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天空范例6篇

复苏的天空

复苏的天空范文1

苏联支持的埃及与美国盟友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区域进行了一场为期3年的激烈的消耗战,这场消耗战是作为冷战时期特有的人战争展开的。在这3年中,埃及或者说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六日战争的仇恨,不停展开攻击,而以色列出于对本国领土安危的考量,对阿拉伯国家采取了敌视政策,自然不会相让。

开幕

揭幕战由埃及军队揭开。1967年7月1日,在六日战争仅仅结束3周后,埃及军队就跨过苏伊士运河,攻击塞得港东南部10英里的以色列国防军驻地。以色列国防军在接到受到突袭的报告后,马上派出了装备M3半履带装甲车的机械化步兵连。但是由于埃方大炮支援及时,以方以失败告终,埃及军队偷袭得手。在这一次偷袭中,以色列国防军指挥官——陆军少校乌力尔·梅纽因被击毙,同时有13名以色列士兵受伤。睚眦必报,这是犹太人一贯的风格。在以往的战争中,往往只要一名犹太士兵牺牲,那么以色列常常会用100名阿拉伯人的鲜血来祭奠,这一次也不会出意外。第二天,以色列战斗轰炸机就回敬了埃及军队,他们轰炸了苏伊士运河西岸埃军的炮兵阵地。

这就是那场在今天被人们称为消耗战的开场白。这场消耗战包括了沿着苏伊士运河展开的大规模进攻、双方炮兵的对轰、海上对战、运河上空激烈的空战和一些最为大胆的特种作战行动,如突袭对方石油管道等。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六日战争的结果。1967年6月10日,六日战争结束,双方正式签署停火协议。此时,以色列控制领土整整扩大了一倍!以色列占领了整个戈兰高地,同时以色列国防军进入到了叙利亚境内距离首都大马士革只有40千米的地方。这个年轻的国家第一次使得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区的城镇和农场远离了叙利亚炮兵的射程。在以色列东部边境,以色列国防军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在西部,以色列把整个西奈半岛收入囊中,同时利用苏伊士运河,为进一步深入到埃及提供了可能,而且在战略上有足够的纵深来应付埃及军队反击。

埃及方面,由于军事上的惨败,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不得不同意联合国6月8日的停火意见。他也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屈辱的和平,但是军事上的无能导致其只能先退而避之。不过,这些都没有击垮这位“阿拉伯雄狮”,他决定通过连续的小规模战斗给以色列人施加压力。纳赛尔后来在接受开罗《金字塔报》记者·哈萨尼·海卡尔采访时曾说:“如果我们在一场战争中打输了,但是我们给以色列造成了3000人伤亡,而且不要紧,我们可以继续拿起武器进行战斗,因为我们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如果我们成功造成了10000名以色列士兵的伤亡,那么他们不得不停止战争,因为他们的人力资源耗尽了。”

对埃及总统纳赛尔近乎宣战式的表达,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选择冷漠对待。梅厄夫人采取的对策是所谓的“非对称式响应任何针对以色列的报复”,就是不论埃及人喊得有多响亮,只要埃及人不发动进攻就一律不予理睬,同时以色列的军事政策保持不变。自此,消耗战的舞台搭好了。

人战争

纳塞尔总统在苏联的支持下,恢复了那支在六日战争中表现低迷的军队,同时又利用了苏联提供的武器进行整编、训练。苏联对埃及的支援是全方位的,除了送去先进的防空雷达和导弹系统等武器装备,还派遣了上千名培训人员、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甚至苏联士兵还操纵防空导弹击落了几架以色列战斗机,苏联飞行员更是常常驾驶着埃及战斗机与以色列空军进行激战。而随着地面冲突的不断加剧,美国人为了支援中东桥头堡,也将新式武器装备运到了以色列。消耗战正式成为了冷战期间的人战争。

以色列政府希望停火线在苏伊士运河中心,而不是停火协议中规定的在以色列占领的东海岸(西奈半岛)位置上。为此,以色列在1967年7月1日将一些船只推入到了苏伊士运河中,企图堵塞运河航道。但他们马上遭到了埃及军队坦克防御阵地的猛烈还击,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双方不停的展开空袭。7月11日晚,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击沉了两艘试图偷袭的埃及P-6型鱼雷艇。

苏伊士运河防备最严密的地方在运河南端——一个长不到150米、宽50米的人工岛,这个岛原来是英国殖民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保护运河区而建立的。9月,埃及军队开始袭击从岛上开往以色列挨拉特港的商船,这严重影响了以色列航运。犹太人很愤怒,后果很严重,运河区的战争升级了:以色列的炮兵对埃及城市坎塔拉、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不停攻击,埃及政府也紧急疏散了70万名平民。10月21日,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耀武扬威地再次出现在了运河北端,却遭遇了苏联人刚刚提供的“蚊子”级导弹艇。第一艘“蚊子”级导弹艇发射2枚“冥河”反舰导弹,击中了“埃拉特”号驱逐舰,该舰被严重击伤。一个小时后,第二艘“蚊子”级导弹艇又发射了2枚导弹,将“埃拉特”号击沉,舰上190名船员中47人死亡,90多人受伤。“埃拉特”号驱逐舰成为了人类战争史第一艘被舰对舰导弹击沉的水面舰艇。

10月25日,以色列对埃及苏伊士运河区的炼油厂和油库展开报复性炮击,造成了埃及103人的伤亡,同时给埃及石油和石化工业造成了1亿美元的损失。

巴列夫防线

以色列人觉得总是被埃及这么骚扰也不是一回事,而且犹太人也认识到其在西奈半岛军备设施太脆弱,决定加强防御,建立可容纳几百人的据点。同时利用短暂的休战期,建立一条沿苏伊士运河的防线。这条防线用了当时参谋长的名字,定名为“巴列夫”防线,北起弗阿德港,南至苏伊士湾,全长175千米,纵深30~35千米,总面积5000平方千米,耗资2.38亿美元。

该防线由三条平行防线组成。第一线为苏伊士运河及东岸,河堤下埋设了油管,战争期间点燃,可将运河变成一片火海。沿河筑有20米厚的沙堤,堤后筑有30多个前沿支撑点,支撑点前为铁丝网和地雷区。第二、三线分别距运河十几、二十千米,筑有11个核心堡,核心堡一般为半地下的多层建筑,以钢筋水泥作骨架,顶部由铁轨和装在铁网内的石块砌成,厚4~5米,可经受重磅炮弹和炸弹的直接攻击。核心堡由若干个碉堡组成,其中一个为旅指挥所,有的为重炮阵地,有的为弹药和后勤物资仓库,堡内有住房、指挥室、瞭望哨和射击阵地,储有一个月以上的粮食和弹药,碉堡间有堑壕相连,战斗中可互相支援。每个据点由3~4座碉堡组成一个碉堡群,周围设有铁丝网,并埋有地雷,还配备机枪、火炮、坦克,筑成一个强大的火力网。沿运河高沙护堤阻挠以色列军队侦查运河对岸的情况,所以以色列侦察机常常维持在埃及上空的侦查活动。以色列在“巴列夫”防线的后边部署了强大的装甲部队用以反击。

特种突袭

1969年3月8日是以色列完成“巴列夫”防线的日子,同时也是埃及人大规模炮击的时间。以色列国防军在第二天也展开了炮火反突击,其M107式175毫米重炮击毙了埃及参谋长阿卜杜勒·穆奈姆里亚德将军和他的几个助手,他们当时正在伊斯梅利亚附近的地堡中观看埃及炮击行动。

埃及人希望通过反复的炮击消磨掉以色列人意志,并炸开“巴列夫”防线。但是,“巴列夫”防线没有被炸开,依然挺立在东岸,从侧面证实了这条防线的有效性。为了还击埃及军队的炮击,以色列国防军继续派出突击队袭击运河西岸目标,其中许多都是发电站。7月19日,以色列国防军的海上特种部队第13“蝙蝠”海上突袭队,袭击了埃及绿色岛上的军事目标,在撤退前用TNT炸毁了许多雷达设施。第二天,以色列空军作为拳头力量,袭击了埃及沿运河布置的地空导弹发射装置。这次外科手术般的空中打击于7月28日结束,以色列空军出动超过500架次,这些“棒小伙子们”(以色列空军司令威茨曼语)严重削弱了埃及防空网,自身仅损失了2架战斗机,而埃及空军却损失了11架。

