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出发范例6篇

明天就出发范文1

关键词:天人合一 天之三义

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1-21-29

朱熹总结自古以来关于“天”的含义,提出了著名的“天之三义”说。《朱子语类》卷一中记载有人请问《经》《传》中“天”字义时,朱熹明确回答:“要人自看得分晓。也有说苍苍者,也有说主宰者,也有单训理时。”1苍苍者即自然之天;主宰者即所谓“上天”、“上帝”,早在西周时候已经出现;“理”即“天理”,宋代以后开始出现。朱熹关于天之三义的总结性诠解2,有见于西周以来中国人的哲学认识水平,将此认识进而引申于天与人之关联,据以得出“天人合一”的如下向度:自然之天与人的合一、主宰之天与人的合一、天理之天与人的合一。同为三个向度中对举的另一端的“人”,系指一切关于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与社会实践中的人,马克思曾把人的本质概括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关于“人”的这一基本看法,于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历史上并无太大分歧。在天人关系的判定中,历史上虽有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不同,但不能不说天人合一是天人关系的主流形态3。这一点,儒、道、佛三教基本趋同。从历史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认识的一个基本话题和一致追求。4

明确了“天人合一论”作为中国文化与精神的重要内核,结合起朱熹的“天之三义”说,由此可以认定,“天人合一”存在三个不同的向度,即:自然之天与人的合一向度,主宰之天与人的合一向度,天理与人的合一向度。

如果说西周时期天人关系的诉求主要反映在主宰之天与人的合一向度,先秦时期则明显出现了关于自然之天与人道关系这一向度的讨论。子产是较早将“天”与“人”并举,并将“道”赋于其中的思想家。《左传》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记载:“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天即天道,指的自然现象,离我们远;人即人道,指的社会现象,离我们近。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他天道讲得的确很少,人道却讲得很多,他不过多讲性,而是讲仁、讲礼、讲知、讲中庸中和。孟子则直截了当地既讲天道,也讲人道,《孟子・离娄上》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一般以为子思门人所撰述)也照着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周易・说卦传》多讲一个“地道”,《系辞传》亦讲“三才之道”,即天道、人道、地道。其实讲天道、地道,更多情况下都是讲的客观自然界,即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存在形式。究其实质,天道地道,仍归之于一个天道。先秦时候天与天道之义的讨论者,无论是庄子还是荀子,均指向自然之天与自然之天道。庄子提出“无以人灭天”,他对天人关系作了这样的比喻:“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天和人的本性皆出于自然,不能以人为的力量去消灭自然的本性。荀子天论的特点在于主张了天的自然性,同时又注重人的能动性。人道则是指人及人类社会所含摄的一切关系,包括人的价值、道德伦理,也包括人的一般性认识和人的行为、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直以来,人道所包含的内容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但天道的内容则出现不同指向,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向度。 天为主宰者的向度到了汉初表现尤为突出。为了适应封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思想上亦要求一元化,以结束“百家殊方”的“师异道,人异论”的多元局面。汉武帝在诏举贤良对策中提出改制的根据和规律、天象异变的起因、人性善恶的原则以及政清民安的措施等等“大道之要”。1董仲舒抬出一个主宰者,一个有喜怒、司赏罚的至上神,一个“百神大君”、“诸神主宰”、“群物之主”,一个统称为“天”的东西,来作为所有根据、起因、原则的最后根据。这个主宰之天与人是感通的,称“天人感应”,且“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他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其道一也。”2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视之为“天人合一”论的一种特殊形态,他虽然还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四字诀,但他强调天与人“其道一也”;另一方面,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是“天人合一”三个向度之一的“主宰之天”与人合一这一向度的典型主张。他的这个主张一度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或显或隐,始终未曾冥灭,时至今日,也仍然有其活跃的巨大空间。

这种具有超越性质的主宰者的出现,以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趋于合一,实际上这种合一在极大的成分上是主宰者治人而人治于主宰者的合一。这种合一的进一步的发展,宗教的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产生于天人感应论极度盛行之后的两汉末期,而佛教也是在差不多的这个时候出现于中国。3这不能不说是人们关于天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生产有了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情况下的人们对自身的存在及其与制约自身外物之间关系的一个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判定。这种判定的形成,其根据来源于人们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度的不足甚至低下,特别是对自身行为控制力的完全没有信心或基本没有信心。冥想或者寄希望于一种超越性的存在物,依赖于这一存在物来指挥、统领、甚至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用一种自恰的随寓而就的安宁状态,来实现自己与自己的主宰者的融合贯通。这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天人合一”的第二个向度:人c自己的主宰者――上天(或称上帝)的合二而一。

“天人合一”的第三个向度,指向了天理与人的合一。之所以出现此一向度,是因为“天”的含义的突破性发展所带来。正如张立文教授指出:“宋明之时,天的含义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个发展是与当时科学上世界三大发明的完成相辅相成的,亦与经济发展有关。如果说以天为苍苍者是把天理解为一种物体,以天为主宰者是把天理解为没有肉体的人的话,那么,理学家所说的天已摆脱了某种具体物质结构或某种物体的性质,而与他们各自思想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相统一了。”1理学家把“天”理解为一种世界本体或实体。张载以天为太虚,“由太虚,有天之名”(《正蒙・太和》)张载是沿着王充和柳宗元的“气”的思路走过来的,但比起后者来说,张载的气具有较为抽象的特质,但仍然存在着把形而下的气与形而上的太虚加以混同的缺失。二程则主张在“天”的规定性上排除张载形而下的成分,提出“天者,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的命题,以天为理。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同上书,卷二),这个天理,是他们自家体贴出来的。这样一来,“天”就排除了形而下的成分,具有了较为纯粹的形而上性质。他们往往专门言及天时,强调天就是天理,就是天道,“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周易程氏传・乾卦》)理既是世间万物的最高本体,又是万物赖以产生的根源,“万物皆本乎天”(《河南程氏粹言・天地篇》),在理学家们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理还是社会道德伦理纲常的最高概括和总结。

朱熹在总结天之三义的基础上,把天的第三义“理”抽象出来,作为他哲学的最高范畴,也作为整个世界的第一原理。作为第一原理的“理”或“天理”,甚至位居于作为苍苍者的自然之天与作为主宰者的上天之上,它涵盖了物质形态的“天”。所以,朱熹的“天理”与二程兄弟的纯而又纯的义理之天有所不同,朱熹的“天理”甚至融摄了张载的“气质之天”进来。朱熹兼采张载的天为太虚说和二程的天为理说,认为天兼有理与气两种形态(形象):“性与气皆出于天,性只是理,气则已属于形象。”(《朱子语类》卷五十九)天兼理气,从表面上看,似乎必然会导致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气的矛盾,但实际上朱熹的这种理具有更强烈和更浓郁的辩证意蕴和气质。朱熹的理仅仅用超越性是不能概括和全面理解朱熹的作为哲学最高原则和世界第一原理的“理”的。朱熹的“理”不仅具有超越性,而且具有融彻性,这种融彻性使得朱熹的“理”能够纵贯无碍地参透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使万事万物无一不得其理,而且是全都包涵着最高最全的理,即所谓“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朱熹的“理”与二程的“理”的区别,如同庄子的“道”与老子的“道”的区别。老子的“道”是超越性的,是世界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总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也承认道的自本自根、“物物者非物”,但他的“道”则是无所不在,道在周、遍、咸,在髅蚁、在稗、在瓦甓、在溺尿。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有一个共同点,在他们眼里,人是渺小的、无足轻重的,甚至根本就是不存在,所以在他们那里不可能得出严格意义上的天人合一的结论。宋代的理学家在讨论天和天人关系时,不仅对人有真诚之关切,而且完全是以人为出发点的。首先是二程论理不离于人,以人为起点,离了人,“天理”人不识,义理恐难立。程子谓:“这个义理,仁者又看做仁了,智者又看做智了,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所以君子之道鲜。”(《答吕子约》)2仁者也好,智者也罢,乃至于百姓,都是天理之所以被认识和接收,被赋予仁智性质的主体和决定者。程子还说:“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己立后自能了得天下万物。”(《答吕子约》)1朱熹的表达则更为直接:“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答陈才卿》)2在我也好,在人也罢,天理与人身不离不弃:“此中见有朋友数人讲学,其间亦难得朴实头负荷得者。因思日前讲论,只是口说,不曾实体于身,故在己在人,都不得力。”(《答林择之二》)3“文字虽不可废,然涵养本原而察于天理人欲之判,此是日用动静之间,不可倾刻间断底事。”(《答吕子约》)4朱熹强调人心之于天理甚至有逻辑上的正相关性,谓为“能公天下之心以观天下之理”。(《与周叔谨》)5虽然朱熹把存天理、去人欲分做先后两段功夫来做遭到王阳明的剧烈驳斥,但这两段功夫都是以人为起点、为核心,朱熹并不含糊:“近看得孟子见人即道性善,称尧舜,此是第一义。若于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若信不及,孟子又说个第二节功夫,又只引成S、颜渊、公明仪三段说话教人如此,发愤勇猛向前,日用之间不得留存一毫人欲之私在这里,此外更无别法。”(《答梁文叔》)6“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握撸亦不待求而得,不待操而存矣。”在天理之天与人之合一的论证中,二程与朱子显然都主张突出人的作用与地位。但是,天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作为世界根本原理的立场并未被动摇,只不过说,人是可以识别天的,天的至善,天的大仁大爱是可以为人们中的圣者贤者所把握和顺应的。所谓“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握撸亦不待求而得,不待操而存”,在朱子看来,顺应也是一种功夫。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功夫而已。

