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少年范例6篇

爱如少年

爱如少年范文1

关键词:越剧;传统文化;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5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大举进入,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极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纷纷迷上了电视剧、动画片和其他外国的娱乐方式。一时间传统艺术惨淡无光,有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有的奄奄一息。越剧得以继续的唯有年纪较大的和少数受家庭熏陶的的孩子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由于观众少了,生源也成了问题。而从事越剧事业的新生代中对于流派的学习也很不全面,某些如毕派、陆派、戚派等流派的传人甚少,这些都形成了越剧发展中一个严峻的形势。

二、越剧的历史渊源概述

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也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与浙江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越剧,其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不言而喻的。越剧的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娱乐性强。二是接近群众,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实际生活,合乎劳动大众的欣赏口味。三是易懂易学,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四是富于地方性,腔调高亢激昂,表演爽直率真,富有地域气息。尤其是越剧的写实风格让老百姓感到亲切,其乡土味儿让老百姓感到自在,这就是越剧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因此,振兴越剧,发扬越剧,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接受和热爱越剧,是现在一个需要极为重视的问题和挑战。我始终认为,同任何戏曲剧种一样,越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果畏缩不前,终将会被观众所抛弃。

三、越剧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和推广的途径

首先,越剧团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开阔越剧的宣传范围,如校园是一个人口很宽、市场很大的宣传地方。而且与其他地方相比,在校园里,学生由于校园生活较为枯燥,就更能接受来自校园外的新事物。而且他们平时也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越剧,因此也具有足够的新鲜感吸引他们。现在很多家长都为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如书法、绘画、钢琴、小提琴等,原因之一与考试加分有一定的关系。政府部门可以争取将越剧也加入这一系列中,这样也能为越剧创造一个公正的平台,使其能更快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并且多留些课余时间给学生,或办一些古典社团活动,让他们能有更多时间去接触中国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要让学生成为考试的复习机器,应该多为孩子的综合素质考虑。

青少年应该自觉担当起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责任,应该十分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大事。而越剧是浙江的文化“符号”,作为浙江人则更应该为此多一份自豪感和危机感,即使不能领导众人挑起这副担子,也可以为此送上一份心愿,尽一份绵薄之力,为越剧的发展添砖加瓦。

越剧观众老龄化、已经流派的单一化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剧是一门大艺术,并且是由各大流派组合起来才能够发展的更好,现在部分戏迷单一的喜欢某人流派,某个演员,而排除其他流派,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喜欢越剧的方式。如在第二季越女争锋的比赛现场就出现了戏迷捧角,挑衅评委以及排斥其他流派和演员的状况。当然,从另一角度讲,这也体现了越剧的无限生命力。事物的发展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越剧在全国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它的发展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地方文化等势必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剧产生于民间,所以也是发展于民间,政府和相关人员在推广越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普通百姓及其青少年保持沟通和交流。因为人民才是文化的主体,青少年才是越剧事业的接班人,只有人民才能推动历史,只有青少年才能继承我们的越剧。

参考文献:

爱如少年范文2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化;爱;家庭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是一个社会化了的人,其遵守社会规范,与社会的要求保持一致,除非社会是一个完全异化的、病态的社会。那些违法犯罪者是一些没有社会化或没有完全社会化,处于社会边缘状态因而做出的行为的人。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程度制约着他们的行为方式,而爱的养成则作为社会化的标志,因此,青少年的爱的养成状况与他们的违法犯罪的形成状况密切相关。