经过数周的停火,以色列国防军试图通过发动两栖作战来缓解前线的压力。9月8日晚,以色列海军第13“蝙蝠”突击队炸沉了在萨达特港内两艘导弹艇。原计划的主要着陆场是在苏伊士运河北部古尔地区20千米处。而在黎明前的几个小时内任务发生了改变,他们决定向埃及军队南方驻守的海岸阿布·代赖季基地开展突袭。在空军战斗轰炸机的支持下,埃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军队反应缓慢。在袭击的10个小时中,以色列共摧毁了十几处埃及目标,造成150名埃军伤亡,其中包括1名苏联将军。任务完成后,突击队马上回撤,只受到了一点损失。

当埃及总统纳赛尔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心疾首,一怒之下炒掉了大多数政府高级官员的饭碗。对于此次以色列突袭成功,埃及的问题主要是通信联络不畅以及军官缺乏指挥能力。因为在苏联军事命令系统中,下级军官很少保留个人指挥能力,因此大多数埃及指挥官都暴露出在特定命令下不知如何指挥部队的问题。

偷走“眼睛”

由于担心冲突升级会波及到中东以外的国家,美国和苏联于9月17日进行谈判,希望尽快停火,结束消耗战。12月9日,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不过埃及和以色列都迅速拒绝了。同时,以色列又两次跨过苏伊士运河进行袭击。

1969年12月26日晚,以色列飞机开始攻击运河南端的苏伊士湾。就在当天夜里,3架法制“超黄蜂”直升机搭载着以色列伞兵袭击了埃及拉斯·加里卜雷达站,后者装备有最新型的苏联P-12远程预警雷达。12月27日凌晨2点,以色列驾驶着两架美国CH-53收获战果,一架吊起了雷达通信车和天线,另一架吊起了4吨重的雷达主体。离地升空后不久,飞行员尼希·米达冈发现飞机仪表板上的警示灯警示,该机失去了液压系统,但是他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继续超低空飞行穿越红海回到了以色列。由于当时越南(北越军队)也在使用P-12远程雷达,为了越战的需要,以色列同美国情报机构的信息技术专家们分享了这次收集到设备。

“萨姆”来袭

埃及最高指挥部得到P-12雷达已经被人吊走的消息后,这才开始关注其部署的苏制“萨姆”导弹系统,希望这些防空导弹能够阻止以色列空军。12月份,一队苏联军官抵达开罗进行评估。随后当纳塞尔前往莫斯科时,苏联决定提供更加先进的SA-3防空导弹系统和部署更多的雷达预警系统。SA-3防空导弹可专门针对低空飞行的飞机进行打击,该导弹增加了移动式平台(一种卡车搭载平台),增强了防空的灵活性。事实上,在1970年初,苏联人就已经把许多SA-3部署在埃及,同时还有4000名苏军顾问,包括前线作战的飞行员。

以色列空军并没有被“萨姆”导弹吓住,他们甚至深入埃及领空40千米,有一次4架F-4“鬼怪”呼啸飞过埃及首都开罗,利用超低空飞行形成的音爆效果,震响了整个开罗上空。而埃及人发现以色列空军可以毫发无损进出自己的领空,只好把前线的一些防空部队回撤。以色列空军的作为严重影响了埃及人的士气。1970年2月到3月间,以色列空军共损失了20架战斗机,战果显著。而在4月8日的一次空袭,犹太飞行员却惹下了大祸,他们在攻击埃及加扎勒河的拜盖尔军事基地时误炸了旁边的小学校,炸死了47名无辜的小学生。以色列空军对于这次闯下的大祸后悔不已,只好暂时停止了空袭行动。这给了埃及人喘息的机会,他们重新在运河两岸建立了“萨姆”防空导弹阵地,同时由苏联顾问直接作为防空导弹的操作者。埃及人继续发动进攻作战,在4月到5月间,造成以色列军队比较大的损失,死亡64人,149人被击伤。

1970年6月,苏联在埃及的军事人员增加到了将近12000人,其中包括100名飞行员和3个战斗机中队。他们加入到了埃及空军的行列中,一起保卫开罗、亚历山大和阿斯旺等重要城市和目标,并试图控制运河沿岸的制空权。苏联人集中了大量小规模防空导弹部队和近程防空炮,用于保护航道的中部和南部。这样埃及在对付以色列空军时,可以用多种导弹和防空炮进行打击。尽管如此,以色列空军仍然在7月攻击了5个“萨姆”防空导弹阵地。

苏联人的挑衅

苏联空军的参战,使得战争进一步升级了。苏联飞行员与犹太飞行员进行空中对抗,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早在4月18日,苏联飞行员就驾驶着战斗机与以色列空军发生了第一次交战。为了避免击落苏军飞机而引起更多的麻烦,以色列战斗机马上调头并没有对埃及纵深目标进行打击。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7月25日,2名苏联飞行员驾驶着米格-21MF战斗机,突然向2架正在执行任务的以色列A-4“天鹰”攻击机发起攻击。1架“天鹰”的机翼被K-13“环礁”空空导弹打掉,带伤返回了以色列。经过这一次的遭遇战,以色列空军认识到双方的冲突已经无法避免。第二天,以总理果尔达·梅厄在她的“厨房”里召集幕僚,就运河前线出现的新情况商讨对策。以色列军界决策层对苏联人的打击行动有两种意见:一种以达扬为代表,主张不对苏联报复;另—种以巴列夫为代表,建议狠狠地回击,这也是总参谋部的意见。两种意见僵持不下,梅厄征求谍报机构“摩萨德”的头目兹维·扎米尔的意见。扎米尔说:“我们越退让,他们越大胆,他们将不断深入。”

7月30日晨,梅厄总理同意总参谋部制定的引诱苏联空军上钩的计划,一场惊心动魄的空战近在眼前。一支由A-4“天鹰”攻击机组成的战术分队对尼罗河进行佯攻,成功诱使苏联战斗机陷入了圈套。当时,编为两组的16架苏联米格-21MF战斗机对逃跑的“天鹰”穷追猛打,殊不知以色列空军“幻影”和“鬼怪”战斗机正在前方等着他们呢!当米格-21MF到达了苏伊士城的时候,“幻影”和“鬼怪”战斗机向过分自信的苏联人猛扑了过去。

根据以色列飞行员的回忆,苏联飞行员都是按照规定的一套程序来飞行的,应该是新手,根本打不过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以色列飞行员。他说,“苏联人以双机为单位向我们飞来。一对一对,我们部分在前方等待,同时还有部分绕到后方,把他们夹在中间。”“埋伏在附近的8架‘鬼怪’战斗机追击米格飞机,米格飞机立即拉升到7000米高空。当编队打乱以后,天空中到处都是战斗机,很容易造成相撞,空中还有扔掉的副油箱。”“在我的右翼,一架‘幻影’战斗机发射的空对空导弹击中了第一架米格-21MF,后者随即起火。我驾机向右,发现大约在2500米处,一架米格机向我扑来,于是我驾机左转。此时我发现,尽管米格机原先处于有利方位,但它一开始时避免交锋,尔后又把飞机降至2000米高度。在距其1500米的上空,我调整好雷达,发射了一枚导弹,一下子击中了目标。”在这场历时几分钟的空战中,苏联的米格战斗机被击落了5架,其中4架是被空空导弹击落的,4名飞行员死亡;以色列1架“幻影”战斗机被航炮击落,其余战斗机都安全返回。

空战发生的第二天,苏联空军司令帕维尔·库塔霍夫元帅飞抵开罗,亲自调查这次空战的情况。当得知整个作战经过后,他哀叹道:“灾难,实在是灾难!”8月1日,苏共政治局根据帕维尔·库塔霍夫的报告,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苏联官员认为,以色列之所以敢在空中放手伏击苏联空军,是由于美国在幕后撑腰。会议结束时,苏共政治局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苏联绝不能蒙受第二次失败的耻辱;第二,要避免同美国人发生任何对抗。8月2日,库塔霍夫下令苏联飞行员撤出苏伊士运河地区。而以色列方面,在战斗结束后,其国防部长达扬亲自接见并表扬了这些参战的“小伙子们”。犹太人清楚的知道击落苏联空军战斗机的后果,为了不进一步刺激苏联人,以色列军方决定不对这次空战通报。

