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小朱庄范例6篇

血战小朱庄范文1

――题记

1943年中秋节的夜晚,南京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陶家齐与他的如夫人朱维珍,在林家庄的家里被日军逮捕。随后,日军放了一把火,把陶家的房子烧得火光冲天。陶家齐的小通讯员在一片混乱中听到被烧得噼噼啪啪的房子里有小儿哭声,立即奔进火场顺着哭声找到一个周岁大的男孩。他抱起这个孩子拼命地冲了出来,一路狂奔到河边,将孩子放进一只小木盆,将盆推入河中,自己逃命去了。这孩子在盆中大声啼哭,路过的老乡听到哭声,挽救了他的小生命。这个得救的孩子就是陶家齐、朱维珍夫妇刚满周岁的幼子陶和寿。

被从火海中救出的陶和寿,在70年后专程从安徽合肥回到南京江宁,追寻父母当年抗战的足迹,寻访尚存的知情老人,让那一段尘封70年的悲惨历史逐渐清晰起来……

朱维珍于1906出生于江苏句容的一个叫朱巷村的地方,父亲朱居仁是位很本分的庄稼人。朱维珍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备受父母兄长们的宠爱,是家中唯一读私塾的孩子。她不愿裹脚,父母宠她,因此她留下了一双天足,是村上少有的“大脚女人”。朱维珍成年后嫁给邻村杨家的一个后生,生有一儿一女。谁知她命运不济,杨家后生因病不敢去日军占领的城镇诊治而过早去世。朱维珍在婆家没了依靠,度日如年。娘家的兄长遂将她接回家去,她带着儿子女儿在娘家艰难度日。为了不吃闲饭,她将儿女托付给了父母兄长,自己找了一户有钱人家帮工。谁知儿子长到10岁时下塘洗澡又不幸被水草缠住溺死。丈夫早逝,唯一指望的儿子也离她而去,朱维珍绝望了。她回到娘家,闭门不出,茶饭不思,整日哭泣,生不如死。

此时,原江宁湖熟丹桂乡乡长陶家齐接受新四军的抗日主张,被新四军任命为情报站主任。他常常带领儿子陶和庆等一帮人秘密为新四军探送情报,动员民工配合新四军破坏湖熟到淳化间的桥梁、公路,惩治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因此,日伪军盯上了陶家齐。为了迷惑敌人,陶家齐居无定所,原在陶家帮工、照顾陶家齐的一位妇人不想冒这个险,找个借口不干了。中共江宁秘密组织了解这个情况后,到处替他物色可靠的人选。经过打听,他们觉得朱维珍十分合适,遂登门劝说她走出家门,换个环境,到陶家齐家帮忙。当时,陶家齐是湖熟地区有名的士绅,因为耳聋,人称“陶聋子”,是跟日本人作对的区长。朱维珍知道去陶家有危险,但她更加仇恨日本侵略者,她曾亲眼看见日军在家乡烧杀抢掠,而且正是因为日军的残暴才致使她的丈夫不敢去镇里看病而去世。最后,她下决心去陶家照顾陶家齐,使他更有精力去帮助新四军打日本鬼子。这年是1940年的秋天,朱维珍34岁。

朱维珍来到陶家齐的身边后,她的生活完全改变了,不再一个人躲在家里整天以泪洗面。虽说她是照顾陶家齐,但她面对的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陶家整天人来人往,有新四军的首长、士兵,也有情报站的成员,陶家齐耳朵听不见,全靠朱维珍张罗,她热情细致地接待每一位同志。此时的朱维珍正值盛年,不仅勤奋能干,而且因为无家无子无所牵挂,所以对日军的恐吓也无所畏惧。朱维珍把陶家齐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全身心地与陶家齐一起跟着新四军干。在新四军和陶家齐的教育、关爱下,她的性格变得快乐开朗起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朱维珍知道陶家齐从事的是很危险的工作,她不仅理解支持,而且对陶家齐全家照顾得无微不至,使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抗战活动。

陶家齐在朱维珍的支持帮助下,抗日工作做得得心应手,二人均受到新四军领导的好评。

原新四军十六旅参谋长、原装甲兵学院院长王胜将军曾对陶和寿回忆说:“我们新四军一到赤山还未站稳脚跟,你父亲陶家齐就站出来带领家人、亲戚,以及当地群众欢迎支持,并参加抗日队伍。我们打游击三天两头出入你家,钟国楚旅长经常到你家找陶区长了解情况,每次都受到你母亲的热情接待,留我们吃饭。许多战士临走时,你母亲将煮熟的鸡蛋揣给他们带在路上吃,这对出征的抗日战士是一种很大的鼓舞啊。他们夫妇对抗日可是有贡献的啊!”