一、青少年的爱的缺失是促成其违法犯罪的内因

对于大多数违法犯罪者而言,都存在着爱的缺失的问题。因为如果一个人有一颗爱的心灵,他主观上就不会故意违法犯罪,尽管存在主观上的过失或对法律或事实的错误认识的违法犯罪的情形;只有冷酷无情的人才会将罪恶之手伸向他人,对他人的疾苦漠不关心,而任何人不会对自己真正所爱的人犯下罪恶。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爱的性质的不同,动物的爱是一种自然规定的自私的爱,动物既没有爱的意识,且爱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人既有爱的意识也有爱的能力,并且他的社会性使他将爱从自身、家庭可以扩展到整个群体、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爱既是维系社会联结的纽带,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并且,爱是人类的文明之母,不但如此,爱还是文明的维护力量,正是因为人类之爱,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不去侵害他人和社会公益。爱是人存在的本质之一,它使人成为社会动物,成为真正的人自身,“弗洛姆宣称,爱的能力是人的基本价值。弗洛姆像费尔巴哈一样,后者的理论是,‘爱是存在的准则’,发展自己的所谓爱的哲学,仿佛这一哲学有助于消除人们之间的隔绝状态,有助于消除人的生存的二律背反和重建人与世界的和谐。弗洛姆认为,爱能够‘对人的生存问题’作出唯一正确的和‘令人满意的答案’”。爱使人超越了动物界的纯粹的种系存续的限度,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团结协作的境界。人类通过规范自我约束,那些不能自我约束者正是爱的缺失者。爱是非理性的约束力量,因为爱与理性相联,爱会遏制非理性的冲动,使行为接受理性的指引,做出善的行为。所以爱使人善良、高尚,远离罪恶,而爱的缺失可能使人自私、冷酷,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违法犯罪者的爱的缺失的这一特点在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者身上得到彰显,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爱的养成的过程中,一旦爱缺失,他们的身心特点会使非理性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无论促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是家庭、学校、工作机构和社会,无论是教育不利还是不良文化环境,无论是青少年自我控制力差还是社会控制力弱,等等,核心都是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的爱的缺失。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中,完全的社会化使人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性的人。“成熟性意味着爱,而不成熟性体现为憎恨。”爱分为自爱和他爱,他爱包括对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的爱、集体的爱、民族的爱、国家的爱和全人类的爱,所以爱是自爱与他爱的统一,当然每人的他爱的程度存在差别,但有一个最低限度,尽管这个限度不易界定。自爱或自恋是人的固有本性,而爱使自恋受到了阻碍,并通过阻碍自恋成为一种文明因素。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爱的能量的一部分投射于他人和社会,爱的养成过程就是从自爱向他爱转化的过程,使人从利己主义转向利他主义;爱使个体与社会溶为一体,完成社会化,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如果在社会化过程中爱缺失,就会导致社会化的失败,个体就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就可能憎恨社会、产生倾向,因此,违法犯罪者的倾向是他们的爱的缺失的结果。只有从如何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爱的缺失的因素上,我们才能探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形成的累积的过程。

二、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爱的缺失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爱的缺失正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的犯罪学理论和实践已证明,犯罪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以及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在究竟哪种因素对于犯罪起主导作用上还存在很大分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他们的内在因素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形成,他们的人格塑造在此时期具有极大的变动性;这一时期是他们的自我发展的关键阶段,甚至决定自我的定性。所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影响,至于究竟哪种因素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某种因素的作用力及青少年个体的心理特质有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少年所处的生长环境就具有决定性,正是青少年所处的生长环境制约着一部分青少年没有从自爱发展出他爱,导致爱的缺失。

如果说社会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起决定作用的话,那只是在终极意义上而言,而家庭应当说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即使社会也要通过家庭对人发生作用。“一般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同样,一个人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塑造最初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是社会的缩影或反映,其首先且主要地通过家庭来感知社会。因此,对于任何人,所认识的社会只是他所了解的且主要是体验的自身周围的有限的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认识社会整体,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就更受到这样的限制。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会影响其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家庭尤其是个人与父母能否建立爱的关系直接关联到能否与他人和社会建立爱的关系。这样对于青少年爱的养成,父母就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爱的养成需要爱的养料――即爱的施与,父母的爱的施与就是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关照。爱的养料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现代社会因独生子女多,有部分受到溺爱,因而获得的养料太多而被损伤,这阻碍了子女将自爱引向他爱,久之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一部分人无暇(如外出打工)或很少有时间关爱子女,并且也使一部分人变得性格乖戾、心烦意躁,阻碍对子女爱的施与,或者对子女施以虐待,反而激起憎恨。然而,仅仅爱的施与也并足以促使爱的养成,爱的养料必须能被子女吸收,即爱的施与方式必须适当,尽管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有自然的爱的情感,但有相当一部分不知如何正确地施与,偏执的、严苛的爱的方式无助于子女的爱的养成。子女与父母的爱的关系的松弛致使子女对父母情感的依恋程度低,既然如此,他们也很难与他人和社会建立爱的情感联系。而爱的缺失会引致他们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以下四点会增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第一,来自父母的偏执的、严苛

