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例6篇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励志剧;主流意识;人文关怀;移情作用

美国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指出:“类型是一系列公式的特殊网络,它向期待着的顾客提供一种有保证的产品。它们依靠调节观看与为这些观者构筑的影像和叙事之间的关系,来确保意义的生产。其实,是类型造就了消费这种类型本身特有的观者。它们建造出一种欲念,然后再现怎样去满足这种欲念。”[1]类型剧的存在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中国电视剧类型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一般来说,类型剧可以按照题材划分,也可以按照主题划分。在当前中国流行的电视剧中,按照题材划分的电视剧有:历史正剧题材的电视剧,如《三国演义》、《雍正王朝》、《贞观长歌》等;历史戏说题材的电视剧,如《康熙微服私访记》、《步步惊心》、《宫》等;现代都市爱情题材,如《完美》、《温暖你,靠近我》、《和空姐一起的日子》等;反映平民生活状况的电视剧,如《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天大地大》等。按照主题划分的电视剧有: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如《长征》、《任长霞》、《人间正道是沧桑》;探讨家庭伦理道德的电视剧,如《中国式离婚》、《牵手》、《非亲父子》等。本文探讨的励志剧也正是按照主题来划分的,比如《大染坊》、《亮剑》、《女人一辈子》、《春暖花开》、《红旗渠的儿女们》、《张小五的春天》等。当然,励志电影也有很多,如《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冲出亚马逊》、《麦兜的故事》、《背着爸爸去上学》、《漂亮妈妈》等。类型化是产业化的结果,观众需要类型剧,类型剧也需要满足观众的要求,类型剧甚至可以反客为主,引发观众对该类型剧特定的审美期待,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什么是励志剧

“励志”一词借鉴于西方,它对应的英文是Inspire,有激励(人们奋斗)的意思。励志剧的常见主题有英雄主义、个人奋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励志剧首先是一种类型剧。励志剧的叙事,基本上都是探求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重新寻找自我,重新确立自我的故事。由于电视剧的集数较多,因此剧中所表达的理念往往都是多元的,我们看一部电视剧是不是励志剧,关键看“励志”是不是本剧表达的主题,或是几个主题之一,叙事本身是否具有激励作用。例如《亮剑》,电视剧不但描述了李云龙作为军人的“亮剑精神”,同样也描述了李云龙和赵刚等战友的友情,以及他和两任妻子的爱情,同时还穿插着“婚外情”这样的家庭伦理主题。但是,这些友情、爱情和伦理主题并不是主要的,李云龙超凡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传奇经历才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因。“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主人公充满勇气和自信的话语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亮剑》中的励志精神才是电视剧所要传达的主题,李云龙的传奇故事也增加了主题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励志剧的定义在于影视剧的主题是否具有“励志”意识。

励志剧区别于纯娱乐剧,传达的是一种精英文化意识,而传达程度则取决于观众对影视剧的解读。就像爱情剧、伦理剧、情感剧希望观众从剧中看到的是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思考,励志剧也希望观众更关注于主题而不仅仅是剧情。励志的主题是否符合主流的文化、伦理和社会规范,也是励志剧的重要特征。励志剧生来具有的“文以载道”的本质,使其不得不肩负起弘扬主流思想的任务。《少林足球》虽然形式上是一部喜剧,但它的主题正是“自强不息”,符合主流文化的道德要求,而且是讲述小人物历经困难,战胜诱惑,最后取得个人成功的经典励志故事,因此它正是一部笑中有泪,给人以慰藉的励志电影。同样,很多武侠类电影,比如电影《黄飞鸿》系列,其主题就是“男儿当自强”,也是属于武侠题材的励志电影。相对的,有些影视剧并不具备励志的特征,如电影《英雄》所表达的主题是“存天理,灭人欲”,无法产生激励的作用;电影《夜宴》、《十面埋伏》的主题是“阴谋”,显然也不符合主流的伦理道德。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虽然有像“杰王子”这样至孝至忠的人物,但是由于影片的主题不是真正表达“忠孝”精神,而且叙事情绪是悲观的,因而也不能归类为励志电影。

“励志”的特征

社会的意识形态有主流和支流之分,社会主流意识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占统治地位的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观点”。“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一个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任何国家和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于绝大多数民众对于主流意识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有强弱之分。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2],大部分社会成员都能认可社会的主流意识,那么整个社会文化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励志剧作为“文以载道”的大众传播手段,必然要反映社会主流意识。从励志剧的主题来说,凡是属于人类共同情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那些“励志”思想,客观上都是符合主流意识的。比如正直、善良、勇敢、勤奋、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等。这些优秀品质,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受到人们的推崇与尊敬。这也是为什么励志剧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原因。相反,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往往不具备“励志”的特征。比如近年来甚嚣尘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暂时的心理愉悦,但其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由于它在客观上不符合中国文化中强调勤俭朴素的主流意识,因此也就不能作为励志剧的主题。“励志”的主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主题大都设定在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乐观主义,人物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这个特点使得励志剧在叙事风格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更多地关注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电影《喜剧之王》是一部半自传式的影片,其中很多情节都是根据主演周星驰本人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剧中主人公尹天仇的口头禅是:“龙套总得有人跑,路人也总得有人当。”即便在他做跑龙套演员多年之后,依然不忘时刻勉励自己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电影本身就是周星驰个人奋斗史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影片才能表达出前所未有的真诚和感染力。

此外,励志剧作为影视艺术这一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客观上具有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励志”主题的积极性能引导观众从正面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从而减少社会摩擦,增加社会稳定性。同样还是在电影《喜剧之王》中,主人公虽然想努力成为明星,但他并未因此丧失自己的原则,甚至能在金钱诱惑面前选择安贫乐道,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看似阿Q精神的“励志”,其实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在社会体制不能完全改善低收入者生活的情况下,虽然客观上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来增加低收入者的物质所得,但是幸福感这一重要的生活指标并不是按照个人所能支配的物质资料的绝对数量来衡量的,而是根据个人所处的生活状态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来决定的。这种满足感往往与其欲求成反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这种“励志”精神的很好概括。

励志剧的“励志”还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它是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于人类普遍性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人文精神则是由人文知识内化而成的精神成果。人文知识可以呈现在书籍中和言辞里,而人文精神只能在人们的情感上和行动上表现出来。“励志”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可以在情感上打动观众,在行动上引导观众。比如电影《麦兜的故事》的主人公麦兜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香港人的缩影,他勤奋而且真诚,虽然面对经济不景气等一系列生活问题,但是依然乐观地面对人生,努力工作。这部电影给刚刚经历了金融风暴的香港观众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鼓舞,同时也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励志剧面对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他们有着共同的情感和困惑,因而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

“励志”的实现

励志剧的“励志”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励志剧的成败,更关系到励志主题能否成功地传达给观众,使其理解、消化、吸收并接受。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一种结合了声、光、电的现代艺术形式,能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电视剧,它的播出时间较长,往往持续数周、数月甚至一整年,因此这种刺激作用也就更持久。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称为“移情作用”的现象,它能使观众不仅接受励志剧的观点,更能实践这种励志精神。具体地说,“移情是指受者对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愿望或不存在的经历,通过对讯息内容的角度置换,达到心理的满足”[3]。在现实生活中,事事并不能尽如人意,人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无法被克服,目标屡屡不能达成时,就会造成人的心理焦虑,甚至精神的压抑。而通过励志剧的移情作用,观众通过观看励志剧,在电视直观性、现实感的自然属性下,不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剧情中,身临其境地和剧中人物一起体验如何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并战胜困难的心理经历。通过将励志剧中的励志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行内容置换,实现了观众的心理愿望,缓解了心理压力。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一张一弛”,励志剧的移情有助于保持人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坚定信心并取得成功。

