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降温范例6篇

大风降温范文1

一、试验材料及设备

1、供试仓房。1号仓为2009年建成的高大平房仓。该仓为东西走向,长59.7m,宽20.7m,粮堆高度5.5m。仓内风道布置为地上笼,一机四道,全仓共三机十二道。

2、供试粮食。1号仓储存小麦5374t,为2012年收获的二等硬质白小麦,容重781g/L,水分12.7%、杂质0.8%、不完善粒5.6%,于2012年10月入库。

3、试验设备。

(1)离心、风机3台,每台功率11KW,风量为19517m3/h,风压1401Pa,型号4-72N08C。

(2)轴流风机4台,型号T35-11,每台功率0.55KW,风量7818m3/h,风压145.5Pa。

(3)测温系统。北京佳华科技粮情检测系统。全仓共有测温电缆65根,测温点分四层,共260个点。

(4)干湿计2个。上海产圆盘式干湿计2个,分别置于仓内、外相应的位置测定温湿度。

(5)山东青州产QLY-4型粮食水分测定仪1台,仓内共设11个水分检测点。

二、试验方法

1、通风时间。2012年11月2日?2012年11月8日。累计通风时间:离心风机通风56h,轴流风机通风24h。

2、通风时机选择。通过对温湿度检测,白天平均气温在19°C左右,湿度在52%左右;而夜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湿度在61%左右。通过比较,夜间气温低、湿度适宜,因 此确定夜间开启风机降低粮温,可有效的减少粮食水分损失。

3、通风方式及操作方法。采用离心风机压入式通风,具体做法是:打开仓房门(仓小门)窗及通风口并正确连接风机和通风口、接通电源点动检查风机正反转,使之正常运转。当离心风机累计运转56h后,通过检查检测,仓内湿度增至92%,粮面表层(5cm)7_K分增至13.1%,仓温增至27V,仓内湿热排除较慢。为了更好的降温保水,于是采取停止3台离心风机的通风,仍然打开通风口,关闭门(仓小门)窗,开启4台轴流风机(采用吸出式),使仓内湿热气体快速的排除仓外。24h后经检测,仓温在21°C、仓湿在65%、粮堆表层水分在12.5%以内、粮堆上层温度在20°C左右,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效果评价

1、试验结果。经快速降温,该仓平均粮温由30.8°C降至17.6°C,降低了13.2°C,减小了温差;该仓的平均水分由12.7%降至12.4%,降低了0.3%,水分损失相对较小。通风前后粮温、水分情况见表1,通风前后粮温变化比较见图1,通风前后水分变化比较见图2。

2、单位能耗分析。根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的要求,地上笼机械降温通风单位能耗小于或等于0.04KW;h/(T.°C),该仓经快速降温,离心风机运转56h,轴流风机运转24h,粮温降幅为13.2°C,经计算试验仓单位能耗为0.027KW;h/(T.°C),符合规程要求。

四、结论

1、应用该方法降温,可在短时间内将粮温降至目标温度,能够有效的解决夏季粮食入库带来的粮温偏高和温差大的问题。

2、结果表明,利用离心风机压入式,轴流风机吸出式对入库新粮通风,能在短期内实现降低粮温、均衡水分、防止结露的目的,消除了储粮安全隐患,为实现低温储粮打下了基础。

3、储粮机械通风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人才的管理与技术的更新。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抓好关键环节,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储粮、绿色储粮,延缓粮食品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大风降温范文2

我区棉花生育期内农业气象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内降水量显著增多,但冰雹、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少,过程弱,利于棉花生长。

一、播种期

1、气候概况:四月上旬气温偏低0.3℃,中旬偏低0.9℃,下旬偏高4.8℃。降水量0.0mm,比历年偏少3.3mm。月内有三次天气过程  :(1)5-8日有微雨,7级左右偏北风,气温下降9.4℃。(2)15日多云有微雨,最大风力6-7级。(3)27-28日多云,有微雨。

2、播种期气候条件:播种阶段,5cm地温稳定通过了14℃。浮尘天气9天,雨日4天,降水量0.0mm。4月5-8日微雨,7级左右偏北风,过程降温9.4℃,致使7-12日气温维持较低,平均在9.1℃。但5cm地温始终保持在15℃以上,适合棉花播种出苗。

