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肉复生范例6篇

髀肉复生范文1

安安逸逸:安闲舒适,自由自在。安居乐俗:居住舒适安逸,习俗称心乐意。安适如常: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昂然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髀里肉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髀肉复生范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246例,共422髋,年龄16~83岁,单侧70例,双侧176例,有酗酒史47例,有激素治疗史者59例,外伤27例,其他原因113例,病程23天~20年。

本组246例,422髋中,Ⅰ期27例,Ⅱ期110例,Ⅲ期67例,Ⅳ期42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根据①病史;②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X线、CT、MRI等确诊。分期依据国际骨微循环研究会(1992)的ARCO分期法。分为Ⅳ期。

治疗方法:穴位注射。采用辨证取穴,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主。主穴:髀关、肾俞、足三里、关元、环跳;方义:髀关、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髀关位于病变局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环跳为足太阳与足少阳两经交会穴,又在病变部位,具有消肿定痛之力。肾俞、关元又有益火之源,振奋阳气之功。加减运用:①气滞血瘀:委中、太冲、膈俞、血海、阿是穴;②风寒湿痹:风市、悬钟、阳陵泉、阿是穴;③痰湿:丰隆、脾俞、公孙、阴陵泉;④气血虚弱:气海、血海、脾俞、肝俞、命门;⑤肝肾不足:肝俞、太溪、光明、三阴交、腰阳关。

运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三爱药业)、骨肽注射液等注射(辉发制药)。每次取4ml药液,选取5~6穴位注射,每日2次,间隔1小时,3个月1个疗程。

配合中药补肾壮骨、活血通络组方:熟地20g,黄精20g,山茱萸15g,淫羊藿20g,丹参20g,山查15g,枸杞子20g,乌梅15g,土鳖虫10g,骨碎补20g。加减运用:气滞血瘀: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0g;风寒湿痹:木瓜15g,羌活10g;痰湿:半夏15g,陈皮10g;气血虚弱: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5g;肝肾不足:杜仲15g,巴戟15g,首乌15g。水煎取汁450ml,每次150ml,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通过髋关节活动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局部血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并增加髋关节功能活动度。

疗效判断标准:以疼痛,髋关节功能活动度,行走距离,生活能力,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X线、CT、MRI等,综合进行评价,每项分6级,综合评定优、良、可、差。

结 果

治疗前后的结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明确,由于创伤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造成股骨头主要血管损伤,导致股骨头血供障碍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力学因素的改变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起因和病理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综合结果。

髀肉复生范文3

本院2007年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课题。我们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并与常规针灸推拿组(60例)进行对照观察,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为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经筋疗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推拿组(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8~65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1 d,最长2年,平均6个月。对照组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30~64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 d,最长3年,平均5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经x光、ct或mri检查确诊;④有家人或家庭护理条件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巨大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或出现肌力明显下降等具有手术指征者。②严重骨质疏松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以及意识不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④妇女妊娠期。⑤腰椎结核、肿瘤患者。⑥合并腰椎滑脱或椎体压缩性骨折及伴严重椎管狭窄或有较大的骨赘等。⑦有椎间盘突出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经筋手法为主,配合经筋针刺、拔罐等三联疗法。

