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无知范例6篇

懵懂无知范文1

关键词:扬雄 方言 “党” “懂” 知晓 懵懂

本文以《方言》开篇第一条“党”为例,研究“党”与“懂”的关系。赵振铎先生认为:“扬雄大胆发挥了方块汉字的标音作用。如‘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第一)。‘党’就是现代汉语的‘懂’。因为当时楚方言中这个词发音与‘党’相近,所以就用这个‘党’去表示……这是迁就音近的假借。”[1]罗常培先生认为:“因为《方言》是以人民口里的活语言作对象,而不以有文字记载的语言作对象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方言》里所用的文字有好些只有标音的作用……有时迁就音近假借的字,例如,‘党,知也’,‘党’就是现在的‘懂’字。”[2]

前人对此作过的研究有,李莉(2004)认为,如果要证明“党”“懂”在语音上的通转,就要找到“懂”在东汉前就已产生的书证。徐时仪(2012)认为“党”的语义功能与“晓”相似,侧重于理解的程度。“党”的记音字“懂”成为表达知晓语义场的典型成员。另外还有孙毕(2004)和甘小明(2012)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党、懂”也略有涉及。本文将从“党”字考、“懂”字考及“党”与“懂”的义项转移三方面出发来研究“党”与“懂”的关系。

一、“党”字考

《荀子·非相篇》:“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郝懿行《荀子补注》曰:“(郑玄)注云:‘党,亲比。’非也。《方言》:‘党,知也。’郭注:‘党,朗也。解悟貌。’此则‘党’为‘晓了’之意。法先王、顺礼义,出言可以晓悟学者,非朋党亲比之义也。”俞樾《诸子平议》曰:“……然则党学者,犹言晓学者。盖法先王、顺礼义,以晓学者也。荀卿居楚久,故楚言耳。”荀子会楚言,《荀子》中以“党”为“知晓”之义,另外,《荀子·王制篇》:“而党为吾所不欲于是者。”王先谦《荀子集解》云:“《方言》:党,知也。楚谓之党。”以上例证皆明确说明“党”有“知晓”“晓悟”之义。那么“党”何以会有“知晓”之义呢?需要从“党”字意义演变的源流来考证。

《广雅·释诂一》:“党,善也,美也。”《荀子·非相篇》:“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杨倞注:“致,至也。‘党’与‘谠’同,谓直言也。”钱绎按:“‘致’与‘党’,相对成文,致为至,党宜训知,言文而不流于虚伪,博而能知其邪正。注以‘直言’释之,疏矣。”由于“党”与“致”互文见义,“党”即是“知晓”之义。《逸周书·祭公解》:“王拜手稽首党言。”《孟子·公孙丑上》:“禹闻善言。”赵岐注引《皋陶谟》:“禹拜谠言。”今《书》作“昌言”,《史记·夏本纪》作“美言”,义并通也。

“党”训为“善”“美”之义,钱绎笺疏云:“美谓之党,亦谓之媛。犹知谓之愋,亦谓之党也。《方言·卷十二》:‘愋,知也。’《释名·释言语》:‘善,演也,演尽物理也。’‘善’与‘知’,义亦相近,故相亲相爱谓之知,亦谓之善。”钱绎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党”训为“知”的源流。因为“党”有“美善、正直”之义,与“智”义相近。“智”与“知”相通。《释名·释言语》云:“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智”与“知”声近义同。

至此,“党”训为“知”的演变源流我们已经清楚。那么“党”为何被认为是“懂”的记音字呢?详见下节“懂”字考。

二、“懂”字考

“懂”字《说文》未收。《广韵》《集韵》有“”字,无“懂”字。《字汇·心部》:“懂,多动切,音董,懵懂,心乱貌。”又:“,同懂。”“”是“懂”的异体字,犹“蕫”是“董”的异体字。《说文句读·第一下》:“从艸,童声。王煦曰:‘《汉书》蕫贤字犹多作此。’汉蕫氏二洗款识亦然。至董卓时,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知蕫之为董,自东汉始矣。”王筠案:“《国语》之‘董褐’,《吴越春秋》作‘童褐’。”