二、苗期

1、气候概况:5月气温比历年偏低0.4℃,其中上旬偏高3.6℃,中旬偏低3.0℃,下旬偏低1.5℃。月降水量7.5mm,比历年偏多1.1mm。月内有二次天气过程:(1)11-22日多云为主,有中量降雨,并有冰雹,5-6级偏北风,过程降温13.2℃。(2)26日多云,有小雨。月内有降水日数10天,浮尘天气7天。日照时数比历年偏少,比2004年偏多。

2、苗期气候条件:5月份上旬气温比历年偏高,降水偏多,无大风,满足了苗期的生理需求。利于棉花苗期生长。但15日、22日冰雹灾害使我团部分单位棉苗遭受严重损失。

三、蕾期

1、气候概况 :5月底-6月底 ,平均气温为25.6℃,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0℃。其中上旬偏高1.9℃,中旬偏高1.2℃,下旬偏低0.1℃(正常)。降水量23.0mm,比历年同期偏多13.6mm。月内有四次天气过程:(1)8-9日多云有微雨,风力5-6级,气温有些下降。(2)12-14日多云有微雨,最大风力8级,气温有些下降。(3)18-22日多云有大雨(18.8mm),气温下降2.6℃。(4)28-30日多云有小雨,5级左右偏北风,气温下降2.9℃。月内最高气温达35.2℃,日最高气温≥30.0℃的日数有27天,≥35.0℃的日数有1天,较历年偏少3天。

2、蕾期气候条件:平均气温在25—28℃有21天,高温天气少(一天),光照条件好于历年,适宜棉花生长,再加上此期间降水偏多,田间持水量大,现蕾快,棉株生长紧凑。6月14日18时我团出现8级大风,由于大风时间短,对棉花无多大影响。

四、花铃期

1、气候概况:6月底-8月底,7月气温平均为25.0℃,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低1.2℃。其中上旬偏低1.0℃,中旬偏低1.4℃,下旬偏低1.0℃。月降水量10.8mm,比历年同期偏少6.1mm。月内有三次天气过程影响我区:(1)4-9日有小雨,最大风力10级。(2)16-17日多云有小雨,风力5-6级,过程降温7.0℃。(3)30-31日有小雨,过程降温4.8℃。8月气温平均为23.0℃,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低2.0℃。其中上旬偏低2.3℃,中旬偏低2.6℃,下旬偏低1.3℃。月降水量11.3mm,比历年同期偏多0.5mm。月内有三次天气过程影响我区:(1)2-4日有小雨,5-6级偏北风,过程降温3.9℃。(2)12-13日多云有小雨,风力4-5级,过程降温5.2℃。(3)24-28日有小雨,最大风力9级,过程降温4.3℃。7、8月份日最高气温36.0℃,日最高气温≥30.0℃的日数40天,≥35.0℃的日数3天,较历年偏少11天。

2、花铃期气候条件:7、8月份≥15℃活动积温为1487.8℃,比历年偏少94.2℃。降水量偏多,无持续高温天气,没有造成棉花蕾铃大量脱落,对开花、结铃十分有利。7月9日的10级大风和8月27日的9级大风因时间短,对棉花无多大影响。

五、吐絮期

1、气候概况:9月份平均气温21.1℃,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0.9℃。上旬偏高2.4℃,中旬偏高0.2℃,下旬正常。降水量23.1mm,较历年同期偏多18.5mm。月内有三次天气过程:(1)9-11日多云有中雨,气温下降6.3℃。(2)24-25日小雨,5-6级偏北风。(3)27-30日大雨,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0℃。10月平均气温12.6℃,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0.6℃。上旬偏高1.4℃,中旬偏低0.5℃。降水量0.0mm,较历年同期偏少1.5mm。11-14日由于冷空气入侵,,造成我团地区有6-7级偏北风,伴有扬沙浮尘,过程降温7.7℃。

2、吐絮期气候条件: 吐絮期光照充足,气温偏高,吐絮畅快,初霜晚有利于棉花的采摘。

大风降温范文3

关键词:冰蓄冷;低温送风;特点;经济分析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ce cold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alysis of properties and economical on the ice colder temperatures put the wind with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o run , Analysis of ice with a cold temperatures to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an reduce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running cost, increase comfort.