的、威胁性的和惩罚性的管教;第二,父母管教程度很低;第三,父母对孩子的拒斥(不闻不问/敌意);第四,孩子对父母情感依恋程度很低”。即使父母和子女建立了爱的关系,如果父母本身缺乏社会之爱的话,子女也很可能将爱的发展局限、停滞于家庭之上,而不能养成真正的爱,仍然可能去违法犯罪。

除了家庭之外,学校是另一个青少年的社会化和爱的培育基地。学校传承知识,学校教育是青少年认知和接受社会规范的主要途径;不仅如此,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的塑造,人的塑造的基础就是爱的培育,因为只有爱才会触及人的灵魂的发展,使人具有高贵的灵魂,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社会规范,使人完成社会化。学校里有众多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单一,更有利于青少年爱的养成。但现在的学校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的教育功利主义使学校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塑造本身,忽视了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因而不能有效地将青少年的自爱引向他爱。某些学校根据学习成绩的分班制,以及根据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区别对待,破坏了学生之间的平等,而平等的爱是爱的培育的根本,这样就损害学校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爱的引导力量则会减弱。一部分学习成绩经常差的学生可能被无形中贴上“智力低下”或“差学生”的标签;并且学生家庭之间的财富和地位的差异因为社会的影响投射于学校中,条件差的可能受到其他学生的鄙视,这部分学生对学校的依恋情感减弱,自爱的能量难以引导他处,反而被推回到自身,并可能产生敌意,如马加爵案件。这部分学生群体被动地导致的爱的缺失失去对破坏性的抑制,他们就可能通过破坏性来自我确证,因此,这部分学生群体中占据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大多数。

如果说,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和爱的养成的主要机体,社会则是青少年社会化和爱的养成的母体。当然,家庭和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譬如,拉特和吉勒认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会反过来影响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养育子女时的混乱和困难更可能由此产生,与此同时好的养育方案被阻碍”。尽管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青少年爱的养成,尽管社会的主流是好的,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利因素,这些社会因素极为复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因素都存在,以至于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人们经济的不平等、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了社会分化的加剧,而社会分化会产生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对峙,阻碍着爱的能量的相互引导,整个社会的爱会发生割裂,这种阶级和阶层的集体的无意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使他们难以形成社会认同,而没有社会认同就难以产生爱。官僚政治的后遗症和权力的异化仍然存在,一部分青少年会对国家权威的信任产生动摇,阻碍他们的社会之爱。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失范”使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冲击着社会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念,一部分青少年受到影响,使他们的爱停滞于自爱的初始阶段,并且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如盗窃、抢劫、等。社会的变迁使人感到世事无常及无可信赖之物,转而求诸自身,使爱的能量在自身耗尽。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部分人变得冷漠、自私、见利忘义,会使部分青少年误以为那就是整个社会本身。另外,或许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的不断增多与资源的急速减少之间的突出矛盾,这一矛盾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难以革除的毒瘤,成为大多矛盾的根源,引发了社会激烈的竞争,甚至使部分人丧失了正直、善良、诚信和爱,不可避免地会渗透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中爱的养成上,导致一部分青少年爱的缺失。