第二年春天,陶家齐与朱维珍在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中相濡以沫,渐生情愫,在副区长主持下结成伴侣。朱维珍的侄女、93岁的朱惠珍老人回忆:他们成亲那天,我与父亲都去祝贺,他们举办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家里来的大多是新四军的领导与战士。

当时的民主抗日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常常是区长带着区政府几个成员,哪里能站得住脚就住在哪里办公,哪里就算是区公所所在地了。陶家齐的家经常成为区公所暂时的办公之处。

经过一年多和新四军首长、战士们的相处,陶家齐夫妇对新四军更加了解,对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更加信服。当时,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短枪班和侦察班的战士们经常出入陶家,陶家齐夫妇待这些子弟兵亲如家人,朱维珍经常拿些食物给出征的战士,战士们也会带一些战利品回赠给陶家。一次,一个新四军连长负了伤,陶家齐留他在家里疗养。陶家齐粗通医道,亲自开药方,朱维珍则去抓药煎熬,精心护理照料,终于使这位连长伤愈归队。

1942年6月,陶家齐被任命为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从此,陶家齐以这个身份公开开展抗日活动。

当年任新四军二支队组织部长、解放后曾任福州军区政委、99岁高龄的王直将军对陶家齐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啊,陶家齐同志啊,陶聋子,我们新四军都叫他陶聋子!他的耳朵听不见。对我们真是很热情,很关心,很照顾!尤其对部队的伤亡更是关心。我们与陶家齐以亲弟兄相待!他很客气。那个时候我们到陶家吃饭,还不知道吃了多少次饭呢,吃饭很方便。他是本地人,很熟悉当地情况。陶家齐那个时候在经济上对我们也有很多帮助。还有陶家齐的夫人,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很能干,对新四军很热情,照顾得很好。那个时候新四军能跟搞点钱,但皖南事变后,连那个薪饷都不发给我们了,完全靠地方上的老百姓供给。要不,我们很难立足。他们帮助我们,吃饭啊,扩大部队啊,做地方工作啊!”

这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朱维珍为陶家齐生了一个圆脸胖小子。陶家齐为儿子取了个小名“小园子”,意思是天上有圆月,地下有“小园子”。陶家齐老来得子,喜不自禁。这个孩子的诞生也给曾经历失子之痛的朱维珍带来莫大的安慰。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在这个被日伪占领的地区,快乐背后将衍生出巨大的灾难。湖熟日伪军对陶家齐恨之入骨,他们时时在寻找机会必欲除之而后快。

1943年9月4日(农历八月初五),陶家齐与长子陶和庆带着几名游击队员路过林家庄,便在家中停留一晚。不料,被当地汉奸尹延福和尹士富父子俩发现,尹氏父子立即向敌人告密。湖熟梁台日军、伪警察和便衣侦缉队立即前往搜捕。敌人为了避开湖熟内部陶家齐的情报人员,特意绕道到新昌桥,从水路包围了林家庄。敌人冲进屋,毫无防备的陶家齐夫妇被捕了。随后,敌人在全村搜捕陶家齐长子陶和庆,同时又放火烧了陶家。陶家齐看见敌人在抓捕小通讯员,就高声地喊:“他是一个放牛的,逮他有什么用?”敌人遂放了这个小通讯员,就是这个小通讯员在奔跑逃命中救了陶家齐刚满周岁的儿子陶和寿。

日军把陶家齐夫妇带到郭庄庙,又带到湖熟,让朱维珍供出新四军领导的住处,还让她带路去抓陶和庆。朱维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此遭到日军惨无人性的鞭打,甚至放狼狗咬。朱维珍、陶家齐在狱中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刚满周岁的小儿陶和寿,便托人带出一张字条给长子陶和庆,字条上写着:“和庆!明日我被押到湖熟去杀,现我言泪具无,请凭良心看待小儿。”

85岁的张翠华老人当年亲眼目睹了陶家齐夫妇被杀,她回忆说:“那年我已经15岁了,对当时所见到的那一幕一直铭记在心,朱维珍与陶家齐被鬼子用绳子绑在一起,一前一后,朱维珍被打得满身血肉模糊,老远就能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腥臭味,鬼子边催边打,朱维珍嘴里一个劲里喊着她小儿子的小名:我小园子儿啊,小园子儿啊……一位好心的伪军拿出一套衣服给朱维珍,让她穿在血肉相连的衣服外面,朱维珍拒绝了。两人被赶到城岗头时,日本鬼子也赶出一些邻里乡亲过来观看,鬼子杀他们时,乡亲们都不敢看啊,闭上眼睛,但鬼子非让大家看,大家怕鬼子啊。陶家齐对朱维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维珍啊,别怕,昂起头来!抗日救国,为国捐躯,死得值!’朱维珍被杀时, 为了不让她喊叫,嘴里堵着草,鬼子一刀下来,头就飞了……”

朱维珍鲜血四溅,溅到了陶家齐的脸上、身上,陶家齐忍不住闭上了眼睛,泪水瞬间从紧闭的双眼中流了出来。乡亲们捂着脸不忍观看,哭声一片……一个日军走近陶家齐,问:陶先生,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陶家齐猛然睁开了眼睛,暴怒的双眼已经突出眼眶,一口带血的唾液射向日本人的脸上。那个劈死朱维珍的日本兵冲过来举起大刀,陶家齐无声地倒在了他热爱的家乡土地上。

张翠华老人说:“有胆子大的,跑到我家找了一只大碗把朱维珍的头摆放到碗里,嘴里还咬着一堆乱草。”

血战小朱庄范文2

1932年,正太铁路医院来了一位朱琏大夫,许多工人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她与丈夫陶希晋由朝鲜革命者刘汉平介绍入党,成为石家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朱琏原籍江苏溧阳,祖辈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州志华产科学院,在上海行医时认识了同乡革命志士陶希晋,并结为伴侣。陶希晋在家乡时曾领导暴动,被当局悬赏1000元通缉,后逃离家乡。

