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夫人范例6篇

黑白夫人范文1

作为一个亚洲女性,美白的事情惊动了居里夫人研究所,与有荣焉。

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是一种皮肤里的特殊的细胞,它产生黑色素,传递给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皮肤的颜色来自于角质形成细胞内存储的黑色素。一般来讲,存储黑色素多的人肤色更深,也更受到保护,远离阳光辐射。但是研究表明不同种族的人的黑色素细胞个数并没有明显差异。人体正常与健康的肤色是黑色素合成与代谢平衡的结果。

黑色素生成的五个步骤:黑色体形成、黑色素生成、黑色素传输、黑色素细胞树突形成、黑色素转移到角质细胞中。在紫外线照射下,黑色素细胞会产生更多黑色素,导致色素沉着。这些黑色素通过黑色素细胞的树突(“胳膊”)转移到相邻的角质细胞中。

黑色素信使(EXOSOMES):肌肤的环境建立在黑色素细胞与角质细胞持续不断传递信息的基础上。然而,在外来刺激的影响下,例如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之下,角质细胞会将这一刺激信息通过黑色素信使,传达给黑色素细胞。研究发现,每个黑色素细胞大约与36个角质细胞相接触,也就是说,黑色素细胞会接收到来自36个角质细胞的黑色素信使。黑色素信使含有蛋白质,促使黑色素细胞多生成25%的黑色素。而该合成则与众所周知的紫外线直接刺激同步进行。这一重大发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黑色素生成过程。

2016年,娇韵诗携手法国最权威的生物研究机构――居里研究所开拓全新科研领域,率先发现了色素过度沉着过程中黑色素传递网络(MELA EXO SYSTEM)的重要作用。

居里夫人生活对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坚韧不拔

玛丽・居里,世称“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唤起她追求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姐姐幻想到巴黎学医,她们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 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做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之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刊发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朗之万教授》,传言皮埃尔仍在世时,朗之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着,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居里研究所

居里研究所是欧洲主要的研究中心,法国最大的生物研究中心之一,由玛丽・居里推动成立。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如今,居里研究所汇聚了数支杰出的科研团队。他们立于科研最前沿,致力于有关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色素沉着肌底的细胞)以及令肤色暗沉的色斑之研究。

娇韵诗研发部门不断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携手居里研究所,深入合作数载,致力于专为亚洲女性研发的清透润白系列推出全新一款美白精华。

居里研究所与娇韵诗研发部门合作取得的最新发现已发表在一家科学界内有影响力的独立科研刊物上。

TIPS:

容易使黑色素沉着的食物

皮肤白不白,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黑色素生成的越多,皮肤就越黝黑;反之,则皮肤就越白皙。为什么自己花费了无数心血在美白护肤上,可是肌肤还是没见白皙。依旧肤色暗淡呢?也许,你该从你的饮食中寻找原因。有一些食物,对于美白而言,可是绝对大敌,不可不防。

1.深色食物

深色的食物包括紫米、黑豆、赤豆、青豆、红菱、黑芝麻、核桃等主食,乌骨鸡、牛羊肉、猪肝、甲鱼、深色肉质的鱼类、海参等肉食。此外,还有胡萝卜、菠菜、紫萝卜头、紫色包心菜、香菇、黑木耳等。与此同时,也应少食深色食物及少喝饮料,如浓茶、可乐、咖啡和朱古力等。同时,牛奶、鸡蛋、豆腐、鱼类等浅色食物,容易令黑色素排出,也可以减轻内脏负担。

2.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是许多人的心头好,闻起来香辣可口的油炸食物吃进去可是有大害处。油炸食物吃了不仅容易胖,而且内含的氧化物会加速肌肤的老化,所以应尽量少食,如果实在忍不住的话,不妨在食用前补充一些维生素E的食物以抵抗老化,如南瓜、香蕉、菠菜、胡萝卜、全麦面包、芝麻、花生、糙米等。

