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的特点范例6篇

排比句的特点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庄子》 汪榕培译本 句式修辞格

一.《庄子》英译本概述

《庄子》的英译本总体上分为两类:全译本和摘译本。全译本即译本包括《庄子》内篇、外篇、杂篇等所有篇目。已知的首个全译本是1881年巴尔佛在上海和伦敦同时出版的《南华真经――道家哲学家庄子的著作》,但此书已失传。此后,翟思理的译本《庄子――道家哲学家和中国神秘主义者》于1889年出版。该译本的语言有维多利亚时代英语的特点,译者在译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和考证,对于研究这一时期英国汉学家的研究状况有一定价值。不足之处在于译者在译本中加入过多的主观思想,因而降低了译本的忠实度。英国汉学家里雅各于1891年出版、1966年再版《东方圣书――道家经典》也收录了《道德经》和《庄子》的英译本。里雅各的译本面向汉学研究学者,因而采用直译的方法,译本中夹杂大量的注释、附录和索引。并在前言部分用37页的篇幅详细讨论了原著每篇标题的含义、篇目的主要内容和反映出的庄子的思想。他的译本反映了当时英国汉学到道家研究的水平。此外,美国汉学家华兹生1964年出版的《庄子》全译本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梅维恒1994年出版的《逍遥游――早期道家古诗和寓言》注重再现《庄子》的文学特征,因此常以诗歌的形式翻译原著中的散文。

《庄子》的摘译本主要有1981年出版发行的格雷汉姆《庄子》内篇,该译本选择了最能反映庄子思想的内篇。冯友兰翻译《庄子》的内篇,他注重在译文中再现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前言和附录中讨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此外,还有克利瑞翻译的《庄子》内篇和陈荣捷的译本等。

汪榕培的《庄子》英译本是大中华文库的组成部分,是首个由中国人翻译的《庄子》全译本。译者坚持的翻译原则是用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1]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在译本中用原文对应的词语或结构翻译,若出现词义空缺或同一个词反复出现,译文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无为”在译本中有“none-action”“do not take any action”和“do nothing”对于句子结构差别较大,单纯保留原文的形式不足以传达原著的思想内涵时,译者采用解释性翻译和加译的方法,充分考虑了译本的可读性。

二.《庄子》句式修辞格的特点

《庄子》的文字具有磅薄的气势和清新的风格,句子形式摇曳多变,富于韵律。而这种艺术美感的产生则要依赖于书中句式修辞格的大量使用。据统计,《庄子》排比辞格出现253次,对偶辞格659次,覆叠辞格51次,错综辞格101次。[2]整体而言,《庄子》的句式修辞格使用时有以下特点:一、章句修辞格出现频率较高。对偶、排比、反复、复叠、顶真、层递等句式修辞格交替使用,句子长短交替,层层递进,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二、修辞格使用自然,无雕琢的痕迹;三、多个句式修辞格连用,从而使句子结构灵活,长短交错富于变化。

三.汉译英实践中句式修辞格的处理

汉语中的句式修辞格主要有反复、反问、对偶、排比、层递等,英语中的句式修辞格主要有repetition(重复)、rhetorical question(反问)、antithesis(对照)、parallelism(排比)、anastrophe(倒装)和climax(递升)等。对于格式和修辞作用上完全相同的重复、排比、对照等辞格,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的形式特征。对于倒装、反复、精警等差别较大以及汉语有的辞格如歇后,翻译时难以采用英语中对应的修辞格翻译,可以考虑释义、归化、切分或者数种辞格并用,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修辞特征和语言魅力。

四.汪榕培《庄子》英译本对句式修辞格的处理

1.排比辞格的翻译

排比辞格主要出现在《庄子》描述和说理的语段中,它可以使描述细致入微,意象丰富;使说理层层推进,磅礴有力。由于英语中也有与之相似的parallelism辞格,译本对此辞格采用直译的方法。

山岭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y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笑者,咬者。(《齐物论》)

