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英语范例6篇

迪士尼动画英语

迪士尼动画英语范文1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人物造型;风格

一、引言

迪士尼动画,是美国动画影片的代名词。今日看来,迪士尼、梦工厂和皮克斯,瓜分了美国的动画产业。而实际上,除去作为迪士尼子公司的皮克斯外,梦工厂的动画部创始人杰弗瑞・卡森伯格,也曾担任过迪士尼电影部门的主席。所以,迪士尼囊括了美国动画的经典、创新和搞笑的元素。分析迪士尼动画影片的人物造型风格,即是对美国动画影片中人物造型风格的分析。

二、迪士尼动画的历史

谈及迪士尼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动画的历史。美国的动画史,开始于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是布莱克顿拍摄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在1923年,华特・迪士尼和罗伊・迪士尼,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制片厂,是迪士尼公司的前身,也是迪士尼动画开始的标志。随后的时间里,迪士尼公司将精力放在了动画产业链上,并慢慢地形成了以迪士尼动画为核心的动画价值品牌。1955年,迪士尼公司做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成立了迪士尼乐园,这标志着第一个集游乐与动画卡通形象于一体的主题公园的成立。随后,迪士尼公司更是将迪士尼乐园推广向了全世界,并延伸到了文化产品上。一时间,带有迪士尼印记的产品,在全世界开始“泛滥”。其中包括迪士尼公司对一些著名电影公司的收购,如漫威影业公司等。迪士尼公司的发展,不超过百年,但却已经从一家动画制作公司,蜕变成了如今的美国动画代表形象、一家世界上最大的家庭娱乐企业、一家出众的传媒公司。迪士尼的发展核心仍旧是动画产业,这也是迪士尼得以继续前进和不断自我创新的能量来源。迪士尼未来的发展,仍旧和动画密切相关,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王国,非迪士尼莫属。

迪士尼的动画不仅征服了全世界的孩子,更是征服了成人的心。迪士尼发展至今,很多卡通形象伴随着人们的成长而成长。迪士尼创造了经典的卡通人物形象,自“米老鼠和唐老鸭”系列开始,白雪公主、狮子王、灰姑娘、匹诺曹、美女与野兽等人物形象,无不深入人心,甚至是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迪士尼与皮克斯合作的几部“总动员”系列的动画巨制,更是横扫了美国的奥斯卡、金球奖等众多奖项,《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等影片,斩获无数奖项。迪士尼的动画影片,打开了成人动画的大门,往往都是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影院看迪士尼的动画影片。在其收购了漫威影业后,迪士尼的超级英雄人物系列影片,进一步扩展了成人动画的市场。现在被熟知的钢铁侠、美国队长、蜘蛛侠等超级英雄形象,就出自迪士尼之手,而复仇者联盟等超级英雄团队元素,也为迪士尼动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作题材,漫威影业让迪士尼变得更加炫酷了。自2009年后,迪士尼开始大范围地俘获了男性观众的忠心,而这些男性观众,很多是米老鼠时代的忠实的迪士尼粉丝。

三、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卡通人物造型

谈完了迪士尼动画公司的历史,再来谈谈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卡通人物。首先,何为“卡通”?卡通是单词cartoon一词的音译,在中国一般等同于动漫,即动画与漫画的合体。而卡通形象,则一般意义上指代了动画、漫画、游戏等虚构人物角色形象,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和人物故事性。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言谈、外貌、造型等方面。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一般都是与众不同的,例如经典的米老鼠、史努比等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的不同,往往伴随着与众不同的故事性。突出的人物造型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的结合,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就在观众的脑海中定型了。这样的卡通人物,配以相符的情节设定,更容易让人们记住他、她,抑或是它,好似这个人物形象本就应如此存在一般,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形象在与观众的亲近度上,做到了极致。

在迪士尼的动画影片中,除去动画本身所带的因素外,更兼具影片的特点,包括了电影中的文学、艺术、音乐等相关的因素。在迪士尼动画影片中,观众对于人物造型的最直接感受,就是在视觉与感官上的差距。由于动画本身的虚构性,决定了其在影片制作上有极大的塑造空间。通过现代技术,辅以美术艺术创作,对人物进行夸张大胆的形象塑造,人物造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种无限可能性的创作,并不会让观众因为人物形象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而感觉不适,相反的,这样的反差性,带给观众的是新奇和惊喜。迪士尼动画正是依靠这样的卡通人物造型,为这个复杂的世界带来了一份纯真感。同样的,在迪士尼的动画影片中,音乐和视觉的冲击感,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利器。动画影片的人物形象,总是以夸张的表演造型呈现,这样的直白同电影的隐晦或暗喻不同。但动画以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另类的表演,将文学感发挥到极致。没有哪个演员能如米老鼠一般,笑得嘴巴都到眼睛上去了。也正是这样的视觉画面和音乐的搭配,让观众群体从儿童扩大到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迪士尼的动画人物造型,这也是迪士尼动画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谁会讨厌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呢?

