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2013护士工作总结

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12月我科25名护士,实行护士分层管理,2013年1~6月25名护士,未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达标率和两组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2013年7~12月护理质量达标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2013年1~6月(P<0.05)。结论:护士分层护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儿科;病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55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己的病情不能表达清楚,这就对患儿日常护理提出更大挑战。分层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相应层次的有效管理以及优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1-2],这种管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医疗领域[3-4]。我院将护士分层管理应用于儿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12月我科2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49岁,平均为27.2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12名,中专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1名,护士8名。

1.2方法分层管理模式:(1)根据护士资料,构建分层制度。查阅2003~2013年的护理档案,并且对我院儿科的投诉情况以及护理差错进行总结归类,以此作为分层的一个参考标准。(2)按照护士的学历、职称,并参照十年间护士的护理情况将儿科的护士分成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3个等级。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检查、管理和指导初、中级责任护士的工作;中级责任护士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医嘱处理、较重患儿护理、书写护理病例以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工作;初级责任护士在根据上级护士的指导,然后进行临床护理工作。(3)原有工作制度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工作制度。护士必须认真、刻苦学习,明确了解三级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及组成;调整对值班人员的分配,当处于护理高峰时,适当增加护士,更人性化排班,充分利用护理资源。(4)将上班制改为8 h,即每日3班,确保各组人员都要有3种类型人员,有助于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5)根据时间段的具体人流量,合理的配置护士人力资源,24 h进行护士上班制轮换。(6)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级别护士的不同责任,对各级护士有侧重点的进行测评,这就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可以间接推动儿科护理工作的改善,在医患纠纷这个问题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是避免发生[5]。

1.3观察指标比较2013年7~12月与2013年1~6月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1)护理质量达标的测评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措施落实率、护士专业技术考核达标情况。(2)抽查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患儿家属出院调查问卷各50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配对χ2c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儿童作为特殊就医群体,由于他们年龄小,表达能力差,传统护理模式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至于引起家属的不放心[3]。我院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之中,表1所示,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目前,我国临床护士无论学历、职称高低,都承担一样的工作,使优秀护士不能尽其才,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护士的分层管理更加明确了各岗位层次的职责,逐级管理,逐层晋升,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每位护士的进取精神,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各责任小组人员固定,更好地落实了患儿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尽量满足患儿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充分地利用护士人力资源,挖掘人员的潜能,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协调有效的进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华,何国平.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77-78.

[2]曹敏.我国护士分层次使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63-865.

[3]韩旭娟.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590.

[4]乔莉娜,赵书敏,车文芳,等.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7C):1952-1953.

[5]章晓军,夏海鸥,徐彬彬.护士分层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2):3307-3310.

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ATC培训模式;核心能力;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es adopt the model of ATC training of the core ability training effect,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e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this time period was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was adopted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this time period is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aking the ATC training mode, and then the cor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core competence of the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54.97±17.834), the total score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0.21±11.326). Conclusion ATC training mode for nursing staff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e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aff,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ATC training mode;Core competence;Factor

ATC培训模式是指"诊断(Audit)、培训(Training)、督导(Consultation)"的联合培训模式,简称ATC培训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为真正达到培训"知-会-行"的结合及效果,降低临床护理工作风险,我院已初步探讨了ATC培训模式在护理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1],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与此同时,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也日趋占有重要的地位[2],而ATC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本文通过比较传统培训模式和ATC培训模式的临床效果,对ATC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层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岗护理人员302名。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这一时间段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0 月~2014年10月这一时间段设为观察组。

1.2研究方法 对所选取的对照组在岗护理人员进行传统模式培训,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对所选取的观察组在岗护理人员进行ATC培训模式进行培训:①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把握护士工作现状及培训需求,界定问题所在,制定出培训计划和方案,指导培训系统实施;②根据制定出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设计针对性的实效培训课程,改善与提升护士的心智、能力和相关技巧,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改进提供思路和操作方法;③借助多次的现场检验,利用多种方法、途径来促进培训内容完全被培训对象所吸收、应用,以纠正培训中讲归讲、做归做,讲和做分离等缺点,并形成相关的培训制度、流程、表格等具体操作工具,建立规范化的培训模式和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数据库管理系统。

