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书笔记范例6篇

茶花女读书笔记

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1

   《茶花女》读书笔记

   茶花女,顾名思义,讲的是一位漂亮得像茶花一样的女子的感情历程。遗憾的是,在天使般美貌下是无奈的命运——她是一位风尘女子,有着不一般的美,引得多少满身铜臭的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不管是高贵的阔太太,还是平凡的女子心中总会对这些烟花女子心存芥蒂。当然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不可能这样一辈子,因为出现在作家笔下的人总有一段传奇色彩或不平凡的经历——她与男主人公的凄美爱情。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当然,它由眼泪、忧愁和笑脸给成,和其他爱情故事一样。但它的确真实。他们曾一度抛开尘世中的一切烦恼,在清幽、说和的乡下过着天伦般的生活,抛开钱财,无忧无虑地过了一段日子。我敢说,这是玛格丽特最开心的一段人生,但好景总是不长,被男主人公父亲由于阶级观念而活活拆散。但是,这也是玛格丽特不想的呀!为什么人性就不能再宽容一点,一点就好!最终玛格丽特因遭受身心重大创伤,郁闷而死,更讽刺的是,在她死后,她的全部财产都拿去变卖,这真是莫大的伤哀!

   玛格丽特小姐,具有一副美丽的外表,却只能成为人们想要索取尊严的牺牲品。此时金钱又充当着什么角色呢?精神上的慰籍品还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伴侣?可内心深处是否真的快乐过?

   她遇到了阿尔芒,爱上了他,这份爱是那么纯洁宁静。于是,她跟随着阿尔芒逃离了那个烟雾迷茫的城市,到乡村过起了美满的田园生活。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很长很长,很美很美的梦。玛格丽特把这个社会想得太简单了。当玛格丽特心灵的创伤刚刚开始愈合的时候,阿尔芒的父亲无情地再一次撕碎了玛格丽特的美梦,揭开了她的伤疤。现实社会的虚伪,金钱,权力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茫茫无边的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受尽了阿尔芒的误解与屈辱,最终含恨黄泉。当阿尔芒被玛格丽特“抛弃”的时候,首先,他就想到了要报复,虽不知玛格丽特的难言之隐,但也许这就是人性丑的一面吧。但是玛格丽特面对种种精神与肉体的折磨的时候,却只能吞声饮泣。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阿尔芒的未来啊!

   玛格丽特就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雪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漂涉渺。最终还是被黑暗,这般强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但是她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在不断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毁灭掉。

   美丽的玛格丽特,我愿在你的唇旁啜饮你的泪水,让你不再悲伤;我愿牵起你可爱的小手,拉住你去寻找阿尔芒;我愿触碰你的心灵,轻轻为你抚平创伤;我愿在你的墓旁,放上一朵你最爱的白色山茶花,因为,你是最圣洁的姑娘。若要有人将你中伤,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蠢的阿尔芒。安息吧,玛格丽特,最美的白色山茶花,你看,你看,这里的天空多么明亮,多么富丽堂皇。

   《茶花女》读书笔记

   人人都说小仲马的著作《茶花女》是一本不错的书,我也眼馋了,真奔书店买下了就回家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

   茶花女,一位出身贫苦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被诱骗到巴黎,沦落风尘。青年阿尔芒的真挚情感打动了她,她便义无反顾地抛弃已民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甚至变卖一切帐产,与阿尔芒租一间清净的小屋,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命运对她是如此不公平。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强行拆散了这对恋人,她一病而去。

   茶花女,是巴黎交际界当时的第一交际花。但她是善康的,一直在追求真挚的爱情,因为自身贫穷,不得不当交际花,来维持生活。但她善良的心是,你我所想不到的。例如:阿尔芒的妹妹的未婚夫,因认为未婚妻的哥哥和交际花相恋,风声不好,就要求阿尔芒马上与茶花女分手,玛格丽特真的善良的答应了。就是因为分手她才病逝了。

   请问你会为了别人的幸福,牺牲自己吗?你不会。我知道,也没有几个人会。所以当时阿尔芒的父亲就夸了:“你宁可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的幸福,一定会感动上帝的。”“一定”多坚决啊!如果真的有上帝,一定会被感动的。

