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学校范例6篇

顺德学校

顺德学校范文1

【摘 要】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应着力研究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特点,改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实施层级培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总结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在界定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的含义,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校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14-02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培养,但是教师教育和在岗培训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对教师职业特点以及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因而在教师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难以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帮助。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通常要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提高专业水平。因此,只有研究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特点以及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规律才能改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一、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概念的提出及其界定

西山小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和区域内素质教育品牌学校,有15%左右的教师属于学校的名师和骨干,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但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这类“名师”的形成主要靠个人自觉,主观努力,自我成长。学校80%左右的教师都有较强的事业心,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有一定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在主观上,他们有对专业引领的需求,有对先进理念的诉求,有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意愿。这部分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但拘于专业视野狭窄,发展动力弱,努力方向模糊,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理念、专业素养明显欠缺,制约了他们向专家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学校还有5%左右的教师是类似于“学困生”的“教师”,主要表现为事业心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牢骚满腹,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对新事物、新举措有着本能的排斥和厌恶感。他们需要的不单是先进的理念,还要千方百计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化解他们的职业倦怠,培植他们的教育情怀。而以往学校一般采取“一刀切”、“大一统”、“运动式”的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针对性不强,对教师的特点和基础把握不准,对教师的专业需求厘定不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界定不准的问题。为改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层级培养”的理念和思路,探索与实践教师培养的新命题。

1.厘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含义。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来看,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二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应把职前师资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联结起来,视为一个完整、连续的发展过程。研究侧重于入职后教师成长,它是一个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

2.界定了“层级培养”的概念。“层级培养”是指教师的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一样,可以分为几个连续的不同阶段,每阶段都有特定的职业发展任务。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因不同追求而不断帮助其成长的过程就是层级培养。

西山小学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依划次分为以下逐步上升的四个层级:

第一级:新手型教师,职业探索期,角色适应阶段。

第二级:胜任型教师,职业成长期,经验积累阶段。

第三级:业务精干型教师,职业高原期,专业成熟阶段。

第四级:专家型教师,职业超越期,专业引领阶段。

二、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的实施

1.确定总体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关注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使教师能够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通用能力、专门学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专业行动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2.明确具体内容。

(1)纲举目张。结合教师成长和校本实际,条分缕析,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界定为四个阶段,即职业探索期、职业成长期、职业高原期和职业超越期。具体包括:如何让新手型的初级教师尽快成熟,进入胜任型教师的高级阶段,让骨干教师精益求精,向更成熟的职业高原阶段迈进,最终激励成名成家,提供必要助力,促成更多引领教育潮流的专家型名校名师。

(2)制定标准。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制定西山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层级标准。

(3)深层设计。通过对不同层级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研究,探索和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和内涵,设计各层级的内容,制定西山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实施方案。

(4)科学评价——明确教师专业评价的要素,结合层级培养方案制定西山小学教师层级培养评价标准。

3.实施过程。

(1)组织规划。主要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和配备人员、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教师对层级标准的选择与判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西山教师专业成长层级目标和任务,见表1、表2。

(2)分类培训。按照不同阶段、不同层级教师的成长目标要求,聘请校外各级专家进行科学指导,以讲座、报告、座谈等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推进。此外,还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相关课程,开阔教师的视野,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

(3)实施“名师工程”。学校提出以“名师引领,帮促青年教师成长”的培训思路,即以名师为龙头,引领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开展课题研究。明确“名师引领”的职责权利,完善相关的活动考勤、过程督查、资料建档、表彰激励等制度,促使西山小学教师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素质全面,具有学者风范、充满人格魅力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形成西山小学标志性人才群体。同时,设立“名师工作室”,实现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开设“名师讲坛”,体验名师成长轨迹;推行“名师带徒制”,形成教师培养梯队;展示“名师课堂”,传播课改新理念。西山小学以“名师引领”的层级式校本培训,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凝聚教师团队的合作力量,初步形成了研训中“师徒共营、全员互动、自主管理、超越自我”的层级培训新机制,促进了各层级教师内在的需求、内化的过程、内涵的提升。

三、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的实践成效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西山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成效。