培训后采用刘明等研制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在岗护理人员进行测评[3]。全量表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最低分为0分,满分为232分,得分越高,护士的核心能力越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和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302名在岗护理人员的一般信息资料 302名在岗护理人员人口社会学特征描述见表1。

2.2对照组中护士核心能力总得分为(154.97±17.834),观察组中护士核心能力总得分为(220.21±11.326)。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于ATC培训模式,可完善临床护理继续教育规范化的培训模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培训需求的准确定位,确保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引导护理管理者通过研讨得出正确培训实施方案,达到"知行合一",培养护理人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训功效更持久。

关于护士核心能力,2003年国际护士协会首次提出了通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表明护士的核心能力已逐步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5,6]。护士核心能力是帮助护理专业发展的工具,可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地发挥其专业功能,为医院提供多方面的基础技术,且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的作用已被相关研究已证实。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取ATC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同时,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基础、专科护理技能、对下级护士的培训能力、评估病人能力、与病人沟通能力、病人教育管理的能力、协调、组织及应急能力等也均显著提高,这与唐春菀等人的血透室护士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研究相印证[7]。

综上所述,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通过诊断、培训、督导三个阶段的循序进行,完成了对不同层级临床护士1年的核心能力培训工作,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充分表明ATC培训模式值得临床借鉴和普及。在今后的研究中各医院应不断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继续提升我国护士的核心能力,从而促进护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群,倪嘉,伍素华.立体化质量环节控制在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8-79.

[2]杨巾夏,陈翠萍,马桂芬,等.护士核心能力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2-6.

[3]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4]赵丽婷,赵素琴,杨辉,等.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2):1368-1371.

[5]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 教职成厅[2003]3号.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OL].http:///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5&infoid=8226,2003.

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

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1]。现将我科自2013年6月“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健康教育质量改进工作中,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成立同心圈,由1名硕士研究生医师、5名主管护师、5名 护师和2名护士组成,调查对象随机抽查急诊科输液患者140名。

1.2 方法

1.2.1活动实施日期为2013年6月~2014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取名同心圈,选出圈长和副圈长各1名,圈员各有分工,进行1次/w圈活动,1h/次,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目标。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随机抽查2013年9月~12月的急诊科输液患者140名,分析现存状况的主要原因为护士理论知识不够全面,缺乏沟通技巧,病种多、资料不全,护士认为不主要,宣传方式单一5方面的原因。

1.2.3目标设定 目标值的设定为现况值-(现况值x累计百分比x圈员能力),对分析的5大主要原因分别进行目标设定,其中降低因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护士姓名不知晓的目标值为9例,对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相关知识不知晓的目标值为8例,对自身疾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不知晓的目标值为7例,对自身疾病的健康饮食不知晓的目标值为5例,总目标值为29例。

1.2.4对策实施 2013年12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方法实施对策: ①由于护士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2013年12月开始护士长组织规范的培训,之后将人员分成两组,进行模拟竞赛,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②全体圈员共同参与讨论,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制定了规范的流程并严格按照执行,每周护士长进行督导检查,患者满意护士有奖励。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1.2.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其中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护士姓名不知晓由34例降至9例,对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相关知识不知晓由24例降至8例,对自身疾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不知晓由19例降至7例,对自身疾病的健康饮食不知晓由17例降至5例。

2.2品管圈实施前后健康教育不知晓率比较(见表1)。

2.3关于急诊患者输液的健康教育形成标准化程序 患者进入输液区主动迎接,根据病情介绍我们的环境,便民措施,登记核对药物配制好药物,准备输液,由输液护士进行宣教,介绍自己的姓名,药名及作用,健康饮食巡回护士介绍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输液完毕拔针护士交代输液后的有关事项[2]。

3 讨论

我们的“同心圈”活动历时9个月,汇集了全体圈员的智慧与精华,在存在的问题点上反复讨论,确定重点,组织培训,逐步改进。每个圈员都收获了有形成果,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了。也收获了无形成果:活动过程中,各个圈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责任感,同时也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了圈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使我们以后的护理工作更进一步[3]。

参考文献:

[1]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90.