2.1.1  经筋手法

手法原则:松筋解结、疏通气血、降低内压、拉宽间隙、解除粘连、回纳髓核。第一步:足太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4个部位从患者的足底涌泉穴起按,顺着足太阳经筋线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拔等松筋理筋,重点推按足跟筋结、踹外筋结(腓肠肌)、腘内筋结(腘绳肌)、大腿后筋结(股二头肌)、臀部筋结(臀大肌)、髀后筋结(髂肋肌)、华佗夹脊筋结(骶棘肌,腰三横突点,腰4、5或腰5骶1之间的棘突旁)等筋结病灶点,使足太阳经筋全线松解为佳。第二步:足少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侧卧位,双膝间垫一小枕,医者用肘部尖、钝、硬、软4个部位顺着足少阳经筋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次趾筋结(踇长伸肌)、腓侧筋结(腓骨长肌、腓神经)、膝外筋结(股四头外侧肌)、伏兔筋结(二半膜肌、缝匠肌)、髀上筋结(髂筋束、阔筋膜张肌)、尻筋结(梨状肌)等筋结病灶点;配合侧板复位法。左右各1次。第三步:足阳明经筋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肘部及拇指指腹顺着足阳明经筋从足到头方向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背筋结(中三趾)、髀内筋结(股四头内侧肌)、气冲筋结(腹股沟股神经、股动脉点)、腹后筋结(腰大肌)等病灶点,点按股动脉时以有热气向下肢冲击为佳。最后以直腿抬高加强手法和“4字征”强化手法结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经筋针刺与拔罐

在经筋手法的基础上,采用经筋针刺法。针刺原则: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快进快出,减压消肿,行气止痛。具体针法:采用2.5~3寸毫针,选取突出部位的棘突旁压痛点、尻点、伏兔点、腘点、腓点、踇点等筋结病灶进针,快进快出,以有针感传电到足底为佳。针后加拔火罐即可。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2.2.1  传统手法

操作步骤:①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医者站其旁,双手掌或单手掌反复揉腰骶部和两臀部数遍。②双拇指或肘尖,按揉腰骶部5条线(督脉和足太阳经一、二侧线,督脉以按压椎间隙为主)3~5遍;点按肾俞、志室、腰阳关、大肠俞、腰眼、八髎、阿是穴。③拇指或肘尖按揉理顺臀上皮神经路线和梨状肌投影处的酸痛点,反复施术3~5遍;点按环跳、秩边穴。④拿揉下肢后侧3~5遍。⑤肘尖按揉理顺大腿后侧足太阳经路线;重点按揉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2  传统针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华佗夹脊等。下肢放射痛偏于正中、膀胱经者,取秩边、殷门、承山、昆仑、足临泣等;下肢放射痛偏于后外侧胆经者,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太冲等。采用补泻兼施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χ2=7.2)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病位在脊柱,病体在坐骨神经,其循行分布与足三阳经筋关系密切,当属“经筋”病症。《内经》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类经》也提出经筋是“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筋会于节”的组织。考《灵枢·经筋》所描述的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与现代的坐骨神经、腓神经、股神经的循行走向和生理功能十分相似。如“足太阳之筋,起於足小指上,结於踝,邪上结於膝,其下循足外,结於踵,上循跟,结於帼;其别者,结於踹外,上蝈中内廉,与蝈中并上结於臀,上挟脊……”,与坐骨神经走向相似;又如“足少阳之筋,起於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於踵,并太阴之筋合而上结於内辅之下……循脊内挟膂……”,与腓神经走向相似;再如“足阳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结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辅骨,上结於膝外廉,直上结於髀枢,属脊……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於髀,聚於阴器,上腹而布……”,与股神经走向相似。在生理上,坐骨神经与股神经和腓神经关系密切,故从足三阳经筋的生理功能和循行走向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十二经筋的病候多表现为该经筋循行所处的筋肉或与动作有关的疾患,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2]。据《灵枢·经筋》足太阳经筋的病候“足小趾掣强,脚跟肿痛,骨节挛急,骨强反折……”及足少阳经筋的病候“足第四趾掣强,牵引膝外侧转筋,膝不能屈伸,窝筋急,前引髀,后引尻……”以及足阳明经筋的病候“其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腹筋急……”等足三阳经筋病候记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也极为相拟。从脊柱的生物力学看,脊柱力平衡失调,包括外源性平衡失调、曲线平衡力失调和内源性平衡力失调都与脊柱周的动力肌有关。故肌筋的失衡导致脊内外压失衡,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所谓筋柔则骨顺,骨病则治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病本在筋,病标在骨,故根据足三阳经筋的走向及交接来指导推拿或针灸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髀肉复生范文4