四、迪士尼卡通人物的造型风格

上文论述了迪士尼动画的历史以及其卡通人物造型的轮廓后,我们已经对于迪士尼动画的成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本文的主要讨论点――人物造型的风格,则在此基础上展开。迪士尼不仅是美国动画的代名词,更是世界动画电影的代名词。仅在2010年,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就占据了全球电影市场份额的35%。在2012年,年度3D巨作《泰坦尼克号》的上映,也没有动摇迪士尼动画影片在中国进口影片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本文讨论的迪士尼动画影片,以更能体现迪士尼动画的动画长片为主。用于影院放映的迪士尼动画长片,不仅有震撼的视觉冲击,更能体现迪士尼动画的人物造型风格。

(一)人物的造型特点

论及迪士尼动画人物造型,较有代表性的是早期迪士尼的经典人物。对于看过迪士尼电影的观众而言,其人物造型均有一个共同点:美丽。美丽的主角,美丽的景色,美丽的剧情。迪士尼的主角一定要足够美丽,这不仅是美国观众的审美观,更是全世界的喜好。在对动画人物定型的过程中,迪士尼公司会进行激烈的讨论、筛选、对比,并邀请非公司人员参与讨论。观众看到的很多迪士尼人物造型,特别是迪士尼的“公主”们,她们的面容那么精致,身材的曲线充满了美感,更兼具高贵的气质感。观众看到白雪公主等人物造型时,脑中浮现的是芭比娃娃。这就是美国审美下的美丽,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中的人物花木兰也不例外。花木兰的皮肤是黑黄的,眉毛很粗,而且是单眼皮,这样的花木兰与中国人的审美完全不着边际,但是却是美国人眼中最美丽的亚洲女性。除去美丽,在迪士尼电影中,不同的人物类别有着明显的外在特征,好人的善良大方和坏人嘴角奸邪的笑,总是那么明显。例如在《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处处表现出了可爱、温柔,而相对的皇后,则是一个巫婆的造型,黑色的斗篷更是显眼。又如美人鱼这个人物,身材性感,人物的灵动性强,而海巫却是造型奇异,又胖又丑。这样鲜明的人物造型,其实是迪士尼根据真人演员的表演进行的进一步加工。迪士尼的动画有着自己的写实风格,并不一味地夸张,很多迪士尼人物的造型,往往都是漫画家在镜子前做出夸张的动作,并及时画下来。而在迪士尼动画中,也会有一些专业的演员对人物进行真人演出,真实记录下演员脸部肌肉动作变化以及表情差异。真人表演的写实性,决定了动画作品中人物造型的成功与否。

除此之外,迪士尼的人物造型不止基于真人表演,还会突破人们的想象力,发挥出动画的趣味因素。迪士尼的动画人物,还具有卡通人物的通性。在真实的基础上,卡通化的人物让迪士尼动画影片更加成功。一般在迪士尼动画影片中,会以放大人物的主要特征,来凸显人物的特点。例如,米老鼠的更加可爱,在于大头、大手,配上中和视觉的大手套等配饰。卡通人物更适合夸张和滑稽的动作,戏剧性和喜剧因素的加入,符合了卡通人物的塑造要求。仔细观察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人物,会发现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风格。米老鼠的白色手套和红色天鹅绒裤,白雪公主的齐刘海、红色发带,美人鱼的红发和比基尼,维尼熊的蜂蜜罐等。这些有着明显人物特征的装扮,对于孩子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不仅有助于对众多迪士尼人物的识别,更是迪士尼日后卡通人物文化产品开发的方向。同时,为这些可爱的人物,加上口头禅式的重复式语言,更加深了人们对于人物风格的记忆。

(二)角色分类

在迪士尼的动画影片中,人物的形象有着明显的角色分类。例如,在《狮子王》中,辛巴是一个英雄形象,它不畏艰难,克服了自己的弱点,与“刀疤”进行了殊死决斗,成为狮子国的新国王。还有一些人物扮演着浪漫的角色,例如《睡美人》中的菲力王子,打败黑女巫后,以深情的吻唤醒了爱洛公主。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骑着白马寻找公主的王子,其“白马王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迪士尼动画中的很多女性角色也会主动追求爱情,例如《仙履奇缘》中的灰姑娘,虽然生活困难,终究还是克服了困难,穿上了水晶鞋,坐着南瓜车,参加了王子的宴会。迪士尼动画中的人物,还有滑稽类的,他们是仅次于主角的角色,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的七个小矮人,他们的滑稽,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奇的童话森林世界。又如《米老鼠与唐老鸭》中的唐老鸭,暴躁的脾气却总是引起阵阵笑声。而《花木兰》中的木须龙,更是在滑稽中体现出了一种患难友情。这些滑稽的配角,在一定程度上更受欢迎。在迪士尼动画中,还有一些反派角色,他们对于主角正义的反衬十分重要,例如《狮子王》中的刀疤,最后因背叛死于鬣狗之口。还有一些在关键时刻出现的帮手角色,例如《狮子王》中的猴子拉飞奇,《仙履奇缘》中送灰姑娘进皇宫的仙女等。还有很多与主角相关的角色和一些小动物形象,起到了丰富影片剧情的作用,并且让动画影片的可观赏度更高。

(三)文化表征

迪士尼动画影片中,人物的造型风格是美国文化的体现,传递着一种欢乐的、勇敢的正能量。白雪公主的善良、米老鼠的积极乐观、辛巴的勇敢等,都有着明显的美国文化印记。甚至在这些影片中,人物的造型体现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上映于1937年,当时的美国处于二战期间,小矮人们工作的高昂热情和乐观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态度,正是对当时美国政府号召的响应,鼓舞着全美人民的工作热情。同样的,迪士尼很多的人物造型被印在了商品上,这样的消费观更是美国消费文化的体现。当迪士尼乐园遍布全球后,人们只要提到米老鼠,首先想到的不只是那个乐观的米老鼠,还有那个令人充满向往的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动画影片的人物造型,打上了浓郁的美国文化风格标签。

五、结语

迪士尼动画影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未因其他影视公司动画产业的上市而减弱。迪士尼动画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在造型风格上,不仅有着时间的沉淀,更是一种文化交融和文化发扬的展示。迪士尼动画中人物的强烈空间感和美术风格的运用,在好莱坞电影中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岱之.米老鼠的魔法药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 杨琼,王成娟.流金岁月――迪斯尼动画王国的国王们[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 张艳.“美国梦”在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移植与再现[J].电影文学,2013(21).

