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莫言范例6篇

红树林莫言范文1

关键词:莫言;红萝卜;虚幻;希望

莫言作品中色彩运用十分醒目、出众,而红色的意象则更为经典常见。笔者进行统计发现,莫言作品仅标题中出现红色就有五部,文本中运用红色词同样是所有色彩中频率最高的,足以看出莫言对红色的偏爱甚至敬畏,如果说红高粱与红树林的红色,皆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意象的生命力、热情的纯粹寓意,那么《透明的红萝卜》在笔者看来则进行了一种红色意象的传统超越。它不再是仅引起人本能的色彩心理体验,而是有了更加超越的意义。

《透明的红萝卜》小说的内容是写黑暗年代对人性的扼杀,笼罩着作品的是一种压抑、沉重和浓郁的感伤,而红色总是充满着生命的骚动和昂扬的情绪,这种感觉在小说中对红萝卜的形象描写中体现出来:

“光滑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的尾巴,尾巴上的根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这段描绘,在很多人看来,红萝卜代表了一种美好的人生憧憬,但笔者认为,红萝卜的形象塑造上,莫言刻意让它显得如此的不真实,他之所以把这个美妙无比又稍纵即逝幻觉中的红萝卜呈现给读者,更是想说明这一切希望与憧憬都是虚幻而飘渺的,无疑是为了使作品超越一般叙述现实故事的层面,进而转入思考社会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更高层次。

作品中着力塑造的年轻形象黑孩,是与红萝卜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个体。他是个被世界抛弃的孤苦孩子,内心麻木,对人与事物似乎都不再抱有任何寄往,可是唯独对这个不真实的红萝卜抱有渴望,从小铁匠的嘴里抢回红萝卜,抓起煤渣反抗小铁匠,不顾危险地去萝卜地挖萝卜,这些过于主动的行为可以看出黑孩对于红萝卜的渴望,在他的眼里,这个闪着金光的红萝卜已经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生命希望与憧憬。可是不管黑孩如何拼命地去寻找梦中的红萝卜,他一个个地拔起却一次次地失望,正如小说中小铁匠对黑孩说的:“!公狗!母狗!你也配吃萝卜?”的确,红萝卜是五里外的一个富裕村庄的,这也恰恰暗示着萝卜是富人所能拥有的,而以黑孩的身世状况是不配拥有红萝卜的。莫言的这种象征和寓意,深藏在作品之中,更寄托于人物之上,与他所创造的意象有着某种必然的关系。

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近结尾处黑孩在萝卜地里的景象写到:

“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出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红萝卜这一意象的本质――虚幻缥缈。在短暂的温暖之后,它给与黑孩的是无尽的失望,甚至绝望。这时,即使是红色,如果被涂抹在灰白的人生里,涂抹在贫困、愚昧土地的背景上,那么一切象征着明亮热烈的红色都是不复存在的。

意象的虚幻恍惚得力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红萝卜就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象,大量的超越常人的主体感觉,忽虚忽幻,带有迷蒙的童话色彩,为意象涂抹着神秘的色彩,这也造成了作品的朦胧与空灵感。莫言不会使艺术过分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不一味地“描绘”、“照相”,而导致水灵活脱的事物变得干巴枯燥。而这种夸张跳脱的写作手法正是莫言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的模仿。毫无疑问,《透明的红萝卜》中的红色充满了神秘感甚至是诡异感,超越了莫言以往的色彩意义,带给读者更加悲怆的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莫言自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2.

[2] 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J].世界文学.1986(3).

[3] 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红树林莫言范文2

不久前,我搬家整理书柜,翻到了一本《美国酒王传奇》,这是新华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世界大企业家传记”丛书里的一部,说的是两个出生在上世纪初的美国意大利裔兄弟,如何白手起家,把一个不起眼的小酒作坊,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葡萄酒业帝国的故事。

1999年前后,我和到检察日报社不久的莫言打算就着《红高粱》的话题,拍一部类似后续故事的电视剧。这本书就是当时我们搜集的参考资料之一。

我翻开书页,里面有很多文句被红笔勾画了,空白处还有一行铅笔字:“三杯红酒穿喉过,一条妙计上心头。”像是一句歌词,带着明显的莫言风格。由于这次搬家的目的是出国,我几乎全部的藏书都捐给了一家青年读书机构,这一本还是留下了,以资纪念。

发起这部暂名为“红高粱后传”的电视剧的动议时,我与莫言刚刚完成了一次比较顺利的合作,即《红树林》。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得以完成,莫言的贡献始终是决定性因素。不仅剧本,拍摄资金也是冲他而来的。他把自己作品即将到期的出版版权,承诺转给南方一家出版社,并答应把剧本再改写成小说一并交由他们出版,这样获得了这家出版社对电视剧的投资,同时也有了长篇小说《红树林》这样一部比较特殊的莫言作品。