1932年,正太铁路收归国有,进步青年云集石家庄,陶希晋与朱琏先后到正太铁路局和铁路医院任职。朱琏待工人如亲人,无论有没有钱,都精心治疗。她还经常到工人家里接生,当时正太铁路局工人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经朱琏之手接生才来到人间的。尤其是那些难产的孕妇,通过朱琏接产,母子都平安无恙,许多孩子都认朱琏作干妈。

经过和工人们的深入接触,正太铁路“二七”老工人的革命精神让朱琏受到很大震撼,使她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树立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信念。1935年,原北平市委组织部长刘汉平(朝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避居石家庄,以开办日语训练为掩护,宣传共产主义。1935年,经刘汉平介绍,陶希晋、朱琏夫妇在石家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也就成了石家庄历史上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朱琏诊所”挂牌成立

1936年1月,中共石家庄市工委成立。受党组织的指示,同年3月1日,“朱琏诊所”在西横街爱华里1号挂牌,这就是石家庄党组织的秘密机关,而它的对面就是反动派的特务组织。

1936年1月,中共石家庄市工作委员会成立,直委恢复,陶希晋担任石家庄市工委宣传委员。朱琏接受了上级组织交给的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以朱琏的名字命名,建立“朱琏诊所”,以此作为石家庄地下市委机关,以便于接待党内同志、传达中央指示、递送文件、召开秘密会议。于是,朱琏两次向正太铁路局递交辞呈,工人们得知后联名挽留,朱琏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我在医院为师傅们看病,开诊所同样也可以为你们看病,哪家有病人,尽管找我来,决不会怠慢。”于是,许多铁路工人自愿到诊所帮助服务。同年3月1日,“朱琏诊所”在石家庄西横街爱华里1号开业,这同时也是陶希晋、朱琏夫妇的家。

诊所成立不久,就发现对面一处房子有些鬼鬼祟祟的人出入,行迹十分可疑。后来了解到,原来那里是的特务机关。因为诊所有群众的支持,有铁路工人的保护,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展党的活动,到抗战初期更是处于半公开状态,却从未出过任何问题,这不能不说是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迹。

朱琏巧妙开展统战工作

中共平汉线省委、中共直委书记李菁玉、王卓如经常以药商、就诊者的身份进出“朱琏诊所”。朱琏周旋于富商、阔太太之间,巧妙开展统战工作。“搞好医务工作、扩大社会影响、掩护党的工作”,遵循这一宗旨,“朱琏诊所”成为党组织联系、发动群众的桥梁。朱琏还是像从前那样身背药箱到工人宿舍区中巡诊,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在警局当差的贫苦警察来看病,朱琏也同样照顾。他们从心底里感激朱琏医生。因而,每次搜查时,受过朱琏关照的警察总是提前报信或在门上贴一张“查讫”的字条应付了事。

然而外人绝不会想到,这个诊所正是中共石家庄市委的秘密机关――党的会议在这里召开,直委书记王卓如等以挂号员、记账员身份在这里工作,平汉线省委书记李菁玉、李雪峰以药商、就诊者的身份出入“朱琏诊所”,在这里组织领导石家庄市和周围各县党的工作;各县党的领导人也不断以求医、买药为掩护来诊所汇报工作,党的文件也存放在诊所,由朱琏精心保管。

为了迷惑敌人,陶希晋平时总是西服革履,手拿文明杖,打扮得十分阔气。家里摆着麻将牌,经常请人来打麻将。朱琏在行医时还结交了不少上层人物,在陪资本家太太、小姐打牌消遣时,趁机和她们谈对时局的看法,讲我党的抗日主张。石门美孚洋行行长纪慕堂的妻子难产,朱琏为其做剖腹产手术,救了母子性命,一家人把朱琏看成至亲。特务机关怀疑朱琏夫妇是共产党,要逮捕他们,纪慕堂马上找到警察局替他们开脱:“共产党是穷人,他们是阔人,他们要是共产党,我女儿不也是小共产党了。”并请两名律师为朱琏夫妇辩护。

在朱琏夫妇的影响下,陶希晋的几个弟妹和朱琏的侄子先后投身革命。诊所收入大都用作党的经费和出版中共市委机关刊物《北风》。

七七事变爆发后,朱琏组织成立了石门妇女救国会,并担任会长。

1937年,朱琏率领石门妇女救国会成员,走在宣传抗日救亡的最前列,会员主要是铁路职工家属和大兴纱厂的工人,为搞统一战线,也吸收了一些官僚、资本家的阔太太参加。为发动全市人民抗日救亡的积极性,朱琏和正太铁路扶轮学校青年教员赵子岳(后为北影著名演员)带领歌咏队、话剧团分赴火车站、军营和农村庙会,利用不同形式开展抗日宣传。她还带领妇女募捐队走街串巷,并亲自登台演唱京剧,为支援抗战进行募捐义演。

她在诊所办起了救护训练班,亲自讲解抢救知识,带领救护队到参战部队驻石的后方医院护理伤员。8月初,嫡系中央军李默庵部队开进石家庄,责令石门公安局禁止群众组织抗日团体。朱琏率领各界几百名妇女,高呼抗日口号,到李的军部请愿,恢复了抗日救国会的组织。

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一一九师驻市郊,六十九团团长是吕正操,他与我党的关系十分融洽,赵子岳经常率歌咏队到东北军中教唱抗日歌曲。中共石家庄市委组织救亡宣传,东北军也经常派人参加,保护会场,防止了特务的破坏和捣乱。吕正操受朱琏等人影响,加入了党组织。

