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生命的奥秘范例6篇

揭开生命的奥秘

揭开生命的奥秘范文1

关键词:螺旋状、扇状UFO、由内向外喷发物质、负引力物质组成、彗星碎片的杰作

引言

当年,哥白尼只揭开了一个天文奥秘,仅仅把宇宙的中心由地球转移到太阳上,这么简单的问题,由于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提出的“日心论”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和接受,经过三百多年的辩论和斗争才由假说上升为真理。

今天假如有人把观测到的天文奥秘全部揭开,必然更会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现代人们更是无法理解和接受。如果全盘托出一定会认为,是疯子的想像,完全是在胡说八道!这就需要寻找一些直接的有关证据一步一步的来证明。

自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论”后,刻普勒从大量零散杂乱无章的天文材料中,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从树上苹果向下掉受到启发,通过联想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此以后天文学家,根据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基本原理研究天文学,创立了天体演化学理论。致今也没有人从天文奥秘中独立的发现新的重大物理规律。随着科学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天文奥秘,根据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合理的解释。由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是对立统一的。那么,如何才能对立统一的揭开大量的天文奥秘呢?

因为现论物理学家们,目前已经深深的陷入困境不能自拔,旁观者清(只有从物理学上空的“乌云” 或者从艰深的谜题中才能寻找到出路)。所以这个重担历史的落在现代天文学家的身上。天文学是否还能一展当年的雄风,从不明飞行物和大量天文奥秘中帅先发现新的重大科学规律呢?

揭开螺旋状、扇状UFO的神秘面纱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的天文学家敢为人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说,在对螺旋状、扇状等不明飞行物的研究中,究竟是地球人或外星人的飞行器,还是未知的自然现象?我国的天文学家们各自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此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刘炎认为,螺旋状UFO其实是火箭助推器燃烧的剩余燃料,所以会出现由内向外喷发物质的现象。【1】 可是,云南UFO学会理事长张周生则认为,古已有之,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但是,螺旋状UFO确实是由内向外喷发物质这一点是正确的。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上海UFO探索研究中心理事王思潮,经过他创造的半定量、定量分析,认为螺旋状等UFO可能是地外智能生命的一种(可能无人驾驶的)飞行器。【2】 根据笔者对于外星人飞碟研究的综合性质来看,螺旋状等UFO并不完全符合地外智能生命的一种飞行器的条件。理由是外星人的飞碟是来地球进行科学考查的,并不是来地球表演的。再说,外星人的飞碟具有全方位的隐形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地球人是看不见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地球人才能看的见。比如说,一、在飞行中外星人感到有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便释放出超强电磁防护罩。这时地球人才能看到发光的飞碟。二、外星人的飞碟出了故障的时候,地球人才能看见发光或不发光的飞碟。三、外星人与地球人进行第三类、第四类接触的时候,地球人才能看见飞碟和外星人。因此,从螺旋状UFO的全部特征来看,更象王思潮研究员的另一种见解。

另一种见解,螺旋状或扇状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可能是具有反引力特性的自然物质呢?现在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支配的,如果真能发现有反引力的自然物质,这件事也是重大的突破。太空茫茫,宇宙神秘,宇宙中至少还有96℅的部分,人类尚不清楚。(现代天文分析表明,人类观测到的可见物质只占宇宙的4℅,而另外的23℅是有万有引力的不可见的暗物质,73℅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胀。对暗物质与暗能量人类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科学探索未知事物。在重大的原始创新领域中,我们不必事事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我们为什么不能敢为天下先呢。【3】 王思潮研究员提出螺旋状UFO可能具有反引力特性自然物质的见解,是现代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云南天文台研究员、云南UFO学会理事长张周生则认为,螺旋状UFO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并且古已有之。螺旋状等UFO很可能是彗星碎片。1981年,他大胆提出了预测,通过全国UFO协会向UFO迷们宣布:7月24日-26日间,必然出现螺旋状不明飞行物。果然,7月26日这个夜晚,晴朗的天空中,一盘巨大的“蚊香”闪亮飞过……【4】 从螺旋状等UFO的主要特征来看,就应是彗星碎片的表现,但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彗星碎片,而是彗星碎片的核心物质是由特殊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张周生研究员能够正确的预测一次就是万幸的啦,第二次预测没有出现是很正常的。理由是彗星碎片太小,围绕轨道再转回来,一般早就转变成普通的流星物质啦。再说,更多特殊的彗星碎片二次产生运行轨道的可变性更大。所以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揭开生命的奥秘范文2