观众对于“移情作用”的接受前提是观众潜在的审美期待,移情的作用程度也与受众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而“对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研究离不开两种重要理论的主要观点的支持:一是接受美学的重要观点的支持;二是现在解释学的相关理论”[4]。“电视受众在欣赏影视作品之前,由于电视受众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他们原有的各种经验、趣味、审美理想会在欣赏影视作品时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5]

好莱坞钟爱的励志电影中,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成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它和西方崇拜英雄和热衷英雄史诗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由于其根植于西方的基督教背景,其主题中的“救赎”思想就不大为中国观众所理解。电影中的主人公安迪蒙冤入狱,他计划越狱的行为在中国观众看来是具有水浒英雄的反抗精神,恰恰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这种误读。影片的主题已经在片名中点出:“救赎”源于人类的原罪,而安迪的原罪在于,虽然他没有客观上对他的妻子和他妻子的情人进行犯罪,但是他的确有过部分实施犯罪的行为,即在酒后开车前往妻子的住所附近,并且也携带了武器,这些都是他被控有罪的“证据”。可以说安迪的犯罪意识是他被捕入狱的“原罪”,安迪通过在监狱中的生活重新找回了自我,使他最后成功越狱获得身体的自由,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在监狱中所受到的苦难,以及他为其他狱友所做的事,抵消了他的“原罪”,从而使他获得了宗教精神上的“救赎”。对于缺乏相似的心理体验或者生活经历的中国观众,很难通过“移情作用”接受这种“救赎”的主题。

观众对移情作用的接受过程从关注故事本身,到关注故事主题,最后完成主题在观众心中的内化,即接受该主题所传达的思想。观众对励志剧的关注是从关注故事本身开始的。一般来说,励志剧因其设定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使得文本相对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更有张力。比如《亮剑》,电视剧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主人公李云龙就处在日军坂田联队优势兵力的包围之中,要正面突围。观众根据生活的经历和对历史的了解,知道八路军在装备和人员数量均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是很难突围的,想正面突围更是难上加难。这样,李云龙将如何带领战士成功突围就成了电视剧的一个悬念,观众不知不觉地就通过“移情作用”,将自己与剧中的李云龙做了心理置换,体验着角色的心理和思维。在剧中,李云龙大胆地将部队前压50米,并用最后的两发迫击炮摧毁了敌军的指挥部,使日军群龙无首,趁机成功突围。这样的处理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观众的审美期待心理得到了满足。

当观众关注励志剧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励志的主题常常会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出现在剧中,引起观众的关注。还以《亮剑》为例,李云龙作为一个没有读过书、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偏偏在几次作战中都能取得关键性的胜利。除了对坂田联队的突围之外,李云龙在李家坡战斗中通过采用“土工推进”和“集束手榴弹”轰炸的方法,成功地消灭了占据有利地形的山崎大队。同样,在和新来的政委赵刚研究骑兵训练的方法时,也成功地使赵刚做出了让步,接受了“有限制的体罚”这样“不人道”的方法。此时,观众已经高度关注并“移情”于故事和人物,必然会对李云龙成功的原因产生好奇。此时《亮剑》适时地通过李云龙的口,道出了成功的秘密:“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是死,也要成为一座山、一座岭。”这种“亮剑”精神就是英雄主义的大无畏精神,使人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顽强地与之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观众在不断接受励志剧主题的时候,“励志”的思想也随着观众精神体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观众内心的思想,从而最终引导观众在生活中实践励志剧的主题精神。

研究“励志”主题的接受过程,对于提高励志剧的艺术表现力,增加励志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经济效益上,大多数观众接受励志剧,并接受励志剧的主题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提高收视率。比如电视剧《亮剑》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居高不下;同样,电影《少林足球》在获得金马奖殊荣的同时,票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萧条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社会效益来看,励志剧把孤立的社会个体凝聚成了一个整体,使得“文以载道”的功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得以实现,可以启发、教育观众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完全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远离大众的心理体验和文化经历的电视剧相比,励志电视剧对大众的正面教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倡导了健康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达德利・安德鲁.评价――对于类型和作者的评价[J].彬华,译.当代电影:1988(8):147-148.

[2]baike.省略/view/2575623.htm.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94.

[4]秦俊香.影视创作心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313.

[5]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17.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拳击电影 励志题材 《铁甲钢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03

拳击类题材的电影在观众的内心一直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更是为奥斯卡奖项所青睐。例如获得最佳影片的《码头风云》(1954)《洛奇》(1976)《愤怒的公牛》(1980)《百万美元宝贝》(2004)《斗士》(2010)而凭借拳击题材电影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员竟有7个之多。不管是获得最佳影片还是影帝提名,拳击类题材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励志功能无疑使电影人和观众为之疯狂。

由梦工厂影业制作、迪士尼影业发行的好莱坞影片《铁甲钢拳》,讲述发生在未来的2020年,生活潦倒、前妻过世的退役拳击手查理和儿子历经阻碍取得全国机器击冠军,并最终赢得了亲情和爱情的故事。该片投资8000万美元,自北美上映以来取代《洛奇4》成为北美影史周末票房最高的拳击电影,全球票房高达4亿多美元。当然,回顾各类拳击题材的影片,像《铁拳男人》《黑狱拳霸》《飓风》等等都是潦倒穷困的小人物在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经过一系列的经历和认知又克服了失败和挫折,最终赢得成功。我们都已熟知这样老套的情节,可在当观看此类优秀的影片时我们又会被其深深吸引。它之所以能席卷全球,展现出如此大的魅力,成为拳击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燃起了人们内心因忙碌而黯淡无光的激情火焰产生巨大的共鸣。

一、激烈的搏斗场面

作为全球的发达国家之一,美国的经济体系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就导致了人们阶级矛盾的突出,犯罪率也就随之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就积极强调使自己强大来保护个人的利益与安全,这也形成了美国较为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于是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拳击运动,使美国这个拳王辈出的国家,更加对此类题材的电影为之青睐。

作为世界的体育大国,既有像《一球成名》的足球题材、又有像《空中大灌篮》《像乔丹一样》的篮球题材,也有像《弱点》《点球成金》的橄榄球题材等等。而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自电影诞生以来共拍摄了超过2万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影片。“拳击题材向来是美国体育电影里的一个沿袭已久的传统,开始总是在激烈残酷的拳击比赛的画面里充斥着血泪、伤痛,或者书写情感的失落,或实现梦想的荣耀,那种满脸血痕,充满着疲惫和厌倦的目光,被举起的无力的戴着拳击手套的手,欢呼的人群,爱人的拥抱,成功的光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之间的对比似乎在努力讲述着支撑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1]在搏击场上我们总能看到激烈的比赛,疯狂的呐喊。汗水与血相融,书写着自己的尊严。对于电影,拳击所要展现的不仅仅是拳拳到肉的痛感,也不完全是强力的视觉冲击。在当偌大的比赛场地,中间明亮的擂台被四周的黑暗所包围,让观众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把自己融入拳击场当中。只有这样,擂台上的你来我往,才能够让人们全神贯注更加富有激烈的效果。擂台上的搏斗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感情和情绪的宣泄,拳手之间相互的厮杀,汗水与鲜血甚至死亡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刺激也可以让赛场上的拳击手充满信心和斗志。而这种争夺荣誉的精神也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激励着观众。例如《铁甲钢拳》中机器人已经在拳击运动中替代了人类。其实,机器人之间的搏斗我们并不陌生。早在《机械公敌》《终结者》以及《变形金刚》等系列中就已经出现了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搏斗。但是在让机器人在拳击场上进行拳击比赛还是头一回出现。于是机器人之间重拳对砸的重金属撞击声以及冰冷的机器与活物之间的搏斗,就具有了很强的看点。在本片中,主人公查理用自己的机器拳手“偷袭者”与“黑色霹雳”的公牛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偷袭者”将公牛打得狼狈不堪,拳拳到肉的声音让观众大呼过瘾。公牛的频频失败使查理放松了警惕。结果一时疏忽被愤怒的公牛顶掉了“偷袭者”一条腿,单脚跳的“偷袭者”根本无法再战并最终被公牛击溃。

