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画教案范例6篇

线描画教案

线描画教案范文1

[关键词]儿童线描画 中小班 启蒙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26-01

一、儿童线描画具有以下特点

线描画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给了儿童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线描画作画工具简单,便于儿童随时随地运用“美术语言”;线描画作品效果奇特,给儿童以极大的成功感。

那么,如何在幼儿期开始线描绘画教学,让幼儿在接触线描画的过程中萌发对线描画的兴趣,学习线描画的绘画方法,从而奠定线描画的绘画基础。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们在开展小班幼儿线描画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经验与心得。

二、小班幼儿线描画的启蒙

(一)观察线描画,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幼儿兴趣的事物,孩子们才会有认识和学习的欲望。

线描画没有鲜艳的色彩,但是却有着线条与线条之间奇妙的排列和组合展现出来的奇特效果。这样的绘画作品和小班孩子平常看的作品都不一样,因此我在线描画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在活动区里投放了大量的线描画作品。孩子们对作品很好奇,经常会在一起讨论为什么画上面会有这么多的东西,为什么画上面只有黑色和白色,还挺好看的。由此,孩子们对线描画产生了初步的关注和兴趣。

(二)认识线描画,了解线描画的绘画方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由于孩子们初期对线描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当我拿出线描画作品幼儿观察认识的时候,孩子们就都能够依据他们的经验回答问题。在认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告诉孩子画面中他们说过的“东西”名字其实叫线条,线描画就是用这些小朋友们见过的、认识的线条绘画完成的,简单又好看,不用复杂的图案,也不用涂颜色。以此来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有了以上两个过程的进行和铺垫,孩子们认识、了解了线描画的名称和绘画方法,有了对线描画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接下来,就进入到了孩子们绘画和创作的阶段了

三、小班幼儿线描画的教学与指导

(一)绘画线条,要从简易线条开始

线条是线描画的基础和组成内容。孩子们在前期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线条,但是小班孩子的绘画和承受能力有限,因此不要一次性给孩子们太多的内容,从简单、基本的线条开始学起,让孩子们体验尝试和成功的乐趣,才能够愿意绘画下去。

(二)由局部入手,从装饰开始,明确要求

小班孩子因为年龄所限,接触线描画的新事物不宜直接构思整幅图的画面。因此,在绘画的初期,我为孩子们准备画好的事物,请孩子们用学到的基本线条装饰,同时提出孩子们能够达到的要求,为将来的进一步绘画打下基础。

如绘画 《我是一个大苹果》,孩子们在教师画好的大苹果上装饰,在绘画之前,教师提出了要求。画在大苹果上的每一种线条,可以是直线、横线、竖线、圆形,也可以是小朋友们喜欢的事物、线条,都可以画,但是尽量每一块都不要一样。

(三)选择孩子们喜欢的事物,保持对线描画的兴趣

一段时间的局部绘画后,就可以开始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线描画绘画了。在这个时期,要选择孩子们喜欢和常见的事物主题进行绘画。

如绘画《棒棒糖》,棒棒糖是孩子们常见的、喜欢的食物,他们对于棒棒糖有着深刻的认识。棒棒糖的形状、色彩、外观等孩子们都能够说出很多种。因此,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绘画棒棒糖和线条,以彩色的棒棒糖为主题引发幼儿继续进行线描画的兴趣,体验成功感。

(四)尝试单一到多元的画面组合,引导幼儿画出富有个性的线描画作品

孩子在进行线描画创作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把不同的线条与图案互相组合,画出自己所思、所知、所想的作品就是成功的。这样他们就能体验到绘画创作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从而更积极热情地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因此,在接下来的绘画中,我鼓励孩子们将学过的、自己喜欢的图案结合到一起,组成一副新的画面。孩子们看到如此简单就能够完成一副画面,而且还可以随意添画自己的想象事物,绘画的积极性更高了。

如绘画《柳树叶》之前,孩子们画过花朵、小草、树桩等。在这次活动的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可以把符合情景的事物加进去,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一幅一幅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体验快乐

线描画教案范文2

一、建构基于家乡文化的幼儿线描画课程

线描画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幼儿园线描画特色教育的需要,我们从家乡的河、家乡的桥、地方特产、民间艺术等四方面来开发主题性课程,并由此构建出相应的课程。

1.家乡的河。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家乡的灌河、沂河、盐河、一帆河、柴米河、五障河、六塘河、龙沟河、义泽河等河流,设计“走近家乡的河流”“保护河流”等主题活动。

