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画课程总结范例6篇

原画课程总结

原画课程总结范文1

一、国内外影视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日等国的动画教育起步早,发展快且成熟,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且各具特色。突出表现为: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的参照世界上同类大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分阶梯进行设置,有的与任职资格密切结合在一起(如美国);在课程内容方面,理论课程少,实践课程多且时间长,注重对学生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日本)。在我国,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不完善,专业教材、师资缺乏。鉴于这种状况,许多院校开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如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在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具有“企业课程、项目课程、过程性课程”特色的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现今,如果以发达国家院校的动画专业作为参照,我国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还要作大的调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设想

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探讨课程体系建设原则、课程结构模式以及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毕业证和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就业。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一)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研究

科学合理地建设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⒈应用性原则 以培养高等级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计划适应现实的社会需要,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和现实需要联系紧密。

⒉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现实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同时应看到发展速度惊人的动画业不断出现的新的动画领域等。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

⒊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与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如在专业及专业限选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科目与要求设置课程与专业方向,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资格证书。

⒋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原则 加强影视动画基础课程,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突出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发展后劲,毕业后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⒌模块化原则 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课程设置为几个主要模块的课程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学校课程开放,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整课程重心,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⒍特色化原则 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坚持走工学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着力培养应用型的动画专业人才。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各高职院校各种资源的优化利用,培养专业特色人才。

(二)课程体系结构及具体课程设置研究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要求,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课程设置为前期课程、中期课程和后期课程三个主要模块。

从动画制作流程来讲,可大致分为制作的前期筹备阶段、中期制作阶段、后期编辑合成输出阶段,我们在课程设置顺序上以这个制作流程为基本依据来设置课程。集中前四个学期,根据动画流程的环节来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两个学期进行动画短片的制作和实习。

图示为动画流程环节与课程设置结构图(注:括号内的为对应课程):

前期课程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使学生对素描、色彩、分镜头台本、设计稿等课程有更高、更专业、更清晰的认识,以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下一环节的原画设计、动画绘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习了前期课程,可以进行角色设计、背景设计、分镜头台本绘制等工作。其间的公共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使之达到制作理念与作品意境的完美结合。主要开设课程有:道德与法律、大学英语、素描、剧本写作、动画分镜头设计等。

中期课程属于对前期课程的一个巩固与应用,使知识更加专业化,均为实践操作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手头绘制与上机操作能力。学习了相关中期课程,学生在理论上有个更高的认识,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专业性,可以从事原画设计、动画绘制等工作。主要开设课程有:动画运动规律、原画技法、中间帧绘制等。

后期课程是对前期、中期课程的一个总结,是学生最终把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课程大体为动画制作的后期处理理论技术,可培养数字特效人员、画面合成人员等。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实战性,与社会工作岗位人才的需求接轨,对其就业有相当重要意义。主要开设:动画短片创作、动画后期合成技术、3D动画与特效等。

另外,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还开设了任选课,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科技知识与能力,包括动漫创作、表演基本技能、数字音频技术等任选课。以上这些课程主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术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现今动画公司工艺流程的分工而设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和就业志向进行选修,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三)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原画课程总结范文2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元素多样,地域、民族美术资源丰富独特,是油画创作和油画教学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源。云南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特色不仅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一个丰富独特的采风之源,同时,还可以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元素――色彩、造型、符号、民俗活动、精神内涵等融入油画教学中,把这种西方艺术表现手法与云南本土民族审美观念相结合,在向学生教授油画技术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人文情感、审美意识的教育,增强师生对红土高原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深厚感情。在教学中更多地渗透云南少数民族美术元素,也可以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提供更多色彩、形式和内涵的启发。

本文就云南少数民族美术元素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 开发云南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民族民间美术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是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依托,孕育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既是珍贵的艺术遗产,也是群众多彩文化生活的艺术体现,凝聚着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美的追求,表现形式粗犷、淳朴、清新而富有活力。