阿拉伯人的奋战

战争还在继续,虽然主要作战都是在苏伊士运河区进行的,但是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那边也不消停。六日战争后,以色列迫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后面简称“巴解”)撤出约旦河西岸,在约旦河的另一边建立基地。巴解组织发起了一系列的突击行动,而约旦军队经常为其提供炮兵支持。1968年3月21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动了大规模行动,进攻约旦领土,企图摧毁在卡拉麦里设立的巴解组织基地。战争的爆发的地点是耶利哥城,距离死海附近大约12千米。卡拉麦里是一个地形复杂、有重兵把守的阵地,同时还拥有火炮支援。以色列军队的3个装甲师跨过约旦河,伞兵跟进。巴解组织武装分子盘踞在村镇和周围的山洞中,使得以色列伞兵部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巷战,以色列军队在撤离前一共杀害了120名巴解组织乘员。双方均宣称获胜,但卡拉麦里的突击迫使巴解组织和约旦军队撤出东约旦河,因为那里处于以色列炮兵部队的有效范围,随后的战局仅限于巴解组织的小规模突袭和约旦方面的零星炮击。

叙利亚边境相对平静,在六日战争后长达一年半时间里没有任何的动作。但巴解战士却不会老实,他们在1969年初开始向以色列所占据的领土进行武装渗透。以色列空军马上做出了针对巴解渗透行动的惩罚,开始轰炸叙利亚境内的巴解军事基地。当年7月,叙利亚人也开始跨境攻击戈兰高地,试图减轻盟友埃及的压力。1970年3月,他们开始派遣突击队进入以色列。为了报复,以色列空军开始空袭叙利亚纵深目标,而叙利亚人也毫不示弱,同样加强了袭击的强度。但是总体上,叙利亚与以色列的交火不是太激烈。

停火

在苏联空军惨败给以色列空军的一天后,以色列政府接受了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的停火计划,该协议要求立即停止接下来3个月的一切军事活动,同时运河两侧区延伸约50千米作为停火区。该协议于8月8号生效,埃及利用停火后的两个月修建了100个“萨姆”防空导弹阵地。当3年后“赎罪日战争”爆发时,苏伊士运河上空拥有了当时世界密度最高的防空火力。埃及总统纳赛尔仍然试图恢复对西奈半岛的控制权,不过他却于1970年9月28日因为严重的心脏病去世了。其继任者——安瓦尔·埃尔·萨达特停止了与以色列直接交火的行动,集中精力重建埃及军队和规划未来的全面进攻,试图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两岸,希望埃及军队打回西奈沙漠。

复苏的天空范文2

1978年的一天,加拿大首都渥太华。

一位满面风尘、两鬓斑白的老者,颤巍巍地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使馆门前。他抬起头,凝神仰望那神圣庄严的五星红旗,沟壑纵横的脸上慢慢流下两行浑浊的老泪。几经犹豫徘徊,他毅然走到使馆大门口,通过卫兵请求大使接见。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栋在得知这位不同寻常的老者身份后,十分惊讶。他就是当年威震川边的一代枭雄苏永和。“不是冤家不聚头”,如果从1935年红军长征时借道四川黑水与苏永和的谈判算起,共产党对他的政治争取工作,做了将近50年。

苏永和的人生命运,甚至远比肖洛霍夫笔下的葛利高里更波诡云谲、九曲回环,完全是一个令人无限感慨的《静静的顿河》中国版故事。著名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有许多原型素材就出自于苏永和的经历。

【三败川军 得陇望蜀】

在今天的四川黑水县,苏永和依然是一个几乎无人不知的人物。

解放前,黑水地区长期由土司、头人世袭统治。贫瘠的自然条件、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土司、头人之间互相兼并,争斗不已,促使当地百姓普遍养成剽悍善战的特性。苏永和生于1909年,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的名字来源于黑水话“司尼胡”,原意是“豹子与老虎”。而令他名声大噪的,是连续三次大败前来进剿的四川军阀部队。

苏永和的父亲基朗头人原来只是黑水六大头人中最势单力薄的一支,经过连年征战,苦心经营,六大头人最终竟被苏家占有其五,只剩下噶尔朗头人不愿臣服,与之形成两大对抗集团。苏与其兄随后发动讨伐战争,噶尔朗头人战败逃走,向川军政府告状求援。

当时四川军阀邓锡侯的二十八军正在松理茂山区“屯边”,闻讯后主动要代表政府主持“公道”,维护“法统”。谁知接连两次进剿苏永和的地盘,均遭惨败,震动省城。邓锡侯再也不敢小瞧这位边远之地的“蛮夷”,于1931年10月发动第三次进剿。这次兵力增加到两个团一个营,由旅长龚渭清率领。此次效法乾隆平定金川的历史经验,动员茂县、汶川少数民族士兵参战,兵力达7000多人,从东南两路杀奔而来。黑水兵一触即溃,纷纷投降自保。

掌权的苏永和之兄苏永清召集家族开会,惮于川军如泰山压顶,决定放弃黑水向草地逃窜,以图日后东山再起。关键时刻,年仅22岁的苏永和拔剑而起,誓言宁愿死在黑水,也不逃亡异乡。苏永清只好同意他的请求,留下五百精兵给苏永和,转入原始森林打游击。

血气方刚的苏永和初试锋芒。他实行坚壁清野、哀兵必胜的战术,下令撤退前烧毁全部房屋,片瓦不留。川军进入黑水的政治中心麻窝时,天寒地冻,无处容身,无奈之下只好进入森林伐木搭棚。苏永和则带领他的五百精兵,神出鬼没,如行猿走兽,攀岩爬山,到处打冷枪狙击川军士兵。川军居无屋,食无粮,行不安,一时人心惶惶。周旋四五天后,已无颗粮,军心动摇。第七天晚,苏永和率全部兵力,突袭敌军,激战一夜消灭一个整团。龚渭清总指挥率一个连队突围,脚踝被打断,由士兵抬着逃命,仅余十余人生还。

后在九世班禅的调停下,川军赶紧找了个台阶下,最后与苏氏兄弟握手言和。双方达成谅解,互不索赔,川军保证以后不再进攻黑水。苏永和这个年纪轻轻的“雪山新秀”不但引起省城的震动,连南京政府也另眼相看。

然而苏永和并不甘心蜷缩在黑水做一个小小的“头人”。自元代起,中央王朝就在嘉绒藏区设置了十八个土司,其中等级最高的为“宣慰司”,“梭磨宣慰使”便是其中之一。此后,这个荣耀显赫的头衔,便成为各个头人争夺的对象。虽然清朝乾隆皇帝颁给梭磨土司的金印落入苏永和之手近30年,但南京政府从未正式承认。这是苏永和的一块“心病”——是否享有“朝廷”依法认定的贵族身份,乃是土司制度能否得以延续的基本前提。

从未跨出过小小黑水的苏永和始终沉浸在“土司王朝”的迷梦里,成为一名受封于“中央”的真正土司,是他的一大宿愿。谁的“朝廷”能帮他夺取这一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称号,他就跟谁走。这也是他后来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昧于大势,半生追随政权,一再迷途的重要原因。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向四川康边挺进迎接中央红军,派政治部副主任曾传六与苏永和谈判,希望借道过境黑水。然而双方达成的协议墨迹未干,6月16日,奉命入川“剿共”的胡宗南就派心腹秘密潜入黑水,带来了南京政府委任苏永和为“松理游击剿匪司令”的委任书,并命令他“集合民众武力”与红军作战。

这是苏永和除了大头人的名分外,所受的第一个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看着“中央政府”的大红印信,苏永和怦然心动。在苏氏眼里,这个响当当的“司令”,比起土司县长的位置光鲜夺目得多。山高皇帝远的弹丸之地,一个小小头人能得中央政府如此垂青,苏永和自然受宠若惊,见官忘义。他立即出尔反尔,撕毁协议,阻击红军。红军路经黑水与其发生摩擦和战斗80多次,伤亡很大。许多因伤残、体弱留落黑水的红军战士,多遭截击残害。鉴于苏永和阻击红军有功,特奖给一枚“三等云麾勋章”。有了“中央政府”撑腰,苏永和从此就不把四川省政府放在眼里了。

正当苏永和踌躇满志在雪山草地大展拳脚时,蒋家王朝却大厦将倾。1949年冬,在、邓小平、率领下,东西夹击,解放了大陆最后一个被占据的大城市——成都。怀着悲凉的心境逃往台湾之前,把最后一丝“反攻复国”的希望投向川西北阿坝地区的雪山草地。苏永和所在的黑水县,随即成为川西北匪帮最后的总巢穴。

