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范例6篇

诗和远方范文1

关键词:生活 诗和远方 路遥 苦难

“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①。很多人将诗和远方理解成“理想、童话”,它们的意义在于抽象地不可及。然而,事实上,诗和远方就在自己触手可得的地方,生活处处是苦难,却处处都有诗和远方。

在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阵营中,路遥的创作给读者呈现的是生活与现实对人身心地摧残。面对生活残酷地肆虐,他作品中的人物又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应对方式,这就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路遥对于生活地阐释:一种是奋力拼搏型;一种是“曲线”取道型;还有一种是听之任之型。

一.奋力搏击,虽败犹荣

孙少安、孙少平等在生活的激流中沉浮,一次次站起来又一次次被大浪拍倒。生活的苦难和悲剧让人同情孙家兄弟,生活玩弄他们的人生,一次次地嘲讽他们。然即是如此,他们也有诗和远方:在和生活地搏斗中,他们不停地在战胜苦难,用坚韧击败平凡而创造崇高非凡。

孙少安就像西西弗斯,是一个推着巨石上山的人物,他受到了神地惩罚,每天都在推着生活的巨石上山,却永远推不到山顶。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重压之下依旧一次次挑战现实。他是路遥笔下众多悲剧人物中的一个,生活永远在折磨他,而他屡败屡战,这是一种崇高的悲剧。

孙少平不像孙少安,他更灵活而不安分,生活给了苦难,孙少安便迎难而上;而孙少平却在生活道路面前抉择,以为选择的结果可以更好,于是,他便在抉择中和生活斡旋。但到最后,他还是输给了现实的都市生活,留在了那个半村半城的矿山,孙少平选择的这条路叫“第三条路”。

孙少安和孙少平都是在生活逼迫下一步步走向磨难又一步步逃离苦难,他们的生活本来有许多现实的不幸,却一次次地被他们消解。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便是这样被逼出来了,梦想一次次被生活践踏,他们却能在生活地嘲弄中隐忍前行。

金波,是一个为了爱情可以放弃所有的男人,是路遥笔下最有诗意的人物。生活也给了他磨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心中追求的爱情。他再一次去寻找他心中的那个藏族姑娘,去追求那个也许根本就不曾存在地浪漫邂逅,这是真正的诗和远方,虽不切实际,但感动人心。

面对生活的不幸和苦难,不予理会也是一种强劲地回击,因为这才是对这个世俗功利社会最有力地蔑视。生活是一把追着人跑的斧头,孙少安、孙少平和金波用自身的韧性来与之近身搏斗,生活在追赶的脚步中洋洋得意,却击不倒他们那正在搏击的身躯。这场与生活地战斗,他们尽了力,精疲力尽,却虽败犹荣。

二.生活多艰,迷途寻道

在路遥小说作品中,描写了一类“边缘人”形象,他们的生活处境都很尴尬,进和退取决于生活的天平倾向于哪边,如此,他们的人生被生活的河流带着跑,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儿余地是用来装下诗和远方了。

路遥笔下的这些城市“边缘人”,出身农村,对于城市他们是在而不属于。他们远离了自己的乡土家园,他们已经丢弃了农民身份;在城市,他们却没能成为被城市真正接纳的人。对于乡村和城市来说,他们都已经被边缘化了,像是一个没有纯正根基的漂泊人物。他们在现实中是很有能力,但是他们始终冲不破这苦难命运的现实。总是在快要取得成功的时候就被命运泼下一瓢冰冷的水,但他们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忍受着那彻骨的冰寒。

《风雪腊梅》中康庄本是村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和琴是两情相悦。两人情感观念转变的基点在于康庄被吴所长诱惑至城里当厨师,让康庄见识到了城市的文明,他再也不想回到乡村过苦日子了。他对琴说:“……可是,感情是感情,现实是现实。我把一切也都看破了……我知道,我个平民老百姓,是不会让你幸福的。就是和你结了婚,你那么漂亮,以后别人欺负上你,我这点可怜的地位,连一点点保护你的力量也没有啊……”。②康庄深刻地认为只有在城市里站到极高的地位,他才真正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