值得一提,莫言在这部戏里只拿了很少的稿酬,当时他把它当作对检察日报社接收他转业的一种回报了。

此前,我本企图直接拍《红高粱家族》电视剧版,但当时其版权已经被西部某个影视公司买去了,所以才有了把《红高粱》当年的故事延续到现在拍个《红高粱后传》的构思。这个想法得到了莫言少年时代的伙伴张先生的支持。张先生是莫言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时的工友,那会儿已在高密经营一家很大的药业公司。他的企业为《红高粱后传》的创作提供资金,这样就有了我们接下来的胶东采风之行。

莫言说,作品和人一样,都有其自己的命运。《红高粱后传》的策划在当时各种机缘下不能说不好,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尽,最后却不了了之,的确,最好的解释应该就是它自身的命运使然。合作虽没下文,但对那次胶东之行的许多细节,却记忆犹新。胶东是莫言成长的地方,置身实景,让我得以亲身感受他经历中的某些片段和印迹。

那天,下了飞机,在青岛机场通往高密的路上,天下起雨。这场雨也阻隔了我同高密东北乡的缘分。在高密市区的宾馆住下后,莫言回村省亲,他说雨中村庄道路泥泞,建议我留在宾馆。

第二天,天气放晴,我出门在高密街道溜达,在不远的一家新华书店购得一本《红高粱家族》。回到房间,莫言已经从东北乡回来。他给我带来了一盒好像是叫“蜜枣”的点心,里面有馅,外面裹着很厚的焦糖粉,放进口里奇甜无比,焦糖粉末瞬间弥覆了口腔和喉头。莫言一旁似有期待地看我坐在房间中央一个方凳上嚼咽,问我味道如何,我一边应对口中还没润湿的粉末,一边接连点头。随后他自己做着注解:其实就是甜,可小时候能吃到这个就像过年……显然,当时我们对这同一种食物的感受还无法完全同步。

类似一幕发生在几天后烟台一座曾经的军营里。那是莫言刚参军时住过的营房,在村庄的边上,一个浅浅的院子和一排简单的平房。当时,这里除了名义上还是一处军产以外,里面已经不住一兵一卒,应该是被一些外来打工者占据着。听莫言介绍,小说《苍蝇、门牙》那些故事的场景就发生在这里。

穿过院子,莫言径直走向右边排头的一个房间,推门便进。里面一个坐在灶台前忙活的中年妇人,一脸惊恐:“你们找谁?”莫言回答:“我22年前住在这里。”这句回答可能没让她满意,因为我记得她始终表情冷淡,但也再没说话。莫言却真的有些激动,他向我们指点着曾经哪里是床,哪里是桌,哪里还有些什么摆设。他指着一面墙,说为考军校曾在墙上写满数学公式。他甚至还凑过去拿手摸索着,试图找到当年的字迹,但重新粉刷过可能不止一次的墙上,已经找不到半点痕迹。

莫言的写作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许多像他一样的作家,文学起点是在军营,离开农村,没有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了食不果腹的生存压力,文学之树得以生长。

当天晚上,张先生在高密宾馆设宴接风,前来参加的一水都是莫言的同学。我们知道莫言只念到小学毕业,所以在座的同学都应该是他十几岁前的朋友。

来宾中唯一的女性恰好就是高密宾馆的经理。莫言向我介绍说,同学的时候,他是从来不敢抬头正眼看过她的。不仅仅因为她长相漂亮,还因为她的父亲。当年,在高密东北乡驻扎着一个的农场,那名女生的父亲就是这个农场的领导,一身军装,肩上斜挎着一支手枪,在田头逡巡,好像随时有权拔枪要了你的性命。

离开高密以后,我们在烟台游历多日,走访了张裕葡萄酒厂,参观了他们的百年酒窖和万亩葡萄园。之后,我们还登了烟台山,参观了古炮台,拜访了那个叫南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还去了发现甲骨文的晚清学者王懿荣的旧居,那天阳光很好,我们站在他们家谱的展板前,对这个清代一门出过六位进士的家族啧啧赞叹。

回到城里,我们路遇一座洋楼,曾经是一个高官或者外交官的官邸,而且据称还是某个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现在的楼主把我们带到地下室,让我们见识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亚洲第一条保龄球道。那时的保龄球和现在的完全不同,球体要小一些,球面也没有指孔,球道不长,码好球,我投了两个没中,莫言竟然一下投中了。

红树林莫言范文3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冬季的莫斯科天黑得早亮得晚。我们从莫斯科机场出来时,虽说才是下午17点钟,但天已黑了,莫斯科已经万家灯火。

从机场到市区,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司机是本地人,避开了最堵的一段高速公路,选了一条普通公路。公路两边是茂盛的白桦树林,枝条苍劲有力;地上是厚厚的白雪,与黑色的树林交织在一起,隐约透出些古典味道;掩映在白雪树林之中的,是一幢幢样式别致的小别墅,从别墅窗口透出暖色的灯光,将房顶上的雪映照成浅浅淡淡的粉色,显得很柔美。一路据导游介绍,苏联时期,莫斯科市民除了市区有住房外,政府还给予了郊外的土地,让他们建造了小别墅,现在他们把市区的房子以高额租金出租,自己则住到别墅来了。整个北欧进入冬季后,昼短夜长,上午大多10点才上班,下午16点就下班了,这样即使远一点,自己开车,不慌不忙,到17点来钟也到家了。此时此刻,不能不让人想起了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中的幽美意境也和我眼前俄罗斯的美景相融合,在我的心中激起浪漫诗意。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前苏联歌曲之一,这首歌曲作于1956年,是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的插曲,当年就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从此风靡全球,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唱。可以说,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用汉语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