三、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启示

如前所述,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爱的缺失是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那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则必须促使青少年的爱的养成。尽管人的天性中有一种爱他人的倾向,但同时也有一种破坏性的倾向,这种破坏性限制着爱的发展,人的破坏性会使人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敌意,“社会化就是‘驯服’敌意的过程:通过学习和投射,敌意也可以称为超我的一部分”(P280)。因此,爱的养成需要人的社会化,只有在社会的适宜的土壤里并经过精心的培育才能养成爱。这样爱就需要引导,将爱的能量从自爱引向他人和社会,然而,一个人的自爱占据的能量非常多,增加了引导的难度。对爱的引导主要是教育,所以要加强爱的教育,尤其是在现代爱的教育弱化的状况下。良好的家庭是青少年精神健康成长的最好保证,良好的家庭的爱的教育是青少年爱的养成的最好保证。学校是另一个爱的教育的主要基地,学校以权威的姿态具有教育的强力,学校的爱的教育起到矫正家庭的爱的教育的方向和方式的错误的作用。而现代学校对青少年的爱的教育的忽视或不力,特别需要加强。此外,社区、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也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情怀加强对青少年的爱的教育,使爱的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促使青少年的爱养成,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爱如少年范文3

(1)大雨淹没城市

有些失去是永远的,再也无法扭转;有些人是值得珍惜的,一旦错过,只留三生遗憾。

大雨滂沱,少年提着NIKE的帆布鞋,踏过校门,然后站在街角,任凭风雨侵蚀,雨,无情的拍打着少年,他感觉不到寒冷,他的心早在她离开的时候就已经死去,现在的他,是一个没有心,没有灵魂的躯壳,他说他想要去死,永远离开这个城市,可是,终在最后一秒,他的手颤抖了他只是割破了手背,鲜血一滴一滴的顺着指尖流下,少年笑了,果然,心不痛了,少年俊秀的脸上,一丝弧度扬起,却让人的心好痛。

后来一到夜晚,少年的手便隐隐作痛,不是伤口还没有好,只是少年会用力挤压伤口,黑暗中的少年又想起了她吧。少年的心好冷好冷,很想有人抱着她吧。

少年是真的爱她,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可以奋不顾身地去帮她实现一切愿望,可是她却抛弃了他,理由竟可笑的到因为距离。

少年爱得太深,就算她背叛了诺言,忘却了曾经的一切,但是少年就是忘不了她,她深刻在了少年的心里,这辈子,下辈子他都不会放弃她。

少年狂笑着跑进雨中,淋了整整三小时的雨,他要折磨自己,他要用生命来赌她回头,可是她不会了,永远不会了。

这场雨,淋到我,是否会心疼到你。我知道爱情里总有一个人比较傻,所以我会等你一辈子,下辈子,永远。

Y,别傻了,我们都要过自己的生活,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折磨自己了,我会心疼,但是这只是朋友间的感情。

我不傻,我答应你的都做到了,可是你一个也没做到,所以我要等你回来实现它们,哪怕下辈子。

好吧,别傻了,听话。

(2)心如死灰般沉寂

每天还是不断折磨自己,少年想过好好生活,但潜意识禁锢着他,让他无法抹去那一段

记忆。

上天像和他开玩笑似的,让他一幕幕的清晰记住一切。

少年开始日夜奋斗,还有最后一个诺言没有实现,少年要考进她在的学校,这样就没有

距离了。她是不是会回到自己身边。

可是,她不爱他了,他为什么总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呢。

他封闭了自己,拒绝了所有人的关心,他躲在自己的先空间里每天享受着所谓的小幸福。这样的他,没有活力,没有灵魂。这样的他,让人看了心阵阵的疼。

天空总是会飘下阵阵的雨,据说是南方干旱了。他的心也正如那饥渴的大地,渴望生命之源。

血,下降了一个刻度,冰冻了身上的每一寸肌肤。

对不起,我感到力不从心了,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来到你身边守护你。

对不起,不要在为我伤害自己了,我们真的无法回到从前了。Y,该放手了。

不要说对不起,被爱的人不需要道歉,我愿意守护你,我不会放手。

Y,我要离开了,不会回来了,对不起。

不会的,她还答应过他,只要他考到她在的学校,她就会给他个机会,试着重新接受他。可是现在,怎么可以又欺骗他,怎么可能离开呢。

他的心再次跌入深渊,这一次伤痕累累的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也不想再站起来。少年躺在万丈深渊里,他梦见自己变成了星星,她的最爱,是最亮的一颗。