薛峰(《你怎么也想不到》)也是出身农村,但是接受了高中教育,自己到省城读大学。本来他是和郑小芳寄情彼此,相约毕业后一起到毛乌素沙漠工作。但当他和岳志明成为朋友之后,频繁地见识到高干家庭的权力优势和城市的繁华后,他沉迷了。在得到那份梦寐以求的工作之后,他真如郑小芳预测的那样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中慢慢颓废。最终他懈怠了工作,新交的女朋友也出轨。薛峰的迷失其实是对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适应都市生活的不自信,所以小芳的身影会一直的留在他的心里,那个被自己背弃的女子,坚定了曾经约定的理想,而他却在茫茫都市里迷失了自我。

《人生》是路遥比较特殊的一个作品,因为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很复杂地描写一个出身农村的人。《姐姐》、《月夜静悄悄》写的是城市对于农村地抛弃,像高立民对小杏抛弃和兰兰跟城里一个汽车司机结婚;《风雪腊梅》显示了路遥地进一步思考,即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二元选择矛盾。然而它们都没描写这些城乡集中于一个个体身上的复杂性,《人生》做到了。高加林是路遥笔下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是孙少平的初级版,有能力,却处处碰壁,有人性的矛盾性。他回归农村,虽然路遥在作品结尾明确表明写了那并不是结局,但是那一个阶段,男主人公确实是回归了农村。高加林的能力在作品中很清晰的描写――劳动生活简单适应之后他便得心应手了,到了城市之后也有能力得到领导和公众地肯定。但他面临的那些困难却是当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的,他被动的从民办教师的职位“下岗”,被动参加劳动,被动“走后门”,被动地被举报,一切都是别人人为操控。这重重地被动,以当时高加林的能力和交际都无法解决,所以只能默默地顺着这种被动地“命运安排”。

生存和生活,在功利社会中,都被看成人生存在的手段,如果生存不能得到满足,便很难去谈所谓的诗和远方。然而,事实上,诗和远方并不是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拥有,它是一种精神和态度,这便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那般,只要心中所想,战胜生活的动力便能随之而来。

如果康庄、薛峰、高加林能在现有的条件中去感悟其中的诗和远方,那他们的生活也许并不会那般事事不顺。他们的悲剧不是生活本身可以承担的责任,而是他们心中燃起的欲望,即一种我们称之为不满足地贪婪。但即便是如此,他们都还是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因为所有的欲望换一种说法,其实便是追求,也即是诗和远方。他们有梦想,或生不逢时,或时运不济,最后梦想葬生于现实的河流中,但他们也曾经拥有,那便是属于他们这些“边缘人”的诗和远方。

三.被动生存,难言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存在的前提是有眼前,有生活。在路遥小说作品中是有那么一个人物形象,从来就只是在生存,所以也就很难说她是拥有诗和远方的人,那就是《平凡的世界》中最可怜也是最可悲的人物形象孙少兰。开始,这个女人是憧憬爱情,她带着爱情幻想嫁给王满银,但幸福并没有随之而来。为了家庭,她丢弃了生活,失去了自我。这个为爱全力付出的女人,最后也为爱悲剧。在中国悠长的历史河流中,女人从来都被看做是男人的附属品,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而孙少兰则是这种思想堡垒中的一个典范。王满银对她如此残忍,甚至当着她的面儿将另一个女人带进家门,她却不吭不响地想要自杀而已!她甚至忘记了自己才是有理的那一方了。所有委屈用死亡来掩盖,这也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中不可跨越的“潜规则”。这个女人的生活满满都是自己的男人,她将自己禁锢在生活的牢笼中,却自以为坚守的是真挚爱情。这个被生活牵着走的女人最大的悲剧在于读不懂女人究竟要为何而活。那她又怎么去触碰那样深奥的诗与远方呢?

