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拾得露华新范例6篇

殿前拾得露华新范文1

很久以前有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事发在876年。

楚国中,在一座破旧的小屋,卧室里有个大肚子的女人,她的名字叫梅希恬。她说:“好痛,好痛。”在一旁的产婆说:“快快,要出来了。”女人说:“我不行了,产婆,孩子生出来了吗?”产婆说:“糟了,你留了好多血,这好像有两个孩子,很难生出来的。”女人说:“我快不行了。”“再加把劲就行了。”女人使劲一挺,产婆说:“好了好了,生出来了。”女人听后长长的呼了口气。李煜刚见没了声音,赶紧走了进去双手握着女人的手说:“娘子,你还好吗?”女人虚弱的说:“相公,我快不行了,两个女孩你要好好抚养他们长大。”“不行,娘子你不能走,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娘啊。”“答应我,答应我好好抚养她们,否则我就是下地狱也不会安心的。”“好,好,我答应你,我答应你。”女人欣慰的笑了,她松开手,闭上了双眼。李煜刚抱着妻子一直哭个不停。产婆为两个孩子擦干身子后说:“这意外老身也没想到,请节哀顺变,老身先走了。”说完匆忙的走了。李煜刚把女人用草席裹着,埋在了后院里。回到房间后,李煜刚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摇着。说:“孩子们啊,十四年过去了,这对姐妹都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甘露殿

皇上正在批阅奏折,突然皇后端着一碗汤来到皇上面前,说:“皇上,您整天操于政事,都不知道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臣妾特地为您准备了枣泥奶卷,您尝一口吧!”拿着碟子,用筷子把夹起来送到皇上面前,皇上摆了摆手说:“免了,朕今日胃口不佳,就算了。”皇后说:“臣妾遵命。”皇上说:“皇后,朕龙体不适,你先去下吧。”皇后说:“皇上为国事操心,导致龙体不适,就让臣妾的表哥为皇上分担朝廷的繁琐事务,这样皇上也能少掉许多烦恼。”臣妾先行告退。”皇上见皇后走了,对安公公说:“这个女人,自从成为皇后,就没日没夜的为家人求官职。”安公公说:“皇上别生气了,皇后也是为了您啊!”皇上说:“与朕出宫去走走。”安公公说:“奴才遵命。”皇上在热闹的大街上,左看右看,说:“安公公,朕好久未出宫了,朕打算在民间找个旅店住下,你看如何?”安公公说:“皇上,那宫里……。”皇上说:“你不必担心,后宫那群人每天就知道围着朕转,朕早就烦了,你不要提了,你看,那家如何?我们就在这玩一天,走。”“奴才遵命。”

旅店

到了李美琪姐妹家开的旅店,由于李煜刚出去办事,旅店由俩姐妹看管,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就是皇上,姐妹两对皇上恭恭敬敬,负责皇上睡下。姐妹走后,皇上说:“安公公,你看这姐妹两怎么样?”安公公献媚的说:“奴才看这姐姐不错,敢问皇上何时动手?”皇上点了点头说:就今夜吧,免得夜长梦多。

其实,皇上一直都在人前扮好皇上,但背地里不知糟蹋了多少良家妇女。

第二章 李美琪失踪

第二天,李美婷起床后,揉揉眼睛说:姐姐快起床。”没有声音,李美婷惊奇的发现姐姐不见了!一会,李煜刚回来了,李美婷赶忙跑过去焦急地说:爹,姐姐不见了。”“怎么会?”“真的,今天早上我叫姐姐起床,却发现她不见了。”“走,我们快去报官。”“嗯”。

在那个时候,皇帝昏庸,地方官吏不知中饱私囊了多少金银财帛,怎会再安心为百姓服务?

公堂

父女俩来到公堂外击鼓,衙役说:“有何事击鼓?”李煜刚说:“我女儿不见了。”“快进去吧。”“参见青天大老爷”父女说。高坐在台上的县官说:“何事击鼓鸣冤?”李美婷说:“回大老爷的话,今早小女起来,却不见昨夜睡在身旁的姐姐。”县官想:这又是一桩无头公案,真麻烦。县官装作无奈的点了点头说:“唉,最近县里失踪的人太多,本官已经派了很多人去找了,你们就自己好好找找吧,不要再来烦本官了。”台下的李美婷委屈地说:“可是……”县官一拍惊堂木:“别再可是了,退堂。”李煜刚见状,心中已经明白县官不会拉起女儿的手艰难地站起来,行礼告退。

旅店

李煜刚颓废地坐在椅子上说:“美婷,我们该怎么办啊,我死了该怎么去见你死去的娘啊。李美婷做到李煜刚身边说:“爹,别担心了,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姐姐的,女儿现在出去问问,看看有没有谁见过姐姐。”李煜刚擦了擦眼泪说:“美婷,幸好有你,要不然爹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李美婷拍了拍李煜刚的手说:“爹,你先好好休息吧。”李煜刚点头道:“好。”李美婷说:“女儿扶您进去。”“不了、不了,爹虽然老了,可还是有点用,爹陪你一起去找美琪。”李美婷劝道:“爹,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女儿自己去,您好好休息吧。”李煜刚见女儿对自己如此关怀,心中不免荡起感激,说:“好,爹先回去休息了。”

一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李美琪的消息。

一天,李美婷正在搽桌子时,突然外面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李煜刚听见后,急忙从里屋走出了,拉着李美婷的手快步向外走,李美婷挣脱开了父亲的手疑惑地问:“爹,我在打扫卫生呢,你拉我出来干什么?”李煜刚说:“这是宣读圣旨的女官要来了,老百姓都要出去跪拜。”李美婷“哦,原来如此,爹我们走吧。”

第三章 皇宫选秀

大街

大街两旁跪满了百姓。街间有个轿子,很多人在轿子前面敲锣、打鼓、放鞭炮。忽听一声怒吼从轿子里传出:安静。人群立刻没有了声响。一个女的从轿子中走下来,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宫空虚,皇上进行选妃大典,要13岁上,20岁以下的女子进宫,钦此。”

旅店

李美婷哭着说:“爹,怎么办?孩儿不想去,爹,孩儿不走不走。”李煜刚说:“婷儿,去收拾东西吧。进宫之后若是博得皇上的喜爱,别忘了爹。李美婷哭着进里屋了,她把收拾好的东西打成了一个包裹,走出来说:“爹,孩儿真的走了,爹要是想孩儿了,就进宫来看孩儿。”男人说:“婷儿,好好的,一定不要伤心。”李美婷扑在李煜刚的怀里说:“爹,孩儿若是被皇上选为看中了,孩儿一定会来接爹的。”父女一阵痛哭,一会,拼车来了,车夫说:“快上车啦。”临走前李美婷说:“爹,您老多保重吧!”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父亲一直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哭个不停。

拼车上

李美婷看见拼车上有许多貌美如花的女子,坐在拼车帘子旁的女子说:“来,坐这。”李美婷说:“谢谢你。”女子说:“你叫什么?”“我叫李美婷,你叫我美婷就好,你叫什么呢?”“我叫奥第燕,认识你很高兴。”说着,她拉着坐在旁边女子的手说:“这是我朋友,她叫苏丹顺。”李美婷说:“你好。”苏丹顺怯怯地说:“你好。”奥第燕说:“美婷,我16岁,丹顺她15半,你多少岁了?”李美婷说:“我刚满15岁。奥第燕说:“嗯。”李美婷说:“我们以后啊,就是好姐妹,不管谁当上妃都不准忘了其他人喔!”“嗯”“当然”大家开心的笑了。“停车”忽听一声响。众人差点摔下去,坐在苏丹顺旁的梅庆淑尖叫道:“哎,怎么驾车的?”那个周晶盛旁边坐着的也跟着帮腔说:“就是,怎么搞得?”“到了,快下车,一个个臭脾气。”车夫不耐烦的说。宫女把一张椅子放在拼车底下,李美婷先下去,大家排着队,最后一个名叫吕倾鸽的女子走过车夫旁时说:“哼,什么臭脾气,等我得宠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女官说:“大家排好队,等会我们就要进宫了。”拼车上的女子都回头看发现后面还有好多拼车,许多女子正从拼车上走下来。等众人站好后,女官说:“走吧。”

皇宫

“哇,皇宫好大啊!”“是啊,以前在外面就听说皇宫雄伟,没想到这比听说的还大还雄伟。”……这时,安公公说:各位,皇上将会在后天选妃,这几天你们要好好休息。说着转身面向夫人,“有劳您了。夫人点了点头。