无论是《洛奇》《愤怒的公牛》还是《铁拳男人》《拳王阿里》都有精彩的拳击看点。有脸部受到重击之后变形的缓慢的特写镜头,也有观众在场下手舞足蹈的喊叫。例如《铁甲钢拳》中 “吵小子”被“国王”斩首,令观众兴奋激动凸显出野蛮和暴力。小机器人“原子”所向披靡的,让人们歇斯底里的喷着香槟,一声声呐喊如浪潮般汹涌,就连贵妇摸样的黛布拉和她的绅士丈夫也不顾形象激动无比,场面几乎失控。这就是拳击运动的魅力,更何况这是铁做的冰冷的机器之间碰撞出的热血的火花。

二、丰富的人物感情

纵观拳击题材的电影都会走感情路线,有的走的是感情与事业的路线(《铁甲钢拳》《斗士》),有的走的是人物的重新崛起(《洛奇》、《百万元宝贝》)。拳击运动的电影中剧情都不是很复杂,无非是主人公历经困难险阻,最终取得成功。作为励志类题材的电影,拳击电影中主人公的最后胜利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如何追求家庭的亲情与事业的信心。例如《铁甲钢拳》中查理走投无路身无分文,向别人低三下四的借钱。昔日辉煌的拳击手得到的却是“你就是个赔钱的货”的评价。这对于人的自尊是极大的伤害。于是,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就成为影片主要表达的元素之一。除此之外,影片要表现的不是“原子”最后“击败”了不可战胜的“宙斯”,而是着重体现了父子二人对亲情价值的追求。《铁甲钢拳》就是一部讲述敢于拼搏和重拾尊严的电影,既表现了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赢得胜利,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亲情家庭的守护。

一部好的电影不会只赢取大众的口味,而是能在文化领域中扮演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从而引导受众提高审美水平更加重视人文的关怀。所以,拳击电影所表达的并不是单一的人物奋斗史,而是人物在亲情的作用下重识自己,以及在友情、爱情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其中家庭和尊严的主题,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影片中点的主人公查理不但是个没落且负债累累的拳击手,同时也是一个毫无责任心的父亲,但是在儿子的影响下,父子之间的关系在逐渐缓和,这两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经过不断的努力合作和训练,终于获得真正的胜利,也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美国的拳击电影多以体育励志为主要风格,加以丰富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为依托,配上幽默诙谐的桥段,不断地刺激观众对追求生活美好的情绪以及不愿服输的运动斗志。力争从视听手段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影片达到运动与励志完美结合的理念。例如《铁甲钢拳》马科斯为报救命之恩执意将“原子”从烂泥里挖出来。它其貌不扬的面孔和略带点狰狞的嘴巴以及如婴儿般呜呜作响的学着人的动作第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却让观众丝毫感觉不到厌恶,反而是带着一种温馨的心情和视角来看待这个刚获得重生的“过时”的机器人。《铁甲钢拳》在拳击比赛中还融入了父子亲情。当查理生活落魄的时候,儿子却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一名拳击手的儿子,骨子里也同样如同父亲一样充满了对拳击的热爱和执着。在得知自己父亲也曾经辉煌过,便更加肯定了对他的崇拜和体谅。于是,儿子这个和查理关系最为亲密的角色是他重新找回尊严和激情的精神动力。在最后和“宙斯”的大战中,观众们能很强烈的感受到查理父子之间的柔情。马科斯深情地望着斗志昂扬奋力地激情四射的挥动着双拳的父亲,令观众产生亲情和爱情的共鸣,放佛又让人们看见了当年那个风云拳台的拳击手高大的身影,强烈的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突显了人性的美好。

三、多变的文化特征

在东方,主要讲究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整体性和团体性,看重民族大义,团结意识。而在自由、个性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西方文化体系中,西方人则更重视个体性,更加突出自我、注重自我的感受,主张个人荣誉,强调勇敢拼搏的精神。影片中“亚当”在比赛最后阶段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筋疲力尽的“宙斯”只有招架之功。在美国体育精神的推动与影响下,其已成为世界头号体育强国。是美国体育精神促进了美国体育的成功,美国体育的成功又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础。《铁甲钢拳》就把美国的体育精神很好地融入其中。 “亚当”被“宙斯”击倒数次,被打得浑身冒烟,查理只好让“亚当”模仿自己的动作与对手继续抗衡。最后他渐渐地从中找回了自信,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令潦倒的查理完全摆脱了挫败的阴影,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坛斗士。

美国的电影在表现励志精神的同时也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社会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西方一般把“个体主义”放到最大,非常强调个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把自己的最大的潜在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让自我得到满足。这也是他们崇尚竞争、非常好斗的根本原因。从西部拓荒开始,美国文化历来就偏爱个人奋斗,可以说没有大胆的奋斗与拓荒精神就没有今天的美国。就像《洛奇》中虽然是个底层拳手,但是永不妥协,哪怕被打得鼻青脸肿,也不曾倒下,即便不能赢得比赛,也要输得光荣。

从励志电影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西方文化的发掘者和传播者,导演们的作用就是将富有表现力和个性的电影通过银幕的方式将美式的价值观加以宣传,源源不断的影响外界以及其他文化的理念,从而实现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拳击电影不但传达着励志的精神,也以体现自由、民主,英雄主义,以及美国文化价值观。通过与观众内心的共鸣,进而无声无息的传播并体现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们在看类似于像《铁甲钢拳》《拳王阿里》《斗士》等励志题材的拳击电影时,在意识到认同这些具有娱乐性质的同时,其实也在受西方价值观细微的影响。我们在接受其传递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距。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文3

64岁的方励这样回复《财经天下》周刊记者的约访请求。作为电影制片人,他近期都在忙着为李玉导演的新片《阳光劫匪》做前期筹备。

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同名小说,讲述四个都市青年寻找宠物的故事。当前剧本已经完成,正在做分镜头、特效预览和场景设计,如无意外该片将在9月下旬开拍,明年秋季上映。

《阳光劫匪》是方励参与制作的第11部电影,他是北京劳雷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经他手制作出的电影有《后会无期》 《万物生长》 《观音山》等,因为投拍的电影多是文学艺术类影片,《观音山》还曾以8000万元票房打破中国文艺片票房纪录,所以方励被认为是业内知名的文艺片制片人。

做电影的同时方励还在设计新的水下遥控机器人。他另一个身份是美国劳雷工业公司总裁,这是一家做“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工业公司。

“前天晚上4点钟睡觉,结果刚躺下就想到一个点子,爬起来和美国工程师打了一小时电话。”方励说,他的世界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每天上午10点起床工作,凌晨5~6点睡觉。“困了才睡,饿了才吃,吃饭睡觉其实挺无聊的。”

这种横跨科学技术和文艺创作的工作方式陪伴了他十余年。他的公司涉及地球物理仪器开发、海洋科学调查、电影制作等多个行业。

但更多人是通过两个视频才认识方励。2014年09月,方励在网络演讲平台“一席”上发表演讲《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以“有故事的老男人”的身份建议年p人要“敢于折腾、追求内心的理想和喜好”。该视频当时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被标题党冠名为“99%的人看完之后都辞职了”。

