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籍范例6篇

调张籍范文1

1 关于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性

(1)古籍文献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原始记载。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利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延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籍文献的记载,换句话讲也就是对古籍文献的保存有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明的继承与发扬。

(2)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古籍文献不属于图书馆的“私有财产”,它是属于全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古籍文献中所记载下来的优秀内容对于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古籍文献进行有效的利用也可以加强并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明的演进与发展。

(3)古籍文献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精神资产。古籍文献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损坏或者丢失就会很难再修复或者找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一种损失,正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才使得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很多优秀的古籍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保存延续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故应该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高对现存古籍文献的保存完整度。

2 危害古籍文献保存的因素

我国图书馆里所保留下来的古籍文献多数为纸质材质,尽管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籍文献所采用的纸张在使用寿命方面也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其流传时间过长依然无法避免一些危害因素的侵袭。总体而言,危害古籍文献保存的因素可以大体分为两种,即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上文中所提到我国古籍文献所使用的纸张在使用寿命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纸张本身是以植物为原材料所制作而成的,而又要应对漫长的保存时间,故其弱点也就逐渐突显出来,例如质地疏松、含微生物多、容易发霉、易受潮等等。最终对古籍文献的保存造成危害的因素可以大体分为光度、温度、湿度、霉菌、灰尘以及昆虫等等。首先,由于古籍文献的纸张都是有一些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主要成分构成,再强光的照射之下非常容易发生氧化作用,进而使纸张发生变黄、变脆的结果,故强光对其危害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温度与湿度是对古籍文献的保存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古今文献的保存,高温会加速古籍文献纸张的老化。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储藏温度升高和降低20摄氏度的情况之下,古籍文献纸张的寿命会相差20倍之多。另外,湿度因素对于古籍文献的影响更为明显,湿度可以直接对古籍文献纸张的含水量产生影响,湿度过高则纸张的含水量增高,纸张中的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成分易发生水解进而降低纸张的柔韧性;湿度过低则纸张的含水量过低,这种情况下纸张容易变脆进而柔韧性降低。第三,一方面霉菌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特点,另一方面古籍文献本身所使用的纸质以及修补时所用的淀粉浆糊都为霉菌的繁殖提供的合适的外部环境,霉菌一旦在古籍中大量繁殖就会迅速扩展,造成非常大的损害[2]。

(2)人为因素。影响古籍文献保存的人为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工作者的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制定明确、具体的保护措施,另外其对古籍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充分,对于正在或者已经受损的古籍文献持有听之任之的态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加速自然环境因素对古籍文献损害的原因。其次,借阅者的不良阅读习惯对古籍文献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些阅读者在借到的古籍文献中乱写、乱画、乱卷、乱折甚至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撕掉某篇内页等,除此之外,还有的借阅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将手上的油渍、污垢沾到古籍文献中,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古籍文献的寿命。

3 提高图书馆对古籍文献保存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对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管理制度。图书馆中的管理层应该针对古籍文献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个规章制度应该主要用来对古籍管理者以及借阅者进行约束。对于古籍管理工作者,应该要求其将古籍按照不同类目整理、编册,对古籍文献进行定期打扫、清洁,对古籍的存放环境进行定期通风等等方面。对于借阅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求:首先,借阅者接触古籍之前应该保证手上干净、卫生。其次,借阅者只能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不能私自将其带出。最后,严禁阅读者在阅读古籍的过程中出现在古籍上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

(2)不断改善古籍文献的保存环境。图书馆中的古籍文献保存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合适的温度、湿度、光度等因素会对古籍的保存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霉菌、昆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应该适当调整图书存放位置,增加窗户、空调等配置设施,改善古籍文献的保存环境。如此一来,必定可以大大延长古籍文献的寿命。