王阳明和朱熹一样,都是天人合一第三个向度――天理与人的合一的极力主张者。但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一句话,就是彼此对理之所在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是在物为理,还是心即理?这是宋明理学内部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派,与陆王为代表的心学派的论争焦点。朱熹主张以天为理,“天即理也”(《论语集注・八佾》)。“言天使者,天理当然”(《孟子集注・万章上》)。其所以天为理,是因为“天之所以为天者,理而已。天非有此道理,不能为天”(《朱子语类・卷二十五》)。理无疑是作为天的内在根据而存在,“循理而行,便是天”(同上)。朱熹虽然并不否认苍苍者之天的存在,甚至也把苍苍者之天说成是“道理之天”,他也不简单否定主宰者之天的存在。但是,在他看来,苍苍者之天也好,主宰者之天也罢,它们的存在,都必以天理之天为其根据,没有了天理作为根据,天地万物鬼神草木,一切都化为乌有。

王阳明主张以心为天,以天为心;心便是天,天即是心。他的主张来源于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又深化了陆象山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最终升华到“天理即良知”的高度。良知即是天,良知是心之本体,“我的心就是天理良知”,是整个世界的最高主宰,也是整个世界存在的根据,他说:

良知是造化的精`。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7

不仅如此,良知还是个是非之心,是个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否则,他就不足以担当世界第一原理,不足以把握世间的千变万化: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1

王阳明以良知为天,以良知为天理,自然,在面对“天人合一”这一历史话题时,他的话头就当然地指向了良知与人的合一这个向度。虽然“良知”这一话语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但孟子的良知仅仅是一个一般性认识范畴和伦理范畴。把良知提举至天与天理的高度,也只有王阳明能够做到。在《传习录》卷上第八条,王阳明把良知上升为本体,他的“致其知”一语,按陈荣捷先生的解读,这是关于阳明“致良知”命题的最早表述语言,他说: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2

这里的“良知”,或许是初次出现。因是在《传习录》卷上前十四条中,为徐爱所录,所录时间必在徐爱在世时,他从正德二年(1507)拜师阳明到正德十三年(1518)去世,跨十一年时间,为事师最为长久者,其约可分为几个段落。钱德洪《刻文录叙说》引先生语云:“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于学者言,费却多少辞说。”3从龙场即有了“良知”之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于口,到正德十三年徐爱去世前记录下先生“心之良知”、“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之语,经过了大约十年左右时间,阳明在与学者言时,到底费却了哪些辞说呢?

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因证其所悟之道而写下的《五经臆说》4首条“元年春王正月”中,“心”是与“天”同位且合一的替代“良知”的辞说,完全具有了“元”的高度、“始”的根础性:

元者,始也,无始则无以为终。故书元年者,正始也。大哉乾元,天之始也。至哉坤元,地之始也。成位乎其中,则有人元焉。故天下之元在于王,一国之元在于君,君之元在于心。元也者,在天为生物之仁,而在人则为心。5

又说:

则人君者,尤当洗心涤虑以为维心之始。故元年者,人君正心之始也。6

天、地、人三才,是儒家对世间一切存在物的总括,包括了家国、自然也涵盖了君王,其间既有“苍苍者”之天,亦有“主宰者”之天,然而这所有一切的“元”者,就只是有个“心”,“心”在这里无疑是最高的原则、一切的始基。“心”是阳明悟道后所使用的“良知”的一个替代性辞说。“正心”、“洗心涤虑”,就是阳明悟道后所使用的“致知”、“致其知”、“致良知”的替代性辞说。而此时的“心”又何以为“天理之心”呢?阳明在这里已有表明,当然还是替代性的表述方式:

正也,有未尽焉,此又其一始也。改元年者,人君改过迁善,修身立德之始也;端本澄源,三纲五常之始也;立政治民,休戚安危之始也。7

作为“元”者与“始”者的“心”,是人君改过迁善、修身立德的根本着力处,是“本”,是“源”,甚至是“三纲五常”的最初根据,是立政治民的最高原则,这不是所谓“天理”又是什么呢?“心”是“天理之心”,这里意思已明白无误。

除以“心”作为“良知”的替代性表述外,再一个就是“明德”。阳明在《五经臆说》中对《晋》卦的阐释中,就天之体与人之德,均以“大明”或“明”为之定性。他说:

日之体本无不明也,故谓之大明。有时而不明者,入于地则不明矣。心之德本无不明也,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1

当然,“心”也好,“明德”也好,都不是阳明自己的创获性表述,他并不满意于这种对前人表述的再利用,但一时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表述方式。他所要表述的是一种至恒,“有一定而不可易之理,是乃天下之至恒也”,这时候,明明“良知”的意思已经有了,可就是苦苦点此二字不出,费却了多少辞说。

“心之本体”的这一提法,较早可见于徐爱所录《传习录》的第二条,这与他在龙场时的提法“心之德”、”心之明德”,向着抽象的层面进了一小步,随之而后他又有许多不同的表述。为了合于逻辑地最终引出“良知”,把“心”归结为“良知”,王阳明一直没有中断对于“心”这一概念的使用,因为坚持这种使用能够更清晰地说明问题,比如心、意、知、物就是在所有这些说明中不能不厘清的层层关系。当他的学生陈九川提出疑问“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时,王阳明这样解释:

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2

心是身(耳目口鼻四肢)的主宰,心虽然也不能离开身,但二者的主从关系是明确的。意是心之所发,是心对事物有了关联(着于事物)后所作出的反映,这种后天的反映不可能悬空发出来,一方面它着于事物,更重要的是它务必以心中的灵明作为依据,是由这个灵明所生发出来,这个能够生发出意的灵明便是知,这个意着于事物而格之,格就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良知通过此事而得以呈现。

由此可知,“良知”是王阳明所认可的甚为理想的表述。在阐明“良知”与心、意、知、物(物即事)的关系时,“良知”已经超越道德伦理学的范畴,具有了一般认识论的意义,因为只有进入更为广大的一般认识论层面,我们才能够理解之所以王阳明的良知即是天理,是王阳明哲学的最高范畴。“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3更重要的是,作为天理之心的良知与人(耳目口鼻四肢)的合一,在王阳明看来,是“天人合一”的三个向度中,最为根本的向度,这个向度甚至决定和主宰着其他两个向度。比如他说:“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4之前他使用的是“心”这个概念,用来说明心与身(耳目口鼻四肢)的关系,接着他又使用“良知”,来说明良知与身,乃至于良知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5

这个时候,“良知”与“心”,成了几乎等同的概念,良知就是心,心即是良知。只不过站在道德伦理的立场上规范天地万物,“良知”更对味口,更能体现王阳明心目中对天人关系的把握:

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雷露、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1

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

所以在阳明看来,心即是理,理即是心;既然心就完完全全地就是良知,那么,良知就是天理,天理即是良知。2除了上述表明的“心”与“身”的关系,他在指明“良知”与天地万物之关系时,曾用“灵明”来阐明这一立场。所以“灵明”同样是王阳明时而用以表述“良知”的一个特殊的辞说,下面是门人黄以方所录一段著名的对话,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时,人与天地万物就构成了一个完备无缺的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发窍之最精微处”,就是人心的那一点灵明。由于有了这一点灵明的贯通和统引,使天人合一的生命共同体具有了一气流行,通彻无碍的特征: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几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请问。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人又甚么教做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3

天地万物与人合二而一的这个生命共同体,由于有了“我的灵明”充塞其间,使得整个生命共同体得以一气流通而无所间隔。这个生命共同体中的“我的灵明”,与“主宰之天”的超越性绝然不同,与庄子的“自本自根”的道也不是一回事。后二者都是外在于人心的,当然不能取得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气流行和通达无碍。

但是从阳明上述对天人合一中的“人”这个立面的展开分析,似乎又可以将其解构为自身、自我和他我三个层面。于是,在关于天人合一命题的第三个向度――天理良知与人的合一这个向度中,又呈现出三个渐次展开而层层相因的面向:一是良知与自身合一的层面;二是良知与自我合一的层面;三是良知与他我合一的层面。