迪士尼动画英语范文2

2、米妮(英文名称:Minnie Mouse )是米奇的女朋友,她是一个非常甜美的小女生,头上常戴着一只硕大的蝴蝶结(早期卡通中是一顶插着花的帽子),十分可爱。

3、唐老鸭(Donald Duck),全称:唐纳德·方特罗伊·达克,是迪士尼所创的经典卡通明星之一,官方生日是1934年6月9日,首次出现在《聪明的小母鸡》里。他有橙黄色的嘴、脚和蹼,身上穿的是方特罗伊水手装,但没有穿裤子。

4、黛丝鸭(英语:Daisy Duck)是唐老鸭的女朋友,一个卡通人物,1940年由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制作。和唐老鸭一样,黛丝鸭也是一只拟人化的白鸭,但是睫毛较长,尾部羽毛也更长,显示出裙子的样子。她常常戴有蝴蝶结,身着罩衫,脚蹬高跟鞋。

5、高飞(英语:Goofy,意思是“愚蠢”)是迪士尼经典动画人物之一,首次出现于1932年5月25日米老鼠卡通片《米奇的时事讽刺剧》(Mickeys Revue) 一片中扮演观众角色,当时名叫迪皮·道格(Dippy Dawg)而当时他发出的刺耳笑声令它在观众中显得有点鹤立鸡群。高飞是一条心地善良但脑袋瓜不大灵活的狗,他是作为布鲁托的对比物出现的。

6、布鲁托(英语:Pluto)是迪士尼经典动画角色之一,是一只土黄色的狗,性别为雄性。一般是作为米老鼠的宠物出现,但也曾经作为唐老鸭或高飞狗(本身也是狗)的宠物。

迪士尼动画英语范文3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迪士尼动画;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14-02

迪士尼全称为The Walt Disney Company,取名自其创始人沃华特・迪士尼,是总部设在美国伯班克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惊奇漫画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 Inc)、试金石电影公司(Touchstone Pictures)、米拉麦克斯(Miramax)电影公司、博伟影视公司(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好莱坞电影公司(Hollywood Pictures)、ESPN体育、美国广播公司(ABC)都是其旗下的公司(品牌)。迪士尼以动画起家,如今虽涉及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但迪士尼从没有把动画的份额和重心减少。例如国内现在一些公司企业的起家是快递,但是最后涉及到房地产,而不做自己的本行。这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你起家的是你的专业,而靠它起家之后却抛弃起家的本领,是为一种资源的浪费。迪士尼从动画起家,最初靠一个小小的动画工作室逐渐崛起为动画电影的巨头制造,这与迪士尼本身的公司品牌、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要了解迪士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要从它的发展历史说起。

一、迪士尼动画的发展史

(一)艰难的起步。在1919年,年轻人沃尔特・迪斯尼遇到了乌布・伊沃克斯,他们都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志趣相投的他们互相欣赏,于是满怀信心的成立了伊沃克斯-迪斯尼商业美术公司。他们一个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一个绘画技术高超,他们的配合十分默契。由沃尔特构思,伊沃克斯执笔设计的“米老鼠”卡通形象的片集开始起家,探索了无声电影到有声动画。随着《花与树》的创造,迪士尼又将黑白动画发展为彩色动画,体现了其动画制作的高超技艺与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调整时期。1943年―1949年,经历了世界大战的全球百废待兴。在此期间,迪士尼动画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迪士尼进入了调整时期。调整时期的迪士尼不在推出耗资较大的长篇动画,而是创作了一些列的短片动画,即现今的动画电影的鼻祖,类似《三骑士》与《为我谱上乐章》等些列的短片动画在这一时期出现。相信在战时,调整中的迪士尼采取短片动画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发展,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也温暖了许多活在战时的孩童时代。

(三)第一黄金期。二战结束后,正是迪士尼厚积薄发的时候,迪士尼也进入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此期间,迪士尼在童话领域所向披靡,几乎拍遍了所有的经典童话故事。这一举动虽然为迪士尼迎来了一个黄金期,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能够使用的经典动画素材是有限的,那么迪士尼的下一步发展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蛰伏缓冲时期。在1967―1988年期间,随着沃尔特・迪斯尼的去世,迪士尼公司陷入了危机。在拍完了几乎所有经典的动画素材,迪士尼公司的动画影片产量大比例的缩减。随着沃尔特・迪斯尼的去世,也使得迪士尼公司的人员发生了变动。当一个公司的灵魂人物离开的时候,很多信念、理想不坚定的人也会跳槽。公司内部的权利纷争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都使得迪士尼在此时期风雨飘摇。

(五)第二个黄金期。90年代以后,蛰伏的迪士尼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重振旗鼓,推出了系列动画。在此期间,充满创新精神的迪士尼不断探索,在发展迅速的高科技技术的带领下,迪士尼开始首次触及无纸动画的制作。这一举措使得迪士尼动画的画风、元素更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美、高端的层面。宫崎骏为全球的动画迷带来了许多的经典、震撼心灵的动画,他始终坚持全手绘的制作方法。然而宫崎骏的引退不仅是他的年纪使然,也是现今科技发达的环境下不改革不创新全手绘的弊端。的确全手绘的动画制作画风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但它属于小众,只有认识市场、了解市场、拓宽市场,吸引更多的观众才是在动画界长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二、简要分析《疯狂动物城》的亮点所在

(一)故事的取材与表达的核心精神。迪士尼的动画喜欢利用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去诠释大世界的方向,即迪士尼对大世界的向往。首先美国人本身就是喜欢个人英雄主义,所以出现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英雄。迪士尼的动画故事的叙事风格往往都是从个人出发,诠释大世界的含义和精神,然后再回归于个人。《疯狂动物城》从一个充满梦想的小兔子写起,它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梦想不断努力拼搏,为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一个失踪案件,但是却在这个小案件背后发现大阴谋。以及期间一系列的故事和它找到一个从开始不合拍、不配合到最后被小兔子的精神所打动从而两只很默契的搭档。

