口头禅是“我不行”,要克服自卑感就要避免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我不行”的心理支配着,老是迷信别人、崇拜别人而自轻自贱,必然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妨碍自身能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丧失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机会。要自己给自己鼓劲,“我行,我一定能行!”并在导致自己自卑的学习问题上选一个突破口,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是成功消除自卑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3、以勤补拙

克服自卑范文2

虽然有个别孩子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分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

孩子自卑心的产生,主要有六个原因:

1.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使孩子心灰意冷。

2.家长常常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使孩子老是发现自己的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3.父母对孩子苛求过严,孩子稍有失误,父母就大加指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

4.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孩子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形成自卑心理。

5.孩子的一些起码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有些孩子在集体中被冷落、被轻视、被嫌弃,得不到同伴的友谊,从而伤心自卑。有的孩子家境贫寒,在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方面不如别人,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6.因为自身存在生理缺陷。如有的孩子先天残疾,长相丑陋,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的自卑心特别强,他认为自己的相貌不够出众,他觉得不会有人喜欢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突出,认为老师会讨厌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漂亮,他认为别人会笑话他,他觉得自卑。总之,他认为他的自卑都是有理由的。所以,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言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屋子里,自己疏远了别人,还认为是别人疏远了自己,这就更有理由自卑了。

怎样帮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取得了一点成绩,做了一点小事,父母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适当的鼓励会使孩子的心情兴奋而愉悦。因为幼小的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价值的。家长的表扬、肯定,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其实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和尊重,赏识你的孩子,就会使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在内心萌生“我是好孩子”的意识。而一味地抱怨只能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从而销蚀了他的生命活力。

让孩子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一下家庭里的主从关系,让孩子安排周末活动计划,安排节日家宴的菜谱,决定家里购买家电的品牌,参与房间布置的设计,让孩子有“当家”的感觉。这样,孩子在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信心也会逐步提高。

让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多数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缺少自信。他常常这样想:如果我答错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等下一次有把握时再发言吧。于是他会变得更加胆小。其实他错了,因为即使他答得不对,老师一纠正,他会记得更加牢固。所以应鼓励孩子主动发言,争取第一个发言。

让孩子走路挺胸抬头如果仔细观察人走路的姿势,就会发现,人走路的姿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心态。自信的人走路往往挺胸抬头,自卑的人走路往往弓腰低头。所以,走路时,你只要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就会促使你产生一种自信的心态。“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心里就有了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这点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人的内在心态可以外显在人的行为上,人的行为也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内在心态。

让孩子谈话时用眼睛注视对方和别人谈话时,能正视别人,看者对方的眼睛,就等于告诉对方:我很诚实,我相信你,请你也相信我!它既能给自己信心,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让孩子面对高山或田野大喊大叫如果你的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说话声音像蚊子叫,你不妨带他去登山或郊游,面对高山、田野,你可以让孩子尽情大喊大叫,这时他会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十分洪亮,发现自己原来也很自豪的。

让孩子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让孩子扬长避短。家长不要经常唠叨孩子的短处,而要经常提到孩子的长处。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越比孩子就会越自卑。

克服自卑范文3

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不仅使他们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克服自卑心理对后进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要善于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充分掌握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后进生差在何处,差到何种程度,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去热忱帮助、耐心引导。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

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他们的内心世界。他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或是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穿着打扮不如别人;或是有什么生理缺陷是“丑”的一面,所以便觉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真、善、美”、“假、恶、丑”的概念和标准;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引导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弄清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格言的真正含义,让他们逐步了解自身的优势、潜能、价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

二、目标校正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班主任应抓住他们要求进步的心理,帮助他们调整不正确、脱离实际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目标。要教育学生不能心急,“一口吃不成胖子”,要从点滴的进步做起。还要帮助后进生制订一套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计划,在实施中加强监督,及时调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不断实现奋斗目标的进步中,由强到弱,逐渐缓解,直到最后消除。