两天后

秀女们在建章宫外左顾右盼,夫人说:“快,步辇来了,大家快上轿。”“遵命”整齐的回应。

储秀宫

秀女们穿着各自准备的绮丽服装跪在地上行礼言:“参见皇上、太后。“免礼。”太后、皇上说。“选妃大典开始”又是安公公那尖细的声音。皇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秀女们面前,秀女们都露出自认为最美貌的笑容看着皇上,皇上走到吴三让面前说:“你叫什么。”“回皇上,奴婢三让。”这时,李美婷不禁意的转头看见皇上的容貌,竟发现皇上就是姐姐失踪前一天来到旅店的客人!李美婷想:既然他是皇上,难道姐姐被他看中,所以失踪了?还是这都是巧合?李美婷的头都乱了,她觉得只能先取得皇上的宠幸,再作打算了。”皇上回过头对安公公说:“吴氏三让。”安公公在花名册上画了个勾。“谢皇上”梅庆淑行欠身礼。“嗯。”皇上突然把目光转移到李美婷身上说:你为何盯着朕。”“回皇上,奴婢在宫外就听说皇上的脸丰富多彩既威严,又给人一种想亲近的感觉,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真如此。”皇上笑着说:“喔,是吗?朕的脸有这种感觉?”李秀女点头说:“当然。”“真是个马屁精。”吕秀女嘟囔着。皇上听见了,脸上掠过一丝不悦,接着柔和地问说:“你叫?”“奴婢李美婷。”皇上对安公公说:“李氏美婷。”然后,皇上走到吕倾鸽的面前,皇上说:“你叫什么。”吕倾鸽以为皇上要选她为妃,兴高采烈地说:“奴婢吕倾鸽。”皇上听后嗯了一声又在众女子徘徊起来。吕倾鸽用鼻子出气“哼”。皇上忽见一白色女子的纱裙随风飘动,甚是可人,皇上走前一看,肤色如雪,体态婀娜,出尘若仙,貌倾天下。与其人不同之处,其身并无华丽的服饰,也无耀眼的朱钗,头上有的只不过是些白色的卡子,但朴素中有一番娇贵,给人一种怜爱的感觉,双肩批着一条浅紫色的纱带,出尘飘逸,犹如仙女下凡一般,纱衣丝带,紧贴在身上,精巧细致的身形,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幽幽谷底的雪白兰花,从骨子散发出疏离寂寞,仅那么安静地立于眼前,便可叫人心疼地揪痛起来。皇上的思绪飘进了奥秀女的倾世容貌中。奥秀女见皇上思绪有异,便知自己的容貌已经迷惑了他,便自报家门:“奴婢姓奥名第燕。”此言一出,皇上才回过神来说:“朕就是喜欢你这般容貌的女子。”说着摸摸了奥秀女的脸蛋,奥秀女娇娇的说:“皇上,别乱摸嘛。”皇上转身对安公公,奥氏第燕。”然后又对奥秀女嘻嘻笑笑的。这时的皇上早已无心选妃,和奥秀女攀谈起来。安公公试探地说:“皇上,大将军的千金是梅秀女。”皇上恍然大悟说:“噢,忘了。”皇上对安公公说:“梅氏庆淑。”说完后,皇上恋恋的看了一眼奥秀女,转身回到位置上对太后说:“母后,儿臣已经选完了。”“皇上打算怎么册封?”“母后,奥氏封为贵妃,李氏、梅氏分别封为李妃、梅妃,吴氏封为贵仪,奥氏居住在重华殿,李氏居住在瑶光殿,梅氏居住漪澜殿,吴氏居住在紫月阁。”“嗯,安公公今夜就去建章宫宣旨。”太后对安公公说。“奴才遵命。”安公公说。“皇上你也累了,回去休息吧。”太后说。皇上说:“儿臣先行告退。”太后起身说:“摆驾回宫。”安公公站在大殿中间说:“没选上的秀女回去休息吧。”“奴婢遵命,奴婢先行告退。”安公公接着说:“选上的娘娘们,今晚收拾好东西后会有步辇来接各位到专属的宫殿,后天将会正式册封,大家先请回建章宫。”“臣妾遵命,臣妾告退。”

当晚选上的秀女们正在收拾衣物,准备搬离到各自专属的宫殿去,周秀女和吕秀女跑到梅庆淑的床位上,周秀女说:“庆淑,你当上了妃子,可不要忘记我们。”“就是就是,庆淑,我们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你把我和晶盛调到你的行宫做你的宫女好吗?还有啊,如果遇到皇上我要好好问问他,选妃大典时问我名字,为什么不选我为妃嫔?”吕秀女说。梅妃心里也疑惑起来,为什么皇上会问他名字却不选她为妃嫔呢?这时,她只能安慰道:“倾鸽你今天应该被皇上看中了,要不然他怎么会问你名字呢?本宫要继续收拾东西了,你们去忙吧!”“奴婢告退。”周秀女、吕秀女打趣道。“你们两个啊,就会耍贫嘴。”梅妃笑着说。”奥妃笑道:“哟,还没正式册封呢,就自称本宫了?”“也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吧!”苏秀女说。“哼,笑什么笑,奥第燕你出身贫寒,而我却不同,我爹是朝廷一品大员,连皇上都要让他几分,你要是敢欺负我,爹不会放过你的。”奥妃说:“那又怎样?就算你爹是朝廷一品大员,你还不是和我平起平坐?虽然我爹是在民间做小本生意的,但他为人正直,不像你爹,处处压制皇上,你知不知道你能当上妃,全都是因为你爹再背后要挟皇上。”“别吵了,进了宫,大家都是一家人嘛。”一旁的吴贵仪劝道。“谁愿意和这种人做家人?”苏秀女不屑的说。“你……”梅妃尴尬了。突然一个尖细的声音传来,“圣旨下。”安公公说:“李妃、奥妃接旨。”说完顿了顿,接着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美婷李妃、奥第燕奥妃,今夜侍寝。现请准备,等候召唤!钦赐。”她们齐声道:“臣妾遵旨。”李妃暗自高兴,想:终于有机会能问皇上姐姐的下落了。

第四章 后宫女子相争宠

养心殿

李妃,奥妃行了礼,在殿下说:“参见皇上。”皇上说:都免礼吧。”今天朕高兴,你们上来陪朕一起喝酒。李妃、奥妃听了,迈着轻盈的步伐上殿来,奥妃说:“不知皇上有没有兴趣看看臣妾新学的舞蹈?”皇上说:“好啊,庆淑你跳舞助兴,美婷你陪朕喝酒。”“臣妾遵旨”皇上说:“来人,传朕的乐师来。”奥妃走到殿下摆好姿势,皇上说:“开始。”李妃想:怎么办啊,唉,还是等会皇上要就寝时在问吧!”李妃挽起衣袖,为皇上斟酒,李妃见皇上看得有些入迷,在第四次斟酒时故意把酒倒在了皇上的衣袖上,说:“哎呀,臣妾太不小心了,把皇上的衣服弄脏了,皇上要去换件衣服吗?”“行吧,刚好朕也累了,美婷今夜就由你侍奉朕。”李妃扶着皇上站起来,皇上摇摇晃晃的朝内屋走去,奥妃停下舞蹈说:“皇上,那臣妾呢?”皇上说:“差点忘了你,你先退下吧。”奥妃不情愿了,但皇命难违,便说:“臣妾告退,皇上好好休息吧。”“爱妃,走。”“皇上,小心点。”“没事,朕还有……你扶着呢。”“皇上,臣妾身子弱着呢,前几天还生病了,要是你倒了,臣妾可扶不起。”“呵呵……呵呵。”身后传来李妃、皇上的嬉笑声,奥妃加快了脚步。

殿外

奥妃的贴身公公——小顺子问:娘娘,您要回建章宫还是回……”奥妃烦躁地说:“本宫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当然是回建章宫。”坐在轿子上,奥妃想:哼,李妃你等着,本宫绝不会输给你。

建章宫

奥妃走到自己的床位上,继续收拾东西,“咦?妹妹你不是去见皇上了吗?”苏秀女说。”“皇上累了,要李妃陪他去休息了。”“哦,李妃这么有魅力呀?”“没办法,她呢使了诡计,才把皇上搞进去了。”说着,把东西放在包袱,用手把包袱打了个结。“李妃和我们不是姐妹吗,怎么会给你使诡计。”“她应该是有原因的,好了,我要回宫去了,明天见。”“拜拜。”宫外,奥妃说:“回重华殿。”

甘露殿

一天皇上正在看奏折,突然,李妃来了,宫女公公正要行礼,她轻声说:“都下去。李妃悄悄走到皇上背后,用双手把皇上的眼镜蒙住说:“猜猜我是谁?”“是奥妃吧?”皇上把奥妃的手弄开,转过身。“恭喜皇上答对了。”“这种把戏早就玩腻了,你找朕有什么事吗?”“皇上,臣妾没事就不能来看看皇上吗?”李妃撒娇道。“无妨,但下午太后要找你们训话,你怎么不好好在宫里休息?”“臣妾见皇上整日为国事操劳,今早起床就去御膳房给您熬了补汤,皇上尝一口吧。”李妃用请求的口气说。“这种小事,何必亲自动手,叫司膳房做就好了嘛。”皇上说。“皇上,臣妾亲自做,皇上品尝时,更能体会到其中那份浓浓的情意嘛。”“那就谢谢李妃啦。”“不客气。”“嗯,真的很好喝,李妃你的厨艺真好。”“谢皇上夸奖,皇上记得今晚要来臣妾的瑶光殿喔。”“一定……”“太后驾到。”安公公大声地说。李妃在心里想:唉,真是的,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这个时候。李妃,一边想一边退到龙椅旁。皇上慌忙起立走到殿下说。“儿臣参见母后。”“免礼,皇儿。”太后扶起皇上说。太后抬起头看见了李妃,疑惑地说:“李妃你怎么在这?”“臣妾是看皇上太辛苦了,所以给皇上熬了补汤,如今补汤送到了,臣妾也该告退了。李妃行小礼后,走出了甘露殿。皇上说:“母后,坐下聊。”坐好后,皇上问道:“母后,何事找儿臣?”“哀家是来跟你聊聊后宫新嫔妃。”“她们怎么了?”“你还记得庆淑吗?”“庆淑?”皇上疑惑了。安公公提醒道:“皇上,是大将军的令千金:梅庆淑,梅妃。”“哦,母后怎么了?”皇上说。”“当时选拔时,其他妃都是皇儿选的,只有梅妃是安公公提醒选的,她心里难免有不平衡,你最近要多去看看她。”“知道了,母后。”皇上说。“嗯,还有,现在后宫多了一批女子,你要做到雨露均沾明白吗?那奥妃、梅妃都是朝廷重臣之女,你要多些关注,还有那个李妃不是省油的灯,将来她可能会对其他妃子或龙胎动手啊。”“儿臣明白。”“皇儿,一会你就去看看梅妃吧。”“儿臣知道了,母后还有事吗?”“没事了,哀家先走了。”“恭送母后。”皇上对安公公说:“摆驾漪澜殿。”“奴才这就去备步辇。”安公公说。