为了突出“天”之字义,使本文的讨论紧扣“天人合一”这一命题,我们在表述“良知”时,尽量使用“天理良知”@一辞说来进行表述。因此上述“天人合一”的第三个向度――天理良知与人的合一的三个面向,其第一个面向是:

天理良知与人自身的合一。这里所谓“自身”,即人的身体,即阳明所言耳目口鼻四肢是也。阳明把二者的关系讲得很清楚:“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1他明确指明“身”就是指人的耳目口鼻四肢,此是人的物的部分,是人的视、听、言、动的具体执行者,而这些执行者之所以成为执行者,并非能够自然地去视、去听、去言、去动,而是与心,即与天理良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没有了天理良知,便没有了人自身的存在,反之,没有人自身的存在,也无所谓天理良知可言,前者是后者的充塞处,后者是前者的主宰处(天理良知对于耳目口鼻四肢的主宰义,与“天人合一”第二个向度的“主宰之天”的主宰义,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超越的,二者截然不一。)意不过是心的发动,知不过是意的灵明,而物不过是意的识别对象(涉着处)。心、意、知、物只是一件,所以,天理良知与人的自身是合一的。

天理良知与他我的合一。这个所谓“他我”,是不离于“自我”的“我的延伸部分”,或曰所谓“我的有机体的无机界”,甚至需要将之更近一层地来理解: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是我身的延展。阳明的“南镇树花”之谕,是一个主张“心外无物”的著名例证,他主张世间万物必以我的参与才是有意义的(“一时明白起来”),关于这个问题,《传习录下》有一师生问答:

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相可辨,亦是日光不减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下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2

关于“天理良知与人之他我的合一”的讨论,与“天理良知与人之自身的合一”的讨论相比较,展现出一个重要的不同。前者的“天”与“人”是体与用的关系,后者所包含的心、意、知、物却只是一件,而依序发用流行起来。前者的合一不离功夫,有一个功夫切入的过程,后者则直承要妙,直契本心,来得何等的简明直捷。在前者中,天理良知被赋予了“造化”的功用,阳明云: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3

好个“真是与物无对”,道明了“天理良知”与天地万物、鬼神民物这一“人的他我”的合一无二之关系,在阳明看来,这种“天人合一”关系只要达到完完全全、无少亏欠的程度,就实现了天地间的至乐境界,没有什么快乐可以替代他了。这种快乐是顺从良知的发用流行而自然而然地达到的:

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4

“心外无理”与“心外无物”的命题道出,“理”与“物”皆合一于一“心”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方面能够“超于良知之外”。这样一来,“天人合一”的第三个向度――“天理良知与人的合一”就逻辑地上升到他的最高层面:天理良知与自我的合一。

天理良知与自我的合一。在阳明看来,是天理良知与人的合一中的最高层面,当然也就是“天人合一”所可能呈现的一应向度与层面中的最高向度中的最高层面。这里的“自我”既非“我身”亦非“我他”(我的那个他),“我身”虽不在心外,但他毕竟是与心不可分割的物的部分,即耳目口鼻四肢;“我他”即“我的那个他”虽也为心内之物,毕竟也是“我”的所谓“物”的部分。故“自我”的实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性规定。“自我”也不是“天理良知”。“自我”的本质性规定是他的社会性,“天理良知”的本质规定性是他的本然性(本体性)。“天理良知”与“自我”即相同一又相区别。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与统括性。而他们的区别则在于,“天理良知”是本然的,“自我”是社会性的;前者是先验的,后者是后天的;前者是未发,后者是已发;前者是本体,后者涉于功夫;前者是心之体,后者是意之动;前者是无善无恶的,后者是有善有恶的(按照阳明的理解)。

王阳明心学的最终要求是希望实现天理良知与人的“自我”的合一,他的这种“合一”是基于“自我”趋向于和服从于“天理良知”的合一,这种“合一”就是“致良知”,这种“合一”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全过程。又由于,“天理良知”的本来意义在于“知”,“自我”的社会性规定必然兼具实践性,故其本质意义就在于“行”,所以,这种“天人合一”的全过程既是“致良知”的全过程,又是“知”与“行”合一的全过程。

在王阳明看来,“自我”又必然地是从个体和群体两个维度加以展开的,因此,“天理良知”既须与个体的“自我”合一,又须与群体的“自我”合一。王阳明自幼立下志向,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天理良知”与个体自我的合一,使成就了堪称“三不朽”的绝顶人物,到了晚年,他又把自己的这一理想推向全社会,希望满街的人,全社会的人,都来努力实现这样的合一。

The Three Directions towards“The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to discuss the Highest Ideas of Wang Yangming

Wang Xiao xin

Abstract:The paper defined the important Chine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ore as in the “The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discussion ”To combine with Zhuxi’s “The three ideas and explanation towards Heaven”, according to this , we can define that “The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exists three different meanings of direction, that is : The combining nature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the combine between the dominance heaven and human beings,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rational moral theory and the human.

Key words:The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the human, the three ideas and explanations towards Heaven

1 朱熹撰:《朱子Z类》卷一,第 页,

2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册)中认为“天”有五义:“物质之天”、“主宰之天”、“运命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见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55页)。《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亦认为“天”有五义,同。惟“运命之天”改为“命运之天”,意亦同(见人民出版社1982年修订版,第89页)。傅伟勋教授认为天有六义:“(1)天地之天,(2)天然之天,(3)皇天之天,(4)天命之天,(5)天道之天,(6)天理之天。)”(见《哲学与文化》月刊第十三卷第二期)可参考。

3 先秦以来天人关系的辩识不一,有“天人合一”说,有“天人相分”说,有“天人感应”说,有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等等。本文以“天人合一”说立论,余不缀言。

4 本文暂未从价值意义上对“天人合一”之论作出过多分析。

1 参见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第76-7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

2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二:《同类相动》。

3 春秋末期和战国早期的墨家学派,是他那个时候尤其崇尚“天志”与“非命”的典型学派,在他的内部甚至已然形成了类同于宗教的严密组织。但一般并不被认为是中古以后意义上的正统宗教。

1 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第81页。

2 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王文成公全书》第171页,王晓昕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

1 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王文成公全书》第171页,王晓昕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第159页。

2 同上书,第170页。

3 同上书,第166页。

4 同上书,第159页。

5 同上书,第161页。

6 同上书,第167页。

7 王守仁撰,王晓昕点校,《王文成公全书》第129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5月版。

1 王守仁撰,王晓昕点校,《王文成公全书》第137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5月版。

2 同上书,第8页。以下简称《全书》。

3《全书》序言第11页。

4 《年谱》记载,王阳明写下的《五经臆说》共四十六卷,现仅存其中十二条,加之钱德洪写了一序,合之曰《五经臆说十三条》,载《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第1123页。

5 《全书》第1123页。

6 《全书》第1124页。

7 《全书》第1124页。

1 《全书》第1126页。

2 《全书》第113页。

3 《全书》第21页。

4 《全书》第29页。

5 《全书》,第131-132页。

1 《全书》,第133页。

2 《全书》,第136页。

3 《全书》,第153-154页。

1 《全书》,第113页。

2 《全书》,第137-138页。

明天就出发范文2

――题记

安徽小伙张天明在深圳打工多年,从洗碗工一步步打拼成了身价百万的饭店老板,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富裕安逸。可是,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每当他看到同村的王建坤夫妇年迈多病、生活无着的悲惨境况,他的内心非常痛苦,彻夜难眠。他卖房筹钱为老人治病,结果导致妻子向他提出离婚,爸爸被活活气死。

张天明为什么不顾一切救助同村老人?故事得从那个尘封了30年的秘密说起……

隐瞒被救真相,梦魔缠身30年

今年42岁的张天明,老家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其父张爱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79年6月17日下午5点,上小学四年级的张天明放学后,去离家不远的淮河边给家里的两头牛割饲料。过了一个小时,正在割草的他发现河边草丛里有一只硕大的水鸟,便想捉住带回家喂养。就在他快要靠近目标时,被惊吓的水鸟展翅飞走了,而张天明用力过猛,一下子扑进水里。不会游泳的他在水里挣扎着,死亡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同村的男孩王宇杰正好路过此地,连忙跳到水里救人。可是,王宇杰也不识水性,他使尽全力把张天明推上岸,自己却被滔滔河水吞没了。

15岁的王宇杰在读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优异,是爸爸妈妈的独子。事故发生后,王宇杰的尸体直到第三天才被找到,他的爸爸妈妈哭得死去活来。

看着王宇杰为救自己被淹死,张天明回家就把实情告诉了父母。孰料,张天明的父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说出实情,不仅经济上会受损失,还会造成两家失和,于是决定把这件事隐瞒下去。张天明不解,妈妈说:“反正这事咱们不说出去,谁也不会知道。一旦说出去,我们起码要赔王家两头牛!”这牛,可是家里最值钱的宝贝啊,年少爱家的张天明就点了点头,没有再告诉别人。