在新圣女公墓的沉思

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26000多个有影响人物的最后归宿。这些远逝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大雪中的新圣女公墓,洁白而安静,来的人不多。在这里,数个树上的红果、几束墓碑前的鲜花、艺术品般的墓碑设计,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生动和温暖。导游知道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熟悉哪些俄罗斯作家和名流们,所以就把我们引向心仪已久的那些人的墓碑前。

在果戈理的墓前,他的胸像高高耸立着,双肩披雪,目光安详地注视着远方,仿佛还沉浸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对面是契诃夫的墓地,周围围着圆形花纹的铁栅栏,小屋状的墓碑顶上盖满了白雪,显得十分简朴,很符合这位净化庸俗的大师的身份。他们高贵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简朴中铸就了永恒!大家纷纷在这两位世界文学大师的墓碑前留影,聊表对先贤们的尊敬!

接下来是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墓,墓碑上是作家斜卧床榻的浮雕像,积雪将浮雕勾勒得尤为生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以及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中国几代人。

赫鲁晓夫的墓碑最为引人注目,在黑白不规则交错的两种大理石中间,是赫鲁晓夫头像雕塑,表情似笑非笑,强烈地突显了他喜形于色的个性和大起大落是非交织的命运。

这个公墓还安葬着两个中国人,又恰恰是咱们安徽人,即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里面的两个――王明、孟庆树夫妇。

从1921年4月起,苏联在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部下设的东方训练班基础上筹建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 10月21日东方大学正式开学,招生对象是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按民族语言分成若干班。斯大林曾任东方大学名誉校长。1925年秋,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办,东方大学的部分教员和中国学生转到中山大学。1930年中山大学停办之后,东方大学重新开设中国班。1937年,东方大学分成两个独立的单位,一个是只收苏联学生的东方大学;另一个是只收外国学生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1938年,东方大学停办。

王明(1904-1974) ,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又去苏联。1929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1931年,王明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法委副主任,1956年借治病为由去苏联定居,从此再未回国,1974年3月病逝于莫斯科。王明的妻子孟庆树(1911-1983),安徽寿县人,地主家庭,中共六大、七大代表,妇女运动领导人。1927年11月,她与刘英(后为夫人)、唐仪贞(后为陆定一夫人)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为中山大学第三期学生。1930年她由莫斯科回国,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委,在妇委会做女工工作,当年7月被捕,11月22日经营救出狱,次日即与王明成婚。1932年,王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孟庆树随往。

作为中共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错误的代表人物,王明的“左”倾和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灾难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斯人已去,纷争已远。我想,到这个墓地来参观的中国人都会来看看这对客死异乡的中国人吧。

浓缩俄罗斯历史的红场

莫斯科的红场,辟于15世纪末,17世纪后半期取今名,它的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 年以后。那时,拿破仑的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到上世纪20 年代,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形成现在的规模。这里是所有去莫斯科的人必去之地,于是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我们就迎着风雪去瞻仰。

我们是从北边抵达红场的。首先照面的是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三层红砖白顶楼,其式样仿照古代俄罗斯建筑,南北各有尖塔8 座,建于19 世纪。这里收藏有450 万件历史文物,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竖立着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立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与这个广场平行的,是亚历山大花园。沿着花园与广场中间的大道,我们缓步进入了红场。红场没有想像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广场中间高两头呈斜坡状,像个微微隆起的龟背。广场地面很独特,听说全部由乌拉尔山的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

红场最主要的建筑是西边的克里姆林宫,它是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丰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不朽丰碑。它初建于12世纪中期,15世纪伊凡三世时粗具规模,以后逐渐扩大。16世纪中叶起,成为沙皇的宫殿。这次正好赶上克里姆林宫维修,不对外开放,我们只好远远地看上一眼。远远望去,整个宫殿显得气宇轩昂,雄伟庄严,一系列拜占庭式建筑的塔顶最具特色。这里曾是苏共中央、苏联的部长会议、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办公地,现在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一直以来是俄罗斯人的主心骨,既是坚固的堡垒又是政治中心,还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它与红场一起构成了莫斯科最迷人的风景线。

列宁墓在红场西侧,背靠克里姆林宫宫墙,1924 年1 月27日建成,最初为木结构,1930 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修砌,色调肃穆、凝重,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陵墓体积为5800 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俄文字样的碑石净重60 吨。墓顶是平台,供全民节日时国家领导人检阅游行队伍和军队之用。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之间还有几块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政治巨头就安葬在此。