(3)提高古籍文献管理工作者的保护意识。古籍文献管理人员在古籍保护以及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健全的规章制度也只能起到表面的约束作用,要想促进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长期发展只能不断提高管理者对古籍的保护意识。加强古籍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不断深化管理者对古籍文献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培养起管理者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4)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加强对古籍的修复。要想有效的延长古籍文献的寿命,图书馆还应该不断提升对古籍的修复技术。古籍修复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和枯燥的工作,古籍修复人员首先应该热爱修复工作[3],在充分继承传统修复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对已经或者正在受到损害的古籍进行技术修复,不断提高古籍的修复率,尽最大努力提高古籍文献的寿命。

(5)积极改善工作环境,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古籍文献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枯燥且薪酬不高的工作,对于管理工作者职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现实中,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管理人员存在很大的流失,很多人因为薪资过低或者工作枯燥等原因选择离职,这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非常不利。故应该适当的提升薪资待遇并改善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中来。

调张籍范文2

第一,空白体现不同种类书籍的特征,满足不同心理需求。一种书籍在整体设计上要控制版面的空白率,有些书籍版面空白率低,有些书籍版面空白率高。通常儿童类、时尚类书籍版面空白率低,这些书籍都尽可能地使图片和文字充满版面,用丰富的色彩与内容紧紧抓住读者,凸显了其商业性和宣传性。相比之下,文学性书籍空白率较高,尤其是散文、诗歌等书籍出现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的出现除了特殊的格式要求以外,也反衬出文字更加重要,字字珠玑,留给人们思考空间,让人细细品味,并且体现书籍典雅、脱俗的气质,有“书卷气”。

第二,空白调节阅读节奏,控制书籍的张弛。在当代,书籍设计已经不仅仅是图文排版,也不单纯是封面设计,书籍设计是对内容新的认知、新的创造,因此书籍设计越来越多地干预书籍内容,用设计思维解读、烘托、催化书籍内容。书籍设计者越来越像导演,控制剧情的发展,调度各种元素演绎剧本的内容。然而再好看的视觉大片,仅仅有无休止的紧张刺激也会让人生厌,因此在书籍内容的舒缓处或在紧张情节过后,适度地多留出些空白,让读者有一小段时间思考或平复心情,会让读者回味无穷。

第三,空白使版面层次清晰,凸显主题。初学书籍设计者为了突出标题文字往往采用增大字号的方法,虽然这种方式确实能引导视觉流程,但一味地使用就使书籍变得庸俗。而使用空白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用周围空白把标题“孤立”起来,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就如同人们的视线总能集中于舞台之上的演员,而台下有再多观众也无人关注。一个标题或一段文字周围空白的大小决定了它们的重要程度。

第四,空白给人们提供了作批注的空间。空白的实用性之一就是让读者能在其中写入注释、提要、批语、警语等文字。批注是学生学习必用之功,也是读书人风雅之事,一本读过的书上若是留下大量的圈点和批注,就足以证明此书的价值。但现代一些教材设计过于吝惜空白,在正文周围留白太少,导致学生书写最纤细的小字仍很拥挤,这就不能达到设计的功能性目的。

第五,空白是体现纸张美感的最佳方式。《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①的四原则中就提到了材质之美,吕敬人在《书艺问道》中也提到“器物之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美”。②因此,特殊的纸张之美可以代替图文之美,留一片空白,让人摩挲、欣赏,读书又怎会是一件枯燥的事呢?随着电子图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实体书将会走向中高端市场,材质美将是其对抗电子图书的有力武器之一。再次,书籍版面上空白都存在于什么地方呢?空白通常可分为整体空白、间隙空白和图底空白。,书籍正文的整体空白由较为固定的几部分组成:天头空白、地脚空白、书口空白、订口空白,这四块空白围绕版心,所以要和版心一同布局。设计者在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书籍的风格性和功能性,同时也要考虑比例关系和视觉美感。除此以外,整体空白还存在于篇章或页面的开头和结尾处。间隙空白存在较多,一般有字距、行距、段间距、栏间距、图文间距等。字距、行距、段间距都与字体、字号相关联,但段间距更加灵活,在章节较多、结构复杂的书籍中适当加大段间距,使其与行距区分开,会达到清晰、明朗的效果,也使文章更“透气”,读者不会因为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产生抵触情绪。栏间距和图文间距一般相同,一定要大于行距。