   我被感动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女人,茶花女!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看书的人。我特别不喜欢看那些不知名的小说。如果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我就偶尔对文学作品感兴趣。

   《茶花女》读书笔记

   我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这本小仲马24岁写的《茶花女》,这本书丝毫不亚于他父亲大仲马的著作。

   这本书故事情节曲折,让我不得不往下看。

   《茶花女》的主人公是法国巴黎一位名妓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女孩,来到豪华的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她喜欢茶花,成为一时的茶花女。她因为这种生活。不幸得了肺病,在进行温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一位小姐也得了肺病,不久就死了。小姐的父亲——一位老公爵发现玛格丽特与他的女儿很像

   ,便让玛格丽特做她的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生活,她无法改变这种生活,公爵给她的钱便减少了一半。

   本书男主人公阿尔芒在玛格丽特的生病期间,天天去探望她,而且不留姓名。一次机会,阿尔芒和他的朋友进入到玛格丽特家里,玛格丽特和他的朋友宵夜之后跳舞,突然,玛格丽特的病发作了阿尔芒劝她不要这样,并表白里对她的爱情,读后感《《茶花女》读后感2010年10月9日晚》。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打动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身相许。

   玛格丽特深深地爱上阿尔芒,她决定摆脱巴黎的生活和阿尔芒到乡村去。

   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为了他们的幸福,玛格丽特被迫把她值钱的东西当了或卖了。

   这事不久,阿尔芒的父亲也得知他们的关系,阿尔芒的父亲来到巴黎劝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要不然他那妹妹将失去自己爱的人。玛格丽特纯洁的心受不了了,最终答应了。她鼓足勇气,写了一封断交信,就又开始了放荡的生活。阿尔芒接受不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重新找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到处侮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也很伤心,但她告诉阿尔芒,不管他怎样侮辱她,他都改不了。阿尔芒气氛地跑到国外,玛格丽特从此卧病在床。

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2

林纾自青年时代起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若要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进入中年后,他“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然而,林纾涉入译界却是极为偶然的事,他的译作如此畅销也在意料之外。

林纾翻译小说始于1897年,当时恰逢他的母亲和妻子接连去世。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助他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林纾起先再三推脱,最后才接受了这一请求,与留法回国的船政学堂毕业生王寿昌合译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林纾在翻译时,并非是机械地记下王寿昌的口译,而是运笔写出“信、达、雅”的文言。这本妙语连珠,富于情感的译著于1899年1月在福州刊行,为中国首部西洋小说译著,一时风行全国,有“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之誉。

《巴黎茶花女遗事》使中国人的耳目为之一新,它适应了当时西方开启民智的时代潮流,划破闭关自守的厚雾,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的瑰宝。据林纾后人统计,他一生共译著西方文学作品206种,被外国人誉为“不懂外文的最佳翻译家”,名扬中外。

由于林纾并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因此只能“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并且常常向马尾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他翻译得很快,“耳受手追,声已笔止”,口译者话音才落,他的译文也写完了。

《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后来,他接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外国小说,其中以英国小说为最多,此外包括美国、法国、俄国、日本、西班牙、希腊等十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世界许多著名作家,如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挪威的易卜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等,都是林纾第一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林纾一生著译小说达180余部,为中国近代译界所罕见,曾被誉为“译界之王”。

林纾译介西方文学,客观上培养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巨匠。据许寿裳回忆,对于林译小说,鲁迅每本必读,郭沫若也自称受很大影响。鲁迅在日本读林纾译《黑奴吁天录》时说:“乃大喜欢,穷日读之,竟毕。”郭沫若读林译小说后说:“然而在幼时印入脑中,就好像车辙的古道一般,很不容易磨灭。”钱钟书说:“我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本,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