在广场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矗立着东正教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这座教堂是1555年至1561年为了纪念俄国沙皇伊凡雷帝1552年占领喀山公国而修建的,被誉为古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卓越代表。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结合起来的,周围8 座略小的教堂团团围住中间稍大的教堂,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建筑群,绝妙无比。9 座教堂均为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圆顶塔楼,和克里姆林宫塔楼和谐一体。教堂用红砖砌成,白色石构件装饰,穹隆顶金碧辉煌,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红场东面是世界知名的百货商店――古姆商场,它建成于1893年,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里面的商品精致华贵,价格也令人咋舌。

步入红场等于进入了俄罗斯的精神家园,那是俄罗斯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这里的一切凝聚了俄罗斯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昭示了俄罗斯光辉的未来。

寻访圣彼得堡的亮点

我们从莫斯科坐了一夜的火车,第二天清晨到达圣彼得堡。

18世纪初,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也为了同瑞典作战的需要,沙皇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亲自奠基,开始修建彼得保罗要塞。1713年,他英明地放弃了世代莫斯科大公、俄罗斯沙皇驻跸的莫斯科,迁都已经粗具规模的圣彼得堡。18世纪中叶,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聘请法、意和本国的建筑师进行了续建(特别是建成了冬宫),使圣彼得堡成为欧洲最美丽、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之一。不过,吸引我们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圣彼得堡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她坚如磐石,坚决阻挡住了纳粹前进的步伐!

有意思的是,圣彼得堡有几个火车站,从莫斯科来,火车进的是莫斯科火车站。我们从莫斯科火车站一出来,就是一个小广场,导游介绍说,当年攻占冬宫的工人就是先在这里集结,然后向冬宫进发的。

1917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俄国的革命形势却急剧高涨,革命时机已经完全成熟。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开始罢工,10日,发展成为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总罢工,罢工人数达到25万人。莫斯科、哈尔科夫、巴库等城市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也相继举行群众性罢工和示威游行。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感到恐慌,他们向沙皇呼吁,希望沙皇让他们参加政权。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并以解散国家杜马进行威胁。另一方面,沙皇政府下令开枪镇压参加罢工的群众。11日,布尔什维克维堡区委员会决定将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12日(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革命在全国迅猛展开。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国家杜马以准西方的民主代议形式,通过合法程序,选举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这就是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革命成功后,临时政府恪守条约,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总理久负盛名的激进演说家克伦斯基访问前线,以提高士气和激励士兵作战,但布尔什维克(社会多数派)主张无条件退出战争。分析局势,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决定再次发动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通过托洛茨基下令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奉命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炮。这是十月革命的号炮。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领袖的这句话,其气势排山倒海,其历史的穿透力无与伦比,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心里,以至于几乎来到圣彼得堡的中国游人都会去看看这艘具有历史意义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Aphrora Cruiser),1900年5月在彼得堡建成下水,排水量6731吨,航速20节,舰上人员578名。现在,世界上对十月革命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大批史料的披露,使我们对阿芙乐尔号在当时是否向冬宫开过炮心存疑惑。有关史料说,革命时,该舰正在船坞中做例行保养,接到开炮命令,由于处在保养之中,根本没有武器弹药。水兵叶夫多吉姆•奥格涅夫急中生智,找来自己收藏的一发空炮弹,朝着夜空打了出去。“阿芙乐尔”随之用舰上电台广播列宁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世界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成功。”此时,临时政府官员熟睡如死猪,武装水兵和徒手工人纷纷从后窗跳进冬宫,未遇任何抵抗就把等待大选的部长们抓了起来,赶了出去。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逃往美国大使馆。整个起义只有5人受伤,十月革命胜利了!

关于那艘巡洋舰,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发出了起义的信号,只此一点,就可以让它名垂青史了。如今,它静静地停在涅瓦河上,沉默地面对着众说纷纭。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美国的大都会、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冬宫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分为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等7大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术长廊之称。

行走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俄罗斯历史上那些开疆拓土的英雄们的青铜塑像,夺人目光,他们骑马挥剑,勇冠三军!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涅瓦河之间“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的彼得大帝雕像,它高5米,重20吨,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喻示打败了敌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它是圣彼得堡标志性建筑之一。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除了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外,还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昂扬向上、永往直前、永不言败的英雄精神的崇尚。

红树林莫言范文4

文/凌云

风起,一阵凛冽的刺骨,让我醍醐灌顶般变得清醒起来,睁开朦胧的眸子,轻扫了一眼窗前,夜色阴沉,看不到星点的光痕,适时正是凌晨三点,我在梦中惊醒。

凄清的夜晚,被寒意惊醒,久久难以再次入眠。恍惚间,突然想起村上,想起前几日在网上看到的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再次与村上春树无缘,“百年酱油”成为人家调侃村上的口头禅,不禁为之汗颜。