调张籍范文3

【关键词】 古籍;中医;图书馆调查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工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2006年2月-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项目组对全国中医药古籍保存、保护等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工作,对全国中医专业图书馆及部分公共图书馆在中医药古籍资源、古籍保护与修复、保护环境与场所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时间与调研单位

2006年10月-2008年6月,本项目组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收载、中医古籍藏量在200种以上的单位进行了调研(剔除保存条件过于简陋的单位),其中中医院校图书馆为调研重点单位。列入数据统计的有中医专业图书馆25家、省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35家。

中医专业图书馆分别是: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北中医学院图书馆、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分别是:济南市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天一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

1.2 调研方式

发送调研表: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及召开全国中医古籍工作会议等方式发放调研表,指导填报调研材料。实地调研:对于个别古籍藏量丰富,但因缺乏古籍从业人员、无法填报调研数据的图书馆,采取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对于一些填报数据不详,而又需要补充了解的,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再次调研。资源共享:通过相关课题的合作,获取各单位可以共享的调研资料。

2 中医古籍保存、保护现状

2.1 中医古籍的数量与规模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共藏书28 324种;35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共藏有中医古籍21 814种。

中医古籍收藏数量情况,以北京、上海两个地区为主,分别为13 456种和6 080种;其他省藏书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江苏、浙江、天津、四川、吉林、辽宁、山东、广东、安徽、黑龙江、湖北、陕西、河南、湖南、内蒙古自治区、广西、甘肃、山西、江西、云南、贵州、青海。

2.2 古籍破损状况

2.2.1 破损数量

古籍破损是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全国大型省级综合图书馆相比,中医专业图书馆藏书条件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图书馆根本达不到古籍保护的要求。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为例,馆藏古籍约103 000册,其中破损程度严重者近10 000册,中等程度破损者约有10 000余册,轻度破损者多达15 000余册,三项总计约占总馆藏的1/3[1]。

2.2.2 破损类型

古籍破损主要类型有:霉蚀、虫蛀、鼠啮、烬毁、水渍、絮化、粘连、磨损、撕裂、酸化、老化等,其中虫蛀、磨损、酸化、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医古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仅遭受自然的侵蚀,如水渍、烬毁、霉蚀、虫蛀、鼠啮等,也受到人为的损坏,如磨损、撕裂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酸化、老化现象特别突出,严重威胁到对中医古籍的保存;第二,中医专业图书馆的古籍藏书主要是经过国家调拨、社会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途径收集的,在入库前,原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所以虫蛀、磨损、撕裂等比较突出,虽经过修补后,仍然存在缺页、虫蛀、霉蚀、烬毁、磨损、撕裂等痕迹;第三,长期以来,因受投入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古籍藏书的书库环境、保护设备及保管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造成藏书受潮、尘污、霉变、粘结等现象[2]。

2.3 古籍修复

2.3.1 修复人员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仅有6家图书馆配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人;工作25年以上1人,15~25年2人,5年以下5人。

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5家图书馆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81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2人,无职称者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2人,中学学历24人;工作20年以上23人,15~20年15人,5~14年22人,5年以下21人。

2.3.2 修复设备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基本上都没有现代化的机器修复设备,修复人员主要还是使用一些简单的修复工具,如锤子、剪刀等,仅能进行简单的手工修复。35家公共图书馆中虽然也是以手工修复为主,但已有些图书馆配备了一些现代化的修书设备,如纸浆修补机等。

2.3.3 修复档案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仅有3家图书馆建立了修复档案,占12%。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已建立修复档案数据库,正在完善与推广中。而公共图书馆随着馆藏古籍修复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开始逐步建立馆藏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