【执迷不悟 叛服无常】

1951年秋冬之交,香港一家杂志用来自台湾的消息刊登了题为《陆上台湾——傅秉勋和他的黑水根据地》的文章。文章说:“短短几个月内,四方义士风聚云涌,如今傅的大旗下已拥兵10万,且多为国军正规军人……”

傅秉勋何许人也?还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是的“门生”,先后在胡宗南、杨森手下任过师长和军长,官至少将。

获知傅秉勋在大陆后方拉起了一支队伍,创下一份“基业”,不禁大喜过望,电命晋升傅秉勋为72军军长,官至中将。当时,川西北藏区土司们各霸一方,特务为了扩大“反攻基地”,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极尽胁迫利诱之能事,苏永和便是其重点拉拢对象。黑水虽是弹丸之地,但当时和谈局势尚不明朗,松潘、阿坝的许多土司、头人都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情,“脚踏两只船”,准备借黑水人的胜负来决定是否接受解放。

于是,国、共为争夺声名显赫的苏永和,展开了一场激烈精彩的暗战。而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夹在国共两党中间的苏永和,则上演了一出出阳奉阴违的闹剧。

1951年5月,傅秉勋发动“靖懋暴乱”失败,苏永和将其视若上宾,唯恐这位“中央大员”被其他人抢去,立即派人把傅残部秘密接入黑水。苏永和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傅秉勋这杆大旗与台湾、美国挂上钩,配合“”,胜利后由他全盘统治雪山草地。一时间,大量漏网的叛乱匪特纷纷涌向黑水,把黑水变成了“陆上台湾”的老巢。

傅秉勋摸准了苏永和的心思,也投桃报李,委任他为“中华人民突击军二四九路军”少将副司令。而当时,苏永和已公开参加了共产党的新政权。到10月,茂县专区工作组进驻黑水,当动员他交出傅秉勋一伙人时,他却暗中将他们分别转移隐藏。苏永和信誓旦旦地对工作组说:“我们蛮家对也好,共产党也好,一概不过问,我也不听匪特的话。”

傅秉勋老奸巨滑。他深知,对苏永和这种依靠枪杆子起家的实力派,只靠嘴皮子上的功夫,是不可能让他俯首称臣的。傅最“过硬”的资本是一部从同伙手中“抢”来的电台。他经常吹嘘可直接与、胡宗南、毛人凤等直通电报,可以请求台湾和美国空投武器弹药,资助“救国”大业。其实这是一部坏了的电台,根本无法使用。为了稳住苏永和,他不断伪造出一封封、毛人凤等从台湾飞来的“电报”,电令苏永和必须与其通力配合,精诚团结。

开始,苏永和对“空投支援”深信不疑。但天长日久,望断脖子也不见黑水上空出现一架飞机的影子,苏永和大失所望,渐生疑心。他怀疑傅秉勋的宝贝电台只是一堆废铁,于是开始思谋后路。1952年3月,我茂县副专员张承武同志陪同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主席、老红军长征干部天宝(桑吉悦希)奉命回到家乡,再次前来做苏的工作,动员他交出傅匪,投向人民一边。天宝是理县党坝部落嘉戎藏族人,与苏永和都是说藏话“吃糌粑”的藏乡人。这一次苏永和心有所动,承认黑水确实有土匪,并表示愿意交出傅秉勋。他接受政府邀请,派儿子苏希圣代表他参加西南各族观礼团,赴北京参加五一节天安门观礼,以表归诚之意。

眼看苏永和就要倒向共产党一边,傅秉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尽快修复电台,呼叫台湾支援成为当务之急。他很快得知有一个叫马蔚廷的退休邮电局长精通电台,立即赶往其家动员,马蔚廷怕受牵连,坚决不从。傅秉勋顿时翻了脸,以性命相威胁,马只好屈服,随傅秉勋来到黑水。马蔚廷侍弄电台的本领果然了得,几经捣腾,拼拼凑凑,居然接通了与台湾保密局的联系。毛人凤大喜过望,表彰马蔚廷“为黑水基地的建立立下了奇异功劳”。

傅秉勋长舒了一口气,他得意洋洋地告知苏永和,赶紧筹划准备丁字布、火堆等地形标识物,准备接受台湾空投。苏永和终于等来了“蒋公”的援助,如久旱逢甘霖,喜不自禁。谁知望穿双眼,仍不见美蒋飞机的影儿。这下苏永和彻底恼了,认定傅秉勋这个大骗子是在开“皮包公司”,决心把他交给共产党了事。

原来,1951年底和1952年初,美蒋的确曾两度派飞机向黑水境内空投物资、空降特务。但飞行员错把沱江和嘉陵江当作岷江了,结果一次空投到平武县,一次空投到剑阁县。特务和物资一落地,就成了我防空民兵的战利品。

傅秉勋暗暗叫苦不迭。正当其担忧性命不保时,苏永和却意外得知平武和剑阁确曾有过两次台湾来的空投。他这才知道自己误解傅秉勋了。然而他意欲投向共产党,并已派出其子苏希圣前往北京,追悔已来不及。而此时,台湾方面急切催促黑水准备接受第三次空投。苏永和生怕空投成功,一旦被共产党获悉,在北京的苏希圣必被扣作“人质”,性命难保。苏赶紧催促向台湾发报,苦苦哀求推迟实施空投,以保证其子在北京的“安全”。

而共产党方面对苏永和则磊落光明。1952年5月中旬,苏希圣即将从北京返回。我茂县地委书记任道明和张承武再次去黑水边界的赤不苏,邀苏前来见面。苏永和心事重重地来了,张专员亲自把苏希圣交到他手上,半开玩笑说:“人我担保接走的,现在完璧归赵,我们共产党绝不做扣人质那种事的。”

苏永和如释重负,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回到黑水就把傅秉勋交给人民政府。

【再次反叛 再次自首】

1952年6月13日傍晚,黑水上空终于响起轰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一架C54型间谍飞机朝黑水飞来。这次台湾方面痛下决心,不惜重金聘请了二战时的“空战英雄”、原陈纳德飞虎队的退役上校戴维亲自驾机,确保空投成功。C54一口气投下20个降落伞,除6名军统特务外,还有电台12部、密码50套、枪弹无数。而在所有这些空投物品中,最令苏永和感恩戴德的,是亲自册封他为“梭磨宣慰司使”的册封状。这张形同废纸的册封状,在苏永和看来却是他从“头人”跃升为“土司”的“天子诏”。

当天凌晨,还在被窝里的苏永和听到台湾物资空投成功的消息,顿时涕泪交流,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一边连迭声地下命令:“立即扣捕共产党派驻黑水的工作组!”他公开宣布与我决裂,站到匪特一边,并派人暗杀我工作组成员,断绝工作组与外界联络。

此后,7月16日,美国飞机对黑水实施了第二次空投。除投下一大批军用物资外,毛人凤特别指示傅秉勋,一定要牢牢抓住苏永和这个“关键人物”,不能使他产生动摇情绪,更不能倒向共产党。

黑水空投成功,使形势骤然紧张起来。黑水数千土匪纷纷鼓噪,以为台湾真的开始,立即向我发起进攻。黑水叛乱如不迅速平息,势必引起整个雪山草地的动荡。中央高度重视黑水匪情,决定全线反击,开始剿匪。这样定义川西北剿匪的战略地位:“就全国军事大事来说,本年度(1952年)是抗美援朝第一,进军第二,黑水剿匪第三。”

1952年6月18日,西南军区在重庆召开黑水进军作战会议,时任军区司令员的和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亲自部署,决定从川西、川南、川北、西康、贵州调入1个轻装师、7个公安团、7个炮兵团,计2万兵力,进剿黑水之匪。

黑水剿匪是军事行动,更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乾隆两次平定大小金川,历时15年,耗费库银多达7000万两,连斩、贬、赐死5员总督和中央部级大臣;四川军阀三次进剿全军覆没一败涂地,都是因为没有“七擒七纵”的胆略与胸怀,未能使对方心悦诚服。黑水剿匪战役打响前,党中央即强调要做到“军政双胜”,必须对参与匪乱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坚定地实行政治争取政策。为此总理提出了“先礼后兵,兵中有礼,兵而后礼”的12字方针。

1952年7月20日,黑水剿匪战役正式打响。剿匪大军由东、西、北三个方向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一路势如破竹。在的强势进攻下,寄予厚望的“陆上台湾”顷刻间土崩瓦解。苏永和带领200多精锐武装,在麻窝以南打了一仗后,拼得只剩下30多人,他与其妻子高丽华分手,逃往黑水与理县交界的深山老林躲藏。1931年,年仅22岁的他就是在这座大森林里不断游击川军,最终“光复”黑水,成为威震一方的“民族英雄”的。今天他依然做着这一“反攻”旧梦。