1.基本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西山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达成了实验研究目标,即基本上构建了一个既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优质高效,并有校本特色的西山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层级培养模式。西山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层级标准及目标评价标准如下:

阶段A:新手型教师、职业探索期、角色适应阶段。

层级特征:刚踏入工作岗位,观念新,朝气蓬勃,可塑性强,工作热情高。但在这个阶段,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陷,所以经验积累、向前辈学习比学习书本知识更为重要。

阶段B:胜任型教师、职业成长期、经验积累阶段。

层级特征:教师职业开始步入正轨,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制定教学计划,知道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讲课时,他们能让学生轻易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并且能对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为了对课堂进行更有效地控制,他们会注意对所需教学信息作相应的分析,但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的程度。

阶段C:业务精干型教师、职业高原期、专业成熟阶段。

层级特征: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生成大量的教育智慧,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自我实现;但职业发展动力减弱,满足于自身职业的日常成就状况,失去职业发展兴趣,不思进取,带有明显的职业倦怠感。

阶段D:专家型教师、职业超越期、专业引领阶段。

层级特征:对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是直觉的,对教学情境中问题的解决不仅实现了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还达到了完全自动化水平;学识丰富,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完全掌握了教学主动权,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探索创新阶段,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有了科学、理性的思考,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稳定的表现,并且成为其他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效仿的楷模。在教育科研上,他们开始总结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学经验,并能写出具有一定见解的教育教学论文,在不断开展科研的过程中使研究能力达到自主发展的地步,见表3。

2.基本达到名师名校双匹配。实践证明,学校的层级培养机制初显成效,近几年来,西山小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这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教育学会“教师自我发展”先进个人等数十人,不少已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长,还有默默耕耘、著书立说多部的教育专家和作家。同时,学校还为顺德区兄弟学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校管理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培训基地,顺德的“黄埔军校”。

西山小学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来就汇聚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教坛精英,他们到了西山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众多教学新秀和名师专家在这里茁壮成长,众多的名师成长大大增加了西山小学名校的含金量。

顺德学校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县域经济;顺德

党的十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县域范围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无法转移到大城市,因此只能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城镇化、促进民生改善的根本支撑点。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经济体系,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顺德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珠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地方经济发达,多年荣获全国县域经济100强县榜首。顺德经济发达,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分析顺德职业教育如何推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探索政校企协同的职业教育模式,丰富职业教育理论;还可以检验现有顺德职业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为其他地方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决定职业教育发展

第一,产业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职业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一、二、三产业的门类,以及每种产业门类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决定专业的结构。同时,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技术结构决定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1]技术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所运用的不同层次生产操作技术的比重及构成状况。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技术结构决定职业教育的层次应该怎样安排,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各应占多大比例。[2]第三,劳动力结构决定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各行业建设中的劳动力结构决定职业教育要发展多大规模,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结构。劳动力结构包括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经济通常被看作体现职业教育功能的主要领域,经济发展被认为是职业教育发展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美国人口普查局调查表明,在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提高技术人员平均教育水平10%,能提高劳动生产率5-8%。[3]“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知识和技术的人力资本。[4]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企业技术工人的蓄水池”、“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第一,职业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为各个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通过职业教育,实现知识与现代生产服务过程的结合,提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壮大与发展,重要原因是区域的职业教育为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员工。第二,职业教育促进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更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技术更新来获得新发展机遇。因此,如何提高企业老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也成了职业院校的重点培训任务。第三,职业院校为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发挥着自身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开发领域里,职业院校的教师因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使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顺德实践

顺德一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探路先锋,多次担当改革探索重任。20世纪80年代,率先探索出经济发展的“顺德模式”。顺德是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2014年GDP达2,780多亿元,人口240多万,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顺德是世界制造业基地,有“中国家电之都”、“中国家具制造重镇”、“中国燃气具之都”、“中国木工机械重镇”、“中国涂料之乡”和“世界美食之都”等美誉。