1937年,到石门演讲后,派等到“朱琏诊所”看望市委同志。日军轰炸石门,朱琏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受伤群众。1937年9月13日,、等在赴保定与谈判途中在石停留数日,市委在劝业场影院门口贴出“今日请抗日将领、演讲,欢迎大家踊跃参加”的海报。陶鲁笳组织青年、朱琏组织妇女、马次青组织铁路工人,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由朱琏主持,请为群众进行抗日演讲,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会后,还派等人到“朱琏诊所”看望市委地下工作者,翻阅了党刊《北光》杂志,嘱咐大家团结各方力量,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全市的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9月下旬开始,日军飞机三次轰炸石家庄,朱琏始终奔走在第一线,指挥群众防空,带领弟妹组织救护队,冒着生命危险抬着门板抢救受伤群众,各界市民无不为她这种救死扶伤的精神所感动。

1937年9月朱琏离开石家庄后,带领职工家属到阳泉参加了游击队。从此,她脱下了皮鞋长衫,穿上了灰布军装,由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成为一个以听诊器、手术刀为武器的八路军战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副司长、中央防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朱琏同志,仍以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医疗活动。

血战小朱庄范文3

2006年8月8日,星期二,农历丙戌年7月15日,中元节,民间的鬼节。

大学生李征从家中拿起一把镢头,走了出去。当日气温35℃。

一群村民习惯性地聚在李培敬、朱焕敏这对夫妻家门口,那里有一片树荫,很凉快。李征也坐在边上,有妇女问他“李征,拿镢头干么去啊”,李征闷声闷气地回答“锄地”,到后来,人们再问他何时开学,他几乎不愿意搭理这些人,闷声坐在一边。下午两点半左右,李培敬和女婿两个人出了门,不久,李征拎着镢头冲进了院子。

杀戮

那一刻,李征像是着了魔。

他冲进院子,抡起镢头,对准看着他从小长到大的邻居朱焕敏的头部,砸了下去,血立即喷了出来。

朱焕敏的女儿李瑞哭喊着扑了上来,怀里还抱着个6月份才满一岁的女儿,李征又抡起了镢头,对准的也是李瑞的头部。

对李瑞的女儿,身高一米八多的李征也没有放过,镢头砸的还是头部。

门外准备打牌的几个妇女已经哭喊着,飞一样地分头跑开了。

还有四个60多岁的老人跑不动。

“你这娃怎恁狠哩?”和李征有点亲戚的李培珍话音刚落,回应他的是狠狠的镢头,砸中的也是头部,67岁的他倒在血泊中。

64岁的李成新和年纪相仿的李天明想跑,22岁的李征的镢头更快,59岁有偏瘫的李玉狗刚跑到厕所边,被李征赶上了,无一例外,镢头打中的都是头部。

“一边杀人,李征一边说一个活口都不留。”村民们说。

此时,李培珍的妻子王改英正在自家厨房里忙活,她听到一声惨叫,极难听,不像是狗咬人的声音。有户李这个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生人一进村,狗叫便响成了一片。王改英跑了出来,不应该是狗咬人,她这样想。

跑出来看时,第一眼,她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其他人都没注意到”。丈夫倒在路上,“耳朵那里有个血窟窿,身边流了两三尺长的血”。她赶紧把丈夫抱在怀里,“救命啊!救命啊!”她大喊起来,这时,她又看到李玉狗倒在一边,喉咙里呼呼噜噜正响。

很快,李玉狗的妻子也赶到,把丈夫抱在了怀里。

地上到处都是血,有户李村的人们从来都没有见过那么多人的血――在地上都流成了小溪。

2006年8月8日,从此定格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这个小村庄的记忆里。

死亡

新野县中医院120急救电话记录显示,下午3点26分接到有户李村的求救电话,120急救中心紧急出动两部救护车赶到事发现场。

到了现场后,医生们发现,朱焕敏及女儿李瑞已基本丧失生命体征,李瑞一岁多的女儿被拉到镇卫生院时也不治身亡。

为抢救父亲,李玉狗的儿子李培钊还和急救人员吵了一架,“他们当时就说我父亲不行了,没必要送医院了。我不同意,和他们吵了一架才被抬上救护车。”

李成新、李玉狗、李天明、李培珍等四人分别送到新野县中医院和新野县人民医院急救室,当天下午,李成新、李玉狗、李天明三人均因颅脑损伤、失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

新野县人民医院负责抢救李天明、李培珍的医生说,两位老人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基本不行了,有一个“脑浆都流出来了”,说明行凶者打的“肯定不止一下”。

8月9日,一直因失血过多处于昏迷状态的李培珍也死了。

“李征是学医的,很会杀人,都是打头部。”一位实习医生说。

逃亡

用镢头解决了“仇家”,还捎带着四个老人,李征并没有立即逃跑,有户李的村民说,在用镢头进行了那场疯狂的杀戮之后,他还用砖头将他的二伯砸伤了,幸运的是,这次他下手并不重。

随后,李征趟河逃窜。

向南两里,就是湖北省的襄樊市,往西就是南阳市的邓州。李征隐身于茂密的庄稼地中。

新野县的警察迅速调集大批警力围捕犯罪嫌疑人,并迅速报告了南阳市公安局、河南省公安厅,并请临近的湖北襄樊市警方协助搜捕。

当晚,“人民战争”的模式在以有户李为中心的新野新甸铺上演――附近的各村委均派出大批村民在各可能的路口拦截嫌犯李征,无果。

次日清晨,警方又带着认识李征的村民赶往了南阳、襄樊的火车站、汽车站。很快,印有李征头像的协查通告贴满了李征可能经过的各种地方,临近县的电视台紧急播放着捉拿李征的字幕。