谁知一个多月过去了,苏永和不但没能占到便宜,身边的徒众反而越来越少,对苏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只要“认真”搜山,苏永和此时是绝对不难被捉住的,但为了忠实执行“军政双胜”这一目标,决定“智取”收服苏永和。

最终打开僵局的,是苏永和之妻高丽华。占领黑水麻窝后不久,高丽华就主动“归降”。虽然她坚称自己与苏永和走散,不知苏的下落,但仍然对她既往不咎,宽大为怀。黑水剿匪生产委员会选她当了副主任(副县长)。她主动找到当时的负责人天宝汇报,提出要派其子苏希圣、苏希刚去大森林“寻找”父亲苏永和。方面全力支持,苏家兄弟终于在森林里找到了已经人鬼难分、面黄肌瘦的苏永和。“复兴党国”的伟业转瞬破灭,他当时万念俱灰,正准备跳湖自尽。见到两个儿子,苏永和悲从中来,父子三人相拥痛哭。

但是苏永和很倔强,又在山上转悠了三天后,才咬紧牙关,突然对两个儿子说:“你去问天宝,如果他愿意和我吃血酒,发誓不杀我,我就下山去投降。”天宝是党的高级领导人,和苏永和同是藏族人,所以苏永和很信任他。为了表达我党的诚意,天宝同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一请求。

1952年9月6日,“天苏结盟”仪式正式举行。天、苏二人刺破中指,滴血入酒。苏永和首先跪在香烛前发誓:“我,苏永和,今后再背叛人民政府,天打雷轰,死无葬身之地。”天宝也跪下,郑重起誓:“我,桑吉悦希,坚决执行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永远团结关心苏永和头人,如有二心背叛,天打雷轰!”

【廿年亡命 晚节可风】

苏永和在共产党精诚所至的民族政策感召下,终于回到人民的队伍。其间,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之后不久,苏永和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出黑水,赴重庆参观访问。这位黑水“夜郎”,这才知道中国有多么大。在得知同志要代表西南局接见他后,生性多疑的苏永和居然吓得彻夜难眠。历史上,朝廷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反叛者的严厉镇压,他是心知肚明的。一百多年前,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大金川土司沙罗奔投降后,被押解到北京面圣。对于这样一位投诚的失败者,乾隆仍喝令推出午门斩首。自己这样一个怙恶不悛的顽固分子,难道还能逃过一死?他辗转反侧,深恐被杀头,甚至绝望地想到了自杀。

然而第二天,一见到苏永和,就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过去的就算了,不要再想它了!但要向前看,接受教训,可不能再走错误的道路了!”苏永和一听这话,眼泪就流了下来。他想不到司令如此宽宏大量,想不到新政权如此真诚慈悲。

重庆之行,苏永和疑虑顿消,如释重负。1952年12月,苏永和参加阿坝自治区首届代表会议,被选为自治区副秘书长。在后来1953年的草地剿匪战役中,他还做了一些有益于剿匪和民族团结的工作。之后又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返回后向阿坝人民热情讲述他在朝鲜前线的所见所闻。1956年,苏永和任州政协副主席,后任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是进步的。

但苏永和毕竟是靠杀戮起家的雪山枭雄,内心依然留恋当年“土皇帝”的特权威势。再加上特殊政治环境下对形势的误判,使他很容易走回头路。

1957年11月,苏永和经四川省委批准,请假一年赴朝佛。他到后,正值拉萨的上层集团秘密酝酿武装叛乱。拉萨方面希望他重新“出山”,以黑水号召康区举事。苏不肯,但也不敢再回黑水,于是带领全家秘密出国,先到印度,后到台湾。1958年,苏永和到达台湾,受到隆重接待。台湾当局大肆宣传,苏本人也颇为欢欣,到处发表演说,去联合国“控诉”共产党中国解放百万农奴的“暴行”。蒋要他留台做事,他以“年岁大,知识浅薄,不擅汉文、英文”为由推辞,答应以“回印度推荐人来台湾”为条件回到印度,后派出包括贡布南木尔甲、尚江保在内的一行人去台湾,分别在空军、陆军、特务等专门学校受短期培训,还把他的几个子女带来台湾,分别送入的特工学校“受训”。

1959年,达赖逃往印度,在新德里成立“流亡政府”和“难民委员会”。苏永和再次受到达赖召见,被委任为“藏汉联盟副主席”、“难民委员会代表”,充当与台湾拉关系的“桥梁”。但是苏永和只“”,不反国,坚决反对达赖要求、分裂祖国的行径。为此,苏永和参加了反对的“十三集团”,成为达赖集团的眼中钉,生命受到威胁,不得不与达赖彻底决裂,开始逃亡。

其间,台湾为了在藏区继续制造混乱,计划把苏永和“学成”毕业的两个儿子空投到四川藏区,进行“敌后游击”。苏永和亲身经历过藏区叛乱,深知此时的川康藏区已经被共产党经营成铜墙铁壁,再回去无异蛾投火,因而坚拒这项任务。从此,集团感到苏家父子已毫无用处,开始冷落他们。

苏氏兄妹在台8年,形同坐监,于1966年以探亲为名挣脱台湾控制来到印度。而达赖集团又怀疑他们是台湾派到“难民”中作特工的,于是唆使印度警方以“非法入境”罪名拘捕。经苏永和夫妇多方营救,才被“驱逐出境”,迁居加拿大。时隔一年,苏氏夫妇也迁居加拿大定居。随即停发苏永和“少将”薪俸,苏永和夫妇只得靠加拿大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基金度日,生活凄凉。他试图以“难民”身份去美国,也被“老朋友”断然拒绝。

回想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如今却落得个众叛亲离、孤苦无依的下场,苏永和感慨万千,倍感孤独。二十多年中他亲身体味到寄人篱下、受人利用的滋味,将美国、台湾、达赖集团与人民政府反复比较后,他终于觉醒了。那所谓“三盏明灯”都不过是风中幻影,转眼熄灭。他由衷地说:“只有共产党对我好,祖国对我好!”

然而,苏永和期望回归祖国的1978年,还是刚刚结束,国内人民尚心有余悸的特殊时期。得知苏永和盼望回国的消息后,他的子女们聚在成都,一起给父亲打国际长途电话,委婉地劝他先在国外治病,暂时不要回来。谁知,苏永和当即在电话中斩钉截铁地说:“就是祖国不原谅我,一下飞机就枪毙我,我也要回国去死!”

倦鸟知还,狐死首丘。悲怆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于这位几度背叛、失信于我的“当代孟获”,共产党人依然以博大的胸襟再次给予谅解。苏永和写给中央民委请求宽恕的信件,很快得到积极答复,祖国对他的幡然醒悟表示热烈欢迎。

1980年10月,在“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苏永和顺利回国探亲。祖国人民原谅了他过去的错误。当年歃血为盟的天宝同志和四川省委的主要领导都热情接见了他。此前他已身患癌症,我方劝他先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国外进行治疗,但他表示落叶归根,刻不容缓,“即使回来后就死去,也比抛骨异国要好”。苏永和没有食言,他于1981年1月自愿放弃加拿大国籍,回归祖国,定居成都。同年12月,苏永和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终年72岁。

据黑水人说,苏永和病重时曾乘坐一架直升机在黑水上空绕了几圈,这是他提出的最后请求。那一刻,使人想起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的结尾:当葛利高里饱经了历史的变幻无常站到自家门口,他已一无所有。毫无疑问,苏永和这个来自雪山草地的“葛利高里”,最后的结局则要幸运得多。

(时任川西军区司令部侦察参谋的都爱国老先生对此文提供了极大帮助,深表谢意)

复苏的天空范文3

记者(以下简称记):提到苏35,很多人都会搞混淆,老苏-35、新苏-35,苏-35BM,苏-35S,苏-37,他们相互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王正平教授(以下简称王):苏-27是一款非常好的平台,无论是高机动性的气动设计、航程和武器挂载能力都非常突出,可以说是苏联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苏27研制的初衷是作为一款体现空中优势的战斗机,后来苏联人一看,这么优秀的战斗机就别浪费了,就干脆在它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型号,比方说海军型的苏-33,战斗轰炸型的苏-34,就是所谓的“一机多型”,这也是很多国家研制三代机都采用的路数。与此同时,俄罗斯队苏-27本身的能力的提升也一直没有停止,比如说,改进航电系统、雷达火控系统、更换发动机等等,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今天的苏-35。

这一系列飞机的叫法确实是比较混杂,很容易混淆。据我了解,最早的所谓“老苏-35”呢,应该叫苏-27M更合适一些,它是在苏-27的基础上安装了鸭翼,同时加装了一些新的机载设备,这款飞机更像是一款技术验证机,跟今天的苏35区别很大。苏-27M在上世界80年代末就进行了首飞,生产了几架原型机,但后面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下来吧!