四.结论

路遥的作品有三种人,一种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越挫越勇;一种是另寻一道,越迷失越寻找;还有一种是随波逐流,任生活摧残,无可奈何,但依旧无动于衷。前两种人可以说是有诗和远方,因为不论路在何方,你至少是有了要走的方向,第三种不能说诗和远方,甚至有没有生活都很难言说。

他经常会在作品中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生活不易,现实难挡,第一要反击,有时候不能与之抗衡便要“顺流而下”,迷途逢生。在路遥心中,人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条折中的路。在这个世俗功利的社会,要在心中留一个地儿给诗和远方,而那个诗和远方,其实就在脚下③。脚下便是生活。诗和远方并不是遥远的“不可摘星辰”,而是自己心里存在的那个追求。

生活可以给我们最残酷的考验,也许迎着风雨寸步难行,也许真的有“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一次挫折会让我们粉身碎骨,但它美就美在只要心有追求,那诗和远方便可以在无尽的荒漠中开辟出一片绿洲,从此,生生不息。

注 释

①高晓松:《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J],文学少年(中学),2011年第一期。

②路遥:《路遥文集》(二)[M],第25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诗和远方范文2

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

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出门就是操场、游泳馆,还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

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我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

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2007年, 我们搬了出来,因为家人都在国外,我又不在清华教书,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后来我去了洛杉矶。去了美国,我一样是无房户,坚定的无房主义者。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做编剧和开发,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队。为啥?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比如买房。

郑钧有一天跟我说,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

不过,我肯定不属于时尚人士,因为从来不关注别人的流行趋势,也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儿。大概去过30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儿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妈现在还在流浪,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

因为我跟我妹都不买房,你知道你只要不买房,你想开什么车开什么车。你想,你一个厕所的面积就恨不得能买一奔驰。

然后她就开一宝马摩托,坏了,说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她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吗?我在撒哈拉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导游。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后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

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范文3

曾几何时,当你驾车驰骋在险峻而平坦的高速公路上,感叹人类智慧和伟大杰作时,你是否会想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长年累月驻足在这里,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将天堑变成了通途,他们就是默默无闻,把青春与梦想奉献给祖国路桥事业的筑路人。

我们是新生代的“农民工”

对于师范专业的我来说,到工地上班,跨界的确有点大。光阴飞逝,岁月不息,转眼间,入职也快四年了。在工程一线,虽说苦累,却也改变着我以前对工地的认识。

项目部的小刘,90后的小伙子,和我一样,大学毕业以后,怀揣着梦想,踌躇满志地来到工地,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他没有退怯,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迎难而上,已经成为技术上的主力军。我们的项目经理就是一名80后,工程专业科班出身,不仅管理领导能力强,技术水平也出类拔萃。在项目部里,像小刘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和工地的老员工相比,虽说吃苦耐劳不如老同志,但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快,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素质强,更能适应工作节奏变化,越来越成为各个部门的主力军,他们自嘲说自己是新生代的农民工。

我们都是追梦人

炎炎夏季,正值高温酷暑最热的几天。为了避开高温作业,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的时候,住在工区内的工人们便早已悄悄起床,准备迎战新的一天。

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在刚铺出来高达140摄氏度的沥青施工现场是有多么难熬。汗水早已浸透衣服,露出一道道污迹,黝黑的脸上显露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使他们比同龄人显得苍老。为确保业主提出的节点工期目标圆满完成,打赢安全、质量、效益、按时履约这几场硬仗,工地在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就建在哪里,指挥部成立一支”青年突出队“投入到这场决战。项目领导一线带头,党建工作及时跟进,宣传报道贯穿始终,“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保障到位,困难被一一埋在脚下。多少个风雨漂泊的日日夜夜,多少次机器的轰轰隆隆,执着坚守,用铮铮铁骨铺筑一道道最美风景线,我们都是追梦人。

