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例6篇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文1

对营业厅运作流程我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包括营业员的业务学习,顾客投诉处理,营业厅的布置,宣传品的摆放,不同岗位同事的分工和各自职责,“四个能力”的展现,排班,工单guǎnlǐ,营收款的处理,促销礼品和卡类的guǎnlǐ等,为我以后开展工作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在十一月的时候,我在营业厅陈主任的安排下来到东山分局大客户中心,协助两位营业员进行大客户的业务受理。由于大客户业务数量较大,而且通常在月底比较赶时间,这给受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我还是在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在任务较多的情况下工作的能力。

在这几个月中,中山二路营业厅的各位领导同事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作为新人,刚开始工作时也许在能力上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自己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弥补,对于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做到了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也感谢中山二路营业厅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给我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工作中我还和营业厅的领导和同事形成了较好的关系,为今后工作中的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矗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业务学习和ibss操作上手都比较慢

与其他营业员相比,我的学习速度确实偏慢。这其中虽然有客观上的困难,但更多的还是自己主观上的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尽快尽好的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文2

(一)邮政储蓄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可能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

根据200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过去邮政储蓄和普通邮政业务在账务、人员和办公设施上没有分开。自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开后,邮政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国家取消了对邮政部门的补贴,而邮政储蓄由于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额成为邮政部门重要的盈利来源,并用来补贴普通邮政业务。因此这次邮政体制改革触动了很多邮政员工的基本利益,邮政内部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按照银监会制定的改革进程,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在2006年12月挂牌,可到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仍未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仍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若邮政集团公司的普通邮政业务继续亏损,国家又不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邮政储蓄银行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这对刚刚组建、缺少盈利方式的邮储银行更为不利。

(二)邮储银行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上市,并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缺少战略投资者,因此资本金较少,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为其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的1/4,资本金数额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逐步扩大,资产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注入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能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金,而邮储银行在成立开始就面临着资本金的“先天不足”,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邮政储蓄部门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因此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银监会对邮政储蓄具有监管权利,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比较难,这就造成了“外部监管者”的缺位。邮政储蓄风险不断积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稽核力度不够,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因此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助于加强操作风险等风险的防范和银监会的监管,但因为上述历史原因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时间去完善,在银行成立后短时间内仍会显得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须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然而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邮政集团公司也就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着股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股权透明和股权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将会影响董事会、监事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履行自身职能,公司内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2004年邮政储蓄人员为224843人,非正式职工占总人数的53.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7%。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作业,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邮政储蓄由于长期“只存不贷”,因此造成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缺乏信贷经验,对地区信贷需求不了解,不懂信贷正规程序。另外绝大部分邮政储蓄资金很长一段时期交存人民银行,没有任何风险,因此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五)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要领先于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除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也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所以邮储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要窄于外资银行。(2)在华的外资银行资本雄厚,并且受到母国银行的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储银行服务水平较低,一直都被客户所诟病,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要落后于外资银行。(3)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过去邮政储蓄由于是邮政局内设部门,人事调动都采取上级任免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另外工资水平也要远低于外资银行,不能吸引住优秀人才。(4)外资银行通常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注重成本—收益原则,而邮储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资银行长期与邮政储蓄在储蓄业务上存在着竞争,与邮政储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与邮政集团公司共用办公地点,场所普遍小于其他商业银行,安全设施存在着隐患。邮政储蓄过去只能开展对私业务,不能开展对公业务,因此在客户争夺上不如其他商业银行。

农信社是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对手。农信社虽然在资产质量、支付结算体系上不如邮储银行,但是农信社已经在农村开展业务50多年,具有丰富的信贷经验,目前正在加大改革力度,有些地方农信社已经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并逐步实现省内和跨省的通存通兑。邮政储蓄在2006年才开始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明显要差于农信社。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出路探讨

(一)修改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有些经济法律法规立法较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法律条款已经显得过时。另外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比较苛刻,法律之间相互存在着冲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立法部门应该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应该修改《担保法》,放宽对抵押物的限制,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1)培养公民以及企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银监会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树立“崇尚信用”的良好风气。(2)促进征信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征信法》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建立齐备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及时采集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并实现信用资料全国共享,对所有人开放查询。