《广韵》《集韵》《类篇》等皆训“”为“懵懂心乱”之义。除扬雄《方言》所引的书证材料外,多见“懵懂”连用之例。最早的的例证见于三国时《管氏指蒙》:“左氏之传以着从违之,证其鉴于斯懵懂乎。”李莉(2004)认为,“懂”在宋代后开始大量使用。北宋《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僧曰:‘忽遇灵利底作幺生?’师曰:‘遮懵懂!’”“懵懂”为“糊涂、昏庸”之义。《五灯会元》:“师曰:‘太懵懂生!’曰:‘争柰聻。’”元曲中亦屡见“懵懂”,如《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赵氏孤儿》第二折:“唬的两班文武常惊恐,向班部里都妆懵懂。”[3]元曲中的“懵懂”释为“故意装无知”,与前例不同。

甘晓明[4](2012)认为“党”表示知晓义后来用“懂”表示,最早出现在明代。我们检索文献后发现,最早用“懂”表示“知晓”义见于王实甫所作的《西厢记》。卷二第四折:“令他人耳聪,诉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此处的“懂”明显有了“知晓”之义。但考虑到传世文献由于传抄、刻本或人为等因素所造成的讹误,笔者查阅了《西厢》的其他传本。明崇祯刊本作“懂”(即是上引此条的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卷一,明胡氏文会堂刻本作“憧”;明王骥德《古本西厢记》卷二,明万历四十一年香雪居刻本作“融”;明李日华《南西厢》第十九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作“动”。懂古音端母东韵,憧昌母东韵,融余母冬韵,动定母东部。憧、懂、动迭韵且同为端系声母,融与憧、懂、动声母同为端系,东冬同为阳声韵旁转。懂、憧、融、动皆为一声之转。元末明初时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老乞大》中亦发现了“懂”作为“知晓”义的用例,如《老乞大新释》“你都能懂得了懂不得呢”,又“他不懂汉人说的官话”等。由于《老乞大》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以当时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口语色彩浓厚,说明元末明初北方话中就出现了“懂”表示“知晓”义的萌芽。

明朝开始出现大量“懂”表示“知晓”意的用例。如《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清朝时“懂”的用法几乎与现代汉语无别,仅举《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例:二十七回:“李氏笑道:‘嗳哟,这话我就不懂了。什麽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五十八回:“晴雯忙先过来指他干娘说道:‘你这么大年纪太不懂事。’”六十五回:“贾琏忙说:‘怎么说这个话,我不懂。’”以上例子说明,“懂”从明代开始明确有了“知晓”的意思,但与此同时,“懂”表示“懵懂”之义仍然存在,并沿用至今。

三、“懂”与“党”的义项转移

据胡文英《吴下方言考》,认为“党”有“知晓”之义,跟吴方言有关,云:“党音董。《方言》:‘党、晓、哲、知也。’案:党,晓也。今谚通谓不晓为‘不党’。”[5]徐复补释云:“胡为清干隆时武进人,首说党即吴下方言懂字,后人多继承之。”钱绎《方言笺疏》云:“今人谓之为懂,其党之转欤?”“党”古音端母阳部,“董”端母东部。“党”“董”双声,东阳为阳声韵旁转。“董”与“懂”声符相同,“党”当与“懂”也是一声音转之故。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云:“今谓了解为党,音如董。俗作懂,非也。《广韵》懂训心乱,今犹有懵懂之语。其义绝异。”姜亮夫《昭明方言疏证》[6]:“……元人以不党为不睹,不懂事为不睹事。”章炳麟说的话有理,我们通过第二部份的调查得知,“懂”的“知晓”之义一直到元末明初才出现,并且“懂”表示“懵懂”之义一直沿用至今。但若是说“懵懂”与“知晓”两个义项“绝异”,又有矫枉过正之嫌。