和这段广受好评的视频不同,另一个与他相关的视频则引来巨大的争议。

2016年5月12日晚,方励以《百鸟朝凤》联合出品人的身份在微博视频直播时下跪磕头,向全国影院经理求情,希望他们为电影《百鸟朝凤》争取排片,同时也跪求网友帮忙传播扩散,支持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

该视频引起巨大争议,赞扬者认为,作为该影片的志愿者,方励不为名利,只是单纯的希望这部片子能获得更多关注,这一跪显示了他的真性情。

批评者则认为,下跪有道德绑架之嫌,让影院经理不好意思拒绝,如果这成为一种风潮,将引发更多的无下限的营销方式;《人民日报》更是批评方励此举“丢了文化人的脸”。

不过,方励自己觉得这一跪非常值得。最终《百鸟朝凤》票房超过8000万人民币,豆瓣评分8.0,有超过10万人为该电影贡献评论。而在方励直播下跪前,该片上映一周的总票房仅有300多万元。“我要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让更多人关注这部片子,我早就跪了。”下跪事件一周后,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他如此说。

该片票房最后超过预期,在收回前期投入的300万元宣发成本后,该片的利润被捐献给了中国电影基金会下面的“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我是喜欢电影才来做电影的,不是想赚钱而做电影,所以我的动机不一样,我承认我是一个任性的人,随心走,想做什么就随着自己心愿去做事,且不设目标。”方励说。

任性的分享者

在2001年之前,方励这个名字并不为人所知,那时他的身份是美国劳雷工业公司总裁。虽然这个公司是业内知名的地球物理仪器开发销售公司,但在业外人士看来,这个身份和路人甲没什么两样。

但从2001年方励“一时贪玩儿”投资了王超拍摄的《安阳婴儿》后,他的名字很快就出现在影视、娱乐等版面上,并因为连续制作了数部未能公映的电影,如《颐和园》 《苹果》后,方励成为媒体口中的“地下电影教父”。

直到2011年他和李玉导演合作的《观音山》上映后才打破了这种尴尬,而在此前的10年中,方励已经为4部未能公映的影片投入了超过4000万人民币,颗粒无收。

对于方励而言,亏钱似乎并不是最苦恼的事情。他说,这些钱都是早前做总经理、CEO攒下来的工资,是自己的“私房钱”而且“家里也不指望他往回拿了”。

与亏钱相比,他更在乎好故事无法分享给更多的人――“当听到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很有意思、很传奇的一段历史,我就立刻想分享给周围的朋友。”

1995年,方励在美国看到一部讲述中国抗战的纪录片,名为《中国之战》 (The Battle of China),其中一个画面让他“感动很多年”――为躲避日军,国民政府从武汉西撤,很多难民趴在火车上蜂拥逃亡,还有更多的难民沿着铁轨步行西迁,而当列车缓缓开过后,铁道两旁的难民自发地扒掉铁轨,破坏跌路,以防止日本人利用其追击。

“这个纪录片是1941年左右拍摄的,当时许多美国民众并不支持自己国家参加这场战争,而美国政府希望借此类影片来打动民众,以改变他们的观点,我不知道有多少美国人被这个画面感动,但作为中国人我对这个画面念念不忘。”方励说,他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念头,希望有机会拍一部名为《最后列车》的电影,讲述“战争中妻离子散、悲欢离合的故事”。

3年后,他迎来了拍电影的机会。1998年,他的好友陈凯艳为他介绍了一个名叫王超的年轻导演,希望他帮助这个年轻人完成电影梦想。陈凯艳是陈凯歌的妹妹,当时是著名的影评人。

王超拍摄的这部电影就是后来未曾公映的《安阳婴儿》,这是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文艺片。从一开始王超就没有申请到电影拍摄的许可证,但他并未将这一事实告诉方励。电影拍了1/3,方励和朋友聊天时才知道拍摄电影还需要许可证,于是回头去问王超,这才知道这部片子根本无法上映。

“王超是故意瞒着我的,他告诉我实情我肯定不投钱了嘛。”

虽然这次投资亏损了“一百多万”人民币,但方励觉得“本来就是玩票,没有伤筋动骨”。“我开始就是帮忙,但有了第一个电影的参与以后,突然就很有兴趣继续做,我自己也没想到,上了贼船没下来。”

这次“被骗”非但没有让方励远离王超,反而为其投拍了第二部电影《日日夜夜》。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他们这次申请了许可证,做成了“地上电影”,但成片后方励觉得片子拍的“不够好不满意”,最终“任性的”自我封杀了该片。“拍的不好意思给别人看,署我的名字跌份。”这再一次让他的几百万元投资付诸东流。

此后他又和娄烨导演合作,投拍了《颐和园》。方励最初看到的剧本是讲述80年代北京大学生生活的故事,但投入1000余万元后,娄烨剪出来的片子却和备案的剧本完全不同,成片根本无法过审,最终《颐和园》也成为地下电影。

“这个不赖我,赖娄烨,他改了剧本,把这个电影变成了地下电影。”

虽然接连遭遇打击,但方励并不因此“痛恨”导演,他说自己“太爱这些导演了”。这帮人都有点儿疯狂,和自己很像。

所以疯狂的他没有停止对电影的投入,他和李玉合作的《苹果》再次被禁,并且因为“涉嫌传播色情”被处罚,方励本人被罚两年不能参加电影业务,但依旧没有改变他拍电影这个“奢侈的爱好”。

“我不会拍纯商业品、娱乐片,因为那肯定不是我的爱好。我又不缺钱,不用靠电影来赚钱,我喜欢投文艺片,因为它和人性有关,和情感有关。电影所以能打动我,就是因为人在不同时空中的情绪和情感,尤其是在大的时代变革中留下来的不同故事,很让我感动,我就是喜欢和大家去分享这些感动。”

为了分享这些影片,他在这个新事业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2008年《苹果》因为“涉嫌传播色情”被禁止上映,方励一次次去电影局申请上映,“求人,找关系”,10天内电影被重新剪辑了5次,但执着的方励还是不停地去申请。

“电影做出来要给观众看的,何况我做的是中国电影……我最喜欢我的电影能做出来给中国观众看。”他说

贪玩的企业家

采访前几周――5月11日,在舟山为《阳光劫匪》勘景时,方励一时“神经短路”抓着系船用的缆绳从岩石上下滑“玩儿裸手速降”,结果不仅双手磨破流血,还从2米高的岩石上撒手摔下,伤了左臀,两周内抽了两次淤血和积液,一次160毫升,一次135毫升。并因为屁股绑不住绷带,一走路就松,所以这两天又肿了。

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前,医生还建议他“做手术,将内部损伤的肌合”。但他对就医的态度并不很积极,在方励看来,患处的肿胀已经从“大面包变成小面包”,并且“只是发木不疼了”,对他来说做手术有些浪费时间。

他总在强调“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并称自己创业投进去最重要的不是资本,而是心血和生命。“用金钱来衡量生命的回报这个亏大了,生命最大的回报是快乐。”

虽然方励从商业市场中赚取了不小的财富,但他不喜欢别人叫他生意人,他更希望人们将他看做“企业家”。

“企业家和商人不能混为一谈,商人是做买卖,买进卖出,做交易的人。而创业者和企业家是将自己的技能、创意变成可被利用的商品,是将兴趣爱好变成一个商业模式,这和纯粹的生意人不一样。”

实际上,这种争论的背后是方励那一套“贪玩”的哲学,他将做企业看做是另一种“玩儿”。“这是广义的玩儿,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儿,我巴不得别人不管我,我就自己玩儿。”