(一)职业教育为顺德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为顺德企业培养和培训了大量专业对口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顺德有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所,部级重点职校7所,省级重点职校3所)。现有在校中职学生3.2万人,100%为顺德生源。在校高职学生1.5万人,70%为顺德生源。1993年至今共培养了中职毕业生23万多人,高职毕业生4万多人。他们毕业后,90%留在顺德,扎扎实实、安安心心地工作在顺德企业的第一线,其中30%成长为顺德企业的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是顺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县域举办职业教育,不仅保证了稳定的生源,也保证了毕业生能安心留在本地工作,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顺德共有10个镇街,每个镇街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如大良街道的金融和商业、容桂镇的家电和涂料、伦教镇的木工机械、勒流镇的五金家电、陈村镇的花卉和物流、北滘镇的家电、乐从镇的家具交易及钢材贸易、龙江镇的家具制造和均安镇的服装等。每个镇街建有一所职业学校,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设有与镇街特色产业相对应的专业,直接针对企业的需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各职业学校除了培养全日制学生外,还面向社会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和技术,全顺德每年在职培训超过20万人次,保证了企业人员能及时提高技术。

(二)职业教育服务顺德产业技术创新

顺德各职业学校均建有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广东家具工程与装备数字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24个,这些平台每年来自企业横向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300多项。顺德政府搭建各类平台,制定各种制度,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顺德政府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利用学校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为企业服务;出台科技特派员制度、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等,学校每年派送教师200多人次直接到企业实践,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此外,职业教育为顺德市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顺德人“敢为人先、低调务实”的精神能为世人所赞誉,这与遍及镇街的职业教育培养了顺德人诚实守信、务实高效、有序竞争等素质是分不开的,这种人文环境促进了顺德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顺德经验

(一)政府统筹,一校多能

早在10多年前,顺德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就统一归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5]比如,顺德职业中专和顺德技工学校就是同一校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避免了部门间的重复设置,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2012年4月,顺德区教育局牵头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工商联、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组成的“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任务是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开展人才标准建设、第三方考核等工作。不仅负责对具体的职教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而且它还负责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管理之下,才使政府、学校、企业协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顺德由理论变成现实。“一校多能”就是顺德的职业学校大多身兼数“职”。如顺德职业中专就有多重“职责”[6],除了培养全日制学生外,还承担区政府部分职能主管部门的在岗培训任务,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是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财税局等5个职能部门的定点培训基地,是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定点培训单位,等等。此外,顺德各镇属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乡镇化技术学校多年来坚持合署办学模式,不仅按需求招收全日制职校生,还利用优势资源,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区域成人的文化技术水平。

(二)特色办学,一校一品

“两家一花”是顺德的支柱产业,但各镇街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在政府的主导和资源配置下,顺德区下辖的10个镇街都建有一所职业中专学校,各校准确把握镇街产业特点,培育出自己的品牌专业,从而形成了“一镇一校”、“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如龙江镇是“中国家具之都”,龙江职校打造了家具设计与制造品牌专业;均安镇是“牛仔服装之都”,均安职校建成了服装设计品牌专业;再如陈村职校的园艺专业,伦教街道郑敬诒职校的首饰设计专业等,都是针对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的品牌专业。

(三)校企合作,产学联盟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跨越了教育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学习与工作的界域,也跨越了教育与经济的疆域。因此,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顺德的职业教育通过产学联盟等方式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系。顺德校企合作初期是“人脉式”、“个案式”阶段,进行诸如“承包生产线”、“工学交替”、“订单式”和“冠名式”等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探索。后来进入“联盟式”、“集约式”阶段,以梁銶琚职校为首率先组建“产学联盟”,至今顺德已组建起6个产学联盟。2011年11月,由梁銶琚职校牵头,联合顺德机械商会等5所商会,美的集团、海信科龙集团和顺峰饮食集团等16家知名企业,顺德中专学校等8所职业学校率先成立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产学联盟。2012年,相继成立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产学联盟和顺德旅游饮食行业产学联盟。产学联盟形成了顺德区职业教育的产业链、信息链、生源链、师资链和就业链,更为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能力建设和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产学联盟是契约式联盟,而不是联谊式联盟,各联盟成员单位必须按照契约履行各自的义务。