2.家乡的桥。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桥:盐河上人民桥、二桥、三桥、四桥、五桥、张店大桥,灌河大桥、五障河、六塘河、龙沟河、义泽河桥闸等,设计“我会画桥”“我会设计桥”“我身边的桥”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桥的分类、构造、作用等等。

3.地方特产。引导幼儿参观了灌南菌菇产业基地,引导幼儿了解和认识淮山药、浅水藕、汤沟酒、锣鼓西瓜、龙须粉丝等家乡特产,设计“可爱的蘑菇”“我来当导游”等主题活动。

4.民间艺术。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结编织、绣花鞋垫、剪纸、手绘灯笼、锣鼓、魔术等家乡民间艺术,设计“五彩缤纷的民间艺术”“巧手动起来”等主题活动。

课程以灌南乡土资源里跟我们孩子比较贴近的乡土风景、家乡特产等为作画内容,其特点是突出教育内容的生活性、趣味性、本土性,学习用线描画的手段表现这些内容,并创造性地将一些幼儿乡土资源变成我们的作画工具,激发幼儿学习线描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课程环境

以家乡风情为主基调,规划布局园舍环境,为幼儿的自由游戏创造适宜的、开放性的、互动性的环境。

1.以“灌河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向幼儿展示一批特色鲜明、设计精巧的乡土建筑群落图片,重现灌南河流纵步美景。这些图片将采用实景图片和线描画相衬装饰的形式展示在墙壁和悬挂在走廊过道上方,让幼儿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家乡秀美、古雅的环境艺术美。

2.以“民间艺术长廊”为主题的环境。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民间艺术作品作为装饰,由于有了孩子们的参与,他们更加的关注,这一切让孩子们徜徉在艺术的殿堂。

3.以“灌南的桥”为主题的环境。在这里我们用实景图片和桥的模型及线描画的形式向幼儿展示灌南典型的桥梁,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桥。它向孩子们展现了家乡的巨变。让幼儿体验家乡的乡土风景,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幼儿发挥其无拘无束的创作灵感。如在“线压印象画”活动中,幼儿以“家乡的桥”为主题,用随意曲的毛线和抽走毛线的力度能压出不同形状的桥图案,而且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人都可以想象出形态各异的图案,这种不重复而又多变的图案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三、建设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区域

通过课程的开展,我们将创设一系列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区域,做到层层有特色。

1.以地方特产为主题的游戏区域。我们将利用一楼走廊边角设置公共区域“菌菇”产业园;“汤沟酒”楼;“锣鼓牌”西瓜、葡萄……,教师利用海绵、纱布和海绵纸巧手制作的各种点心、精致的小蒸笼、蓝印花布的巧用。家乡特产店里摆放着各式灌南特产模型,粉丝、淮山药、浅水藕……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各类区域游戏。在“有趣的家乡特产”绘画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亲眼见到灌南是个水陆交通便利的县城,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资源,通过乡土线描画教育,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感受家乡的美丽,运用线描画的方法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2.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游戏区域。二楼走廊公共区域设置了“糖人秀”作坊;“编织坊”“刺绣坊”“泥塑坊”“巧手剪纸”。在这些区域里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丰富多彩、数量充足:五彩的编织丝线、小巧的刺绣工具、剪纸工具、泥塑模型……让人见了爱不释手,总有一种想大展身手的冲动。在户外我们将设置“民间游戏乐翻天”“水天堂”“石头记”“我是小小建筑师”等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前,添置各种玩水、玩沙工具、水粉颜料和作画工具。

四、建设具有园本特点的课程资源

一是家长、社会专家资源。在构建课程中,我们将集中家长资源让他们成为活动志愿者,我们还聘请县、市内的教育专家为我们献计献策,充分挖掘灌南文化艺术资源。

二是网络信息资源。我们利用幼儿园网站、教师博客等媒介,宣传课程意义、作用、内容,让家长同步学习,与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在幼儿园网站上开辟儿童线描画课程专题版块、栏目,如成果汇报、好画推介、课程示范等,及时更新,将课程建设动态和成果向家长和社会汇报。

线描画教案范文3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形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须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样的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为“淡彩静物”的教学作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线描画教案范文4