(二)国家应对普通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

邮政业务由于资费偏低,一直低于成本,有些农村网点收不抵支。以前,邮政亏损主要靠电信盈利来弥补,1998年邮电分家后,国家向邮政提供财政补贴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以后主要靠邮政储蓄盈利来弥补邮政亏损,2006年邮政资费有所上调仍不可彻底解决邮政业务亏损的问题。为了防止邮政集团公司挪用邮储银行资金,促进邮储银行的初期发展,国家应该对经营成本较大的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了3.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8000亿元,这就为恢复对邮政的财政补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邮储银行应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单一股东挪用邮储银行资金的现象。

(三)邮储银行应努力增加资本金

由于邮储银行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自身资本金较少,盈利较少,所以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母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必须依靠其他途径增加资本金。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规定目标,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增加资本金:(1)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由于邮储银行缺少盈利模式,利润留成较少,这条途径将会遇到一定阻碍,影响资本金的增加。(2)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存在着很多想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国外金融机构,它们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邮储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吸收战略投资者。这不仅能为邮储银行增加资本金,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能利用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来促进邮储银行发展。(3)上市融资。邮储银行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争取上市。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多地进行了上市,股价较高。(4)争取外汇储备注资邮储银行。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家在2007年内将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先前成立的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邮政储蓄银行也应该向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申请注资。

(四)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后,其面临的风险会增加,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将会影响到邮储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为了保证邮储银行稳健运营,在其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邮储银行对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银行全体职员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思想贯穿到银行运作经营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把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时时结合在一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拓展部门应及时交流沟通。(2)投入资金改善银行的硬件设备。目前许多邮政储蓄网点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网点设施条件较差。邮储银行应该逐步投入资金,建立起安全保障和监控系统。(3)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总行、省行和分支行都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实现垂直领导,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过去邮政储蓄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新增的信用风险控制不力,所以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社会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补充风险管理队伍。

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联系紧密,内控是银行治理的关键,只有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地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邮储银行可通过以下途径入手建立内控机制:(1)建立新的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邮储银行应该在过去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重新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对影响邮储银行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跟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收集业务资料,建立合适的风险计量模型用来测算风险,提供风险预警。(3)对银行各部门进行授权,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防止出现越权操作的行为,尤其是加强对银行高管的管理,杜绝银行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4)遵循真实性、规范化、谨慎性和监督性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相互制约牵制,要经常对会计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检查。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邮政储蓄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提高人员的学历水平迫在眉睫。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该聘请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邮政储蓄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掌握金融业务程序、风险防范方法和市场营销知识;其次应该利用其他金融机构撤并的机会,提供良好待遇,吸收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弥补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的短缺;还可以公开招聘金融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

(六)发展社区金融,形成自身的特色

2006年3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邮政储蓄将改造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它从其运营的社区吸收资金并运用于该社区,而且不隶属于某一家银行持股公司。社区银行的特征是以私营为主、特定区域经营、规模较小、以特定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按照这个定义,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首先面临法人结构的障碍,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质的银行,而改造成社区银行后,要把地区分行和支行一级变成独立的盈亏核算单位,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不再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其次,总行对地方分支行的控制力减弱后,地方分支行又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样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邮政储蓄银行不宜走社区银行之路。而社区金融是不同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社区金融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一种模式,即以一定社区为中心,将银行零售业务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及人群。社区金融帮助银行细分市场,可以集中精力对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客户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社区金融,自身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邮政储蓄依靠借记卡“绿卡”为居民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出外务工,子女上学都优先选择“绿卡”,邮政储蓄已经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邮政的良好形象与社区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供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开拓和培育新客户。二是拥有很多网点,农村网点比重较大,城市网点深入社区。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居民小区设立ATM机。另外邮政储蓄银行应该重视社区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金融需求,为个体工商户、养殖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由于国有四大银行重点对象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较困难,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发挥它的区域优势,调查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应该满足其贷款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汇兑、结算业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总之,邮政储蓄银行若要与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竞争,必须以异求存,具有清楚的市场定位才能够立足。

参考文献:

[1]吴瑞玲.浅谈加强农村邮政储蓄网点风险的防范[J].邮政研究,2006(5).

