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孩子范例6篇

大地的孩子范文1

缓缓地,那些金黄色映红了我和我周围的事物。

当时,真想坐下来好好的欣赏这幅风景。

树叶,拍打着枝头;然后,许久,轻飘飘的落在了我的肩头;燕子,在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我知道,她们正在谈论着回家的事情。我该回家了,我想。

于是,就开始跟着夕阳奔跑!

在她还未降落到地平线以下之前,我还有机会追随着她去看一下她的家究竟在那里,还可以跟她比一比,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这就是年轻的时候,我的青春年少的心情,年少轻狂的我总是在寻找一比高低的目标;一种幸福涌上心头,因为,我正把青春攥在手里。

我是在大地上奔跑的孩子,此时夕阳就是我奔跑时的竞争对手,我不知道我即将跑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要跑多远;但是夕阳最终每天都会降落到地平线以下,也许,那就是她的家,我想。

随着夕阳奔跑的时候,已经背离了家的方向,我不知道该是在那里等着她第二天的升起,还是转向身后继续奔跑——寻找回家的路。

于是,在夕阳的黄昏中,始终有一个追逐方向的孩子,那个孩子从来没有放弃奔跑的自由,她就是我。

终于,在迷失过一段时间以后,我找到了陪伴我走过二十年的那棵枣树,我记得在我刚奔跑时,她的模样还很清嫩,而如今,却多了很多树木的年轮,结出的果子也已不再缀满枝头。但,那宽厚的肩膀、迷人的微笑依旧像原来一样,向我诉说着生活的美好、阳光的温暖、春风的和熙。我轻轻地拍着她那-我曾当作木桥一样、来来回回穿梭在院子和房顶上的肩膀,像原来一样厚实、有力,只是,外表的皮已经衰老,还有很多已经褪去,露着鲜嫩的皮肉。

之后,我看到父亲、母亲的鬓角已经长出白发,他们把我所有的照片都装订在相框里,挂置于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小屋里。

我的所有的辛酸、思念和悔恨涌上心头,眼泪夺眶而出,这么多年来,我只为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一个心愿丢下所有的亲情去追逐自己的目标,白了头的他们却依然在等着我的归来。

哭红了双眼的母亲看到了我,愕然的惊了一下,放下手中为我编制的毛衣,向我跑了过来,我紧紧的抱住她,心里过多的是被歉疚充满。此时,没有太多的言语,风停止了行走,鸟儿停止了歌唱,只有时间在悄悄的、不知不觉的在提醒着我,我已经离开家十年了,追逐着夕阳去寻找着、奔跑着心中的梦已经十年了。

多少亲情化作浓浓的相思泪,多少日月在被夕阳染红的街头都有父亲等待的身影,多少针线都贯穿着母亲因思念付出的劳累。

回到我的小屋里,依旧可以看到那张我曾用心学习的书桌;那些我曾最最珍爱的文字;那个我曾撕碎洒向小屋各个角落的文字碎片的身影;那晚我曾因好奇大自然而去马路上采摘白杨树的柳絮的回忆。

古老的邮票依旧还贴在我的书桌上,证书和奖状依然还在我的抽屉里面静静的躺着,好像在倾诉着我年轻时的勤奋。

这些小时候的故事和事物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

大地的孩子范文2

飞了好半天,却连她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唉,算了算了,白跑一趟,诶,等等,好,好像有点儿不对劲儿啊。”“不对劲?真的,,,,不对劲哦。”我们往下一看,天啊,底下正有着无数兵马看着我们呢!“喂喂喂,这次该怎么办啊?”“对啊,我们是开溜还是和他们交战啊?”“咋办呢?”“倒霉死了,算了,我们决战吧。”“可是,佑仪和涵蓉怎么办?”“没关系,让宠物照顾她们。”“哎!对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宠物呢。”“主人,要我和你一起去战斗?是不是又是那些考验啊,我可喜欢了……”“拜托啊,我亲爱的菊菊啊,你就不能少说几句吗?现在是危机关头,你帮我们看着佑仪和涵蓉。”“涵蓉,她,哦,是六仙女吧,恩,好。”“大姐,不用了,我的宠物叫出来就行了。”(她的宠物名字叫做茜茜)“别说了,现在都听我的,战斗吧。”