[关键词]:民间美术 小学美术 线描教学

线描是学生绘画的基础,对于小学生线描的教学,也要从绘画欣赏开始,尤其是民间美术的欣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线条元素;然后与同学展开深度的交流,共同讨论作品中画纸与构图的比例;同时,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增加自己创作的元素,由教师介绍后进行色调的搭配,最后根据引入的民间美术资源,制定小组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可以实际的进行操作;并将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装饰在班级墙上,从而让学生在最平欣赏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效地提升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成功的欲望。

一、民间美术资源应用的意义

1.民间美术资源介绍。民间美术是指由人名群众装作的美术作品,象征着人们理想、愿望和祝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民间美术作品更加的重视,因为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象征意义。主要美术形式分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具、剪纸、纸扎灯纸、编织以及食品造型等。

2.应用的意义。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学、乐于实践的心理;但是毕竟他们思维不成熟,见过的事物不是很广泛;同时传统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像教师线描绘画认识不够、重技能轻情感创作、过分强调像不像的评价标准,同时临摹教学情况严重,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教学的资源受到限制,教学主题不新颖所导致的;而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应用在小学美术线描教学中,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民间美术应用到小学美术线描教学中的策略

1.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民间美术资源,多是由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于一个事物,添加自己的美好向往而制作的美术作品;欣赏民间美术资源,可以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无论是供赏玩,或是使用的作品,都会充分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欣赏找出作品中的线描元素,以及画纸与构图的比例,不仅培养了学生美术线描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艺术情操。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经典的民间年画作品《年年有余》,像学生进行展示,此时学生在家中都会见过这样类似的年画,所以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年画中的人物、鱼、荷花等线描元素的分析。然后教师转换另一张相似的年画,将两种进行对比,让学生回答出两者中有什么不同,此时学生会回答出比例的不同、位置的不同、颜色的不同等;教师在鼓励学生善于观察之后,进行总结并教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同样的线条,但是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组合、图案的利用都是可以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的。通过知识的延展,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知识后,给学生线描创新奠定基础。

2.在想象中达到绘画技能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种类的民间作品资源,让学生进行基础点线面线描元素的锻炼;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线条添加,为其作品进行背景的制作,锻炼学生基础线描元素的应用。最后,让学生利用不同颜色或是图案进行搭配,这一环节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冷暖颜色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张木偶人物唐僧的简化图,除了线条没有颜色,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线条利用黑笔进行临摹,此时学生会选择不同型号粗细的黑笔仔细谨慎的进行临摹,培养学生线描的基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选择绘画的能力。在学生临摹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或是想象,让学生在此时基础上进行背景的制作;此时的学生会在唐僧的头上,画出一个彩带,还有的学生会在唐僧的眼睛上画上眼镜,还有的学生在其背景上,画出一个窗户,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和想象的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叮当猫进行填色,此时的学生会搭配不同的颜色,并将作品给身边的人进行展示,有效的提高学生线描的能力。

3.利用民间美术作品资源制定教学主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基础线描绘画知识后,可以借助民间美术作品资源,制定不同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作品;学生在任务催促下,会有效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动手实践绘画;而小组合作会有效的提高绘画的质量,让学生对于民间作品更加的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竹编编制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制定此节课的线描主题,“我心目中的竹编”;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完成线描作品;通过小组的纠正、指导,选出小组内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最后在学生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趣味。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不同的主题,像泥人动手操作,让学生捏出主题人物,此时不仅会培养学生作品完成的耐力,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接触一系列的线描元素。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民间美术应用于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的分析,发现将种类繁琐、艺术效果不同的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小学线描教学中,除了会丰富教学的内容、主题;同时学生对于其欣赏、临摹以及自主创作,不仅有效地提升学生线描的艺术技能,同时也会提升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非常符合我国现代教学模式中的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未来艺术追求和生活、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剑青.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8):119.