10日凌晨两点左右,在南阳邓州市魏集附近,李征,这位22位的大学生被警方抓获。据说,逃亡了30多个小时后的李征,在炎热的庄稼地烘晒得又渴又饿,见到警察的第一句话就是“有吃的吗”。

很快,新野县电视台出现了县委书记慰问公安干警们的镜头。

恩怨

死亡的7人中,除去朱焕敏、朱焕敏的女儿李瑞、李瑞女儿姚某一家,在外人看来,和李征家有一些小恩怨外,其他四位遇害者均因为在一旁乘凉而无端遭难,和李征及其家人无任何过节。

而李培敬和李征家的恩怨之小,在村民看来也根本不足以引发血案――2004年夏季麦收,李征家的麦子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了之后,由于自家没有车辆,就请有车的前院邻居李培敬帮忙将麦子运回家。

当年放暑假回家时,李征的父亲李玉星告诉儿子,去年李培敬帮忙运输小麦的时候,曾经偷了自家一袋小麦。

村民们说,李征因此对李培敬家极其不满,先后两次用石头砸李培敬家的房屋,第一次砸,李培敬没有找到是谁干的,在第二次用石头砸时,李征被李培敬当场抓获。

李培敬不同意村民让李征赔礼道歉、赔点钱的调解,坚持要到公安局报案,追究李征的责任。李征因此而被公安机关拘留、罚款,

一无法证实的说法是还被通报到了李征就读的江西中医学院。

今年暑假,李征回家很晚,7月下旬才到家,但他很快知道了“李培敬家种的玉米影响了自己家的花生(两家的田地相邻)”。一怒之下,李征将与其相邻的李培敬家的那行玉米全部拔掉。

事情发生后,李培敬请李征的二伯出面调解,未果。

8月8目,血案发生。

沉默的大学生

在有户李这个村庄中,村民们说,年龄相仿的同村伙伴中,李征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他是个沉默的青年,当然,人们也并未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因为“他常年在外面上学,后来又考上大学,见面只是打个招呼”。

能劳动的壮劳力全部出外打工了,李征考上大学虽然不错,但现在上大学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谁会留心一个青年的心事呢?

之前几天,李玉狗的二儿子还在路上碰到李征,因为是同龄人,都在外面上学,相互打了招呼,有说有笑,“一切看起来很正常”。

李征的父亲李玉星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嫁到了临村,儿子李征2004年考上了江西中医学院。2005年,老伴去世了。

李征放暑假回家后,孤单的李玉星“不免会向其讲一些家长里短”。在村民看来,小麦被偷、玉米影响花生之类的事,如果李玉星不说,李征怎么可能知道呢?

血战小朱庄范文4

敌人将兵力调整后,依托碉堡和暗堡,以机枪、掷弹筒向我猛烈射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松尾小队长命令话务员不停地打电话和发电报,到了中午,电报才发出去,接到的回复是:“死守待援,大军即到。”

临时团部里,团长彭德清和参谋长俞炳辉等开始研究下一步作战方案。彭团长对大家说:“军区通报来了,表扬了我们迅速攻进车桥,消灭了大部分守敌!”接着他神情严肃起来,继续说道:“军区通知我们,阻击部队到现在尚未发现敌人援兵,两淮近在咫尺,增援之敌迟迟未来,定有蹊跷,要求我们必须尽早解决战斗。”

彭团长在地图上划了一下,说道:“我们现在抓紧扫除伪军据点,攻下伪军大队部,最后集中力量解决日军小圩子,你看怎么样?”

“行!”俞参谋长点头答道。

几个人研究后,彭团长作出决定:“现在一、二连继续攻击伪大队部;五连在南面迅速夺占与日军比邻的伪军据点,然后八连从北面配合,攻占日军小圩子。”

散会后,大家分头行动。

这时进攻伪大队部的战斗还在进行。一连一班长朱长明带着一批战士,冒着密集的弹雨,硬是用手榴弹炸开一条血路,冲进了敌人的大院。他们爬上屋顶甩开了手榴弹,但由于白天无法隐蔽,敌人火力又猛,朱长明不幸壮烈牺牲。

该处守敌是伪大队部直属队和补充大队三中队,直属队有100多人,三中队有80多人。三中队已躲到附近的碉堡里去了,这里的敌人主要是直属队,他们见我无法靠近,便乘机反击,叫嚷要抓活的。

一连战士义愤填膺,“上刺刀”!我新四军指战员个个经过严格的刺杀训练,敌人哪是新四军战士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死的死,躲的躲,降的降。

伪大队部被攻下来了。战士们打扫战场,含泪抬走了朱长明等战士的遗体。朱长明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感动着大家,后来新四军文化教员陈庆良作词作曲的歌曲《战斗英雄朱长明》,一直在新四军中传唱。这首歌的歌词是:“车桥战斗打鬼子,英勇牺牲留英名!朱长明,朱长明,勇敢杀敌有名声,战斗英雄天下闻,你勇敢的故事鼓励我们勇敢!鼓励我们向前!”

