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动的故事范例6篇

让人感动的故事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1

一、多渠道开发故事,有效充盈品德教材

故事让抽象的道德教育更加形象具体,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德教材中除了个别几课有专门的“故事屋”栏目外,其他大部分都以图片为主。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其他的渠道去找寻故事,甚至是自己编写故事,创造故事。

1.留心生活,撰写故事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留心生活,将学生身边的生活故事带入课堂。

在执教《我长大了》一课时,笔者发现,班中有部分学生很会做家务,在家非常懂事,而有一些学生却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己的事情还是不能自己做。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将学生的生活点滴提取出来,撰写成故事,呈现于课堂中。“同学们,他呀圆头圆脑,胖乎乎的。在家里可是爸爸妈妈的得力小助手呢!他会……大家都夸奖他长大了。你们知道大人们为什么说他长大了吗?”

正因为是班中学生的故事经过提炼整理而成的,所以,很有信服力,也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当学生展开讨论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认识到了成长的含义不仅仅在于身体上的长大,更多的是指知识的增多、生活技能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

2.依据兴趣,改写故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所以,同样是《我长大了》一课,笔者将上例中的生活故事编写成了一个童话故事。将故事的主人公定位为一群可爱的小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生大声喊:想!)讲什么故事呢?看!(师出示一张可爱的卡通小鸡图)

师:对,老师今天就来讲一个《小鸡长大了》的故事。请边听边想:鸡妈妈为什么说小鸡长大了?(师讲:《小鸡长大了》的故事)

低段的学生喜欢各种卡通人物,喜欢听各类童话故事。因为很多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总是能带给学生们无数的欢笑和快乐,所以,能自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依据教材,补充故事

我们的教材故事不多,但图画很多,那么我们何不将这些“画”变成“话”呢?

记得在执教《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笔者将教材中的两幅关于森林的插图串联起来,编了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特别爱吃竹子;有可爱的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总抱着根胡萝卜;有脖子长长的长颈鹿……有一天啊……”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笔者还在故事中融入了该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还学了知识。

有时,笔者还让学生参与搜寻故事。如《欢天喜地过新年》一课,其中故事屋中“年”的故事仅仅就几幅图片。于是,笔者让学生回家去问爸爸妈妈有关“年”的传说。结果,课堂上学生们七嘴八舌,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而且个个都讲得有声有色。在这样的故事交流会中,学生们快乐地接受着新授知识。

二、多形式演绎故事,有效落实课堂教学

品德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故事教学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要让品德课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必须改变这样一种认识:凡是故事都是要去说的。在我们的品德课上,我们可以讲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去猜故事、写故事,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演故事,给学生看视频故事,让夸张的表情、动作来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思维。

案例:《孝敬父母》一课――

大元帅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他为生病在床的母亲洗尿裤、吸痰的事迹,总能触动孩子稚嫩的心弦;小小子路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八岁孩童吴猛恣蚊饱血……这些故事总能让学生的内心深深震撼。这些感人的故事资源,我们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演绎,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1.听故事,让动情言语激起情感涟漪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马卡连柯语)当我们老师在深情讲述“的故事”时,往往会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故事之中,会有随之相伴的表情、动作,会有与学生眼神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然就情景交融地勾勒出了故事中的场景,自然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2.读故事,让灵动的文字直击心门

文字往往带着灵性,能把人带入另一个境界,让人陶醉。当学生充分地读,细细地品味故事时,他们被那些朴素的文字深深震撼。子路、王祥、黄香等人的行为与学生产生了心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此时,教师又恰到好处地安排学生书写感受,那深深的感动、浓浓的敬意都通过流淌的笔尖传达了出来。

3.看故事,让动态的画面感染真情

亲耳听闻,不如亲眼目睹。现如今,网络资源的充实,让我们很轻松地就可找到各种视频故事。就算没有直接可用的视频,我们也能通过高超的信息技术进行改变、创作。当我们将静态的故事变成动态的画面时,学生们不仅听到了故事,还冲击了学生的视觉,当多种感官都被调动的时候,学生的思维碰撞也变得激烈,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故事背后的意义。

三、多角度利用故事,有效延伸品德课堂

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换个角度去看,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当故事带着它特有的趣味性融入我们的品德课堂时,我们也多角度地利用了它。我们不仅让故事的内容巧妙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帮我们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而且,我们还利用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制作成形象卡,用于书写,用于奖励。