线描画教案范文5

古彩瓷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许多社会因素决定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促成。明代时中国的几大著名瓷窑都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只有景德镇的瓷器独树一帜。到了明代中期,景德镇陶瓷几乎占据了全国大多数的瓷器市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此镇自古及今为烧器地……”这种巨大的需求量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规模迅速壮大,使一个小小的昌南小镇成了“天下窑器所聚”的天下瓷都,可谓“天时”;景德镇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制瓷原料丰富,燃料供给源源不断,昌江各支流交通便利,可谓“地利”;同时,受明代北方战乱不停、各个著名瓷窑的衰落、需求量增加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制瓷工匠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景德镇,与本地的工匠互相交流,切磋制瓷技法,将南北的审美意识融合,使瓷器的艺术表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就是指当时的盛况,可谓“人和”。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不惜人力物力,大量烧制宫廷需用的瓷器。《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在经济复苏的明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加速,推进了瓷器制造技艺的发展。其中,彩瓷的发展更是脱颖而出,从而使得古彩瓷这种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釉上彩绘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稳步向前发展。从审美角度来看,各朝各代的审美理念均有不同。明朝中期,商业发展空前繁荣,审美观“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新思想迅速萌生,陈旧的传统受到怀疑和冲击,人文主义抬头。文人们追求独立人格、憧憬人伦世俗生活情趣的作风影响到了文化艺术,体现在了瓷器装饰上。”尤其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19-1667年),徽商的崛起促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以徽籍画家为主的新安画派产生,具有新安画派风格的绘画图案在社会各个阶层流行开来,对明代古彩瓷绘画图案的设计构思提供了参考借鉴价值,为其绘画装饰语言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潜移默化。

二、宗教背景

西汉末年,佛教文化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悠久的中华文化完美结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理念,同时也融入古彩瓷的发展历程中,使得成为古彩瓷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内容。到明代古彩瓷发展时,以佛教文化为表现题材的装饰绘画已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工匠们受耳濡目染的宗教影响,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并赋予这类艺术题材一种具有历史特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被信众奉为“佛门圣花”的莲花,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是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中宗教题材的宠儿。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品质恰恰是佛教思想的象征,它是从尘世间的烦恼中解脱出来,降生于佛界净土之上的圣人化身。而修佛参道者,应该净化自身,超凡脱俗,如同莲花一般不受尘世间的污染,努力追寻清净如水的境界。几百年来佛教文化历久不衰,人们崇尚莲花的神圣品格,莲花自然而然地成为盛行不衰的艺术题材(如图1)。工匠们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将莲花化为具有美感的绘画图案,绘制在古彩瓷上,而图案的装饰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或拘谨或轻松,或工整或写意,以此来适应当朝当代的审美观。、梵贝、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幸运结这八项物件是佛教的象征,常被供奉在庙宇中佛祖和菩萨的供台上,被人们称为“佛教八宝”,也叫“八吉祥”。在清代,朝廷把宣扬忍苦受难、信奉生死轮回的佛教文化,作为笼络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一种愚民手段,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佛教庙宇。这种“八吉祥”法器绘画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因而在古彩瓷中经常出现,并得以大批量烧制。另外,在古彩瓷上也经常出现一些表现道教文化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上层社会的喜好常常影响民间的审美喜好,明代中末期,朝廷倡行道教,尤其是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更是道教的忠实信奉者,此时期道教的神话故事题材非常盛行,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八仙图便是其中最为生动的表现内容之一,“八仙祝寿”、“八仙过海”以及八仙各自手持的器物所组合而成的“暗八仙”等绘画图案流行于大街小巷,同时也在古彩瓷的装饰中广泛运用。此外,八卦纹也是上层社会所青睐的表现题材,在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中也十分常见。总之,上至进贡朝廷的官窑瓷器,下至老百姓使用的民窑日用瓷,我们都能在其器面上看到栩栩如生的道教题材绘画图案。

三、其他门类艺术形式的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古彩瓷的绘画图案作为一种立足于瓷器载体所形成的绘画艺术,是既与国画、诗词、戏曲、哲学、书法等息息相关而又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社会风尚和人民的主流喜好逐年沉淀的各种中国古典艺术形式,赋予古彩瓷画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同时,那些富有生机的传统艺术元素被画师接纳吸收,并且自发地进行联想或理想化的提炼、改革、升华、创造,最终具体化地实践在作品之中,形成古彩瓷特有的绘画装饰语言。这个过程,是古彩瓷的美学内涵之于瓷器这个载体空间的超越,也是之于各朝各代审美意趣精神空间的超越。