(二)能够引起观众共鸣需要走进观众的心中。《疯狂动物城》上映之后好评一片,在各大媒体、娱乐、聊天网络、网站、传媒上成为一时之风靡。迪士尼善于从人类共同的需求和愿望出发,站在较高的位置去定义故事,自认是能够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三)精美的画面处理。看过《疯狂动物城》的观众无一不被其中精美的动画细节所动容。每一个动物都按照最逼真的特性出发,现在已成经典的其中的树懒、动物的毛发的微动等。

三、迪士尼动画市场化的成功

(一)收入多元化与产业的同心化。迪士尼的动画经常从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取胜。拥有完美的产业链是迪士尼动画成功的核心。迪士尼通常先创作出动画片,随后会把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置于迪士尼主题公园当中。接着按照故事的原型批量生产玩偶,作为动画的衍生品。迪士尼的动画都是以动画电影的方式发行,再影院、院线赚足一定收益后再制作成为录像带卖给广播电视公司和制成光碟全球发行。迪士尼动画的收入来源相当多元化,这与产业的同心化是分不开的。

(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完美结合。迪士尼动画的市场取向是站在全球的角度,因此,本土化与国际化完美结合也是迪士尼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完美结合,正确的价值观的传达,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四、结束语

迪士尼动画在全球动画界屹立了将近一个世纪。如果迪士尼一味的沉溺于动画的发展创作,它并将会遇到发展瓶颈。你可以理解为迪士尼动画的发展为了向其他领域拓宽,但更应当看到迪士尼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让迪士尼动画流传久远。想要有影响力,迪士尼必须强大,只有足够强大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迪士尼的宗旨。如果不能够打开市场,不用说是迪士尼,任何一个企业公司都无法长久立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探索,永远努力永不止步,就是迪士尼动画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迪士尼动画英语范文4

关键词:迪士尼;漫威;原创动画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25-03

According to the Success of Disney Animation "BIG HERO 6"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hinese Film Animation

NI Cong-qi(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 Jackie Chan Movie&Media College ,Wuhan 430000,China)

Abstract :first of all introduces the “BIG HERO 6 "of film animation production companies in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and describes the “BIG HERO 6 " the cause of the success in the market;according 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ree successful elements,Finally through their dialysi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film animation.

Key words :Disney; marvel; original animation

Internet :.cn

一、三维技术下的新生迪士尼

迪士尼公司一直以来都善于讲故事,为一个又一个孩子创造美好的梦境,然后陶醉其中。如今时过境迁,技术革新、三维和华丽的画面几乎成为了美国电影动画的代名词。然而当我们在银幕前去观赏迪士尼的动画时,依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它的作品――这肯定不是皮克斯、也不会是梦工场。因为它的故事永远都是那么温馨,让人感觉温暖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以后,迪士尼一直因为三维技术的不成熟而沉寂,仅仅依靠子公司皮克斯在独撑大局。从2005年出品的《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开始,迪士尼就打算不仅仅依赖皮克斯的力量来制作三维电影动画,在三维技术上奋起直追。直到上一部动画《冰雪奇缘》(FROZEN)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表现力,代表着迪士尼独立在三维电影动画上依然可以做到世界顶尖水平,能够一如既往的讲出好故事,引导观影者又一次进入童话的梦境。

二、《超能特工队》叫好又叫座的原因

耗资1.65亿美元《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是迪士尼与漫威首次强强联合的作品,改编于漫威一部并不太出名的漫画。从表面上看,应该是美国漫画的典型代表,六个风格各异身怀绝技的大英雄,在一起拯救世界的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坏人的计划失败了,而英雄们又开心的生活在了一起。这种题材在浩瀚的动画历史上屡见不鲜,但迪士尼恰恰就可以又一次把观众吸引到屏幕前,单单首周就砍下了北美票房5620万美元的销售成绩,荣登票房销量第一的宝座,就连热映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也只能屈居亚军,它的成功当然不是偶然。《超能陆战队》的背景设定设置在了虚拟的旧京山,并且首次以日本角色形象作为影片的主角,城市中东方元素也是充斥在各个角落,这给予了观众新鲜感;以出色的剧情和充满悬念的反派主角,给观众增加了代入感;把宣传点放在憨态可掬而充满着安全感的智能机器人大白身上,又让许多孩子和女性观众欲罢不能;最后在科幻元素上,观众也能发现《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与万磁王的影子。可以说:故事好、角色好、画面好、笑料足是对本片最中肯的评价了。

三、充满东方风的美式卡通设定

《超能陆战队》第一幕带给观众的就是机器人格斗的场面。熟悉日本动漫的人肯定能在里面寻找到标准的日式元素:机器人和类似于相扑式的格斗。接着男主角登场,蓬松的头发、亚洲少年式的打扮、大大的眼睛,这些都是典型日本卡通角色的设计特点。不过从略显调皮的神态,说话时的语气和较为夸张的动作表演中我们又不难发现深入到骨子里的美式迪士尼特色。而在影片当中东西风格的碰撞可不仅仅只局限于主角身上,在繁华的旧京山里到处可见东方建筑的存在,这个奇妙的设定来自于迪士尼的现任掌门人约翰・拉塞特。他将影片的背景定在了一个平行世界里,1906年的旧金山由于地震毁灭,后来被一批日本移民以特殊的移动建筑技术重建了它们,于是制作人巧妙的将旧金山和东京结合在了一起。

电影中的旧京山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城市,有着东方大都市所具有的灯红酒绿的夜景,带着灯笼的轨道电车,各种中国歇山顶式建筑,和式空手道馆以及汉字招牌也是随处可见。远处的高楼顶部是中式宝塔类设计,楼房侧面印上了日本著名的樱花,最远端旧金山标志性建筑旧金山大桥依然存在,但是整个桥梁的钢架却已经换成了日式牌坊类风格。设计师将这样的世界呈现给观众面前,极大的满足了美国观众对东方文明的向往,也让远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因为自己的文明被认可而感到自豪。这样双赢的结果自然是设计者所愿意看到的,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美式风格,将多种艺术特点和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是《超能陆战队》在设定上的成功之处。