第五章 皇上倾心梅妃

漪澜殿

梳妆椅上,梅妃穿着漂亮的衣服,照着镜子,看着乌黑的头发对一旁的宫女说:“灵慧,你看好看吗?”“好看极了,娘娘。”灵宫女扶着梅妃的肩膀说。“皇上驾到。”殿外传来了公公尖细的声音。”,梅妃、灵宫女慌张地跪下来,梅妃说:“臣妾不知皇上驾到,臣妾该死。”“不知者不罪,起来吧。”皇上说:“梅妃,昨夜朕叫奥妃、李妃侍寝,耽误了金宵良缘,你不会生气吧?”“当然不会啦,皇上,昨夜虽然是臣妾的金宵良缘,但也是姐妹们的洞房花烛夜,臣妾岂能独霸?”“你真是通情达理。”“皇上过滤了,来坐啊。”说完,梅妃扶着皇上坐在了殿旁的椅子上。“以后,你要是在宫中寂寞了,就来到甘露殿找朕。”皇上说。“臣妾谢皇上美意,这段时间臣妾身体不适,不宜走动,亦不宜吹风,恐不能……”“哦。”皇上说,“朕也就是来看看你,现在看完了,也该走了。”梅妃说:“等等,皇上,你不去给母后请安吗?”“是哦,一起去吧。”梅妃点了点头。梅妃和皇上手搭手走了。路途中。梅妃说:“皇上,给太后请完安,你去哪?”“朕给母后请完安,就去甘露殿批阅奏折啊。”“那让臣妾去陪你好吗?”“不用啦,朕要做到雨露均沾,等会得在奥妃、李妃、吴贵仪中选了。”皇上说。“也好,要不后宫就不平均了。”皇上诧异地说:“你不想去吗?”“臣妾不是说了吗,这段时间身体不适,不宜走动吗?刚刚臣妾只是逗逗皇上,就算皇上同意了,臣妾也不一定能去。”“那你还去给母后请安?”“百行孝为先,就是臣妾病重也得去给母后请安呐。”“哦。”皇上看着梅妃,也不禁感叹其的贤良淑德了。

坤宁宫

“儿臣、臣妾参见母后”皇上、梅妃说。李妃、奥妃、吴贵仪坐在殿中,一脸嫉妒地看着刚来的梅妃。太后平静地说:“免礼,来人,赐坐。”“谢母后。”皇上和梅妃说。太后说:“来,皇上,做这。”皇上做到了大桌子的一边。梅妃走到太后的左前方,宫女拿了一张席子放到梅妃面前,梅妃优雅的坐下了。“咳咳,”梅妃咳嗽了一下,又继续说,“哎呀,这怎么漏水了。”还把手放在头顶挡了一下。太后说:“哀家这宫殿年久失修,昨夜下了场雨,现在有点漏雨。”“母后,梅妃她生病了。来,梅妃你做到朕旁边。”皇上对梅妃伸出手说。梅妃开心地笑了笑,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皇上的旁边坐下了。这时,奥妃不自然地咳嗽了一下,说:“母后,臣妾身体不适,先行告退了。”“嗯。”说完,奥妃扯了扯裙摆,站起来,行屈膝礼后走了出去。太后脸色凝重,说:“既然已经请安完了,就都退下吧。”大家疑惑了一下,言:“儿臣、臣妾告退。”

回宫路中

殿前拾得露华新范文2

@莫斯科,俄罗斯

深入莫斯科的亚洲风格

2010年7月开业的莫斯科乐天酒店不仅是莫斯科最新的酒店之一,自其开业以来,已赢得了俄罗斯国内媒体、欧洲媒体,甚至权威旅游杂志《Conde Nast Traveller》的关注。韩国乐天集团的经营风格为酒店在这片弥漫着列巴与啤酒香气的土地注入了一种罕见的亚洲风格。客房被设计得极为摩登、前卫,处处流光溢彩,但从窗格处、座椅间小心流露出来的几何图案也不难发现酒店依然因地制宜地保留了一份远东情调,总的来说,设计得极为讨巧。酒店所在处Novinskiy大道汇集了众多高档购物场所,也是首都的金融中心,坐落在此,乐天酒店自然不会放过一个展现奢华的机会。酒店共有304间宽敞舒适的客(套)房,拥有极佳视角的皇室套房面积达490平方米,卧房内的会议室可以容纳14个人同时开会,这一数字在莫斯科的酒店中尚无对手。此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天寒地冻的俄罗斯,依然可以品尝到米其林三星大厨的手艺。Pierre Gagnaire是酒店同名餐厅的主理人,他率领一队在巴黎经受过严格训练的下厨好手,为入住酒店的尊贵客人烹调地道的法式美食,同时他也提供供现代日本料理美食家享用的日式高级料理菜单,这听起来和粗犷的俄餐可是一点也不沾边。酒店三层是一个带有露台的小酒吧,找个位置喝上几口特调的鸡尾酒,虽然露台的布置和热带花园略有几分相似,但越过露台,整齐的街道与楼房已然是墙体厚实甚至有几分笨重的俄罗斯建筑,而户外的空气更是不折不扣的凉爽清新,在冬天尤其如此。

The Taleon Imperial Hotel

@圣彼得堡,俄罗斯

旧日沙俄宫殿

对圣彼得堡的俄式宫殿充满艳羡的游客,可能只有一个机会入住其中,它就在莫伊卡河和涅瓦大街的拐角处,开在旧宫殿里的塔伦帝国酒店。塔伦帝国酒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沙皇势力正盛的时段。当时沙皇彼得大帝将它作为女儿伊莉莎白的临时居所。后来,凯瑟琳女皇又将这座宫殿当成礼物送给了警察总长Nikolas Chicherin。此后,入主这座宫殿的还有Kurakin公爵、银行家Stepan Eliseev等等声名显赫的人物,宫殿也因为数百年来持续旺盛的人气而多次翻修,越加奢华和雄伟。2003年,塔伦帝国酒店终于进入这座辉煌的宫殿,由此每间客房和套房都进行了单独设计,旧日因素被适当保留,不乏古董现身其中,为酒店增加更多现代尊贵气息的是品质上等的意大利家具装饰和24小时的管家服务,不仅如此,在护肤品方面也选择了备受赞誉的爱马仕品牌。而房间的往昔历史也没有被人遗忘,酒店管理者将它轻轻捡拾起来,现在的Eliseev套房就是银行家Eliseev曾经使用的主人房,而Taleon餐厅则曾作为等候室和书房,房间彰显的是路易十六的帝王风格,客人还可以在此享用珍贵的干邑和优质的雪茄。酒店的餐厅也相得益彰,同名餐厅提供正式的俄餐,鱼子酱、伏特加都具有珍稀名贵的品质,不容错过。塔伦帝国酒店同样享有地理便利,靠近St. Isaac教堂、喀山大教堂和尤苏波夫宫,里里外外都是一个透露着文化气息的旧日沙俄梦。

Rocco Forte Hotel Astoria

@圣彼得堡,俄罗斯

风景旁边的风景

让全城都能看到自己?这样固然好,但Rocco Forte酒店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既然圣彼得堡的人们都已经看到St. Isaac大教堂闪闪发光的金色穹顶了,那自己只要坐拥全城最好的景观,而Rocco Forte酒店多数房间都可以看到St. Isaac大教堂的私家美景。Rocco Forte酒店原名为Hotel Astoria,是圣彼得堡老字号的高档宾馆,1912年开业,在101年的光阴里,曾作为接待国家元首的宾馆叱咤风云过。最初,酒店设计由建筑大师Lidval亲自操刀,实际上是对20世纪初圣彼得堡新艺术运动的一种纪念。1997年,在被来自英国的酒店管理者Rocco Forte接手后,酒店改为现在的名字,全称为Rocco Forte Hotel Astoria,也由Olga Polizzi进行重新设计。经历过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与新经济改革的Rocco Forte,忠实地记录了圣彼得堡的发展历史,2002年经过重新改装,内部装修回复了沙俄时代的豪华优雅,现代化的设施也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旁边,和古老的楼梯、精制的大理石浴池和谐共处。不过,因为酒店就在圣彼得堡最大的St. Isaac教堂旁边,又离涅瓦大街不远,所以它的身高和外貌从诞生开始就无法改变。Rocco Forte酒店一直在跟着历史的发展前进,现在除了延续一如继往的高端服务以外,酒店还十分看重商务客人的需求,它的会议室可容纳450人,除了常见的电话会议等配套设施外,还拥有专门的复印室,极尽呵护商旅需求。在健身休闲方面,房客可以享受芳疗、按摩、刮痧,并体验瑜伽和针对个人制定的健身课程,桑拿房、蒸汽浴室和健身房特意为此全天候24小时开放。

Astrum Hotel

@ Shelkovo,俄罗斯

殿前拾得露华新范文3

过西阊门,姑苏城外,枫桥镇,寒山寺。

下午时分,阳光佳好。稀见的暖意让人恍惚。仿若旧事重现,梦再来。

但见人头攒动。想必均为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来。可不,一进去,这句诗便如繁华扑面,被很多名人以墨警示,横竖反复,怕人不知。这景象,倒叫一句凄凉意的句子充满了喧闹,凄意,凉意,客愁,屐旅,全然改味,热腾腾不明究里的笑脸,如茂盛的植物,拥挤在前厅后院。

旅人,从来就像傻子,一味地让预知的景象遮蔽,装腔作势,夸大其词。

仰头,寒山寺压顶而至。

当日寒山拾得由天台山而来,将建于六朝时期的“妙利普明塔院”更名“寒山寺”。一千多年内寒山寺先后五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光绪年,为吴中名刹。寺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寒山子曾多么地满足于此处:景,境,道,情,界。又有些什么是任人如何翻阅和深究都无法抵达的解?时光埋葬了多少秘密,只有时光自己晓得。而时光太老,太无情,或许,一切均不宜记取,只是我们错误地将所有的不舍交给水流,以为顺其自然流将下去,到最后能抵达某地。

寒拾泉,俯身,黑洞洞光阴如盲。寒拾遗踪。常乐池。镜花水月。

烟雾弥漫,黛瓦黄墙,绿树红条,天涯客,世相纷坛,谁又不是烟尘里的芥子?