在苏-27M的基础上,俄罗斯还改装过一架带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就是所谓的苏-37,这款飞机呢,在九几年的范堡罗航展上表演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超机动动作展示,展现出了推力矢量发动机技术的巨大威力,很多人因此印象很深刻,但它也只是一架技术验证机,也没能发展成型号。

新的苏-35是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老苏35在外形上很好判断,从三翼面布局又回到了原来的常规布局。同苏-27相比在外形上区分不大,但实际上差别非常大,它已经不仅仅是苏-27的改进型了,完全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款新型战斗机,同苏-27相比可以说有了“脱胎换骨”的发展。至于叫法上,新苏-35、苏-35BM、苏-35S都是一回事。

“脱胎换骨”的新能力

记:您刚才讲,苏-35相对于苏-27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该方面?

王:它的变化最核心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系统的集成性大大增强,它采用俄罗斯最新的航电系统、雷达系统,飞控系统、武器系统,这些能力方面同苏-27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现代空战仰仗的主要是雷达火控能力和先进的武器,它的能力远比苏-27要强得多。同时,与之配套的武器挂载能力增强了,可以携带各种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执行空中优势、对地攻击和海上反舰等多种作战任务,在多功能能力上自然增强了。如果说苏-27是一款纯粹空优战斗机的话,苏-35就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另一方面就是动力的增强,站在飞机设计的角度来看,飞机动力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能力的增加。随着动力的增加,飞机的外形和设计参数,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放大,动力多多少,整个飞机尺寸就多多少。一般来说跟着飞机机翼面积走,就是动力增加多少,对应的机翼面积增加多少,机翼面积增加,那么承载的能力就增强了,机动性什么的就跟着上去。内部空间也会增加,这样,燃油挂载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加了。据资料显示,苏35BM战机翼展增大到15.3米,比苏-27S战斗机增加了0.6米,同时苏-35将其载油潜力挖掘到极致,垂尾内也安装了油箱,从而使内部燃油载荷达到11.5吨,增加了20%。苏-35战斗机的发动机还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这对提高它大迎角下机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从气动布局来说的话,苏-27是典型的超音速高机动战斗机,已经到三代机中达顶尖的程度了,如果对它的性能没有质的要求的话,肯定就会选择原有的布局形式。苏-35的出发点就是使它的功能更多,能力更强,这一点上,苏-35的发展跟T-50实质上是拉开档次的,它对于苏-27而言是在能力上增强,而T-50作为四代机,对三代机苏-27而言是在优势上增强。

从三翼面回到常规布局

记:老苏35采用了三翼面布局,而新苏35为什么又走回到常规式布局?

王:刚才我说过,苏-27系列气动设计的核心还正常式布局,而老苏-35更像是一款验证机,验证三翼面布局。苏-27是典型的三代机,设计上采用大边条和翼身融合,在低速大迎角下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而老苏35增加一个前翼,从设计最优来讲,增加前翼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低速大迎角下的拥有更强的机动能力和操稳能力,但突出的缺点是阻力和重量自然也会增大,会对飞机的高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三翼面布局是非常适合作为舰载机的,意味它拥有更大的着陆迎角或者是更小的着陆速度。

三翼面布局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所以就需要飞机设计者进行取舍了。苏-35最终舍弃三翼面布局,回到常规式布局,说明它更加注重超音速飞行能力。至于大迎角下的过失速机动,三代机常规布局都能做到了,加上苏35具有的推力矢量技术,它可能觉得完全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去增强了,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多功能战斗机

记:在苏-27家族中,有人将苏-27定位为纯空优战斗机,苏-30定位为战斗轰炸机,而将苏-35定位为多功能战斗机,这样的定位准确吗?

王:比较准确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在研制三代战斗机的时候,并没有引入多用途的概念,每款战斗机都有侧重点,像苏-27、F-15就是典型的空优战斗机,飞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和武器挂载安排侧重空中格斗功能,机动性能优异。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有限,战时主要用于与敌机进行空中搏斗,夺取制空权,而不是攻击地面目标。也就是说这种飞机的设计一切都是以空战为目的考虑的,设计重点完全围绕空战,夺取制空权展开,基本上不考虑其他性能。最极端的就是F-15,在设计之初曾打出“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口号。

战斗轰炸机呢,指的是对地攻击为主,具有一定空战能力的战斗机,它的定位介于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之间,武器挂载也以对地攻击为主。随着战斗机的研制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以前那样把用于对空的战斗机和用于对地的轰炸机分开研制了,而多用途战斗机拥有较强的均衡作战能力,所以近些年,多用途战斗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研制的主流,这里面既有“台风”、“阵风”这样的新型号,也有F-15SE,苏-35这样老型号的新改型。

多用途战斗机涵盖的更广泛一点,不仅仅局限于既有空战能力,又有对地攻击能力,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也有可能是电子战飞机,多功能广泛一些,甚至是侦察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机多能?

记:多用途战斗机的多用途能力是通过挂弹的多样性实现的吗?

王:不仅仅是挂弹的问题,瞄准传感器也很关键。有时候对地攻击瞄准地面,但是火控雷达只能解决空中格斗的问题,对地攻击的时候可能需要额外的火控系统,也许可能就是一个吊舱,而且这个吊舱也要跟飞机相匹配的,任何一个吊舱也有动力需求,也有姿态需求。

隐身技术

记:四代机非常重视隐身问题,苏35相对以前的苏-27在隐身上哪些措施?

王:苏-35在隐身方面肯定是会有所考虑,但现代战斗机的隐身无非是两方面,一个是隐身设计,比方说机头设计成菱形反射雷达波、机翼和尾翼平行,这些能力都是战斗机在设计时就与生俱来的,这才是战斗机隐身的主流,现代的三代机外型上再怎么改进,从布局和外形上没有脱胎换骨的话,隐身能力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都无法像四代机一样被称为隐身战斗机;

隐身的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隐身处理,比如在飞机表面敷上隐身涂料,对雷达口的遮蔽等等,这些是可以做到的,尤其进气道,是一个巨大的雷达反射源,雷达波通过进气道直接在风扇叶片表面产生强烈的反射波,在进气道和风扇叶片上涂上雷达吸波材料,是可以减少风扇叶片的反射强度,另外就是飞机的座舱盖反射也很厉害,如果进行一定的隐身处理,也对减小雷达反射面积有很大的帮助。像法国“阵风”尽管原有设计并不是全隐身战机,但通过广范地使用复合材料,缩小尾翼尺寸,修改机身外形,在主翼及鸭翼的后缘成锯齿状,在座舱舱盖镀上导电层等措施,有效的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这些技术对俄罗斯来说并不困难,苏-35战斗机上有可能都采用到了,但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些技术苏-35能用,别的三代半战斗机也能用,甚至苏-27这样的三代机都能用,因此,苏-35就隐身来说,难说有什么优势。

复合材料技术

记:据说苏-35大量采用钛合金和复合材料?