[2]何小珊.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国际借鉴及启示[J].南方金融,2006(3).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邮政储蓄银行;发展

2008年5月24日,海南省各市县邮政储蓄银行全部完成了内部揭牌,这标志着海南省邮政储蓄银行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海南邮政储蓄银行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现状

2008年5 月 1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改革方案和上级审批,原有的15个对外营业网点中,有两个被规划改革为邮政银行二级支行,另外13个网点由于不具备专业经营的条件暂按原来模式运作、管理。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彻底改变了过去只存不贷的历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从成立伊始仅有的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逐步发展成为以小额信用贷款、商务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等为主渠道的信贷业务体系。随着海南省邮政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不断探索开发中间业务,形成了以工资,理财产品,保险及基金等为主的中间业务体系。在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的基础上,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始终坚持邮政储蓄百姓银行的品牌定位,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并依托其网络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工作,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二、存在问题

1.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目前,支行以外的13个网点仅办理储蓄业务和代收话费等中间业务,客户如果需要办理贷款、理财等其他业务,则需到支行网点办理,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给乡镇用户办理贷款等业务造成不便,也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普遍存在的混岗作业、频繁换岗,业务人员的业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观念滞后等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邮政储蓄银行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的效率,也给金融安全带来隐患,成为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金融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共有从业人员105 人,人才队伍规模较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新的金融业务产品逐步面世,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体系也日渐丰富,这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然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人员配备显然难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和自身金融建设的要求。据调查显示,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现有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该支行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主导,占总人数的78 %,本科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20%,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博士研究生人数为0人;一线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数量较大,高中级管理人员缺乏,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 %。①

3.信贷产品仍缺乏市场竞争力。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成立之初,仅有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一种信贷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邮政储蓄信贷业务逐步拓展,增加了小额贷款、房贷以及个人商业贷款等三种信贷业务。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海口支行已经开始试点企业贷款业务,正逐步向各县市支行推广。截至2010年12月末,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 138万元,而同期屯昌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7 206万元,仅占2.5%。由此可见,其贷款市场份额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小额农业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特色项目,2010年末,该项业务的余额为1 400万元,而同期屯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农业贷款余额为13 723万元,① 基本不具备可比性。究其原因:(1)质押物范围狭小,仅限于房产。(2)贷款额度小,审批难。(3)营销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并不清楚此项业务。

4.中间业务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工资(包括养老金)、理财产品、基金及保险方面,基本没有开发、创新与营销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的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也较低。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基金收入、保险收入、理财产品收入三部分构成,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范围狭窄。2010年,该支行中间业务收入共计25万,其中,基金收入4万元,保险收入19万元、理财产品收入2万元。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共计567万元,其中农行、中行、建行年中间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万元,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辖区金融机构的4%,② 由此可见,中间业务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有待进一步发展。 、

三、对策建议

1.推进网点改革,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专业化经营是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网点少、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首先,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基层网点硬件设施的配备,增加存折打印机、自助补登折等设备,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同时要扩大投放和合理布局ATM、POS、商务通等自助设备,方便客户,提高效益;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的制约,邮政储蓄银行要在短期内实现邮政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的完全分离也不太现实,在当前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实现专业化经营,积极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金融需求;最后,要在加强标准化网点建设的同时,发挥邮银结合的优势发展特色业务,加强对前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