2.4 藏书环境

2.4.1 温湿度控制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7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设有空调系统,占28%。设有空调系统的古籍库房温度平均控制在19.7~23.8 ℃,最低温度为10 ℃,最高温度为30 ℃;湿度平均控制在38.8%~56.2%,最低湿度为20%,最高湿度为65%。除了空调系统外,图书馆一般都配有温度计、湿度计。

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4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设有空调系统,占68.6%;有18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空调系统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占51.4%。设有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古籍库房温度平均控制在18~22 ℃,最低温度为12 ℃,最高温度为30 ℃;湿度平均控制在50%~60%,最低湿度为40%,最高湿度为70%。除了空调系统外,图书馆一般都配有双金属温度计、毛发湿度计、除湿机等来调节湿度和温度。

2.4.2 防火设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20家图书馆具有防火措施,占80%。具体的防火设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普通喷水自动灭火系统、烟感器等。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31家图书馆具有防火措施,占88.6%。具体的防火设备有: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二氧化碳气体、1301气体、烟必净惰性混合气体、溴代三氟甲烷气、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等。

从两者对比来看,各个图书馆都很注重防火工作,尤其是在防火设备的选用上,气体灭火器更为方便实用。

2.4.3 防盗设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17家图书馆具有防盗措施,占68%。具体的防盗设备有:防盗门窗、防盗锁、监测摄像头、红外和监控系统等。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30家图书馆具有防盗措施,占85.7%。具体的防盗设备有:双门锁及门禁系统、通道门防入侵报警、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电脑监控无线防盗报警器、ANDOVER楼宇自控系统、红外、微波双监、探头摄像监控系统等。

从两者对比来看,公共图书馆使用防盗设施的情况比中医专业馆要更为普及。

2.4.4 防酸设施及脱酸技术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和35家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具体的防酸措施及脱酸技术。由于目前的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许多图书馆的古籍善本文献正在加速酸化和脆化,与一般的机械性破损相比,古籍纸张的老化,更是大批珍贵古籍面临的现实威胁。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进行了纸张酸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平均为5.41,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低于5.0,部分书籍的pH值甚至降到了4.5。这与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类似检测相比,pH值明显降低,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照此酸化速度发展下去,50年后其馆藏古籍文献的pH值就将普遍降至5左右。而当pH值在5.0以下时,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3]。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对古籍善本进行脱酸、去酸和防酸化工作。而就中医行业而言,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还属于空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大。

2.4.5 防虫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均有防虫杀虫措施。主要的防虫药物或设备有:樟脑丸(或精片)、中药芸香草、中药杀虫剂、防虫纸、樟木柜等。这些防虫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虫效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14家图书馆具有防虫杀虫措施,占40%。具体的防虫杀虫药物或设备有:樟脑精块、樟木材料设备、防蠧线、自控式档案杀虫防霉机、低温冷冻柜等。

其中,樟脑丸、樟木柜、低温冷冻柜的使用广泛,其防虫杀虫效果得到普遍的认同。低温冷冻杀虫技术具有杀虫效果好、对图书纸张和字迹无不良影响,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

2.4.6 防潮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所采取的防潮措施都只是定期开窗通风、控制书库的温湿度等简单的措施。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这样的防潮效果并不十分有效。35家公共图书馆中,大多图书馆也没有很好的防潮措施,只有少数图书馆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南京图书馆就利用真空技术来包装保护善本书,即把已缩微拍摄过的、已数字化的或是利用率极少的善本书装进PVC塑料袋内,然后将袋内的空气抽出密封,最后放置于樟木箱内或书架上。这样既可以防虫,又可以防潮[4]。

2.4.7 防尘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采取的防尘措施都只是制作函套、樟木柜、铁皮柜、玻璃柜等,个别图书馆配有吸尘器。35家公共图书馆中,除了以上的防尘措施外,有一些图书馆还配有空气净化器、中效过滤器等,这些措施都能起到防尘作用,防尘效果也很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2.5 再生性保护