王:很有可能,复合材料是一个发展趋势,现代战斗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其实我们在复合材料和钛合金加工方面比俄罗斯强,我们国产的战斗机在材料方面都要比苏-27好,苏-27还是以铝合金和钢为主,而我们的战斗机的很多部件尤其主要承力件,都以钛合金为主了,很多的蒙皮舵面都应用复合材料了。但俄罗斯的技术也—直在发展,苏-35大量使用钛合金和复合材料是非常可能的。

记:飞机上主要哪些地方使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王:钛合金是一种比强度很高的航空材料,但他的制造成本高,很昂贵,因此目前主要应用在飞机最关键的部位,比方说飞机的梁、关键的连接框,还有就是与发动机直接连接的高温结构件,因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很高,钛合金的耐热性好,所以很好用。

目前飞机设计使用复合材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使用复合材料纯粹是为了减重,主承力结构不用,其他非承力结构都可以用,一般在蒙皮,整形框,舵面上使用。第二个层次是从设计开始就设计成全复合材料的飞机,比如美国波音787,除了蒙皮、舵面等,主承力结构都采用复合材料,包括平尾垂尾,甚至连机翼都采用复合材料。但这种全复合材料设计目前还没有军机能做到。主要是因为目前复合材料都是以碳纤维和树脂为主,再加工和连接很困难,另外一个耐腐蚀性不好,容易出现缺陷,影响使用寿命。

雷达技术

记:您刚才讲过,苏35战斗机脱胎换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雷达火控系统的提升,就雷达技术来讲,苏35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王:苏-35战斗机采用“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到350千米。它的相控阵阵列天线通过一个液压传动机构的驱动转动,可以扫描±60°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而液压执行机构还可以独立地操纵阵列天线机械水平转动60度。借助于阵列天线的电子控制和机械操纵,雷达的最大波束角度在方位上增加到120度。“雪豹-E”雷达可以在边扫描边跟踪的模式下,具有同时截获和跟踪30个目标的能力。据相关资料介绍,当3平方米雷达反射截面积空中目标在1万米或更高的高度飞行时,“雪豹-E”雷达的迎头截获距离至少达到350-400千米,尾追截获距离至少150千米,甚至可以在90千米外发现仅有0.01平方米RCS的“超低可观测性”威胁目标,这一水平还是非常厉害的。

记:好像目前世界上采用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还比较少,说明俄罗斯在雷达技术上却是有很大的突破啊。

王:就现在来讲,相控阵雷达技术其实已经不是多么难的事了,核心的问题还是系统的集成技术,包括软件技术,对信号的分析,数据的处理等等,俄罗斯在这些技术上比我们强。而且软件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更重要,我这一点印象非常深,同样的雷达,本来可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处理机的软件水平提高之后,可能同时能跟踪20个目标,以前跟踪距离可能是100千米,改进之后可能达到150公里。推力矢量技术

记:苏-35采用的轴对称推力矢量技术与F-22的二元推力矢量有何不同?

王:F-22的矢量喷口称为二元矢量喷口,实际是由上下两片偏转片和两片垂直固定板构成,而苏-35采用的是轴对称推力矢量喷口,是在收敛-扩散喷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两者相比较的话,F-22的二元矢量喷口结构更简单,技术也更成熟,有利于超音速巡航,但发动机尾焰在流经二元喷管时,尾焰发生畸变,一部分尾焰的能量会损失掉,影响发动机的效率。苏-35不用考虑超音速巡航的问题,因此使用轴对称矢量喷口的推力损失较小。

记: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对苏35的能力有哪些提高?

王:推力矢量在空战中的优势主要是针对空中格斗而言的,空中格斗使用的是红外弹,存在着一个攻击区,从理论上讲,我的飞机绕到你飞机后头,机头正对着你,这时候发射空空弹命中敌机的概率肯定是最大的。也就是说,谁能够尽快地进入到有利的攻击角度,谁的机头能够尽快地指向对方,谁就能获得优势。

传统的飞机讲机动性,有了推力矢量之后就讲敏捷性,这两个是有区别的,战斗机的敏捷性是关机机动性和机动能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是飞机改变机动状态和转换机动平面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飞机从一种姿势快速转变到另一种姿势的能力。机动性往往跟飞机的加速性是挂钩的,敏捷性则相当于加速的变化率,通俗说一点叫到位率,比方说飞机做一个简单的滚转机动,滚转30°要几秒钟,这是机动性,而滚转过程中的速率,中间加上变化的速率,这个叫敏捷性,比一般的机动能力更高一个层次。都能滚30°,不仅比你滚转的快,姿态保持能力更强,就能带来很大的优势。飞机采用推力矢量跟飞控系统配合起来,可以从一个位置马上到一个位置,马上又回来,更早地进入先敌发现。大的俯仰速率能够使飞机快速控制大迎角,使机头能精确停在能截获目标的位置,同时尽可能按照所希望停留时间,维持和实时调整这个迎角以便机头指向目标、锁定和开火,随后快速推杆,使飞机回复到较小的迎角。此外绕俯仰轴的推力转向还能大大增加升力系数,则在支撑同样飞机重量下可使飞机速度及角点速度降低,飞行角点速度低,有利机改变方向,转弯半径可大大减小,转弯速率却能加大。在两机迎面相遇状态,转弯半径小、转弯速率大的飞机就能提前瞄准对方开火,从而赢得格斗的胜利。

记:现在的战斗机,想要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话,除了安装推力矢量发动机,对飞机本身有没有什么要求。

王:当然需要,推力矢量发动机不仅仅是矢量喷管这么简单,它的复杂之处体现在在控制上,尾喷流转向控制及其与发动机、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配合,尾喷流转向对飞机总体性能影响,飞机必须采用一套非常复杂的飞机机体/推进/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飞机和发动机两者才能完美配合。另外还需要看需不需要对飞机外形布局进行改进,因为飞机的运动是力和力矩的平衡,增加推力矢量之后有增加操纵力矩了,不仅仅是以前加速减速了,可能会造成飞机的俯仰偏转,这时候就需要舵面来进行平衡的。如果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只是为了在一般的飞行中获得好处的话,可能不需要增加或者改变操纵舵面的配置,原有舵面的操纵效率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是为了借助推力矢量做一些更高的机动动作的话,就有可能会需要增加某些躲面的能力,比方说原来设计只是副翼,有可能设计成机动副翼和襟副翼,甚至有可能加一些所谓的操纵舵面。所以,推力矢量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不是说给你一台带推力矢量的发动机,随便装在哪个飞机上都能用的。

苏-35属典型的三代半战机,水平和“台风”、“阵风”处于同一档次

记:目前,世界上对欧洲“台风”、法国“阵风”这样的战斗机定位为三代半,俄罗斯对苏35的定位是4++,不仅超越了三代半战斗机,甚至还宣称是唯一能同F-22抗衡的现役战斗机,这当中除了自我宣传的成分,是不是苏-35本身的能力要超过现有的三代半战斗机?

王:不能这么说,只能说苏-35同“台风“、“阵风”这样的战斗机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它们的作战能力大大超过现有的三代机,但又远远不及四代机。它们在气动外形设计上还是三代机的水平,因此难以实现隐身和超音速巡航,但是它们的雷达、火控、航电系统的集成要比三代机强得多,武器挂载能力要强很多,多用途型上也要强得多。这就是典型的三代半战机的水平。

至于说它们之间非要比个高低的话,也是各有千秋吧,可能这方面你强一点,那方面我又强一点,没有质的差距,一旦打起仗来,很难说谁输谁赢。俄罗斯前些年在航电雷达系统确实是比较落后,但这几年逐渐赶上来了,材料技术也突破了,发动机水平也提高了,可能跟欧洲比还是差一些,但反映到苏35身上,跟“台风”、“阵风”还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

记:但就机动性方面看,苏35是不是具备—定的优势?

王:这个很难说,都是典型的高机动布局,追求大迎角下的机动能力,苏-35的机动能力是很强,但人家也不见得比你弱多少。更何况,在现代空战中,能淋漓尽致地近距格斗、发挥机动性优势的机会非常少了,先从远程弹打起,再打中程弹,超视距外解决战斗,最后还能有多少机会进入近距格斗?三代机就很强调视距外攻击了,四代机更加重视。所以衡量一款现代战斗机空战能力,首先不是看它近距格斗怎么样,而是看它的超视距攻击能力,雷达的能力强,就能“先敌发现”,导弹的能力强,就能“先敌开火”。我们看美国军演中,F-22动不动就打F-15个20:0、30:0,靠的就是这种超视距攻击的能力,它的隐身和超音速巡航又大大强化了这种能力,这才是四代机强大战斗力的根源。

复苏的天空范文4

重庆今天陡然降温,我想去看看高三学生,顺便跟学生聊一聊,以缓解紧张情绪。我走进高三教室,同学们那张张笑脸,让我想到了太阳,于是我说:"今天很冷,但你们的笑脸是太阳,让老师很温暖;只要我们心中有太阳,我们就有温暖的!"