1986年4月,初中毕业的张天明到深圳去打工,在一家小饭馆里端盘洗碗。每挣一笔钱,他都会给家里寄一半。逢年过节的时候,他还会买些东西寄回去。有了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爸爸妈妈打心眼里高兴。

殊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天明一想起那年落水被救的事情,就越来越觉得内疚,觉得愧对死者和死者的父母。每次回家,他都能看到王宇杰的爸爸王建坤和他的妈妈冯云在一天天地变老,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日渐加深。

1989年9月,姐姐结婚,张天明回家帮忙。一天上午,他路过村口,看见五十多岁的王建坤夫妇拉着一板车稻谷去镇上卖,两个老人佝偻着身子向前弓行,身上的汗珠如雨滴般滑落。见此情景,他主动上前帮一把。老人感慨地说:“咳,岁月不饶人啊!要是我儿子宇杰还活着,也会和你一样大了。”听了这样的话,张天明的脸倏地红了,真想向他们说明实情。

回到家中,他跟爸妈说:“我想跟他们说出真相……”爸爸张爱国听了,连忙制止:“此事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你如果再提起,人家会原谅咱们吗?一旦他们知道真相,找我们闹事是轻的,说不定还会出人命!”姐姐也说:“糊涂!难道你想让我的婚礼变成葬礼吗?”见家人说出这样的话,张天明只好一言不发。

回到深圳后,张天明依然很卖力地工作,但王宇杰为救自己而死的事一直在他的心头萦绕着。1992年3月,张天明结婚,次年生了一个儿子。初为人父,他更能够感受到王建坤夫妇的孤苦。

1999年10月,张天明用辛辛苦苦攒下的几万元钱,在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附近开起了一家小饭馆。由于夫妻俩吃苦耐劳,到2008年底已攒下近百万元。他们就用这笔钱在福田区购买了一套房子,15岁的儿子也在深圳念初中三年级,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2009年元月,张天明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回老家过春节。其间,张天明从爸妈口里得到不幸的消息:73岁的王建坤患了肝癌,因为没有钱治疗,正在淮南火车站附近一废弃的机井房里等死!他的老伴冯云每天都去火车站向行人乞讨挣钱,希望能够治疗丈夫的癌症。

听到这个消息,张天明的心里咯噔一下,30年来压在心底的秘密愈发沉重了。他想,王建坤老人中年丧子,本是人生一大不幸,如今又患上绝症,且无钱医治,夫妻俩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啊!这时,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心底响起――“不能再忍受良心的谴责了,我一定要说出真相,想办法救他。哪怕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救他!”

冲破重重阻力,卖房救恩人之父

张天明心里明白,家里人不会同意自己出钱给王建坤老人治病,更不会同意他说出埋藏在心底30年的秘密。果然不出所料,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时,父亲气得暴跳如雷:“好糊涂,好执迷不悟!你滚,我没你这个傻儿子!”妈妈也说:“你要是说出真相,人家还不会跟咱们闹翻天。再说了,乡邻乡亲怎么看我们?今后,我们还能够在亲戚面前抬起头来吗?”

反对最强烈的是妻子刘彦平:“他得的是癌症,你得出多少钱才够花?就是你倾家荡产,能够保证把他的病治好吗?我不同意!”看看一家人都那样坚决,张天明只好暂时放弃自己的想法。过完春节,一家人准备坐火车回深圳。

正是春运期间的火车站,站内站外都是人。这时,张天明看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跪在地上乞讨,她的面前有几个七零八落的硬币。

看着老人可怜的样子,他随手扔下10元钱离开。老人从来没见人给过这样多的钱,就追上来谢恩。一抬头,张天明认出原来是冯云老人。看看她穿得破破烂烂的样子,手上被冻得伤痕累累,张天明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出来,心里谴责自己:“是啊,人家儿子要不是为了救自己,会死吗?他的爸妈会这般受苦吗?更为难受的是,自己居然不敢去面对,难道还有必要把这件事情继续隐瞒下去吗?这样的话,自己还是人吗?”就在这一刻,张天明决定拯救王建坤老人,也让恩人的妈妈不再沿街乞讨。

回到深圳以后,张天明手上没多少现金,就准备卖掉房子给老人治病。妻子觉得丈夫的行为实在是不可理喻,说什么也不同意卖房,两个人由此发生多次争吵。

2009年3月2日,妻子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来帮助制止。第二天,张天明就在电话中遭到了爸爸妈妈的严厉训斥:“天明,你想过没有,现在挣钱有多难?你如果把房子卖了,再想买一套房子就难了;儿子马上还要上高中考大学,你们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张天明虽然觉得父母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想到冯云跪地乞讨和王建坤老人躺在床上等死的情景,他的心里就热血沸腾:“当初要不是人家儿子救自己,自己哪会有今天?”所以无论家人说什么,都不能改变他还债报恩的想法。

为了尽快把房子卖掉,张天明背着妻儿找房产中介,准备把价值120万元的房子以90万元的价钱卖掉。就这样,有好几个买家,都争着买房。

2009年4月10日,当看房人准备签下买房协议时,妻子刘彦平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她抢过协议撕个粉碎,并和丈夫大闹一番,放出狠话:“你如果真的卖房救人,那只有离婚!”一心报恩的张天明听到这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同意离婚。妻子万万没有想到,在丈夫的心里,“报恩”比老婆孩子都重要,于是含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离婚后,为了妻子儿子的生活,张天明主动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小饭馆,而卖房子的90万元,他也仅仅要了30万元,条件是刘彦平不得把他们离婚的消息告诉家人。

张天明马不停蹄地回到安徽。当他准备把所有的钱给王建坤老人治病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花他的钱去看病。原来,老人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又觉得和张天明非亲非故,说啥也不愿意接受治疗。看着老人这样,张天明不得不流着眼泪在二位老人面前说出了30年前的事实。

那么,听完他的讲述,老人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能够接受张天明迟到的忏悔吗?

众叛亲离气死老爹,抖出30年的秘密错了吗

二位老人听完张天明的讲述,王建坤以为他是为了给自己治病,故意编瞎话,就十分感动地说:“孩子,挣钱不容易啊。我知道你是想给俺治病才这样说的,你的心意俺领了,把这些钱花在俺的身上也是一种浪费。”张天明见老人不信,就一五一十地把落水被救的每一个细节都说给二位老人听。

听完张天明的叙述,王建坤和妻子冯云愣了半天,一句话没有说。很久,王建坤终于反应过来,哇哇大哭着:“我的儿啊,你冤死了30年!爸爸要为你报仇,以命抵命!”说着,他就要下床和张天明拼命。冯云老人气得拿了一把刀冲过来,还没有砍到张天明,自己却气得晕倒在地。张天明顾不得多想,连忙拨打120电话,迅速将两位老人送到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在医院签字栏里,张天明签的是儿子。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治好老人的癌症。

经过抢救,冯云醒了过来,看见张天明又是一阵厮打,哭着骂道:“你个挨千刀的,还我们的儿子!”医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担心影响整个医院的病人,就劝他回避。张天明只好向医院的账号上先打进15万元,自己独自离开。他本想再关心一下老人的病情,可是经不住王建坤和冯云的责骂,只好默默地离开。尽管如此,张天明还是交代医生,给病人用最好的药,一定要想办法救治老人。

张天明不敢去医院,只得回到老家。父母问怎么在这个时候回来,他就撒谎说:“想家里人了,回来看看,住一段时间就走。”父母也希望儿子能够待在家里陪陪他们,自然心里十分高兴。但是,张天明在陪父亲下棋时老是走神,老人以为他和媳妇闹别扭了,便打电话问是咋回事。

因为有言在先,刘彦平就轻描淡写地说:“最近饭店请了帮手,他看着你们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非要回去孝顺你们。”两位老人打心眼里高兴,但还是逼着儿子尽快回深圳。张天明满口答应,却迟迟不肯回去,这让老人觉得儿子一定有事瞒着自己。

王建坤的身子弱,加上不停地化疗和放疗,更是瘦成了皮包骨,15万元也所剩无几。2009年6月2日,王建坤去世了。第四天,冯云带着王建坤的骨灰回来,对着张天明一家人又哭又骂。开始,邻居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都过来看热闹。当大家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无不指责张家昧良心。直到村里有名望的人出面,张天明又给了她10万元,才算息事宁人。