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时,我们编写了一个《水的自述》的故事,用水滴的口吻讲述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严重匮乏。课的结尾,教师分发给各小组一张由卡纸制作的可爱“水滴”,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节约用水写在“水滴卡”上。这小小的水滴卡让学生觉得可爱、亲切。同时,这个小水滴,又让学生时刻想起那个故事,起到一种警示作用,时刻提醒学生要节约用水。

又如:不少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由于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公众形象,某种精神的代言人。所以,我们决定利用这些故事形象来开展课后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落实课后践行。

当学生能坚持勤奋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时,我们就奖励他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鼓励他继续努力;当学生有进步时,就奖励他一条跳跃的“小鲤鱼”,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当学生三心二意,做事马虎时,我们就用一只贪玩的“小花猫”来提醒他……我们还用一些形象来进行中队命名,将这些故事形象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之中。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2

一、反复研读,体会传统文化之美

初看绘本《小石狮》,我的感受是其中蕴含着极浓的中华传统文化韵味。首先,从图画方面来说,《小石狮》虽然不是用水墨表现的画,也不留“白”,但色彩深沉甚至算得上浓墨重彩的画风却能让人自然地感觉到一种厚重的中华文化。其次,从语言方面来说,整个故事仅是小石狮的自述,作者可谓惜字如金,语言质朴,但就是这简单的语言却感人至深。“我是一头小石狮,我是小镇上的守护神。”“也许,他们会把我忘记。可是,我记得他们,想念他们。我不会忘记每一个人。”简单质朴的文字有力地表达了中国式的乡愁与故土情。再次,从故事的构思方面来说,小石狮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华文化代表之一。从小石狮和孩子、小石狮和老人、小石狮和小镇上所有人发生的事以及小石狮的回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式的那种深沉的含而不露的情感。我想只要认真看过此书的人,必定会被这本书所打动,书中洋溢着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动。我希望将《小石狮》中蕴含的故乡之情、家园之情、亲人之情等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分享,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中华情。

二、相得益彰,体现传统文化之美

《小石狮》与以往的阅读材料有所不同,它虽然只是以一段小石狮的内心独白来呈现整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却十分丰富。我认为这样动情的独白不应该被打断,因此我决定改变以往的阅读方式,不再将故事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而是让幼儿完整欣赏。为此,我反复练习讲述故事,希望能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来表现。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故事的情感氛围,我想到了音乐。音乐有着和书籍一样扣人心弦的力量。既然《小石狮》的故事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那么相配的音乐也应是中国传统音乐。因此,我选择了一首用萧吹奏的音乐《绿野仙踪》,乐曲悠扬感人,缓缓流淌的音符犹如在娓娓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极为和谐。果然,在实施过程中,故事画面、讲述语调与感人的音乐相得益彰。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情、眼神使我感受到他们已沉浸在故事的情感氛围之中。听完故事后,孩子们都说这是一个温暖、让人感动的故事。接着,我通过谈话着重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个故事的美好与温暖,领略其中浓浓的传统文化及深深的情感韵味。

欣赏故事之后,我组织幼儿围绕《小石狮》进行交流、分享。小石狮是小镇唯一的“守护神”,正是因为它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小镇,也让小镇永远眷恋着它。于是,我让孩子说说“谁是你心目中的守护神”。孩子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回答“爸爸妈妈”,有的回答“老师”,还有的回答“上帝”和“菩萨”。虽然“守护神”不同,但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它们会永远地保护着我们,就像小石狮保护着小镇及小镇上的人一样。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孩子能够理解小石狮的这种守护之情,如:小石狮对人真好,它记得所有的人;小石狮会一直在这里看着人们的,它喜欢这些人……他们还会将之与自己熟悉的父母之情、师生之爱相联系。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画一幅好看的画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孩子用七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对老师们最深沉、最单纯的爱。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之美呢?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故事《小石狮》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每一个优秀作品的背后都有其形成的文化背景,都蕴含着深层的民族精神,阅读就应该去体会作品的文化精髓。《小石狮》为幼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我和幼儿一起发现、体验和创造了“文化之美”。

附:小石狮(大班)

目标:

1.进一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故乡之情、家园之情、亲人之情等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体会并表达温暖与感动之情。

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

2.PPT(演示文稿),音乐《绿野仙踪》。

过程:

一、进入情境

师(出示绘本封面):还记得它吗?它是谁啊?(小石狮。)

师(轻声播放音乐):上次我们听过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再来听听这个让你们感到温暖与感动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

1.欣赏教师用动情的语言讲述配乐故事。

2.交流、分享对于故事的感受。

师:故事讲完了,你觉得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温暖?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感动?