安徽霍山所产霍山石斛,脂膏丰富,滋阴之力最大,在古代本草中早有记载,一直被认为是石斛药材中的珍品。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在石斛的来源中却未收载霍山石斛。同时古代本草一直明确记载石斛的药用部位是茎,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均将石斛列为以全草为药用部位的全草类药材中药,并按“全草+石斛属名”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石斛与霍山石斛进行本草考证与原植物鉴定,以正本清源。

一、霍山石斛为传统药用正品石斛

最早记载石斛产地的《名医别录》曰:“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新修本草》、《本草图经》及以后诸家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的记载。《本草衍义》曰:“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而现存的《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以上记载。考以上本草所述的石斛产地“六安”,即今安徽省六安行署所属的霍山、六安、金寨等地。结合石斛属植物的分布、生长环境和《本草衍义》中对石斛的形态描述,我们可以认定产于安徽霍山等地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 J. Cheng、黄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以及生于石上而茎较短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均为本草记载最早的传统药用石斛,应视为正品石斛。

霍山石斛,又名霍石斛,霍斛、大别山石斛。《本草纲目拾遗》曰:“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或取熬膏饷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本草纲目拾遗》又引《百草镜》曰:“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颍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咀之无涎者,系生木上,不可用。”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应为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 J. Cheng 、黄花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及生于石上而茎较短的铁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二、“木斛”及其他石斛品种考证

石斛一药,顾名思义,是专指生于岩石上的石斛。至于附生于树木上的石斛属植物,古代本草亦有记载,称之为木斛。《本草经集注》曰:“生栎树上者名木斛,其茎形长大而色浅。……今始安亦出木斛,至虚长,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汤用尔。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本草图经》曰:“惟生石上者胜。亦有生栎木上者,名木斛,不堪用。”《本草衍义》曰:“今人多以木斛浑行,医工亦不能明辨,世又谓之金钗石斛,盖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经,将木斛折之,中虚如禾草,长尺余,但色深黄光泽而已。”考以上本草所述木斛,是指附生于树木上而茎长达30cm以上(长尺余)的石斛属植物,主要如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黄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及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的药材。这些木斛,随其所附生的树木不同而药性亦有所不同。前人认为,木斛根本不能作为生于石上而茎长9~12cm左右(长三、四寸)的石斛药用。目前,在我国石斛商品药材中,仍然混充大量的木斛在使用,应注意鉴别,予以纠正。

关于石斛的混乱品种,历代本草中亦有记载。如《新修本草》曰:“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渍服,乃言胜干者。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本草图经》曰:“其江南生者有二种:一种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考《新修本草》和《本草图经》所述“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者,可能是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广东石豆兰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及同属植物中的一些种类。而以上本草所述“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者,则可能是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kl.、金石斛属植物流苏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Hook. f.)P. F. Hunt et Summerh.及同属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由上可见,我国古代石斛的品种来源也是比较复杂的。

三、石斛药用部位是茎,而不是全草

最早记载有石斛药用部位的《名医别录》曰:“七月、八月采茎,阴干。”以后诸家本草均沿用了上述记载。目前石斛商品药材也是以茎入药。但《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将石斛的药材拉丁名按“全草+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既不符合历代本草记载,也不符合目前实际用药情况。我们认为应按“茎+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改为 CAULIS DENDROBII。

四、石斛、霍山石斛及其混淆品种的原植物鉴定

1.铁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圆柱形,生于石上者高约5~20cm,生于树木上者高达60cm,直径4~8mm。叶互生,具叶6~12枚,无柄;叶片稍带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8~2cm,先端略钩转,基部稍狭;叶鞘灰白色,膜质,具紫斑,鞘口张开。 总状花序侧生于老茎上部,有花2~5朵;总花梗长约1cm,花苞片干膜质,淡白色,长5~7mm;花淡黄绿色,稍有香气,直径3~4cm;中萼片与花瓣相似,呈狭卵形,侧萼片镰刀状三角形;唇瓣窄匙状倒卵形,光滑无毛,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3裂,近上部中间有一长圆形胼胝体及紫红色斑,侧裂片常染紫红色晕,边缘波