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政治、宗教、历史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稳定的和悠久的艺术文化,这种文化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相依相存。民间美术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情感、艺术创造力及特有的价值观念。我们开拓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把民间美术在油画教育中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将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挖掘和提炼民间美术资源,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对各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与感知,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与爱国爱家的情操。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为之感到自豪,通过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并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更好地融为一体。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非常必要,特别是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与利用,以达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也成了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

二 少数民族元素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

1.少数民族元素油画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第一,实用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油画技能和人文修养为目的,整理、筛选、辨别当地的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再经过深入研究、加工,才能将其用于油画教学中,防止没有实用价值或者消极颓废不健康的美术资源进入油画教学。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各民族地区的课程资源存在着差异性,对其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与当地各方面的情况相匹配,与课程使用主体的各方面条件相近,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适应性,就其内容来说民族资源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广阔性,学生与教师要适应其开发。因而在进行开发时就要在极大的范围内,选择那些最适于课程目标实现、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第三,创新性原则。油画艺术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力的艺术。所谓“创作”,首先是“创”,其次才是“作”。在开发民族油画课程资源时,教师应注重“意”的引导,而绝不能生搬硬套,“为利用而利用”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第四,经济性原则。由于云南很多高校(特别是地州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另外,教师、学生的时间也有限,因而在民间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要讲求经济性原则。首先衡量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追求在经费、时间等方面的“低成本、高效益”。

2.民间油画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

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并非是一蹴而就、拿来就用的。对于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遵循需求评估、调查筛选、整理加工、验证反馈这几个程序。

第一,需求评估。民族民间油画课程资源的开发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满足油画教学需求,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丰富教师教学内容,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的课程还要能反映教学目的,满足学科发展需要适合教师专业水平的发挥。

第二,调查筛选。在云南,虽然各地区、各民族所拥有的艺术资源丰富多彩,但各学校油画教学有差异,学生的需求不同,各学校就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油画课程资源。

第三,整理加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经筛选的有价值的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提炼,通过交叉整合,建构创新,将潜在的美术资源转化成油画课程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第四,验证反馈。课程资源经过开发之后,最终被用于教学,被学生学习、体验、领悟与吸收,教师通过教学反馈获得信息,再对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各个环节进行验证和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 油画教学体系改革中融入少数民族美术元素

教学体系从广义上讲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理念、教学评价和使用的教材等都不同。

1.对油画教学目标的认识

油画教学首先是一门应用油画材料、技法等手段来进行油画教学的课程,这是油画课程的本质所在。教学中以油画作为教育媒介,使用油画材料、技法等进行教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油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掌握油画的各种表现技法理论和技巧,了解油画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油画课程的学习,更好地认识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人类创造世界的伟大。让学生通过油画课程的学习,感受人类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逐步进步的过程,认知和感受真、善、美的真谛。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提炼出生活中各种素材的能力。

原画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三维动画项目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一、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性课程,它和其他的美术或设计课程有所不同,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开展课程教学需要依托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掌握基本的动画运动规律和制作技术,才能进一步在艺术作品创作中有所拓展。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三维动画设计相关课程,都是基于Autodesk公司开发的3dsMax或者Maya等三维动画软件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方面,国内已有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前期探索与实践。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依托重点专业建设平台,师生共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完成了大型原创动画片《糖果总动员》,并成功签约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进行连续播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漫设计专业以“动画短片”创作实践中心展开专业教学,经过多年培育,该校动漫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动画创业团队———广州泰明斯贝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已经进军中国三维动画市场,第一部三维系列动画片《吊丝兔》已登录媒体发行播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了适应动漫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开展大量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开设了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先后进行了15次的完整授课,期间多次与珠三角地区的知名动漫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紧密融合,逐步探索构建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团队依托校内动漫研发中心和工作室制平台,进一步开展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与动漫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依据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开展三维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国外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方面,更多采用企业导师团队直接进入校园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并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项目实习实践。