我们也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范文4

你可能从一开始就被这种天真的情绪所误导,所以根本就没有耐心想去寻找真相。

就好像你是砍柴的,人家是放羊的,你和人家聊了一整天,但人家放完羊了带走回家,而你却一无所获。也许我们在想的时候觉得这只是个寓言故事而已,人现实生活当中并不会那么可怜,那么傻。

但实际上在社会上这一类型的人大有人在。

这好像刻舟求剑邯郸学步那些非常明显的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有人变着法儿的去演电。也许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时候的某些行为是多么愚蠢,但是得回过头来才会发现回首的那一瞬间你就已经成长了。

以前我很喜欢背诵那些古诗词,可是后来我渐渐地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因为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所成长,我的兴趣爱好应该有所发展。

可实际上那样的美好却只蕴含在那些美丽的古诗词里面。

之后的文章写得再怎么浮躁也没有借口。

比如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有多少同学并不认真听讲,他们也许是在玩手机打游戏,也许是在沉迷于看剧和小说里面。我们总觉得自己有多忙,可实际上这些劳务有时候根本就不必要。

诗和远方范文5

说看不惯还客气了点,表面上的不屑一顾,暗地里的咬牙切齿应该更贴切一些。

某个晚上,大学室友姜姜忽然给我发了一句私聊,她说你看了大毛的朋友圈没有,她怎么成了这样。

哪样?我疑惑地点开大毛的头像,稍稍往下滑了滑就秒懂了。

大毛曾是我们寝室最好看的女孩子,她身上的美是能够让即使身为同性的我们也心悦诚服的那一种。毕业以后她是我们中间最早结婚生子的那一个。

现在宝宝已经两岁,从朋友圈看来她依然赋闲在家,专心致志地打理孩子和家人的一日三餐,平均每天都会发上十条左右的朋友圈,自拍,晒孩,烹饪,小视频。满屏幕都是扑面而来的小确幸和慈母心。

可这些在姜姜眼里,则是满屏幕的米饭粒,脏兮兮的口水、彻底发福的大饼脸和水桶身材,还有没完没了的炫耀。

就是炫耀自己有无聊。姜姜说,真正幸福的人根本没空发这些琐碎的朋友圈。

我去看了看,确实,姜姜每发一条都配图精美,不是在出差的航班上,就是回家的高速上。不是转发职场鸡汤,就是一个字,忙。

姜姜是我们之中最有出息的那个,她就职于上海某外企,资深HR,英文八级,自修日语和葡萄牙语。励志要移民海外,做一个闲云野鹤的插画家。

姜姜的人生,有时候真是丰盛得让我羡慕。与此同时,她的朋友圈也确实贫瘠得让人好奇。

姜姜说,她曾经建议大毛在孩子一岁时就出来工作,可是大毛不肯,说孩子还在母乳期,根本离不开自己。

于是姜姜毫不留情地戳中她的软肋:你真的觉得连买一只护手霜都要跟老公伸手要钱的日子过得很开心?

没想到大毛反唇相讥,你快30了还没结上婚,我也忍不住替你操心。

姜姜当时气得连发数条语音,说大毛就是披着萨摩耶外皮的白眼狼。

他们后来和好没我不清楚,但我在大毛微博上看见她写的一条长信,她写,给曾经的自己。

她说她也羡慕那些每天在职场里所向披靡的姑娘,她也羡慕穿着休闲装,拖着拉杆箱,挥挥手就开始旅行的潇洒。可是若要选择,她还是宁可待在家里,研究牛油果究竟应该搭配牛奶还是起司,研究每天的饭要拍照才好看。

她还说谢谢那些抨击她孕后身材胖了30斤的姑娘,她说一个母亲的伟大就在于她绝不会为了减肥,而放弃对孩子最有利的母乳。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姜姜跟我说过的话,绝不会因为世俗压力而放弃自己追求的自由。

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候她们俩关系最好,是因为她们身上有个相同的标签叫做倔强。

好像过了25岁,就到了继高考之后人生泾渭分明的二次迁徙。

每天早上七点打开朋友圈,长得好看的人们都醒了,她们有的开始给宝宝做辅食,附上宝宝手抓面条照片和长长的图解菜谱。有的在车里拍下日出模样,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子就能得到完美的带薪假期。