接下来是进攻伪大队部一侧的大碉堡,这里伪补充大队三中队的敌人仍在顽抗。

新四军进攻车桥的战斗打响后,伪三中队队长侯天柱召集中队80多人向西一路杀去,很快遭到一连的迎头痛击。这些乌合之众只好退到碉堡里,依托碉堡进行顽抗。

一直在前线的邓若波营长见状,迅速从炮兵大队调来了一门大炮,同时派通信员通知二连前来支援。

这位邓营长,虽然才26岁,但胆大心细,善于用兵,人们称他是“年轻的老指挥员”。

炮兵抵近射击,三发三中,将碉堡上半部分摧毁,敌机枪暂时哑火。战士们爬上碉堡,将手榴弹投入碉堡内,炸死了不少敌人。这时我二连援兵赶到来,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一名战士一刀结果了侯天柱的性命。

战士们经过浴血奋战,将碉堡里的敌人全部歼灭,俘获伪军多人。

强攻日军小土圩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那天与粟裕通了电话后,考虑到车桥枪声一响,四周敌据点必定出援,为确保兄弟部队的胜利,便派参谋长洪学智率第七旅,枕戈待旦,监视淮阴、沭阳、涟水敌之动静。

车桥战役打响后,洪学智亲自指挥朱圩子战斗。五个连像五把尖刀,勇猛穿插,势如破竹,把敌人的指挥系统和打得乱作一团。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攻克了朱圩子据点,消灭伪军300余人,牵制了敌人,确保了第一师侧翼的安全。

到了下午,洪学智参谋长仍放心不下,带领一个骑兵排赶到叶飞的指挥部。

叶飞快步迎上前来,说道:“洪参谋长,你们很快地拿下了朱圩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援啊!”

“哪里哪里,比不得你们!”洪学智接着说:“北线,请你们放心,我们不会放一个鬼子过来的!你们这边要不要兵力支援?”

叶飞被兄弟师的精神所打动,紧紧握住洪学智的手说:“谢谢你们的支援。请放心,我们还有两个团的机动兵力没用呢!”

洪学智听罢,放下心来。两人寒暄了一阵,此时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洪学智对叶飞说:“我是个急性子,坐不住,我要去车桥镇上看看。”

“不行,不行!”叶飞连连摆手说:“那里战斗正在进行,不安全!”

洪学智笑嘻嘻地说:“指挥官同志,我们远道而来,难道参观一下都不行吗?你是不是太小气了!”

叶飞笑了笑说:“好吧,那就让陶旅长陪你去!”

在一旁的陶勇挥了挥手说:“好,我给你们带路!”

陶勇和洪学智他们骑马一路飞奔而去,很快来到车桥圩子的北大门处。洪学智仔细地观察外壕、围墙、碉堡群后,感叹地说:“敌防御体系如此坚固,这块骨头啃下来真不容易啊!”

“现在日军小圩子还没有攻下来,惭愧呀!”陶勇红着脸说。他想起自己以往打仗,历来是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可是,这一仗已打了十几个小时,虽然已拿下近50个碉堡,但日军驻守的小圩子仍未攻下。听洪学智这么一说,更感到有压力了。

陶勇、洪学智来到临时团部,询问战斗的进展情况。

彭德清介绍说:“由于敌人小圩子火力很强,覆盖面较大,为避免大的伤亡,我们的策略是先清除掉小圩子周围的碉堡。

“现在小圩子周围的碉堡怎么样?”陶勇问道。

“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现在已基本上将小圩子周围的碉堡清除了。我们正准备攻击小圩子。”

陶勇说道:“我们现在必须趁热打铁消灭敌人,应迅速组织兵力对日军土圩子实行强攻。”

彭德清点头应道:“行,我们马上行动!”

彭德清来到小圩子附近,站到一处高墙上,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和张云龙、陈广德等商量了一下进攻的方位。

“我的想法是八连从小圩子北面围墙攻击,五连从南面冲破铁丝网和壕沟进行攻击!”张云龙说道。

彭德清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道:“可以。”

15时30分,攻击开始。陶勇亲自指挥一门山炮和三门迫击炮集中轰击敌人据守的小圩子。顷刻之间,小圩子火光烟柱腾空而起,瓦砾碎砖四处飞溅。

小圩子里的日军只有40多人,但战斗素质很高,在炮击时都钻入暗堡和地洞,虽然炮火将敌大碉堡及暗堡打塌一部分,但敌人损失不大。这时,在两架重机枪火力掩护下,我步兵开始进攻。

二营长林少克调来了两辆土坦克,多名战士用土坦克率先冲向日军小圩子。“土坦克”,即在大方桌上铺上湿湿的厚棉胎。四个人顶一张桌子,两张方桌连成一体。

敌人的机枪猛烈扫射着,掷弹筒发射着炮弹,土坦克仍不停地向前进。

五连指导员一声喊:“共产党员跟我来!”全体战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他们在烟雾弥漫中泅过了壕沟,破了铁丝网,冲到了鬼子的工事下面。

这时八连也由北面发动了强攻。敌人在壕沟上面放了满是刺针的树木,只见战士们不顾一切地从壕沟上面的树木上爬越过去,一齐用力掀倒了小圩子的一堵墙。

敌人碉堡射孔里喷着火舌。班长王其双手拿着手榴弹,沿着壕沟匍匐前进,到了敌人碉堡的下面。一看那个碉堡虽然离水面只有两尺多高,但没有可以利用的死角,他不顾一切地举手把手榴弹塞进碉堡枪眼里。“轰”的一声,碉堡炸飞了。王其壮烈牺牲。