十几岁的时候,方励就养成了这种“贪玩”的性格,他给记者看他年轻时的照片,留着小平头的黑白照,“看起来很正经是吧?其实喜欢玩儿的不得了……就像韩寒,我们其实不是要反传统,我们就是不要受束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时候的方励正经历着人生中最艰苦的时期。方励的祖父在台湾,1948年祖父曾安排父亲去高雄港务局工作,但父亲决定留下来,后来蒋氏离开成都时,父亲和飞行大队的朋友去送行。这一举动给他们带来了麻烦,方励12岁时被抄家,父亲被关押,母亲被下放,5年后,17岁的方励也被送到贵州深山里“凿隧道,修大桥”。

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方励考取了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的地球物理专业。但在入校之前,他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之所以报这个志愿是因为他当工人的时候经常去成都理工大学踢球,该学院有一个“恐龙化石馆”,踢球之余方励经常偷溜进去看恐龙化石,进而才知道“有一个地质专业”。而他自学高中课程时“特别喜欢物理”,于是在报考志愿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个地球物理系”,于是歪打正着选中了自己最爱的行业。

在演讲平台“一席”《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演讲中,他回忆了这些经历,并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一旦看到了自己的终点,就觉得没法活了……就像日历本一样,每天的生活就是扯日历,扯到终点等死,这太可怕。”

“一席当时是想让我谈电影,后来我说自己不会演讲,也不想彩排,他们就建议我聊聊自己的生活。”方励说当时的演讲是被现场的气氛感染的,“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因为我觉得大家在内心都有一片梦想之地。”

实际上,方励今天的许多决定都和当年的经历相关,比如《观音山》电影中在火车顶上的打斗桥段就是方励“从贵州龙里扒火车回成都替父打架报仇故事”的真实写照。而他之所以对《百鸟朝凤》如此推崇,除了“超喜欢吴天明,觉得两人有很多共通之”之外,也因为他从影片中想到自己的师徒关系。方励曾进入成都一家汽修厂做过机械钳工,当时带他的师傅是一个60多岁的老钳工,学了一年之后,师傅因为肝硬化而离世。最终方励以徒弟的身份联络其家人,帮助他们在成都操办后事 。

“(电影里)这种师徒关系我太明白了,做徒弟是要拜师的,拜了师,师徒关系就是固定的,一个师傅可以有好几个徒弟,但是徒弟只有一个师傅,这就相当于他的义子,这是中国的传统,不然师傅的手艺凭什么传给你?”

所以,方励第一次看《百鸟朝凤》的时候就哭了。实际上这部电影早在2013年就制作完成了,但因为没有宣发经费,一直到2014年吴天明去世也没能公映,最终成为吴天明的遗作。而当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将片子带给方励观看时已经是2016年的3月份。他们在北京的七棵树创意园――也就是方励的电影后期制作公司中看完片子,“晚上7点看,9点钟出来,每个人都含着泪。”

方励回忆说,看完之后大家情绪都很激动,觉得这部电影不应该被埋没。“现场就开始探讨各个营销点,希望将电影推向市场。”方励当时就提议大家为这部电影做一场“公益推广”活动,以志愿者的形式帮《百鸟朝凤》做宣发工作。

随后他又拉来曾经帮他做过《后会无期》和《二次曝光》的营销团队加入,总共召集了数百人的志愿者开始做宣传发行。

最终方励和其他两个伙伴凑出300万元用于宣发,鉴于《百鸟朝凤》没有明星阵容,又是小制作,他们当时就认为很难收回成本,可以对比的是《后会无期》和《二次曝光》的宣发费用都是“千万级”的,所以方励说,这次宣发是“无米之炊”。

果然,上映一周后《百鸟朝凤》的票房才300万元,而很多影院已准备在周末“下片”,方励说直播的时候他看到周围的小伙伴那种“期望的,失望的眼神”觉得压力巨大,“既然那么多人说,跪求,那我就跪一个吧!”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帮这部影片抬轿子的人,“是为这个电影服务,帮这部电影乞讨”,没考虑自尊,也否认自己是“道德绑架”。

“这个说法(道德绑架)是用词错误,准确的说我这是‘情感绑架’。”方励说,他用情感“绑架了义工、绑架了合作者”。

下跪事件发生后,在一周内方励接待了全国近百家媒体采访。他经常在他家附近的咖啡馆内和不同的媒体聊天,“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聊到晚上11点”。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师生同步发展为本,大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环境,保障我校学生健康成长。抓住我校作为试点学校这一契机,找准突破口,大胆创新,形成特色,创建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我校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为学校年五十大庆献礼,为打造新农村品牌学校迈出坚实的新一步。

二、主要任务

1、以发展为主题,增强学校凝聚力。我校已经确立了“以师生同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要以师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共同的价值取向,让太中人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发挥制度的积极功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2、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开展好绿化、美化、硬化、净化校园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发展校园的人文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师生处理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4、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的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根据我校师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开展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

5、精心打造励志文化,促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步发展。通过校园“电视台”、校园“红蜻蜓”广播站、学校感恩活动、校园励志歌曲、成长励志MTV、校园网站励志文章和励志影音、励志文化石、结合学校文化长廊的宣传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励志文化,让励志文化成为太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通过励志文化感化太中人的思想情感,让每位师生都自觉成为具有“太中魂”的太中人,进而驱动太中人愿意为太中的腾飞和祖国的繁荣付出行动,充分挖掘太中人的潜能,努力奋斗,让走进来的太中人都自信,让走出去的太中人都成功。

三、领导小组

成立太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

四、工作要求

1、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我校各种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到位,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约束的功能。主要完善我校的学校章程、教职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经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校内外活动管理制度。

2、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自然景观建设。根据学校五年规划蓝本,结合学校现状,凭着体现合理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认真研究景观点的安排与设计,力争不重复建设。为此,学校拟定将学校重心(即文化长廊一带和公寓楼后绿化带)作为绿化重点,种下校树,植下草皮、添以低矮花带,配以励志文化石,使自然景观爽心悦目。

(2)人文景观建设。通过人文景观的建设,进一步浓厚校园的书香气息。其一是重点打造文化长廊,加大文化长廊的宣传容量,包含有《华夏上下五千年》:喷绘再现出我国每个朝代的最具影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体现我国文明史,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包含极有时代性的《走进科学》:尖端科技、科技与生活、生活与环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打造石文化长廊,在校道、自然景点的点缀石头上刻上励志词,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励志石文化长廊景观。其三是搞好墙壁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利用校园围墙、教室墙面写上励志词、张贴名人画像、书法或学生个人作品展,布置好学习园地;在宣传栏做好《德育之花版》、《教坛明星及学习之星版》、《荣誉栏》等栏目。其四是做好校史成就概览。编写好《校史册》,让太中人了解太中的历史,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让太中人珍惜荣誉,热爱太中。鉴于学校场地有限不能成立校史馆,我校将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中之《走进太中》栏目,上传资料及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做到图文并茂,让更多人了解太中,同时为年五十大庆做充分准备。其五是开发挖掘学校标志的功能,将校标校徽的寓意,学校办学理念、方向、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

(3)科学景观建设。通过科学景观建设,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气质上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添置校园电视网络,通过学校校园“电视台”收看央视《天地人》、《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科技之光》、《科技博览》,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和学习科学的动机,让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同时开发我校《学科探究天地》功能,让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实际应用于破解学科难题。