(四)政策推动,标准导向

调查发现,有76%的在职工人认为现行政府或学校颁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不受企业认可。职业教育人才“产品”产销不适路的根源在于职业教育市场缺乏公认的人才等级标准。为此,顺德教育局将原来属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逐步分离出来,打破目前中职、高职学历概念,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重构,形成独立的职业能力人才等级体系,高标准建立职业能力人才等级标准。2012年至今,顺德共投入170余万元,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了12个专业的岗位能力标准。2014年,又投入51万元委托佛山市模具协会等三个行会,选定模具、汽修、酒管等三个专业试点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工作。第三方考核的目的是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权交给行业企业,实现职业教育让市场说话,从而从根本上破解校企合作难以深化的历史难题。

(五)多元培养,模式创新

顺德创新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三元融合五年贯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三元融合五年贯通”项目,是由顺德区教育局牵头,梁銶琚职校、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海信科龙空调公司、恒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合作,共同探索的办学模式。通过公办体制和民办体制有机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化,探索混合体制办学,培养企业关键技术岗位人才,实现人才贯通培养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突破。该模式一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将公办和民办进行有机混合;二是企业成为办学主体,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长效机制;三是改变原来单一学校培养的方式,由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和企业“三元融合”培养;四是打破单一评价机制,根据三方共同开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级标准,学生按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直接接轨与企业相对应的技术岗位等级。第二种模式是产学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当前高校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顺德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通过职业能力导入期、职业能力构建期和职业能力验收期三个阶段的培养,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研究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四、对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设立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存在育人的教育制度与用人的劳动制度相分离的问题。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人事部门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管理职能上的交叉,二是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与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的脱节,导致无法实现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资源、行业企业的技术资源的整体配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难以实施。因此,要尽快变“条条”管理为“块块”管理,即实施横向的综合部门管理体制。建立职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专业部委、行业协会及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力资源培养和使用的统筹与对接。

(二)构建县域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县区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区域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开放平台”。国家把县区职业教育中心限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从顺德的经验来看,建议国家取消县级不可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定,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倡经济发达县至少可以创办一所高校,公办或民办。中国的大学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7]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并非不能进入县域,过去不允许县级办大学是目光短浅、自缚手脚。很多的县,很想办高等教育,都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不允许而作罢。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应该有所突破,将大学的办学权进一步下放,将更多的民间资金吸引到高等教育领域,让高等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三)建立国家资格制度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颁发学历证书,人社部门颁发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由于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离、不对应,导致职业资格证书五花八门、证出多门,社会无以适从,以至于很难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予以准确的评价、认定和使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公认的、共同的参照系来评价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应由国家权威制定颁布联系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家资格制度》,使各类教育证书、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有一个比对、认定、评价的国家平台。不管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还是通过普通教育取得学历证书的人员,都可以参照《国家资格制度》,任职相应的岗位,获得相应的待遇,最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8]

(四)创建教育支持型企业

虽然顺德探索了产学联盟等校企合作的举措,但是,由于当前企业并未被赋予一种教育机构的责任和地位,行业、企业实际上只是职业教育的参与者,并没有义务承担职业教育。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想办法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其应负的职业教育责任,以保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为此,可设立“教育支持型企业”,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相应的条件、评审标准,经评审后予以认定并授牌,以此提高企业的社会荣誉感与知名度,在政策上对“教育支持型企业”予以支持。如设立“教育支持型企业”专项建设经费,让企业有经费、有义务承担职业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9.

[2]于欣荣.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07(4):51-52.

[3]惠州大学高教研究室.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惠州大学学报,2000(1):78-85.

[4]戴国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调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77-80.

[5]时晓玲,姜大源.政府最大资源配置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职教支撑经济发展的“顺德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0-04-06.

[6]文余良.浅谈顺德区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08(2).

[7]钱津.县域经济一体化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J].区域经济评论,2015(1):28-29.