这样,张爱国夫妇终于弄明白,儿子这次回家,不是看望父母的,而是真的说出了30年前的真相。张爱国气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只见他摇摇晃晃一会儿,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大骂一句:“我没有你这个儿子,滚!”话没说完就倒在了地上。张天明连忙把爸爸送进医院,多亏抢救及时,才没有出现大问题。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冯云还是隔三差五地带着丈夫和儿子的遗像,到他们家门口哭上一通、骂上一通、诅咒一通;更让他们难受的是,她还烧冥纸和檀香,祭奠儿子和丈夫。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张家的正常生活,张爱国本想通过报警解决问题,可是想起30年来对她家的亏欠,也就忍气吞声了。

在村子里,张家人也受到了冷落。张爱国有下棋的习惯,经常和几个老年人切磋技艺。事情发生后,棋友都觉得他不地道,都不再乐意跟他玩,甚至有人骂他猪狗不如。2009年6月14日,看着几个人蹲在村口的地上下棋,张爱国想过过瘾,刚刚弯下腰,就听到一个老人呵斥说:“滚,我们这里不稀罕你这样没良心的人掺和!”张爱国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就和那位老人理论了起来,很快扭打在一起,弄得浑身是伤,回到家里对着儿子又是大发一通脾气。

2009年6月25日,是外孙的生日,张爱国到平圩集上买些肉回来包饺子。刚回到家中,他发现冯云正在他的家门口哭儿子哭老伴,边烧纸钱边骂。看到这一情形,张爱国对冯云说:“嫂子,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今天是外孙的生日,你就给我们一点安静的机会吧!”谁知,冯云听到这些话以后,非但不停下来,反倒哭声更大地咒骂道:“你有儿有孙的,不要挺滋润。他们早晚都得掉河里淹死,让汽车撞死,吃东西噎死!”听到这样的话,张爱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愤懑,冲到厨房拿出一把刀来,让冯云杀了自己。可是一激动,平常患有高血压的他再次歪倒在地上,气出了脑出血。

张天明急忙将父亲送往医院抢救,任凭跪在病床前拼命地叫喊,爸爸仍然处在昏迷状态。他发誓要治好爸爸的病,可是手头已经没有钱,就打电话向在深圳的前妻求救,结果遭到拒绝。于是,张天明想到了儿子,希望儿子弄够说服妈妈,借钱给他。谁知道,儿子接到电话以后说:“你和妈妈离婚,导致我无法正常复习功课,让我连一所重点高中也没有考上。我发誓不会再理你,你不是我爸爸!”听完这些,张天明傻了眼,不由得蹲在地上,抱头哇哇大哭……

2009年8月28日,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昏迷后,爸爸终究离开了人世。看着永远不能再谈心了的爸爸,张天明趴在遗体上哭得肝肠寸断。此刻的他,是为自己说出30年前的秘密而后悔,还是为自己遭遇的不公而叫屈?

明天就出发范文3

第一章:秦时明月汉时关

睁开眼睛,白玉兰发现自己躺在了两个峡谷之间。“这里是哪里啊?”蓝儿站起来,向四处望了望,看到有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蓝儿走过去:“大叔,请问这……”【天啊,是盖聂?健D歉龊⒆泳褪翘烀骺?俊俊澳闶歉悄簦磕悄闶翘烀鳎俊崩抖?戎钢改阍僦钢杆?L烀骺纯蠢抖??愿悄羲担骸按笫澹?飧鋈耸撬?。?┑谜饷垂殴郑??趺粗?牢业拿?郑俊蹦舸笫蹇纯蠢抖??运?担骸扒胛收馕还媚锎雍味?矗?质窃趺粗?牢液吞烀鞯模俊薄靖貌换崾俏矣錾狭四奈缓眯牡奶焐瘢?盐宜偷搅苏飧鍪澜纾俊俊班拧??医邪子窭叮??1世纪的人……因为某种原因跌跌撞撞来到了这个世界,反正你们也是到处旅行的,不如就带我一程吧。”蓝儿说得话弄得天明头脑直发胀:“那,大叔你就带她一程吧。”天明看蓝儿长得这么漂亮,身材好,头脑也好就求聂大叔。“虽然我还不知道你是不是嬴政的手下,可看你也不是坏人,就带你一程吧。”这时,在峡谷两头,都有一群铁甲兵冲了过来,而盖聂和天明却显得如此镇定,好像这种事常常发生一样。

蓝儿从手中“变”出了冷月。“大叔,她那来的剑啊?”“白姑娘……”戈聂才说白姑娘,就被蓝儿打住了:“我姓白玉。”“白玉姑娘,你会用剑吗?”“当然,我还是个高级剑手呢。”话一说完,战斗就开始了,只有天明在那儿呆站着。

他们两人一下子就干掉了300多人。【以故事发展,嬴老头子一定很生气吧(*^__^*) 】打完战后,蓝儿就跟着盖聂。“盖叔,”蓝儿和天明并排走着,“你受伤了。”“…………”蓝儿见盖聂没有回答,就继续往前走,她突然感到一阵疼痛,原来她的手臂被划了一道大口子,鲜血之滴。这时盖聂突然倒在了天明身上。【果然和故事情节一摸一样】她帮天明把盖聂拖到地上,天明看着她说:“你也受伤了,不要紧吧,白玉姑娘。”“我没事,叫我蓝儿就行了。”蓝儿一边把扎在头上的丝巾扯下来,一边说。扯下丝巾后,蓝儿将它包扎在自己的伤口上。长长的蓝发批了下来,不像别的女孩子的头发脬脬的,她的蓝发亮亮的直直的,显得蓝儿更高雅了。“哦,那好吧,我去抓几只鸡。”天明向山上跑去。蓝儿坐在盖聂旁,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记得《百步飞剑》里的内容了。【完了,我最近一直在看《夜尽天明》,忘了《百步飞剑》里的内容了!】

很快,天明就带着3只鸡回来了。其实真正应该是2只鸡,只是因为多了她这个并没有的角色而已。天明口水直流的烤着鸡,蓝儿坐在旁边看着,她的右手臂受了伤,一动就会巨痛无比,疼得蓝儿直掉眼泪。

这时,“嘭!啪!”两声。蓝儿心里在想些什么。突然,一群人从山下跑了上来,很快就困住了她们。天明立刻放下烤好的3只鸡,拔出盖聂的渊弘:“你们是谁?!”话刚问完,就有三个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一个白头发白胡子,板着脸;一个棕头发棕胡子,也板着脸……“就是他们么?”一个长头发的男孩吸引了蓝儿的视线,不用猜,也知道他是谁。【是楚国项士一族吗?】“你看他手里的那把剑。”梁叔说,她似乎看到了剑上的字。少羽向天明走去:“把你手上的剑借我看看。”“不要!”天明连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就看一下,”少羽还是不放弃,“看一下就还你。”天明听后立刻向少羽刺去,幸好少羽躲开了。接着,天明就用他那还称的算是“剑术”的剑法和少羽打了起来,少羽很容易就抢走了剑。那些人喊道“好!好!真不愧是少主啊!”

明天就出发范文4

雾里看花:美女记者缺席婚礼为哪般

2006年9月初,房天明经人介绍与广西美女记者汪雨婷相识,随后双双坠入爱河。

房天明1974年2月9日出生于广东东莞市,其父早年在香港经商。虽然家境殷实,事业有成,但由于不善交际,32岁的房天明至今尚属钻石王老五。就在房天明苦苦寻觅时,桃花运竟从天而降。

初次见面,汪雨婷表现得落落大方。她说自己是广西灵山县人,今年刚从广西大学毕业,应聘到广西某报做记者。工作地点在南宁市,但主要负责跑广西钦州、北海、防城港等3个城市的新闻。在告别时,汪雨婷主动和房天明交换了手机号码。

房天明似乎读懂了美女记者的暗示。此后,他频繁地宴请汪雨婷,并通过手机短信和QQ聊天等方式,在现实和虚拟世界里双管齐下,对美女记者发起了攻势。而汪雨婷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加撩动了港仔的心。

不久,汪雨婷盛情邀约房天明一同去浪漫旅行:“我妹妹在上海打工,姐妹俩好久没见面了,我想去看望她。可我乘飞机总是头晕,要是旅途中有个伴儿照顾我就好了。”

房天明岂能放弃这个大献殷勤的机会!他马上购买了两张机票,取出5000元现金给美女记者做探亲费用,并悉心扮演着护花使者。

然而,汪雨婷在万米高空并没有出现她所说的头晕呕吐的情况。不过,房天明收获不小。汪雨婷靠在他的肩头,含情脉脉地说:“相见第一眼,我就看出你是一个真诚的男人,值得女孩托付终身。”女记者主动吐露心曲,令房天明喜出望外。

两人确立恋爱关系并返回钦州后,房天明马上为女友订做了一对价值11000元的金手镯。汪雨婷想学开车,房天明二话没说便往女友存折里存入5000元学车费用。

港仔的慷慨投入点燃了双方的爱情烈火。2006年12月14日,房天明和汪雨婷相约到钦州市白海豚国际大酒店开房。两人数度春风,在床上憧憬和勾画着美好的未来。一个月后,“喜”从天降。

2007年1月16日,汪雨婷手持医院的化验单,喜滋滋地告诉房天明:“亲爱的,我怀上了你的孩子!”