3、加强校园人文文化建设

人文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着重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1)传播先进文化。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学习身边的典范做起,如学习我镇教育系统的滕大韶、韦桂珍、潘玉莲等同志的先进事迹,掀起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的师德教育活动热潮;学生则以身边的标兵作为榜样,形成明理诚信、发奋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注意欣赏并激发学生的闪光点,杜绝体罚,师生间真诚沟通、平等和谐,树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2)净化网络文化。通过学校德育处和全体信息教师的引导启迪,开展“远离营业性网吧告别千人签字”活动,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资源信息的思想浸蚀,引导学生上绿色网站网页,通过网络吸取丰富健康的知识。

(3)反对封建文化,抵制洋奴文化。通过文化长廊、广播站、校园“电视台”、雨花石文学社等途径,积极宣传“崇尚科学”、“反对封建”,结合“民族精神活动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以此为主题开好主题班会,进行辩论赛,让学生通过辩论更深刻感受文化的熏陶。

(4)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手段,特别是利用校园“电视台”做好校园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去恶扬善,积极引导师生做个“人格健全、明理诚信、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太中人。如在校园“电视台”设立《校园新闻》让师生了解我校本部和校点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等;设立《太中人》栏目,积极宣传校园内的优秀人物代表,并为之树立良好形象,进而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设立《聚焦太中》栏目,曝光我校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加以教育引导,让他们自觉改正坏习惯、坏毛病。同时定期播放央视《新闻联播》让师生了解国内外时事等。

(5)形成学校个性文化。目前我校已经制定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教风、学风,但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渗透、引导和巩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以独具特色的励志文化凝聚人心,并努力按照既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沿着打造新农村品牌学校的办学方向前进。校园文化建设其目的和结果是在于人的思想及精神状态的根本改变,引领学校师生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励志文化从人的情感因素出发,通过强化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同步发展,使人的“德与才”方面都得到进步,以达到人的根本改变。通过收看校园“电视台”之《太中人》栏目、听校园“红蜻蜓”广播站、唱校园周励志歌曲、阅览学校创办的文学社《雨花石》、感受学校月感恩活动、受《心灵驿站》的启迪、观看各年级成长励志MTV、浏览校园网站之《励志文章和励志影音》、体味励志文化石内涵、结合学校文化长廊的宣传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励志文化,让励志文化成为太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同时,学校将在教师上班时间统一着装,佩戴学校工作牌,以此引导学生放弃奇装异服,过分打扮,互相攀比的不良行为习惯,在面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一系列的励志活动,让太中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具有成就感,感受到作为一名太中人而自豪。

4、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师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行为,具体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发挥党支部、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党员会议和民主生活会,让我校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提升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并让全体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德育处带领团组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学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学生会纪律监督小组和卫生监督小组等,探索出农村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2)加强家校、社区与学校的联系,共建和谐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修建“和谐路”为契机和突破口,营造和谐氛围。和谐路将本部与校点连接起来,此路是县委、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直接关心的结果,是我校全体领导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文溪社区的领导们和文溪社区25户区民共同努力配合的结果,区民们在学校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全力支持学校,有的慷慨让出自留地不收一分钱,有的不但不收一分钱,甚至还捐资支持,此情可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上级领导部门、学校、社区共同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和谐之歌,故此路取名为:和谐路。寓意着共同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为此,学校将改革家访形式,以村屯为单位,社区领导、村委、学校领导和教师针对该村屯学生的特点亲自下村组织家长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家长问题,社会风气对教育的影响问题、家教问题等,加强交流、引导,消除误会、不良因素和不良影响,争取领导、家长和社会力量对学校教育的支持,架起真诚、沟通、理解的桥梁,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3)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目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教育,强化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生进行文明素质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湖南卫视 快乐女声 电视选秀 品牌战略

如今,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环境大不如前,观众的审美要求有所提高,广告商有了更多的选择,广电总局又有相关的政策限制。如此境况下,较早开始举办选秀节目的电视台该如何延续品牌、继续扩大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2009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快乐女声》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2009年9月初,湖南卫视热闹了整个夏天的歌唱选秀节目《快乐女声》顺利结束。据腾讯网报道,当年的《快乐女声》再次刷新了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自己创造的纪录:15万人报名参赛,上星后十场总决赛直播,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收视率第一名,收视率最高的一分钟,市场份额达到44.36%,观众规模累计达到2.3亿,“快乐女声”四个字,相关网页超过1200万。被调整到晚上10点半非黄金时段播出的《快乐女声》,收视率甚至赶超2007年《快乐男声》黄金时段的收视。随着2009年《快乐女声》的大幕落下,湖南卫视广告部完成了13个多亿的创收,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年的任务。①由此看来,虽然广电总局对《快乐女声》增加了颇多的限制,例如禁止短信投票、调整播放时间等,使得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生存出现困境,但是湖南卫视却“突出重围”,成功地延续了自己的选秀品牌。原因何在?从《快乐女声》的整个操作过程可以有所发现。

整合内部资源,支持品牌发展

每年的选秀,湖南卫视向来都是“全家一起上”,电视台里的所有资源统一整合,全力支持当年的选秀活动。2009年的《快乐女声》选秀活动,湖南卫视充分调动了电视台内部所有的资源,栏目互动,相互宣传,全力支持湖南卫视选秀品牌在被动环境中继续发展。

第一,对以往选秀资源的利用。不管是“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还是“快乐女声”都是湖南卫视的选秀品牌。因此,之前选秀活动积累下来的名气和影响力,以及往届的优秀选手,都是当年《快乐女声》的可利用资源。《快乐女声》启动仪式上,超女人气王李宇春和快男个性选手苏醒的参加,就是对以往资源的合理利用。往届选手的参与不仅增加了《快乐女声》的人气和影响力,还明确地告诉人们,《快乐女声》就是《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的品牌延续。如此一来,湖南卫视就对自己的选秀活动的三个品牌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第二,与电视台内部资讯类节目合作。在《快乐女声》比赛期间,湖南卫视的两档资讯类电视节目《娱乐无极限》和《播报多看点》每天都有关于《快乐女声》的新闻报道。《娱乐无极限》是湖南卫视开办多年的娱乐资讯类节目,该节目以鲜明的个性一直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在全国的娱乐资讯类节目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快乐女声》比赛期间,《娱乐无极限》一直都有报道,在决赛阶段还有对选手的专门访谈。《播报多看点》本是湖南卫视开发的一档大型原创生活资讯类节目,在《快乐女声》选秀期间,却专门策划了“快乐女声加油站”的娱乐资讯专题,每天都送上有关《快乐女声》的10分钟资讯,不仅报道《快乐女声》的赛事信息,还报道选手们的幕后花絮。在周五和周一的节目中,即在《快乐女声》比赛直播当天的节目和比赛之后的第一次节目中,还推出长达20多分钟的“快女特辑”。这两档节目在《快乐女声》选秀活动中给全国的观众带来大量的信息,为《快乐女声》的品牌宣传做足了工作。

第三,与自产电视剧品牌联手。在《快乐女声》的决赛直播中,湖南卫视自主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和《丑女无敌3》的主要演员曾先后来到现场,为比赛选手加油。《一起来看流星雨》是湖南卫视自主拍摄的大型青春校园励志偶像剧。《丑女无敌》则改编于风靡全球的都市喜剧《丑女贝蒂》,在湖南卫视播出以来引起轰动。这两部励志偶像剧与《快乐女声》青春励志的主题不谋而合,互相牵手不仅增加了彼此的人气,扩大了影响,还会提升各自的品牌内涵,树立更好的形象,一举多赢。