顺德学校范文3

从零开始创事业

热衷行业谋福利

香港,从昔日的小渔村到今日的国际大都市,工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今年68岁的卢应铭先生正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那麽微不足道,但倘若能抓得住机会,将是人生的一场大扭转。顺应香港工业腾飞的节奏,年轻时的卢应铭先生加入了搬运、吊运行业,虽说这是一个辛苦、危险的行业,做得好s不是那麽容易,全依赖从业者对自我的勤奋与谨慎。

“由於那时所有进入内地、香港的国外船只都经由香港受理,所以搬运、吊运的工作量非常大,创业之初,我曾连续工作了四夜五天,不眠不休。”吃得起苦,为卢应铭先生创业成功打下了基础。由於他的诚实信用、专心专业的工作态度,使他在短时间内,赢得了许多客户。他自豪地提及,当年大部分活跃在香港的船厂都是他的客户。

随着事业根基的牢固,卢应铭先生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涉足了仓储、冷藏、电器、船运、陆运、投资及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一个人有好运气的同时,还要靠努力、勤力。”

2005年,为联络同业、促进技术交流,提升服务质素,卢应铭先生发起成立了香港吊运专业联会,“我们会希望能使同业人士得到专业认可,提升技术及行业操守。”成立以来,他积极代表业界与建造业议会、劳工处、房屋署等公、私营机构举办研讨会等事项,协助制定相关技术训练课程及工艺测试项目。在某种程度上,香港吊运专业联会成为了业界的“教育机构”。“创会以後,我们会常年派出资深从业人员,为各大公私营机构举办各项训练及资格考核课程,成绩合格者,我们将颁发‘考试合格证书’。”经由香港吊运专业联会的培训,有效地增进了吊运工作的安全性、专业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卢应铭先生致力业界的规范化。在他的努力之下,香港吊运专业联会为业界u定了“标服务条款”,还编u了“吊运行业基ISO规范文件”及“吊运安全守册”,促进了业界的良性发展。他提及,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即使是非常困难的项目,通常也就作业一个星期,因而留住一个长工比较困难。”不过相比以前,业界所操作的机器更加先进、便捷,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业界人士受到的认可程度越高,相信亦将有新人加入。

社团服务尽全力

关注教育多付出

心在哪,时间就在哪;时间在哪,成就就在哪。

翻开卢应铭先生的名片,映入眠帘的一串职务,四所学校的校监、校董之职特别引人注目――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副校监,以及顺德联谊会梁球琚中学、顺德联谊会翁佑中学、顺德联谊会胡兆炽中学]册校董,谈及这些公职,卢应铭先生非常乐意,因为这事关教育。

原来,卢应铭先生祖籍广东顺德,现任香港顺德联谊会之永远名誉会长。众所周知,香港顺德联谊会是香港知名的办学团体之一,至今为止,该会在胡兆炽、李兆基、谭伯羽、梁M琚、郑裕彤等老一辈顺德籍社会名流的鼎力支持下,该会主办的学校多达十三间,现有教职一千多人,学生一万多人。加入该会之後,热心公益的卢应铭先生将教育事业视为关注的重点,捐资助学,奖教奖学,不遗N力。

在众多顺德籍爱心人士的支持之下,香港顺德联谊会旗下的学校,从幼稚园到中学的大批学生得到助扶,在社会上得到良好反响。今年,喜讯传来,卢应铭先生所担任校董的顺德联谊会梁球琚中学考出了一名高考状元,说起此事,他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平日,我们顺德联谊会与家乡保持商政方面的密切来往外,亦经常与当地学校交流沟通,交换教学的意见、办学的宗旨等,希望将学校办得越来越好。”

据悉,几年前,由卢应铭先生热心担任的校董、校监的学校多达十间,後因政府规定,所任校监、校董的学校不能超过五间,他才辞去其它学校之职务,保留当前包括一所基督学校在内的共五间学校。

而在香港,卢应铭先生还担任深水段囊栈嶂飨、深水短逵会名誉会长、深水豆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以及狮子会领导成员,以此为桥藕团Υ,他常被邀到其他学校开展教育讲座、分享育人心得。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倘若在家里,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自己s打牌、看电视,这样既会扰乱孩子的正常学习,分散他们的精力,还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给孩子不好好学习留下借口,极其不利於孩子的学习。我同:以身作则是最直观的教育,从身教做起。”