引文出自《齐物论》的第一章。子綦向子游讲三籁中的地籁,即地所发出的声音。他用“似鼻、似口”等八个名词来描述洞窍的形状,用“激者、y者”等词形容不同形状的洞窍发出的声音的差异。排比修辞格的使用使得对窍及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细致入微,形象生动,译者将其译为:

There are crags and cliffs in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hollows an caves in the huge trees. They look like nostrils, mouths and ears, like gouges, cups and mortars, and like pools and puddles. The wind blowing past them makes sounds of the roaring water, whistling arrows, scolding, breathing, shouting, wailing, rumbling and chirping.[1]15

译文同样使用了排比的辞格,在意义上再现了洞窍的形状之多和风吹过时发出的声音之多样。描述洞窍形状时译文重复介词like, 将原文中的名词三个列为一组,每个短语内部构成排比,三个介词短语之间也构成排比,从而避免了单词的简单罗列,这样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再现了原文细致的描写风格。译文用所有格+名词短语和现在分词做后置定语的模式,避免了译文定语过长。现在分词连用不仅运用了并列的辞格,而且押尾韵,读起来与原文一样朗朗上口。上述处理在语言通顺和完整再现意义这两方面找到了平衡,其中排比与谐音辞格的使用功不可没。

又如: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行之,心且成之。(《人间世》)

选文出自《人间世》的第一章,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描述与统治者相处的艰难。面对专横独断的卫国君主,颜回提出的方法并不足以感化卫君,因而孔子反对他到卫国去,孔子认为,若颜回在卫国庙堂上开口劝谏必然使他们抓住颜回的漏洞而展开辩论,从而使他眼花缭乱,脸色不得不平和,口里只顾得营营自救,于是容貌不得不恭顺迁就,内心也无法自主而顺从。这样必然会死在暴虐的卫君之前。[3]译者将该句译为:

At that time you will feel dazzled, but you will pretend to be calm and make excuses for yourself; finally, with submissive expression, you will conform yourself with him. [1]51

原文采用排比的辞格描述颜回直言劝谏的后果。译文用三个“you will+动词短语”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排比结构,“色将平之”和“口将营之”用并列连词and连接,“容将行之”被翻译成介词短语置于“心且成之”的前边。考虑到英语语言形合的特征,译文用“but, and, finally”等连词表现原文的逻辑关系。总体上看,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表现出了原作的意义,同时也考虑到了译文的通顺与流畅,对译文忠实与通顺的两个纬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2.对偶修辞格的翻译

《庄子》中对偶辞格出现频率最高,但书中的对偶多为宽对,并不刻意要求句式的工整。对偶或与反复、排比、顶真等辞格连用,或层层嵌套,使原文的句式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对偶辞格可以用英语中的antithesis来翻译,但当多种辞格套用时,反复、顶真很难在英语中能够再现,译者要注意形式忠实与内容重视的平衡度。

彼富,则人归子;归,则下之;下,则贵之。(《盗跖》)

选文出自《盗跖》的第三段对话。无足和知和分别寓指不知足的人和知中和之道、守分清廉的人。无足对知和说:众人没有不愿建立名声和追求名利的。如果他富有人们就会归向他,归向他就会对他低声下气,对他低声下气便使他高贵起来。原文对偶与顶真并用,句式工整,音节和谐。译本将其译为:

When you are wealthy, others will flock after you. When they flock after you, they will take the inferior position. When they take the inferior position, they will worship you. [1]531

考虑到英语语法刚性的要求及语言形合的特点,必然要在译文中增补主语、增加连词,从而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规范,而增加主语和连词后译文很难再现原文的对偶和顶真的辞格,因此译文将上述两种辞格转换为英语中“when… They will…”形式的排比句,在充分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增强了译文的文采和可读性。

又如: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人间世》)

选文是孔子对颜回的劝诫,告诫他不要到卫国去。道是不宜喧杂的,喧杂了就会多事,多事就会受到搅扰,受到搅扰就会引致忧患,有了忧患就是自救也来不及了。原文综合使用了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格,说理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译者将其译为:

Tao must be kept intact;otherwise there will be too many things to attend to, which will lead to confusion, and then to worries and finally to destruction. [1]49