第四,与内部知名电视节目的互动。“快乐女声”20强产生之后,选手们被邀请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录制了一期节目;“快乐女声”10强产生之后,选手们来到湖南卫视的《一呼百应》像其他明星一样检测自己的人气;“快乐女声”3强产生之后,三位冠军候选人又来到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分享成功的喜悦;“快乐女声”冠军产生之后,3强选手又一起来到《背后的故事》参加节目。《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卫视创办十多年的著名娱乐节目;《一呼百应》是湖南卫视2009年新办的全国首家明星人气挑战真人秀节目,创办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不断引起关注;《背后的故事》是湖南卫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故事性谈话类节目,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的名牌电视栏目。这些栏目的性质不同、播放时间不同、观众属性不同,与这些节目进行互动,不仅使全国的电视观众对《快乐女声》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更深的了解,也使湖南卫视各个品牌栏目之间互相影响,达到了强强联合的效果。

联合外部资源,扩大品牌影响

湖南卫视为了使生存艰难的《快乐女声》能够继续成功,可谓“费尽心思”,尽可能地争取了大量合作伙伴,以求达到“人多力量大”的效果。

其一,与六大网站合作,聚拢更多人气。2009年的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与新浪、搜狐、百度、网易、腾讯、金鹰网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了6个网络直通区。合作网站还分别开设“快乐女声”专题页面,开通人气选手的博客,并作为节目评委,根据选手的网络人气代表网民给选手投票。与网络如此大规模并且深入的合作,在往届的选秀活动中是没有过的。随着网络的生活化,网民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我国现在已有3亿多的网民,聚拢了网民,就为《快乐女声》聚拢了更多的人气。

其二,与18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打造快乐联盟。由于2009年选秀的报名期比较短,湖南卫视取消了往年分赛区的做法,而是与太原、成都、郑州、武汉等全国18家城市电视台合作,组成一个快乐联盟。联盟成员在各自的赛区选拔30名选手送到长沙参加全国突围赛,与往年湖南卫视亲自到各地区海选完全不同。这种联盟的形式不仅壮大了湖南卫视选秀品牌的力量,还奠定了湖南卫视在地方电视台的领导地位。

其三,与全国13家电台和平面媒体合作,保证舆论宣传。湖南卫视与电台和报纸这些非同类媒体的合作基本上属于互帮互助型的,《快乐女声》需要媒体的宣传,媒体也会关注影响较大的选秀活动。湖南卫视与这些媒体主动合作,是想让合作伙伴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虽然电台媒体相对弱势,但是对于广大的车内人群却是最适合的媒体形式,与电台的合作无疑会增加《快乐女声》对经常开车、坐车的受众的宣传效果。平面媒体作为人们主要的信息接触渠道,宣传效果自不必说。电视、报纸、电台,加上网络,这样全方位、多媒体的宣传策略为湖南卫视选秀活动的再次成功提供了保障。

其四,与著名时尚杂志合作,注入新鲜元素。2009年,湖南卫视和世界知名杂志《ELLE》强强联手,为参加决赛的选手进行形象包装。自从10强选手的第一次比赛,《ELLE》杂志就开始为选手们进行形象上的包装,拍摄每一期“封面女生”的照片。为此,《ELLE》杂志还专门斥资搭建了“快乐女声”专用摄影棚,专门请来国内或国际顶尖造型师、化妆师和摄影师为“快乐女声”服务。这样的合作为草根娱乐注入了新鲜的时尚元素,使湖南卫视的选秀活动更加光彩,彰显出大手笔的风范。

其五,与国内所有知名的唱片公司合作,扩大影响。在2009年的《快乐女声》比赛中,湖南卫视请来国内所有知名唱片公司的负责人担当专业评审,用他们的专业眼光,为人才的选拔提供参考。虽然专业唱片公司的加入并不能提高参赛选手的质量,但是却能够增加《快乐女声》在唱片界的影响,提高湖南卫视选秀品牌在唱片界的知名度,这对《快乐女声》优秀选手和选秀活动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提高节目质量,增强品牌自身实力

要想保持品牌,关键在于自身的不断提高,所有的外部条件都起不到本质的作用。湖南卫视要想延续选秀节目的品牌,主要还是要把《快乐女声》这个产品做好。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湖南卫视从节目包装、节目内容和参赛选手三个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

在节目包装上,湖南卫视着重提高节目的格调。首先,进入决赛阶段后,湖南卫视基本放弃了炒作的惯用手法,既没有绯闻,也没有丑闻,有的都是“快乐女声”背后的真实故事。比如江映蓉在父母离异时坚强地成为妈妈的依靠、李霄云在爸爸病重时动人的歌唱、黄英妈妈希望早日嫁女的淳朴愿望等,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都是真实的成长故事。其次,与世界知名时尚杂志合作,为选手精心设计、打造充满个性、引导潮流的青春时尚,使2009年的“快乐女声”成为湖南卫视2004年开始选秀以来最美的一届。再次,著名电视节目《鲁豫有约》对10强选手进行了访谈,讲述了《快乐女声》选手对梦想的追求,这使得《快乐女声》突出了青春励志的主题,拂去了喧嚣和浮华。徐静蕾担纲制作的节目宣传片也主要突出了《快乐女声》清新、自然的风格。总之,湖南卫视在对《快乐女声》选秀包装上着重突出了“真实”、“时尚”、“励志”的品格,提升了选秀品牌的外在形象。

在节目内容设计上,《快乐女声》可谓场场精彩。由于节目的播出时间是在晚上10点30分以后的非黄金时间段,湖南卫视只能靠精彩的节目内容来吸引更多的观众收看。《快乐女声》的赛制环环相扣,悬念不断,既会产生像黄英一样的反败为胜,也会产生像郁可唯一样的意外出局。每一期不同的比赛主题,让观众每一场都体会到不同的惊喜。明星嘉宾的客串,给紧张的赛事带来别样的看点。流行乐队和知名舞蹈团队的助阵,也使节目的观赏性得到提升。各种要素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节目本身的质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在对选手的评比中,更注重综合实力的考察。选手是选秀节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选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选秀节目质量的高低。2009年的《快乐女声》不仅注重对选手的评比,更注重对选手的培养。在比赛过程中,湖南卫视内部的造星团队着重挖掘各个选手的个性和特点,培养选手的综合能力,帮助选手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具有一副好嗓子的民歌选手黄英,节目组为了改变她曲风单一、歌路狭窄的缺点,有意培养她尝试摇滚风格,结果使得黄英凭借“中国摇滚音乐之父”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华丽转身,最终冲进全国前三名。

结语

电视选秀节目确实称得上是湖南卫视的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超级女声》取得成功的2005年甚至被朱大可教授称为中国的娱乐元年。②品牌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湖南卫视在广电总局对《快乐女声》的重重限制下,努力进取,大胆创新,为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快乐女声》在延续湖南卫视选秀品牌的道路上采取的策略为电视选秀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注 释:

①腾讯娱乐:《天娱传媒华丽转身开启全民偶像全新时代》,ent.省略/a/20090907/000374.htm,2009-09-07/2010-12-05.