太多人皆习惯拣择,抛切,兜兜转转,错的时间对的人,对的时间错的人。人间纷杂难辩,死伤无数,哭笑不得,身不由己,心不由己,活着,像个陀罗。遂将一己之愿全交付面前和合二圣。但见寒山拾得神像,从来坦胸露乳,衣冠不整,面上更是嘻笑不噤,你在他们面前,像极了一个笑话。

而即便是一个笑话,你也愿意虔诚谒拜,求和,求合,求一人心,求不相离,求短暂的圆满。

心包太虚,是神。心挂某物,是人。 [论文网]

蓦忆一句早年听过的唱词:

只愿相离不白头,岂敢白头再相离。纠结的好。

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求得半称心,便也好。

只是,即便神,即便抵达无心境界,寒不闻寒,热不闻热,没溺深坑,如痴似兀,亦是有憾的,所以雪窦禅师当日有云:

出草入草,谁解寻讨。

白云重重,红日杲杲。

左顾无暇,右盼已老。

君不见寒山子,行太早,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张继是记得来时道的,他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随着寒山钟声,传唱至今。所以他成不了仙,他只能是尘烟里的歌者。在寒山子的领地里,游走,闲逛,作客。

闻他秘事,不向余说。

(选自指尖的博客)

散文包

殿前拾得露华新范文4

提起峨嵋金顶,突然想起20多年前我的父亲曾经在金顶手“托”太阳照了一张照片,给我印象极深。于是在朋友鼓励下我立马响应,直奔峨嵋金顶。

天高气爽,车行不久,司机朋友就说,今天天气真好,在这儿就能远眺峨嵋山金顶。我隔窗望去,果然远处山峦叠嶂,一座最高的山峰之颠,辉映着熠熠红光,司机朋友说,那就是金顶!

金顶是峨嵋山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上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唐宋之后日趋兴盛,至明清臻于极盛。当时梵宇琳宫、大小寺庙以及寮舍等建筑计五百余间,可容千人同时进食。金顶之巅的“金殿”,则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殿高8米,宽4.8元,深4.3米,上为重檐雕瓦,环以绣棕锁窗,瓦柱及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焊成,屋顶檐瓦馏金,中供普贤菩萨,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还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建筑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金殿建成后,当一轮朝阳照射山顶之时,金殿便迎着太阳闪烁着红光,迢耀百里,峨嵋金顶的得名即由来于此。遗憾的是,峨嵋金殿在清代被一场大火烧毁,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道铜碑,上镌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和集褚遂良字的《峨嵋山普贤金顶记》,同时还留下几扇窗门现存华藏寺中。

铜殿被毁后,清代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又在原址建以砖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专款对金顶进行维修,但在时期,金顶再度遭劫,某单位占用了金殿,把庙宇充作柴油机发电机房,致使1972年4月引发了一场大火,无情的烈焰将金殿、华藏寺全部烧毁,庙宇中的铜门、铜壁、铜碑、铜塔、铜炉、铜镜、铜瓶、象牙佛、锡莲灯、以及古代名人字画等8972件文物均化为灰烬,庙中的永德和尚也在大火中蒙难。

2003年金顶终于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在四川省建设以峨嵋山为中心的“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的宏大规划下,确定了恢复重建华藏寺及塑造十方普贤圣像的核心工程,此举得到了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和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支持。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难奋战,工程终于胜利完成,峨嵋之巅金光重观,昔日的“光明之顶”重新展现出撼人心魄的魅力!2006年6月18日金顶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来自海内外的高德大僧、诸山长老和各界嘉宾3000余人参加了这个宏大典礼。

小车一路盘旋而上,终于登临到海拔3077米的峨嵋金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顶上最具特点的四面十方普贤圣像。圣像的十张佛面显得端凝、祥和,折射出万道金光!圣像通高48米,铸此铜像的总重量达660吨。站在佛像前遥望四野,只见起伏的群峰连缀成一朵庞大的莲花之状拱卫着金顶,由金殿、银殿组成的华藏寺和卧云庵全都笼罩在祥云缭绕之中。此时此刻,我看到头顶是悠悠蓝天,脚下是蔼蔼白云,向下腑视更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江、青衣江似白练萦绕在山脚之侧,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山风飒飒,远山近树似乎正在合奏一支无限风光的协奏曲!

待到西边太阳快要落山之时,突然有人兴奋地喊到:“云海!云海!”众人循声望去,果然以远山为岸、近山为岛的云海正“波涛”汹涌地朝我们脚下的山崖滚滚而来。我突然涌起腾云的欲望,恨不得跨过围栏,蹦到云端上去体验一下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感觉,多亏围栏上的安全提示语句让我猛然恢复理智。人说峨嵋山精华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此番上金顶,我无缘看到佛光,但看到了如此壮美的云海,心愿足矣!

次日六点起床,又匆匆赶往金顶观日出。看着东方渐渐发亮,垂天之云由黑变灰,慢慢地又由灰变白,此时,东边的天际露出一条粉红色的亮线,心想是太阳快出来了吧?我一心期待着太阳喷薄而出的令人激动的时刻,可是东边的云越来越厚了,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大姑娘,最终没有出来与大家见面。不过虽然没有看到日出,但是曙光中的金顶及其四周千姿百态的美景仍让人流连忘返:近处卧云庵内亮起了灯光,僧房内梵音阵阵,四面十方普贤圣像也顿时脱去了灰色的夜礼服,披上金似的新装;远处,云舒云卷,雾合雾散,磅礴大气地变幻着各处种模样,令人产生了无限遐想……

Golden Summit at Mount Emei

Yue Hong

I visited Leshan in Sichuan in October 2006 to see a friend and the Big Buddha Statue. The friend advised me to visit Mount Emei and see the Golden Summit since I had already traveled all the way to Leshan.

This reminds me of a photograph in which my father stood at the Golden Summit, stretching his hands with the morning sun perched on his open palm. It was more than 20 years ago. I still remember how the picture impressed me. Without hesitation, I set out gladly to visit Mount Emei.

It was a fine day. The taxi driver informed me that I was lucky to see the mount from afar. It was true. The soaring peaks loomed large from afar. The tallest one shone in red. The driver announced it was the Golden Summit.

The Golden Summit is said to represent the finest Buddhism culture. The patron bodhisattva of Emei is Samantabhadra, known in Chinese as Puxian. The first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era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A.D.).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onward, the buildings on the peak multiplied. In its peak period, temples, halls and monk lodgings numbered more than 500; the kitchen and the dining hall were big enough to cater to 1,000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Golden Hall was erected in the Mind Dynasty (1368-1644). The 8-meter-tall hall shone in reds at the sunrise and people could see the shiny color presumably from 50 kilometers away in a fine morning. That is how the name of Golden Summit came into popularity.

The magnificent hall came down in a fire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structure was re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after 1949, the government allotted funds for a refurbishment project. During the chao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however, the hall was used to house a diesel generator. The generator sparked a fire in April 1972. The fire engulfed the Golden Hall and the rest of the Huazang Temple and destroyed 8,972 pieces of precious cultural antiques such as paintings, bronze articles, and calligraphic works.

The rebuilding project started in 2003. On June 18, 2006,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and over 3,000 people attended a ceremony in celebration of the event.

It was indeed my good fortune that day not only because the fine weather allowed me to see the Golden Summit from afar but also because the Golden Hall and the Huazang Temple as well as the Puxian Statue were all there for me to witness in splendor.

The taxi zigzagged all the way up to the summit at 3,077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first thing I saw, after picking up a flight of stone stairs, was a gilded statue of Puxian, which has ten faces. It is said that the 48-meter-tall statue was made of 660 tons of bronze. The undulating peaks around the statue looked like a giant lotus flower. The Golden Hall, Silver Hall and the rest of the Huazang Temple and the Sleeping Cloud Nunnery were all draped in soft white clouds. Beyond the clouds arched the blue firmament. At the foot of the peaks were three rivers meandering like thin belts and sweeping farming fields fading away into the horizon.

At the sunset moment, I heard someone shouting excitedly, "The sea of clouds! The sea of clouds!" I turned and gaped at the spectacle. Large chunks of clouds were surging toward the peak where I stood. For a moment, the sky below us was like the sea. Turbulent clouds converted distant peaks into a shore and nearby peaks into isles. The vista was so breathtakingly beautiful that I was all of a sudden seized by an urge to step over the guard rail and float into the clouds.But the safety warning on the guard rail halted me.