他还记得曾经他说过,和他一起看星星,一辈子。

(3)阳光试图洒满心房,心却如此漆黑

少年不知道除了她,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守护他,她一直也在等他,等他忘记他,等他走出黑暗,等自己走进他的心,少女也一直在傻傻的等着,

少女告诉他,她爱他,很爱,他想要他试着接受她,少年说,不要爱上我,你会受伤。

我不怕,因为我爱你。少女喃喃的,笑着说完,然后转身离开。

好吧,不要傻。少年只能拒绝阳光,他的心早已布满阴霾,他不愿打开。

相似的对白,相似的场景,是否曾经华丽的上演,少年的心背莫名的牵动,这个女孩,和她截然不同,但和自己却相似的惊人,执着到傻傻的,

他记住了她。

少女每晚都会发短信给他,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晚安。有时候,少年会回复,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无奈的笑笑。少女执着的坚持着,一次次在手机的亮光中惊醒,又一次次失望的入睡。

不知道少年是否明白晚安的含义,WAN,AN是WAN。我爱你,如果他懂得,是否还会坦然的和她道一声晚安。

少女每个周末都会给她送去一杯奶茶,咖啡的,这是她的最爱,不知道他是否热爱。

少年明白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不感动,而是他的心里还装着别人,不可以忘记,不能忘记,不愿忘记。

L,那个坚强如他的少女只能无辜的被伤害。

L,忘记我吧,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不值得你那么付出,还有,谢谢你的奶茶,我很喜欢。

我不会忘记你,我说过会等你,永远等下去,你喜欢就好。

L,你要知道,我会害怕伤害到你。、

那么,Y,你是在心疼我吗?

L,是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在遇见Y的第一眼,L就深深的爱上了他,L知道他有女朋友,只是她只想默默守护他。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那么只要你迈出第一步,我就会把剩下的999步走完。

(4)我拒绝你,是因为我已经爱上你。

少年习惯了她的关心,但是少年不能接受她,现在的他还想着那个她,他要考进她的学校,只为了证明自己不会输,还有他不会食言,因为他们当初的誓言。

少年不再回L的短信,他也不会再站在阳台上,那个L可以看见的位置,他离开了L的生活,他就像消失了一样,让L的心好慌乱,L再也离不开他了。可是,他却狠心的抛弃了她。

少年还是每天去博客,留下一句话就不见。

L的心也如当初他心碎一般,她变得精神恍惚,他的身影总会在跳入她的眼帘,他的声音萦绕着她,可是他却抓不住他。

L,不要找我了,我离开了这个校园你不会再找到我了,好好生活,还有,我已经爱上你了。

不,我会找到你,就算你是骗我的,我也知足了。

真的,我离开你,是想保护你,现在我的心里还有别人。

我不在乎,只要我爱你,和你在一起。

少女很开心他爱上了自己,所以,她就一定会追寻他,天涯海角,地老天荒,她都不会放弃,这辈子找不到,下辈子也一定会继续。

Y,等我,我会永远陪着你,和你一起看星星。

少年的心又一次苏醒,她,也爱星星,那么,他是否不该离开她。

但是,少年终究没有回头。

(5)错过

单程的列车终回不到起点,少年累了,他离开了这个城市,离开了她,离开了L,他不再想要证明自己,也明白,,L现在是他的唯一,但是,他回不去了,他不想L因他而受伤,即使现在心中只有她。

L,我真的离开了,我不会忘记你,我记得你哭着说加油,我记得你给我的奶茶,我记得你笑着陪我一起淋雨,我记得你的每一句话语,我记得晚安是我爱你,我记得你每一滴因我而落下的泪,我记得你的一切,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可以照顾你了,我会义无反顾的回到你的身边,不会再离开你,但是,现在,忘记我。不要等我。