儿女教育以身作则

以家为重乐享天伦

一直以来,卢应铭先生在家中坚持以身作则,做儿女的好榜样。孩子们小的时候,为了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要求孩子们在上学期间(寒暑假除外)不看电视,同时,自己亦如此。在他的精心教育之下,他的三位儿女皆毕业於名校,成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当前,他的儿子就职英国皇家学院,大女儿是一名会计师,担任某知名公司副总裁,小女儿是律师,为某知名银行的法律顾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卢应铭先生也认同,好的教育,K非只是使孩子赢得物质方面的成功,而更在於内在的修为、做人。在儿女们小时候,他就一直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时至今日,他的儿女们待人处事大方得体,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人说,教育是辛苦的、付出的,同时也是收获的、享受的。今天,当看到儿女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有各自的人生追求和目标,这让他倍感自豪,认为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欣慰。

如今,卢应铭先生已有五个孙子,谈及生活中令他最开心的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与家人在一起。其实,从多年前开始,无论在外是否有应酬,他都坚持每天晚上九点前回到家,一来可多与家人相聚,二来还要保证次日早上六点和一帮朋友相约游泳。

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成为卢应铭先生在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他喜欢家庭聚会,每年都会邀上全家人共同外出旅行,“无论去哪,无论吃什麽,只要家人在一起就好。”喜欢水上运动的他,考了水牌、驾船牌,常和女儿、女婿一共出海;喜欢驾车的他,即使在国外也常是租车自驾,今年八月他与太太和全家共同出[马来西亚……

顺德学校范文4

考生填报志愿时间:5月23日~28日

报名点审核志愿数据时间:5月29日~31日

志愿批次安排

今年各类志愿共划分为五个批次。其中提前批、第一批和第三批由市统一设定,第二批和第四批由各区根据实际设定。每批次内划分若干层次,招生部门按志愿设置的顺序分批次分层次录取。具体安排如下:

(一)提前批,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面向全市招生的佛山市第一中学、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第三中学、南海区石门中学、南海区南海中学、顺德区第一中学、顺德区李兆基中学、三水区三水中学、高明区第一中学等9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简称“佛山一中等9所学校”)的普通生;

此外,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粤教基函〔2018〕61号),广东实验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面向佛山市五区招生,其志愿与以上9所学校同时填报,同批(层)次录取;志愿表上简称为“佛山一中等9所学校(普通生)、广东实验中学(创新人才)”。

第二层次:面向全市初中学校招生的佛山市第一中学指标生;志愿表上简称为“佛山一中指标生”。

第三层次: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第三中学、南海区石门中学、南海区南海中学、顺德区第一中学、顺德区李兆基中学、三水区三水中学、高明区第一中学等8所高中学校面向本区内招生的指标生;志愿表上简称为“8所学校指标生”。

第四层次:第二层次的佛山一中指标生和第三层次的8所学校指标生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自动转为普通生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志愿表上简称为“佛山一中等9所学校指标生未完成计划转为普通生”。

第五层次:佛山一中等9所学校面向全市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志愿表上简称为“佛山一中等9所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

(二)第一批,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面向全市招生的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顺德区实验中学等学校的艺术特长生(普通生);志愿表上简称为“面向全市招生的艺术特长生(普通生)”。

第二层次:佛山市第四中学、佛山市荣山中学、禅城实验高级中学、佛山市实验中学、南海区南海中学(100个计划,授课地点:南海中学分校)、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南海区桂城中学、南海区九江中学、南海区第一中学、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顺德区郑裕彤中学、顺德区华侨中学、顺德区乐从中学、顺德区罗定邦中学、顺德区容山中学、三水区华侨中学、三水区实验中学、高明区纪念中学、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等公办普通高中学校20%的普通生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以及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志愿表上简称为“面向全市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普通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公费生)”。

第三层次:面向全市招生的双语教学实验班;志愿表上简称为“双语教学实验班”。

(三)第二批

区内招生的普通高中(含普通生、指标生以及体育、艺术特长生)及民办普通高中,具体层次划分由各区根据本区实际情况确定。

(四)第三批,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经区、市教育局同意,经省教育厅批准的“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高职学段2年教学安排在中职学校”、校企“三元融合五年贯通”试点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志愿表上简称为“面向全市招生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实验班”。

第二层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核准的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收民办生;志愿表上简称为“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民办生)”。

第三层次:面向全市招生的市中心业余体校高中班、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四层次:面向全市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专业。

第五层次:面向全市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特色专业、省重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紧缺专业。