在调查的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6家图书馆对馆藏的部分古籍采取了缩微复制、数字化扫描或影印出版等再生性保护措施,占24%。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行业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带头单位,而且影印出版的《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备受各界好评[5]。在调查的35家公共图书馆中,均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再生性保护工作,尤其是大型图书馆的工作影响很大。如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字化资源服务成效显著[6];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受到国内外关注。

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中医古籍资源有待进一步深入调研

建国几十年来,国家通过收集、调拨、购买等方式把90%以上的古籍集中在全国公藏图书馆和文物单位中。但由于古籍整理经费不足、人员短缺,许多藏书单位没有对古籍进行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因素。《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第三次全国中医古籍资源调研的成果,该书虽然已问世,但并不代表中医古籍资源调研工作的结束。目前,中医古籍资源存世情况尚未完全查清,一些中医古籍孤善本及流失海外的品种线索还不清楚,对中医古籍的资源调研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努力。

3.2 亟待修复的古籍数量多、修复人员少、修复手段落后,矛盾突出

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有100余人,即便是不眠不休地进行工作,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 000万册的古籍修复任务。全国古籍修复人才除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着学历较低(大都是大专以下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职称较低、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下者不足1/6)等情况。因对古籍文献知识和生物、物理、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限制了古籍修复人员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国内高等教育系统目前也没有开设古籍修复专业,修复行业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师带徒”的经验传授阶段,没有把古籍修复和保护从传统技艺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优秀技艺难以推广传播[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而我国图书馆至今尚未建立文献保护国家实验室,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实验手段,科研单位对纸张的研究成果很少应用到图书馆的修复和保护中,使得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难以科学化[7]。因此,不断壮大中医行业古籍修复队伍,不断提高古籍修复人员的技能,研制、引进先进修复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3.3 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各馆层次不一,差距较大

由于重视程度、藏书量、财力和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图书馆对于本馆古籍的保存和保护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古籍藏量多的图书馆往往比较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在财力和人力上的投入也比较大,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也比较好,而且也具备有进一步改善保护条件的基础和可能性。但是古籍藏量少的图书馆则不会对于所藏的古籍给予过多的重视,有的甚至是忽视。对于这样的图书馆在短期内改善古籍保存环境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医古籍分布分散,其中包括有不少小型图书馆。因此,如何解决不同规模图书馆的馆藏条件差异问题,尤其是小型图书馆的古籍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也是中医行业古籍保护的一个突出问题。

4 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4.1 发挥各级政府和领导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对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经费支持是做好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国家和政府对于古籍保护工作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而在充分发挥古籍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在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有力保障,从而有计划地改善古籍装具和保存环境、增加古籍修复设备。

4.2 实施古籍普查,摸清情况,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中医古籍普查工作只是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的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全国现存中医古籍收藏的数量、级别、破损和保存与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珍贵古籍名录;开展切实的保护修复措施,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抢救性修复濒危古籍,改善珍贵古籍的存藏条件,并力争在保护古籍原本的同时,通过数字化、影印出版、缩微等方式充分利用古籍文献的价值;广泛听取来自古籍保护工作者、古籍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意见,各古籍收藏单位进行交流与协作,增强古籍保护意识,广泛深入地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4.3 加强中医古籍保护、修复人才培养

古籍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改变当前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现状,形成多层次的古籍保护、修复人才梯队。除了政府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外,还应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有计划地输送合格人才前往国家图书馆或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全国中医古籍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4.4 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保护

建议藏书量少、保存条件差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保护,如赠送、有偿出让、代管。

由于一些小型的图书馆目前确实缺乏财力和人力,可选择一个财力人力比较充足、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且有妥善保管古籍的综合能力的大型图书馆,将馆藏古籍全部或部分或复本予以赠送或有偿出让;也可将所藏古籍转运到保存条件好的大型图书馆,双方签订代管协议,其所有权仍归原馆所有,代管图书馆对其图书进行整理和保护,并可享有查阅的权力。