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ICU护理工作量化分配考核中的价值。

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ICU护士长主要依据工作岗位标准设置和工作量设置护理复杂病人的得分等结果对护理工作量进行分配考核。2013年1月―2013年6月护士工作量表中则加入APACHEⅡ评分结果进行分配考核,比较比较改进前后我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改进后ICU护理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更好的做到护士工作能级对应分配,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各项满意度均提升。

结论:

APACHEⅡ评分应用在ICU护理工作量的分配考核中,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有利于提高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量化分配考核APACHEⅡ评分系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67-01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汇集优秀技术力量和先进仪器设备的科室,其收治对象为危重病人,执行着24h连续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监护和集中治疗,护理工作量细而繁琐,工作时间长,量大,而护士人力资源缺乏又是ICU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合理有效地做好护理绩效分配考核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ICU自身工作特点,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科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应用于ICU护理工作量化分配考核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2012年6月起对我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化分配及考核管理状况进行调查。ICU共有10张床位,在职在岗护士25人;年龄22岁―40岁;主管护士6名,护师7名,护士12名。

1.2方法。

1.2.1护理工作量分配考核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ICU护士长主要根据工作岗位标准设置每班次得分:白班包干床位岗每个班次得2.0分;夜班岗每个班次得2.5分;主班岗和治疗班岗每个岗位得1.5分。工作量设置护理复杂病人的得分:每班次每护理一位病人在岗位标准上加0.1分;护理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则每一台呼吸机每班次增加0.1分;护理使用血滤机者,则每一台血滤机每班次增加0.2分;护理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每护理一位病人每班次加0.2分。(见表1)。

2013年1月―2013年6月护士分配考核工作量表中则加入APACHEⅡ评分进行分配考核,分配的标准为:工作岗位标准设置不变,每天根据病人12项生理学参数(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PH值、血钾、血钠、血肌酐浓度、血球压积、白细胞计数Glasgow评分)以及年龄计算病人的APACAE II评分,总分0-66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依据评分结果分配护理人员,APACHEⅡ评分>25分者给予ICU一级监测,每班次每护理一级监测的病人在岗位标准上加0.6分;对于APACHEⅡ评分在15―25分之间的患者给予ICU二级监测,每班次每护理二级监测的病人在岗位标准上加0.4分;APACHEⅡ评分

1.2.2评价指标。比较改进前后我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

1.2.3统计学方法(参照参考的文献加入统计学方法SPSS17.0)。

2结果评价

结果见表3。

3讨论

ICU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危重护理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一般综合性ICU要求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4.2∶1[1],但我国三甲医院评审要求ICU护士与床位比例为2.5-3∶1。我院ICU护士与床位比例为2.25-2.5∶1,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怎样合理有效调配人力资源及分配考核护理工作量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地保证,更好的做到护士工作能级对应分配,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并使护士对工作量的考核满意度提升尤为重要。我们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在ICU量化考核中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表格便于填写、计算,进行科内绩效管理。改进后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每周科内剩余护理班次明显增加,充分说明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ICU量化考核分配中更为合理。使用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做到可信且能准确预测护理工作时数、使用方便。护理工作者进而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全面、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将成为护理发展的重要趋势[2]。

目前APACHEⅡ评分适用于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评分将病情分类,并且预测其病死率及住院率。有作者在ICU中对338例病人进行研究发现,根据APACHEⅡ评分指导护理人资源分配的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入住ICU时间方面均优于根据主观判断病人病情来分配护理人力资源的对照组[3]。APACHEⅡ对ICU患者进行评分,使护理管理者掌握了重症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为重症患者提供了监控和指导依据;同时也客观、科学地评价了科室护理工作量及病人的危重程度[4]。从而抓住了公平、公正、多劳多得这一点,很好地调动了ICU这个群体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考核缺乏竞争机制,造成科室护理人员都想上白班,不愿意接大手术或危重患者,工作时有发生推诿现象,经过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改进后,将护士工作岗位、工作量、质量均与经济利益挂钩,大大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关心工作效率,效益,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ICU连续多年评为星级病区,成为医院选拔护士长的重点科室。