状。花期4~6月。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2.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 与铁皮石斛主要区别特征:茎高3~7cm,直径2.5~3mm,唇瓣阔菱形,长与宽近相等,中央无紫红色斑;药帽扁球形,前缘有流苏状分裂。特产于安徽霍山。

3.黄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与以上二种主要区别特征:茎高10~15cm,每茎具叶3~4枚。唇瓣卵状狭倒卵形,长约17mm,宽约8mm。药帽圆球形。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江西、台湾等省。

4.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其主要区别特征:茎稍扁形;花白色带淡紫色;唇瓣边缘全缘。分布于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安徽、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5.黄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ex Linkl.。 其主要区别特征:伞形花序近无梗,具2~6朵花,唇瓣近扇形,唇盘上有2个紫色斑块,边缘具流苏。分布于广西、云南、 贵州、四川、等省区。

6.马鞭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其主要区别特征:总状花序有梗,具2~8朵花;唇瓣近圆形,唇盘上有一圆形紫色斑块,边缘具复流苏。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7.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其主要区别特征:花淡紫色或粉红色;唇瓣圆形,黄色,边缘具流苏;茎下垂。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8.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将兰科植物流苏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Hook. f.)P.F.Hunt et Summerh.的干燥茎混作石斛药用,称有瓜石斛。应注意鉴别。该植物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省。

9.石斛的混淆品种主要还有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广东石豆兰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及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kl.。

以上石斛原植物及其混淆品种分类检索表:

1.直立植物,不具膨大的假鳞茎。

2.茎高15cm以下。

3.茎高3~7cm;唇瓣阔菱形,长与宽近相等,中央无紫红色斑;药帽扁球形,

前缘有流苏状分裂………………………………………………………霍山石斛

3.茎高10~15cm;唇瓣卵状狭倒卵形,长约17mm,宽约8mm;药帽圆球形……

……………………………………………………………………………黄花石斛

2.茎高常超过15cm,高达60~120cm以上。

4.茎稍扁形;花白色带淡紫色;唇瓣边缘全缘…………………………金钗石斛

4.茎圆柱形或棍棒形。

5.花淡紫色或粉红色;唇瓣圆形,黄色,边缘具流苏;茎下垂……环草石斛

5.花淡黄绿色或金黄色。

6.花淡黄绿色,唇瓣窄匙状倒卵形,近上部中间有一长圆形胼胝体及紫红

色斑,边缘波状……………………………………………………铁皮石斛

6.花金黄色。

7.伞形花序近无梗,具2~6朵花,唇瓣近扇形,唇盘上有2个紫色斑

块,边缘具流苏…………………………………………………黄草石斛

7.总状花序有梗,具2~8朵花;唇瓣近圆形,唇盘上有一圆形紫色斑

块,边缘具复流苏………………………………………………马鞭石斛

1.匍匐植物,具膨大的假鳞茎。

8.假鳞茎顶生2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18cm,宽3~6cm;

花葶从假鳞茎顶端抽出,为总状花序;花白色或带黄色 ……………… 石仙桃

8.假鳞茎顶生1叶。

9.花1至数朵,集生于假鳞茎顶端,淡黄色,或带紫色斑点;假鳞茎长3~

6.5cm;叶片椭圆形或矩圆形,长7~20cm,宽2~5cm ………流苏金石斛

9.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

10.假鳞茎卵圆形,形似麦粒,长4~8mm;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1~3cm,花葶顶生1~2朵花 ………………………………… 麦斛

10.假鳞茎近卵形,长1~2.5cm,直径2~5mm;叶片矩圆形,长约4cm,

花葶上具4~7朵花的总状花序 …………………………… 广东石豆兰

五、讨论

根据本草考证,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 Z. Tang et S. J.