房天明颇感自豪,两人的关系也从热恋转入谈婚论嫁的阶段,选定5月27日为良辰吉日。不过,汪雨婷提出按照当地的风俗,男方应当给女方家送彩礼22000元。房天明不敢怠慢,马上怀揣现金驱车送到未来的丈母娘家。

房天明的家人对独生子的婚事非常重视,购买了一幢价值80多万元的别墅送给房天明做洞房,并花费20多万元进行了精装修。5月15日,汪雨婷挽着房天明的胳膊走进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书。

然而,就在房天明全家张罗着给亲朋好友发送婚礼请柬时,汪雨婷突然电话告知房天明:“咱妈说要追加5000元的彩礼,否则娘家不让我参加婚宴。”

虽然娇妻在婚礼前“撂挑子”使房天明心中有些不快,但婚礼怎能没有新娘?房天明无奈,只好满足了汪雨婷的要求。

在5月27日的婚礼上,尽管新娘汪雨婷光彩照人,但新郎房天明却隐隐约约地感到,新娘笑容的背后似乎隐藏着琢磨不透的诡异神色。不久,一连串的咄咄怪事便接连上演。

蹊跷绑架:孕检报告揭开“偷生”之谜

新婚之后,汪雨婷提出要回娘家居住。房天明颇感纳闷:无论是居住条件、生活水平还是医疗保障,自己家都远远超过妻子的娘家。况且,自从汪雨婷怀孕后,房天明为她请了两个保姆,每天将她伺候得像贵妃一样,娇妻为何要躲到偏僻的山村去养胎呢?

腆着大肚子的汪雨婷不顾老公一家人的劝说,最后坚持打点行李,独自搬出了别墅。

2007年7月16日凌晨两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房天明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端是妻子慌张的声音:“天明,大事不好啦!我输掉了15万元,被人绑架在钦州市鑫新大酒店621房,快点筹钱救我啊!”

房天明一下子傻了!妻子不是在娘家养胎吗,为何掉进了赌窝?尽管汪雨婷在电话中一再叮嘱丈夫千万别报警,但事关重大,房天明顾不得多想,马上拨打了110。

然而,当房天明带着警察破门而入时,并没有看到歹徒手持尖刀胁迫受害人的惊魂场面。相反,汪雨婷正同三名“绑匪”有说有笑地喝茶。酒店客房里还摆着饮料、水果和点心,其中一名长发“绑匪”将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汪雨婷,表情非常自然、亲切甚至温柔。房天明对绑架现场的气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警方对这起绑架案也颇感蹊跷,要带汪雨婷和三名“绑匪”回派出所协助调查。但汪雨婷不仅不配合警方,还护着绑匪:“他们三个人都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有点经济纠纷,会自己协商解决,不需要警方介入。谁要敢带走他们,我就跳楼!”

虚惊一场之后,房天明愤怒地质问妻子:“你究竟在搞什么名堂?为什么要捉弄我?”汪雨婷不予回答,并要求房天明替她偿还5000元的赌债。否则,她马上到妇产科做人流。

堂堂女记者居然堕落成一个被人要挟的赌徒,房天明深感痛心。为了挽救赌迷心窍的妻子,房天明一面帮助老婆偿还了5000元赌债,一面给妻子买了许多营养品,期望娇妻在家庭的温暖中摆脱那帮赌棍的纠缠。面对妻子婚后的诡秘行踪,虽然房天明也颇有微词,但考虑到娇妻马上就要分娩,作为丈夫的房天明也没跟妻子计较,只是祈祷老婆早日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2007年8月19日,房天明接到汪雨婷的电话:“老公,恭喜你!你升格为爸爸啦!”房天明顿时兴奋得欢呼雀跃,马上驱车赶往医院,但却扑了个空。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早在一周前就偷偷住院待产,在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剖腹产下一个女婴。然而,汪雨婷在出院一周后才将这个“喜讯”告诉丈夫。

妻子“偷生”孩子,房天明无法接受这个离奇的玩笑。接下来,房天明三番五次地来到丈母娘家要求看看女儿,可无论他怎样哀求,汪雨婷就是不允许他看望女儿,并提出除非尽快给孩子办理香港户口。房天明的精神快要崩溃了!

在痛苦中冷静下来之后,房天明开始对发生在美女记者身上一系列纷乱如麻的咄咄怪事进行梳理。不久,他的预感不幸被验证了。

2007年10月上旬,房天明悄悄到医院查阅了妻子的病历档案。病历记载,汪雨婷的末次月经时间为2006年10月27日,也就是说她在同房天明上床的两个月前已经怀孕。美女记者所生的孩子原来是别人的!

房天明进一步私下调查,惊讶地发现,汪雨婷自称的所谓广西大学高才生、广西某报记者身份都是编造的,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位画家也就是那个长发“绑匪”的二奶。

感情被玩弄和欺骗的耻辱让房天明怒发冲冠。2007年10月23日,房天明一纸诉状将汪雨婷告上了法庭,请求判决离婚,并判令汪雨婷归还他的全部爱情投资62500元。

虽然将感情骗子送上了被告席,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让房天明困惑不解:汪雨婷同他“闪婚”似乎并不仅仅为了诈取那点钱财,长发画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推到别人的床上?画家与汪雨婷联手策划的桃色陷阱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为了彻底摘掉头上那顶不明不白的“绿帽子”,房天明委托律师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取证。

借船过河:画家与二奶失算“爱情创意”

2007年11月28日,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此案。长发画家也早早赶来参加旁听。

坐在被告席上的汪雨婷不承认女儿是“野种”,也不同意离婚,她说与房天明的感情没有破裂。

见妻子在法庭上仍然在演戏,房天明用经过公证的证据,当庭剥下了汪雨婷与画家联手策划“爱情创意”的画皮――

原来,2004年从一所艺术中专学校毕业后,汪雨婷通过视频聊天与青年画家罗涛邂逅。时年36岁的罗涛是广西某市一位小有名气的漫画作家,他创作的“四格漫画”被全国200多家报刊竞相刊登。他蓄着一把大胡子,长发披肩,颇具艺术家的风范。情窦初开的汪雨婷一下子被漫画家吸引,两人经常缠缠绵绵聊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下线。

双方网恋后,罗涛直言不讳地告诉汪雨婷,他的妻子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已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聪明可爱。因此,他不会因网恋而抛妻弃子。尽管如此,汪雨婷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在网恋三个月后,她把献给了罗涛。

在两年频繁偷食禁果中,她三次为情夫堕胎。2006年10月,汪雨婷再次珠胎暗结。妇产科医生告诉她,不能再次堕胎,否则,有可能造成终身不孕。

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将失去生育能力,汪雨婷不寒而栗,决定将孩子生下来。然而,长发画家坚决不同意汪雨婷做单亲妈妈。在罗涛看来,小情人未婚先育,母子二人将无法面对舆论的压力,而且单亲妈妈给孩子上户口也非常麻烦。更主要的是,汪雨婷如果生下孩子,将给他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灾难。

就在汪雨婷进退两难时,她经朋友介绍与港仔房天明相识,忽然来了“灵感”:如果“闪婚”嫁入富人家,然后再提出离婚,肚子里的孩子不仅有了一个合法的香港居民身份,还能判得一大笔抚养费,甚至将来还可以继承大笔遗产。这样一来,自己既可以荣升为母亲,又可以继续做长发画家的“职业情人”,衣食无忧。

岂料,一纸孕检病历报告,让“借船过河”的“创意”功亏一篑。

案件事实查清后,主审法官却犯了难。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在哺乳期间一般不得判决离婚。但法院认为,被告发现自己怀孕后,在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的情况下,仓促提出与原告结婚,被告与原告的结婚动机不纯。加之原告提出亲子鉴定,法院通知被告带着孩子配合鉴定,而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因此推定被告所生的女婴不是原告所生。据此,钦南区法院于2008年3月20日对此案作出了判决:准予原告房天明与被告汪雨婷离婚;汪雨婷所生的女儿由其自行负担抚养费;汪雨婷归还房天明支付的产检费及借款共计12000元。

据悉,此案是我国首例判决正在哺乳期的妇女离婚的案件。法律专家指出,正是由于汪雨婷及其画家情夫动机不纯才促成了这一异乎寻常的判决。这个判例也给那些热衷于为孽情孽缘而煞费苦心寻找爱情出路的人们敲响了警钟:道德底线不容践踏,无论是“借船过河”还是“漂白”孽情,到头来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