2.加快引进和培养金融、外语、营销等专业人才。一是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制定专门的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素质、金融业务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二是要主动适应国际旅游岛的金融需求,积极储备包括外语、营销等在内其他专业人才;三是要不断改善人才成长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配套措施,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快乐工作;四是要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拓宽员工培训渠道,丰富培训方式,支持员工自主学习和提升;五是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中高层的业务和管理水平,逐步培养各个业务战线的领军人物。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发展公司业务,提高国际业务经营能力,加大邮政储蓄银行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一,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重点抓住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资金归集类重点客户,大力推广POS收单等业务;第二,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大中企业落户的契机,加快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公司业务的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尽快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市场营销,真正面向客户,做好公司业务产品的开发工作[1];第三,结合国际旅游岛国际金融业务的需求,发展专业网点,丰富币种和产品种类,开展多币种国际汇款、外币储蓄、外币理财、外币兑换等业务,不断提高国际业务经营水平;第四,发挥邮政储蓄银行放贷周期长、灵活、方便、阳光等优势,开发新的信贷业务产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以信贷资金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工程”;第五,特色农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高度重视农户信贷业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形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了解和掌握农户准确信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和营销贷款的针对性,逐步拓宽信贷业务和信贷领域[2]。

4.加大中间业务宣传力度,适时按需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一是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客户,转变其投资理财观念,将理财产品、基金等中间业务做大做强;二是要吸取其他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强总体竞争力;三是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的步伐,结合地区特点,及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适时扩展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向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文4

一、我国邮政储蓄的现状

据统计,至2006年3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8万亿元,市场占有率升至9.7%,存款余额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五位。全国办理邮政储蓄的网点达到3.6万多处,邮政储户数量达到2.7亿户。

长期以来,邮储机构“只存不贷”,吸收的资金转存中国人民银行或拆借给商业银行和用于购买债券,资金得不到合理运用,尤其是从农村大量吸收资金但不回流农村。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正是为了打破这个局面,依托邮政网络经营,合理运用这一巨额资金。2006年6月26日中国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消息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并要求在6个月内筹备完成。至此,邮储银行的筹建工作已不存在任何政策。但是,就在邮政储蓄银行即将成立之际,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更好的运用邮政储蓄的资源及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中的定位问题。

二、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邮政金融机构按资金运用业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转存银行及其他指定的金融机构方式,中国是典型的代表;二是准商业银行化经营模式,即邮政储蓄尚未与邮政分离经营,但是邮政储蓄资金已开始自主商业化运用,典型代表有日本;三是完全商业银行化经营模式,典型代表有荷兰、新加坡等国家。下面做一比较。

1、日本邮政储蓄金融机构。日本邮政是1875年成为准金融机构。20世纪50年代,邮政储蓄开始独立经营,以平均5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这段时间日本经济由恢复走向起飞,民众储蓄能力不高。另外,民间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邮政储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业务种类不断增加,服务手段和设施不断进步,经营措施更加灵活多样,邮政储蓄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项目,邮政储蓄规模名列世界首位,并赢得了“第二财政预算”的美称。

日本的邮政储蓄机构由邮政省内设的储金局、12个地方性储金中心及遍及全国的24000处邮政局所构成。邮政省储金局是邮政储汇事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制订相关业务经营计划,指导基层单位实施,并管理指导全部业务,邮政储蓄资金转存大藏省的信贷局,大藏省信贷局将这部分资金作为财政投资及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用于对文教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投资和贷款。现在转存到大藏省信贷局的储蓄存款余额约占邮政储金局总资产的98%左右。

与其它金融机构不同的是,邮政储蓄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个人,个人业务的比例是100%,而其它金融机构的这一比例为40%至70%。

2、荷兰邮政银行。荷兰政府于1881年成立了国家邮政储蓄银行。1918年,荷兰邮政汇兑机构成立,开始为对公客户提供邮政支票及汇划转账服务,开创了荷兰最早的无现金转账业务。当时,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汇兑机构均是荷兰国有邮电通信企业下属的两家独立机构。1968年以前,荷兰的邮政、电信以及邮政金融都作为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三个服务部门。1968年,邮政金融服务部门进行了公司化和股份化的改革,至此,荷兰邮政银行成为独立经营、行政上接受财政部监管的金融机构。到1986年,荷兰邮政银行又成为上市公司,但政府仍持有40%的股份。1991年,荷兰邮政银行与本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及一家商业银行合并,成立了荷兰国际集团(ING),ING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金融集团。