我们全部都现了形,“哎哟,白平啊,你们啊,怎么,我们看错吧。”“有话快说,”“算了,我还是不等你了。”我们开始战斗起了。

(战斗的好像不知道怎么样讲?算了,这个不说了。)

战斗后,粉亦,不,应该说是黑暗女王已经负了重伤,(哼哼,想斗我们,还是等一万年后再说吧。哼哼)“说,你到底投不投降?”“我,我死……也……也不会……投降……降的。”“死也不投降,好吧,我就让你和你父亲一起死吧。”于是我们把她“囚禁”起来,然后带到了天庭,“父王,我们已经发现黑暗女王并把她押了回来。”“嗯,乖女儿们,不错嘛,这次我可要重重地赏你们啊!”

退了庭,我们把父王拽到了“卧室”,“父王,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决定,什么决定啊?”“说出来你可千万不要……”“说吧说吧。”“我们全部人都想摘掉仙骨去当凡人。”“啊?这怎么能呢?你们身为仙女,就要以身作则,不能去当凡人啊,你应该知道你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这一切都是阎王做的安排,要找你们去找他吧,我可做不了主啊。”“父王!”

最终我们还是成了凡人,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

“唉!终于,一切都太平了。”“是啊!一切都太平了。”我们喃喃的说。

大地的孩子范文3

暑假寒假黄金周,全家一起去旅游。你是如何安排?大多数中国父母秉承“谁出钱谁做主”原则,大人商量好旅行路线,把最后的结果当作神秘礼物告诉孩子:“宝贝儿,今年国庆节,我们全家要去三亚玩!”

作为孩子,他只需要愉快地接受这份惊喜,坐享父母的安排即可,唯一的任务,也许就是途中多观察,回家后写成游记。

但这明显是一场吃力不讨好的旅行。全权包办看似是为孩子着想,实则剥夺了孩子的话语权、决策权和行动权,让他们享受不到旅行的乐趣,反而抱怨连连;而像老母鸡一样亦步亦趋护着孩子的父母们,更是感叹自己吃力不讨好。

理想的全家游该是什么样?

吃一堑长一智,不是说说而已

让孩子去国外游学的中国父母,都会从老师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9岁的威尔逊和他的同学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校方介绍了营地情况,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您放心,”儿子信心十足地说,“我会照顾好自己。”

出发前,妈妈检查了成尔逊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还忘了带野营经常要用的手电筒。但她并没有插手。两天后成尔逊回到家。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儿子闷闷不乐地回忆:“我带的衣服太少了,而且因为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才能够出去。”他没料到山里的气温会这么低,只带了在家时穿的衣服,“但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至于手电筒,是因为对露营过度兴奋,把东西落下了,可是威尔逊也吸取了教训,“下一次野营时我会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列单子那样,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美国妈妈当了甩手掌柜,还不加阻拦地目送孩子“跳进火坑”,但孩子的的确确玩得更尽兴,还吸取教训总结出经验。

旅行,不管是孩子单独出游还是和父母一块旅行,都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好契机。它包含了搜寻和处理信息、制订计划和做应急方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只有放手,才能让孩子最大程度地受益。旅行中,家长该做的事

但像美国妈妈那样,彻底放手不管,大多数中国家长无法立刻做到。但父母们可以在尊重、信任和耐心的基础上,尝试逐步放手,让小大人们加入旅游计划大军。

一起制定旅游计划。在选择目的地时,父母一方面可以先问孩子想去哪里,另一方面也可以列出几个目的地提供给孩了,搜索网络上各地的图片,并清楚讲解到每个地方游玩的利弊,让孩子进行选择。由于是自己做的决定,孩子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旅行中。

给孩子布置任务。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让他们承担相应的任务。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背自己的衣服、零食,负责清点行李个数;十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负责衣食住行的某一个方面,搜索目的地天气情况,给家人提出穿衣建议等;中学阶段的孩子,可以让其策划旅游方案并交由全家人讨论。孩子的责任感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在安全范围内接触外界。旅途中,孩子的好奇心总比成人重。不妨划出一个安全范围,让孩子存这个范围里尽情接触各种新鲜事物。稍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鼓励他自己买票或选择旅游纪念品;年龄稍大的孩子,鼓励他与导游、司机、餐厅服务员等“陌生人”交流,或向当地人了解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等,开拓眼界的同时亦提高了社交能力。