记得第一次接触日本作家的著作时,首先认识的是川端康成。至今尤忆,那句曾让我为之心动的——凌晨三点钟,看海棠花未眠。那时候还是大学时代,就是这么一句看似平淡的句子,勾起了我拜读日本作家著作的兴趣。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小学课本里面讲述的都是人民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弘扬中华文明的事迹,因此在心底深处一直对这个大和民族的文化嗤之以鼻,而在我们大二的外国文学史上,川端康成却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名作,让我对其刮目相待,继而打开了我们阅读日本名家著作的大门。

村上春树,一个大多数亚洲作家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日本青年作家。他以流行的笔调书写80、90后一代青年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感受,因而备受亚洲青年读者的追捧,他也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一直都在打擦边球,似乎那份荣誉近在眼前,却一直求而不得。

自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内地作家的创作深受鼓舞,各地争相模仿,掀起了一股写作的风潮,尤其是80、90后的很多青年学子、业余爱好者,都开始努力进行创作,各种文学网站、杂志、刊物、报纸席卷而来,各个书店莫言的作品也是琳琅满目,遍地开花。如此盛举,可谓是中国文人的春天,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次春风细雨的滋润,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然而,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却依旧与村上春树无缘,不禁让人为之惋惜。

都说文学无国界,是的,好的著作都会赢得世人普遍的认可,因此早上盛唐时,就有很多日本留学者来中国学习汉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近现代日本队中国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但是就当下而言,面对其优秀的著作,还是令人爱不释手,早在清代不也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么?

喜欢川端康成,不为其他,只为那一句“凌晨三点钟,看海棠花未眠”。看似淡淡的一句,却牵引着我绵绵的思绪。于这个金秋,是一季的忧伤。凌晨三点,一阵寒意席卷了酣睡中的我,令我久久不能再次入睡。

一宿的睡意,都在晨曦中渐渐退去,东边的彩霞映出窗前的薄雾。穿好秋衣,踏着朝雾,漫步在林间的小道上。遍地的泥沼映衬着昨夜的疾风骤雨,飘零的落叶昭示着秋的味道,雨后的朝阳总是格外的温暖。

不觉间,已到林荫深处,一颗硕大的桂花树出现在眼前。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遍地的黄蕊让人不敢轻踏,沿着略干涸的边缘,我来到桂花树的底下。抬眼望去,高高的桂花树如同一柄撑开的雨伞,笼罩着树下的空间,几株蒲公英依偎在树下,似乎是被昨夜的风雨惊扰,花瓣四散,只剩一根光秃秃的茎秆摇曳在风中,有种飘然的凋落。

北方的秋季,是最泛黄的季节。遍地的落叶随风起舞,如同一只只飞舞的彩蝶,总是弥漫出诗意的味道,尤记大学时代的秋季,满地的紫香槐落蕊总会有点让人伤感,每次踏着遍地红蕊,走向图书馆的大门时,心中总会想起林黛玉手执锄头、清唱《葬花吟》的画面,遂感叹,“满地落红谁扫,一蓑烟雨秋风。”

南国的秋天,并不似北方那么鲜明,也没有那般天高云淡,秋风飒爽。一场秋雨过后,随时落蕊翩翩,可依旧是百花争艳,雨后娇羞。豆大的雨珠在花瓣上滚动,七彩的云蝶在花蕊间戏耍,绿油油的原野上几点青黄的油菜花在跳舞,高高的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给这个寂寥的秋季添上了一抹鲜红的色彩。

暖暖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高高的桂花树上,昨夜的雨滴闪烁着点点光芒,晶莹剔透的雨滴映出七彩的霓虹,在桂花树上铺出一道浅浅的彩虹。呆立在树下,忍不住的想去折几支桂花带回家,插到桌前的花瓶里,但又担心会被园林的物业看到呵责,只能轻叹那句“花开枝头堪须折,末代花落空这枝。”

风起,我站在树下任凭寒风掠过,一阵浓浓的花香迎面扑鼻,实在美不胜收。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不错,金秋十月谁没有百花争艳的春日那般风和日丽,却也别有一番味道。漫步在林间,仿佛置身在江南水墨画般,轻描淡写的几笔,已然描绘出水墨丹青的劲道,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穿过林荫小道,我来到一处歇脚的凉亭。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将凉亭包裹成一道苍绿的走廊,拇指粗的根茎缠缠绕绕,如同一对相互依偎的情侣,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亲昵的环抱在一起,撑出一块绿色的外衣,给凉亭穿上一层绿色的外套,让行人滞留在她们温暖的怀抱里,尽享秋的别样的秋意。

看着姹紫嫣红的金秋,竟忍不住有些落寞。

2012,阔别了相聚四年的大学校友,离开了那个让我恋恋不舍的图书馆,背着行囊,踏向远方。千里追逐,只为梦想;而如今,却也是功未成、名为就,一切都与曾经的规划相差甚远,看着每日忙忙碌碌的人群,走在他们中间,有种莫名的迷失。曾经的壮志凌云,曾经的理想抱负,都在现实的磨砺中。一点点的消磨、一点点的涣散、一点点的看不到奋斗的轨迹。

不是小女子,却突然有种小女子的感觉。面对人潮汹涌的街道、车水马龙的都市,突然感到自己很渺小,若同尘世间的一粒尘埃,微不足道,身世浮沉。2013,我的流年,人说流年不利,却也如此。

看到上,很多讴歌金秋、畅想金秋的文字,哑然无言。

秋天,秋天

春天过了不是秋天,何必为年龄而发愁?只要在秋霜里结好果子,又何必在春花前娇羞?而如今,再一次默读这句诗的时候,忍不住为那位两鬓银发的老太太的豪情所感染。是的,只要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向着梦想奋斗,又何必要在乎未来的结果如何?