②张华立:《快乐女声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视听界》,2009(4)。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阿甘正传 励志电影 小人物 传统价值观

当今,《阿凡达》、《变形金刚》、《指环王》这样的视觉系电影大行其道,但我们心中总忘不了天地间阿甘(《阿甘正传》男主角》)不断奔跑的身影,安迪(《肖申克救赎》的男主角》)那凝望天空深邃的眼神,盖瑞(《以父之名》的男主角)浪子回头后坚毅的面庞线条,基多(《美丽人生》的男主角)穿行在集中营瘦弱的身体和那始终不变的诙谐幽默,许三多(《士兵突击》的男主角)拙劣的口才和强大的行动力。励志电影一直以来是慰藉观众的心灵鸡汤,它抚慰人生路途中的孤独,照亮前行的道路,从来不缺少掌声和市场号召力。

本文通过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票房和艺术表现力具佳的作品,来寻找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小人物的奋斗史

对历史的记述素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写历史”,即认为众多英雄人物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左右时代的命运,历史是一部英雄史,同时期其他小人物的生活可以忽略不计。另一种是相对于“大写历史”而言的“小写历史”,它以普通人为主线讲述历史,认为历史是由普通人创造和组成的。

励志作品在内容选择上与历史记录相似,也有分为两种,分别是名人传记和小人物的奋斗史。前者类型的作品诸如《甘地传》、《拳王阿里》、《女王伊丽莎白》、《外交风云》等,后者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以父之名》、《美丽人生》、《士兵突击》等作品。

1995年上演的《阿甘正传》,票房收入2.3亿美元,斩获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六项大奖。以讲述小人物奋斗史的励志电影中小人物坎坷曲折的奋斗经历比名人传记更深入人心、震撼灵魂,票房收入和影响力也更胜一筹。

阿甘出生在阿拉巴马州一个单亲家庭,由母亲独自抚养,智商只有75,双腿畸形,连正常入学都有困难。没有人看好他的未来,更没有人相信他能有所成就。第一天上学,开校车的女司机对他不屑一顾,同车的孩子几乎没有人愿意和和他坐在一起。他唯一的长处就是奔跑,同龄的孩子欺负他,阿甘在珍妮的呼喊声中开始奔跑,腿上的矫正器脱落,身体的束缚不在,他一路跑进橄榄球场,受到教练的赏识,上了大学。进入大学后的阿甘继续他的奔跑神话,入选全美橄榄球明星队,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毕业后,阿甘入伍,经历越南战争的出生入死,从尼克松手里接过国家荣誉勋章,又亲历中美乒乓外交,目睹破冰之旅,成立捕虾公司,成为百万富翁。

阿甘一路奔跑,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美国六十到八十年代的众多历史时刻融为一体。影片中羽毛随风飘逝,观众回到了二战后的六十年代,性解放、流行音乐、嬉皮士、黑人民权运动、越战、肯尼迪遇刺、中美关系解冻、水门事件,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大屏幕上一幕幕回放。阿甘用小人物的身份带着观众回到过去,没有冰冷的文字,也没有距离感遥远的大人物,只有已逝的岁月,只有观众都曾经历的历史,那是他们的普通生活,让他们既舒心又感动,好像在看自己的家庭录影带。

小人物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他们平凡如普通人,看着他观众就像在照镜子。阿甘由于自身不足导致的坎坷经历,使观众回味起自己人生经历的不易,看着阿甘努力成功,观众也不禁重燃梦想。观看电影的观众大多是普通人,亲切观和零距离感是小人物奋斗史得以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

二、爱的主题的贯穿

《阿甘正传》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但同时受到其他国家观众的喜欢,它是不同肤色的人励志电影名单中的必看作品。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俗的差异,许多励志电影的影响力只会波及本国或相同的文化圈,但《阿甘正传》打破了文化和国界的阻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在于电影中包含了人类情感中具有共性的价值观――爱,《阿甘正传》通过电影中不同的人物历程,表现出人生中不同的爱。

母爱――阿甘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独自抚养阿甘,本已比别人艰难辛苦,面对智商只有75的儿子,母亲只有无私的爱,没有半点怨天尤人。阿甘不能正常进入公立学校上学,母亲做出牺牲,只为了让儿子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而不要因为有时的反应迟钝去特殊学校做没有意义的事,过没有意义的人生。阿甘走在街上受到嘲笑,母亲妙语连珠地告诉他,“你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当阿甘开始走出家庭,接近社会时,面对种种困惑,母亲又乐观地开导他,“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阿甘的路是自己走的,但没有母亲的爱,永远也迈不出第一步,母亲在他年幼时帮他开启了人生的大门,为他以后一路健康乐观的生活种下了种子。

爱情――阿甘对珍妮的爱。从小身世相近,出身在单亲家庭,相互作伴,青梅竹马。阿甘一直知道,珍妮是他的最爱,在珍妮困难无助的时候陪伴在她身边。阿甘人生第一次对珍妮说出“我爱你”,得到了“你不懂什么是爱”的回答。经历战争归来的阿甘,再次见到珍妮,把用生命换来的勋章交给珍妮,并再次提出要做她的男友,却又一次听到无言的回答。遇见分开,再遇见再分开,岁月流转,阿甘怀着始终执着的爱,等到了自己的新娘,有了可爱聪明的儿子,听到了珍妮对他说“我爱你,福雷斯。”这是上天对阿甘执着爱情的回报。

爱是人类感情中最真挚、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人向往和需要的,对爱的歌颂和表现则是永恒的主题,《阿甘正传》贯穿始终的母爱、爱情、亲情,让观众动容和温暖。

三、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优秀的励志电影首先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会将观众带进电影院。

美国二战后,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蔓延,许多青年人曾一度染上,成为瘾君子;性解放从大学校园里开始流行,冲击传统观念;猫王、列侬等流行天王的出现,让流行音乐大放光彩,追随、崇拜者络绎不绝;黑人民权运动,消除了种族隔离,不同肤色的孩子开始同校上学;嬉皮士们走出家门,四处流浪,在公园等公共场所里,搭篷居住,提倡财产、食物共享;女权主义鼓励妇女工作,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报酬;陷入越战泥潭的美国,身心疲惫,战争没有结果,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国内反战情绪此起彼伏;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国家和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进入九十年代,经历了现代文明的繁华和各种思潮运动的起伏后,“垮掉的一代”步入中年,冲动和叛逆过后是冷静,开始反思质疑过往,渴望回归传统的价值观,追求家庭的温暖和最真挚原始的情感,许多曾经离开家庭工作的母亲,又重新回归家庭,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宗教仍然是人们的心灵归宿,努力和执着的“美国梦”被重新唤醒。

《阿甘正传》中阿甘和珍妮的人生是影片的明暗两条线索,导演安排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经历和归宿,迎合了当时整个美国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可和回归。阿甘单纯朴素,不谙人事,只凭借一颗执着的心,奔跑的双腿,带着从母亲那学来的处世哲学,步入社会,所有流行文化和浪潮,他都置之身外,依然如故的做自己。却奇迹般的一帆风顺,当身边的大人物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在公众的视野时,他还是一如既往平静幸福的生活。珍妮,一心离开粗劣的父亲不幸的家庭,逃脱束缚,吸毒、性解放、嬉皮士,她一路追随,却越是挣扎却越陷越深。最终,与阿甘结婚,拥有丈夫和孩子的完整家庭,才停止了她前半生的叛逆和流浪,是家庭和传统的呼唤,让珍妮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电影中珍妮曾怀抱吉他唱到:“人要走过多少路,才可以成之为人,生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珍妮用自己的一生寻找答案,终于在临终前明白,答案只是一条回家之路,回归传统之路。这也是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写照,经历动荡的“垮掉一代”正在走一条回归传统之路。

结 语

《阿甘正传》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励志电影之一,除了感人的故事情节外,电影之外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也成为《阿甘正传》成功的决定因素。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是在生产基础上衍生的意识作品,人类往往会将自己最理想和最美的感情和价值观放入其中,同时电影也会成为时代信息的载体,反映整个时代的声音,经典作品尤是如此。■

参考文献

①刘莉,《奔跑的童话――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评析》,《电影评介》,2009(14)

②张荣芳,《〈阿甘正传〉与〈肖申克救赎〉比较分析》,《邢台技术职业学院学报》,第26卷第2期

③,《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社会的价值回归》,《电影评介》,2009(13)

④吉米・卡特 著、汤玉明 译:《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的道德危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