对偶、顶真辞格所产生的用字精炼、环环相套的特点很难在译文中再现出来,因此译者舍弃了原文对偶和顶真的形式,用解释性的翻译表达原句的意思。译文将原句分为三个意群;“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和“忧则不救”。第一个意群中“道不欲杂”和“杂则多”译成英语中两个独立分句,用otherwise连接,而“多则扰”则译成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后两个意群采用省略的形式与“lead to confusion”构成排比结构,但是译文容易这样处理很容易产生歧义,认为“忧”和“不救”是“杂则多”的结果。

3.错综修辞格的翻译

错综又被称为拗语,为了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而改变语句常态,形成参差交错的结构。[4]它可以避免句式呆板僵化,使行文的句式多样,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感染力。《庄子》中的错综与排比、对偶和反复辞格混用,使其语篇中的句式摇曳多姿,增强了《庄子》的文学魅力。

天地尊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变化之流也。(《天道》)

原文通过交替使用长短句使句式交错。选文试图说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天地的尊卑,季节的变化和万物化生都是不断变化流转的。译者将其译为:

The heaven is high above and the earth is down below-this is predestined position. Spring and summer go before while autumn and winter follows behind-this is the ordering of the four seasons.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ngs in the world have their distinctive signs; their growth and decline are but phases of change.[1]209

译者将原文的前两个分句译为独立的句子,用英语中的antithesis归化原文的排比和错综辞格,使的译文句式整齐,增强了说理的气势,原文的最后一个分句翻译时舍弃了对偶的形式,转而将其语义表述出来。总体上看,用释义和归化的方法虽然不能再现原句的句式多变的特征,但译者在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原句表达的思想。

四.结语

《庄子》原著中排比、对偶、错综等修辞格的使用增强了其描述的生动性和说理的雄辩性。汪榕培的英语全译本在处理排比修辞格时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很好把握了再现原文气势和传递原文思想内容两方面的平衡。对于原文中频繁出现的对偶辞格,译本常以英语中对应的antithesis归化之,而对于对偶与顶真、反复等辞格嵌套的情况,译者采用释义的方法或将顶真或反复转换成英语中的排比等辞格。错综辞格使《庄子》的语篇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但它很难在英语中再现,译者多采用解释性翻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的深刻含义。总体上看,汪榕培译本对原文本句式修辞格的处理充分考虑到了修辞格在再现原著文学色彩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句式修辞格交替使用的情况采用多种译法并用来处理,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特色,也保证了译本语言的通顺性和可读性,达到了译者在译者序言中提出的翻译标准。

参考文献

[1]汪榕培.Zhuangzi[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杨明明.《庄子》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16-18.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381.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在附录中明确列出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来看,修辞类题目经常以各种形式在基础知识、阅读考查中出现,分值一般2~3分。考查方式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题型有辨识、补写、品析、运用等。

【真题解析】

一、辨识类题目

【例1】(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卷)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思路解析:这一组诗文名句中,A、C、D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B句则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B

【例2】(2012年山东省泰安市卷)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思路解析:解答这道题目,应逐一对各句给出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识,如果个别句难以判断,则要运用排除法加以排除。A句问而不答,是反问;B句把“多水的江南”说成“易碎的玻璃”,是比喻;C句写布谷鸟唱歌,是拟人;D句前两句用的是排比,但后面写鸟儿喊叫、乌云听出快乐,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D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辨识型题目,前提是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方法是先寻找句子的特征,然后进行辨识,作出判断,指出每一个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力求全面准确;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选定答案。

二、仿写类题目

【例3】(2012年辽宁省抚顺市卷)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你的步伐,无论是轻快还是沉重,只要你肯起步就好;你的嗓音,无论是圆润还是嘶哑,只要你肯亮开就好;

思路解析:分析所给的例句,句式是“你的……,无论是……还是……,只要你……”,三个分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句必须是“你”的某一方面,第二个分句就第一个分句的内容给出两种特性,第三个分句作出某种动作性陈述。在仿写时应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句式要一致,内容要符合语境。