三、活动参与法

一是课堂活动的参与。后进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往往又不能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后进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作用。课前应专门设计几个能为后进生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在课堂讨论,多听听后进生的见解,当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或见解有一定的正确性时,老师应投去赞许的目光,热情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回答不出或者见解不正确时,仍要给予热情鼓励。长此以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是课外集体活动的参与。鼓励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促他们的表现获得成功,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从而淡化和抑制自卑心理。

四、扬长克短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班主任要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注意捕捉后进生言行中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一旦发现后进生有了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之后,再适当地提醒该生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鼓励其继续努力。但谈话的口气要婉转,角度要灵活。比如有时可以这样说:“你在这方面有很大进步。老师相信你在别的方面也同样可以进步!”“只要继续努力,在某某方面你一定会赶上去。

五、单独辅导法

有的后进生由于自尊心,最怕老师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辅导,特别是大声地辅导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表面上说“明白了”、“会了”但实际上仍是一窍不通。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独辅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

六、储蓄成功法

克服自卑范文4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及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当前中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其中作为重点高中生活在夹缝中的特殊群体--普通班的同学更是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中自卑心理为最突出。其表现为:有的整天抽烟、吃喝、上网、、打架、自暴自弃;有的麻木不仁,对任何事物漠不关心;有的怨天尤人,哀命运不公,叹时运不佳;有的怀疑一切,怀疑老师、家长、社会,甚至产生反叛心理。所以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自理心理、重树信心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所谓自卑是源于对个人价值怀疑的心理倾向。自卑感是个体对其个人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感觉不满的心理倾向。引起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来自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家庭及社会的原因等。

(一)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

我们跟踪调查发现高中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身心发展关键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这一时期正是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依赖、半独立的时期,他们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处理问题上容易大起大落,情绪波动大;其次目前,普遍高中生存在着身体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滞后的情况,他们甚至退缩、自卑至极点,且极有可能产生自暴自弃心理。心理学家们从自我观念出发来分析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成因,他们认为"自卑"是个人的"理想我"与"实际我"失调的结果。确实,大多数学生都在不时地构想一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希望自己的学习出类拔萃,自己的容貌人见人爱,希望老师经常表扬自己,父母在日常言谈中,对自己倍加赞赏。而一旦自己在现实中的表现达不到"理想我"的要求,"理想我"与"实际我"严重失调,他们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产生"我不如人"的感觉,特别是普通班的同学会不时地把自己拿去和重点班的同学比,那么则更易产生此种感觉,继而产生自卑。

(二)学校的原因

1、沉重的课业负担是另一原因

我们认为,虽然教育界一直在为"减负"呐喊,也确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评价体系的一直滞后,"减负"在很多学校是句空话。甚至很多学校采取双休日的辅导补课,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得可怜。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必定使大脑过度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成绩随之下降,而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又高,这就必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2、来自教师素质的原因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在教育中还存在着众多问题。有的老师自身素质不高,受旧的教育思想影响,在教育中有的老师受功利主义影响,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的老师批评不讲究艺术,粗暴,甚至喜怒无常;有的老师缺乏爱心和耐心等等,使普通班的同学,老师眼中的"差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

3、来自同学之间竞争压力的原因

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学业竞争,很可能给失败者带来自卑。学生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考试。若每次考试皆不理想,继而进行自我否定,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三)家庭的原因

1、父母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一个原因。现代的家长以独生子女为多。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导致孩子从小就把失败看得很重,会因过分夸大失败的感觉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2、单亲家庭的增加是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另一原因。

和睦的家庭,和谐的氛围,平等民主的父母子女关系,使孩子乐观向上。但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离婚现象,大量单亲家庭的产生使许多孩子处于"四不管"的境地(即母亲叫父亲管,父亲叫母亲管,爷爷奶奶不管,外婆外公不管,实质就是"无人管")。他们有的是更多的斥责,亲生父母"嫌弃"的目光,及学校受到的嘲讽或哪怕是一丁点的委屈,心理防线就会彻底崩溃,而形成自私自卑乃至自弃。

(四)社会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自卑的同学更是拿自己家庭、父母与别的家庭、父母比,比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阿Q式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而如一旦真正走向社会,面对现实,那是一种物质满足而精神空虚的自卑;第二种是越比越自卑,乃至自我放弃。