4.5 通过交流与合作,形成较完善的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体系

2007年5月底,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完成了在中医行业内进行传统医药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初审及提交工作。2007年9月以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牵头组织开展全国中医行业的39家图书馆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珍贵典籍名录》的相关工作。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向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报了“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现已获正式批准。鉴于多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基础及在全国中医行业内的牵头与示范作用,可通过与全国中医专业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中医行业古籍保护管理与技术体系,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医行业内古籍保护应用标准,以利于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 结语

中医古籍资源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的中医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初步展开,但仍然存在很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配置和修复人员配备方面。古籍的保存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战斗在中医古籍保护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此呼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裘 俭,刘国正,符永驰,等.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A].崔 蒙,朱冬生.中医药信息研究进展(一)[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384-389.

[2] 张建龙.古籍图书破损状况与古籍修复及保护方法的探讨[EB/OL]. nlc.gov.cn/service/wjls/pdf/14/14_22.pdf,2006-12-25.

[3] 熊 建.中华文化之根——古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8-19(7).

[4] 牡 鹿.古籍文献如何防虫、防潮[EB/OL].xici.net/ b604956/d33707474.htm,2006-01-06.

[5] 裘 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62.

调张籍范文4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医师 彭国球

一些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赋闲在家无所适从。其实老人要主动想办法,积极适应并投入新的生活中,及时找到新的兴趣点,就能赶走抑郁情绪。

心理学研究发现,光线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初春,天亮得还是比较晚,而刚退休的人还是习惯早起,建议起床后立即把房间的灯全部打开,让光线充足。

有些人退休后,一时不愿意再见原来的同事,这没有关系,不妨邀请几个老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去看看节目听听戏或聚餐小酌,叙叙往事聊聊天,也是一种有效调节心情的方法。

平时不擅长与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的老人,也有好的去处。我常常推荐两个地方:一个是大超市,另一个是图书馆。喜欢看书的人,按照平时上班时间,到图书馆泡上一整天,找到自己喜欢的主题,再借上几本书回家看,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平时很喜欢做家务或购物的老人,现在是采购的好时节。每天定时到各大超市采购不同的优惠商品,每天写个采购账目,打着小算盘,看看省了多少钱,也能增加几分小小的成就感,平添许多愉悦。

刚退下来的老人,多少有些失落感,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一下子多了很多,难免容易拌嘴。与其每次为一些小事生气发脾气,事后又难受并后悔,不如及时做个情绪笔记。记录下每一次不高兴、不愉快的缘由,等自己冷静下来,慢慢分析,找出原因,这是一个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的好办法。

想一想生活中你有多少次将值得感激的事情写下来与人分享?怎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不停地抱怨上!

古籍善本保存需注意三忌

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调张籍范文5

关键词:地籍测量;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具体内容;控制环节

Abstract: our population and relativ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of the constant reminder of the fact we "value and reasonable use of every inch of the land" is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of the land policy. The land resources in a serious condition, how to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o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land job task. Cadastral i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laws and policies, to the land of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cadastral quality of high and low will affect the land and subsequent related work.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improve cadastral survey of the necessity of quality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dastral link, the hope can promote land management to be scientific.

Keywords: cadastral; Control measurement; The detailed survey; Specific content; Control links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土地为公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这样的法律决定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正规性和权威性,进行地籍测量是根据土地相关法律对土地的各项属性进行登记和测绘的专业性工作,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地籍测量应该以地籍调查为依据,应用各种测量技术,在关键和交叉点进行控制,确定土地的位置、大小、界址点和面积等相关属性,并形成地籍图。在目前我国严峻的土地形式下,地籍测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工作者应该提高对地籍测量工作的认识,立足于地籍测量的实际工作,找出提高地籍测量工作质量的方法,为缓解土地紧张局面、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坚实的基础。