狠心让孩子承担后果。像美国妈妈一样,父母也可以在发现孩子的遗漏时,善意地选择不告知;当他自己发现后再适时提醒,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多数中国父母来说,“狠心”和耐心是最需具备的品质。

各年龄段孩子的旅行培养计划

3~7岁

培养家庭主人公意识:1.把目的地提前告诉孩子,并且绘声绘色地描述目的地,让孩子对该地充满向往。2.给孩子准备一个小背包,放入孩子自己挑选的少量零食,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希望多带,提醒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

培养观察、学习能力:1.耐心解答孩子沿途的切问题。2.沿途一些名人名事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

培养责任感:1.让孩子背自己的小包,并告诉孩子整个行程都负责照顾好自己的包,不要遗失。2.适时示弱,表示走不动了,腰酸背痛,向孩子寻求帮助,在得到孩子帮助后,真心表示感谢。

培养耐心、自主力:1.在自己的视线里,鼓励孩子去买乐西。2.让孩子自己走,走累了,可以停下来休息、放松,但不抱在怀里。

7~12岁

培养责任感:1.告诉孩子目的地具体情况,让孩子通过网络、书籍搜集更多信息,调动孩子积极性。2.给孩子准备一个双肩包,让孩子自己将想带的衣物放到包内。如果孩子的决定错误,如目的地很冷,孩子想带的却是夏天的衣服,你可以从侧面提醒,让孩子重新决定。3.让孩子自己背双肩包,并告诉孩子整个行程都要为该包负责。途中孩子比较疲倦不想背包时,一方面要求孩子继续背包,另一方面多鼓励孩子。

培养学习积累能力:1.耐心并充分解答孩子沿途的一切问题,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辅助学习。2.对于孩子忽视掉的沿途及目的地的新鲜的人、事、物,提醒孩子注意并向其解释。

培养独立自主能力:1.在指导下,教会孩子拍照方法,多和孩子合影。2.鼓励孩子自己问路。3.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交往中出现矛盾争端时,让其自主解决。

培养经济独立意识: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支配的经费,但不宜太多,最好在100元以内。告诉孩子可以买任何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是超支的话父母概不负责。

培养归类整理意识:回家之后和孩子一起整理照片。和孩子一起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照片并将其翻洗出来,和孩子起贴到照片簿上,为照片配上温馨的话。

12~18岁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征求孩子选择目的地的意见。可以先确定几个目的地,告诉孩子这几个地方全面详细的情况,让孩子自己选择;也可以直接问孩子想去哪里。如果孩子提出的目的地可行,可以直接通过;如果孩子提出的目的地不可行,如超过了预算、时间不允许、天气条件所限等,可以提出来和孩子再商量。

培养策划方案能力:1.目的地确定之后,让孩子策划旅游方案,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路线的查询、每天的行程、住宿地点的选择和提前预订等。你可以查看其方案,对于不大妥当的地方适时提出建议,但不必强加意见。2.根据方案对旅游全部费用做初步预算,把预算金额告诉孩子,并把支配权交给他,告诉他“节约归己、超出自贴”,让孩子自行控制购物欲且不会有任何怨言。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1.买票,网上预订酒店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孩子来完成,你可以做一个安静的顾问。这些事情没有处理好,不用你说,现实已经狠狠地教训他了。2.让孩子为家人购置途中食品。3.孩子除了负责自己的衣物外,还要负责票据的保管。4.让孩子为家人拍照,也多和孩子合影。

大地的孩子范文4

当你的孩子画画的时候,请不要单纯地以画画的快慢或画的好看与否来评价孩子的聪明或笨拙。请不要对孩子的画简单地下定论。大多数的孩子更愿意用“画”来说“话”,用画描述妈妈、朋友;表达心事、愿望……孩子用画坦率地“画”出了他的所思所想。如果你懂得从孩子的画中获取信息的话,你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画中的“心声”