殿前拾得露华新范文5

始建于辽代的大觉寺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寺依山势而建,自东向西由数进院落组成。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 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走进大觉寺山门,面前便见一座石桥,左右两边是碑亭和钟鼓楼,临门的古柏昭示着它悠久的历史。石桥两侧放生池内,鱼儿悠闲地游着,静谧安然的环境,让人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工作人员介绍,大觉寺之美远不止于景致,作为千年古刹的大觉寺古有帝王将相亲临,今亦成为文人墨客汇集之所,古寺不但留有名人诗词、题字,还流传着一个个故事与传说,一代代博学之士来此探查渊源,拨开云雾得还历史以真相。

御笔牌匾禅机无限

沿着中路寺庙主体建筑拾级而入。大觉寺内大雄宝殿是全寺中心,大殿面阔五间,梁、柱、枋、斗拱、门窗全是木结构,木色历经风霜泛出了一层灰白。殿堂歇山琉璃瓦,檐下装饰有斗拱,正中悬挂一块满目疮痍的巨匾,上书“无去来处”,字迹虽沧桑却刚劲有力,向人们展示着它坎坷的境遇。尽管是乾隆皇帝御笔,但也敌不过风雨的侵袭。

相传军阀混战时期,曾有败兵逃到此处避难,看到大雄宝殿檐下“无去来处”四个大字心里就犯了嘀咕,误解其意,认为“无去来处”是上天在冥冥当中暗示他们没有了去处,十分愤懑和恐慌,一气之下将匾上四个字刮了下来。其实“无去来处”的真正佛学含义为“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寓意佛祖和佛法无时无处不在。如今我们所见的匾额是后人的复制品,为了弥补历史遗憾,专家在乾隆的众多御笔作品中找到了无、去、来、处四个字整合了起来。

大雄宝殿正中有一石砌须弥座,座上供奉木质漆金三世佛像,背后带有木雕的背光。大殿正上方的盘龙藻井显示出皇家寺庙的威严。殿内悬挂着两块牌匾,一为“妙悟三乘”,一为“法镜常圆”,均为慈禧太后的手笔。

从大雄宝殿顺石阶而上是寺院第三进院落。此处为无量寿佛殿,大殿坐落在一高大台基之上,前面带有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石栏。大殿面阔五间,灰筒瓦,歇山顶,门窗菱花全部为古钱式。无量寿佛殿前一棵大树震撼眼眸,只见树冠遮住了大半个院落,树身三五个人也搂不过来,身高数丈,还需仰视。原来这就是大觉寺的八绝之一——千年银杏树。树围8.4米,需6人才能合抱,人称“白果王”。这棵岁数已达千岁的古银杏树,受到了历代文人骚客和王公贵族的赞美,乾隆皇帝就曾为它题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无量寿佛殿门上悬有一块雕龙纹的巨匾,上书 “动静等观” ,乃乾隆御题。大殿外漆已脱落,斑驳中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有趣的是此块匾额颇有深意,左右均可诵读,有着不同的双层含义。“动静等观”,佛家认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无所谓动与不动,两者是一样的,要等量齐观。而“观等静动”是指做一件事情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静等观望以待好的时机。走进殿内,肃穆庄严,供奉一佛二菩萨,木质漆金。身后带有背光,花纹细腻,雕刻精美。佛像背后有一悬塑,上塑观世音像,形象生动,堪称悬塑精品,为清代遗物。走出大殿,红墙灰瓦间,斑驳的房檐斗拱承载着历史留下的痕迹。千百年转眼逝去,想必银杏树若能开口,也该感慨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了。

过了无量寿佛殿是第四个院落。正殿是大悲坛。这大悲坛是寺内的一座双层建筑,面阔五间,原为寺院的藏经之所。大殿的正门上方有一块匾,匾上清醇亲王敬书“最上法门”四字, 意指佛法最高境界。大觉寺里面帝王将相的御笔亲书举目皆是,遥想千年古刹当年之风光无限,感叹世事变迁反倒还了它一份清净。

百年传言验明正身

拾级而上,寺庙中轴线最高点处院落矗立着白塔、龙王堂,一方清泉沉寂于此。这里醒目的宝塔形似北海白塔,塔旁有一松一柏将其环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松柏抱塔”。对于此塔的来历,一直被认定为清代著名禅师迦陵和尚的舍利塔,200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异议,然而细细查访才发现迦陵和尚作为一代高僧在江西归隐寺圆寂,也建有一塔,一南一北两尊舍利塔究竟谁真谁假?

关于这位迦陵和尚还有段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曾在这里剃度,有一次坐禅时入梦笑出了声音,当时负责寺内烧火的迦陵和尚操起戒尺便打乾隆,皇帝不得不承认“仙阙少缘分,凡尘属寡人”,尔后悄悄回宫。寺内僧人都为迦陵捏把汗,但乾隆皇帝走后,非但没有惩罚他,还特派贴身太监来拜见迦陵。迦陵和尚不但当了寺院住持,死后还有乾隆为他专修了舍利塔。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其实,迦陵禅师1723年圆寂于江西庐山归宗寺,当时乾隆不满13岁,反倒是他父亲雍正与迦陵禅师有着十多年的情意。

迦陵禅师缘何安葬在了北京?大觉寺为迦陵禅师而建塔是真的吗?不禁让人质疑。据《庐山归宗寺志》记载:“国师塔在寺右里许,即古灵溪观地,塔惟衣钵,真身迁北京西山大觉寺矣,塔左有御碑亭。”原来,雍正四年迦陵禅师圆寂后曾被葬于江西庐山归宗寺,后奉雍正之命于雍正六年十月将其灵骨迁移至京西大觉寺,塔铭曰“国师圆通妙智大觉禅师传临济正宗三十四世迦陵音和尚塔”。在灵骨被迁之后,庐山归宗寺弟子们又为迦陵禅师建造衣钵塔以当胜迹,并于同年十二月,得到雍正皇帝褒赐的碑文,追赠迦陵性音和尚为“国师谥圆通妙觉大智禅师”,并于迦陵衣钵塔旁立碑石以示恩宠绵延。所以,江西庐山归宗寺国师塔实为迦陵禅师衣钵塔,而迦陵禅师真身舍利塔应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塔院内。

尽管迦陵和尚舍利塔确定在大觉寺,但是不是眼前这个白塔呢?我们从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了答案。“大觉寺塔院是在寺南约1.5公里处的一座寺庙附属建筑群,是清代大觉寺内僧人圆寂之后灵骨安葬之所。上个世纪70年代塔院遭到破坏,迦陵禅师的舍利塔塔身已不复存在,目前遗址只能看到塔基部分。”工作人员表示。

殿前拾得露华新范文6

今之豫北焦作、济源一带,古称“覃怀”,《尚书・禹贡》即有“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记载;春秋以降,豫北乃郑晋故地,汉魏之河内郡、唐宋之怀州、元明清之怀庆府,凭借“倚山阻河”的地理形胜,太行险隘(如“太行八陉”第一陉“轵关”、第二陉“太行道”)与河洛津渡南北呼应,自古向为逐鹿中原、贯通河朔之要津。极目四野,风物变幻,或麦菽万顷,点缀以田舍二三,或山水萦绕,集清幽险峻于方圆十里之区:故垒覃边,汉魏城垣旧迹与近代工业遗产毗邻;斜阳草树,古塔名刹隐于寻常巷陌之间。

略以古代文化之昌茂论,唐宋以降,豫北文风鼎盛,书院荟萃,“竹林七贤”林泉名士雅集于前,韩昌黎、李商隐、朱载埔等文人骚客诞生于兹,诸多文化史迹遗存至今,弥可宝贵。

若以建筑文化考察组所关注的古代建筑遗构论之,则豫北覃怀之地虽鲜见诸如五台佛光寺,蓟县独乐寺、大同华严寺、应县佛宫寺塔、义县奉国寺等唐辽木构巨制,然其散布乡间的诸多宋元遗珍与明清住构,诸如济源济渎庙寝宫(宋)、济源奉仙观三清殿(金)、温县慈胜寺大雄殿与天王殿(元)、博爱汤帝庙大殿(元)等,拾遗补阙,可时见宋《营造法式》之遗则。古人云“礼失而求诸野”,豫北地区诚为治中国古代建筑史者所必涉足之重要区域。故七十余年前,中国营造学社诸位先贤,筚路蓝缕,屡度造访豫北调查测绘古代建筑遗构,兴致盎然,成果丰硕。

2007年4月16~18日,建筑文化考察组金磊、刘锦标、殷力欣、温玉清、陈鹤、柳笛等再赴豫北,行程大致参照1936年5月14日~6月29日、1936年11月4日~14日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率陈明达、赵正之等两次河南古建筑考察之路线,以豫北地区最大城市焦作为中心,依次踏访考察武陟,修武、沁阳、博爱、温县,孟州诸县境内的重要古代建筑史迹。

谨将此行纪略刊布如下,就教于方家同道。

北京――武陟――修武――焦作

2007年4月16日(晴),嘉应观一普济寺一人民胜利渠首一千佛阁一妙乐寺塔一胜果寺塔一海蟾宫大殿。

晨曦初露,京华春晓。五时许,朝辞京城,车发河南,建筑文化考察组再度踏上豫北建筑史迹考察的行旅。驱车沿京石高速一路南下,至武陟县城东南12km二铺营的嘉应观,已近午后二时。

1、嘉应观

嘉应观,俗呼“庙宫”,南距黄河大堤仅二、三公里。清初雍正元年(1723年)河臣以黄河安澜奉所建,雍正御笔“敕建嘉应观”匾额以赐。“怀柔百神,及河乔岳”,乃古时圣王之制,清帝雍正亲所撰《御制武陟嘉应观碑》略云:“(黄河)自武陟而下,土地平旷,易以汜滥,其来已久。频岁南北堤岸冲决,波浸所及,田畴失业,而横灾运河,为漕艘往来之患,其关于国计民生,甚巨。”作为奉敕修建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嘉应观显赫不凡的营建背景与历史渊源,由此可见一斑。

嘉应观,坐北朝南,殿宇恢弘,院落宏敞。沿中轴线依次设有山门、御碑亭、前殿、大殿、恭仪亭、禹王阁等主要建筑,皆工精料宏,做法考究:两庑设东、西掖门、更衣殿,钟(鼓)楼、龙王殿、风神雨神殿、治河功臣殿等,两侧跨院内则设为河台、道台衙署。此外,庙内另有行宫、戏楼、牌坊、陈公祠等建筑,惜皆已不存。