(一)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精神内核差异巨大,两者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基因天差地别,西洋画是依靠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原理等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绘画形式,而中国画“主张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追求一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物象化体现。中国画的创作受画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认知情感等主观要素所决定。故而,中国画这一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绘画形式无不渗透着写心传情、笔墨抒放的韵律,其写意技法对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古彩瓷出现之始,在笔韵技法方面沿袭自中国画,同时,效仿中国画中对描绘对象的归纳技法,不刻意注重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和透视解剖关系等外在因素,而是透过表象直指人心,以变化和统一、节奏和韵律、均衡和对称等绘画形式法则组成,我们可以在具体实例中轻而易举地找出这一内在规律。图2是明朝杰出画家徐渭的《榴实图》和一幅古彩瓷上的石榴图,出自明代无名的画师之手,两图对比可看出古代古彩瓷画师在摹写对象时明显地借鉴、效仿中国画中归纳物象的绘画技法,虽然表现力度远远没有徐渭来的大气恢弘,但却捕捉到了国画绘画技法的基本规律,并且没有生硬僵死地模仿,而是随着材质和载体等制约因素适当转变了处理方式。国画以笔墨浓淡来表现阴阳向背和明暗转折,古彩瓷的彩料颜色屈指可数,自然也没有彩料浓淡之说,画师只能在需要细致描绘的地方,点以反复排列或错落排列的“点”来表现层次,烧成后的成品比国画更具有鲜明且浓重的装饰意味。

(二)中国版画的影响

中国版画艺术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绘画形式,从唐朝时期版雕印刷术成熟开始,版画便作为刻书业的一部分兴旺地传承下来。到明清时期,徽派版画开启了版画的新阶段,其艺术作品闻名全国,民间艺术家人才济济,作品众多。同一时期,与徽州毗邻的景德镇正是古彩瓷蓬勃盛行的时期,两地商贸来往紧密,文化交流频繁,版画艺术家和古彩瓷画师在艺术思潮和审美理念方面不可避免地互相渗透,水融。古彩瓷的绘画虽然与徽州版画不是表现在同一载体上,绘画技法也大相径庭,但徽州版画给古彩瓷的绘画图案带来了一定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徽州版画对古彩瓷绘画图案中的线描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在版画的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是艺人用刻刀在质地坚硬的木板上刻绘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艺人的腕力是关键,必须使足力气才能雕刻出来,故而版画的线条刚劲果断,多为钉头鼠尾描和铁线描,遇到木板的节疤处以刻刀有力转折迂回,皴擦处则采用错综复杂的横刀纹线条表达,有时会留下刀锋停滞的痕迹。古彩瓷画师借鉴了这种线描方式,用柔软的毛笔在光滑的瓷器表面勾勒出这类刚硬的线条,以线条疏密和粗细来表达虚实轻重,没有版画画面上的刀痕和停顿,根根线条犹如粗细不同的铁丝,干脆地“镶嵌”于剔透雪白的瓷器面上,形成鲜明的反差,线条在白瓷的衬托下越发显得挺拔苍劲。随着古彩瓷线描风格的定型,刀刻般刚柔并济的线条成为古彩瓷绘画装饰语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彩绘形式不具备的绘画特点。同时,与这种始终如一的线描特征相互辉映的器皿应运而生,如四方瓶、棒槌瓶和花觚之类有棱有角的刚直器皿成了古彩瓷装饰专用且最佳的器型。

另外,随着版画不断发展进步,取材于戏曲、小说、话本评传等体裁的插画日益丰富,而人们却不再满足于黑白画面,促使版画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彩色套印印刷术的进步和普及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明清时期文化传播高度繁荣发达的基础上,版画艺术又达到一个新的飞跃,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彩色版画,其中木板年画作为彩色版画的一种门类,吸取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精髓,经由无数年画艺术家先辈呕心沥血传承发展而来,其色彩构成独具一格,视觉效果雅俗共赏,从古至今都绽放着民族异彩。古彩瓷的绘画图案在色彩构成方面受到年画艺术的影响,如图3,年画艺术的装饰色彩并不丰富,一般也是只有五种色,上色手法多为平涂,这一点与古彩瓷的绘画十分相似,而年画中大量敷色的矾红、古黄和古绿,也是古彩瓷中使用最为频繁的颜色。年画的设色法则显示出冷暖色、互补色合理对比应用的艺术效果,对古彩瓷画师的创作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然而,二者的不同在于,古彩瓷的彩料是矿物质原料,经过窑火烧成后,色彩呈玻璃质感,比年画色彩提亮几个色度,虽然无法获得年画色彩的暗沉厚重感,却意外地显现出另一种风格:白瓷本身具备的亮度和纯度衬托了彩料面,大面积白地④承担了空间递进的作用,使彩料面多了明,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了绘画图案浮出于瓷器表面的错觉。