从孩子的画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成长的轨迹。虽然这里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画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例如,从孩子作画所用的颜色可以看出孩子最近的精神状态:色彩鲜艳明亮的,可能是最近他比较开心;色彩单调灰暗的,可能是他最近觉得寂寞。我们来看看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用他们的画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0~1岁的时候

孩子快满1岁时,已经能用蜡笔“涂鸦”了――他可以画出一点一点像下雨般的短线了。乍一看,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你试着同他一边说话,一边一起画各种各样的点和线,他就能顺利进入绘画世界的下一个阶段了。

2岁的时候

孩子到了2岁,开始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手了。这时,他终于能够画圆圈了――虽然未必很圆。当这圆圈画成功的一刻,你就能捕捉到孩子成长中的巨大变化了。因为从这时起,孩子所画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你大致能看出具体的形状来了。你可以试着问他:“你画了什么呢?是不是妈妈在笑?”尽量对孩子表达你对这画的感受,他就会愿意和你交流了。(附图1)

在图1中,我们还是能从看似零乱的线条和圆圈中发现“脸”的形状。左下角好像是一张“哭脸”,右边较大的像是一张“笑脸”。孩子会告诉你,这是我的妈妈。心理专家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急切地想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他们身边的一切呢。

3~4岁的时候

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可以画只有头和脚的人了。这时,你不要责怪他:“怎么没有画身体?”“手怎么画得这么短?”等等,其实,你要观察的,应该是孩子的画想表达什么样的心情。(附图2、图3)

在图2中,有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小动物,周围是大大小小的圆圈。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道:“妈妈说我不乖,我就让狮子吃葡萄和口香糖。”这样的解释好像没有逻辑。但是,心理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孩子在表达他的不满情绪。狮子是吃肉的,孩子去动物园游玩,老师一定会解释的。可是因为“妈妈说我不乖”――也就是受到了妈妈的批评,孩子就会把从妈妈这里受到的委屈发泄到无辜的狮子身上了。

图3中,孩子解释,第一次看见狮子觉得很可怕,我和小朋友都吓了一大跳!(4岁)两个孩子的脸明显被画得很夸张。如果不是这样解释,我差点以为是两个人在微笑呢。

图2:妈妈的批评令孩子不快,所以孩子就画狮子吃不适合狮子吃的东西。

图3:大大的脸看上去不像很吃惊的样子,但确实很夸张。

这3幅画,似乎什么都不像,但如果你及时和孩子交流的话,你就可以知道孩子要表达的感受了。

如何欣赏孩子的画

有的孩子用黑色的蜡笔把自己的画涂抹掉,这八成是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画好,对自己的表现没有信心。如果发现这种“被涂掉的画”,妈妈就要在平时注意多多鼓励孩子,少责怪他做得不好的地方,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有的孩子他经常把小龙虾的钳子,或是妈妈的眼睛画得特别大。请妈妈不要害怕,其实孩子只是要强调他喜欢的或是印象深刻的东西。对于这样的画,妈妈应该给孩子积极的鼓励。

随着孩子的成长,幼儿园的写生写实的画可能越来越多。但在家里,妈妈不必让孩子一个下午坐在那里画一只花瓶。让孩子凭自己的感觉来画,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交流对这幅画的感受,孩子的自我表现――画画,在得到家人的理解时,孩子最能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不管怎么样,家长决不要强迫孩子去画画。唯一的好方法是把画画当作游戏,让孩子愉快地参与游戏,度过他快乐的童年!

附:家里的小画室

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画画用的工具,为孩子在家里布置一个“小画室”:

纸――准备一些常用的蜡笔画用纸,放在孩子随时可拿到的地方。再可以准备一些大号的画纸,爬在大纸上作画,孩子一定会非常兴奋的。

画笔――以蜡笔为主,可以为4岁以上的孩子准备画细线条的铅笔或炭笔。

颜色――一般12种颜色一套的笔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想用更多的颜色,再给他买也不迟。

大地的孩子范文5

误区一――要求孩子画得像

很多家长喜欢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成人以“像不像”这个标准来评介孩子的作品,那么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非常严重的结果,即重视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家长一句“画得不像” ,“你画的什么呀”,“ 我看不懂”,“ 画得乱七八糟的”将会狠狠地扼杀孩子绘画的兴趣,伤害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对绘画不再有动手的欲望。因此,在幼儿园里,当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时,有一部分孩子会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画”。当然孩子回到家,也会在父母面前不喜欢绘画的情绪,不愿动笔,家长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不会绘画。