恩,我也记得你的一切,我不会忘记你,我会等你,我怕我忘记了你,你回来后找不到我。

L,乖,不会的,如果你忘记了我,我会让你重新爱上我。这一次,换我等你吧。

Y,我懂,我等你,我爱你。

我也爱你。

Y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是L坚信,Y会回来的。

十七岁的爱情,在阳光洒下的一瞬,烟消云散。

L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那个叫Y的少年。

爱如少年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爱;培养

爱是人存在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有关于爱的问题就会始终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和全球化的大潮使得当代青少年比以往更早,更频繁着接触着这个社会大环境。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需要让青少年,建立起对社会的爱和基本信赖,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社会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标准,才能形成关键的社会能力。

一、当代青少年社会爱缺乏的具体表现

当校园霸凌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在此彰显了青少年在初级的社会化过程中爱的能力不足。他们大部分可以做到爱自己爱父母,却做不到爱他人爱社会。

(一)校园霸凌层出不穷

目前关于“霸凌”概念的分析主要依据 Olweus 的定义:主要是指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即是遭受到霸凌。〔1〕校园霸凌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本应该充满爱和关怀的校园内被霸凌者或受到孤立敌对或被拳打脚踢遭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的伤害,这对人格还在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受到的伤害将是长期难以消除甚至是永久性的。“安徽小学生被副班长逼吃屎喝尿,事后被威胁弄死你”、“广东海丰女中学生遭脱衣殴打拍摄”等这些事件中霸凌者都是青少年,他们漠视生命的态度让社会震惊。校园霸凌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更会营造一种恐怖的校园气氛,给其他孩子带来伤害。针对校园霸凌事件国家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长、教职员工与家长和当地居民结成合作联盟,形成反校园霸凌的网络。〔2〕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依旧屡禁不止并且引发了巨大的负面社会反响。我们要在青少年思想认识的根源上来构筑起霸凌的拦截网才能够有效遏制这种行为。造成校园霸凌现象的根源是霸凌者缺乏爱,缺乏爱他人爱社会之心,所以我们要从根源去解决霸凌问题就得从对青少年爱的教育入手。

(二)青少年犯罪事件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主要是指年满14周岁且不满16周岁的少年或者已经满 16周岁但还不满18周岁的青年实施的行为,该行为触犯刑事法律、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应该依照我国刑事法律对其行为给予处罚的行为。〔3〕近几年的青少年犯罪逐渐呈现低龄化、复杂化和多变化等突出特点。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不稳定,如果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花季少年抢劫”、“政法学校大学生砍死自己的老师”以及“某高校宿舍投毒事件”等血淋淋的事件摆到我们面前触目惊心。在这些犯罪少年中一些人的家庭不健全,父母爱的缺失导致了他们人格不健全,不被爱的人何以谈爱社会。一些青少年确实因为家庭优越一心追逐物质享受,他们的世界观中只有个人享乐主义,根本没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此外当代青少年收到社会文化垃圾的荼害也是其犯罪的主要原因。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对于激发青少年爱的需求,树立他们爱的信仰的培育始终没有具体的开展。

二、当代青少年社会爱缺乏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家庭稀释了青少年对社会的爱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今青少年这个群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享受家庭所有人的宠爱甚至是溺爱,这种溺爱养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使得他们进入学校与社会中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不愿意分享的冷漠性格。此外,在家庭中父母使用暴力也使得孩子无意识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父母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和社会的黑暗就会将负面信息和能量间接的传递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对社会的印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地的,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稀释了他们对社会的爱,父母的负面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对社会的善恶。

(二)学校爱的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青少年阶段大部分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承担了主要的教化引导作用。学校学习不仅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当今的教育却患上“功利症”,我们的中学A段一切瞄准了分数,无数个补习压缩着孩子们彼此亲近交流的时间,他们被老师一再告诫着分数能够改变命运,升学是他们命运的唯一出路。稍微有点集体性质,能够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课程成为了包装学校素质教育的外壳。而来到大学阶段这种情况依然改善不大,大学本应该是进入社会的最近一站,应该对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态度把好最后一关。实际情况是各大学纷纷忙着搞科研搞排名,学校在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学校爱的教育的缺席。