静守流年,笑看东风。

秋天的骄阳如同一面悬挂在空中的铜镜,看似红火,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温暖,可即便如此,我依旧仰身高歌,欣然归去。

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么?

心若在,梦就在。向着秋天的硕果,我踏上了春天的路上。静守流年,花开花落,日出日暮,我依旧是那个白衣翩翩的书生少年,依旧诵一卷名诗,读一卷古文,饮一杯太白,拂袖自若,谈笑风生,豪情万丈。

静守流年,期待2013年的第一场大雪,给大地换上一层银装素裹的霓裳。在那个白雪皑皑的陌头,迎风而立,眺望北国的佳人,清唱着那千年的诗歌,“北国有佳人,幽居在深谷,一笑倾人国,再笑倾人城……”

静守流年,捧一抹秋日的夕阳,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唱歌;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深处慢溯,去寻找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在水伊人,在那个薄雾蒙蒙的水滨,写一首千古的诗章。

落红深处秋意浓,静守流年笑冬风。

红树林莫言范文5

近年来,中国“红色旅游”的目的地已不仅局限在井冈山和西柏坡等国内目标,许多党政团体组织的集体学习团,已经开始涉足贝尔格莱德、基辅和莫斯科等红色革命的根据地,寻觅社会主义时期的遗迹。

记忆铁托

在贝尔格莱德,除了秀美的萨瓦河与多瑙河两河交汇的风光和老城富有特色的建筑可以欣赏,还有一个地方是有红色情结的中国人一定要去瞻仰的,那就是位于贝尔格莱德市城南一座名为德迪涅的小山上的铁托墓。

在飘着绵绵细雨清晨,铁托墓看起来冷冷清清。这个由旧花房改造而成的墓室显得有些简陋,似乎和铁托元帅的赫赫声威相去甚远,但在此处安息也是铁托遗愿。一块白色的大理石镶在大厅中央,上面用镏金的大字写着:约西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

墓室周围的房间展出了铁托生前办公、会客时使用过的物品,而中间玻璃门外的阳台,据说铁托生前常从这里远眺贝尔格莱德。

见是中国人,工作人员颇增添了几分热情,告诉我们现在来参观铁托墓的人比过去多了不少,中国人也很多,有些人在闲谈中还告诉他们是来此考察顺便来瞻仰铁托墓的。想想也是,当年敢对强大的前苏联说“不”的铁托元帅,曾经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铁血偶像。或许是看到了商机,塞尔维亚的商家也开始打起了旅游的“铁托牌”。

克拉古耶瓦茨是历史悠久的“小树林”旅馆,重新向公众开放了铁托生前专用的“布罗兹套房”。经过重新装修的套房焕然一新,布局和装潢完全仿造1976年旅馆为铁托订制这间套房时的式样,真丝沙发等家具均是铁托当年使用过的真品。

这间103平方米的豪华套房由起居室、2间卧室、2间卫生间、衣帽间,带阳台的餐室和厨房组成。铁托的卧室使用了蓝色调,而他夫人约婉卡的卧室则是玫瑰色调。现在,人们只需花费2.5万第纳尔(约2350元人民币)就能在这间“布罗兹套房”中享受一晚当年提供给铁托的全套服务。

保尔的家乡――基辅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看到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浮现出保尔・柯察金的形象。

或许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渐渐对这个名字陌生了,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也一样。但是这个名字对于从那个年代生活过来的人来说,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偶像和一曲浓烈的青春之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乌克兰人,而基辅也是保尔-柯察金的故乡,保尔纪念馆就在基辅市郊。纪念馆在高大的绿树掩映之中,馆前有人们无比熟悉的保尔的高大塑像。通常,纪念馆中陈列着与保尔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关的各种物品,甚至还有当年中国前往拍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留下的纪念品。

除了展品,最值得一看的恐怕就是纪念馆的留言册了。在这个游客不太多的纪念馆,却经常能看到同胞的身影。因此在留言簿上有许多中文留言,俨然都是怀揣着红色记忆前来朝圣的国人,其中有不少一看便知是来此学习的“党员同志们”留下的。从这些留言的字里行间,能看得到他们来到此处之后胸中激荡起的感慨和怀念。