三、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评价、肯定自己,培养他们胜任感。

自卑的同学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常常因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对自己进行全面否定。学生自卑许多是源于虽有成功的愿望,却总是难以胜任或者因为封闭自我,不愿或害怕参加活动而导致缺乏锻炼机会,原地踏步不前。因此培养他们的胜任感是最有效的手段。让他们感觉"你行,我也行"。为此,教师一方面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的机会;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2、组织活动,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信心,自主发展。

普通班的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少,导致自尊心受损,自卑、胆怯,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渴望获得成功,得到表扬和鼓励。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学科小竞赛、歌咏、朗诵、说故事、编笑话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充分挖掘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克服自卑范文5

仍然很平静地忙活自己手中的工作,重复将字母拿走又放回原处的做法。

当时,老师们都希望孩子能尊重皇后的要求,希望他暂时停下手头的工作,去执行她的命令。然而,孩子并没因为她是皇后就立刻响应。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发生了!只见孩子在完成手中的事情后,把字母玩具放回纸盒,然后从容地拿出字母拼写出了“意大利万岁”这几个字。此时,这个小家伙只有3岁多。但事实上,小家伙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自信上,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事实正是如此,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无能,他们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情感,可以做出许多超出我们意料的事情。然而,像案例中这样幸运的孩子又有多少呢?大多数孩子的潜能都没有得到挖掘,他们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情感,也不具备一些出乎意料的能力,他们一直处于大人的控制和压制之下。作为大人的我们,不仅一直在低估他们,而且还随时准备给予他们打击和压制。孩子的自卑感就是这样来的。在大人的阴影下,他们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我们发现,父母在对孩子成长中取得的进步虽然表示喜爱,但与此同时也总是表现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正如上面案例中那个皇后不相信小孩能拼写出“意大利万岁”这几个字一样。比如一个家长看见孩子端着一杯水,就会担心孩子被烫着或者杯子被摔破,然后狠心地从孩子手里夺走杯子。这时候,孩子心中无疑会有一种挫折感,他会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他相信自己在大人眼里,连一个杯子都不如。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要承认孩子的能力,更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锻炼自己,并且还应鼓励孩子使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做。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看到孩子做游戏,就粗暴地打断他;人为地给孩子制订一个活动计划,当到了散步的时间,就不由分说地强行拉出孩子去散步,也不管孩子是否同意。

孩子并不是大人的影子,他们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和风格,作为大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当大人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像一头莽撞的野牛一样闯入孩子的生活时,就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突然打断另一个人的谈话之际,就要说声“对不起”或者“希望你不介意”之类的话。然而打断孩子的工作时,我们却感觉理所当然,一点都不感到内疚。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自己没有地位,不受尊重,是没有价值的,自己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服从,无条件地服从大人。

一个人自卑的最大根源是他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些事情。如果一个残疾的人必须跟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赛跑,他一定不会希望进行这场比赛。一个普通人也不会愿意跟职业拳击手对决。因为在比赛之前,已经有一种不能获胜的感觉使他丧失了比赛的勇气和信心。由于成人不断的轻视,使孩子感到自己软弱,从而压抑了孩子的行动欲望。“你不能做那件事,即使只是尝试一下对你也毫无意义。”或者“你这个傻瓜,你在做什么呢?你难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吗?”这样的语言不仅阻碍了孩子的工作,打断了他行为的连续性,而且还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

如果父母总是责备孩子没有勇气去做某件事,就应该在自己身上检讨了,因为也许正是他们的某句不经意的话影响了孩子。他们对孩子所做的许多行为都破坏了孩子自我的成长,让孩子的内心开始萌发自卑感的幼芽,他们开始相信自己是笨拙和无能的,自卑感就这样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此时,这个孩子就会陷入冷漠和恐惧之中,自卑感无处不在。这种障碍可能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使他觉得自己永远是无能的或比别人差。自卑感还会导致更多痛苦:胆怯、迟疑不定、面临困难退缩、经常流泪、绝望等等。