(三)社会复杂环境的消解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形成阶段,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使得青少年的可以做到爱自己和家人,却做不到爱社会。本应属于人类情感中最广博的爱被自私与冷漠挤丢了,当然当代青年并不是不变真假善恶,而是社会复杂的环境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在面对在“让不让座”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让当代青少年无所适从,老年人们精力旺盛要不要让、道德绑架被迫让座等问题使得青少年在面对此类事件时不敢施展自己的爱心,久而久之这种爱心就会被冷漠取代。社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在无声无息的消解着青少年们对这个社会的爱,这同时是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强化当代青少年社会爱培育的途经

(一)把爱的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应该把对青少年爱的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课程中。立德树人这个高度的任务使得我们更要抓住青少年对社会爱的情感的培育。充分利用学校课堂这个主要渠道、主阵地,开设爱的教育的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结合时代主题和案例提升爱的课堂吸引力和亲和力,激发学生成长发展对爱的需求和满足他们对爱的期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认知和把握爱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爱的课堂的开设能够引导当代青少年爱他人、爱社会,让他们明白爱让社会和谐,让生活美满幸福。”。

(二)强化社会实践育人

实践出真知,对青少年社会爱的培育应该实现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在行动教育中才能对爱有更深的体悟,才能够将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对当代青少年社会爱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增加社会实践,在学校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公益,通过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劳动体验等途径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去感受社会正能量的一面,并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加入进去感受付出爱后所获得肯定与愉悦,进而形成尊重他人,热爱社会的真挚情感。

(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引导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育青少年的社会爱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努力就能培育出来,而是要通过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沉淀下来并固化为一种对社会稳定的态度。只有将助人爱人亲自付诸行动,才能感受来心灵深处的满足和幸福,才能收到来自他人来自社会的善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强化引导学生,学校除了开设课程还应该创新德育载体,如通过军训、拔河、宿舍评比等集体活动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他人对社会要树立起友爱的态度。家庭方面,父母要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要彻底地反思和自我约束,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应当如何友善与人相处。同时学校工作者应该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在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下,教育引导青少年培育起对社会深厚的爱。

(四)加强榜样的示范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青少年的社会爱也需要榜样的引领,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来强化当代青少年对社会的情感。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效应,大学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行为示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时候,学生从老师本人的故事分享和行为示范中所汲取的向上力量,远比简单的说教要大的多。〔5〕其次是身边榜样的引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缺向上向善的动人故事,汶川地震的八方相互、快递员徒手接高楼掉落小女孩、美丽女老师留守贫困山区等社会正能量事件就可以成为案例用来向青少年宣扬社会爱的正能量。再次是让青少年们真正走些模范,他们近距离感受爱带给每一个人的幸福是金钱买不到的,借此培育他们深厚的社会爱。

参考文献:

[1]Olweus.D.Aggression in the Schools:Bullies and Whipping Boys.〔M〕Washington DC:Hemisphere,1978.

[2]孙晓冰.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1):26-29.

[3]张轩.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N].人民日报,2010-9-29.

爱如少年范文5

书中的主人公恩里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他生长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里,他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一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爱是什么?我想,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充实而无憾。

书中讲到的人间各式各样的情感,每一种都能震撼人心。爱国心,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忠心地热爱着我们亲爱的祖国的?你也许会对我说:你别跟我讲大道理。难道我们就没有感到这是多么令人战栗的冷漠!《少年爱国者》就为我们上了极其震撼的一课,说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巴塞罗那乘船回家乡意大利热那亚,途中许多虚伪的人为了摆阔施舍了很多钱给他,其中有几个人在挖苦少年国家的人民是:下等的公民、强盗。这个怒不可遏的少年愤怒地把这些钱币掷向了施舍给他钱的人的脑袋上,并且严正地怒吼:我不要那些说我祖国坏化的人的东西。