为了证明“懂”乃“党”的记音字,笔者查阅前文所提到的若干位作家及作品,胡文焕祖籍江西婺源,居于仁和(今杭州)。王骥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李日华,江苏吴县人。《古今奇观》作者抱瓮老人,真名不详,江苏姑苏人。《三言二拍》作者冯梦龙,苏州府吴县长洲(江苏苏州)人,编写过一部《山歌》,记录当时吴中的民间情歌。《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为何人,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此处就暂且搁置不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晚年移居北京西郊。除了记录北京口语的《老乞大新释》及无法确定作者籍贯的兰陵笑笑生之外,其余的作者均来自吴语区。因此,我们有理由确定“懂”字很可能是由吴语中表示“知晓”意义的“党”音转而来。或者说,“懂”即为“党”的记音字。当然,《老乞大新释》及《金瓶梅》中的“懂”表示“知晓”义与“党”的联系相去甚远。懵懂[7]有“糊涂、迷糊”之义,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杜子春聪明一世,懵懂片时。”糊涂是开始认识新事物时常有的状态,通过学习,人们才会从懵懂、糊涂的状态过渡到知晓、明了的状态。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懂”表示“懵懂”的意思恰恰是其表示“知晓”之义的开端。也就是说,这些“知晓”义的“懂”可能是从“懵懂”义引申而来的。

四、结语

通过语料梳理,我们知道,“党”是记录“知晓”之义的记音字,这个意义是从“美、善”义中引申而来,且用“党”表示“知晓”义很可能是从楚地或吴地的方言中来的。而“懂”作为后起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有“懵懂”之义,晚至元明才出现“知晓”义。这是因为懵懂与知晓有认知上的联系。因而吴方言中的“党”字“知晓”之义便日渐被“懂”所取代,也就是说“党”表示知晓的这个义项转移到了“懂”字上。而与此同时,“懂”字原有的表“懵懂”之义的义项依然保留着。这就是赵振铎和罗常培两位先生所说的“党”就是现代汉语的“懂”的原因所在。

注释:

[1]张之强,许嘉璐编:《古汉语论集》(第二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

[2]罗常培:《罗常培文集·第九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页。

[3]“懂”原作“董”,今改。

[4]甘小明:《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以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5][清]胡文英著,徐复校议:《吴下方言考校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110页。

[6]姜亮夫著,姜昆武校:《昭通方言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条。

[7]“懵懂”古书亦作“懵董”,乃同音借用,于本文论述无影响,兹不赘言。

参考文献:

[1][清]胡文英著,徐复校议.吴下方言考校议[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2][清]钱绎.方言笺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戴震.方言疏证序[A],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甘小明.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以《朱子语类》为中心[D].上海师范大学,2012.

[5]郭锡良编著.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姜亮夫着,姜昆武校.昭通方言疏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李莉.扬雄《方言》与现代关中话相关词汇的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4,(1).

[8]刘君惠,李恕豪,杨钢等.扬雄方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2.

[9]卢文弨.重校方言序[A],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罗常培.方言校笺及通检查序[A],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11]罗常培.罗常培文集·第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12]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

[13]王彩琴.扬雄《方言》借音字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4]吴泽顺.汉语音转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6.

[15]徐复.《方言》补释[A],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16]徐时仪.《朱子语类》知晓概念词语类聚考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7]张之强,许嘉璐编.古汉语论集(第二辑)[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8]章炳麟.新方言[A],章太炎全集(第七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9]华学诚汇证,王智群等编.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0]赵振铎.扬雄方言校释证序[A],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懵懂无知范文2

也许,我是一只小小鸟躲在鸟窝里依靠父母长大.冷了热了爸妈来陪,这是??陪伴着我令我在这一个清纯的世界得到幸福,是他们令我懵懂地长大,不管世界多大多宽,我依然会从中得到快乐,不管是烦恼还是不能解决的事情我们一起解决.