3.感光蔬菜

感光食物都容易使皮肤变黑,因为它们富含铜、铁、锌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与黑色素生成有关的酪氨、酪氨酸酶以及多巴胺醌等物质的数量与活性,多吃这类食物会令肌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侵害而变黑或长斑,所以要适量的摄取。红薯、马铃薯、菠菜、韭菜、芹菜、香菜、白萝卜、豆类等,这些蔬菜让爱长斑的皮肤更容易长出色斑。一般而言,含有挥发辛辣气味和特殊气味的蔬菜大部分属于感光蔬菜。当皮肤受伤或烫伤恢复时,要尽量少吃感光蔬果。

4.富含酩氨酸和稀有元素的食物

研究证明,酪氨酸酶的活性与体内的铜、铁、锌等元素,密切相关。经常进食富含酩氨酸和稀有元素锌、铜、铁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肝、肾,甲壳类动物蛤、蟹、河螺、牡蛎,水产品乌鱼子,豆类的大豆、扁豆、青豆、赤豆,硬壳果类花生、核桃、黑芝麻以及葡萄干等,皮肤的色泽就较黑。因此住在海边的人,打渔的渔民,由于吃以上水产品较多,因此皮肤色泽较黑。

黑白夫人范文2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一枚花白头发却根根直立如新买的鞋刷子的头颅,向前倾斜六十度,平移着就过来了;侧看,像半拉大括号披挂着彩带,总是过于宽大的衣服忽忽闪闪,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可涂弦夫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刚从文联退休,退休前他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从此着了魔,跟康有为的字较上了劲,直到在全国小有名气,当了书协主席,整天琢磨的还是康有为的字。

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当然,那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了。这是见过他的字或者去过他的守黑斋的人说的。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要好友人,或者接到邀请,否则谁也别想进去。

写出一幅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等着他召唤的那些朋友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吴一品。吴一品也是虢国老城的名士,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着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每天早晚,人们会在城墙根看到他,左右手各两个油亮的山核桃,哗啦哗啦转着,绕着城墙散步。

那天晚上,转到南城门口,他发现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练的是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沁园春·雪》,到了“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他发现这个老头还是有一些书法功底,只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你懂个球。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能,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往回走的路上,他还有点愤愤不平:怎么可以那样写?简直是糟蹋字嘛,不能那么写的。

涂弦夫把吴一品叫来,茶没泡,先跟他讨论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名的时候,叫守墨斋,叫了没两天,吴一品来了,看见守墨斋三个字,摇摇头:守墨斋,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哈哈一笑: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果然都成了身外物,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在死亡的边缘走了一遭,预知了生命的期限,他变得更加通达,那字,自然又上了一个台阶。吴一品说:这就对,对,对了!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沁园春·雪》,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黑白夫人范文3

这天,威斯坐在一块石头上,心想:“怎么办,我这么穷。再去偷吗?不不不,那儿守卫可森严了;再去骗吗?又被那死老虎抓住怎么办。唉,看来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才是唯一出路吧!不如去黑熊夫人家打工,赚点小费。念在旧情上,她应该不会吝啬那些钱。”

于是,第二天一早,威斯就来到黑熊夫人家,早已摸清黑熊夫人底细的他讨好地说:“夫人,听说您盖了间房子,好像还没铺地砖吧?”“对啊!怎么啦?”黑熊夫人毫无防备地答道。“夫人,我学过几年泥水活,不如……”黑熊夫人马上明白了威斯的意思。威斯趁热打铁地接道:“至于工钱嘛,不多不多。”黑熊夫人一听,眼睛立马放光,说:“好好好,好!就你来帮我铺地砖吧,工钱多少,你先说个价吧!”威斯一看黑熊夫人已经掉进他的圈套里了,心里暗喜,眼珠子一转但仍表面沉着地说:“铺小砖,一小时5元;铺大砖,一小时15元;铺中砖,一小时10元,不亏吧?”黑熊夫人听了,也在心中暗暗盘算:嗯,的确比先前鳄鱼奥斯开的价便宜!于是眉开眼笑地对狐狸威斯说:“这个价格嘛,还可以。那就这样定了!”一音钉锤,威斯知道“大功告成”了,就说:“谢谢,那我们去实地考察一下吧!”黑熊夫人领着威斯来到新房子里,威斯环顾了一下后说:“夫人,这儿用中砖,上层用大砖比较结实。工钱一起付,15元加10元,再乘上下两层,50元。最后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是600元,对吧!您先交钱吧!”黑熊夫人边拿钱边想:哈哈,今天运气真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狐狸威斯天天来,还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摔断了骨头。黑熊夫人为了避免赔偿医疗费,也为了避免这段好生意的破灭,就嘱咐威斯慢慢来,不着急。殊不知这正好中了威斯的下怀。于是威斯便光明正大的慢慢来,黑熊夫人还以为他是因为铺得认真仔细才那么慢呢!于是,还以为赚了小便宜的她逢人就得意地说:”哎呦,mis狼,你知道么……但凡是听了这事的,都笑了说:“傻,傻呀!”这让黑熊夫人听了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房子的地砖也铺好了,威斯携着一万多元的巨款,“郑重”地向黑熊夫人道了别,还送了一个神秘礼物给黑熊夫人,接着便逃之夭夭。