关键词:科技馆,内容规划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exhibition content planning is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the core problem, it decided to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the core idea and show whether the theme fully manifests, decide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how general layout of content and regional logic division. In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 show content construction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general principles and rules, and for other simi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significance of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nt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广东科学中心是广东省为实施“科教兴粤”和建设文化大省战略,而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广州市大学城,占地45万平方米,展览场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在世界上也属于最大型综合性科技馆之一。其建设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一.内容规划的总体设计

展示内容规划必须围绕着“以人为本,传播科学,和谐共进”的核心理念,沿着“自然,人类,科学,文明”的主题思想分别展开。以人为本,则要求把人作为展示内容规划的逻辑起点。“人”首先与主题中的“自然”相遇,面对自然,人的好奇心驱使人对“自然探索”(第一展区);驱使人去认识“人类”自身,“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第二展区);人类追求真理的活动表现为“科学发现”(第三展区);科学影响人类的生活,使人们生活更美好,表现为“文明”的发展。它是由科学转变为技术而实现的,技术为人类带来幸福,同时也带来挑战,即“技术挑战”(第四展区);人们探索自然,揭示生命奥秘,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也勇敢地面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这便是全部现代文明的秘密,即人类始终生活在由科技所创造的“乐园”之中,即所谓“科技乐园”(第五展区)。由此,广东科学中心内容规划的五大展区如下:

第一展区 自然探索

第二展区 生命揭秘

第三展区 科学发现

第四展区 技术挑战

第五展区 科技乐园

二.规划内容的实施与分区布局

1.展示内容的选取原则

精选经典。科普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将经典科学变成通俗易懂、大众便于接受的常识,但被称为经典的科学知识内容繁多,必须考虑所选择内容的代表性,在体现科学世界观整体性的前提下把握好展示内容的经典性。

突出前沿。前沿科学反映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是展示内容选择的重点。对科学新思想和技术新成就的介绍要立足于“新”,突出前沿领域的新成就。

厚今薄古。在突出前沿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展示古代科技内容,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成就的介绍。但整个展示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厚今薄古”原则,以介绍当代科技的新成就为主,以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博物馆。

2.规划内容的分区布局

第一展区“自然探索”之“绿色家园”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板块:“绿色摇篮”、“绿色危机”、“绿色行动”。

“绿色摇篮”侧重表现地球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与循环,主要展示宏观的地球系统的四大圈层;地球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对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影响。

“绿色危机”展示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于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和破坏,导致地球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

“绿色行动”展示人们为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而开展的生态恢复、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利用等行动。

第一展区“自然探索”之“飞天之梦”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区域:“挑战天空”、“飞向太空”、“星际探秘”。

“挑战天空”主要展示能使人类自由翱翔于蓝天的航空科技知识,重点介绍航空飞行的基本原理、航空飞行器的设计与构造、航空材料与可靠性、航空飞行器的驾驶与控制、导航及空中交通管制等内容。

“飞向太空”以国内外航天科技发展为背景,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中心,展示航天领域内的科技知识,重点介绍航天发射与飞行的基本原理和载人航天的系统工程。

“星际探秘”:浩瀚的天空和茫茫宇宙引发了人类无尽的遐想,造就了各种美丽的传说。

第二展区“生命揭秘”之“人与健康”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区域:“人体奥秘”、“健康新概念”、“高科技与健康”。

“人体奥秘”通过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演,介绍肢体运动与人体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观众在一系列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生命系统的运行、基因的遗传等知识。

“健康新概念”主要介绍关于人类健康的新指标,展示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对健康的重要影响,环境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培养,引导公众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

“高科技与健康”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各种健康指标的测定,展示人类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在人体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表达科技不但改造了整个世界,也同样改变了我们人类自身。

第二展区“生命揭秘”之“感知与思维”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区域:“感知花园”、“错幻觉王国”、“思维空间”。

“感知花园”展示人类识别和处理外界信息的物质基础极其生理机制,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介绍人类主要的感觉器官、大脑的构造和功能、大脑思维发生过程的生理机制等。