Cheng 、黄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及生于石上而茎较短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系本草记载最早的传统药用正品石斛。古往今来一直被认为是石斛药材中的珍品,虽然历史上曾因供不应求而紧缺,但近年来已在安徽省霍山县等地进行人工繁殖成功,并逐渐扩大生产。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其载入石斛的正品药材来源中。

根据本草考证,石斛药用部位是茎,而不是全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均将石斛列为以全草为药用部位的全草类药材中药,并按“全草+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既不符合历代本草记载,也不符合目前实际用药情况。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石斛归为茎类中药,并按“茎+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改为 CAULIS DENDROBII。

根据本草考证,附生于树木上而是指附生于树木上而茎“长尺余”的木斛,其药材质量与功效远不如生于石上而“短只寸许”或“长三、四寸”的石斛。为避免鱼目混珠,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附生于树木上而茎“长尺余”的木斛从石斛药材来源中分出,将石斛药材来源限定为生于石上而短小(长不及15cm)的石斛品种。至于分出的木斛,可以不再采用,也可以将其另立一药,沿用历代本草名称,将其定名为木斛。

至于古代本草中记载的“麦斛”、“雀髀斛”,均可视为古代石斛药材的混乱品种,不可将其与正品石斛混用。

参考文献

[1]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64

[2] 明·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54

[3] 中国药典.一部.1995:75

[4] 中药志.第四册.1988:230

[5]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等.中药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15

[6] 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03

[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696

髀肉复生范文5

【关键词】字词教学;客家方言;成语;汉语语法

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几年了,人们已经认识到文言文教学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认识到了文言文课堂气氛枯燥、逐字逐句串讲方式板滞等弊端。但传承文化,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抓好字词句,依然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们可以把文言文与方言、成语、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讲[1],充分运用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能够为我们的“言”教增添活力与色彩,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利用客家方言

汉语方言都具有存古性质,客家方言延续千年,更是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2]。很多文言词都能在客家话里找到对应的词。客家人用“拗”称“折断”,用“落”称“下”,“下雨”叫“落水”,非常形象朴素。用“遮”称“雨伞”,用“面”称“脸”;我们学校的学生食堂题名为“膳堂”,文言味很足;用“鸡髀”称“鸡腿”,其中的“髀”就保存了古义“大腿”意思,例如:《淮南子?人间训》中“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另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在现代汉语中往往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保留了“食”的动作义;将“早上”称为“朝”,“白天”称为“昼”,“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吃中饭”称为“食昼”。 “食”“朝”“昼”都是古汉语词。

如果能够将方言资源运用到文言文的教学中去,让文言文在日常口语中“复活”,会大大拉近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获得一种亲近感。

二、联系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性,最为明显地体现在语法和成语中。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汉语的词序的固定是汉语语法稳定性的最突出的一种表现。主语在谓语前面,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面,数千年如一日。[3]”具备现代汉语词性、语序等相关语法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形成一个系统、理性的认识,从而能举一反三,豁然开朗。

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本是名词,用在能愿词后面。按照汉语的一般规则,能愿词的后面,一般接动词,所以,“水”要活用为动词,是“游泳”的意思。

对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难对词类活用进行有效的判断。但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淡化语法教学,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无法透彻理解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文言特殊句式,有些甚至分不清词性。笔者认为针对高一学生补充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补充现代汉语中词性知识和单句的语法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便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2)联系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式,进行能力迁移,加深学生对文言倒装句式的理解。

三、联系成语

成语古已有之,千年不变,保留了文言字词句法等多项知识,是探寻文言文和丰厚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我们可以利用成语说解字词,还可以从成语中挖掘文化典故,领会古代文化,做到“言”“文”融合[4]。