也许,我与书为友.记得那天吗?一个3岁的我已经跟爸妈吵着要看书了,即使有些字不懂我还是一边在学拼音,努力把书看完,那时后看完一本已经非常开心了,就像在蓝天下漫游仿佛就是一只蜜蜂在采这甜甜的蜜一?泳褪窃谟胍桓龈呱械娜怂祷耙谎?

也许,我无忧无虑地生活.成为一名小女警,坏人都怕我,我要把所有小偷坏人抓住,并把他们痛改前非.灾害来临时去救灾,把大家救出我将会非常发自内心开心.我希望可以拯救更多人!

懵懂无知范文3

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他在每个人身边都安排了一个守护天使。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总是憧憬着一段不属于自己的爱恋,即使最后伤痕累累,也愿意傻傻的付出,懵懵懂懂的花季年华,注定会在伤痛里度过吧!人生或许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人生匆匆几十年,正活泼有力我们何必把时间浪费在不属于我们的爱情上呢?或许放弃了那所谓的最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迷失时,在伤心时,在快乐时……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有两个“傻瓜”。那里,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在某个街角,还残留着一些不堪回首记忆,不想遗忘的记忆!

在梦破碎的时候,我努力的捡拾碎片,希望能够从新拼凑,可是无论我怎样努力,碎片就像水一样,划过我的指缝。原来,不是努力一切就可以重头再来。

懵懂无知范文4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实践

一、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不能“不知而行”

不知而行,是盲目的行;做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知道它何以有如此结果,同样毫无意义。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他说:“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王阳明从“知行合一”的观点出发,重点批判了“懵懵懂懂任意去做”的现象。在这里,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不可分离的关系,行不能无“主意”,故行不离知。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这句话大意是说,各个行业的人对自己的行业都是十分了解的。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党建工作者而言,“不知”就是没有认真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就是没有认真领会上级关于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和部署,就是没有认真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就是没有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如果在如此“不知”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懵懵懂懂”地开展工作,那就成了“冥行妄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理应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具体而言,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做到“四知”:一要知法律。学法、知法、懂法,是对党建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党建工作者必须具备高水准的法律职业素养,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二要知社会。党建工作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都根植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能与现实社会脱节。党建工作者要时刻站在与时俱进与时代紧扣的队伍最前沿,运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参与社会管理、干预社会生活。要主动了解社情民意,自觉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用群众工作统领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三要知企情。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实情,要想干好一项工作,不了解国情和单位企情是万万不行的。作为一名党建工作者,理应熟悉单位所处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单位人员构成以及单位目前发展态势、发展思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二、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不能“知而不行”

知而不行,是无用的知。获取真知的目的在于行。如果只是为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王阳明强调在“格致实功”的基础上“反身实践”,如果只知不行,则是“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他认为“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批判“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在这里,他着重强调的是知不能无手段,故知不离行。

对于基层党建工作者而言,“不肯着实躬行”就是随意降低工作标准,凡事浅尝辄止,敷衍了事;就是没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的工作部署,没有统筹兼顾整体任务和各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被动地、机械僵化地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要求;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注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大话空话套话连篇,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不图创新,不思改进,不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发展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墨守成规,拘守思想政治工作的旧形式,简单机械地照搬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敷衍塞责。

三、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知行合一”

懵懂无知范文5

一、那时花开,细雨蒙蒙

抬头,仰望明亮的天空,难以想象,一天之前,还是在下着小雨。我倚在街边的树上,背对喧嚣的街市,霎那之间,仿佛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夹着落叶的风从眼前呼啸而过,初夏。

是的,初夏的清晨。宁静的像从未有人来过。

头顶树的叶子并未长全,嫩绿色的,干净。

眼前划过一两辆自行车,但这并不打搅我对于美的感受。初夏,本就是一个如画的季节。繁华落幕,曾经叱诧风云的春花早已凋谢,叶也初长,学校门前的那株梨树,由洁白转为绿意横生。