Keywords:ice storage; cold air; characteristic;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B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特别是电网负荷率低,系统峰谷差加大,加剧了用电的峰谷矛盾,因此寻找新型的优越的制冷空调方式成为了现在的热门课题。

从空气处理机组送出温度较低的风,经高诱导比的末端装置送入空调房间,便构成了低温送风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低温送风系统降低了送风温度,减少了一次风量,从而减少了一次风处理设备,送风机及相应的送风管道,使得送风系统的初投资降低,而冰蓄冷系统又能提供低温冷冻水,因此,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便引起了制冷行业的重视。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减少峰值电力需求,降低运行费用

空调系统的风机大多在电力峰值时间运行,低温送风系统减少了峰值功率需求。对低温送风系统来说,送风温度越低,建筑规模越大时,低温送风系统消耗的功率相对越小。冰蓄冷利用移峰填谷,从而进一步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2.2初投资减少

低温送风使得系统的送风量减少,从而减小了送风系统的设备和风管的尺寸,因此降低了送风系统的初投资,所以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3用较低的房间相对湿度提高热舒适【1】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具有较强的除湿能力,降低了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在获得相同热舒适感的情况下,低温送风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增加了空气的新鲜感,使人感到更舒适。

2.4减少建筑的造价

低温送风系统中,由于送风量减少,空气处理设备和风管尺寸相应减少,使得占有的空间减小,所以建筑物的层高可以适当降低,从而降低了建筑的造价。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3.1管道保温

低温送风由于送风温度低,因此系统易结露,所以系统和管道的保温非常重要。

取保温层内表面传热系统a =9.3W/(m2.K),保温层外表面传热系统a=34.9 W/(m2.K),保温材料用50mm厚玻璃棉复合铝箔,导热系数S=0.044 W/(m.K);计算可知,当空调器盘管出口空气干球温度T=5℃时,周围环境空气干球温度T=33℃,相对湿度在73%以下,风道不会结露。在一般室内条件(27℃,50%)下,低温送风温度在8℃时,风口也不会结露【2】。在低温送风系统中,保温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一定要加强重视,避免出现结露现象。

3.2舒适性分析

采用低温送风的房间,盘管出口的空气干球温度降低5.5℃.可使相对湿度达到36%,而常规空调是50%-60%;相对湿度降低及25℃的室内条件(典型的低温一次风系统)可以在用区内产生清新而凉爽的感觉,同时较小的空气处理设备也减少了空调区内的噪音,因此也增加了舒适度【3】。所以采用低温送风使得空调房间的相对湿度降低,可提高空调房间的舒适程度。但是低温送风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也存在几个问题:

由于低温送风低于常规空调送风温度,所以如果直接送入空调区域,会形成局部温度过低,从而造成室内空气温度不均匀,影响到人的舒适性。

由于低温送风温度比较低,如果低于空调区域的露点温度就会引起“白雾“,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由于低温送风减少送风量会使得空调区域的换气系数减小,影响了人的舒适性。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经济分析

4.1降低运行费用

冰蓄冷可以移峰填谷,减少高峰期的用电量,降低运行费用。某纪念馆再空调系统改造仲采用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两台1056KW螺杆压缩机,54个蓄冰缸(总容量为124GJ)储存设计73%的空调负荷,可移荷1200KW,每年节约电费60万元-80万元【4】。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可降低系统的能耗,从而降低运行费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冷负荷要求变化大的场所更加适用。

4.2 降低基建的初投资

低温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减小,所以风机,冷冻水泵空气处理机组和水管相应减小,但也增加了末端装置和管道保温,但总的来说,投资还是比常规空调节省。几种空调系统投资比较见下表[4]

结论

低温送风系统空调系统是随着蓄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推广低温送风系统是推广冰蓄冷空调的关键,而冰蓄冷又促进了低温送风系统的发展,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蓄冷技术的改善,低温送风空调技术必定得到更大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马最良,姚杨,等.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Harmon J J,Yu H C.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low-temperature air distribution system.ASHRAE Tran.,1993,97(I):854-859

大风降温范文4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政策的出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全国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更加重视,投入不断加大,使全国设施面积逐年扩大,设施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与传统大田粮食作物生产之间争地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保证粮食作物的生产面积,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发文,禁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设施农业建设。这给全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设施农业向非耕地发展以及减少设施建设新增面积提高已有设施的周年利用率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日光温室具有节能、环保,能充分利用冬季休闲土地和劳动力的显著优点,但其土地利用率低,夏季休闲不能生产的缺点也严重制约着其进一步向现代化温室方向发展的中长期前景。对日光温室的技术升级已经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设施农业科研和生产的重大研究课题。