1地籍测量的相关内容

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登记、开发和利用需要项目区域最新的土地信息,首先是土地的数量状况,包括土地总量、土地在各部门的分配情况和土地的权属状况。其次,土地的质量状况,包括土地的性质、条件和附属物状况。最后,土地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的使用年限、权属性质和使用用途等情况。要取得这些详实的土地信息就必须依靠科学、合理、严格的地籍测量工作。

1.1地籍测量的定义

本研究将地籍测量定义为:根据土地相关法律对土地的各项属性进行登记和测绘,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地籍测量应该以地籍调查为依据,应用各种测量技术,在关键和交叉点进行控制,确定土地的位置、大小、界址点和面积等相关属性,并形成地籍图。

1.2地籍测量的分类

目前,我国进行地籍测量的方式有很多,按照测量工具可以划分为:光学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和机械测量;按照测量种类可以分为: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根据地籍测量的实际工作本文重点介绍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有较高的绝对精度和良好的相对精度的测量方法,控制测量通过足够的点位密度和方便的点位恢复对整个目标区域进行布控,力求控制网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意义

地籍测量的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地籍测量可以通过土地开发和利用转化为各种现实的效益,不但可以缓解我国严峻的土地形式,也可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土地工作,这样的意义和作用要求地籍测量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籍测量的技能和水平,高效利用各种现代测绘技术,全力做好各工种和各单位的配合,从而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

2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环节

2.1做好地籍测量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国古代的名言“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籍测量工作同样需要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工作是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关键环节,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地籍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因此,地籍调查工作应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成立以主管行政长官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地籍调查机构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随着地籍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还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籍资料的需求。

2.2做好地籍测量的监察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的地籍测量监察体系,明确对地籍测量的作业、监理、检查进行科学分工,做到各尽其职。明晰监理内部组织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通过监理和检查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检查工作,保证地籍测量的质量。其次,促进地籍测量的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将地籍测量工作置于严格的程序控制之下,使作业的主要环节和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把握作业过程中的活动,适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把握地籍测量各阶段的特性,在进行地籍调查工作中要加强对有关确权政策的把握和调查程序的控制,对在地籍测量中,应多进行旁站监理,重点检查使用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有关仪器的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2.3加快高科技的应用速度

地籍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许多测绘部门已形成了数字图的规模生产, GPS定位系统、WBGPS-Survey测绘系统和GPS-RTK测绘技术的大力应用,是提高地籍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的重要方法。

2.4加强新闻和舆论监督工作

首先,加强于地籍测量项目区域人们群众的沟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在工作中落实为广大人们群众服务的精神,倾听项目区域内群众的心声,正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地籍测量作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地籍测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应该支持作业人员有新的办法、思想和感悟,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一定会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其三,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进行全面宣传,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争取社会对地籍测量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为提高地籍测量质量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政府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登记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地籍测量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效益,是值得土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基础性工作。应该针对地籍测量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推进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工作,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势,促进社会科学稳定发展做出本职上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余桂英,刘凤梧.数字地籍测量主要误差来源探讨[J].地矿测绘,2000,01.

调张籍范文6

关键词: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

古籍,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历代出版、传承的古籍损坏与缺失十分严重,那么对现存古籍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愈加重要,而古籍主要被收藏在各级各类的图书馆。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有关古籍保护工作的文件,并召开过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会议以后,古籍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各级各市通过加大力度、建立修复人才队伍等响应了国务院的号召。下文通过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如何加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并对建立古籍修复人才队伍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

地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级行政区划之一,就是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的市。在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有关古籍保护工作的文件以后,我国各个省份建立了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各个地级市也陆续开始成立了地级市古籍保护中心,如江苏的苏州、镇江,北京东城区,福建厦门,云南大理,河南安阳,山东烟台等成立了地级市古籍保护中心,同时,的拉萨、新疆的哈密也加入了古籍保护工作中,成立了古籍保护工作小组。