二、课程教学理念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主要是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教育实际两个维度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职业技能养成的成长规律,开展三维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的整体教学设计。依据动漫行业对三维动画设计相关岗位的职业需求,以企业项目案例为驱动,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三维造型建模、立体空间表现和动画制作实现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三维动画的模型创建、角色表现、灯光材质制作、动画生成以及特效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课程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岗位技能实践,学生从基本操作学习到复杂技能掌握,由行业新手逐步成长为职业能手,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敬业精神,最终使学生能够基本胜任动漫行业企业相关的三维动画师、影视动画师和三维建筑动画师等岗位的工作,并能持续性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作品的综合实践与创作。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参照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立足岗位技能要求,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教学团队探索构建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依据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机房实践”的方式转变为“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案例化教学、任务实践”的课程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个人专业实践的能力,强调课程与岗位技能要求相适应。推进教学内容与动漫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开展三维动画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3]。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面向二年级的高职学生,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

(二)教学设计思路

开展三维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将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课程教学团队必须制定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动漫行业企业三维动画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调研情况,深化产教融合,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立足三维动画设计岗位技能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案例化教学、任务点实践”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模式,实现三维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案例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综合性的课程考核方式,突出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三维动画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将以企业项目案例化为驱动,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空间表现、镜头逻辑和三维动画制作等方面的实践能力,透过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三维动画的模型创建、角色表现、灯光材质制作、动画生成以及特效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课程实训指导老师,融合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开展课程一体化设计,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课程标准、授课大纲、教学案例库(课程案例录像和微课视频)、习题库、试卷库和教学参考资料库等教学资源的项目化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引入企业三维动画项目开展教学,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建模、材质、灯光和动画等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引领,将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到项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工作任务与课程项目对接,教学导师与职业导师对接,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基本达到下列各项能力要求:1.了解国内外三维动画发展史及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平台;2.熟悉三维动画设计的制作流程及行业企业技术标准;3.掌握曲面建模、多边形建模、角色建模的常规技术;4.熟悉各种类型的材质表现、纹理贴图的编辑方法;5.理解并掌握灯光属性、布光原则和布光技法;6.掌握关键帧动画和路径动画的技术应用;7.掌握约束、变形、骨骼动画的技术实现;8.掌握渲染与输出的技术参数。

四、课程教学实践

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对珠三角地区多家动漫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和毕业生访谈,参照广东省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根据我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构建的“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实现课程教学设计项目化、内容模块化、教学实践案例化,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推进“双师素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课程的建设;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引进企业成功案例,丰富课程学习内容。邀请行业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到本专业的教研活动中,参与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贴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多方互动,共同推进“双师素质”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突出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按照“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根据企业三维动画设计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够用,学以致用”的指导原则下,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进到课堂,项目的知识点能涵盖主要的教学内容,选择的项目具有可扩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设计经验,又能够在对项目的逐步扩展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地增加教学的适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三)对接企业岗位群,完善课程考核标准,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任务驱动”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

加强与动漫企业相关岗位群的接轨,融合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根据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要求,实现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项目驱动”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的方式,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参照行业岗位群的素质能力考评标准,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参与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和成绩考核。

(四)强化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

利用当前良好的行业前景,争取动漫企业对专业办学和课程建设的支持,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满足学生专业认知和实践教学的需求。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开展科研课题和企业技术难题攻关。

(五)完善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发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的作用

结合国家高职教育理念的发展,针对本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继续丰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借助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课外积极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作用。

原画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动画专业;动画人才;课程群;体系建设

课程群是多门课程的集合,是内在逻辑性强、内容联系紧密、属于同一培养范畴的课程的有机整体。它可以是同一学科,也可以是不同学科。课程群建设弱化了各课程的独立性,强化了课程之间的亲和性,突出各课程所蕴含的技能定位,凸显它们为确定的共同培养目标服务的特征。