随着近年来日光温室跨度、高度和空间尺寸的不断加大,一些环境控制装备也开始在日光温室中尝试使用。如通常在连栋温室中使用的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农业休闲园以及专业化生产企业中的花卉生产和育苗生产的日光温室中已经开始使用,这对提高日光温室的周年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大型连栋温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降温措施,不论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在大型连栋温室中都比较成熟,但应用在日光温室中,由于日光温室体型和空间的特殊性,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尚有许多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湿帘风机系统降温原理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将湿帘安装在温室的一侧,风机安装在温室湿帘的对面一侧,当需要降温时,风机启动,将温室内的高温空气强制抽出,造成温室内的负压;同时,水泵将水打在湿帘表面,室外热空气被风机形成的负压吸入室内时,以一定的速度从湿帘的孔隙中穿过,导致湿帘表面水分蒸发而吸收通过湿帘空气的热量,使之降温后进入温室,冷空气流经温室,再吸收室内热量后,经风机排出,从而达到温室降温目的。

湿帘风机系统的构成

由以上降温的原理可知,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由湿帘加湿降温系统和风机排风系统两部分组成。湿帘加湿降温系统包括湿帘、支撑湿帘的湿帘箱体或支撑构件、加湿湿帘的配水和供回水管路、水泵、集水池(水箱)、过滤装置、水位调控装置及电动控制系统等,见图1。

湿帘风机系统在日光温室中的安装方式

湿帘风机系统设计安装中要求湿帘和风机分别安装在温室不同的位置,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尽量保持在30~50m的范围内。结合日光温室的结构形式和空间尺寸,湿帘风机的安装方式有以下几种。山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山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是日光温室安装湿帘风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分别将湿帘和风机安装在日光温室的东、西两堵山墙上(图2),温室一侧山墙进风、另一侧山墙排风,实现室内的纵向通风,排除室内热量。这种安装方法一般要求湿帘安装在温室的上风向,风机安装在温室的下风向,主要是为了减少风机阻力,提高湿帘风机降温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风向为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因为温室湿帘风机系统主要在夏季运行,而非全年或冬季运行。如果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按照上述风向要求布置湿帘风机时,在设计中需要将风机的风量加大20%。

由于日光温室长度一般都在60m以上,按照湿帘风机之间30~50m的合理设计距离,直接在日光温室的两堵山墙上分别安装湿帘和风机,由于距离超长,温室的降温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工作。为此,对于长度超过50m的温室,一般将温室分为两段,即在日光温室的中部增加两堵相距3~5m的山墙,将一栋温室分为两间,在中部两堵山墙上分别安装湿帘,在温室两端的山墙上分别安装风机,形成两间温室内不同方向的气流流场,如图3。湿帘风机运行期间,将中间两堵山墙之间的屋面打开,形成湿帘的进风口,可有效保证湿帘进风口气流的畅通。

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两堵山墙,浪费了一定的种植面积,中间山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附近室内种植作物的采光,但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日光温室长度超出湿帘风机有效工作间距的问题,权衡利弊,还是利大于弊。冬季湿帘风机系统不工作期间,也可以将中部两堵山墙用塑料薄膜覆盖,如同日光温室一样进行生产或作为温室管理的操作间放置农具、农资或供管理人员休息之用。此外,一般将湿帘的供水水池放置在中部两堵山墙之间,也避免了设置在温室中占用种植空间。关于在后墙设置两个湿帘的做法,文中增加了一种安装方法,见“后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室内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室内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也称为活动湿帘安装法。其原理基本和上述山墙湿帘-山墙风机中将超长日光温室分为两间安装湿帘风机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该方法用可拆装式简易隔墙代替山墙湿帘-山墙风机中永久性建设的中间两堵山墙,如图4a,因而也减少了建设成本。在夏季降温季节将湿帘临时安装在可拆装式隔墙上,打开相邻两隔墙之间的屋面,形成湿帘进风口,风机仍然像山墙湿帘-山墙风机中一样永久性地安装在温室的两侧山墙。度过夏季降温季节后,拆除湿帘及温室内隔墙,如图4b,封闭相邻两隔墙之间的屋面,即形成一间整体温室。由于取消了温室中部两堵永久性山墙,一方面减少了温室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冬季温室生产中由于中间山墙而产生的室内阴影,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后墙湿帘一前墙风机安装法