“错幻觉王国”:展示人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的有关规律,并让观众进行一些有趣的自我感知测试,了解自身的感知能力。

“思维空间”:展示人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理性认识阶段的有关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探讨科学用脑和脑开发的问题。

第三展区“科学发现”之“实验与发现”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五个区域:“科学发现广场”、“伽利略实验室”、“法拉第实验室”、“牛顿实验室”、“探索生命遗传奥秘”。

“科学发现广场”作为整个展馆的观众导览、人群集散的空间,设置有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并展示科学大发现的历史脉络。

“伽利略实验室”以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过程为线索,介绍伽利略在观测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数学形成“实验-数学”方法,开创研究自然规律科学方法的先河。

“法拉第实验室”以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过程为线索,介绍电磁学领域内的著名发现和探索历程,让观众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牛顿实验室”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线索,介绍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想象、假设、实验、类比、演绎、归纳”等思想方法,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的历程。

“探索生命遗传奥秘”展示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介绍该领域内世界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建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展区“技术挑战”之“数码世界”展馆:本展馆划分为四个区域:“数字技术基础”、“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乐园”、“数字梦想”。

“数字技术基础”包含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如二进制等)、信息的数字化过程、数字信息的处理、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等。

“数字技术应用”展示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相互沟通方式的改变。

“数字乐园”和“数字梦想”以多形式、全方位介绍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混合现实技术。

第四展区“技术挑战”之“交通世界”展馆:展馆划分为四个区域:“汽车技术基础”、“最新的汽车技术”、“未来都市交通”、“汽车生活与娱乐”。

“汽车技术基础”介绍汽车构造、类型、工作原理以及汽车设计制造的流程和相关技术。提供观众进行经济驾驶、汽车设计的平台,为探究汽车内部构造的观众提供真实的环境。

“最新的汽车技术”展示高新科技在汽车上的运用,例如主动安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等,使汽车的使用更加安全、环保、舒适、便利。

“未来都市交通”主要展现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快速交通、轨道交通等知识。

“汽车生活与娱乐”展示汽车的维护、使用,汽车与能源环境,以及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

第五展区“科技乐园”之“儿童天地”展馆:通过“我的家与居住小区”、“我的城市”、“我的世界”、“我的工作室”,让儿童从家到大自然,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模拟的社会场景及自然环境中亲近自然、体验社会与生活、接触科技。由此,四个展示区域规划而成。

“我的家与居住小区”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游戏和动手操作中感受身边事物,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引发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

“我的城市”通过模拟活动的体验,让小观众接触城市的交通、建筑、通讯、能源供应等领域,探索其中的科学与技术。

“我的世界”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为主题,通过与农作物、动植物、地球矿物等内容的互动展项,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的兴趣。

“我的工作室”提供培养想象力、探索精神和展示自我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儿童在“动手做”中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揭开生命的奥秘范文3

经济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课程的理论程度和难讲程度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已得到普遍认识,内容的前半部分主要探讨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模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一般均衡、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后半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资源配置展开,从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开始讨论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从封闭型经济扩展到开放型经济,再到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其中的理论、概念、原理晦涩难懂,感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对经济学抱有畏惧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文学手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形式将理论语言和文学语言相结合,比如借助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谷贱伤农的经济原理,借助诗词歌赋描述生产论、成本论,借助悬疑推理描述博弈论等等。理论是抽象的,文学是形象的,利用文学语言将抽象的逻辑语言表达成形象的状物语言,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疑团的铺垫经济理论的阐述是一种叙述性的阐述方法,是按照事物内在规律、内在的逻辑层次步步阐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枯燥的理论可以进行前期铺垫,提出悬念先让学生尝试着揭秘,将理论以设置悬念、设置疑团的方式展开,由于探秘心理的驱使,学生往往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解决经济困境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出理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揭秘,老师要不紧不慢地给出谜底答案,并且要对学生揭秘的结果--做出点评,对于荒谬之处要加以指出。悬念小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从根源讲,就在于人类的好奇心理的驱使。层层制造的悬念使得读者欲罢不能,沉醉于其中、痴迷于其中。此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在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的心理规律,掌握恰当的时机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比如在讲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设置风云突变的经济环境,增加学生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障碍,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结果公布的形式教师可以延续到下一节课,吊足学生的胃口,在等待揭秘的时候,在学生聚精会神盼望答案揭晓的时候卖个关子,以下节课公布结果!理论下周揭晓! 等方式将内容延续到下节课,既增加了学生互相讨论、研究分析的时间,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所学内容。