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1993年以后,双方组建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共同建设、管理、拥有和使用网点。荷兰邮政银行考虑到没有自己的营业网点,全部利用控股公司的网点,又带有邮政普遍服务的性质,定位面向大众化,市场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实行标准化、简单化、多样化和层次化。其产品的开发在全国是统一标准的产品,产品的设计因为是面向大众故较为简单,可以象商品一样在营业柜台向大众销售;它既有普通的营业网点,又有专门对大顾客和较为复杂产品服务的顾问网点;它不但销售邮政银行本身设计的产品,而且为集团内的其他金融机构代销产品;其产品的多样化是指既开办储蓄业务,又开办保险业务、消费贷款业务、按揭产品、支付产品等。

3、邮政储蓄发展的国家经验。邮政储蓄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应该操之过急,要在稳中求发展。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先按照日本的经营模式,逐渐放宽经营范围,加强金融改革和创新,等时机成熟后,再过渡到荷兰的邮政银行的经营模式,成为股份制私有化上市公司的形式。

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应主要以面向大众为主,利用网点上的资源优势,保持“平民银行”的定位,满足大众的服务要求。

三、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对于即将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我们不应该将其完全作为一个商业银行来对待,邮政储蓄银行应该有着其特殊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优势,和面向农村、中小城市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邮政储蓄银行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依托原有的优势,在面向农村市场、城市社区居民市场方面寻找到立身之本。邮政金融从事的是零售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城乡居民。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凭借自己在农村地区的网络优势,有望巩固自己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同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广大的农民群众也有望从中获益。

1、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市场定位方面应坚持“平民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针对城乡居民服务。在经营理念上,明确并非完全以盈利性为惟一目标。其应当在“公共性”上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公共性的实现来达到国民利益的增进,从而激发社会总体的效率提升。当然,强调“公共性”并不是与政府干预划上等号。要正确处理好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储蓄营业网点的关系,完善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规章制度。

2、管理结构。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一开始就应该从明晰产权入手,确立国家控股或参股标准,引入战略投资者,力促股权构成多元化、社会化。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一效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新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初期的稳健运行。

3、加强人才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加强相关人员有效识别和评价其经营风险的能力,为将来向股份制银行的转化做好基础准备。考虑到目前邮储职工的金融知识匾乏、金融营销意识相对淡薄的现状,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进行金融知识培训来解决。把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有机结合,并与整个邮政系统的改革联动起来进行,制定一个科学和周全的用人和安置方案,消除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可能带来的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同时,邮政金融培训工作应紧紧围绕金融发展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金融竞争为目标。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文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两大主力之一的邮政储蓄,其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一、邮政储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柱

首先,邮政储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宏观经济形式来看,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要加快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完善金融服务。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其中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萎缩,二是农村资金的外流。这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点的转移以及资金对利润的追逐性密切相关。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的逐步撤出,邮政储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充分运用邮政储蓄遍布城乡的网络体系,加大邮政储蓄资金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邮政储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宏观管理层制定的发展策略。随着党和政府服务“三农”有关政策的实施与推进,邮政储蓄的服务功能日益显著。200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邮政部门积极参与到服务“三农”的光荣使命中来。国家邮政局也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2006年,邮政体制改革提上日程,邮政储蓄银行加快组建,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将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定位于城市和乡村社区银行。因此,利用邮政储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也是政府部门赋予的光荣使命。

二、邮政储蓄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第一,宏观金融体制改革,监管政策变化为邮政储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契机。邮政储蓄设立的初衷,主要是帮助人民银行加快货币回笼,抑止通货膨胀,其以往资金运用途径受政策限制,只能全额上划人民银行。因此,有人把邮政储蓄比作农村地区经济“抽水机”。但在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邮政储蓄的资金运作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步伐的加快,邮政储蓄资金所面临的政策限制不断弱化,邮政储蓄自主运作资金的权限和范围也逐步扩大。截止目前,邮储返还农村的资金已经达到了1200亿元,占到邮储自主运用资金的18%,较以往比例提高近10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2006年成果研讨会”上宣布,邮政储蓄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第二,邮政储蓄的网络资源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从2002年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始撤并网点,而邮政储蓄则加大普遍服务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的网点资源建设。以湖南为例,全省拥有储蓄网点近2000个,是省内最大的金融网络之一,其中超过半数的网点资源分布在农村地区。丰富的渠道资源为邮政储蓄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邮政储蓄拥有服务“三农”的成功经验,可以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5年开始,全国邮政储蓄部门积极开展了财政补贴资金业务。以湖南为例,2005年全年财政补贴资金十数亿元,农户达到几百万户,协助政府部门将“服务三农”的政策落到实处,受到政府部门和农户的好评。2005年7月1日,湖南省政府在韶山举行了隆重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首发仪式,省邮储机构作为唯一的机构出席了发放仪式和新闻会,国家计生委、省政府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下,邮政储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必将取得高效的进展。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范文6