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3

  《茶花女》读后感最新2500字左右

  今天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故事的内容我也不想多说了,但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我不在希望看到玛格丽特和阿尔芒这样的爱情了,小仲马用了最朴实的文字讲述了一段最感人的故事。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有人说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是真有其人,那么这位美丽善良充满迷人色彩的女人,一定让他伤透了心,所以才会让阿尔芒代替他的心,忧郁的死去吧。多情而又充满智慧的小仲马先生,谢谢您为我讲诉了这么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玛格丽特,一个那样桀骜不驯的女子,她沦落风尘,在繁花最盛的年岁里,本着自己如花的美貌过着表面浮华实则空虚的日子。上帝把阿尔芒,这样一个简单纯朴,仍然愿意相信爱情的青年送到了她身边。他执著,他坚贞,没有一丝动摇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用世间最坚定最美妙的爱情,打动了玛格丽特高傲的心。

  然而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总要以悲剧收场,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以小仲马让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来到玛格丽特同阿尔芒的爱巢,提出无理的请求:为了阿尔芒和他妹妹的姓氏,离开他。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让她接受了这个荒谬的要求。然后年华滔滔逝,待知晓真相的阿尔芒再回首,玛格丽特已然香消玉殒,留给他唯一的纪念,只是一本写满了爱意和伤痛的日记。当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的妹妹而放弃自己的爱情那一刻起,当阿尔芒因爱生恨利用奥林普恣意伤害玛格丽特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经不可挽回。

  玛格丽特,一个世人眼中的妓女,为了自己深爱的人,竟愿意那么傻,傻得无声息地离开,傻得放弃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

  玛格丽特心中对阿尔芒的爱意,那么深那么浓,却无法倾诉无处宣泄,唯有将一切恨说,遗留在被病痛折磨时的每一个黑夜里。爱再浓,也终究,终究敌不过病痛和岁月,玛格丽特只能含恨与世长辞,留下了泪迹斑斑的一页页日记。这是多么凄怆的结束,所有悲壮爱情的毁灭,都从死亡开始。而阿尔芒至她死的那一刻,仍以为她只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妓女,无情而不知廉耻地背叛了他坚贞的爱情。

  这又是歌剧同原著的一个分隔点,歌剧里威尔第安排薇奥列塔在死前同阿尔弗雷德见上了最后一面,一切误会被解开,然而薇奥列塔的病已经无药可救,终于还是死在了阿尔弗雷德的怀中。威尔第想弥补些什么呢?让他们见上最后一面,圆了薇奥列塔最后的梦想吗?可是不不不啊,这已经不是那个悲情的玛格丽特,不是那个含恨逝世的玛格丽特。她同阿尔芒的爱情,就是要此生再不能有交集,才会那般凄美动人,才会流芳百世。

  永记得阿尔芒于玛格丽特死后,来到她墓前坚持为她迁墓的情景。当棺盖被打开,看到玛格丽特那曾经让多少人迷醉的容颜已经腐烂,只剩窟窿的眼窝,烂掉的嘴唇,深陷的青灰色的脸颊,唯有那两排贝齿依然洁白如初,我的心同阿尔芒一样剧烈地颤抖,痛是那么凄厉,泪水涔涔地落。那时候,我还只是个欢天喜地的孩童,为了一块松软可口的棉花糖,愿意乖巧地坐在家中的长凳上,背诵唐诗三百首。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离别。

  然后时光匆匆,如今我已长成,二十岁,已经历过多少悲欢离合,那些生命里从不停歇的相遇和分离的循环,将人的心磨得长出厚厚的茧,再不容易被刺穿。再次回温《茶花女》,心中凄怆依然,眼角却已没有泪水。因为时间它一直如此:相爱的人见不到最后一面,伤心人捱不过最后一刻,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另一半得先走一步,就是感情日久生分,一切都是时间作祟,一切都是时间的错。多少爱情,都是这般错过。

  有评析家说,迪瓦尔是一个势利的人,非要因了一些浮华的名望,将两个相爱的人硬生生隔开。然他有什么错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做父亲的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不过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好。若非要说他有错,那也只是错在他不曾经历过这等深情的眷恋,故不知当他高举起手中父爱之斧,将二人紧紧相连的心肉一刀劈开时,阿尔芒的血,已经淋漓如柱。

  是社会的错吧。有时我会想,如果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不是相遇在一个浮华空虚的社会里,他们大抵会过得很幸福吧。可是,若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明的环境里,他们也许根本不会碰上,即便相遇了,也不能织出这般撼动人心的爱情。相遇在错误的季节里,爱情最是凄美。