误区二――强调绘画技能的掌握

有个别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注重强调绘画技巧的掌握,强行要求孩子按照绘画技巧去进行创作,忽视了孩子内在的需要,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不理解成人的绘画理念,自己的想法、行动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畏惧、讨厌绘画的心理。

误区三――教孩子画形象

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很小时,就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比如,孩子刚刚开始画点什么的时候,大人就画一些人的花呀、人物的脸呀、房子呀、汽车呀的教孩子画,孩子学不会,便要求大人画,大人不厌其烦地绘画,孩子只是一个欣赏者,却没有动手操作的欲望,因为他画的不像,所以孩子也不愿意动手去画。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一岁的时候获得一岁的能力,两岁的时候获得两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时,绘画能力自然地表现出来。家长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是不科学的,是拔苗助长,可能会毁掉孩子的绘画才能,严重的还会扭曲孩子的性格。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走出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笔者认为幼儿教师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帮助家长走出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

策略一――引导家长欣赏幼儿的作品

指导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作品,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绘画作品。纠正家长以“像不像”评判幼儿作品的观念,让家长正确的欣赏孩子的作品,使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挑剔者。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家长一定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策略二――引导家长懂得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

家长怕孩子画得不像,过早地教孩子形象,这对孩子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有的家长教孩子画形象,还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按成人的要求涂色,太阳必须是红的,海必须是蓝的等等,这样的指导孩子绘画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让家长明白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的危害,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有专家说过:“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资。”

策略三――指导家长认识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动作反应、认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各不相同。家长就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绘画能力,要多做纵向比较,不要做横向比较。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家长了解学前阶段,各年龄段的孩子绘画基本特征,让家长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进行绘画。

策略四――指导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大地的孩子范文6

当孩子受到欺侮时

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虽然不能排在世界前列,但我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程度在世界上却是首屈一指的。中国的孩子素有“小皇帝”之称,家长是万万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儿委屈的。在学校,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被同学不小心弄伤后,全家好几代人会声势浩大地去学校讨说法,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孩子双方的家人会打起来。最可笑的是,有时候,双方的家人还在剑拔弩张时,两个小孩子可能早已相安无事地拥抱和好了。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受伤的原因,对方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如果只是无意,造成的伤害又不大,建议完全可以大而化之。如果不依不饶、兴师动众,甚至歇斯底里,就会适得其反,让自己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地受到某个孩子恶意的欺侮,家长也不能直接找这个孩子进行打骂欺侮。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解决,如找老师或者找对方的家长,有效地进行沟通。还可以多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手段。孩子受欺侮并不是坏事,恰是帮助其成长的好契机,家长要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家长冷静、理智地处理这些事,孩子才会在挫折中进步。

不敢正视孩子的缺点

中国有句俗语,“媳妇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其结果是,很多家长不敢正视自家孩子的缺点,总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家孩子聪明,这么点儿知识学不会只是因为粗心而已。其实,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学习态度、方法、能力上存在问题。如果不能正视和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就贻误了孩子的最佳矫正期,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当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如不遵守纪律、欺侮小同学等),许多家长会不以为意。这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一时顽皮而已,无伤大雅。天长日久,这种轻视孩子品德教育的行为会使孩子积习难改,甚至酿成恶果。

有的家长不敢正视自家孩子的平平资质,经常在心理上把自家的孩子定位为神童。等到现实将这个梦彻底击碎时,悔之晚矣。

理智的家长应该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既不夸大孩子的能力,也不盲目贬低孩子,客观理性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正视孩子的缺点。

盲目地为孩子投资

中国的家长“孩子至上”的观念特别强,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委屈孩子。所以,在中国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家长超越自身的能力为孩子进行投资。家境本不宽裕,借钱也要给孩子买钢琴,勒紧裤带也要让孩子坚持上钢琴课。如果孩子没有音乐天赋,最后的结局基本是一场空。

上一篇万圣节商店

下一篇表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