1、结合成语,学习文言词语

(1)词类活用。 例如,“狼吞虎咽”中的“狼”和“虎”,解释为:“像狼一样,像虎一样”,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典型例证;同类的诸如“ 星罗棋布”“车载斗量”“烟消云散”“玉洁冰清”等等。又如:“鱼肉百姓”中“鱼肉”在成语中理解为“把……当成鱼肉”,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不远千里”中的“远”,意为“以……为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厚古薄今”中的“耻”“厚”“薄”也是如此。

(2)虚词用法。 如“引以为戒”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当作”。而“以强凌弱”中的“以”字,则表示“凭借”的意思。再如“一蹴而就”中的“而”,作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侧目而视”中的“而”则表修饰关系。又如“异乎寻常”中的“乎”,让我们学到“乎”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于”,表示“比”之意的用法。

(3)借成语推断新语境下的文言词义。 阅读文言文时,形成阅读障碍的常用字往往是由古至今都在使用的词语,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今义揣度古义。实际上很多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在成语中都能找到印证。

很多成语都具备互文见义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成语,能熟练运用互文见义的原则理解记忆成语,对于积累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以及做题都有很巧妙的作用。

2、结合成语,学习文言句式

成语也保留了文言句式。例如“草木皆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表判断。“无济于事”的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事无济”,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见弃于人”就是一个用“见”表被动的成语,“为我所用”是用典型的“为…所…”结构表被动。“何患无辞”这个成语就照应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文言句式规律。

3、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文化常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根植于古代汉语,大量的成语都蕴含了典故,或者直接关联到古代文化常识[5]。

《鸿门宴》中,司马迁详细地记述了宴席上各人的落座方位:“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我们可启发学生思考这其中写作目的。联系“追亡逐北”“败北”,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东方、南方为尊,西方、北方为卑的传统心理,由此感受到宴会上人物之间微妙又紧张的关系。

四、利用文言文知识的生成性特征教学

教学文言字词,还可以通过追本溯源,寻求本义,挖掘文言文知识的生成性特征,弄清某个词的演绎过程,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

例如《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中的“不齿”,课本注释为“不屑一顾,意思是看不起”。但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如果只要学生记住这个意思,估计并不深刻。如果教师加以说明:古人对牙与齿有所区别:牙指两颗犬齿及排列在它俩之间的“切齿”,犬齿和切齿与人类的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如果缺少了其中一颗,说话就会漏风,发音就会不标准。所以,“牙牙学语”不能改说成“齿齿学语”。“齿”本指排列在嘴后部的那些与咀嚼有关的牙齿。因为排列整齐,所以“齿”引申为“同列”“并列”。“不齿”,就是不屑与之同列,表示对其鄙视之意。

五、小结

文言文字词教学过程中,如果将看似枯燥乏味、零碎的文言字词放到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借方言、成语拉近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化繁为简,以今知古,破除翻译、死记硬背的机械模式,会让字词变得鲜活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赋予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课堂以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丁国荣.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J].2009届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5.

[2] 陈仁龙.文言词语释义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语文月刊,2011(11)41.

[3] 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

髀肉复生范文6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肢体麻木;温阳养血通络法结合针灸;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往往遗留肢体麻木,麻木区域皮肤感觉减退、畏寒等,现代医学证实是神经根因长期卡压出现水肿变性造成的,这一症状有的患者一时难以消除,持续时间长甚至不能消失,患者多数遵医嘱长期口服维生素B1、地巴唑、甲钴胺等,疗效不佳。我们依据中国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从“风寒湿阻,气血亏虚,经脉失养以及气滞血瘀”[1]来辨证施治,采用内服中药及针灸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肢体麻木12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平均44.5岁。多由急性腰扭伤、腰椎退变和慢性腰痛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者。