(教师选取部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表达。)

(1)教师点击第5-6张图片并提问。

师:小石狮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小石狮一直要守护在小镇上呢?

师(小结):小石狮爱着小镇上的每一个人。这里是它的故乡,是它的家园,所以它坚定地守护在小镇上。

(2)教师点击第7张图片并提问。

师: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小石狮?

师(小结):小石狮一直守护着人们,陪伴着人们。让人们觉得很温暖、很安心。(3)教师点击第8张图片并提问。

师:小石狮为什么一直注视着走夜路的小女孩?

师(小结):小女孩晚上走路会感到害怕,小石狮一直注视着小女孩。是为了让她感到安心,不害怕。

(4)教师点击第9张图片并提问。

师:小石狮一年又一年地陪伴着人们,它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引导幼儿从小石狮的表情、眼神去观察、感受、讲述。如,当小石狮回忆红雨伞、提灯笼的女孩、小船时,它的眼角有一滴幸福的眼泪;当小石狮想起耕牛、长胡子老人、鸭子时,它闭上了眼睛。显得纯真而愉快:当小女孩依偎在它左边,老人摸着它站在右边时,它的两个眼珠也分别朝向了两边。)

师(小结):小石狮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能让大家感到安心和温暖,它觉得很快乐。

(5)教师点击第11-14张图片并提问。

师:孩子们会长大,会离开小镇。孩子们离开后,小石狮会怎样?

师(小结):小石狮永远不会忘记小镇的人。因为小石狮很爱他们。

师:小石狮那么爱小镇上的人,人们是怎么对待小石狮的?

师:想想看,人们还会对小石狮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小石狮关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一直守护着大家,让大家感到安心和温暖,它觉得很快乐。它是大家心中的守护神,而人们也非常需要它、感谢它。

三、结合实际迁移经验

师:什么是“守护神”?

师:你们有守护神吗?谁是你们的守护神?他们是怎样守护你们的?

师(小结):在我们的身迎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他们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师:你们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老师和朋友,老师也会像小石狮一样牵挂着你们,祝福着你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吗?请你们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吧。

四、幼儿操作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

2.引导幼儿将画好的画和教师、同伴交流。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音乐 游戏 故事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92-02

所谓故事情境,也就是利用幼喊听故事的心理,设置一种儿童能够接受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充满浓郁趣味性的场景,使幼儿受到乐于接受这种活动方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想象的空间,从而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如何将故事情境有效运用到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如何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设置合适形式的教学流程是很重要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要在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情感,并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吻合的故事情境,将幼儿自然地引入到情境之中,使他们置身于真实景物中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例如在音乐游戏《小老鼠去哪儿了》,教师结合幼儿喜欢观看的动画片《黑猫警长》创设了“黑猫警长”、“白鸽警士”、“小老鼠”等角色,活动开始便将活动室的门窗都关上,拉上窗帘,活动室的一角已经布置好大树、花草等景物,营造出静谧、深幽的树林场景。“黑猫警长”带领“白猫勇士”即将出动……随着音乐声响起,幼儿蹑手蹑脚、格外投入,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增加了对节奏的把握。

二、感受故事情境

1.借助实物、图像帮助幼儿感受故事情境。

用图像创设情境,在引入环节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在其他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进行一个新音乐游戏时,要让他们理解游戏背景、故事情节,尤其是与幼儿生活经验脱离的情境,单要靠听觉来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巧用图片、视频等,帮助幼儿分析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适宜的台阶。如在音乐游戏《机器人》中,通过观看机器人跳舞的视频,在师生共同回忆中,使机器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便于幼儿理解和模仿。

2.教师借助语言,让孩子感受真实的故事情境。

形象的语言,充分的表达能够使接受者的脑海中呈现出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因此,教师常把歌词变为幼儿爱听的小故事,作为导语或以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游戏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音乐游戏《喂小鸟》,我先向他们讲述故事的具体内容,使孩子们在听故事,想象故事情节的同时,对歌曲有了全新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了歌曲的演唱情绪,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表现故事情境