我跟学生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让学生说出了同义词"画饼充饥",我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是,比喻用空想来做自我安慰。"空想"带有贬义,但王老师认为,"空想"比"不想"强。一个人最怕的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无所谓,连自己前途都不想、都无所谓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我鼓励大家"空想",想自己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想读大学漫步在校园里的情景,想参加工作领到工资时的情景……王老师读高中时,经常这么想,就连吃馒头难以下咽时,就在"空想":"鸡肉,鸡肉,鸡肉",于是难吃的馒头也如鸡肉般香喷喷的了。当大家复习累了不想干了,或者精神不济懈怠了,不妨大胆地"空想"自己的未来,美好的未来。这样,你的干劲就来了,精神就好了,复习的效率就高了。

我很欣赏燕妮的座右铭:"永不绝望。" 秦朝末年,项羽杀了按兵不动的上将宋义后,率领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面对章邯率领的强大秦军,项羽在全军渡过黄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断后路。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激战,大破秦军,成就了他"西楚霸王"的伟业。"永不绝望"的项羽是不可战胜的。可是,项羽后来被围垓下,面对四面楚歌时,他却自刎乌江。唐代诗人杜牧就为他叫屈,有诗为证:"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更是叹惋不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项羽本可渡过乌江卷土重来,为什么自刎乌江呢?因为他认为"天亡我也",绝望了。所以,我们在高三的紧张复习中,一定坚持"空想",抱定"永不绝望"的念头,给自己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取得高考成功的关键。

复苏的天空范文5

苏轼如风。风,起于大地,舞于青萍之末。而苏轼正是这样一个如风的男人。他如风一般掠过神州大地,挥一挥手,不撷走半捧清流;又如风一般飘过文学星空,拂一拂袖,留下了无数绸缪。好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不知羡煞多少同侪,亦不知羞怯几许倩影!

风,是空灵的。“先是巍巍青山走,浩浩大河倾,碧浪滔天,待至入海,但见碣石林立,山岛耸峙,星汉灿烂,日月升扬,地意沉沉,云心漠漠,这一片天高海阔的气象雄浑开朗。”“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浩气归元,安坤定乾;万法朝宗,大正天风。”脱离了桎梏的风永远是那么轻?。一如苏轼的性格般潇洒不羁。我想,若苏轼来生为风,定是风中最傲岸的一缕。

苏轼如梦。梦,是幽梦,荡漾着哀郁的情思。“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爱做梦的人都会有一丝幻想,一曲《蝶恋花》又能道进多少痴怨?总以为“天涯何处无芳草”,到头来竟是“多情却被无情恼”,谁又能解其中的辛酸与失落?苏轼是个多情的男人,然而任凭天下弱水三千,他只取王弗一瓢饮。怎奈美满的事情屡遭天妒,这幸福的弦仅仅弹唱了十年就被无情扯断。于是他们只能在梦中相见,“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知千里之外的山岗上,苏轼亲手栽下的三万棵青松是否也在夜夜摇晃?空留一梦相思!

苏轼如狂。狂者,少年意气也。“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夜半独饮,醒而复醉,这是怎样的狂放?苏轼好酒,但酒里面酿入了太多失意与怅惘,也许只有江水能抚平这一切,于是他独自倚仗江边,闭上眼静静感受水与风的脉动,追忆往昔少年时,也曾想“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也曾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曾想问鼎中原,群雄逐鹿,醉卧沙场,笑傲江湖。惜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悲哉!“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泣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空悲切!终于,他看透了人生,与其苦苦在俗世中寻觅挣扎,倒不如放弃执着,寄生江海,拂去此生一切羁绊!

时光长河中,狂傲之人比比皆是,然而我唯独欣赏苏轼狂傲背后的那份从容。纵使骤降暴雨,但他大笑:“谁怕?”不过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罢了!不以物喜,亦不以己悲,这样的旷达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乌台诗案”如何?他一笑而过;诽谤朝廷又如何?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原来,这也是个青眼之人!

流年偷换,物是人非。也许你从未赏吟柳永的纤细婉丽,但你不能没品尝苏轼的深情缱绻;也许你从未读懂李白的?然落魄,但你不能没体会苏轼的淡定从容;也许你从未倾听幼安的豪壮悲凉,但你不能没悟透苏轼的刚健舒朗。现今苏轼早已湮没在人们的谈笑之中,然而他的风、他的梦、他的狂却会宛转于他的文字中翩跹起舞,在我的心里默默氤氲着……

复苏的天空范文6

今年4月12日,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上天sO周年。今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回顾载人航天50年的历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载人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曲折和艰辛。美苏发展载人航天的经验与教训

世界载人航天是在美、苏冷战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第一个回合,苏联由于首先将人送入太空而取胜。第二个回合,美国由于首先将人送上月球而领先。之后,苏联致力于发展飞船和空间站,并相继发展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三代飞船。在此基础上,又发射了三代空间站。

美国则在登月成功后,转而发展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首飞成功。今年7月21日,“阿特兰蒂斯号”完成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也就是最后一次飞行,宣告美国持续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终结。美国在1984年也曾决定建造“自由”号空间站。几经反复,最后决定改建由美国、俄罗斯、欧州、日本和加拿大等多国合作建设的国际空间站。

1997年1月5日,钱学森对当时我国载人航天论证工作曾提出:“航天技术已经远远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这么样的―个国家规模的、复杂的事情,我们决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来考虑”、“半个世纪以来,各国所走的道路并不―样。当时他们是领先的,但也没有经验,是实践教育了他们。因此,我们分析这些国家走过的道路,总结经验非常重要。这个经验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还有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形势,以至于它本国内人民的思想意识”。

专家们总结出发展载人航天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人与自动化系统的结合,是开发空间资源的必由之路;发展载人航天既要考虑国家的威望,又要有明确的科学试验、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目的;必须高度重视载人航天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空间运输系统的运输费用和提高其使用性能,已成为有效地开发空间资源的重要前提;国际合作已成为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载人航天必须全程优化

人类探索太空和开发太空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打破自己极限能力的过程,因此它既是一种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受经费和进度限制,航天飞机运行后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航天飞机在不断创造辉煌记录的同时,亦留下人类探索太空历程中最让人感伤的悲情时刻。1986年“挑战者”号与2003年“哥伦比亚”号爆炸解体,两次各有7名航天员魂留太空。由于航天飞机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其运行问题,特别是它外部的防热瓦维护十分困难,从而带来技术复杂、发射费用和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苏联的空间站和如今的国际空间站,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是由于空间站的维修耗掉了航天员80%以上的精力,后勤补给的费用巨大,因此空间站所花的总费用远远大于它的无可非议的科学目的和实际用途。在国际空间站之后,美俄都没有提出再次建造空间站的计划。

朱光亚等曾在1989年写成了《对载人航天的再认识》一文。文章指出:“设计和实施这样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航天计划,不仅要在整体上优化,还应在全程上优化,使它既包含能带来国家威望的重大成就,又是一项能带来持久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好处的计划。”因此,在发展载人航天时,既要在系统总体上优化,又要从研制到运行的全过程优化;必须在政治目标、科学探索和实际效益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持续发展。中国载人航天须走创新之路

由于国际空间站的应用前景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2004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提议将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月球基地。根据这个设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执行一项“星座计划”。奥巴马上台后,面临金融危机和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的财政压力,又考虑到“星座计划”技术陈旧,加上月球资源开发的前景不够明朗等,决定对计划进行调整。这一调整遭到NASA部分高官和原合同商的激烈反对,最后以奥巴作出较大妥协而告终。

美国的载人航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积累了目的不够明确、缺乏技术创新和效费比低等深层次的矛盾。奥巴马的调整,只是为了减轻在他任期内的财政压力而已。美国载人航天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退回近地轨道,成效和影响都不够显著;冲向近地轨道以远,技术和经济都有很大风险。

苏联则由于太空竞赛的压力,目标不明确,耗资巨大,最终收获“飞船上天,红旗落地”的结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载人航天的发展因为资金匮乏和技术停滞不前,加上拜克努尔发射场在哈萨克斯坦和部分火箭工业在乌克兰而矛盾重重,使得俄罗斯除了维持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的建设外,只能依靠“联盟”号飞船来赚取外汇。虽然也曾多次提出发展重复使用飞船的计划,都因缺乏资金而流产。2008年4月普京指出,俄航天业不能再靠吃苏联的老本生存下去了,否则会沦为“太空马车夫”。今年4月12日,俄罗斯高调庆祝载人航天50N年,立志要重振航天大国的雄风。虽然美国航天飞机的退役给俄罗斯提供了发展机遇,但由于在应用卫星方面欠账太多,俄罗斯将把发展重点投入应用卫星。由此看来,俄罗斯载人航天的发展也有许多不确定性。

上一篇幕墙门窗

下一篇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