课程群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高等院校曾做过多种探索和实践,如设置教学研究室、学术团队、课题组、课程组、教学梯队等。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特点及师资结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团队或梯队。

一、动画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市场需求,各地高校都开始设立动画专业,但多数高校动画专业成立时间短,办学经验和师资力量不足,培养出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这就导致一方面动画企业反映“人才缺乏”,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动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量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就业难成了困扰学生和高校的严峻问题。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动画专业课程群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动画包含了美术、文学、导演、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每门艺术的掌握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大学四年内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动画全才。动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市场需求就是学生就业的生命线。各高校在设置动画专业课程群时,应该把“以人为本、适应市场”作为出发点,依据市场需求,结合师资力量和自身优势来确立培养目标。

潍坊学院动画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师资力量和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与其他老牌院校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如山东工艺美院传媒学院动画系设置有动画艺术、游戏设计、影视剪辑、影视摄像、影视录音、影视包装、网络艺术、传媒创意、影视学等多个方向,课程的开设也较为合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成熟的课程群体系。

三、动画专业课程群要找准方向与特点

动画专业课程群的设置应该针对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专业方向,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动画基础理论知识,又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各个流程,能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联系与贯通,从而能适应动画制作流程的某个或多个岗位。

动画大致分成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二维动画的生产制作流程为原画、动画(中间画)、背景、描图、上色,三维动画的生产制作流程为建模、材质贴图、动画、后期特效等。大致上看,二维动画对原画和动画人才的需求最为缺乏,背景次之,最不缺的是上色;三维动画对动画设定和后期特效的需求最为缺乏,材质贴图次之,建模人才最好找。

老牌动画专业有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底蕴,建设成了适合本专业的课程群体系和教学团队,进入了良性循环过程;新设动画专业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点,扬长避短,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动画课程群与教学团队的建设。

四、动画专业课程群体系设置

动画专业课程群体系的设计,可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进阶原理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形成课程路线。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设置课程群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和岗位适应训练组成,如下图所示。

公共课程是指学校必修课程,包含政治、外语、体育、德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由专业平台课和集中实践课组成,培养学生动画创意设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形成专业特长铺垫基础,夯实专业基础也是保障学生适应多岗位发展的重要环节。

拓展课程由限选课程组成,学生可根据特长和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为发展专项技能而设置。

岗位适应训练,即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大赛项目制作,或通过在企业参与动画项目制作,强化专项技能,培养团队意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为将来进入企业相应岗位做准备。

总之,在对动画专业课程群设置的时候,要认真思考动画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课程群设置的框架结构、主干课程、课程类型与性质等问题,理清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汤晶晶.动画专业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艺术教育,2013(3).

原画课程总结范文5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师自制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物体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然后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再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通过动画把物体的投影过程展现出来,再由空间展开到平面。由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总结出三面投影图的投影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直接运用多媒体课分析得出结果,强迫学生接受理论,学生也许会由于动画的闪烁一时兴奋,但掌握知识不牢固,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剖视图时,如果在课堂上讲如何的剖切物体、如何将剖切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学生总是想不到在什么地方剖切,要移走哪里,要投影哪里。像这类的章节我们用到多媒体教学,把物体的剖切过程制作成动画,然后将剖切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部分移去,把剖切面后面的部分向投影面投影,切到的实体部分打上剖面线,可见的轮廓用粗实线画出。这样把剖切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过早使用则欲速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成为装饰而已。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同一内容螺纹紧固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教者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三种紧固件怎样连接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很难生动,教者未能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查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学生看大屏幕时间较长,大脑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者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多媒体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零件加工、安装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螺纹紧固件规定画法。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消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与实物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地运用CAI分析组合体时,教者成为CAI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无比的优越性,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兰凤. 机械制图[M]. 北京:中央广播

原画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遮罩动画制作》;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新课程;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53―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1]。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老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以《遮罩动画制作》教学过程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4]。