四、俗套英雄式剧情下的惊喜

在小孩子眼里,大英雄最后都可以战胜坏人,这是迪士尼电影动画永恒的主题。迪士尼的作品不会像梦工场那样去反串恶搞,也不会去拿胶囊人去做喧宾夺主的演出,迪士尼的故事很正派,或者说有些固执的正派。但是迪士尼却能在这样的俗套英雄式剧情里给人惊喜,除了后面提到的暖男机器人大白以外,主角天马行空式的发明创造、反派角色的最终身份、随处可见的漫威彩蛋、拿捏有度的笑点和泪点、以及BOSS战前细腻到极致的节奏感,都能够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观影者在看过之后大声叫好。这就是一个顶级编剧的表现,在平凡中去吸引观众、感染观众,让他们感受到精彩。

一定要说剧情上的遗憾,就是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将刚刚铺开的故事讲的高潮迭起又充满回味,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主角小宏在影片前半段与哥哥或者大白互动时候的感情戏非常细腻而且生动,但是为了高潮戏份的存在,主角在后半部分人物情感的塑造上显得较为差强人意,人物情绪变化较为僵硬,除了与大白在天空悬浮的热气球上能感觉到温馨,其他时候都是在主角的愤怒、复仇、打斗中度过。影片的其他几位英雄各有特技,单独拿出来都是能够独当一面无师自通的大英雄,但是在一起出现时却彼此拖累,存在感薄弱。这种前后半段节奏与结构撕裂性的表现,恰恰是电影动画的局限性。我们仿佛看到制作者的无奈,切掉一部分创意,然后为下一部续集做准备,也是当今商业电影的惯用做法。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编剧在结局处的处理。大白为了将主角送出异空间,牺牲了自己,并且永远的沉睡了自己。在度过这个让无数的观众飙泪的地方之后,主角使用自己的技术和大白遗留下来芯片重新制作出了新的大白,一股温暖的温馨感瞬间感染了观影的每一位观众,这种至亲之人的失而复得,在电影落幕下之后,依然让观众久久回味。

五、人见人爱的暖男机器人大白

机器人大白从造型上来说,就是走的可爱萌蠢路线,身子圆圆的像个鸭梨、大大的肚子、小巧而简约的脑袋、修长的手臂和短短的腿、通体雪白微微透明。第一幕出场时,是哥哥推荐给主角的私人健康助理。从电影院现场小孩的欢呼声中,就可以看到这个角色设定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可以一瞬间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而大白和主角对拳后然后发出波啦啦啦的声音,成为了大白博取观众好感的标志性动作。

不过大白的迷人之处远不止外表,而是它带给人的无微不至关怀的温暖,让无数在现实社会里缺乏安全感的人们为之倾倒。呆呆的性格和可靠的依赖,迪士尼的艺术家们巧妙的将这种看似矛盾的元素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而当你需要它来保护你时,它又能够变得非常MAN。穿起铠甲后,英姿飒爽的动作和以前大肚子时的可爱形象判若两人。这样圆嘟嘟的机器人在你身边,却一心只为你的安全着想,为你遮风挡雨,照护你细致入微,它当然成了美国圣诞节亲友间互赠的最好礼物(美国于去年底上映),从周边商业角度上来说,大白无疑也是成功的案例。它的成功是性格的塑造,是抓住了现在快餐时代人们普遍的弱点:独立而缺乏安全感、需要被呵护,所以,大白一个温暖的拥抱融化了银幕前所有观众的心。

六、帅气的美漫科幻元素

既然是迪士尼与漫威强强联手的作品,当然少不了美国英雄漫画特有的科幻元素,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角色。比如大白穿上红色的铠甲以后,具有超强推动力的双脚、背后展开的翅膀、在天空中随意飞翔的行为,他的原型就是著名的钢铁侠。反面角色BOSS控制无数个小机器人指哪打哪的能力,这也像极了《复仇者联盟》里面人气角色万磁王。故事后半段高潮打斗戏不断,各路英雄和BOSS轮番斗法,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让看惯了国产低成本动画的孩子们大呼过瘾又回味无穷。这种合家欢式的作品再结合上绚烂的特效可以让全年龄层次的人都觉得值回票价,影片在节奏上的把握也拿捏的恰到好处,包括美国漫画元素的综合运用确实值得国内动画从业人员深思。

七、从《超能陆战队》来分析国内电影动画的问题

从2008年的《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上映以来,优秀的美国电影动画几乎都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席卷不少票房,这足以令国产动画汗颜。国产动画也效仿过这样的大制作,但是在国内动漫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制作的国产电影动画几乎都落得草草收场的结果,只有少数几个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作品得以幸存。

商业运作毕竟还是要看票房来说话的,没有商人会为了理想去投资不赚钱的项目。美国电影动画的二维制作手段完全被三维技术所取代,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所以国内动画想要在电影上赚钱,只能首先在电视或者网络平台上赔本赚吆喝,以此来提高认知度,然后再推出电影来赢得票房。而国内诸如《魁拔》《龙之谷》这样的优秀原创动画电影因为认知度较低的原因,电影院甚至连排片的档期都屈指可数,观众想去看都买不到票,这样的情况去谈票房,只能说是笑话了。

《超能陆战队》同样是原创作品,电影院大量排档期,观众也乐于买单,或许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迪士尼制作的背景。市场信任它,认可它,觉得迪士尼的动画就是精品。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迪士尼长久以来以制作精良的口碑来赢得的,而国内却很难有这样的动画公司存在。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龙之谷》是改编至韩国著名网络游戏,制作公司苏州米粒动画却几乎无人知道。因而,想要市场认可,提高动画背后制作公司的口碑势在必行,并且要以必出精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这是《超能陆战队》带给我们第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