顺德学校范文5

关键词: 中学 后勤工作 工作模式

学校后勤工作不仅是对全校师生的物质保障和服务,还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基础物质条件是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若基础得不到保障,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且后勤工作职工多与学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品行。后勤职工要认真科学地做好后勤工作,把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环境、行为和言论等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因此,后勤工作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为学校开展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学校后勤工作,是为学校教育工作做铺垫。

一、后勤工作者应具备的几项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后勤工作者,其具备的工作素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后勤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有着不小影响,因此后勤工作员工要具备一定的品德政治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不俗的文化素养。后勤工作管理者更应当注重自身综合素养。

1.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

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优良的思想素养是后勤职工开展工作的前提,同时是为师生做好服务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后勤工作管理者进行人员配置的时候,需要将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改不断发展和进行,我国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老师和学生都顺应时展和社会需求调整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后勤工作应当追随学校规定,顺应社会发展和需要。敢于在原先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学习用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这也是为师生服务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后勤工作者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3.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工作热情

后勤工作性质决定了后勤员工要频繁地与学生和教师交往。在此过程中,后勤工作员工的一些陋习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对学生今后发展和学习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后勤工作其实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后勤工作员工的一些自身特点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后勤管理者还应当具备甘于奉献、工作热情等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这些优良品质,从而形成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当前工作模式进行改革

目前后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师生正常教学和生活能顺利开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学校后勤工作应当进行改革和优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要求。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认为改革当前工作模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1.相关领导重视

学校相关领导对后勤人员的选取应该有所把控,根据后勤工作的性质安排相关人员。选拔乐于奉献和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并将后勤工作员工的职称等加入日常考核工作中。此类问题关系后勤职工的今后发展,解决此问题可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努力营造后勤工作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让后勤职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更好地为师生教育生活服务。

2.健全相关制度

目前学校相关后勤规章制度还不算完善,良好的责任管理制度是学校后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让职工意识到做好工作不仅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后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相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帮助后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让职工发挥最大作用。

3.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学校的后勤工作不仅是物质保障,还是对学校学生的重要教育。后勤工作对学生的德育有重要作用,后勤工作者不仅为学生物质生活服务,更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品德的良师益友。在做好学生物质服务的基础上,更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三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学生的教育融入实际生活当中。

后勤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学校开展正常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做好后勤工作任重道远,虽然目前情况下后勤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但严格来讲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广大后勤员工共同努力,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帮助。帮助后勤职工做好基础工作,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让后勤工作成为学校德育智育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欧阳俊.浅析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

顺德学校范文6

我们矿子弟学校团队组织共有学生1300余人,下设13个团支部、15个中队。多年来,我校团队组织始终坚持“以德育促教育 寓德育于教育”的原则,求真务实抓创新,积极稳妥求突破,推动德育工作不断上台阶、创水平,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创新高、添佳绩。团队组织连续多次获得公司级以上“红旗团支部”、“红旗单位”荣誉称号,特别是2003年度,我校团总支被团省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教学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公司前茅,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抓制度,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德育工作是一项高度柔性的工作,但又是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的基础工作,尤其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流于形式。为此,我校团队组织始终把建章立制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狠抓制度落实,使德育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一是建立了领导责任机制。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团队组织干部任组员。所有成员全部贯彻“一岗三责”,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德育,“三手”都要硬。二是建立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召开德育工作例会,总结情况,布置任务,制定措施。三是建立德育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班主任和班集体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机制,把德育工作考核的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之中,并占40%的比重。班级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是连续两个月处于末位的坚决解聘班主任工作;所有评优树先、晋职,采取一票否决制,凡是德育工作搞不上去的,坚决取消评选资格。凡是在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先列入组织发展对象、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在同样的条件下,优先授予荣誉称号。四是建立团队干部竞聘机制。坚决实行团队干部公开竞聘制,按照自愿报名、组织考察、民主选举、岗前公示的程序进行,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把威信高、能力强、善创新的教师选。

二、抓整合资源,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德育工作开放体系,才能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近几年来,我们一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的第一项工作,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教材内在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定期进校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集中开展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大三爱、小三爱”的热情。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上一篇情诗经典

下一篇激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