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覆蓝琉璃顶:檐下斗拱皆五踩重昂,明间、梢间之平身科皆为五攒,用材甚小;明间辟为券门,券额之上置“敕建嘉应观”匾额,乃雍正御笔;券门两侧皆为券盲窗,石雕券额及窗棂,雕镌精致;额枋斗拱皆绘有彩画,云纹龙凤,沥粉贴金,或可知此庙旧时规制之高。

入山门,为御碑亭。亭平面六角,石制台基之上,置檐柱及金柱各六根,承托黄琉璃之重檐圆形攒尖顶。正心间檐柱悬有楹联,联曰:“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文辞虽不甚工整雅驯,却也直抒胸臆,寓意深省。亭之上檐为圆形攒尖,最顶部置鎏金宝顶,组合别致精巧,与紫禁城御花园万春亭相类。亭内立有雍正《御制武陟嘉应观碑》一通,高近4m余,碑身及龟蚨皆以铸铁为胎,外饰铜皮,铸工及雕刻皆极精湛。

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出外廊),单檐歇山,覆蓝琉璃瓦顶。此清代官式门殿,比例隽秀,曲线飘逸,堪为佳构。

前殿与大殿之间以石砌甬道相连。大殿,俗呼大王殿,面阔五间(若加以周围廊计,实为七间),重檐歇山,覆以蓝琉璃瓦顶。殿内今存“钦赐润毓”金牌一道,传为雍正钦赐封赏河臣的封号。殿内藻井彩画,皆绘龙凤,图案今已斑驳。

大殿两侧之配殿为治河功臣殿,殿内奉祀历代治河功臣,有贾让、白英、宋礼、林则徐诸公,而以林则徐最为人所熟知。林公因虎门销烟等彪炳汗青,而作为治河功臣似乎并未人所共知。其实鸦片战争后,林公壮志未酬,贬谪革职,在流放新疆途中,因黄河决口泛滥,林公再度受命治河,“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正可谓林公忧国忧民赤子之心的豪迈誓言。

嘉应观建筑群尽端的两层楼阁为禹王阁,面阔五间,硬山灰瓦,平远简约,砖工精致。阁前立有石碑一通,俗称灵石碑,轻击石碑,声若铜磬,蔚蔚动听。

嘉应观西路北侧院落,方整简洁,青砖墁地;院内竹松交翳,清幽别致,青砖灰瓦屋舍隐于葱茏苍翠之中,淡雅素朴,曾是20世纪50年代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先生治理黄河现场指挥部旧址,今则辟为嘉应观文物保管所的驻地。嘉应观东路跨院,旧为清代河道衙署,近代曾设“黄沁河修防处”于此,兼管治黄工程之行政管理与建设。亦因水利部门长期驻扎于此,动乱期间“庙宫”才逃过浩劫得以保全。

清代官式建筑之分布,以京畿地区、热河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孔庙等地为最盛,京畿之外,多为奉敕所建的庙宇、寺观、衙署建筑等。作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工程做法》颁布之前的遗构实例,对于研究清代官式建筑的源流、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嘉应观古建筑群的学术价值自不必待言。

嘉应观古建筑群为河南省内重要的清代官式建筑遗存之一,其在建筑形制、构造做法、装饰题材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诸多特征,与河南地区清代建筑的地方特色与构造做法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似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出嘉应观,由文物管理所同仁引路,踏访与嘉应观相距不远的千家村普济寺。寺内今存山门、菩萨殿。

2、普济寺

普济寺山门规模不大,面阔三间,单檐悬山,覆以绿琉璃瓦顶;檐下斗拱用四铺作单昂计心,柱头与补间皆施一朵;八棱石制檐柱,收分显著,形制古朴,柱基覆莲石础(因地基覆土无存,石础根部外露),观其形制及尺寸与《营造法式・石作制度》所谓“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

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铺地莲华,同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华,其高加覆盆一倍……”甚合,殆为旧物;昂嘴、普拍枋、耍头、蚂蚱头等,皆有宋元作风,墙体大部经后世改建,已非原貌,改建糙砌砖墙或将窗户、角柱及其斗拱封堵,亦未可知;梁枋及斗拱彩画乃新近改绘,工艺粗陋,皆无可记述者。

普济寺菩萨殿,亦面阔三间,单檐悬山,覆以灰瓦,檐下斗拱五铺作用双昂计心,上昂实为昂形耍头,柱头与补间皆施一朵;普拍枋用材甚大,额枋断面尺寸颇小,二者组合呈“T”字形,普拍枋与额枋两端皆由山墙顶部承托:大木梁架为四架椽屋剖牵用三柱,惟其上木沓头与蜀柱同高,形制特殊;菩萨殿的额枋、普拍枋、袱等皆绘有彩画,系新近改绘,简陋不堪。粗略浏览,此殿大木形制结构等皆与山门相仿,应为同期遗构。

调查普济寺毕,未及停歇,继续行程。返至武陟县城途中,道经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渠首,今则辟为“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纪念馆”。此渠虽不似本组先前踏访林州红旗渠堪称“人工天河”之奇迹,但亦可由此想见,历代河南人民兴修水利之智,治河用功之勤。

由文物管理所同仁引路,驱车至武陟城西,沿沁河大堤西侧的乡间公路北进。苍茫四合中,渡过沁河,遥望宁静和缓的沁水逶迤南去,村舍数家,散布于青翠麦菽之间,有如“路傍弥良田,绿蔚黍禾风”之画境。车行一刻,古拙苍劲的塔影不期而然地闪出,此即妙乐寺舍利塔。

3、妙乐寺塔

妙乐寺塔,亦称妙乐寺真身舍利塔,平面方形,约10m见方,通高约30m余,为十三级密檐砖塔。史籍及相关碑刻略云,妙乐寺塔创于五代。

刘敦桢先生1936年10月《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调查日记》记录妙乐寺塔颇为详尽,并以其塔刹形制与日本法隆寺五重塔比较,推测此塔应为唐或五代之遗构。刘公记述,言简意赅,在此不再赘述,择要摘录如兹:“(武陟)城西十二里张村,调查妙乐寺塔。塔平面方形,密檐十三层,下部无台座,出檐略带收分。至顶,四隅皆置四铜狮,其刹之结构,尤为特别。即方座之上,构日本式之受花(类似仰莲),其上相轮七层,再上为伞状华盖及宝珠等,俱青铜制,其全体型范,酷似日本法隆寺五重塔之状,洵异事也。塔内仅构方形小室一间,其顶覆以木板,故其上部之结构不明。以意度之,宜有砖券或叠涩之属,惜仓卒中未获细查,证其确否若是也。室内佛像一尊,似宋物。综观以上各节,疑此塔为唐或五代遗构,而经后世修葺者。”

颇为引起本组注意的,却是关于妙乐寺之寺史及其舍利塔渊源的数条史料。初唐诸如释道世撰《法苑珠林》、释道宣撰《广弘明集》等佛教典籍中皆有“隋怀州妙乐寺塔”的记载,且称之为阿育王在中国为供奉佛祖舍利所建的十九座佛塔之一。由此可知,初唐佛教典籍中的妙乐寺塔,乃阿育王所建十九座真身舍利塔之一,可以想见当年其声名之显赫,规制之殊胜。初唐佛典所记隋怀州妙乐寺“五级白浮图”与今日所见十三层密檐砖塔的渊源与关联,甚是耐人寻味之处。“方基十五步”的平面尺度约与今存砖塔相符,极为细密“侧石编砌”的五级浮屠与今之砖砌十三级塔身却不甚相合,因今日所见砖砌塔身并未有砌石痕迹,故“以石编之,石长五尺,阔三寸”、“侧石编砌”之法,皆不得知。史籍所述五代后周显德二年之创建,其晚于初唐佛典之编撰年代近三百年,或可至少推测妙乐寺塔应始建于隋末或初唐,而阿育王舍利塔与更为久远的历史渊源与关联,则须有待来日更为详缜的考证了。

调查拍摄妙乐寺舍利塔毕,约下午四时许,沿沁河大堤原路折返武陟城内,踏访千佛阁。县城规模不大,然街市井然,柳色青青,有如旧时电影《小城之春》中的静谧恬然。

4、千佛阁

千佛阁位于武陟城内南大街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清咸丰六年(1865年)重修,今为武陟县博物馆。

千佛阁所处之地,乃武陟旧城中心,其旧有格局,乃由山门、中佛殿、千佛阁、关帝庙、城隍庙、白衣殿、财神殿等构成释道合一的大型建筑组群,规模宏敞,今存山门(乃近期重修复原)、中佛殿、千佛阁等。

山门,即天王殿,面阔三问,进深二间,单檐歇山,覆绿琉璃顶,前后檐下皆施五铺作用双昂,殿内东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

中佛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覆绿琉璃瓦顶,前檐之柱头铺作为五铺作用双昂计心,承撩檐枋及耍头,转角铺作除其外侧另出45°斜昂两重外,多与柱头铺作类同,补间铺作概可分为两种,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五铺作用双昂计心,形制尺寸皆与柱头铺作相类,惟次间之补间施一朵,五铺作用双昂计心,两侧另出45°斜昂两重,后檐皆减跳为四铺作计心,形制多与前檐类同。