明天就出发范文5

《四书集注》作为义理解经的代表,朱熹在注释原《四书》文字和解释阐明《四书》原文义理的过程中,大量地融入了自己的义理思想和观点,其中,就包含和体现着朱熹的法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出发和依托,开启并贯穿着朱熹的“大学之道”。以卢卡奇和马克思对本体论的分类研究为视角,通过对朱熹《大学章句》诠释的解读,考察朱熹的法哲学本体论思想中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辩证统一,并与西方的古典自然法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继二程将《大学》在形式上从《礼记》中抽离后,朱熹以文本考察和经典理论拓展性地诠释了《大学》的主旨,把其彻底从《礼记》中独立出来,并奉为“四书之首”。朱熹此举,不仅缘于其对古代儒家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传统的继承,以《大学章句》为引为纲领,重新构建和发扬了儒家自魏晋南北朝后便日渐衰落和中断的“为己之学”的治学道路,更在于朱熹以“大学之道”为发端,将原本以阐述礼意为主的《大学》,改造为系统阐述其治身、治学、治民、治世思想的总纲,为之后其对《中庸》、《论语》、《孟子》的注释奠定思想基础和诠释主旨。《大学》第一句便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此作为《大学》立论之根本,也常被称为《大学》的“三纲领”,关于对“三纲领”的理解,不管是视为三个不同的礼治目标,还是视为同一个礼治目标的三个不同阶段, 其核心都是“明明德”三个字。而如果从视为同一个礼治目标的三个不同阶段考察,“在明明德”是“大学之道”的起源,“在亲民”是“大学之道”的实现过程或者说是手段,“在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考察《大学章句》中朱熹的法哲学本体论思想,应当从分析“在明明德”开始。

1 朱熹的天人观――自然存在的本体论思想

朱熹的天人观的“天”包含“天性”和“天理”两层意思。“在明明德”的重点是要“明”什么样的“明德”,即何为明德、明何德的问题。在周初就有关于“德”的思想,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时的“德”多指统治者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行或高尚的个性品德,用以约束统治者的德行。及至孔子、孟子讲仁政,讲“德行”,此时,“德”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政治意义上的特征逐渐弱化而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比重则逐步加强。到了朱熹,朱熹针对此句的注释说,“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即“明德”从“天”而来,是“天”给的,至于为什么是由“天”赐予“明德”,以及赐予的“明德”是什么,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序的第二句早有指出,“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在朱熹看来,世间万物都由天“降生”出来,因此,“天”和“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具有共性,民自生来就应该带有各种各样的“天”之“性”,朱熹把此“天性”描述为“仁义礼智之性”。尽管朱熹没能突破古代思想家的传统认识,跳出中国古代哲学对“天”认识的局限性,具体且明确地指出天为何物,把天混沌化、抽象化,但仍然把天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客观存在,加以拟人化,并抽离出“天性”这个概念,投射在“民”上形成“明德”,以此构建了其法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即以天人相通、天人相类为核心的天人学说,其中,“明德”就成为了朱熹认为天人相通相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天性”在“人性”上的应然体现和要求,即“人性”的应然状态是“明德”、是“天性”,这也成为了朱熹主张“亲民”的前提和出发点。

朱熹在“天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天理”,以此为核心构建其的朱子理学体系。朱熹说:“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其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理以“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囊括万物、贯通天人,正是其所具有的普遍性、超越性和K极性的特质的反映。朱熹的“理”已经演变成为不仅是由天达人的“天理”,更多地呈现为一个超脱于人之存在、甚至与人割裂“二分”的外观世界,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主宰。不管是“天性”还是“天理”其本质都在于强调,超脱于人之外有一个“天”的“自然存在”,对“天性”和“天理”的回归是必然之途,世间万物都必须自觉遵守并追寻“天性”、“天理”。

朱熹以“天”作为其法哲学思想本体论中的“自然存在”,与欧洲自古希腊始的自然法思想起源如出一辙。古希腊人强调“与自然相一致的和谐生活”的自然观念奠基了古典自然法的自然哲学思想,自然法被论证为自然存在着的一种正义, 就如古希腊世界的诸神一样, 与人类的意志是毫无关系的;之后,斯多葛学派以“宇宙的理性”代入“自然法”思想进行解释;发展至中世纪,以马里旦为代表的神学家们将神性引入自然法思想, 自然法被视为人的理性对上帝的理性的参与, 实质上是试图从上帝那里寻求自然法的永恒。中西方在此的相似与区别,正如有学者在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启蒙思想时所说,“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探寻自由的思路与康有为类似,正像康有为从‘人各合天地原质以为人’的假定出发推断出人有自一样,他们大都假定人类最早生存于某种自然状态,尽管对这种‘自然状态’的样式他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朱熹的法哲学本体论思想虽然与欧洲自古希腊自然法思想一样,都是以超脱于人的客观外物的自然存在为起源,但基于对法哲学本体论的社会存在认识上选择了不同的实践路径,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上发生了“法自然”与“自然法”的分歧。

明天就出发范文6

雾里看花:美女记者“缺席”婚礼为哪般

2006年9月初,房天明经人介绍与广西美女记者汪雨婷相识,双双坠入爱河。

房天明197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市,年幼时跟随老爸到香港定居。后来,房天明又跟随父亲辗转到钦州创业。虽然家境殷实,事业有成,但由于不善交际,32岁的房天明尚属钻石王老五。就在房天明寻寻觅觅时,桃花运从天而降。

“相识是缘,恳请房先生多指教”。初次邂逅,汪雨婷表现得落落大方。她说自己是广西灵山县人,今年刚从广西大学毕业,应聘到《广西民族报》做记者。告别时,汪雨婷不仅主动和房天明交换了手机号码,而且还回眸一笑。这一笑,一下子把房天明的魂儿勾走了。

生活中陡然出现一个美丽公主,房天明心花怒放,忍不住浮想联翩,当晚就给汪雨婷发了一条试探性的手机短信。汪雨婷的回复令他彻夜失眠:“每个优秀的男人都是一本耐读的书,我乐意从扉页开始,一页一页地品读你,好吗?”

房天明读懂了美女记者的暗示。此后,他频繁地宴请汪雨婷,并通过手机短信和QQ聊天等方式,在现实和虚拟世界里双管齐下,对美女记者发起了攻势。汪雨婷犹抱琵琶半掩面,更加撩动了港仔的心。不料,还没等房天明开口表白,他的暗恋便遭受挫折。

原来,两人相识一个月后,房天明发现美女记者的脸上愁云满布,一问才知道,汪雨婷的父母打算在老家买块宅基地建私房,尚缺6万元资金。房天明拍着胸脯说:“雨婷,你家的事我岂能袖手旁观?”

房天明的老爸听说儿子刚认识一个女孩,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借款6万元,坚决不同意。房天明觉得在美女记者面前爽约很没面子。出乎房天明的预料,汪雨婷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盛情邀约他浪漫旅行:“我妹妹在上海打工,姐妹俩好久没见面了,我想最近去看望她,可我乘飞机总是晕,要是旅途中有个伴照顾我就好了。”

房天明岂能放弃这个大献殷勤的机会,他马上购买了两张机票,并取出5000元现金送给美女记者做探亲费用,并悉心扮演护花使者。

汪雨婷在万米高空并没有出现她所说的眩晕呕吐情况。不过,房天明收获不小,汪雨婷靠在他的肩头,含情脉脉地说:“相见第一眼,我就看出你是一个真诚的男人,值得女孩托付终身。”女记者主动吐露心曲,令房天明喜出望外。

两人确立恋爱关系并返回钦州后,房天明马上为女友订做了两个价值11000元的金手镯。汪雨婷想学开车,房天明二话不说,往女友存折里存入2500元学车费用。

港仔的慷慨投入点燃了双方的爱情烈火。2006年12月的一个晚上,房天明和汪雨婷相约到钦州市白海豚国际大酒店开房。两人数度春风,在床上憧憬和勾画着美好的未来。一个月后,“喜”从天降。

2007年1月16日,汪雨婷手持医院化验单,喜滋滋地告诉房天明:“亲爱的,我怀上了你的孩子!”

播下龙种,房天明颇感自豪,两人的关系也从热恋转入谈婚论嫁的阶段,选定良辰吉日。不过,汪雨婷提出按照当地风俗,男方应当向女方娘家送彩礼22000元。房天明不敢怠慢,马上怀揣现金驱车送到未来的丈母娘家。

房天明的家人对独生子的婚事非常重视,购买了一幢80多万元的别墅送给房天明作洞房,并花费20多万元进行了装修。5月,汪雨婷挽着房天明的胳膊走进民政局,领取了烫红的结婚证书。

然而,就在房天明全家张罗着给亲朋好友发送婚礼请柬时,汪雨婷突然电话告知房天明:“咱妈说要追加5000元的彩礼,否则娘家不让我参加婚宴。”

房天明对娇妻在婚礼前“撂挑子”而心中有些不快,但港商公子的盛大婚礼岂能“缺席”新娘?房天明无奈,只好满足了新娘的要求。

在婚礼中,尽管新娘汪雨婷光彩照人,但新郎房天明隐隐约约地感到,新娘笑容的背后似乎隐藏着琢磨不透的诡异神色。不久,一连串的咄咄怪事便接连上演。

蹊跷绑架:孕检报告揭开“偷生”之谜

新婚之后,汪雨婷提出回娘家居住。房天明颇感纳闷:无论是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夫家都远远超过妻子的娘家。况且,自从汪雨婷怀孕后,房天明为她聘请了两个保姆,每天将美女记者伺候得像贵妃一样,娇妻为何要躲到偏僻的山村去养胎呢?