碉堡里面的鬼子抛下3具尸体,仓皇逃到后面的院子里去。敌人在院子里利用4挺歪把子机枪,作垂死反抗。

新四军战士们就将这院子团团围住,密集的手榴弹和各种武器一齐向敌人开火,八连连长张玉成指挥一排冲进院子。

几十个龇牙咧嘴的鬼子端着刺刀冲过来,妄图作垂死抵抗。就在这时,“咣当”一声,北面的栅门砸开了,八连指导员姚鼐手持驳壳枪带领二排冲进院子。

一看腹背受敌,鬼子小队长松尾领头躲进了碉堡,鬼子兵一个个紧随其后溜了进去。

“用火攻!”有战士提议道。这时有几个战士在敌人碉堡周围放起火来。烟熏火燎,弄得敌人焦头烂额,鬼哭狼嚎。

经过一日激战,该镇53个碉堡完全被七团攻破,600名伪军全部被歼灭和俘虏。40多个鬼子无一生还。

车桥据点被彻底攻下来了。在前线指挥部,叶飞对刘先胜说道:“敌人已被消灭,现在应该把七团撤下来,进行战略转移。”

刘先胜点点头,说道:“我现在就去落实!”

夜色降临了,副司令员刘先胜来到了七团临时团部,传达叶司令员命令:“七团任务完成得很好,实现了整个战略意图,现命令你团立即转移。”

打了胜仗的战士们有说有笑地走在撤离的途中。

阻击阵地战火烧

芦家滩地处车桥以西10里处,南面有涧河,宽20多米,夏天水流湍急,到了冬天河水不到1米深,河岸陡峭,两岸长满了杂树。北面是一条5米宽的公路,从淮安一直通到泾口,主要是用于鬼子车队在据点间来回机动。

公路北面是一片芦苇荡,老百姓又称大东塘,宽约1里,长约2里,淤泥过膝。涧河与芦苇荡之间为狭窄的口袋形地域,这里是淮安至车桥的必经之地。

夜里,冷风嗖嗖,周围朦朦胧胧的。廖政国团长和曾如清政委站在田埂上点起了香烟。附近有战士忙碌着。

“战士们在干什么?”

“正在布雷。”

“走,去看看。”

曾政委陪同廖团长来到三营,营长周维生迎上前来。廖政国看了看战士埋地雷,然后说:“你们布雷要注意一点,敌人能利用的地形要埋真地雷,敌人不利用的地形要埋假地雷,但也要适当埋些真地雷,让敌人真假难辨,造成敌人的恐惧。”

看完布雷,两人去三营阻击阵地检查工事构筑情况。眼前是一段段壕沟,有的地方已经挖有膝盖深了。廖政国皱着眉头对政委说:“这里涧河堆离芦苇荡距离较长,离西边的韩庄也不到100米,阵地过宽,兵力不集中,空隙太大,应该向东移。”政委点头表示同意。

廖团长立即召开该营排长以上干部会议,要求把阵地往东移200米远,这样阻击面缩短了100米。团长语重心长地说:“要告诉战士们,一定要把战壕挖深些,要不怕苦。我们挖战壕苦些,是为了少流血!”

散会后,曾政委和三营长来到韩庄以东,商量和确定了第二道工事的方位。各排立即行动起来,开始重新挖工事。

过了一段时间,廖团长、曾政委和政治处主任朱启祥又来到三营。廖政国见到三营长:“把你们的准备情况说给我听听。”

周维生说:“我们在韩庄以东的公路上挖了第二道工事,起先挖的那一道作为假工事,用以迷惑敌人,并在坟包、公路侧坡、土埂坳处埋好地雷。”

廖政国高兴地点点头。

时间仿佛过得很慢,战士们都瞪大眼睛焦急地等待着。

上午9点多钟,上面传来了好消息,三师攻克了朱圩子,一师七团攻进了车桥圩子,拿下了30多个碉堡。消息一传开,阵地上沸腾起来,大家信心倍增,一个个发誓:如果敌人来了,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太阳偏西了,侦查员气喘吁吁地跑到曾政委的面前:“报告首长,敌人有7辆卡车已过了石塘!”

血战小朱庄范文5

2008年4月5日,清明,清明后。澄澈的天空,悠闲的白云,春天的风,吹过原野山冈,漫山遍野的枯黄一起“暴动”,纷纷举起了绿色的大旗,迎风招展。带着一群青年,不去名山大川,不看风景名胜,没有门票,没有雕琢,只有自然,只有青春!我们选择远足,选择在路上发现属于自己的风景,选择在到达目的地后找到自我。一人一个登山包,迈开青春的步伐,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将去寻找一种永恒的记忆,锻造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

我们这群青年,从大一到到大四再到研一,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但我们是兄弟姐妹,有着同一颗飞翔的心。

生命是一次次穿越,每人每天都在穿越。我们彼此相扶,披荆斩棘,横跨京沈高速,穿越铁轨,一道翻山越岭,于没有路中,开创出一条条大道!灿烂阳光下,壮丽河山如此多娇。作为青年,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穿越,穿越,穿越……在穿越中发现美好、善良、纯真,在穿越中感慨、赞叹,并深深地感悟,用心去体验。生命中的永恒在穿越中升华、绽放。