  所以小仲马要玛格丽特至死,也不被阿尔芒所谅解。直到一切真相揭晓,命运却已经让他们天人相隔。

  “山上的茶花开呀开,你曾走到山上来;那时候我奋不顾身,只为看一次花开。”玛格丽特,一个烟花风尘女子,顶着世俗的压力勇敢地接受了阿尔芒的爱情,却终于还是没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任多少美好多少曾经,成为无可挽回的过去。她终于还是被上帝拖走,放开了阿尔芒温暖的手。

  美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当蝴蝶破茧而出,她唯美的爱情,已经时日不多。于是,玛格丽特必然要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凋谢的山茶花。

  一直很想为《茶花女》写点什么,只无奈于笔下生涩,深怕自己这杆拙笔,亵渎了玛格丽特与阿尔芒之间的爱情,今天总算是写了出来,却依然无法表达出我内心万分之一的敬与痛。

  即便茶花已谢,但我深信,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纯洁的爱情之花,将永远在人们心间怒放。

  此情已逝,而吾心长记。

  阿尔芒,阿尔芒,我曾为你那么傻,可我怎么能让你知道。

  最后再套用别人的一段话: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茶花女》读后感最新2500字左右

  尽管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描写妓女的爱情小说,不时描写妓女的色情小说,却依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成为新中国的禁书。所以和我年龄相仿的整整一代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只知道有这本书而没有读过这本书。然而我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却并不陌生,《茶花女》的小说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话剧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剧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09年以来已经二十多次被搬上银幕,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上个世纪初,甚至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也公演过,所以只要略加留心,就不难从各种文章中接触到关于《茶花女》的内容和评论。

  在读这本小说之前,我一直以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读完全书我才发现,真正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的其实是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二十四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自己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柔而多情”的情妇,同时与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号“茶花女”的玛格丽特小姐,并立刻展开了对她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风月场中追求女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一种是用情。阿尔芒在当时虽然也算有几个钱的“小资”,但正如书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样“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费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每年需要花费十多万法郎。所以阿尔芒只能用“情”来追求玛格丽特。果然在他付出了两三年的时间后得尝所愿,不但让玛格丽特成了他的情妇,还让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意出卖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所以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

  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阿尔芒却始终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然而,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在虚荣心的作用下,立刻后悔起来,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尔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的分量要比对玛格丽特的爱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正如书中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的那样:

  “你,你不愿意让我知道你的景况,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你,总之,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的爱情,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宁愿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你这种成见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着幸福吗?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是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人们常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不但没有变得丝毫崇高起来,反而变得更加堕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外,就是去地下来增加一点用于挥霍的金钱,全然不顾玛格丽特维持巴黎名妓排场的费用其实是来自其他几个男人的供养这一事实,也丝毫没有考虑应该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爱情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爱情真正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她义无反顾地决心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要洗尽铅华,革心洗面从新做人,与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亏损两万多法郎为代价,委托别人变卖她的一切财产,告别过去的一切,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起了远离风尘的隐居生活。

  遗憾的是阿尔芒只是被动地听从玛格丽特的一切安排,丝毫没有考虑过应该和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也许在他的内心从来也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玛格丽特因了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爱情和信任,甚至没有想到应该去问一下这个变化是为什么发生的,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为法律专业毕业、理当擅长分析研究的阿尔芒,不但没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为什么变心,反而粗暴简单地认定她就是因为不能甘于清贫贪图过去的虚荣才离开他的,甚至卑劣地对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进行了种种无耻的报复,哪里像是在对待一个自己爱过的女人啊!读到书中这一段时,身为男人的我也忍不住为他的无耻感到羞愧:一朝得到女人就温顺得像条狗,一旦失去女人就凶狠得像条狼,这样的人实在不配谈情说爱啊。

  我们也无法否认阿尔芒确实是爱玛格丽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信玛格丽特也真正爱他,总觉得他的真正的爱情遭到了玛格丽特的戏弄和践踏。他的心胸是那么狭小卑劣,丝毫不懂什么叫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的心里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唯独缺少一份玛格丽特那样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真正的爱。哎!这世上的猜疑心有几个不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呢?