千佛阁,位于中佛殿之北同一轴线上,是建筑组群的主体。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面阔17.4m,南北进深15.7m),阁身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加之外施副阶,面阔进深皆实为五间,乃三重檐歇山楼阁(通高约为18m),覆以绿琉璃瓦顶。此阁结构与本组前月调查济源阳台宫玉皇阁相类同,二者皆以砖砌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首层檐柱20根,梁及角梁皆插入墙体,承托副阶檐部,阁之首层檐廊斗拱皆为七铺作用三昂计心,心间补间两朵,次间、梢间皆施一朵,次间补闾七铺作用三昂,两侧另出45°斜昂两重,繁复有加,且斗拱之昂嘴、耍头等雕饰以祥云及龙首,交相错落,参差层叠,气势飘逸,蔚为壮观,彰显斗拱的装饰效果;阁之上层四隅施扒梁与四隅之抹角梁、角梁等结合连接,简洁自如,老角梁端部透雕云龙,至为精美:上层歇山梁架及转角铺作用抹角拱,内部构八角形井口枋,手法颇古。

旧时阁内奉有千佛,今皆荡然,闻当地人士言,近期武陟信众已自缅甸购回整块上好玉石,计划雕为玉佛,置于阁内,以图旧观。

昔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一行于武陟调查,计有法云寺大殿、文庙、牌楼、民居、妙乐寺塔,宋代经幢及砖塔等,而嘉应观、千佛阁等则不在当年考察之列。今行仅见妙乐寺塔,而法云寺大殿、文庙等皆杳如黄鹤,惟有嘉应观、千佛阁等应是本组此行之意外所获。刘敦桢先生谈法云寺“唯大殿年代最古……殿单檐歇山,面阔五间……元代遗物”,此殿今之无存,尤其可惜。

出武陟,为能在一日之内多有浏览,即刻疾驰赶赴修武。

入修武城中,时近黄昏。城内旧貌大变,全不似大刘公笔下“城内街衢修洁,朴素无华,并在城垣内侧开凿广阔水池数处,很有南方水乡风趣”、“修武城垣甚整洁,城内沿城垣皆水池,

树木参天,风景宜人,北方不易多睹”之记述。回望本组前倾于武陟的臆测与企望,不觉相视哑然,诚为此地痛失此等地域特色而扼腕叹息。

5、胜果寺塔

转过几道破落街巷,遂于喧闹市井之间寻到北宋遗构――胜果寺塔。

清道光十九年《修武县志》载胜果寺创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今之胜果寺塔,位于修武旧城西南一隅,寺址殿宇皆废,唯塔独存,系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之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约3m余,塔高九级,各层东向皆辟塔门,通高约26m余,自下而上逐层均匀递减,塔径亦逐层收分。塔身各层塔檐下皆施仿木构斗拱为塔身主要装饰,皆出双抄华拱五铺作,玲珑交错,清秀雅致,刘敦桢先生评价此塔“其出檐、斗拱与开封铁塔繁塔接近……”。塔心室平面六角,逐层所设踏道不仅施于塔内,从第二层沿塔身外壁出檐部分转入另一级塔门,此类形制,甚为殊异,不审何故。拾级而上,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城风物。塔顶置铸铁塔刹,由刹座及宝珠组成,其上铸有八卦、日月、龙凤等图案及“万历四十五年四月初十日造”铭文。今之塔基已低于地面约1m余,仅以塔身四周砌挡土墙围之,若遭雨侵,排水不畅,势必水淹塔基,进而威胁至塔之稳定性,此种状况,令人堪忧。

修武城北30km嵇山有百家岩寺金代砖塔,亦称孝女塔,八角九级,与胜果寺塔形制多有类似,惟其构造做法与装饰题材更为繁复。本应前往,惟因行程甚紧,未及踏访亲睹,至为憾事。

调查拍摄胜果寺塔毕,城内的喧闹繁华渐次散去,一抹残阳,街灯初上,不容停歇,再行北进,暮色苍茫中驱车至城北十公里的马坊村,踏访元代遗构海蟾宫大殿。

6、海蟾宫大殿

海蟾宫在马坊村之清真观中,旧传海蟾子得道于兹,并因邱长春撰《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旧时海蟾宫,山水相依,稻塍修竹,洵为胜境也。今之观内多数建筑皆已无存,仅存海蟾宫大殿。

海蟾宫大殿,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单檐悬山,覆以布瓦,正脊及垂脊以蓝琉璃饰之,殆为新制。其心间面阔略小于次间,不合常制。檐下补间铺作各施一朵,柱头与补间铺作除耍头部分尺度区别显著外,其余形制相类,皆为五铺作双抄华拱计心,其上承托昂形耍头。此殿局部虽历经修葺,因陋就简,颇失原意,粗略浏览其内彻上明造的大木梁架,诸多作风仍有金元遗意。

刘敦桢先生《河南古建筑调查笔记》:“十一时,经马坊村海蟾宫,有元至元、至正二碑、及邱长春书《海蟾宫人道歌》。正殿北向,斗拱似元式,而梁架较新,疑为清代改修所致。”大刘公所记元碑皆无存,今之所见殿前有《海蟾宫人道歌》、元好问《清真观记》碑二通,皆为今人仿制,《海蟾宫人道歌》元碑残碎为乱石,散落于殿侧民居之内。

昔刘敦桢先生一行踏访调查修武县,计有 关帝庙、文庙、城隍庙、三公祠、胜果寺塔、东大街经幢、二郎庙、汉献帝陵、海蟾宫大殿等,今日仅见胜果寺塔、海蟾宫大殿,文庙、二郎庙等诸多金元遗构毁于近世,惟有古汉山之西的汉献帝陵,因行程紧迫只能留待他日再行踏访罢。

月冷星稀之夜,踏过汉陵春草,出海蟾宫,乡间公路苦无灯火,只能一路摸索前行,几经迷路折返,待至焦作市内,匆匆用餐毕,宿山阳建国饭店时,已近子夜时分矣。

焦作――博爱――沁阳――温县――北京

2007年4月17日(晴间多云),汉山阳故城一月山宝光寺一大云寺金塔一清真北大寺一慈胜寺。

晨六时即起,于道畔小摊早餐毕,启程北行,驱车赴博爱县月山。

道经焦作东南城郊之汉山阳故城,稍事停留。故垒春晓,麦菽青青;残垣断壁,芳草凄凄,忆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山阳城赋》“山阳故城,遗址数雉,四百之远,终于此墟”之句,让人不由心生感慨。

1、山阳故城

《后汉书・献帝纪》“奉帝为山阳公”《三国志》亦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献帝为山阳公”之记载。山阳公即为被废的汉末君王汉献帝刘协,贬居山阳城十四年,死后葬于距山阳城不远的古汉山之西。今日所见,山阳城夯土版筑的城垣,伫于青翠麦菽之间,清晰可辨。城垣遗迹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惟其东南部毁圮无存。据相关考古发掘调查所述:山阳城之北城垣长1850m,破坏严重,有断有续,东城墙长1350m,西城墙长1000m,除自然风化外,保存基本完好:南城墙中间大部分已无痕迹。城墙周长约为5000m,城垣上辟有9门(北5门、西2门、东1门、南1门)的痕迹,依稀可见。城垣宽14m~35m,残高4m~6m,皆为夯土版筑而成。城垣断面夯土层清晰,每层厚10cm~15cm,厚薄均匀。近世以来,山阳城内墓葬、遗址多有“山阳”、“山阳万年”铭文的出土器物,更加印证了史料中关于“山阳城”的记载的真实性。作为汉末重要城邑,规划合理,城垣坚固,利于防御,今存山阳故城遗址,虽仅余残垣断壁,而于管窥中国古代城市之渊源与流变则不无裨益。

简略踏查山阳故城毕,车出焦作,驱车西行约30km。虽此段路途虽不甚遥远,但地势渐次崎岖陡峭,加之路狭车多,车行甚缓,至华北最大铁路编组站――月山火车站。举目北顾,见车站之北孤峰高耸云际,此即为月山,刘敦桢先生一行于1935年5月19日至此调查所记之“明月山”是也。蒙月山风景区管理处同仁接洽,停车山坳之内,拾级登山而上,踏访明月山宝光寺内诸多建筑史迹。

2、月山宝光寺

月山处太行之东南,山形如月,故名明月山,俗呼月山。史籍载,月山宝光寺,一名明月寺,始创于唐,初名清风寺,至金初正隆至大定中(1156~1170年),大兴曹洞禅风,寺名遂改为“清风庵”,后再改为“大明禅院”,至元泰定间(1324~1328年)重建后,则更名为宝光寺,明永乐中重修,寺内所藏经版及佛经甚多。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高宗弘历圣驾幸嵩洛经此,曾作《御制登明月山宝光寺》诗云:“月地由来号月山,蜿蜒一径入云关。真成七宝光无定,消受三秋趣以闲。平野色含菁峭外,飞泉声在翠微间。心疑开士幽居处,欲辨残碑藓已斑。”宝光寺因此声名大振,与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刹。

旧时月山宝光寺,隐于山阿之间,幽折有致。寺址规模较大,系由东、西跨院及正禅院三路建筑所构成的大型建筑群,约计僧舍千余间。惜历经戡乱兵燹,寺内建筑损毁过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佛殿、龙庭、玉佛殿等皆成荡为烟雨,仅存台基和柱础等,今日所见寺内建筑亦多为20世纪90年代复原重建者。

刘敦桢先生当年所记:“山门三间,左右辅以夹屋,殆系赵宋以来之遗制。”今日所见山门,略与大刘公记述相合,却为近期复原重建之作。

山门内为天王殿,面阔三问,单檐歇山,亦为近期复原所建,其形制构造及殿内彩塑四大天王,皆无可记述者。天王殿之北,东西各设御碑亭一座,甚为古朴别致,殆为旧观,惜大刘公当年却对此未有提及。碑亭平面为方形,建筑主体以砖石砌筑,屋顶单檐十字脊四面皆出抱厦,檐下施以砖制仿木斗拱,及砖石砌筑挑檐棒与椽飞等,皆比例尺度适宜,构造细致入微,另有亭身砖雕尖券欢门及柿蒂棂花窗扇,以及亭内砖砌穹隆顶莲花藻井,皆雕工精美异常。由御碑亭门额雕镌藏密六字真言“嘛呢叭眯哞”,以及亭内各置清乾隆元年(1736年)龟跌鳌座汉白玉《敕赐宝光寺藏经碑》一通,可知此御碑亭应为清初遗构。