1.2临床症状

本组120例临床症状均为术后遗留麻木,肢体不温,遇寒加重,麻木区域皮肤感觉减退,其中,足底麻木30例,足背外侧麻木49例,小腿外侧麻木20例,外踝部麻木21例。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为3个月17例,半年72例,半年以上31例。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

2.1.1 温阳养血通络方药用:麻黄10 g,肉桂10 g,苍术12 g,黄芪20 g,当归15 g,川芎6 g,续断12 g,独活18 g,寄生18 g,防风12 g,甲珠5 g,白花蛇12 g,全蝎6 g,蜈蚣6 g,水煎服,其中白花蛇、全蝎、蜈蚣焙干碾末装胶囊兑汤药服。

2.1.2 辨证施治根据具体证型,以上方为主,辨证加减。

风寒湿型:肢体麻木有疼痛,遇天阴寒冷加重,兼有畏风寒,手足发凉,腰膝痠沉,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浮,为风寒湿入经络,本症因腠理疏松、风寒湿外袭、经脉失荣、气血不和所致,治宜温络散寒,加附子6 g,干姜6 g温阳散寒。

术中出血较多,肢体麻木抬举无力,面色萎黄,气短心悸,头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为失血较多,脉络空虚,肢体无有所秉,遂可发生麻木,治宜养血理气,加熟地18 g,人参10 g,白芍15 g益气养血和荣。

肢体麻木伴有痠胀不舒,面色晦暗,舌质紫色瘀斑,舌苔干,脉涩,为气滞血瘀,填塞经络,营阴失养,卫气失温,治宜重活血化瘀,加桃红12 g、红花6 g、乳香6 g、没药6 g活血化瘀。

2.2 针灸

以关元、气海、肾俞、环跳、三里为主穴,再根据麻木部位取其配穴,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者配髀关、犊鼻、条口、下巨虚,外踝部麻木者配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小腿后侧麻木者配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进行提插、捻转、疾徐、迎随等手法,并深刺久留针。每穴必须得气并且有触电感,每日1次,每穴留针15~20 min,10 d为1个疗程,停10 d后继续下一疗程。肢体畏寒明显者以温针灸或艾炷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每穴5~7壮),艾条灸作雀啄、回旋灸等[2]。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麻木消失,麻木区域皮肤感觉恢复;好转:麻木减轻,范围缩小,皮肤感觉有所恢复;未愈:麻木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疗程最短为1周,最长为2个月,治愈92例,占76.7%,好转20例,占16.7%,未愈8例,占6.6%,其中4例因疗程长、治疗暂无好转而自动放弃治疗。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急性或慢性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3],手术虽然解除了压迫,但是因神经根的水肿、变性,仍有部分患者遗留肢体麻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是痹证,为风寒湿夹杂,乘虚入侵经脉,痹阻经络[4],而手术中必然创伤出血,血溢脉外,故气滞血瘀,失血又导致气血亏虚,经脉失养,所以中药麻黄、附子、肉桂以散寒,独活、苍术、防风祛风除湿;寄生、续断祛风湿通利血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川芎、鸡血藤益气生血,桃红、红花、沉香、没药活血祛瘀;甲珠、白花蛇、全蝎、蜈蚣通络祛风;诸药合用达到温药散寒、除湿益气、通络除痹的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以上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激活神经,促进炎症吸收,消除水肿的作用。针灸取肾俞、气海、关元、环跳、阳陵、三里以温阳散寒,根据麻木部位,足底麻木者,取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足背和小腿外侧麻木者取髀关、犊鼻、条口、下巨虚、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等以通利经络。现代医学证实针灸能激活神经,促进某些神经递质活动,使神经兴奋,改善神经周围血液循环,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综上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方法简便,疗效满意,患者乐于接受。转贴于

[参考文献]

[1]丁继华,彭太平.中医骨伤科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7-338.

[2]韦贵康.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9-186.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