参考答案:你的故事,无论是新鲜还是老套,只要你肯倾诉就好。

【例4】(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卷)仿照示例,在“月亮”“雨水”“桥”中任选一个为对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

【示例】筷子:①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 ②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仿句】

思路解析:首先分析例句,仿写一是从“筷子”携手合作为主人夹菜作出贡献这个角度进行的,仿写二是从人们使用筷子时总是举棋不定、挑三拣四这一特征描写的,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第一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仿写时首先应对所给对象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的仿写角度,然后再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月亮”非常寻常,特征很多,既可从阴晴圆缺这些角度来写,也可从它是靠太阳的光辉才能发光这一角度来写。“雨水”更是司空见惯,既可给自然万物滋润,充满奉献精神;也可带来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可帮人洗去污垢,却弄脏了自己,这些都是很好的仿写角度。“桥”则可以其如虹的独特形状这一角度来写,也可从桥方便人行走的角度来写。

参考答案:雨水:从天空中欢快地飘落,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为了洗去大地的尘土,惹得自己污浊满身。

技法归纳:首先要准确把握例句特征,然后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从句式、关键词、语意等方面进行仿写。

三、品析类题目

【例5】(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卷)赏评下列广告:

例:共担风雨 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思路解析:广告语一般会运用对偶、双关、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赏析时应围绕这些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展开。“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两句字数相同,句式工整,形成对偶,“小”“大”对比强烈,呼吁人们节约能源。“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提醒人们节约用水。

参考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例6】(2012年北京市卷)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 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 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 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 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思路解析:本题四个选项是对语段中四个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要求从中选错误一项。通过分析不难发现,D项中的反问句强调的是“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所给答案不准确。

参考答案:D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品析类题目,先要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看分析是否准确,最后得出答案。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四、运用类题目

【例7】(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卷)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思路解析:这道拟写题主题是“读书”,可围绕读书的作用、态度来拟写,还可围绕读书的方法、所读的书籍来写。既可运用对偶,也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3

从近年的语文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逐渐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与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此类题型多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所以在复习中应重点将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试题类型:①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8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特点,尤其应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及判断。解答时,除了要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所起的表达作用,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意图,有的还须结合课文内容去辨析。③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按要求拟写句子等。

解答修辞辨析类试题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要加强修辞方面的训练,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修辞的类别,分析修辞的作用,要能按照要求写出指定类型修辞的句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典例讲析】

[例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选自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一是品读相关句子;二是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是与句子前所写的修辞手法进行比照,确定正误。此题中C句出现了“好像”一词,但分析可知,此处的“好像”在句中起比较的作用,不构成比喻。因此,此题答案为C。

[例2]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______________;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选自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例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全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______________。

(选自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以上两题均为补充式的仿写题。例2语段运用了先分后总的结构形式,例3语段则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例2要求仿写的内容在句子中间,例3要求仿写的内容在句子末尾。但是两题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仿写的句子要与整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仿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句式要一致,这是构成排比句的关键;二是内容上要相互关联;三是语意要连贯。例2示例: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中却步。例3示例:①因为成长,今天的树苗是幼小的,明天就会成为栋梁。②因为成长,今天的雏鹰是柔弱的,明天就会在蓝天翱翔。

[例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报5月12日综合消息:今天,在复旦大学的毕业纪念墙上出现了一幅特殊的“爱・中国”的图案,很多学生在上面写下了美好的祝愿和希望。下午14时28分,复旦大学燕园的钟声准时响起,25名四川籍学生手挽手敲响世纪钟……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纷纷举行升国旗仪式、图片展览、募捐、送祝福等多种活动,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②请在横线处填写一组表达心情或和此项活动内容相关的排比词语。

(选自200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此题利用新闻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新鲜的新闻材料,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新颖的命题方式,能激发学生产生解题兴趣。第一小题要求概括新闻内容,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和语言概括能力。读懂新闻,理清其主要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内容。第二小题是补写新闻内容。根据试题的要求,所写的句子应是表达心情的,或是和此项活动内容相关的,3个分句要能构成排比句式,在语意上还要与新闻的主体内容相连贯。示例:①各地高校师生举行各类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②示例:悲痛着、纪念着、思考着。