黑白夫人范文4

2007年7月3日上午11时许,我们一行14人从成都乘车出发,沿途路况良好, 17时左右我们顺利到达预定目的地――安乡第七村民小组。事先联系好的住宿地方就在村子的边沿,主人叫桑吉扎西,一个30多岁皮肤黝黑的羌族汉子。

收拾停当后,我们便准备安排晚饭。主人强烈推荐烤全羊,说是自己家的羊,从来没喂过饲料。我随口问了一下价格,桑吉扎西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一旁说:“四川人500元一只。”我不禁一愣:“那外地人呢?”“800元。”桑吉扎西说。“外国人呢?”我继续追问。“还没遇到过嘛。”桑吉扎西很认真地回答。看他一脸严肃的表情,不由得让人好笑。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桑吉扎西答应我们500元一只羊,另外再送一只烤兔子。

羌族的烤羊和其他地方区别不大,倒是他们特有的陈年酒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淡淡的清香夹杂着丝丝回甜,值得一尝。

围着篝火等待羊肉渐熟时,大家天南地北地胡侃起来,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愉快的笑声。但没一会工夫,大家便领略到了羌寨蚊子的厉害,这种蚊子属于浓缩版,超小,很难发现,不经意间便被它来上一口。这时,桑吉扎西笑嘻嘻地端来了一瓶由黄角兰泡的酒说:“我们这里蚊子厉害,搽点这个就没事了。”

马夫与白酒

第二天凌晨6点大家便陆续起来,准备向一号营地青龙坪前进。我和另外一个驴友被大家推举去联系马匹。这里的马匹全部都是一马一夫,所以也就免去了再聘请向导的麻烦。马夫们早上都集中在寨子中间的一小片平坦地带,或独自抽烟或三两聊天。看到我们走过去,几乎所有的马夫都热情地围了上来向我们推荐自己的马儿,那热烈的场面搞得我俩有些应接不暇。事前已询问过行情,知道当地马匹的价格大约在70元一天,包括马夫的工钱。经过一番激烈而友好的讨价还价之后,最后我们以每匹60元的绝对低价租了四匹骡马驮装备。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便浩浩荡荡向一号营地出发了。沿途大片大片的开阔林海间不时点缀着大小不一的草场,一如童话故事里的场景。

大概由于价格出得确实有些低,走了一段路之后几个马夫便开始表现出了不满意,不时在马屁股上踢上一脚,对我们爱理不理。我知道羌人好酒,于是便从口袋里掏出一瓶事先准备好的白酒送给马夫头头。果然不出所料,马夫们见到白酒比见到钱还开心。四个人你一口我一口,没出10分钟便喝了个底朝天。喝了点酒后,马夫头头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话也多了起来,他边走边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起了这九顶山的传说。

九顶山上有一个白龙池和一个黑龙池,相传大禹治水时,九顶山上两条黑白恶龙为害民间,大禹将其收服到黑白龙池。因为担心它们再出来祸害百姓,派下九位仙女化为九座山峰镇住它们,九顶山因此而得名。