一、案例背景

遮罩动画制作是《Flas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同学们通过前面的Flas学习,已经熟练掌握基础动画的制作,如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等等。遮罩动画作为图层动画中的一种,是对前面基础动画制作的延伸,因此对同学们而言,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是对技能操作的掌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通过游戏引入,师生共同分析遮罩动画的实例,加深学生对遮罩原理的理解;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二、案例呈现

(一)游戏引入,学习新知

老师展示Flash游戏――“小孔探物”,介绍游戏的玩法:通过移动屏幕布上的小孔,显示出部份图像,能够看到小孔后面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亲自体验,积极参与,观察游戏中的动画效果。

生:每组依次到讲台前体验游戏,观察游戏中的动画效果。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只能看到小孔后面的内容,而不能看到全部的图像?

生:因为除小孔以外的地方都被遮住了。

师:回答得很好!“小孔探物”游戏所采用的动画效果就叫做“遮罩”,运用这种效果可以制作出许多美妙的动画。(引出本次课的内容――遮罩动画的制作。)

(二)实例分析,理解原理

老师打开用Flash制作的“小孔探物”源文档,帮助学生共同分析遮罩动画的构成。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在这个Flash文档中一共有几个图层?

生:两个。一层放的是图像,一层放的是图形(圆)。

师:哪一个图层中的内容在变化?

生:圆。

师:“圆”图层中是什么动画类型?(复习前面学习的基础动画。)

生:动作补间动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层的图标,看看与前面制作动画中的图层图标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观察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图标的不同之处。)

生:不同。

结合实例分析:图像圆

被遮罩遮罩

老师进一步引出遮罩的原理:遮罩层就像是一张带有镂空图形的纸,我们透过镂空的图形可以看到它下面的被遮罩层中的内容[5]。(两者的位置:遮罩层在上,被遮罩层在下)遮罩效果的实现需要两层:一层是遮罩层(在上层)――提供了形状;另一层是被遮罩层(在下层)――提供了被挡住的内容(文字、图片等)。

(三)任务驱动,掌握要领

老师提供“小孔探物”源文档,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尝试完成遮罩动画的制作。

师:下面有哪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通过学生演示,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动画制作的掌握程度。)

生:举手,上台演示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演示,纠正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遮罩动画制作要领。

(四)小组竞赛,技能拓展

老师要求以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体现生活中一些有趣情境的遮罩动画,通过比赛,评出最优作品。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遮罩动画制作比赛,设计的作品要体现生活中一些有趣情境。(进一步巩固遮罩动画制作要领,将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

生:小组分工,设计作品。

老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各组作品,评出最优作品。(本环节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五)知识总结,提炼规律

师生共同提出生活中遇见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应用遮罩原理来设计制作优美动画,从而师生讨论、归纳出应用遮罩原理设计作品的一般思路。(师生共同举例时,老师有意举些医学相关的例子,与卫生信管专业联系起来。)

三、案例评析

本案例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Flas制作课程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制作,帮助学生在问题探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的过程中理解遮罩原理,掌握遮罩动画制作要领。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循序渐进,通过游戏导入、任务驱动、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小孔探物”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动画效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能看到小孔后面的内容,而不能看到全部的图像,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遮罩原理

课堂上,老师展示动画实例,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遮罩动画的构成,以及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遮罩原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愉快地接受知识。

3.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改变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通过任务驱动,以小组分工、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

4.学生在小组竞赛中感受创新教育

课堂上,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设计体现生活中一些有趣情境的遮罩动画,将理论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品交流展示中,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生活中很多情境可以用Flas来体现,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发挥想象,相互交流,作品中渗透了很多创新元素,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成.浅析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J].西江月,2013(10).

[2]郝德永.新课程改革应警惕的四种问题与倾向[J].教育科学,2006(04).

[3]孙曙.影响课堂教学功能定位的因素及课堂教学有效性判断[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