顾名思义,后墙湿帘一前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将湿帘安装在日光温室的后墙上,将风机安装在目光温室的前墙上,形成温室内横向通风的一种湿帘风机安装方法。由于湿帘和风机分别安装在日光温室的后墙和前墙上,相比前述将湿帘风机安装在山墙上的纵向通风系统,湿帘的安装面积和风机的安装台数将大大增加,风机与湿帘之间的间距也大大减小,湿帘风机的降温效果将明显增强。当然,所用的湿帘和风机的设备和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加,建设投资也随之提高。日光温室的后墙一般都是保温墙,墙体较厚,直接在后墙上安装湿帘,给温室冬季的保温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在实际应用中将后墙做成中空墙体,将湿帘安装在温室内侧墙体中,在外侧墙体上局部开设进风口(图5),由于两堵墙体之间为中空,阻力很小,所以,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到湿帘的入口表面,不会影响温室

夏季的降温,而到了冬季,只要对进风口局部加强保温,即可保证温室的整体保温要求,不会过多地增加温室的运行管理成本。

日光温室的前墙,也就是日光温室的南墙,是与目光温室的后墙相对应而提出的。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采光量,传统的日光温室采光屋面都是直接连到地面,所以一般也没有前墙。近年来,为了增强目光温室的保温性能,半地下室或称为下沉式结构日光温室开始大面积推广,这样也就自然出现了日光温室的南墙。但由于这种温室南墙实际上是一堵挡土墙(这也是提高温室保温性能的缘由),前面是无限深厚的土层,在其上直接安装风机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日光温室的南墙上安装风机必须对温室的结构进行改造。

对于半地下室温室,南墙必须形成独立的墙体,也就是说要在南墙的南侧留出风机排风的通道,这需要在通道的南侧再增加一道挡土墙,并要使该挡土墙高出地面一定距离,以防止地面雨水排入通道。此外,通道内也必须设置排水设施,以便能够及时排除雨雪天降落到通道内的雨雪,或者通道的顶部设置防雨顶棚。通道的宽度应以不影响风机排风为原则设置,但往往是增大通道的宽度,相应也提高了温室的造价,所以在具体工程中还是以牺牲风机的风量来缩小通道的宽度,一般通道宽度在1~2m之间。

对于超大跨度日光温室(温室跨度在10m以上),温室的高度也相应提高,这种情况下,采用半地下室结构对提高温室整体保温性能的作用将显著降低,为此,可直接将前墙砌出地面。这样,在南墙上安装风机将变得十分简单(如图6)。只要保证墙体高度满足风机的安装尺寸和排风要求即可。

温室中前墙结构如采用不透光砖墙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地面的采光,所以,这类温室大部分用于栽培床栽培,主要种植盆花或进行工厂化育苗。但如采用透光结构(图6),则地面栽培将不受影响。由于这种风机-湿帘安装方式造价较高,不适合于生产性温室,只在一些观光休闲性的日光温室中偶有应用。

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

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在温室的两端山墙上安装湿帘,在温室的前墙上安装风机。这种安装方法实际上温室中也形成纵向通风。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安装方法风机的数量(或风量)要与安装湿帘的面积相匹配,不能像后墙湿帘-南墙风机-样在整个南墙上均匀布置风机,而应将排风风机均匀布置在靠近温室中部的南墙上,主要目的是避免风机与湿帘之间出现气流的短路。

相比后墙湿帘-前墙风机的安装方法,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避免了对后墙的大规模改造,温室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增长了冷空气的路径,降温的效果将有明显的下降,但与温室中部山墙安装湿帘、两端山墙安装风机的降温效果相当。只是由于要在前墙上安装风机,需要对传统的弧形日光温室前屋面进行改造,使其能适应风机竖直安装,相应地也增加了建设成本,对温室内安装风机的局部位置也造成一定的阴影,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山墙湿帘-后墙风机安装法

山墙湿帘-后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在温室的两堵山墙上安装湿帘,在温室的后墙上安装风机(图7)。这种安装方法的通风降温效果与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基本相同,惟一的差别是风机(排风口)与湿帘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调换。但将风机安装在后墙上,相比安装在前墙上,避免了风机对室内的遮光,使温室内光照更加均匀。不过,由于日光温室的后墙为保温墙,在后墙上安装风机的工程量较前墙要大,而且冬季对风机口保温的处理难度也较前墙大。