“立立爬”后花钱通关

说笑间,我们到达了有名的“立立爬”。据说这是我们此行最为艰险的一段山路。实际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稍微好一些,山路并不怎么陡峭,只是路窄,一边临悬崖,比较危险。大家都尽量靠着山壁小心翼翼向上攀登,14个人、四个马夫加四匹骡马用了大约一小时才安全通过这段500米左右的山路。

胜利通过“立立爬”让大家的士气大增,行进速度明显加快。转过一个树林,远远便望见了一个山垭口。垭口不大,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崖,中间站着几个当地人,路上横了一根木棍,莫非遇上了传说中的山贼?

站在最前面的两个人脸色黝黑,穿着一身没有任何标志的军装,胳膊上戴了个红袖箍,上面赫然印了两个大字“值勤”。询问后得知这是个景区收费站。原来,九顶山风景区刚刚开发不久,管理还不健全,景区内各村便各自为政拉个杆杆就要收费。

“值勤人员”开口就说每个人50元,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每人花了20元便顺利过关。后来马夫告诉我们,这里的值勤人员由村里发放工资,严格执行按时上下班制度,清晨6:30之前和晚上20:30之后便没人守卡了,如果有村主任的条子,那更是一路畅通无阻。

黑龙池与杜鹃林

18:30,我们顺利到达黑龙池宿营地。黑龙池在海拔3800米的山凹处,水面四十余亩,池水清澈碧透。摸一摸海子的水,清凉、柔婉,你会不忍心说话;大力划水,你会自然而然地闭眼、深呼吸,用心和海子默默交流。

池边为草甸和杜鹃林,我们就在这里补充水分和能量。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便进入了慕名已久的万亩高山杜鹃林。高山杜鹃林遍及九顶山高山草甸生长线以下的地带,呈带状环绕,分布极广,无边无垠,种类多为高山大羊角,约三万余亩,花开各样,粉红、粉白相间,下面的花谢了,上面的才结出花蕾,层层盛开,花期前后可达四个月之久。

当晚我们便在这绵延不绝的杜鹃林中一块草地上安营扎寨。马夫们点燃了三堆篝火。我迷惑地望着他们。马夫头头笑嘻嘻地说:“林子里有虫子,把灰(篝火灰)洒在帐篷周围它们就不来了。”原来如此,看来没有将马夫只是当“马夫”还是很明智的。如果去游玩,强烈建议不要用“我与马夫之间是纯粹的商业关系”这句话来指导你的行为,这样你会失去许多额外的帮助。

晚上睡在帐篷里,从帐篷顶部开一个口,可以看到满天星光灿烂,仿佛伸手便能摘下一颗。四周一片寂静,人的思绪便开始四处蔓延。在这样一种冥想状态中,不知不觉便睡熟了。

第二天,由于行程安排已不紧张,加上大家经过两天的跋涉也的确有些疲惫,故行进速度有所减慢。快到中午时,才抵达此行最后一站――白龙池。

海拔3200米的白龙池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湖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苍翠的山影,湖水呈现碧蓝、墨绿、橙黄、浅红等多种颜色。马夫告诉我们,池边黄色未长青草的地方千万不可贸然行进,那些地方很容易下陷,非常危险。

在白龙池简单吃了些干粮我们便起程下山, 17:00到达终点站,结束此次九顶山之旅。

■Tips

概况:九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南新镇境内,海拔2000~4969.8米,目前处于开发准备期。分别由桥壁山、狮王山、牛筋山梁子、照壁山、火把梁子组成。顶峰四季积雪,盛夏不消,清晨日出,峰顶霞光万丈,白云飘绕,蔚为奇观,有茂州八景“九顶朝霞”之美誉。九顶山又名九鼎山,杜甫曾赋诗:“山有九峰,四时积雪,晨光射之,灿若红玉。”九顶山最近被列为世界生态保护遗产,景观具有立体分布的特征,从高至低形成垂直的竖向景观结构,高山峰丛地貌景观――高山草甸景观――杜鹃灌丛景观――高山湖泊、溪流、瀑布、峡谷景观和林间草场景观。