[例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选自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排比句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增加句子的表现力,这道试题就要求将普通的句子改写成有以上表达效果的排比句。阅读原句可发现,原句主要介绍了4种人的灵感,以及灵感对他们产生的价值。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确定合适的句式,使4个分句构成排比句。示例: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常变成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变成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的灵感则是霎时的喜悦。

[例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选自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与例5相比,例6的开放性较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州的美有3个特点:古典的、含蓄的、多样的。答题时可以围绕这3点写出概括苏州的美的排比句。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例7]为庆祝建国60周年,解放中学计划开展“庆祝周”系列活动。演讲活动结束时,请你自选角度,即席讲几句话,作为对活动的总结(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讲析]此题要求写一份即席讲话稿,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讲话人的身份――学生主持人;二是明确讲话的场合――庆祝建国60周年的演讲比赛活动现场;三是明确讲话的时间――活动结束后;四是明确讲话的目的――对活动的总结;五要注意形式上的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示例:同学们,这次演讲活动非常成功,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以优美的语言讴歌祖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抒发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学到了演讲的相关知识,建议今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谢谢大家。

[例8]请你从“生命、生存、生活”3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要求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方法)。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4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修辞类试题的设置都遵循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辞格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以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比重逐步加大,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设题类型】

1. 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2. 对各种修辞手法作用的理解、分析和判断题。

3. 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或续写句子。

4. 语言鉴赏题,即鉴赏修辞的表达作用,分析其用法的妙处等。

【技法点拨】

技法一:了解修辞格式,弄清其中区别。

这一应考技法,适用于解答“客观型判断选择题”。这类题即要求判断有关修辞手法的使用或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解答时,要求考生能够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以及教材中常见的借代、引用、双关、反语、对比、衬托等辞格的特点。

【例1】(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卷)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思路解析: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前提是必须了解各种常见辞格的特征,才能准确判断。细加辨识,ACD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B

技法二:明确题干要求,依照例句仿拟。

这类题就是根据提供的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例句,仿写或续写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句子。与这类题结合起来考查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如对联句、对比句、比喻句与排比句的仿写和续写。做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或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

【例2】(2012年甘肃省卷)阅读名著:看了《红楼梦》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多愁善感,林黛玉洒泪葬花”,请你结合其他名著情节,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知识来完成。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句法一致;二要平仄协调,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同,位置对应;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此外,还要熟悉其他名著的情节。

答案示例: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机智勇敢,孙悟空降妖除魔。

【例3】(2012年湖北省宜昌市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改写对联。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送过一副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副对联的真正意思: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道题较为新颖别致。题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命题,富有情趣。题干中明确提示该联运用了“谐音双关”的辞格,这为考生改联指明了方向。解答该题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见辞格的特征,而且还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

答案示例: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技法三:把握辞格特点,由大到小辨识。

这类题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判断文中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的还要分析所用辞格的表达作用。这样的题目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熟练把握各种常见辞格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表达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如果兼用了多种辞格,在判断时一般采用“由大到小”的方法,即先总体看,再局部看。分析其作用时,也采用这种顺序。

【例4】(2012年湖南省益阳市卷)阅读张晓风《香椿》(原文略)一文,回答问题。

第8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枝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辞格的辨识及其表达作用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时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辞格的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强烈。

技法四:紧扣辞格作用,结合语境鉴赏。

这类题多是指定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或鉴赏文本中某一画线句或某一精彩语段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做这类题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格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加以精准地赏析,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来理解,不仅要分析辞格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还要结合文本的内容去把握。

【例5】(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卷)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思路解析:首先须正确辨识赏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意理解,分析该辞格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并体会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以作答。

答案示例:(1)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2)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例6】(2012年甘肃省卷)阅读吕锦华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原文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金字塔,高高挺立在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地静穆,出奇地安宁,又出奇地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沙。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只走兽,几百年几千年了,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奥巴马 就职演讲 文体特征