正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亦系近世复原重建,仅从刘敦桢先生当年所摄照片观之,旧为单檐庑殿,而今复原为重檐歇山失去原貌论,今日新构与刘敦桢先生当年所记“正殿五间,明建,梁架结构,尚存古意”能否相称相合,则更无从知晓了。

遗憾之余,至寺后观音阁。旧志云:“明月山,在河内县东北四十里,有古刹自山坳层构而上,最后日凭虚阁,高峻舒豁,可以登眺。”今日所见,月山观音阁,首层面阔三间,加之副阶周匝实为五间,乃三重檐之大阁,其形制与做法多与昨日及上月所见武陟千佛阁、济源阳台宫玉皇阁类同,与大刘公当年所记“寺后杰阁二层三檐,创建于元,重修于明成化、清道光,其下檐八角柱及绰幕枋,与上层墙下之木制须弥座,尚保存一部元代旧观”颇为相合。

一月之内,本组同仁亲睹豫北地区三座大阁,甚为振奋,且三阁皆属同一系统之遗构,岂不快哉!惟余当年大刘公一行调查的博爱清化镇观音阁,却杳若黄鹤,遗踪难觅,至为可惜。此阁形制亦与明月山观音阁一致,谨补记刘敦桢先生《河南古建筑调查笔记》记述于兹,以供参证“外观上下二层,下层之檐经近代改修,斗拱甚小,其平座比例粗巨,正面中央用斜拱一朵,显系原来旧物。上层出檐亦新修未久,惟歇山顶、转角铺作用抹角拱,内部构八角形井口枋,手法较古。又上层室内构壁塑,中央供观音等像三尊,左右列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另有铁像数驱,弃置案下,俱似元末明初作品,殆与建筑物同时者也。”

藏经楼,位于寺之东侧,楼高四层,皆为灰砖砌筑,墙面辟有券窗若干,覆以布瓦卷棚顶,为近世复建,原貌尽失矣。寺之西侧现存明清墓塔十余基,平面皆为六角,塔高5m~10m不等。寺内另有金元以来碑碣80余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明月山大明禅院记》之碑,记述寺史沿革甚详,弥可珍贵。

与当年营造学社行程相逆而行,过清化镇,原本欲再寻大刘公所记观音阁之遗踪,因行程所限,亦无遐顾及。

上午十时许,车抵沁阳。沁阳旧为覃怀首邑,汉唐之河内郡,明置怀庆府,自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置河北镇总兵于此。后因民国时期改怀庆府为沁阳县,又于清化镇设博爱县,致使沁阳精华尽失,大改旧观。城内除大云寺金代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外,几无可言者。未及休憩,马不停蹄转至大云寺内踏查金代之三圣塔。本组至时,适逢三圣塔大修工程,蒙沁阳博物馆诸位同仁指引,得以从容攀上脚手架登塔,近距离地详细调查修譬过程中的金代砖塔遗构。

3、大云寺金塔

大云寺,又称天宁寺,位于沁阳旧城之东南隅,今则辟为“沁阳博物馆”。寺始建于隋,初名长寿寺,唐武周时诏两京各州修大云寺,易名为大云寺,至宋金以降,则改称天宁寺。今之寺内建筑大部皆毁圮,惟余金代所建三圣塔遗存至今,故俗称沁阳“金塔”。

三圣塔,平面方形,边长约12m,塔身通高约33m。首层塔基高台为砖石砌筑,高约6.5m,其上承托十三重密檐塔身。塔身首层的南面辟券门一洞,其上有石刻“中天一柱”题额一方,并有“钦加道衔知怀庆府事平原张甑”题款识。券门两侧施直棂盲窗,仿木构砖制普拍枋上设斗拱四朵,形制与“把头绞项作”相类,耍头上承托仿木撩檐枋。塔内中央另辟方形小室,其外踏道环绕,可直达塔之上部,尚存唐塔旧法。塔之外观,塔身上构筑叠涩密檐十三层,各层叠涩密檐下皆砌菱角牙子,并砌出腰檐。塔身高度及叠涩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平面尺度也逐层收小,遂使塔身呈现凸弧形的外轮廓线,卓尔不群,峻拔秀丽,其形制源流,或可溯至昨日所见武陟妙乐寺塔,以及附近洛阳白马寺塔、陕县宝轮寺塔、登封嵩岳寺塔等河朔诸塔,皆为同一系统。

因为三圣塔正处于修缮工程之中,故塔内诸多珍贵佛龛及造像,此行未能亲睹,甚憾。而塔顶之塔刹部分亦因尚未归安完毕,也未能见识完整的塔顶结构,在此仅凭刘敦桢先生所记“三圣塔顶铁制,作炮弹形,表面饰以凸线,殆表示相轮意义,较为特别”,作为简略的参考。

大刘公所记“十时赴大云寺,寺大部已毁,仅存正殿及塔一基,殿面阔五间,昂头刻三幅云,耍头雕龙首,似系明构,但背面之昂,又为正规形制,殆数经修葺而成此畸形状态”,犹言在耳,大云寺之大雄宝殿却荡若烟雨,仅余台基及柱础散落其间,此时此地,数帧旧照,更让本组的行程平添了几分落寞和无奈。

出大云寺,道经沁阳旧城内朱载士育故居,正可谓“寻常巷陌寻常寓,藏有惊天动地人”。

出朱载墒故居北行约二里,入回族自治街内清真北大寺调查。

4、清真北大寺

北大寺是河南省内规模较大的伊斯兰教建筑遗存,系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初创于元至正年间,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建,清代多有增华,寺内尚存明清碑碣十余通。整个建筑群分为三进,中轴对称。前有厦殿(寺门),清嘉庆年间建,面阔三间,单檐歇山,覆以蓝琉璃,檐下柱头科、角科、平身科斗拱皆为“一斗三升”,拱端透雕龙首:厦殿后为过庭,面阔三间,绿琉璃瓦覆顶,建于清初,过庭四隅设讲堂四座,皆为单檐硬山。过庭后为礼拜殿,平面长方形,绿琉璃瓦覆顶,檐下斗拱用双昂,昂及耍头形制特异,古风尚存,殿内梁枋彩绘及石雕皆精致。礼拜殿后为主殿,挺拔高耸,屋面构件皆为蓝琉璃质,造型繁复,色泽醒目,殿内墙壁皆饰以釉面瓷砖,图案为伊斯兰风格,亦甚精美。其北另辟女寺一座,规模较小,格局完整。

调查拍摄北大寺毕,出沁阳,车行约一小时,过温县,于城西20km大吴村寻访慈胜寺。

5、慈胜寺

慈胜寺今存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其余殿阁已无存。

山门,亦称金刚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悬山顶,上覆布瓦,正脊与垂皆用黄绿色琉璃:檐下斗拱皆为四铺作单昂计心,昂下隐刻华头子,用材颇小,明间施补间两朵,东、西梢间各施补间一朵:柱身收分甚大,阑额及普拍枋断面甚狭,观其斗拱与大木梁架,多与上月本组所见济源大

明寺山门相类,保留元代建筑特征,山门两侧夹屋各一问,中辟券门,古朴大方,惟以其墙身砌法及屋顶形制观之,应为后世增建。

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上覆绿色琉璃瓦,檐下斗拱四铺作单昂计心与山门类同,惟心间用瓜棱栌斗,前檐令拱两端上部呈斜面状,三都呈菱形,形制罕见;斗拱后尾令拱为卷云状,后檐斗拱后尾三幅云系后代所加;普拍枋相接处勾头搭掌出头,隐刻海棠线:前后心间辟门,各施版门,次间置直棂窗,殿内梁架彻上明造,后金柱柱顶置内额,此殿木构形制多有元代建筑特征,弥可宝贵。殿内旧有元代壁画,惜早年遭毁。

大雄殿,位于天王殿之北,坐落于砖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檐下斗拱外跳皆为五铺作单抄单昂重拱计心,足材耍头,琴面昂幽页势显著,跳头横施令拱,其上承托撩檐枋,明间施补间两朵,东,西梢间各施补间一朵,殿内彻上明造,梁枋制作粗糙,大木梁架为五椽袱后对乳袱用三柱,平梁之上置蜀柱,柱下用合木沓,柱顶施丁华抹颏拱承托脊搏。五搏袱上置驼峰和散斗襻间承托四椽袱,四椽袱后端与后金柱相接。乳袱后端伸出檐外,斫成蚂蚱头承托撩檐搏。此殿屋面举折平缓,出际深远。前后心间各有版门,次间各辟版棂窗,殿身正面柱头铺作里转单抄华拱及丸头承托四椽袱,补间铺作则用真昂,惟转角铺作之角梁后尾除自正面与山面补间铺作起秤杆承托外,又自平柱与山柱内侧出45°斜撑,此法与前月本组踏查济源王屋山阳台宫山门、大明寺中佛殿,形制如出一辙,洵为河南现存元代木构价值最高者。

殿内前及东西壁,尚存元代壁画,内檐拱眼壁间皆有彩绘佛像,结跏跌坐,可能是明代重修时所绘。寺内还有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石幢,幢高5m余,由须弥座,莲座、造像龛、幢身、宝盖、方城、仰莲、绶花、火焰宝珠等组合而成,幢身刻有经序、伎乐、飞天等,形制古朴,刻工精湛,堪为上品。

出温县,转道京珠高速公路,返抵北京,又是月冷星稀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