天气:九顶山多雨雾,空气潮湿。旅游者最好准备冲锋衣、快干裤、防滑鞋、睡袋。

最佳旅游时间:6至8月份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最适合旅游。

交通:外地游客可先飞到成都,然后到成都茶店子汽车站坐到南新镇的汽车,每小时一班很方便(45元/人)。再从南新镇坐当地人的面包车到安乡村,包车80元,价格可商谈,可以坐6~7个人。安乡村进山路线:安乡村――青龙坪――立立爬――黑龙池――杜鹃林――白龙池。

黑白夫人范文5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佩科拉的悲惨故事,莫里森所关注的似乎不仅仅是黑人小女孩这一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而是把目光更远地涉及到了在白人强势的文化冲击下黑人个体不和谐的自我、黑人家庭中不和谐的两性关系、在社会背景下不和谐的黑人社区,所以,佩科拉对于蓝眼睛的渴望实质上反映的是莫里森对于构建黑人和谐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甚至是和谐社会的渴望。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和谐《最蓝的眼睛》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作家,《最蓝的眼睛》是她的第一部小说,故事的主角诚如她自己所说是“在文学中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未曾认真对待过的人物――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女孩。”然而。这个渴望一双蓝眼睛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似乎表明莫里森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黑人小女孩而已,更有着构建黑人个体的自我和谐,家庭(两性)和谐,黑人社区和谐以及白人和黑人能够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渴望。在小说的开始,克劳蒂亚就感叹:1941年秋天她和姐姐用来保佑佩科拉和她和她亲生父亲的孩子而种下的金盏花没有发芽,也许是种子本身的缘故,因为那年镇上所有的金盏花种子都没发芽(黑人个体);也许是因为佩科拉怀的是她亲生父亲的孩子,也许“我把种子埋得太深了”(黑人家庭);也许因为那栽花的土壤不好,“土壤本身太贫瘠了”(黑人社区)。在小说结尾又强调。“是土地的原因,镇上土壤的原因……当年全国的土壤都对金盏花存有敌意”(美国社会)。

社会是由家庭这个细胞构成的,然而家庭又是由单个个体构成的,所以,社会和谐的基点当然是个体的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是C,R,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由于生活在白人强势文化的氛围下,黑人的心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个体在“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感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表现出“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佩科拉・布里德洛夫显然是小说中自我不和谐的典范,她是白人强势文化影响下最大的心灵受害者。几乎所有的眼神都告诉她白皮肤蓝眼睛是美的象征,秀兰・邓渡儿、玛丽・珍们是美的典范,而我们的佩科拉却是个“丑陋”的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自我告诉她自己不丑,所以。她才想要找出丑陋的秘密,然而她的经验告诉她白皮肤蓝眼睛才是美,这种自我想象和现实经验所产生的巨大落差使得她才有了企求蓝眼睛的固执偏拗的心态,这实质上已经反映出她有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终于在1941年夏天遭生父奸污怀孕之后,佩科拉请求“皂头牧师”的帮助,最终认为自己获得了一双最蓝的眼睛,在早产的婴儿出生不久死了之后,便坠入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中,日日徘徊在垃圾堆中,并时时与她的蓝眼睛在镜中喁喁私语。

“人都需要自我的确认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在社会的镜子里看不到自我便意味着无所归属。佩科拉在镜中所看到的对自己的否定,源于主导地位的白人文化意识对她的否定。”佩科拉的自我不和谐俨然是这个白人主导的社会的产物,然而,个体的不和谐和他所处的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又休戚相关。如果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还能给个体一些温暖的话,佩科拉显然不会陷入疯狂的境地,因为,“家庭纽带对于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们来说是惟一永久的支持体系。”让我们来看看布里德洛夫夫妇的生活状态:妻子波莉为白人帮佣,在给白人帮佣的时间,她拥有了权利,奢侈和受人赞扬的生活;而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却显得多么黯淡无光;对自己的丈夫、孩子不闻不问,非打即骂:而对白人雇主却温柔有加。关怀备至。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否显示着她早已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拖着日渐远离她早年的质朴天性和黑人文化的根基”成了白人文化冲击的另一个自我不和谐的人格分裂者。丈夫乔利失业,整日无所事事以酒买醉,曾经烧了自家房子,他不知如何抚养爱护孩子。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酒醉之后,面对需要爱而他又想给予爱的女儿,不知如何表达的他,却对后者造成了最致命的伤害。如果说一次尚可原谅的话,为什么还会有第二次?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乔利的屡次受挫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使得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自私,无能而又极端的人格分裂者。