虽然在二战中被德军占领后城市遭到严重地破坏,但在基辅仍有不少古迹保存下来。比如游人必去的索非亚教堂,是一座建于11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是智者雅罗斯拉夫为庆祝古罗斯军队战胜突厥佩切涅格人和颂扬基督教而修建的。古代基辅城的正门金门也以门扇,门楼上的教堂、圆顶装饰有镀金的美丽铜箔而闻名。

坐落在第聂伯河右岸的母亲山上的二战纪念馆也是游人的必去之地。这座面积达40公顷的纪念馆气势恢宏,馆前的大广场有胜利母亲像。她左手握盾牌,右手举宝剑,剑锋直指蓝天,表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期间英勇不屈、不可战胜的气概。

红色旅游的心脏

“丘克和盖克互相望了一眼。他们猜得到这是什么声音。这是在很远很远的莫斯科,在红星的下面,斯巴斯克高塔上,金色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在敲。

这新年前夜的钟声,各个地方的人们现在都在听:不论是城里的、山里的、草原上的、大森林里的,或者是蔚蓝的海面上的。

那沉思着的铁甲车指挥官,也就是毫不疲倦地等候伏罗希洛夫的命令准备向敌人开火的那一位,也一定听到了这钟声……”

或许有人会对这段文字感到陌生,这是来自苏联早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作品《丘克和盖克》结尾处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莫斯科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人们心中所处的地位,那是整个红色世界的心脏,是备受向往的地方。

红树林莫言范文6

关键词:红树林;良种;繁育

收稿日期:2011-09-05

作者简介:莫秋霜(1980―),女,广西合浦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种苗培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S727.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078-02

1 引言

林木良种是指通过选育获得的性状有一定程度提高的繁殖材料,它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红树林良种是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红树植物繁殖材料,优良遗传品质表现在速生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当前获得红树林良种的主要途径包括引种和选种两种方式。

国际上关于红树林恢复与保护项目很多,但在恢复造林技术和引种方面研究很少,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红树林是作为海洋环境生态系统而存在,进行恢复也只能在被破坏的原址上用原来的种类造林。另一方面红树林湿地与城市扩展用地以及海水养殖用地相冲突,营建红树林获得的直接收益不用来做房地产或者搞养殖,因此红树林造林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什么良种化。1999~2005年由澳大利亚南十字大学、泰国皇家森林部、越南国立大学共同实施的“红树林基因多样性与繁殖”,也试图在红树林良种化技术上做尝试,这一项目取得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白骨壤DNA标记技术,另一项是微繁殖(组培)技术,但对大多数红树植物来说组培繁殖还是很困难的。鉴于当前红树林良种化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国营北海防护林场红树林良种繁育主要采用引种和种源选择方式作为培育红树林造林良种的基本技术。

2 材料与方法

2.1 引种及种子园

2.1.1 选种

选种包括优良品种的选择以及优良地理种源的选择两个方面。对处于海防林并沿的红树林造林来说,适宜华南大陆沿岸生长且树形高大,防浪护岸效果好,生长迅速的红树植物种类均可筛选列入引种对象,这些对象包括无瓣海桑、红海榄、木榄、秋茄、银叶树等。对同一种类还要进行不同地理种源的筛选试验。

2.1.2 采种育苗

在繁殖体(种子与胚轴)成熟季节组织采收、贮运和消毒育苗。红树林繁殖体既微小的种子(如海桑科植物),也有小型的隐胎生繁殖体(如桐花树、白骨壤),更有大型的显胎生繁殖体(如红树科植物),针对不同类型繁殖体要采用不同的采收贮运与育苗方法。一般情况下以种子进行育苗首先要进行种子的消毒与催芽,然后散播于苗床,待幼苗长出2~4对真叶后可以移植支育苗袋。而隐胎生或者显胎生繁殖体可以直接点播插植于育苗袋里育苗。容器苗圃设置于潮水能够淹没的中内潮滩上,防寒措施是当前红树林引种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

2.1.3 定植造林

红树林造林定植密度,根据所用造林材料与潮滩的植被、潮汐条件和土壤条件等生物及环境特征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生长较缓慢的红树林如白骨壤、秋茄、桐花、木榄、红海榄等的造林株行距为0.5~1.0m×1.0~2.0m,速生树种无瓣海桑的造林株行距为2m×2~3m。为了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成林,造林后需要加强幼林抚育工作,即在造林后的3~5年内,开展施肥促长、防敌害生物、防人畜破坏等方面的工作。

2.1.4 建种子园

由于对优良品种选择不同地理种源进行育苗和造林,经过生长和自然淘汰后能够存活并且生长优良的品种所组成的种子园,可称为林木育种学上的改建(去劣)种子园,这类种子园在改良程度上比初级种子园有所提高。对种子园要加强管护、施肥促长以及防治敌害生物。

2.1.5 子代测定

改建种子园建成后要进行子代测定对各亲本的配合力作出评定,以决定去劣留优,进一步提高种子园的改良效果。红树林子代的评估应该选择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等方面的指标。