前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前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在日光温室的南墙上安装湿帘,在两端山墙上安装风机。相比山墙湿帘-前墙风机安装法,这种方法安装的湿帘面积将会增大,而且气流在温室中形成横向流场,因此冷气流的分布也更加均匀,降温的效果也更好。与在南墙上安装风机的方法相比较,温室南墙前面的排风通道变为了进风通道,因此,通道的宽度可大大减小,相应地温室的建设成本也将降低。对于不设通风道的南墙(南墙高出地面的情况),也避免了风机排气的直吹,有利于两栋温室之间种植作物的生长。

后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

后墙湿帘-山墙风机安装法就是将湿帘安装在温室的后墙,将风机分别安装在温室两堵山墙上,形成温室内的纵向气流。相比后墙湿帘-前墙风机的安装方法,后墙湿帘-山墙风机系统由于排风风机数量少,所以总排风风量也小,因此。在确定湿帘面积时应与配套的风机流量相适应,不能整堵墙上都安装湿帘,这样会使流过湿帘的风速降低,影响湿帘的效率。此外,在与风机近处的湿帘通风量大,到温室中部的湿帘通风量减小,会形成气流短路,使温室中部空气的降温效果变差。同时,湿帘安装面积增大,相应也增加了温室的建设成本。所以,这种安装方法一般总是将湿帘集中安装在温室后墙的中部。湿帘风机系统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1)湿帘、风机的布置一般应为湿帘在温室的上风向,风机在温室的下风向布置。

(2)湿帘进气口不一定要连续,但要求分布均匀,如进气口不连续应保证空气的过流风速在2.3m/s以上。

(3)湿帘进风口周边存在的缝隙需密封,以避免热风渗透影响湿帘降温效果。

(4)湿帘供水在使用中需进行调节,确保有细水流沿湿帘波纹向下流,以使整个湿帘均匀浸湿,并且不形成未被水流过的干带或内外表面的集中水流。

(5)保持水源清洁,水的酸碱度在6~9之间,电导率小于1000uΩ。水池须加盖密封,定期清洗水池及循环水系统,保证供水系统清洁。为阻止湿帘表面藻类或其他微生物的滋生,短时处理时可向水中投放3~5 mg/m3的氯或溴,连续处理时可投放1 mg/m3的氯或溴。

(6)湿帘风机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水泵停止30 min后再关停风机,保证彻底晾干湿帘:湿帘停止运行后,检查湿帘下部汇水水槽中积水是否排空,避免湿帘底部长期浸泡在水中。

大风降温范文5

2015年8月10日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称,未来几天,江西省大部分地方仍将维持晴热高温天气,但午后到晚上盆地西部局部地方有雷雨或阵雨,伴有短时阵性大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未来几日影响江西省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2.关于“午后到晚上盆地西部局部地方有雷雨或阵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午后的阵雨多属于对流雨

B.晚上西部山区的降水可能由谷风带来

C.类似的雷雨或阵雨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很常见

D.夏季午后气温高,空气上升运动强烈,易造成雷雨或阵雨

读我国渤海区域图(图1)和烟台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3~4题。

3.烟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受海洋影响,冬季河流不结冰

B.夏季比我国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C.气温年较差小,是避暑圣地

D.夏季降水多地形雨

4.烟台平均每年有29天的冷流降雪日,被称为“雪窝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临海,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②西北季风途经渤海时,起到增湿作用,水汽含量较大;③冬季气温低,因而降水形式为雪;④位于山东丘陵西北侧,多形成地形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内罗毕为肯尼亚首都,气候十分宜人,全年雨季分为雨季和小雨季。结合肯尼亚示意图(图3)和表1回答5~7题。

5.对内罗毕气温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年均温低,属于温带气候

B.年温差小,主导因素是地形

C.气温变化受直射点纬度影响

D.7月气温低和云量多少有关

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内罗毕的雨季和小雨季分别位于:

①3~5月;②5~7月;③10~11月;④12~次年1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内罗毕的降水多属于: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地面锋线逼近时,降水更强,能见度变坏,风速显著加大。当锋线过境时,则风向由东南急转为西南,气压变化趋于平缓,降水减弱、停止。”此为北半球某气象站某时段的天气变化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该气象站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9.该天气系统最可能出现在图4中:

图5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兰州和拉萨两市的气温与降水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a、b、c、d依次表示:

A.拉萨气温 兰州气温 兰州降水 拉萨降水

B.兰州气温 拉萨气温 兰州降水 拉萨降水

C.拉萨气温 兰州气温 拉萨降水 兰州降水

D.兰州气温 拉萨气温 拉萨降水 兰州降水

11.有关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在地降水少是因为深处内陆河谷,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B.b所在地降水稍多是因为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

C.c所在地气温年较差小是因为受季风影响小

D.d所在地气温日较差大与地势高、空气稀薄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4分)图6为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画出M地的风向,并说出绘图过程。

(3)请在图7中简要绘出北京未来几天气温和气压变化示意图。

13.(32分)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8),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原因。

(2)有人说甲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你是否赞同该说法,说出你的理由。

(3)从气候角度评价甲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C 7.A 8.B 9.B 10.A 11.D

12.(1)M(2分) M地等压线比N地密集(3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3分),风力更大 (2)图略(2分) 做法:首先作出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2分),由高压指向低压(2分),垂直于等压线(2分),然后向右偏转30°左右(不能超过45°)即可(2分) (3) 如图9所示(每图3分)。

大风降温范文6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辽宁大连;1951―2009年

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12-03

AnalysisonClimateChangeCharacteristicsinDalianCityfrom1951to2009

ZHAO Dong-yan

(Dal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Dalian Liaoning 116001)

AbstractWith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Dalian City from 1951 to 2009,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sunlight hours,wind speed,evapor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spring and 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more than summer and autumn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more than maximum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had no obvious variation;annual sunlight hours,average wind speed,evaporation decreased;the evapo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nlight hours,average speed,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Key wordsclimate change;characteristics;Dalian Liaoning;from 1951 to 2009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1-6]。为了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连市气候变化趋势,笔者利用1951―2009年大连市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大连市的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及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等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区域自然概况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地处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2′,濒临黄海和渤海。大连地区是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大连观象台1951―2009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2结果与分析

2.1气温变化特征

2.1.1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月变化特征。1951―2009年大连市年平均气温为10.8 ℃。用线性倾向估计气候变化趋势,并用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由表1可知,大连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倾向率为0.331 ℃/10年,相关系数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年平均气温最低为9.3 ℃,出现在1957年和1969年,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2.3 ℃,出现在2007年(图1a),两者相差3.0 ℃。从月平均气温看,最冷月份为12月,平均气温为-8.9 ℃,最热月份为8月,平均气温为24.2 ℃(图1b)。

2.1.2平均气温季节变化特征。由图2可知,大连市1951―2009年四季平均气温变化明显,均呈上升趋势。1951―2009年,大连市春季平均气温为9.6 ℃,最低为7.5 ℃,出现在1955年和1956年,最高气温为12.1 ℃,出现在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为22.5 ℃,最低为20.1 ℃,出现在1976年,2000年前后出现4次显著高温,分别为2000年的24.8 ℃,1997年的24.6 ℃,1999年和2001年均为24.1 ℃。秋季平均气温为13.4 ℃,最低为11.4 ℃,出现在1981年,最高气温为15 ℃,出现在2005年。冬季平均气温为-2.5 ℃,最低为-6 ℃,出现在1967年,最高为0.4 ℃,出现在2006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分别为0.454 ℃/10年和0.432 ℃/10年,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分别为0.225 ℃/10年和0.206 ℃/10年,说明年平均气温上升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的贡献。

2.1.3极端气温变化特征。1951―2009年大连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15.1 ℃,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倾向率为0.623 ℃/10年,相关系数为0.403 8,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年极端最低气温最小值为-21.1 ℃,发生在1970年,最大值为-8.5 ℃,发生在2007年(图3a)。1951―2009年大连市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32 ℃,呈上升趋势,上升倾向率为0.258 ℃/10年,相关系数为0.266 0,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年极端最高气温最小值为29.2 ℃,发生在1976年,最大值为35.3 ℃,分别发生在1972年和2004年(图3b)。