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4

很多人是通过钱多多认识红茶的。钱多多何许人也?如果你读过畅销绘本《钱多多的省钱计划》,就知道她是一个乐活,省钱小女生。她由初入社会的“月光公主”,到学着记账,理财,直至自己裁衣,煮饭:从挤牙膏,捏肥皂等生活细节,最终升华到低碳、环保等可以用“高尚”,“时尚”来形容的精神境界。她的理财经还被央视二台的编导相中,特意拍了片子与观众共享。

红茶又是谁?她和钱多多嘛关系?这就得跟大家解释一下咯。呃……其实,钱多多只是漫画作者红茶笔下的一个漫画人物。不过,上下打量一番,钱多多就是红茶的翻版:瘦瘦长长的手脚,棉布衬衣,牛仔裤,一副短衣襟小打扮,看似闷闷的样子,一说起话来却妙语连珠。

揭一揭她的老底:红茶,本名李岳红,此人最怕数学,迷恋文字和漫画。忙时熬夜,闲时发呆,一看书就想睡觉,目前勤俭持家兼懒散生活。从2003年开始,几乎市面上所有杂志都有她的插画,或唯美,或婉约,或清淡,还有一些自己大爱舍不得投稿的哲理之作只珍放在博客里。

某知名品牌纸巾盗用她的漫画做包装(她很无奈):淘宝,小商品市场热卖的挎包上印着她的漫画(她并不知情):天涯社区里她的漫画帖子被顶到爆棚……如此看来,这算不算一个潜伏在民间默默无闻红着的人?当然,她肯定没有几米和麦家碧红,但要比低调,此人绝对数得着。

新书会,签售会、粉丝见面会,人家一概不参加,据说是因为会紧张,怕见生人、怕闪光灯,怕当众说话。经鉴定,属于典型的“闷骚宅女”一枚。不过,如果不是这份耐得住寂寞的精神,钱多多恐怕也不会新鲜出炉了吧?

钱氏省钱法:实用、好玩、低碳

钱是挣出来的,还是省出来的?反正,有钱人说钱是挣出来的,没钱的人就说钱是省出来的咯。当初,红茶刚刚大学毕业,经常花钱花到一分不剩。偏偏同宿舍有一女生特会攒钱,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并且一到月底就很体贴温柔地问红茶:“钱还够花吗?不够的话我这里有。”

一次两次没关系,后来就让人觉得好没面子。当时在一家公司做服装设计的红茶每月好的时候也能拿到2000块,可张张都是血汗啊!从设计款式到预算,选布料,监督缝制,包装,一路跟下来,也是非常辛苦的。女人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可这么辛苦挣来的钱被大手大脚地花掉,也是非常不善待自己的表现。而且,红茶那时候经常给一些模特量身设计,她们在外面可大牌可风光了但是私底下,也会跟红茶撒娇索要展览会剩下的衣服……红茶是多么佩服人家过日子的精细度啊!抓紧恶补啊!

红茶并不赞同用父辈那种过于严苛的省钱方式,省钱不等于抠门,不等于剥夺幸福感,她所倡导的节约理念,是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好地享受生活。

红茶到底是怎么省钱的?首先,她制作了一张华丽的大饼。别误会,是纸上画的一个理财饼图,她将生活中的各种开销画了出来,每月固定存上“还贷费”,“工资的1/4固定存款”。“网费”,“手机费”,“水电费”,将剩下的钱灵活运用。如果除去平日开销,零用钱还有剩余,那么又会把它们积攒起来做“更美好的事”。比如,长假时带爸妈旅游,买自己心仪的书,去山区旅行,将文具分发给沿途农村的小朋友。

记账,拼吃,拼卡,拼车,拼购……这些能省则省的小细节,却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她总是能用一颗敏感的心发现生活里的细微之美:蒜头发芽了,干脆就把它种在花盆里,既能当花看,又能吃到新鲜蒜苗:夏天吃了雪糕,纯木质的雪糕棒她根本舍不得扔,把它洗干净画上小画,写上电话号码,方便取用又有情调;低碳时代再用纸巾好out哦,改用小手帕了;骑自行车环保还健身,一举两得……

省钱的灵感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微感触,也来自朋友,家人的生活点滴。比如,红茶的一位画友,上学时经常回收同学的卷子,用卷子的背面练毛笔字:一张画纸,画了素描画水粉,把纸反过来再如法炮制。再比如,红茶的妈妈包饺子时把菜汁挤掉但却不扔,而是把菜汁和进面里做成饺子皮儿,不但减少了浪费,还减少了营养流失:买了个不太熟的西瓜,聪明的妈妈把它打成西瓜汁,口感照样很好!