腆着大肚子的汪雨婷不顾老公一家人的劝说,坚持打点行李,独自搬出了别墅。

此后,在分居的日子里,房天明日夜牵挂着娇妻和她腹中的孩子,每天拨打几个电话嘘寒问暖。

7月16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房天明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端,是妻子急促的声音:“天明,大事不好啦!我输掉了15万元,被人绑架在钦州市鑫新大酒店621房,快点筹钱救我啊!”

房天明一下子傻了!妻子不在娘家养胎,为何掉进了赌窝?尽管汪雨婷在电话中一再叮嘱丈夫千万别报警,但事关重大,房天明顾不得多想,马上拨打110。

然而,当房天明带着警察破门而入时,并没有看到歹徒手持尖刀胁迫受害人的惊魂场面。相反,汪雨婷还同三名“绑匪”正有说有笑地喝茶。酒店客房里还摆着饮料、水果和点心,其中一名长发绑匪将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汪雨婷,面容非常自然、亲切甚至温柔。房天明对绑架现场的气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警方对这起绑架案也颇感蹊跷,要带汪雨婷和三名“绑匪”回派出所协助调查。汪雨婷不仅不配合警方,而且护着绑匪:“他们三个人都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有点经济纠纷,会自己协商解决,不需要警方介入。”

虚惊一场之后,房天明愤怒地质问妻子:“你究竟在搞什么名堂?为什么要捉弄我?”汪雨婷不予回答,并要求老公替她偿还5000元的赌债。否则,她马上到妇产科做人流。

堂堂女记者居然堕落成一个被人要挟的赌徒,房天明深感痛心。为了挽救赌迷心窍的妻子,房天明一面帮助老婆偿还了5000元赌债,一面给妻子买了许多营养品,企望孕妇娇妻在家庭的温暖中摆脱那帮赌棍的纠缠。然而,汪雨婷似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半个月后,汪雨婷打电话给房天明,要求他带些现金陪其到医院做孕检。房天明非常高兴,因为自从妻子怀孕以来,总是独来独往,从来不让他相陪。这天,当房天明驱车赶到医院门口时,一下子愣住了,只见汪雨婷正在和一个男人亲昵地窃窃私语,此人正是上次参与“绑架”的长发男子。令房天明尴尬的是,汪雨婷见到老公后仍然不避讳地同长发男子眉来眼去,她甚至要求老公马上还赌债给那个“长发”。房天明气得拂袖而去。

考虑到娇妻马上就要分娩,作为丈夫的房天明也没跟妻子计较。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8月19日,房天明接到汪雨婷的电话:“老公,恭喜你!你升格为爸爸啦!”房天明顿时兴奋得欢呼雀跃,马上驱车奔往医院,却扑了个空。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早就在妇幼保健院产下一个女婴,出院一周后才将这个“喜讯”告诉丈夫。

面对美女记者“偷生”孩子,房天明无法接受这个离奇的玩笑。接下来,房天明三番五次地找到丈母娘家,无论他怎样哀求,汪雨婷吩咐父母将女婿拒之门外,不允许房天明看望女儿,除非尽快满足她一个条件。房天明的精神快要崩溃了!

房天明悄悄到医院查阅妻子的病历档案。病历记载,汪雨婷的末次月经时间为2006年10月27日,也就是说在她同房天明上床的两个月前已经怀孕。美女记者所生的孩子原来是个“野种”!

房天明进一步私下调查,惊讶地发现,汪雨婷自称的所谓身份都是编造的,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位画家、即那个长发男人的“二奶”。

耻辱让房天明怒发冲冠,他一纸诉状将汪雨婷告上法庭,请求判决离婚,并判令汪雨婷归还他的全部“爱情投资”。

虽然将“二奶”送上了被告席,但有一个问题让房天明困惑不解:汪雨婷同他“闪婚”似乎并不仅仅为了诈取那点钱财,长发画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心爱的“二奶”推到别人的床上?画家与“二奶”联手策划的桃色陷阱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为了彻底摘掉头上不明不白的那顶“绿帽子”,房天明委托律师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取证。这一查,让主审法官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判决。

借船过河:画家与二奶失算“爱情创意”

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此案。长发画家也早早赶来参加旁听。

坐在被告席上的汪雨婷不承认女儿是“野种”,也不同意离婚,她说与房天明的感情没有破裂。汪雨婷在答辩中,不时用眼神跟旁听席上的长发画家交流。

原来,从一所艺术中专学校毕业后,汪雨婷通过视频聊天与青年画家罗涛邂逅。时年36岁的罗涛是广西某市一位小有名气的漫画作家,他创作的“四格漫画”被全国200多家报刊竞相刊登。他蓄着一把大胡子,长发披肩,颇具艺术家的风范。情窦初开的汪雨婷一下子被漫画家的酷相所吸引,两人经常缠缠绵绵聊到深夜才依依难舍地下线。

双方网恋后,罗涛直言不讳地告诉汪雨婷,他的妻子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已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聪明可爱。因此,他不会因网恋而抛妻别子。尽管如此,汪雨婷仍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澎湃,在网恋三个月后,她把献给了“长发画家”。

汪雨婷对长发画家产生爱意,缘于那张油画打动了她的芳心。网络后,汪雨婷收到罗涛的一封特快专递,拆开一看,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罗涛的艺术细胞被婚外激情激活,他将汪雨婷献出处女之身的销魂胴体,用画笔活龙活现地描绘出来。汪雨婷见自己凹凸有致的身体跃然纸上,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是通过油画看到自己与网络情人第一次在床上翻云播雨的神态,觉得特别浪漫。

过去,汪雨婷曾一直羡慕她的学姐傍上官员和大款。如今欣赏着自己的油画,汪雨婷嘲笑学姐“老土、俗气”,认为艺术家虽然不富有,但浪漫情怀胜过金山银山。

但“浪漫”给汪雨婷带来了致命的麻烦,她三次为情夫堕胎。2006年10月,汪雨婷再次珠胎暗结,妇产科医生告诉她,不能再次堕胎,否则,有可能造成终身不孕。

汪雨婷不寒而颤,决定将孩子生下来。然而,长发画家坚决不同意汪雨婷做单亲妈妈。而且单亲妈妈给孩子上户口也非常麻烦。

就在汪雨婷进退两难时,她经朋友介绍与港仔房天明相识,忽然来了“灵感”:如果“闪婚”嫁入豪门,然后再提出离婚,肚子里的孩子便有了一个合法身份,并且还能判得一大笔抚养费,甚至将来还可以继承大笔遗产。这样以来,自己既可荣升为母亲,又可以继续做长发画家的“职业情人”,衣食无忧。

“想不到,你居然颇具创意!”罗涛听后,竖起大拇指,对小情人的“灵感”大加赞赏。不仅如此,他还帮助汪雨婷深化“创意”:“咱俩的孩子出生后,一定要跟着顶缸爸爸加入香港户口,成为一个香港居民。”罗涛的如意算盘是,等私生子长大移居香港后,他还可以投靠私生子到香港开辟漫画市场。汪雨婷和罗涛为完善这个名为“借船过河”的“爱情创意”而激动得发狂。

按照两人的共同策划,汪雨婷回眸一笑轻而易举地让港仔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闪婚”后,汪雨婷为长发画家守身如玉,以各种借口躲着房天明。

尽管自己的“二奶”只跟港仔发生了,长发画家仍觉得很吃亏。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他怂恿汪雨婷上演了“被绑架”案、追赌债、缺席婚礼等一幕幕的闹剧,不仅仅是为了诈取一点钱财,也是为了满足“心理补偿”。

在忽悠老实人房天明的游戏中,汪雨婷也曾有过愧疚,甚至产生过动摇。毕竟港仔的家庭条件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汪雨婷打算弄假成真,一生老老实实做阔太太。就在这时,罗涛又为腆着大肚子的小情人画了9幅“孕”味十足的油画,再次令汪雨婷激动不已。她又将芳心转移到长发画家身上。

案件事实查清后,主审法官犯了难。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在哺乳期间一般不得判决离婚。

上一篇成教文凭

下一篇写作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