国内动画电影在剧情的安排上通常很难让人满意。要么是说教性很浓重、要么就是低龄化严重。广电总局缺少国外的分级制度,将凡是涉及到血腥暴力元素甚至可能会带来危险的作品一刀切,这样的结果是国内动画制作公司为了通过审核,只能将作品的受众年龄层次做的越来越低,幼稚而毫无吸引力的剧情观众们当然不买账。以《超能陆战队》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动画在中国上映同样也要通过审核,但是他们的故事却讲的生动有趣,影片节奏感拿捏到位,这恐怕不能仅仅以缺少分级制度来看待国内动画剧情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了。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已经有动画公司在思考如何去改善这种现状,开始聘请国外具有经验的动画制作人参与到自己的原创项目,以此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提高影片的节奏感。如何讲好故事,讲的生动而具有吸引力,是《超能陆战队》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借鉴之处。

《超能陆战队》中的角色设定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部影片看完,某一个角色留给了观众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仿佛是美国电影动画的专利了。《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中的小丑鱼尼莫、《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的瓦力、《冰雪奇缘》中的雪宝与性格迥异的公主俩姐妹等等。再回头去看中国电影动画的角色形象,有想刻意模仿却又不想抛弃中国传统风格的设定、也有简单照搬某人物形象的粗暴设定。设计出这样的角色只能通过滑稽互相捉弄来吸引小孩子,很难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如果希望它们能够像大白这样深入人心,或者推出周边来吸引观众去购买,结果可想而知。

中国电影动画在整个热闹非凡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只占了非常微弱的份额。诚然它们做的不够好,却也拥有着无限的潜能。只有让更多诸如《超能陆战队》这样世界顶尖的动画电影进入到国内市场,让观众感受到动画的魅力,也让动画业界的制作者们看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动画也能够像过去一样,在世界上重新屹立起来,来震撼和感动每一个喜欢动画的人。

参考文献:

[1]. 潘瑞芳.动漫产业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5.

迪士尼动画英语范文5

在1986年迪士尼与中央电视台签订协议后,大耳朵的米老鼠和“愤青”唐老鸭出现在央视每周日晚上6点半的黄金时段。迪士尼在中国开始变得家喻户晓,“米老鼠”开始变得无处不在。 《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珍珠港》、《南极大冒险》、《加勒比海盗》等在国内票房上连创新高,专门播放迪士尼动画片的电视节目《小神龙俱乐部》已在40多个频道播出:《米老鼠杂志》发行14年已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少儿杂志:2005年9月开业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第一年就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在全国25座城市开设的4200多个“迪士尼角”,每天源源不断地售出印有米老鼠、维尼熊等卡通形象的玩具、服装、食品和家居用品。

可以说,这是迪士尼海外市场的结果。2006年,迪士尼1/4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而据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预测,未来5年内,海外市场在迪士尼利润来源中的份额将上涨到50%。

不过,迪士尼同样也发觉.在把国外制作的娱乐内容推广到中国本地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小。近年来,迪士尼开始在各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本地化”策略。

例如在印度,好莱坞电影的发达程度足以与好菜坞抗衡。在印度国内绝对具有票房号召力。迪士尼就开始尝试与印度电影公司合作,翻拍自己已经取得票房成功的电影。目前.印度语版的《高校音乐剧》正在制作中,原影片中的高中篮球队将被板球队所取代,因为印度人似乎对板球更感兴趣。

在迪士尼2007年度投资会议上,迪士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张志忠谈到媒体和娱乐产业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政府政策的限制和盗版问题的困扰。马克・佐拉迪也曾说“每次我们和中国政府官员谈到增加进口影片的数量时,他们都会说.‘请到中国投资,帮我们拍电影吧,帮我们做海外发行吧’。”

根据中国的电影政策,大片的进口配额是每年20到50部。出于保护民族动画的考虑,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不允许播放外国动画片。合拍动画片必须经过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但广电总局同时也规定由中国特色、故事、形象、风格、气派和精神的合拍动画片,享受与国产动画片同等的政策待遇。

至于前不久在中国上映的合拍片《宝葫芦的秘密》采取真人+动画的表现形式,并与中国伙伴合作制作、发行,是否是为了巧妙地规避政策的限制,迪士尼中国区的新闻发言人黄晨对记者三缄其口。但黄晨告诉《新世纪周刊》,“在中国开发能引起中国观众情感共鸣的娱乐内容”的确是“迪士尼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策略之一”。

老一辈人对张天翼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1963年拍摄的黑白电影上。44年后的今夏,全新包装的“宝葫芦”重现大银幕。片头魔幻城堡的logo提醒着观众,这不再是一部纯粹的国产儿童电影,而是一部打上老牌动画帝国迪士尼标签的作品。

迪士尼的高层之所以对《宝葫芦的秘密》如此紧张,正因为这是迪士尼参与投资、和中国本地伙伴共同合作制作的第一部影片。

4年前,香港先涛数码主席朱家欣从张天翼的女儿张章手中,买下了《宝葫芦的秘密》的电影拍摄权,并开始着手改编成剧本。

当时.全球第二大传媒娱乐集团沃尔特-迪士尼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合作拍摄中国题材电影的机会。有一次,朱家欣给迪士尼的主管讲了这个爱做白日梦、怕做功课、怕考试的中国孩子的故事,他没多久就笑着跟朱家欣说“这样的孩子我家就有一个。”

很快,迪士尼决定参与投资拍摄这部电影,将它作为进军中国电影市场的试水之作。迪士尼旗下发行子公司博伟公司总裁马克・佐拉迪称“这个关于家庭、友谊和自我发现的故事中与迪士尼喜欢讲述的题材惊人地吻合。”