1.引言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Wales把文体学定义为“对文体的研究”(Wales,1989)。Widdowson认为“所谓文体学,就是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学语篇”(Widdowson,1975,转引自王守元,2000)。它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和交际功能。在中国,一方面,传统文体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研究方面;另一方面,当代文体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语篇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区别。此外,文体学在篇章分析和英语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是政治演讲的一种,它在总统就职时向国内外,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利用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这类文章的文体特征,有助于英语演讲爱好者提高公众演讲语言运用技能,并有助于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2.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的文体分析

2.1词汇特征

2.1.1词语结构

文体学家通常将单词所包括字母是否超过6个(含6个)字母或3个音节(含3个)作为分析单词常度的标准。多于(或等于)6个字母或3个音节(含3个)的单词被称作长单词,这些单词大多数是来源于拉丁语、法语或希腊语等一些正式词。也有一些是通过派生或合成法构成,这些单词结构复杂,属于正式单词的范畴。

日常对话、短评甚至广告中长单词的比例不会高于20%(王佐良,1987:235)。所以,可以看出总统就职演讲中的用词相当正式,词语结构很复杂。总统演讲共用单词2396个,其中大于等于6个字母的占27.5%。原因有两点:首先,总统故意使用正式词语使得自己的演讲很严肃。例如:sacrifice,ancestor,amidst,hatred,consequence,statistics,proclaim,grievance,dogmas,evidence,charity,obscure。其次,大量单词是通过派生和合成法构成,其自身结构很复杂,例如:productive,inventive,sweatshops,risk-taker,faint-hearted,short-cut。从词汇层面的分析我们看出,作为公共演讲的一种类型,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更具备书面的特征:使用正式、长的、复杂的单词。形式是口语的,内容却是书面语的。

2.1.2人称代词的使用

另外一个词汇方面的显著特征就是人称代词的使用,最常用的就是第一人称代词的单数与复数形式:I,we,our,us,me。在这篇总统就职演讲中,第一人称(单、复数)共42句,第二人称为0句,第三人称为22句。

通过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演讲者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把演讲者与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亲和力和号召力。

2.2句法特征

较之日常用语和商业广告,总统就职演讲更加正式。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句子结构、名词短语、时态。

2.2.1句子结构

不同体裁文章的句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根据王佐良的分析,日常对话每一句的句子长度少于12个单词(王佐良,1987:204),而新闻报道平均每句话的长度约为28个单词(王佐良,1987:247)。法律英语的句子要更长,大多数法律英语平均每句话多余40个单词。一般来说,每个句子所含单词越多,文体就越正式。所有文体平均每个句子含有17.8个单词(Leech&Short,1981)。

通过文体分析,我们知道总统就职演讲为2396词,共108句,句子平均长度为22.2词。总统就职演讲这一文体,它的平均句子长度比日常对话要长,但是比新闻要短,比法律文件更短。

我们详细分析了奥巴马演讲中的句子长度,最长的是第74句,共有85个单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演讲中大多数的句子长度在10―30词之间(共59句,占54.7%)。相对来讲,大多数日常对话所包含的单词数少于10个(王佐良,1987:204),新闻报道中每句话包含20―40的单词(王佐良,1987:247)。

通过句子结构分析,我们发现简单句占40.7%,复合句占27.8%,并列句为7.4%,并列复合句为24.1%。日常对话中句式多为简单句。与新闻报道相比,复合句所占比例要少很多,在新闻报道中复合句的比例高达60%(王佐良,1987:248)。在法律英语中复合句的比例还要高很多。从句子结构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作为演讲稿但是句子结构十分复杂,具备正式书面语的句法特点。

2.2.2名词短语

在演讲语言中,名词性短语看上去结构比较复杂,但主要是名词短语的前置和后置。绝大多数主要是由核心名词和1到2个可供选择的成分构成。这些可供选择的成分包括前置成分和后置成分。前置成分是指冠词、数词、代词、形容词和带有形容词作用的名词,它们位于核心名词的左边。后置成分是指出现在核心名词右边的短语或从句。前置成分大都很简单,节省空间,在广告和新闻标题中经常使用这类成分。后置成分位于核心名词之后,所以使得核心名词更加突出。由于后置成分多为短语和从句,所以修饰名词更准确,在正式文本中经常使用。总统就职演说中名词短语的后置成分较为复杂,这使得整个问题的句法结构较为复杂。例如: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2.2.3时态