2.2 采种母树林

基地所建采种母树林均是在原有红树林林分的基地上改建,经过3个技术步骤,即林分调查、抚育管理、采种(繁殖体)。

2.2.1 林分调查

对采种区的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种群类型、资源量、繁殖体产量以及生境条件、敌害生物情况等,为采种母树林的选择与经营提供基础资料。

2.2.2 抚育管理

选择红树林林分状况良好,无病虫害、单株树形良好、结实率高的林分改建为母树林;加强抚育管理,对采种林分进行适当的抚育追肥等,为采种林分创造优良生长环境。加强管护,禁止人畜对采种的母树的破坏。密切监测敌害生物动态,准确预报及时防治,积极探索敌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2.2.3 采种

根据生产需要组织采种,采种时避免过渡伤害树体。种子调运及时且措施得当,避免调运过程中对种子的伤害以及有害生物的传播。保留部分繁殖体让其自然掉落扩散,以利于种群的自然增殖。

2.3 优良种苗繁育

对于种子极为微小的海桑类植物,很难直接在营养袋中播种培育容器苗,而是先要在苗床上播种育苗,然后再进行移苗种植到营养袋中,其余步骤同上。对优良红树林品种的育苗,通常是培育容器苗,育苗技术方案如下。

2.3.1 繁殖体

(1)收集。人工收集掉落潮滩上或者摘取母树上成熟的繁殖体,洗净并暂存于阴凉处。

(2)繁殖体检验。感官判断繁殖体的色泽和大小形状,以判定其成熟度,完全成熟繁殖体占到90%以上。有成熟度不够、畸形、严重损伤、虫蛀、变质或者其它不利于发芽情况者为不合格,不合格繁殖体不能用于育苗及造林繁殖体计数:随机抽样数个样品称重计数,按样品重量推算繁殖体的个数。抽样样品总重量一般情况下应占待检繁殖体总重量0.5%~3.0%。

(3)消毒。根据繁殖体可能感染病害或虫害的具体情况采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或氟虫腈等低毒、广谱、高效农药进行消毒,防止育苗早期的病虫害。

2.3.2 苗圃地

苗圃地应选择在拟造林潮滩附近的中内潮滩,育苗袋宜用中等大小的袋子(10cm×20cm),营养土为潮滩盐土或壤质土添加肥料,育苗施肥量因树种而异。装好营养土的育苗袋按每10个1行码成畦,畦周边用土板做成护栏。

2.3.3 育苗与管护

将消毒处理后的大型繁殖体植入袋中,大型胚轴插植深度为胚轴长度的1/3~1/2,大型种子全埋入土中,小型胚轴插入1/2以上以防潮水冲刷。苗圃周围用竹(木)条围栏,防家畜等的危害。及时清理清理苗圃内潮水推来的杂物,注意防治敌害生物。苗圃依靠潮汐海水的周期性灌溉,如叶片上附着污泥太多影响到光合作用,可用淡水冲洗。

2.3.4 苗木检验

苗木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苗木检验允许范围,同一批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数量不得超过5%,检验结果不符合检验要求规定的应进行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检验结束后填写苗木检验证书,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检验证书,向外调运的苗木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2.3.5 苗木出圃

通常1年苗就要出圃造林,但如果为了特殊的造林要求,也可以培养2年苗或3年苗。不管育几龄苗,出圃时都要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进行调查。苗木产量调查:以垄长×垄宽计算各垄育苗袋数,各垄育苗袋数之和即为苗圃总育苗量。

合格苗产量苗圃总育苗量×出苗率×合格苗率。

苗木的分级一种是用基径和苗高两个代表性指标,用欧氏距离逐步聚类,将它们分成大致相同的自然类群,将苗木分成Ⅰ、Ⅱ、Ⅲ级,其中Ⅰ、Ⅱ级为合格苗,Ⅲ级为不合格苗。另一种为常用的经验分级:大于基径、苗高均值的为Ⅰ级;两项指标均值至当地用苗最低标准的为Ⅱ级,其余为Ⅲ级苗。

3 结语

国营北海防护林场在红树林良种繁育实践中发现,海水盐度是影响红树林种子发芽率的关键,不同红树林种子的耐盐性不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海水盐度在10以下,尤以2.5~5.0最为适宜,红海榄胚轴萌根的最佳盐度条件为20左右的高盐度;围网是播种及幼苗期必需采取的措施,可以抵御随海漂浮的杂物对苗床的覆盖及对幼苗的缠挂;在冬春季,还要防止低温对苗木的危害,当气温低于7℃时,用薄膜封床保温,两端各留空隙以让海水在羁床内畅流,预防发生冻坏幼苗。另外,在种质资源保存方面,通过红树林林分调查发现,当前北海市禾沟片红树林有81.7hm 主要种群有秋茄、桐花和白骨壤,可作为种质资源库加以保护。在引种方面,一年生人工林只有21.2hm 长势不太好。在引种造林中只有无瓣海桑表现不错,尚有123株平均高达4m以上的人工林,红海榄和木榄等种类的引种造林工作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莫竹承,梁士楚,范航清.广西红树林造林技术的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初升的太阳

下一篇莫言小说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