2005年底,《宝葫芦的秘密》正式开机。迪士尼、先涛数码和中影集团组成的制作影片的“铁三角”。看上去,《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人拿美国人的钱拍了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电影,但实际上“铁三角”均参与投资。

有媒体报道称.影片的总投资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当记者向迪士尼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询问迪士尼的投资份额时,该负责人却表示“不方便透露财务上的任何具体数字”。

“铁三角”的分工具体说来是制作过《杀死比尔》、《功夫》、《无极》等大片电脑特技的先涛数码负责前期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在国内发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的中影集团负责中国国内的发行,而迪士尼负责海外发行。最终,影片将打上迪士尼的logo,以迪士尼品牌产品的名义推向市场。

迪士尼有本领把阿拉伯的“阿拉丁”、英国的“罗宾汉”、法国的“美女与野兽”打造成为深受全世界喜爱的卡通明星,也有本领让取材自中国古代乐府《木兰辞》的《花木兰》风靡全球。国人自然希望《宝葫芦的秘密》能够借助迪士尼成功的包装和丰富的海外发行经验.让中国题材再次走向世界。

迪士尼动画英语范文6

[关键词]迪士尼系列动画片《花木兰》;中国化元素;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4.013

1998年迪士尼推出了以中国历史故事人物花木兰为题材的动画片《花木兰》(Mulan),夺得了“全美电影票房排列榜”的冠军;2005 年初,迪士尼又推出了《花木兰Ⅱ》(Mulan 2)。这两部动画片既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意象做了尽可能的保留,又在人物形象、价值观念、情节等方面做了美国式改造,为电影剧本的中国化元素移植与改造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作为一部好莱坞制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花木兰Ⅱ》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故事素材,通过一系列的中国式传统意象的包装与好莱坞式的故事勾兑方法,将一部承载着美式价值观、癫狂的后现代狂欢情怀的中西合璧的文化快餐呈现在观众面前。目前学术界对好莱坞影片如何处理中国化元素表征与美国文化精神内核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全球化、跨文化、后殖民的语境之关系对其进行阐释与分析,本文拟基于后现代的语境,对迪士尼系列动画片《花木兰》的中国化元素移植与美国式的改造进行具体解析,以求教方家。

一、《花木兰》《花木兰Ⅱ》的中国化元素移植

好莱坞制造的嫁接类影视作品,多是在外部形象上与蓝本保持一定的相似度,在故事情节上与蓝本保持基本一致。《花木兰》的中国化元素移植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蓝本传统思想的保留和传统意象的再现上。

1.传统思想的保留

《花木兰》《花木兰Ⅱ》保留了中国历史故事中花木兰的忠孝和光宗耀祖思想。《花木兰》一开头就为木兰安排相亲,木兰母亲、木兰奶奶和媒婆等人一直都在强调木兰要为花家争光;当接到圣旨命每家出一名男丁出征对战匈奴时,父亲认为“保家卫国是我义不容辞的光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忠孝”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规范要求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1]当父母亲发现木兰扮男装离开家时,迅速追了出去,母亲说要把木兰追回来,不然就是欺君之罪;父亲也担心女儿万一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要被杀头的;奶奶则祈求列祖列宗保佑木兰。花木兰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当国家面临危机、年迈体弱的父亲要披甲上战场的时候,她选择了替父从军,穿上父亲的铠甲走上战场。木兰皇城救驾后淡泊名利,不求权贵,毅然决然放弃封赏,只愿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可见,木兰是为孝敬父母、家庭荣誉、保卫国家而去从军的,在其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而迪士尼动画影片《花木兰》对这一传统思想给予了保留。

2.传统意象的再现

基于中国本土的接受主体,动画片《花木兰》《花木兰Ⅱ》将中国文化的意境通过极富中国神韵的传统意象再现出来。

《花木兰》开头出现的龙形香盏,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花木兰Ⅱ》开头则出现了大量由祥云构成的骏马和亭子,以及由毛笔勾勒出的中国国画――云彩和红梅,随后出现了八卦乾坤的图案,为即将到来的婚典而悬挂的灯笼,木质的马厩,木兰父母送给木兰和李翔象征阴阳两极的项链,高贵大气的中国古代皇宫,以及路边饭店里摆设的古朴简单的桌椅、屏风,尤其是护送公主和亲途中出现的错落有致的群峰、像棋盘般整齐的稻田、垂柳群峰间卷起裤腿在稻田里插秧的农妇,使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地貌得到了较好呈现。另外,木兰与李翔护送公主途中出现的影影绰绰疏密有致的竹林、与唐三彩马俑极其相似的骏马、乌篷船、民间杂耍、擂台比武、悬挂着串串干辣椒的售货小屋、古代石拱桥、错落有致的民屋、吊桥、石狮,以及传递信息的长城烽火台狼烟等传统意象,无不彰显出北魏时期浓郁的“中国味道”。其他的传统意象,如媒婆的姻缘相牵、和亲联盟、传统的小吃饺子、墙壁上的挂毯、喜气的红灯、红色的护城墙、皇宫风格的建筑、皇服、庆典的礼花及四合院等,从细微之处让人感受到影片中的中国传统意象。除中国传统意象再现外,影片还保留了宗亲文化,如影片中出现的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木须龙的神龛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宗亲文化的具体意象再现。

总之,作为一部“黄皮白心”的动画片,《花木兰》《花木兰Ⅱ》尽管在故事情节、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美国式的改造,但在包装上首先抓住了中国本土观众对于片中主要人物的外观形象、道具背景、美工等的接受心理。

二、《花木兰》《花木兰Ⅱ》的美国式改造

迪士尼系列动画片《花木兰》在从中国历史故事中汲取素材、保留蓝本传统思想和传统意象的基础上,还采用一系列好莱坞式的故事勾兑方法,对人物外在形象、故事情节和价值观表达进行了美国式改造。