1.示范激发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对音乐的感受,对游戏的兴趣,使其产生参加游戏的愿望。

示范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因此在音乐游戏中可给小班幼儿正确的、能体现音乐特点、幼儿熟悉、富有表情的示范内容作为他们模仿材料。以常见的《猫和老鼠》音乐游戏为例,大班的同学重点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大胆用动作表情等表演故事的内容,小班同学重点在引导他们重现故事内容,能有创新最好,没有也很正常,中班采用的方法则介于大班和小班之间。

2.教学形式多样化,让音乐游戏更加有效的组织。

在进行新的音乐游戏时,教学目标要明确,为了使学生能感性体验一些音乐知识,采用易于孩子接受的在游戏和游玩的过程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以小鸟飞练习为例,配以音乐,教师以鸟妈妈身份参与游戏,带着小鸟出去找食物,在此过程中练习动作“飞”和“捉虫”,让孩子觉得有趣,同时还可以让小鸟们进行飞和捉虫比赛,提升趣味性。

四、拓展故事情境

情境拓展是音乐游戏教学的再创造,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使孩子更加深入的参与到游戏中,更有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如在音乐游戏《大猫和老鼠》中,我设置了“急性子的猫”这一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同时,变换角色、动作、情节,拓展幼儿想象,模仿快节奏动作、瘸腿的动作、摔跤的动作等把活动推向高潮。

五、转化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的转化是音乐故事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让孩子自己总结的方式,使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对进程情感有初步的体验,最终使得他们所习得的知识和情感成为他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在《大猫和老鼠》中,幼儿在游戏和搞笑的基础上,明白不能像急性子的猫那样,要稳扎稳打的道理。

教师要根据音乐性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活幼儿思维,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勇于创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游戏、有效地获得知识,并提升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4

一、注重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幼儿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要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概括能力

不要只让幼儿听故事,而要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充分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二至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时就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了。刚开始,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几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就能从复述故事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概括能力。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说。幼儿内心充满着想象,他们拥有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比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孩子会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在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教师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记得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奶奶的形象是驼着背……。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地把故事讲出来。在复述故事的训练中,提高幼儿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5

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中还是主题活动教育中,都应是一个不被忽视的主体,而且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我们结合主题活动“下雨啦”,在使幼儿知道天气预报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我们本着如何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互爱、互助情感的目的,生成了综合教育活动《心情预报》。我想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逐步引导他们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极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

大班幼儿对故事尤感兴趣,特别是有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做为主角,演绎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片段。故事《心情预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人。运用天气预报的形式来引出“心情预报”,揭示了森林中各种小动物和平相处,互相关爱的一种温馨的场面,使幼儿感到亲切、温暖,并迫切地想要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并引起了幼儿想要去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语言故事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听懂、理解故事情节,还要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要让幼儿从故事中体会明白事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看看、想想、议议、编编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情绪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互爱、互助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事故情节,能讲述画面内容及表达自己的心情。

难点是: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培养互爱的情感。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活动的学习,已不仅仅是局限于听故事,已由原来的喜欢倾听故事逐渐过渡到想要加入到故事中,想要参与故事角色的行为、语言。所以通过让幼儿从有疑问到自己去分析、推理、讲述、表达等活动中,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设置疑问法、观察想象等。并通过了看电视、画面讲述,播心情、说心情的主题活动方式,使活动流程层层有主线,体现目标和过程的整体性。

为什么要使用以上方法呢?因为直观法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决定的。通过观看电视画面,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故事中形象的人物化、灵活化。引起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口语讲述做充分准备;其次通过设置疑问法,引导幼儿想问题并回答问题。再次通过观察想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动物的心情与自己的心情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幼儿的“说心情”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

三、说学法

为了使目标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通过以上教法,由“看电视——分析、讲述画面内容——播报心情——表现心情——情感体验”的主题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整过活动过程,以此来推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活动准备

大电视一台;猴子玩具一只;背景图一幅;小鸟、小兔、绵羊、松鼠、梅花鹿、小鸭动物图片各一;猴子、大象、青蛙、刺猬的心情图各一幅。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引题。

以聊天谈话的形式,建立一种亲切温馨的氛围,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提出模仿,引起模仿的兴趣。通过模仿活动,让幼儿感知“心情播报”,然后设疑引起探索欲望到揭示答案,很自然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把幼儿带故事情节当中。