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春天的田野里,人们在辛勤地耕耘。村庄的路旁,太阳渐次点亮了一头逆光的耕牛,它架着一架银白色的犁铧,深情地凝视着大地——它一世的归宿,一生的奉献。一个个湖泊,环绕着村庄,碧波荡漾,那翩跹起舞的涟漪上,春天上下荡着秋千,咯咯地欢笑。一群洁白的羊,在湖畔低头吃草,认真用情。春天的风吹过树林,哗啦哗啦!羊们抬头看向树林,见着了春天曼妙的身影,这时,一只羊却没有抬头,依旧认真用情地低头吃草,它的寂寞一如解冻的河流,向我袭来!孩子们嬉戏,笑着,哭着;母亲们拉着家常,父亲们热烈地探讨着春天的耕耘,想象着来年的收成,眼中盛开出了生命的火花。村庄在路上啊!看着这一切,我忽然想念起我的故乡,我的村庄,我的老黄牛……啊!我是故乡的故乡,我是村庄的村庄,村庄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我生命的一呼一吸间,生生不息。

一路前行,眼前的风景越来越熟悉。登上山峰,一览众山小,但我们没有欢呼地呐喊——山登绝顶我为峰。因为我们在知道,人,那怕你爬得再高,那怕你高傲地踩在山的头上,你永远成不了一座山,因为它的敦厚,淳朴,对待每一个生命的坦诚,人,永远到达不了那样的高度。那些高声喊叫——“我为峰”的人,不仅是幼稚的,而且是可悲可怜的。

虔诚地,再上一个高峰,啊!在徐徐春风中,我突然看见了熟悉的风景——拦马墙,老白山!那一刻,我不相信这是偶然是巧合。旧地重游,我欢欣,我激动,像个顽皮的孩子。拦马墙,铁血拦马墙,你这血染的土地,涌动着中华民族的热血与豪情!那时那刻,我已经没有愿望再登上老白山主峰了,我只想赶快下山,去看望、祭奠民族的英烈,血洒抗日沙场的英豪!2007年10月1日,国庆。2008年4月5日,清明。在同一个地方,我们鞠躬,拜祭。向民族英雄至于最崇高的敬礼!时间倒流,我仿佛回到了那一年……

1944年冬,抗日战争正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艰苦艰难!活跃在抚宁县的抗日武装七区队,在队长马骥同志的领导下,英勇打击敌人,使日寇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驻秦皇岛日军总部,为了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调集各路人马,组织大规模的拉网式清剿,妄图一举歼灭这支威慑敌胆的抗日武装。日军从秦皇岛、海阳,北戴河及义院口、石门寨兵分三路,三面围堵,将我军包围在又光又秃,没遮没挡的拦马墙。为了保存力量,掩护二排、三排迅速抢占山顶,迅速翻越拦马墙突围,一排排长张会山接到命令后马上率领23名战士投入掩护战斗。战斗从早晨7点左右一直打到11点多。一排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疯狂进攻,为二、三排战友赢得了突围时间安全地翻越了拦马墙。然而在百倍于我军的敌人火力网下,一排战士已无法撤退了。最后,一排勇士的子弹打光了,面对冲上来的敌人,他们就用刺刀捅、用枪托打、用石头砸,阵地前抛下200多具敌人尸体,一排勇士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英勇战死沙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风采,让敌人胆寒!!铁血拦马墙,人民永远铭记着为国捐躯的一排24位烈士的英名。他们是:张会山、郭才、杨国义、张琢、陆代杨、张雨、周庆、姜英荣、刘广、王雨廷、朱宝新、马少耕、宣纪东、赵凤岐、赵珍、赵振祥、马奎、刘宝、吴奎、梁得厚……

终于要离开了,我不知道下次再来是什么时候,但我一定还会再来!是的,我一定还会再来。

血战小朱庄范文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认真开展“党史教育日”活动,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的重要形式,是新形势下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次重要契机。县水务局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水务局“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方案,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开展慰问离退休老干部活动。

6月25日,局领导班子分组走访慰问局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将局党委和全局职工的关心、问候以及良好的祝愿带给离退休老同志,同时认真听取老干部们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召开了庆“七一”暨创先争优表彰会。

6月26日,水务局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表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水利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局属各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机关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局党委班子成员及参会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局党委对机关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予以表彰,并颁发奖牌和证书,机关支部及管理站支部代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作了发言。

四、协助选派干部为大李村党员开展“义诊”活动。

6月29日,县水务局选派干部朱海峰通过联系协和医院,为镇大李村60多名党员开展了一次义诊活动。

为做好此次义诊活动,局党委积极协调协和医院抽调了10名专家和医护人员,开展内科、外科、妇科检查与诊治,携带了心电图仪、血压计、听诊器、B超机等医疗器械,在协和医院韩守华院长的带领下,医护人员立即投入了工作:登记义诊资料、询问既往病史、各科检查、发放医疗宣传册,在送医下乡的同时,更把健康理念送上门。这次的义诊活动开展得相当成功,满足了群众“就诊求名医”的实际需求,展现了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更向广大党员倡导了健康生活新观念,提高了广大党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五、踏足红色圣地感悟先烈精神

7月5日,局机关及各支部党员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开展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党员代表们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用共产党员特有的方式,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向革命英烈献上无尽的哀思和永远的怀念。随后全体党员参观了“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认真聆听了抗日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介绍,并观看了《血战台儿庄》等历史影像资料,感受当年的战争场景,真切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开展重学、重温入党誓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