那时花开,我撑着伞在树下停留。

雨打枝干,洁白散落一地。

仿佛是一夜之间,花开;又仿佛是一夜之间,花谢。

时间不为万物停留,就像流水停不住奔腾的脚步。

还记得细雨时,雨水从伞的边缘流下,打乱了水洼里平整的映影。不曾淋雨,却在干爽之下感到潮湿的气息。教室的窗子开着,风带着的雨撒在临窗的桌上。粉笔在黑板上跳跃,工整的书写着一条条公式定理。

呜呼,那时花开,细雨蒙蒙。

二、希望之船,航行水中

S从街的另一头走来,缓缓步入我的视线。她挽着我的手,在初夏清晨的街道上,安静的行走。红绿相间的瓷砖,灰白相隔的公路,浅色的天,深浓的绿,悠悠在眼前闪过。

我无法驻足停留,就像那天的纸船,被水推动着,慢慢向北。

路过水边,小孩在水边留下了纸船,写着自己满满的希望。我看着她,有点忧伤。曾经的我,何尝没干过这样的傻事?明知不可能实现,却还要傻傻地去做。

我偏头,看看S。抿嘴一笑。

我们的希望之船,在目光下走远。小孩呆呆地看着我们,不明白我们的意图。

意图?还有什么意图。我们不过是在缅怀童年的一切,是的,只是一切。

摇摇摆摆,走走停停。水流一直向北,跟随我们的脚步。

童年,不曾走远。在走走停停的希望之船上,我看见了我们,曾经的时光。

三、迷沙之城,懵懵懂懂

还记起风时,这里的空气里有着黄色的颗粒。小的用肉眼难以察觉。初夏的天,晴的突兀。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lost city(迷城)》,黄沙弥漫,就似是迷沙之城。

一切在沙中变得不甚明朗。

我好象也是这样,谁的年少时光里,都会有懵懂的存在。

S的表情,有些不开心。我淡淡的笑了,没去理会。

谁的年少时光里没有懵懂的存在?

在这个迷沙之城,我们懵懵懂懂的存在着。

四、乳色白雾,一笑倾城

看着着黄沙,我想到了去年的雾。雾啊,总是在神秘的微笑。

老校区的时候,雾在校园之间弥漫。那天是周一,升旗。我是当天检查的学生会成员,在乳色的雾里,在拥挤的人群里,穿梭而过。

雾浓,人影模糊。

我站在教学楼的下面,望不见对面的建筑。

那时啊,天天有雾。有人说,雾是鬼魂的无法落下眼泪。这里,就是所谓的伤城吗?

我无从知晓。

我想,那是雾的微笑吧。微微一笑,倾城。

五、风蚀记忆,一切归虚

路上,我们见到了C。此时,阳光明媚。

我的眼睛在炽烈的阳光下,微微迷茫。S,C和我,并肩走在路上。路过礼品店时,我看见架子上陈列着一排沙漏,我突然明白,风蚀的记忆,就像流沙一样,在指缝间逝去。

懵懂无知范文6

上车前的稚气

那是无拘无束的童年,每一天都会有阳光陪伴,在同年中的我们,稚气未脱。每天好似都是一个童话,很美好,每天好似都是一个梦,很快乐。

上车时的懵懂

童年过去了,我们一一踏上了青春这辆大巴,同身边的朋友一起,开始探索青春,一同驶向远方。

车飞快的开着,我们开始了旅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变了,变得高了,变得越来越成熟了。渐渐地,我们不再愿意将心中所想与父母分享,开始有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渐渐地,我们开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本子,那上面写了字,却不希望被任何人所发现;渐渐地,我闷的小宇宙爆发次数越来越频繁,不是与身边的人拌上两句嘴。

我们长大了么?心中的所有事物都是懵懵懂懂的。

下车后的成熟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离开这辆车,下车后的我们一定会怀念这段时光,那是有太多的难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