但继上次她们大吵过以后,两人总是含沙射影地写下一些生怕对方看不见的朋友圈。

比如姜姜晒出两张巴黎机票,附上一句霸气侧漏的,我结不结婚关你屁事,老子有钱。

而大毛也不甘示弱地晒亲子全家福,配一句,父母健在,知己一二,盗不走爱人,可爱的孩子,其他都是假象,不用放在心上。

大学群里几个共同朋友忍不住私下八卦,这两个人也太幼稚了,越是往死里晒的,越证明自己心虚而已。

没多久姜姜母亲忽然病重,清醒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担心看不到姜姜嫁给对她好的男人。

而大毛一天天地被婆婆摆脸色,口口声声都是心疼儿子工作辛苦,某些人才不到三十已活得像个退休老干部。

那段时间姜姜放下工作穿梭于各大相亲活动,强打着精神开始一轮轮的“单身面试”。一次次失望而归才发现也许感情早已错过了最好的发酵期。

而大毛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忽然感染重感冒,不得已被动断奶,用她的话说,终于失去了跟宝宝之间唯一最亲密的联系。

既然她的贴身陪伴对孩子而言不再是必需,也只好打起精神,投出一封封宛如石沉大海的简历。就算偶尔有面试机会,也都在HR得知她毫无职场经验时被果断pass。

姜姜跟我聊得最多的话题变成,听说你们也经常会策划一些单身派对,能不能帮我留意留意。

大毛则抛下身段在群里咨询,有做微商的资深同学吗,介不介意带我一起。

人生总会有某个阶段无可避免地啪啪打脸。我知道他们也曾有一瞬间的犹豫,如果有机会重新再来一次,是不是还会选择在职场拼杀做个面冷心热的女强人,又或是放弃前途心甘情愿地当个黄脸婆。

其实何止她俩,有太多人为证明自己选择是独一无二的正确而拖人下水。

结了婚的替单身着急,生完胖了的说瘦子不好怀孕,离过婚的觉得婚姻都是利益,要二胎的说丁克都自私,自由职业认为上班族都在出卖灵魂,贷款20年买房子的说住宿舍的都没安全感,连不会化妆素面朝天的女孩都抨击会化妆的同性是不正经。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内心惶恐,才用抨击别人的方式找自我认同。

但千万个人千万种人生,无非就是你有诗和远方,我和排骨和汤。你有你踏过千山万水的遥远向往,我有我只追求一室温暖的内心滚烫。

诗和远方范文6

初始版其实是网友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次无心行为,创作动机基本可以理解为,某个早上,某个上班族出门,因为赶不上公交,然后在朋友圈发了连续表情吐槽和自嘲,然后一下子被扩散,发展了成一场全民笑点。其表现方式接近于一组四格漫画,把追公交、追不上这个动作切分成了四个动作,即:

起跑追公交 公交近在咫尺,追车人有追得停的自信,开始起跑;

疾跑追公交 公交扬长而去,追车人以为司机没看见,不甘心继续追,疾跑,公交继续扬长而去,距离拉开;

追不上 公交已经远去,追车人还在跑,渐渐气力不济,终于追不到,彻底泄气;

停下来 公交飞逝,彻底消失于前方,眼前仅有一点点稀薄的尾气飘扬着灰心丧气的苍凉,追车人停下脚步,气喘吁吁地石化在路上。 2.0进阶版 全民的狂欢

进阶版像病毒一样蔓延,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自发地为这组“四格漫画”配上了台词,而且还是各地方言,一下子变得栩栩如生,好奇的网民一下子学到各地骂娘的招式。作为有台词的四格漫画,场景基本上是这个套路:

起跑追公交 公交近在咫尺,追车人呼喊等等我,等等我,语气里含有喊得停的自信;