与之相反,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许,那他就会感觉自己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的心中没有自卑感,敢于尝试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做着手中的工作,发展着自己虽然稚嫩却生机勃勃的心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把握,并充满自信。即使父母和老师不在身边,他们也一样忙活着自己手中的工作,让内在的完美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八种方法应对自卑的孩子

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国外有实验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能提高自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语言暗示法语言是思想的表露。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积极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预演胜利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可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和自卑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发挥长处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合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储蓄成功法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充满信心。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可以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洗刷阴影法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彻底忘记。

比较分析法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比较,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让其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孩子就每时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更快地进步。

这样鼓励孩子,孩子更自卑

1 6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 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3 6岁的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

4 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比。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5 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6 6岁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克服自卑范文6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卑心理;意识;心态

教师不仅要在学习方面教育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处在幼儿阶段的留守儿童心理是不成熟的,如果遇到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及时开导和沟通,就会给幼儿以后的生活带来阴影和压力,所以如何克服幼儿自卑心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开展活动,启蒙团队意识

幼儿入校之前,都是以单独的个体被家长和长辈们照顾,他们体会不到团队的重要性,更没有团队意识。所以要想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克服自卑心理,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存在,并且主动地融人到团队中,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健康的心理融入社会。

为了启蒙幼儿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我特意开展了一次培养团队意识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集体做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绑腿赛跑”。全班同学平均被分成了四组,每组学生站成一排,用绳子绑住挨在一起的两名同学的腿,这样四组学生分别站在起跑线上,看哪一组先到终点。如果其中有一组同学站都没站稳,其他人就二、爪接一个地摔倒了。这个游戏主要锻炼的就是团队意识,只有步伐一致,配合默契才能到达终点,其中一位同学没有团队意识,都会寸步难衍。学生们意识到后,开始一起研究迈步子的先后和节奏,慢慢地四组同学都找到了游戏的技巧,配合默契地到达了终点。

幼儿从刚开始的奉行个人主义慢慢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且愿意主动加入到团队中,配合团队完成游戏,这个游戏从学生的心理上就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更有助于以后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

二、联系生活,培养耐挫意识

人的一生,不只会经历鲜花和掌声,还有失败和挫折。教师要从小培养他们不服输,不怕失败的心理,锻炼他们的耐挫意识,不能让一次小小的失败和挫折就把他们打倒,这样才能让他们勇于克服今后要面临的困难。

某幼儿是班上的优秀少儿,每次活动都名列前茅。可在前一段学校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中,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原因没有做好。该生一直闷闷不乐。我主动找到他并且开导他说:“我们的人生就像天气一样,有晴也有雨。生活中同样有成功也有失败,不是只有成功才完美,其实失败也很重要。失败告诉我们不足之处,也让我们变得越挫越勇,不能经历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像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成功都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成功的。这次活动就是要告诉你,以后在活动竞赛时放平心态,失败了再从头来过,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经过我与逮位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之后,他慢慢地理解了其实失败也很重要,之后又重拾信心,更加优秀了。

三、家校结合,生成阳光心态

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影响,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教师跟家长多多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师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这样家长和教师才能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并且双方互相配合,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一名积极阳光的好少年。

某幼儿纪律不是太好,平时比较调皮,但性格特别开朗。有一次跟这位同学沟通时,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学习?他说:“我爸常年在外,给我关心很少,一到过年回来,就说我是扶不起的阿斗,学了也白学,那我还学什么啊?”教师跟家长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现在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埋怨,无论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出过多少错,我们都要多鼓励多表扬。”教师和家长达成一致后,以鼓励的方式改变孩子心理上的自暴自弃。于是,我在学习中挖掘这位同学的优点,家长从生活中找到孩子的l光点,从做对一道题到学会做家务,都以鼓励的方式多多表扬,错的地方多讲道理,这样,这位同学慢慢地从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开始积极乐观,认真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改变了之前对自己自暴自弃的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一名健康心理的留守儿童,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配合,也需要教师多与家长多沟通,做到家校结合,才能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对自己负责,克服自卑心理,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