1.对人物形象与价值观的美国式改造

影片《花木兰》一开始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身着现代吊带背心和齐膝短裤的花木兰从屋里飞奔出来,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的大眼睛、双眼皮的美女形象,木兰披肩长发、单眼皮、大嘴巴、厚嘴唇,说话时像典型的欧美人那样耸耸肩膀,这显然是按照美国人眼中中国美女形象的标准来进行打造的。

三、后现代的外在表征和狂欢的精神实质

《花木兰》系列动画片采用现代观众都较为接受的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呈现,这本身就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后现代主义是1960年代出现在西方的理论思潮,可用于解构表征、意义与符号。单就《花木兰Ⅱ》的视觉符号而言,观看该片,一系列与历史相悖却又妙趣横生的画面元素不时跳脱出来,如我们看到在木兰生活的中国南北朝时代,闹钟、合影、西餐、浴巾浴帽等现代生活符号一应俱全。由于后现代主义倡导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主张人类思想应彻底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更是天马行空地将想象与拼贴、无逻辑的符号粘合在一起。

1.后现代的外在表征

在《花木兰》系列动画片中,迪士尼制片商为迎合西方大众的猎奇心理,将一系列中国意象通过复制、拼贴与戏拟手法,用后现代改写方式将影片拼凑成一个具有东方异国情调和狂欢化色彩的迪士尼喜剧。

《花木兰Ⅱ》充满了美式笑料,比如丑角人物出丑的桥段安排,媒婆双手被木兰胳膊上的小抄给抹黑,而后被木兰倒的茶烫得到处乱跑,倒下去又坐在了炭火上,这样的情节设计极像《猫和老鼠》里的恶作剧。由此可见,故事中的素材来源都未跳脱好莱坞影片固有的制造模式,以及戏拟经典的制作思路。

在故事发生的南北朝时代,木须竟捧着一张写有“北京科技”字样的报纸在看。木兰初入军营,为防止木兰睡过头,木须竟然把蛐蛐制作成了一只闹钟,第二天早晨竟然还发出了铃铃的闹铃声。“木须做好了有煎蛋和香肠的早餐,士兵们也嚷嚷着要吃葱花炒蛋和宫保虾仁。”[4]另外还有帐篷里出现的相框和合影,军师裹着浴巾带着浴帽,木须拿出牙刷刷牙,以及将军的特快专递等都彰显了影片的后现代表征。好大喜功的木须登上了极像颁奖典礼台的阶梯,它还要洗泡泡浴,除此以外,庆典使用的礼花、强劲的音响、木兰吃的现代化的贝壳点心,熊猫玩偶,极具现代特色的耳钉及西式亲吻等,都印证了影片绝不单纯是动画版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也是后现代拼贴痕迹十足的后现代狂欢式商业影片。

影片消解了历史,戏谑了英雄,历史与英雄都成了被消费的对象,影片用商业化的模式把一个中国传统民间传说打造成了娱乐快餐。

2.狂欢的精神实质

虽然《花木兰》系列动画片开篇都是水墨画首先登场,但没过多久,影片就开始显现其处处渗透出的喜剧色彩与狂欢的表达方式。

《花木兰》中出现了大量的笑料和诸多眼熟的喜剧桥段。例如,木兰偷懒让“小白”给自己干活,并在“小白”脖子上系了一袋开了口子的米糠,奔跑的“小白”把米糠洒得满地都是,大鸡、小鸡、母鸡、公鸡成群结队地跟在后面抢着吃,畜栏的牲畜也都被喂好,得意的木兰则站在远处大笑;母亲挽着奶奶满大街找木兰,可木兰却不紧不慢地在胳膊上用毛笔抄写媒婆面试会问到的“三从四德”;士兵们朝河边走来要洗澡,慌忙中木须对木兰说:“连个‘三点式 ’都没有穿 !”紧急时,为防止单于反扑,木须把蛐蛐的尾巴一拉,像擦火柴一般把蛐蛐像火箭一样射向单于;木兰与李翔的护送任务完成后,木兰与李翔再次救驾成功,木须终于完成使命回到花家的宗亲祠堂,在他的号令下,蛐蛐变身为乐队的乐手,打起了架子鼓,已故祖先的灵魂也都全然不顾形象、身份地跳起舞来,甚至蹦起了迪,还说要打电话订包间来庆祝……在这大量浸染着浓郁现代气息的笑料铺陈下,影片充满了狂欢的气息。“后现代主义文化消解了崇高的意义,试图开辟多元的文化境界,但是后现代主义的无信仰、 反传统、 颠覆性也带来了虚无的色彩,淡化了人们对于文化价值的追求与理想信仰的坚守。”[5]

通过分析《花木兰》系列动画片的外在表征和拆解其精神内核不难发现,好莱坞嫁接影片惯用的故事构成方法是:嫁接影片=蓝本的基本外在表达+好莱坞固有价值观念+成熟的商业营销模式。正是基于这种相对成熟固定的操作模式,好莱坞影片才总让观众感到既熟悉,又有新鲜的文化与情感体验。

四、结语

迪士尼系列动画片《花木兰》在保留中国历史故事蓝本中部分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意象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改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普遍存在于好莱坞大片中的女权意识、个人主义与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更是以标志性的西方视觉符号加以彰显。在好莱坞影片中,花木兰的形象具备了“香蕉人”的特质,虽然是典型的黄种人长相,却是一个外黄内白、具有西方独立自主意识、敢想敢干精神的新时代女性。

[参考文献]

[1]华静.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J].兰州学刊,2010(1):218.

[2]秦志希,翟晶.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J].当代传播,2002(3):24.

[3][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7.

上一篇毛概试题

下一篇秋姑娘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