护理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5]。把APACHEⅡ评分应用护理工时量化法考核ICU护士的绩效,形成了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的良性循环和竞争氛围[6]发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潜能,增强了团队的活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应。

参考文献

[1]刘淑媛,陈永强主编.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

[2]刘世惠,肖凌凤,陈来芳等.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5):925-926

[3]赵玉敏,张连荣,冯吉焕.APACHEⅡ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627

[4]丘宇茹,王吉文,吴惠文.APACHEⅡ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12B):3335-3337

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5

1方法

1.1辅导老师培训

成立护理操作培训基地,进行包括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静脉输液、无菌技术等十二项常规操作培训。护理部先培训12名护士长,使其通过市规范化培训委员会考核并获得辅导老师资格证,分别承担一项操作的培训任务。

1.2初级护士培训

采用集中示教培训的方法,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对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后进行演练,最后由辅导老师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者,辅导老师再进行指导,直至合格。所有人员各项操作考核全部结束后,辅导老师对负责项考核作书面总结,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对12项操作进行抽考,统一时间进行理论考试。理论、操作考核满分100分,理论80分、操作85分合格。

1.3评价指标

对参加规范化培训前后50名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操作考核合格率进行比较。50名初级护士理论合格率从2013年的89.2%提高到2014年的100%,操作合格率从2013年的92.5%上升到2014年的100%,患者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91.2%上升到2014年的98.8%。

2讨论

初级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士职业能力成长和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重要教育和实践过程[1,2]。通过规范化培训,初级护士较系统地掌握了临

床常见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沟通技巧,夯实了理论基础,较快地提高了适应临床、应对风险的能力,保障基层临床护理质量和安全,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1提高了初级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通过系统化培训和考核,初级护士完善了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本市的护理技能大赛中,我院护士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全院护士,学习风气和服务意识浓厚,个人价值感得以提升,工作主动性加强。

2.2加强沟通,提高了满意度

针对操作前的评估,操作中的沟通,操作成功后的致谢和操作失败后的致歉等方面都进行了培训,护理操作规范,充满人文关怀,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及时化解患者的不满情绪,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

2.3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013护士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53-01

基础护理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护理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了护理人员的“硬实力”。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评判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用扎实的基础护理来达到患者的满意。基础护理作为护理院校的专业特色,应该着重保证基础护理的教学质量,确保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临床实习作为护理学生过渡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转换阶段,对于护理学生的护理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基础护理对护理的作用,以实习护生这一角度来分析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并评价实习护生在基础护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正确地方法来提高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本研究针对本校出去实习的2013年4-5月160名实习护生进行基础护理认知的调查问卷,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4-5月采取便利的方式,从本校出去实习的护生中随意抽取180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60份,经过统一指导后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12 0.24)岁;其中独生子女56人,非独生子女104人,学历均为专科学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在结合相关文献、实践经验、专家意见上自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矫正修订。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1)实习护生的基本信息;(2)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10个方面的认识状况;(3)其他相关的基础护理的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来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后来分析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

2 结果

3对策

根据上述的调查问卷,总结出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找出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对实习护生的基础护理知识的培训

实习护士作为踏入工作岗位的首次工作,扎实的护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础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上升的今天,基础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工作能力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学校教师应该计划组织模拟的基础护理内容训练培训,做好相关记录,并通过重要项目统一考核与其它项目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学生进行基础护理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作为本科目期末最终成绩的组成。

3.2加强实习护生的心理调节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众多的学生基本情况,带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和帮助实习护生的某些行为,鼓励她们尽快找准实习自身价值的突破口,拓宽实习护生的思路,将讨厌、烦躁、不满等情绪转化为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爱,培养她们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

3.3护士长应对基础护理工作以身作则

护士长应该注重自身榜样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实习护生来说,应当充分调动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士长严格把控基础护理质量,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指导实习护生怎样才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导护士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