疾跑追公交 公交扬长而去,追车人以为司机没看见,不甘心地继续追,声嘶力竭夺命狂呼,师傅等一等,等一等,公交继续扬长而去,距离拉开,喊得停的可能性极其微弱;

追不上 公交已经远去,等车人还在跑,渐渐气力不济,终于追不到,彻底泄气;

停下来骂娘 公交飞逝,彻底消失在前方,眼前只有一点点稀薄的尾气飘扬,面对可能上班迟到的危险,追车人忍不住骂完娘,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3.0反转版 潘康氖だ

发展到3.0版本,故事的结局一举反转为追公车者的胜利――在2.0的停下来骂娘之后,增加了堵车环节,公车在路上堵得动弹不得,追不上公车的人竟然走得比车还快,因而生出了优越感,还嘲笑起了纹丝不动的公交车。说到“堵车”,这当然是中国省会级城市的通病,这一共有的场景不难引起共鸣,于是这一版本依然快速蔓延,演化为全国各地的不同方言形式。 4.0异形版 稀释的笑料

这个版本有点复杂,故事核心还是在戏仿初始版,却衍生出了股市、堵车等版本,笑点还在,只是设计得有点复杂。另外,初始版基础上视频、配音版本的介入,等于是把四格漫画拍成了一部动画电影,有连续的动作、台词、声音,然而刻意为之,未必讨巧,初始版的草根性、可模仿性降低,而且经过2.0版本的放肆大笑,网友的欢乐已经到极点,渐渐处于疲惫,即将回到衰落期,波峰之后是下降曲线,只是还没坠到低谷。 5.0借力版 商业的消解

所有段子手、营销公司,都会抓住热点话题借力打力,不放弃一切植入式、病毒式营销的机会,大力推广品牌与产品,可惜经常弄巧成拙,把纯天然的笑点玩成裸的low点,被大家嫌弃。本次狂欢被一句“别追了,坐嗒嗒巴士吧”硬生生刹住,变成冷笑话,至此,整个事件终结。 理论考据 创作学:生活处处皆段子

上班族们不是在等车就是在等车的路上,不是在追公交就是在追公交的路上,而自驾族们不是在堵车就是在堵车路上。追公交这个网络漫画的风行,各地方言后的狂欢,有其创作特点。

贴近生活(也就是大家说的接地气):等车、就业、就学、就医、内急、入厕、上班、下班、加班、订餐、付款、约会等这些日常动作都是出故事的地方,就看你怎么提炼出笑点。

同理心:大家都经历过的事情才能有感同身受,才可能会心一笑。

简单第一;能用图说清楚的,不用文字,能用文字说清楚的不用配音、视频;能一张图说清楚的,不用两张图,能有一句话说清楚,不用两句话……

直接第一:不要绕弯子,不利于传播,如果看一个漫画看一个段子,都要动脑筋,那么可能成为冷笑话。

学次元精神:二次元世界神人多,奇葩多,走近二次元人生不枯燥;

题外:关于等车难、追车更难的笑料,笔者儿时就有狂欢的体验,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追到车呢?云南人告诉你,有一首山歌叫《老司机等等我》,歌词简单直白,歌中如此唱道:“老司机等等我,我呀十八岁,我的……(此处省略五个字),你的小车给我坐,啊哩哩,啊哩哩,阿哩啊哩哩。”这首歌,在云南很多版本,有纯洁版、毛边版等,好奇心人士可以度娘之。很简单,如果你是女生,追公交不太难,搭顺风车更不难。 现象学:方言搞笑其来有自

追公交的漫画创作热,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方言的植入,早就有类似版本,类似创作现象,翻出此前已经有的案例,在炒炒冷饭,有志于创作的人可以学习一下。

偏见地图:偏见地图流行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偏见地图、中国偏见地图、某省偏见地图、某某市偏见地图,类似于“北京人眼中的中国地图”之类风靡一时不一而足,从饮食、文化、历史、特产,到肤色、人种、口音、习性都是偏见地图的创作元素,要知道的是偏见地图,本质上不是为了偏见,而是为了从日常生活里提炼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