读者反响如何?小男生在豆瓣网上写下了这样的心得:“很平实,很简单,这种省钱法,减少消耗回归自然环保,有趣又时尚。买回去给我女朋友看!”家庭主妇说:“对于处于金融危机的人们来说是一本好书。其实就是不是金融危机,这也是一本好书,能让人简单生活,得到幸福的书。我们家人都很爱看。”

不说了不说了,还想知道还有什么省钱秘笈,就去问问红茶或钱多多吧。

真实、简单是快乐的真谛

红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画国画,2001年在工作之余开始给杂志投稿,不想第一次投稿就被发表,之后一路走来,最忙的时候同时给几十家杂志报纸供稿。看到有同事在临摹

她的作品,那种惊喜让她小小地得意,于是在2003年干脆辞了工作,画啊画,一直乐在其中。

红茶的作品《最美丽的画》在OACC2006-2007华语动漫盛典之第3届金龙奖大赛中获得绘本漫画提名奖,第一本绘本被好几家知名出版社同时看中。现在上了中央台,红茶又火了一把,不过,火与不火,对于低调的她来说都一样。红茶喜欢的,还是时不时在芙蓉巷老街里走走,和胡同里卖爆米花的摊主闲聊,骑着单车郊游,然后把自己藏在家里画画。

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5

50年代,家贫,“粗茶”却存感恩之心。

那时的老荫茶是家中的无价之宝。外公说,茶粗,却甘甜清沏,是做人的本色;妈说,它平凡,但百姓都喜欢它,清纯而质朴。给客人饮用时都说“真醉人”:原来外公在精心熬制后总要用纱布过滤一次,那茶绯红而有透亮之美,如夕阳倒映于清泉中,加之盛于祖传的青花瓷碗内,更显古朴。吃饭时,虽无大鱼大肉,却因有那碗老荫茶而胃口大开,这使我少年能茁壮成长而至今思念外公。

60年代上中学,在物资匮乏中我度过了难忘的生日。

晚上回家,妈说:“祝你生日快乐!”就端给我一杯老荫茶和一碟肉圆子。她说:“以茶代酒,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我眼一红说:“妈,我一定不辜负你的希望!”把那茶一饮而尽。从此,我上课时总有妈那一份溶入殷红茶水中的希望。从此我发愤努力学习,不久成为班干部,后又选为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妈深情地说:“不管将来干什么工作,都不要忘记这茶的清纯和甘甜!”我至今感恩妈以茶代酒的激励,使我一生都未放弃上进。

70年代初,我因生病而与高考失之交臂,常吐血。妈说喝花茶可清肺热。于是我一边治疗,一边喝着妈给我泡的茉莉花茶。那清绿而芬芳的气味,使我心平气和,病渐渐好起来。在茶香的陪伴下,下班后我开始自修大学机械系的课程。一边学《画法几何》《互换性与技术性测量》,一边品茶。望着绿茵茵的茶水,望着洁白的花,我感受到生命的壮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情不自禁哼唱《科学的春天》,我顿悟生命的价值源于“知识就是力量”,就拿起笔自己设计工装、检具,并用于了生产,不久就提为质量检验员。