第二环节:分析、推理故事。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教师的提问,结合图片,请幼儿进行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讲述中引发相互议论,并在议论中得到启发,活跃了思维,把故事后半部分推理讲述出来。这样做给予幼儿高度的想象空间和发言自主权,克服了以往故事活动中,只求听不求解的习惯。最后,根据幼儿推理出来的各种合理的故事情节,以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已有情感经验上去寻求答案,初步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第三环节:情感教育。

这是本次活动的巩固阶段。通过当主持人播送别人或自己的心情,要求幼儿必须在听懂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还要求幼儿具备认真观察,并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让幼儿的兴趣再度进入高潮,逻辑性思维得到了锻炼,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看、想、表演、听、说”中思想得到了提高,关爱帮助别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环节中特地加入了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心情。引导幼儿通过思考,让自己的思想来驾驭自己的动作表情,尽情地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但这种“尽情”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动作必须让别的小朋友看出来你表现的是哪一种心情。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6

现在距离我站上台不到二十秒,无比忐忑的收获了台下学长学姐和许多同学齐刷刷的近百双眼睛的注视,心里期盼着留给你们的印象是一张看起来还不错,还挺自信的——大脸?就在刚刚,你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把重点放在了我脸盘的面积上,和我在校园里有过几面之缘的同学说不定会因此马上识别出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刚大家识别我大脸盘的速度和准确度,连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也比不上。而我现在面对着你们,不光能马上认出哪些是曾经见过的漂亮帅气的小哥哥小姐姐,还能读出你们表情所泄露的一些情感暗号,生活中我们都经常靠这个来判别有没有桃花运呢!

是什么这么神奇?我们的脑袋。准确的说,是我们的右脑。作为理科生,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曾经无比期盼着我们左脑,掌管着逻辑,推理,分析的理性半脑,它的神经末梢的树突可以多一点,再多一点,高三每次把物理试卷扔掉的时候我都这么想过。相比之下,右脑作什么用呢?它的智能导向既不能帮我们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也不能流利的算出整页整页的线性代数题。有这么一个人,美国的丹尼尔·平克,就写了这么一本介绍右脑的书,叫做《全新思维》。他在书里提出了关于右脑的“六大感知”,它们分别是:故事感,设计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和探寻意义。这六大感知在我们身上多多少少都被偷走了一些,今天我们先来聊聊第一样,故事感。

前几天听VOA广播,说美国一家在全国各地巡演了150年的玲玲马戏团将关业,不过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马戏团依旧红火得很,比如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是什么让一个铃铃铃铃地走下坡路,一个日出东方,光芒万丈。没错,就是故事感。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以后会与钱打交道,我们中的很多人更是打算从事商业。故事感,故事性,按照现在时代的发展,正在成为商人赚钱的卖点。比如农夫山泉的广告,从“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到名为“一个人的孤岛”的纪录片,立马用故事感博得了大众对于品牌的好感。所以我经常想,我们一边学习着我们手上的宏经,货币,证券这些基础,一边也要警惕自己变成只会读书的呆子,未来的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只是拿着书本去拼命,更是会讲故事,有右脑情感的智慧人才。再换一个角度,故事感不只是赚钱的工具,还是我们能真正抚慰别人的方式。上大学以后我参加过五六次不同类型公益活动,也看过更多身边同学参加过的活动。相比那些照相机跟着,把大笔时间用于合照的活动相比,去收养流浪猫狗的爷爷家听老人讲他们和这些小动物的故事,更让我喜欢。比如奶奶每晚都会做好面条,捣碎后混上些肉,用塑料袋盛好,走街串巷去找那些饿肚子的流浪猫。这些故事只有我们这些学生在那听着的时候,才成为有人倾听的故事。去敬老院的活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走个形式很简单,唱个歌送个水果就可以了事,但是看到那些志愿者记录的倾听的年逾古稀的老人的故事,更让人感动。因为“倾听”角度的故事感,让你我拥有了某种程度的共情。面对别人的悲惨遭遇,你我不只是同情,感到不舒服,而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会怎样。因为这种能力,你会看到不同观点的另一面,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你会包容舍友的无心之失,体谅合作伙伴的无意疏漏。父母会更了解孩子,我们会更和谐地一起工作。无论你现在是否已经在改变,你都不可否认,仅有尖锐的思维,缜密的逻辑一定会成为你发展的局限。未来的社会,会像很多人预言的那样,情感的能力比传统的智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