2.2降水量变化特征

2.2.1年降水量变化及月变化特征。1951―2009年大连市年降水量变化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617.6 mm,最高降水量为970.2 mm,发生在1951年,最低为1999年的258.2 mm,最高降水量是最低降水量的3.8倍。由年降水量线性趋势拟合可以看出,大连市1951―2009年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20.116 mm/10年,呈现出降水量减少趋势(图4a)。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192 8,未通过0.10检验标准(表2),说明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大连市月降水量差异明显,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1%,尤其集中在7―8月,这2个月的降水量基本达到全年降水量的50%,1―2月降水量非常少,均不足10 mm(图4b)。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2季节降水量变化特征。1951―2009年,大连市春季平均降水量为91.4 mm,最大为1974年的196.2 mm,最小为1976年的23.3 mm。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3.267 mm/1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83.4 mm,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17.040 mm/10年。夏季降水量最大值发生在1976年,为652.5 mm,最小值发生在1999年,为132.1 mm。秋季平均降水量118.1 mm,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 -5.612 mm/10年。秋季降水量最大值发生在1992年,为349.3 mm,最小值发生在1997年,仅有31.1 mm。冬季降水量平均值为24.6 mm,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 -0.661 mm/10年,减少趋势不明显。冬季降水量最大值为1979年的63.2 mm,最小值为1998年的1.9 mm(图5)。可以看出,大连市1951―2009年,只有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尤其以夏季降水量减少最多。各季节降水量序列相关系数均未通过0.10检验标准(表2)。

2.3日照变化特征

1951―2009年大连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722.4 h,呈现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倾向率为-33.302 h/10年,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347 7,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1951―2009年大连市日照时数最高为1978年的3 051.9 h,最低发生在2003年,为2 370.7 h(图6a)。根据1951―2009年大连市的月平均日照时数来看,5月日照时数最多,达到279.3 h,12月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81.9 h。在5―9月的生长季,平均日照为246.1 h,其中7月日照时数最少,比平均值低28.9 h,可能与当月阴雨天气较多有关(图6b)。

2.4平均风速变化特征

1951―2009年大连市年平均风速4.8 m/s,呈现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变化倾向率为-0.267 m/(s・10年),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634 0,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1951―2009年大连市平均风速最大值为1956年的6.2 m/s,最小值发生在2007年,为2.8 m/s(图7a),2005―2009年年平均风速在3 m/s以下。根据1951―2009年大连市的月平均风速来看,4月平均风速最大,达到5.5 m/s,8月平均风速最小,为3.8 m/s。冬春两季平均风速较大,均达到5.2 m/s以上,而夏季和秋季平均风速较小,夏季平均风速仅有4.1 m/s(图7b)。

2.5蒸发量变化特征

1951―2009年大连市年平均蒸发量为1 493.8 mm,年蒸发量最大值为1983年的1 961.1 mm,最小值发生在2006年,仅有1 056.6 mm。1951―2009年来,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33.755 mm/10年,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280 6,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说明了年蒸发量下降的趋势较为显著(图8a)。从1951―2009年大连市的月平均蒸发量分析,5月月平均蒸发量最大,为210.8 mm,1月月平均蒸发量最小,仅有45.3 mm(图8b)。年平均蒸发量为年平均降水量的2.4倍。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0.700 7,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说明了二者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年蒸发量与年平均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515 3,也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相关性也非常明显。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256 2,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而年蒸发量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仅为-0.154 4,未通过信度检验,说明二者相关性不明显。综上所述,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为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为负相关。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9年大连市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各季节平均气温也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1951―2009年,大连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明显。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尤以夏季降水量减少最多,只有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月降水量差异明显,7―8月降水量基本达到全年降水量的50%。大连市年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5月日照时数最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大连市年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4月平均风速最大,8月平均风速最小。从季节平均风速上看,冬春季平均风速大,夏秋两季平均风速较小。大连市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5月月平均蒸发量最大,1月月平均蒸发量最小。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4参考文献

[1] 陈隆勋,朱玉琴,王文,等.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J].气象学报,1998,56(3):257-271.

[2] 任国玉,吴虹,陈正洪.我国降水变化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322-330.

[3] 陈文海,柳艳香,马国柱.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J].高原气象,2002,21(3):251-257.

[4] 陈隆勋,周秀骥,李维亮,等.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J].气象学报,2004,62(5):634-646.

[5] 廉毅,倪超玉.吉林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1997,8(2):19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