催人奋进的沱茶,使我完成了大学学业。

80年代我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自学考试。又要读书、又要参加新产品试制,几乎精力不支。听人说下关沱茶劲大,我就买回一泡:又苦又涩,但不一会儿就变甜,我领悟到生活就如它一样先苦后甜。它果然使我精力倍增:下班后又挑灯夜战,在沱茶袅袅水汽中,强记博闻,第一年的自学考试就连过三科。同学惊讶:为什么厂里一起参加的30多人,剩下的3人中就有你,何况你年龄最大?我自豪地说这是下关沱茶的功劳――先苦后甜,后劲十足。在品茶中我懂得了“苦尽甘来”的真正含义。我视下关沱茶为知己:下班后、休息日,总有它陪伴我向知识的海洋进军。女儿在我的影响下,回家也自觉地摊开课本,在昏暗的灯光中学习,不时也呷一口我的沱茶说:“好苦啊!”我笑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也领悟沱茶苦味的含义,就默不作声地学习。不久,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回家时品我的沱茶时总要说:“先苦后甜,永不知难!”

1987年我大专毕业,把自学的东西用于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成效,又先后被厂提为技术员、厂中干。我更知道了“知识就是力量”也离不开“苦”的源泉。女儿大学毕业提出要考研究生,我喝一口沱茶说:“爸支持你,我以茶相伴也继续考本科。”她见爸如此“老当益壮”,信心倍增,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

晚上以下关沱茶为伴,背英语单词,或看《中国历代文论选》等,总是精神百倍。在沱茶的陪伴下,我1993年本科毕业,女儿研究生毕业留校。她常在电话中说:她在备课时也总有沱茶相伴,遇到困难时呷上两口,什么困难都没有了。我对女儿说:“茶有灵性,你用心去品,它就会给你智慧!”茶,成了我们父女交流的主要话题。

90年代末,工厂要求干部要学习电脑,这时我已近天命之年,在沱茶的陪伴下,仍“老骥伏枥”地啃起了电脑理论,不久就能上机写作和搞一些设计。同事惊讶,讨其秘笈。我说:“你边饮沱茶边看书,就会理解其中的奥妙!”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沱茶的功力!从此,在茶的陪伴下我学会了在电脑上学习、工作和写作,在公司及市内外各刊物上发表了几十余篇文章,小有成就。我常感恩茶对我人生的支撑和激励。

2008年我退休了,仍笔耕不已,茶成了我保健的重要伙伴。

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6

我是从两山脉之间的谷底沿着从前古道的走向从景东往南行的,愈往南,山势便渐缓渐低,一路的山水渐渐地温柔起来。转过一道绿绿的矮山就是一个绿绿的小坝子,绿绿的水边矮矮的有些户人家,偶尔露出几点佛寺的塔顶飞檐,响几声晨钟暮鼓;再转过一道绿绿的矮山又是一个绿绿的小坝子,绿绿的水边又有些人家,一树古榕落了上千只白鹭,安静地听着树下小学里娃娃咿咿呀呀读书……

石桥、驿路、烟雨

老屋、爬藤、蹄痕

一路零落的笔记,似乎还沾染着那时那地的清寂与湿润——

“紫马街”,一听这个名字,好像就扣开了明清的大门。一条条干干净净的石头路往窄窄的小街小巷里伸展又消失,一路毛糙的青石早被不知多少辈人、多少匹马的脚步踏得光溜圆滑,当壮实的马锅头牵着他鬃毛油亮的爱马一次次地走出又走回这些街巷,草鞋和马蹄一步步磨圆石头,男人脸上的颜色要沾染多少个晨昏日月,又要历阅几多山洪贼匪瘴烟猛兽呢?好个“紫马黑汉”!

但是,猛地看见李家这个大马锅头的照片时我却一万个意外:哇噻!西装领带,梳着平整的分头……我挺失落地一个人走进他们家冷清潦倒的第二进后院,爬上灰尘满布的窄窄的楼梯,看得见当年锅头们歇息的一间间隔铺,突然一道似曾相识的窗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拨开蛛网和铁锈,就是它,镌刻着英国工匠名字的铸铁花窗,一样的欧式花纹,一样的奔马。这是当年在腾冲翡翠大王家我们反复考证过的,从英国漂洋过海在仰光码头上岸,由马帮驮来的铸铁花窗。抚摸着那百年老屋的英国铁窗,我嘲笑自己,就像我们曾赶着穿牛仔裤用ipad一样,你凭什么不许百年前的紫马黑汉们最先想往和引入外来的文明,哪怕是在这无量山深处。