个体的自我和谐对于家庭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佩科拉的父母亲却都是人格分裂,自我不和谐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难免会出现佩科拉的悲剧。然而,他们这个家庭的悲剧又与他们所处的黑人社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对黑人而言。黑人社区依托于黑人具体的家。同时,它也是广泛意义上的黑人之家。”如果黑人群体能对他们一家,特别是佩科拉给予安慰、帮助的话,也许她就不会最后在疯癫状态下,孤零零地整日在垃圾堆间徘徊了。当奸污怀孕事件发生之后,除了克劳蒂亚姐妹对她充满同情之外,黑人社区其他人的冷漠让小姐妹俩寒心,也让佩科拉最终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疯狂状态。黑人群体以佩科拉为参照物加以对比,以对她的排斥来显示出自己的优越,自我麻痹,生活在一种受白人强势文化所侵蚀的虚假幻象之中。典型的代表当属一些“白化”的黑人和有色人种,像裘尼尔的母亲杰罗丹,路易斯,皂头牧师艾利休等等,他们都不屑与黑人为伍,认为自己更高人一等,与白人社会更为接近。杰罗丹对丈夫儿子远不如对她的猫感兴趣,而她怪异的洁癖和艾利休的恋女童癖都又显示出了自我的不和谐性。“据社会学家考查,‘一些肤色浅的黑人还是感到优越,还是喜欢与那些外貌相近的人交往;同时,那些肤色深黑者有着某种群体强加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黑白夫人范文6

【关键词】女性救世 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

在美国奴隶制盛行时期,发生在奴隶群体中的骨肉分离,家庭破碎的悲剧每日都在上演,并在1850年,《逃亡奴隶法》颁布了,在全美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逃亡的奴隶将会依法受到更残酷的惩罚,并不许白人救助逃亡的奴隶,而女性作为家庭和社会中道德精神的主导力量,天生就富有怜爱仁慈之心,这极大地冲击着女性的心理,无论是白人女性还是黑人女性,对于白人女性来讲他们受过教育,信奉基督教义,强烈地意识到奴隶制的残忍,是违反道德人性的,而这种意识也使白人女性处在选择的困境中,内心想帮助奴隶,但是这样做了,就意味着要冒着违反国家法律的危险。但斯托夫人笔下的白人女性大都顺应了内心的呼唤,成为反对奴隶制、拯救世人、改变社会的力量,其代表人物有谢尔比夫人、伯德夫人。

谢尔比夫人:谢尔比夫人是个智慧,气度宽容,具有崇高道德原则和宗教信念的高贵夫人。她善待仆人,尽量让仆人们过得舒适,让他们能受到教育,帮助他们完善品性。由于自己在经济上无法取得主导权,所以在自己的丈夫由于经营不善,而决定将两名心爱的仆人卖掉时,她向丈夫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并哀求说如果能不卖掉这两个仆人,自己愿意节省开支,愿意过苦日子,愿意把自己的金表卖掉,但这都无果,剩下的也只能是万般无奈,对奴隶制的痛心疾首和深深的自责。

在伊莉莎逃跑,奴隶贩子黑利要求谢尔比夫妇协助抓捕时,谢尔比不声不响地吩咐仆人在抓捕时设计破坏抓捕计划,让伊莉莎成功逃脱。在汤姆被卖掉之后,虽然丈夫的经营还是不景气,但谢尔比太太一心想实现诺言把汤姆买回来,她主动提出要帮助丈夫管理生意,但是丈夫却以她什么都不懂,拒绝了,当她提出要以自己的力量,当家庭音乐老师来筹集资金,她丈夫又说这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被阻止了,在谢尔比先生过世之后,谢尔比夫人掌握了经济大权,儿子也深受母亲的影响,愿意把汤姆买回来,并实施了这一行动,虽然最后汤姆死去了,但是儿子乔治解放了自己庄园的所有奴隶,从对儿子的教育这一点来讲,谢尔比夫人又是成功的。