加入WTO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加入WTO,为发展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素,以此为契机,促进我国邮政储蓄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

我国邮政储蓄市场现状

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严重超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邮政储蓄目前却没有坏帐之忧。这主要得利于邮政储蓄长期以来享受的优惠待遇和单一、无风险的业务操作模式。

2005年中国邮政储蓄迎来了恢复开办19周年。这19年来邮政储蓄充分利用其网点、网络的优势不断开发新的邮政金融业务,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客户的需求,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稳步上升。到2004年6月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排第5位。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达到8.99%。全国办理邮政储蓄的网点达到3万多处,邮政储户数量达到2.7亿户。由邮政储蓄业务延伸发展出的各种中间业务包括:保险、养老金、工资、国债、代收代付各种资费等业务目前均已开办,业务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从2003年8月起邮政储蓄开始资金自主运用,取得了较好的资金收益水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地市、98%的县市之间实现了活期储蓄通存通取,联网网点30886处,联网自动柜员机(ATM)6000余台,邮政储蓄累计发放绿卡储蓄卡6514万张。邮政系统还拥有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邮政汇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传递汇款信息,已全面提速。目前,全国已完成了覆盖全国所有市县的邮政电子汇兑系统骨干网络建设,建成了联接31个省、2468个县市、2.5万个联网网点的邮政电子汇兑计算机处理系统,开通了投单汇款、通知汇款、24小时汇款、2小时汇款和实时汇款业务。全国遍布城乡的5万个汇兑网点(包括近3万个联网网点),均可办理邮政汇款业务,目前中国邮政平均2亿多的汇款客户,年汇款额达2400亿元。

“只赚不赔”的法宝逐步丧失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领域将逐步对外全方位开放,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对于邮政储蓄来讲,同样面临着挑战。长期以来,“只存不贷吃利差”,是邮政储蓄多年来“只赚不赔”的法宝。这种局面也在逐渐被取消。例如,中央银行2003年采取措施,对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的利息,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付息。也就是说为了不让邮政储蓄的钱转到央行吃高息。第二,因邮政储蓄未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有关监管部门对基层邮储机构的违规行为难以监管。第三,邮储与邮政搅在一起,为邮政提供隐性巨额补贴,不仅不利于邮政业务的核算,也不利于邮政部门职工专注于主业,延滞了邮政部门自身的结构调整。事实上,由于邮政储蓄已经成为邮政系统最具获利能力的部门,很多基层机构都将之列为大力发展的目标,而邮政原有的业务能力相对削弱。

另一方面,邮政体制也迫切需要改革。其问题主要是:第一,邮电分离后,邮政系统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象较为突出,服务效率相对较低,亏损严重。 第二,东西部居民所享受的邮政公共服务水平相差极大。 第三,外资快递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邮政体系在强敌面前竞争乏力,市场占有率迅速减少。目前在部分沿海地区,大约90%的市场份额已被外资公司夺去。 因此,在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改革既有邮政体制的大背景下,我国邮政体制改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国邮政储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由于邮政储蓄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邮政储蓄市场化改革的方法,可以借鉴日本邮政改革的一些做法。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受金融自由化的冲击,金融机构的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银行和证券公司互相经办对方的业务,实行业务交叉;非银行业务进入融资领域;政府控制存款利率的局面被打破等等。这对日本邮政储蓄业务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日本邮政储金局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应付金融自由化的挑战,其中,不断提供新的业务和更加完善的服务就是他们的主要作法之一。

上一篇合作共赢

下一篇求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