还有友情。同学之间的友情,是一直以来陪伴我们的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守护者。而又有多少人忽视了它的存在!书中的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伴之间的呐喊,是最最诚挚的友情。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是没有,但是它又能打动我们中的几个人?驼背的内利,拄拐杖的罗贝蒂,他们要是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想我也不能肯定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大人们的价值观早已渗透到我们的心中,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家长对孩子说:某某的成绩那么差,你少跟他在一起玩。你看,某某的功课那么好,你要跟她多做朋友啊。这些或多或少地带着功利的色彩,吞噬着我们纯洁的友情,使我们的天真越来越少,心计却越来越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冷漠,对待纯真的冷漠。

当然,书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和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其间有一对子女听到父母亲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动向母亲要求放弃今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节制。着一切让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来礼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们的枕下。

爱如少年范文6

初恋:敏感而纯真的幻想

少男少女产生的爱多数以同伴为对象,也可以是成年人,例如老师、朋友的父母、年长的名人。在感情的驱动下,他们把老师、舅舅、电影明星等年长者高度理想化成完美的对象,然后长时间做白日梦。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丽·C·拉米亚博士认为,孩子的爱是一种迷恋——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想对方,希望对方对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与成熟的爱相比,迷恋是浅层次的吸引,喜欢的是对方的外貌,或者以为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E·皮克哈特称,恋爱的青少年希望花所有时间和对方在一起,把其他朋友都晾在一边。两人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感觉自己是不完整的。当彼此关系出现风吹草动,两人就十分警惕,很容易为一些小事情而伤心,出现周期性的沮丧,原因是害怕失去对方——这是恋爱的代价。

大多数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没能持续,很少有人与初恋情人结婚,因为青少年谈恋爱不是为了择偶,而是为了快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退休名誉教授南希·卡利什博士调查了1600名年龄从18岁到92岁的人,发现其中56%的人不愿意重拾初恋。尽管如此,爱的初体验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生中唯一的真爱。尽管他们后来找到满意的伴侣,但在婚姻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仍然思念着初恋情人。他们说,如果年轻时与初恋结婚,婚姻才算美满。

“早恋”:家长的反对无效

有的父母没有把子女情窦初开当回事,贬之为“早恋”——“小孩子懂得什么是爱?”然而,他们却乐于听见子女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卡利什称,如果爱父母是真爱,那么少男少女之间的爱难道是假的?

孩子恋爱,更多的父母十分关心甚至担心。他们不希望孩子太早涉及人生大事,怕孩子遇人不淑,担心有不轨的行为发生,特别是性的方面。因此,他们不同意子女恋爱,甚至严格禁止。

“早恋”不是科学的概念,却几乎成了不正常、不良学生的代名词,被贴上“早恋”标签的学生承受了严重压力,建议用“亲密同伴关系”、“异性友谊”等词语代替。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成熟的中学生相互喜欢、倾慕并带有独占性和性诉求的情感是理性、成熟和负责任的,与成人之间的恋爱没有不同。

皮克哈特称,这些父母没有认识到“早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小情侣长时间黏在一起,就不会滥交、参加狂野派对等,少惹了许多是非;他们在社交上会比其他孩子更成熟;他们从恋爱中学习如何恋爱,为未来的亲密关系做好准备。

最起码,恋爱中的孩子情绪高涨,第一次有机会爱一个父母以外的人,增强了独立性。

皮克哈特认为父母的反对反而强化孩子的爱情。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如果支持和包容子女的恋情,例如欢迎对方来家里做客,在他们感情遇到波折时愿意倾听、给予同情,在方面提供指导,那么孩子会听父母的话。如果盲目反对,父母连施加影响的机会都没有。

建议家长:做好几件事

在深思熟虑后,尽早跟子女谈恋爱与性的问题。最好在9~10岁,最晚不要超过12岁,赶在恋爱的苗头发生之前。让孩子明白拒绝是他们的权利。

很多坏事情往往是没有想清楚就做,因此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绝对不能做,例如向异性发送不雅照片,可抓住名人丑闻曝光的机会进行反复教育。

上一篇求职信例子

下一篇乡愁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