伯德夫人:伯德夫人虽然身材瘦小,生性温柔,跟谢尔比太太一样是一个全职太太,但是她心地善良,有社会正义感,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小宇宙,虽然自己的丈夫是国会议员,但是自己也丝毫没有把自己摆在高高的国会议员夫人的位置上,她同情黑奴,憎恶奴隶制的残忍和非人道。当自己的丈夫说道国会可能会通过《逃亡奴隶法》的时候,她义愤填膺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对黑奴的同情。而且当自己真正地面对逃亡的黑奴的时候,勇敢地伸出了手,并成功了劝服了自己的丈夫和她一起去帮助黑奴,从这里看到,伯德夫人似乎比谢尔比夫人更成功。能使自己的丈夫违背自己的政治倾向,违背所谓的法律,去帮助自己要严厉压制的奴隶。

而对于黑人女性,虽然她们是受压迫,命运处在任人摆布的悲惨境地中,但是她们内心是勇敢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一旦忍耐超过了限度,或是伤及到自己的亲人,她们内心强大的反抗力量就爆发了出来,试图努力能够掌控自己或是亲友的命运。其代表人物有克劳大婶、伊莉莎。

克劳大婶:汤姆的妻子,但和汤姆比起来,克劳却是一个充满了反抗意识,勇敢的女人,当得知自己的丈夫要被主人卖掉的时候,汤姆不但没有想逃跑,就连抱怨也没有,反而觉得主人可以理解,克劳第一反应却是“老头子,你为什么不也逃走呢?难道你就这么等着别人把你卖到南方去么?快走,我来给你收拾东西。” 后来克劳也说道:“老爷不应该欠下那么多的债,结果却拿你去抵债。你为他挣的钱超过他买你的两倍还多,他应该给你自由,几年前他就该给了。可能他现在没有办法,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对。这种为了解脱自己的灾难,出卖人家骨肉的人,上帝总有一天会跟他们算账的。”当汤姆被卖掉以后,克劳并没有跟主人一样因为所谓的“经济困难”就放弃了赎回汤姆的承诺。她宁愿跟孩子们分离,也要去离家很远的面包房做工,辛苦挣得工钱,辛苦地攒起来,买回汤姆。

伊莉莎:在得知儿子要被卖掉以前,伊莉莎是在夫人的呵护和精心调教下成长起来的,她受过一定的教育,信奉基督,算得上是一个上等的仆人。性格顺从,温柔,胆小。当丈夫愤怒地跑过来跟他说自己要逃跑,并有可能伤人时,伊莉莎劝解他不要伤人,也不要轻易地决定逃跑,但得知儿子也逃脱不了被卖掉的命运后,她依然决定孤身一人带着儿子连夜逃跑,一人面对前方未知的恐怖和命运。为了逃脱奴隶贩子的追捕,一路上她抱着孩子在夜色中跳过薄薄的冰河,饱受惊吓和疲惫,终于和丈夫相遇,并获得了自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伊莉莎为了救赎自己的亲人从中爆发出来的惊人力量和反抗精神。

以上的几个人物是典型具有救赎精神的女性,不管他们的肤色是白是黑,不论她们的地位是高是低,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心中充满了爱,并都能用爱去救赎他人和社会,当然也不缺乏内心的坚强和勇敢。相比之下,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却恰恰缺乏这点。

【参考文献】

[1]Adams,John R.Harriet Beecher Stowe, Updated Edition.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9.

[2]曹迪.《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女性力量——女性拯救世界[D].上海:东北林业大学.

[3]斯托夫人.张友峰译. 汤姆叔叔的小屋[M].北京: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上一篇启蒙运动

下一篇爱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