线描画教案范文6

《表现性素描》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向学生讲授西方美术史中的什么表现主义之类的知识。它是基础性训练课程与专业性课程、创作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是在基础性训练课程之后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提供思想方法的课程;是为学生从基础性训练的再现走向专业性的表现提供切实训练方法的课程。为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创作课程的学习中表达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表现性素描》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中,既要有针对全体学生的总的训练思路,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个体关怀。总的训练思路要结合具体授课班级的前期基础课程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水平来设定相应的课程内容与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水平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艺术教育最终是要具体落实到学生个体的,要培养学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表现语言和自由地表达思想的人,进而培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这还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较强的课堂教学控制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思想。

《表现性素描》教学要在总的阶段性教学计划安排下始终关注和引导具体学生个人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敞开心灵,发现自我;寻找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追寻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表现语言。课程伊始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图片赏析,通过欣赏和点评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想。尤其是要让学生明白:艺术不是为了再现自然,而是表达情感、观念,进而表达思想。艺术的真实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情感和心灵的真实!什么描摹自然、什么工具材料、什么方式方法、什么形式美感等等都是艺术的表现手段而已!

《表现性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过于复杂,可以在以后的《表现性色彩》、《表现性绘画》教学中逐步增加,循序渐进。

《表现性素描》技术性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

1、点、线、面、体、结构、形式的抽取、组织与研究; 2、各种表现方法的实验与研究;3、各种工具、材料的实验与研究;4、发散性思维、线性思维及其拓展训练。

《表现性素描》表现性因素主要内容包括:

1、注重个人直觉感悟;激发创造潜能;2、主观观念的表达及个性表现语言;3、主观表现与客观技术性因素的关系。

《表现性素描》课程技能实践训练方法:

1、具象写实(尽精微)训练,以具象的手段展示表现的思想;2、形式美感(致广大)训练,寻求表现语言的多样化;3、思维的线性拓展训练,开拓并寻求新的思维方式;4、个性表现语言的探求与研究训练,追寻独特的艺术语言。

下面以四个阶段的课程安排为例:

第一阶段 具象写实(尽精微)

1、放大细节,仔细观察。画未曾画过;未曾画出的东西;2、带着构成的观点看待局部细节,将其归纳为点、线、面等元素;3、经过局部放大,仔细观察,细致描绘,表现出自己得到的结果,尤其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并将其细致清晰地呈现出来,使观者感叹;4、表现曾经未表现过的;表现曾经想表现但未能表现出来的;表达自己对局部细节进行细致描绘的感受和发现;5、描绘内容主体要新颖,要自己感兴趣或喜欢;6、尽可能表现新的感受和观点;7、有意识与以往的全因素素描的常规性表现方式拉开距离,寻求新的面貌和形式。

第二阶段 形式美感(致广大)

1、形式既画面上各种视觉元素的样式及其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2、放弃细节,专注于画面总的形式美感研究;3、对每一个物象形式趣味的感受与表现;4、各个物象在画面总体中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5、抛弃光影、透视、结构等全因素素描的束缚,从纯平面化角度去理解和组织画面的形式感;6、从平面构成角度去理解,尽力将眼睛看到的概括简化为点、线、面等视觉元素, 组织好各视觉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7、依据客观感受,更要依据画面的主观需要去安排大的黑、白、灰关系;8、形式美感的提取与建立要在客观的认真观察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以主观臆造为基础,那样只能罗列出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琢磨和研究;9、各种工具与材料的实验研究;10、通过实验获取各种效果的感知经验,并将这种感知经验加以合理巧妙的运用。

第三阶段 思维的线性拓展

1、在遵循形式美感的前提下,尊重个人感受的表达,不受任何具体条件限制;2、着眼点可以在光影效果上,可以在体积结构上,可以在点、线、面的形式意味的抽取上,可以在整体画面内部结构的组织构成上,可以在某种工具、材料的利用上,以及各种画面效果的表现研究上等等;3、描绘范围和内容扩大到室内一角、人物或景物上,静物与这些类型的组合或相互结合上;4、可以借助杂志、报刊、书籍、网络等图片资料,来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5、充分注意调整画面形式语言的组合关系;6、确定一个起点,一定要是自己有感受的闪光点,然后迅速将其描绘记录下来。在描绘过程当中感到不足之处或产生新的感受和理解,在下一张中试图将其表达出来,并发扬上一张中的优点。如此一张一张的顺着感受和思维的发展画成一个系列,展现思维的线性发展过程。

上一篇乒乓球教案

下一篇手工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