一幢法式的八角楼在振太这个古镇上显得有些卓尔不群,因为知道这个镇驿路的历史,便有些见怪不惊了。使我呆站了半天的,是贴在墙上的半张旧报纸。抗战伊始,这幢楼的男主人与女主人还是热血的少男少女。在遥远的台儿庄,作为战地护士的女主人在惨烈的台儿庄战役中救下了身受重伤的男主人,比小说和戏剧还真实浪漫的是,他们在硝烟和炮火中举行了一场战地婚礼,没有红盖头、没有鲜花、甚至没有父老的祝福,但滚烫的青春使他们光艳照人。不再说那场著名惨烈的战役之后他们怎么千重路万重山地回到故乡。使人吁嘘不已的是男主人居然再次告别八角楼安谧的庭园、美丽的妻子、院子里飘香的木兰花,告别了这日军还不可能来到的故乡,踏上了比远征军更为悲壮惨烈的出国抗日救亡之路,这要怎样的骨血和勇气!

如今,真是不忍再说和平后他们受到怎样不公平的对待和牢狱之灾……英雄的少男少女和他们灿烂若花的故事已经被历史和政治碾得七零八落,也许有一天墙上那半张旧报纸也会消失,但我希望,在他们的故乡,在木兰花飘香的树下,老祖母们的故事中还会有他们在八角楼里依稀的笑声……

在古道边,他幸运地留下了一座还算体面的石墓,但不知道是不是纪襄廷公的原意。纪公活着的时候是那么低调,这种低调还不是简单的民国范儿,而是从我们中国人的老祖的老祖的老祖那儿流传下来的一种很特别的东西。记得那天,读了纪公的墓志铭,甚是兴奋,便有了探访纪公后人的念头,东问西访终不得果,第二天在乡长的带领下才算找着了纪公的儿子。清晨的小景谷街上 ,一个小小的食馆里老人卖着普洱特有的米干,食馆的另一半放了些瓷瓶铜鼎之类旅游景点常见的所谓古董,据说,这是纪家老房子里留下的东西,我翻看了半天,最后疑疑惑惑地翻拍了两把茶壶和几个印章的照片,老人说印章是不卖的,这可能真是纪公留下来最后的东西了。问纪家往事,其子只答曰“种茶”。再问还是“去江外买好茶籽来种”。

真正找到纪公的故事,是离开景谷很久之后。十四岁死了父亲的纪襄廷在母亲的鼓励下发奋读书,硬从这地老边荒的景谷一举中了“乡试”,沿着贡茶进京的古道,去了昆明,又上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连考三场,高中为“贡士”,只等吏部候选,补上一名州府官当了。纪家和这小小的景谷出了如此一朵“大鸡枞”,真是何等荣耀呵。安知纪公“面君”那天,进了大殿,叩完头抬眼望去,皇帝竟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儿,帘子后隐约坐着个女人,啥也没说就算见过君了。出得紫禁门,纪公苍然泪下、仰天长叹!我们至今不知道当时的纪襄廷想了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年取名时父亲让他“襄助朝廷”的愿望显然落空了。纪公从此回家孝母、读书。每日走在故乡穷困的热土上,我们仍不知纪公想了些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他开始在这块土地上试种专程去勐库挑选来的优良的大叶种茶,几年之后茶树长成,茶叶开摘后,一向低调的纪襄廷请来了附近的庄稼人,大宴宾客,他请大家看了他的茶园,并告诉大家“……景谷最适种茶,种茶一亩。采茶50斤,一家人一年的油盐不愁;种茶5亩,衣食丰足;种茶十亩,家道殷实……”他把自己试种的百亩茶园分给当地的农民分采,所得鲜叶他家一半、农人一半。当众乡亲带着他赠送的茶叶回家时,那个夜里,一个梦在景谷的土地上悄悄生长蔓延,成了好多好多人的梦。抄一段纪公的墓志铭吧:“……景谷若干荒山,已由无用变为有用。将荒山变茶山,昔日穷乡僻壤之地区一举变为商贾云集之地,国计民生日以富裕、地方文化日以发展……”小景谷那条原来宽不过三尺的小街,从此马帮铎铃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