在总统就职演讲中,为了将自己的施政纲要传达给大众,需要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所以在演讲中,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都有体现。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现在时占大多数(共87句,占80.6%),这是总统就职演讲的语篇时态特点。这表明奥巴马政府的施政纲要重点着眼于现在,分析当下时局,说服民众支持新的政策的实施。受演讲题材的限制,这篇演讲主要是激起民众的热情、赢得他们的支持,因而从语态上来看,主动语态占93.5%,被动语态较少使用,仅占6.5%。

2.3修辞特征

修辞手段的使用是演讲英语的另一个特点。为了得到听众的结束后和支持,演讲者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修辞手段可以分为句法和语义两种,句法方面的修辞手段主要是排比和重复。

(1)词语的排比

Rather,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the doers,the makers of things――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

(2)短语的排比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3)从句的排比

At these moments,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ebears,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4)句子的排比

Homes have been lost;jobs shed;businesses shuttered.

(5)段落的排比

For us,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在演讲语言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排比结构(一组相似结构的单词、短语、从句和句子对的排列)的使用。由于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排比结构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使演讲语言准确、严肃更富有感染力。

从语义上看,主要的修辞手段就是比喻。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分析,揭示了以下有关美国总统就职演讲的文体特征。首先,就职演说词中含有大量抽象名词;现在时使用频率最高,过去时和将来时频率较低。就职演说具有正式书面语的特点:词汇正式复杂,句式多为复合句,主要属于书面语体,但同时也具有口语体的部分特征。其次,演讲者充分利用了第一人称代词,句式多样性和各种修辞手法,使演讲生动有力,富于鼓动性。通过分析这一文体特征,对于更好把握总统就职演讲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大学英语阅读和词汇教学也很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侯维瑞.英语文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徐有志.公共演讲英语[J].外国教学与研究,1994,(2):19-24.

[4]徐有志.现代英语文体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5]徐振忠.英语演说词文体刍议[J].外国语,1990,(5):28-32.

[6]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排比句的特点范文6

仿写也叫仿句,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提供的条件而模仿写作。它将语言运用与思维创新,将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知识水平、品德情操结合起来,具有题型灵活、设计精巧、考点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往往涉及到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等许多方面。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特别是其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发挥考生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大有好处,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特点。

【真题解析】

一、续写式仿写题

例1.(2016年贵州省遵义卷)语言运用――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于续写式仿写题。解答这类题要结合语境,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既要注意句式结构和语意的限定,又要同时兼顾修辞手法、前后连贯及整体的语言风格。原句中出现“某花”在某月开放和“它如……绽放在……某月……”的句式,这就要求考生按照“排比”的修辞格进行仿写,并能突出“读书的作用”这一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示例: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二、开放式仿写题

例2.(2016年福建省莆田卷)请你参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表意完整,内容不做限制。

示例:银帆轻飘,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于开放式仿写题。这种题一般只提供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仿写句在句式和修辞上的要求,不必顾及仿写的对象和内容,但要兼顾整体的语义关联。例句中出现“事物……犹如一……”的条件句式和比喻辞格,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比喻”的修辞格进行仿写,并做到前后的语意相关。

【参考答案】示例:⑴百花盛开,鸟儿争鸣,树林犹如一个热闹欢腾的乐园。示例⑵黑发清扬,红裙飞旋,舞者好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三、补充式仿写题

例3.(2016年四川省重庆A卷)重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于补充式仿写题。这种题中的仿写句,往往嵌于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之中。补写的要求很明显,题干让补写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里,一是校园外,所以考生在补写时要注意语境和句式的要求,以及修辞排比的正确使用。

【参考答案】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观赏。

四、套用式仿写题

例4.(2016年海南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腹腔神经丛

下一篇加工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