然而,如今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着可大可小的问题,主要有古籍存放环境不够好、古籍损坏与缺失问题严重等。一方面,古籍存放的环境要求很高,由于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的条件下,会使书籍纸张发生水解和氧化等化学反应,使得纸张发黄变脆,古籍就会被损坏,所以古籍存放必须避免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很多公共图书馆存放着不少的古籍文献,但是有些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并没有高度重视对古籍的保护,有的直接将古籍存放在铁皮柜或者其他材质的柜子,还有的直接将古籍摆书架上,让古籍“沐浴着阳光”,有的书库环境很差,又阴又潮,对古籍的损坏是相当严重的。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环境因素,文献出现了纸张老化,字迹不清,书页泛黄变脆等化学反应引起的现象;人为因素导致古籍损坏,比如有些人看书的不良习惯,对古籍文献随意折角、勾画,有些人不爱护文献,导致古籍文献装订线散开,封面脱落等。所以,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是在所难免的。

二、如何加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对古籍的保护,首先要对古籍进行全面的调查,不仅在图书馆,在民间也藏有大量古籍,我国国务院印发了有关古籍保护工作文件,召开会议后,各省级各地方采取措施进行响应国务院保护古籍文献的号召。各地级市也采取措施,通过会议进行研究对策,对外全面调查和宣传等合理手段将遗留在民间的古籍文献收录在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面对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有关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下面就如何加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一)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古籍保护管理制度。为了保护古籍文献不被破坏,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要特别设立古籍保护的规定,建立更全面、切实可行的古籍保护制度。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障古籍不被人为破坏;古籍文献一律不外借,只在室内阅览,已有影印本、新印本、电子版的古籍,一般不再提供原本阅览;不能让非工作人员进入存放古籍文献的库房,保障古籍安全性;不是任意读者都可以随意阅览古籍,只有一定资格的人员才能参阅古籍文献,天气潮湿阴冷的时候,古籍文献不得参阅;读者在阅读古籍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戴上专用手套。如此一来,切实可行地减少了古籍文献的损坏与缺失,延长了古籍保存的寿命。

(二)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要为古籍文献创造更好的藏书条件。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严重影响了古籍的保存,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要完善古籍书库的环境,温度要保持在恒温16℃~22℃,湿度则要保持在45%~60%,因为潮湿条件下容易发霉,太干燥的话又容易使古籍变脆。要保持古籍书库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可以在书库中安装自动变温空调等科学仪器对古籍书库进行监控和温度、湿度的调整。强光照射下,古籍纸张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泛黄变脆,所以要对古籍进行防晒,减少强光对古籍的照射,可以将古籍存放在密封式的库房,安置照射强度弱的荧光灯等将光线对古籍的损害程度尽力降到最小。为了防止古籍受到空气污染,降低大气对古籍的危害程度,防止虫鼠对古籍的侵害,库房还要适时的清洁,保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可以在库房放置一些适合生长的植物,也有必要放置杀虫灭鼠的药物,一旦发现虫鼠的踪迹,要及时清理,防止古籍的损坏。

三、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队伍的建立

尽管对古籍采取一定的保护工作,难免还是有损坏与缺失,这时候就要有修复古籍的能力,所以要培养优秀的修复人才,延续古籍的寿命。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领导者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古籍修复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专业性、技术性,它要求修复人员首先要有深厚的古汉语知识功底和渊博的古代文化知识,还要通过专业的修复培训与考核,更要对古籍工作有一定的兴趣,以及对古籍工作很强的责任心。领导人员要发现更多修复人才,培养修复人才,建立更大的古籍修复人才队伍,为加强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献出一份力,进而使得古籍保存更久,甚至永久保存下去。

面临困难,任重道远,我们要迎难而上。古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重要结晶,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造成损坏与缺失,古籍保护工作就尤为重要。然而古籍保护工作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人员要会发现问题,为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要全面考虑环境对古籍文献的影响,为古籍创建恒温、适宜温度、防止强光照射等环境优美的书库,还要适时地进行清洁工作。为了更好地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还要培养更多的古籍修复人才,创建更大的古籍修复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