二、幽默的风格经济学是探索个人、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追求的严谨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所以,经济学教材表达的也是庄重、严谨的科学思想。但教师不能受困于教材,庄重、难懂的语言并不助于学生的理解。诙谐幽默是智慧的展现,严谨庄重的经济学并不排斥在解读它时采用幽默的风格。亦庄亦谐的教学艺术手法,会收到较好的讲授效果。纵观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无不在演讲时体现出其幽默诙谐的一面,学生在笑声中既学习到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又直观的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思想。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笑声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关系,增强好感,形成愉快教学,在笑声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三、浅显的表达经济学中有些理论比较苦涩难懂,采用浅白易懂的方式解读深奥的理论,将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解读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才是真正高水平教学的体现。然而,现在很多教师认为讲的理论越难懂,越深奥,越体现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这是很荒谬的想法。就连经济学界最高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回归了现实,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3位因资产价格问题的实证分析而获奖的学者,他们属于微观实证范畴,研究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通过踏踏实实的实证分析把科学道理告诉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可见谁玄而又玄,谁能将浅显道理演绎成复杂高深的数学公式,谁的水平就越高的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将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复杂的经济模型用通俗的语言、易懂的形式阐释出来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下苦功夫,深入钻研理论蕴藏的道理,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理论的前提下,用口语化的、通俗的语言表述高深的经济学知识,要引起教师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欧化的语言,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不要使用这些欧化的书面用语,尽量使用浅白的语言讲解其中内容。同时要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模型与现实生活案例结合起来,教师根据自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组织和积累一些案例,例如可结合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经济问题为题材而进行的客观描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在学习中能够形成开放型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揭开生命的奥秘范文4

“地产开发商最怕易宪容‘多嘴’,空调生产商最怕吴方亮‘出书’。”一位空调行业的资深评论员如此调侃。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吴方亮无疑是个“高产作家”,而他的每一次“出书”,都像是在空调行业掀起一场革命性的“空调战争”……

2008年10月8日,吴方亮到银行抵押了自己的别墅,连同半生的积蓄一起投进了上海双菱空调公司。从这一刻起,这个宁波男人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了双菱空调身上。“不仅仅是我,实际上我的整个管理团队都把房子抵押出去了。”说这话的时候,吴方亮的声音很是有些悲壮。

履新后,吴方亮给公司的高层开会。“我认为,双菱空调将是中国最健康、最稳健、最负责任的空调品牌。”参加会议的所有中层干部目瞪口呆。2008年全年,这个“中国最健康、最稳健、最负责任的空调品牌”全年产值只有一亿多元,全年的销量只有7万台,仅仅是奥克斯空调的1/35,市场占有率更是微乎其微。

面对惊诧,他大手一挥,“双菱空调明年的销量要突破15万台,三年内年销售额要在12亿以上,未来的几年,双菱的年销量至少要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

“吴方亮又要‘出书’了。”在了解到吴方亮为双菱制定的销售目标后,海信空调北京区销售经理李林慰说。“今年年底,空调行业又将因此有大的调整。”此时,整个空调界都做好了“看书”和“战斗”的准备。

第四次“空调战争”

2008年11月底,吴方亮的《变频空调安装技术红皮书》粉墨登场了。“变频空调其实是一分质量,九分安装。你看看现在的空调都是怎么安装的?我觉得有两个字可以概括空调安装的现状,一是乱,二是差。乱就是安装队伍混乱,差就是安装质量差。”吴方亮很是有些慷慨地说。“我毫不犹豫地认为,目前各主流品牌在力推变频空调市场时,实际上其安装技术都是严重匮乏的,这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空调的使用效果。”

和前三次“出书”一样,《变频空调安装技术红皮书》一出,空调业界哗声一片。“照他那意思,我们卖空调这么多年了,一直不懂怎么安装?”一个销售商很是茫然地表示。

“很简单,吴方亮是在为他入主‘双菱’造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空调商表示。“从他一惯的风格中可以见出端倪。想当年,当‘奥克斯’要从螺丝刀工厂转向逐鹿中原时,吴方亮发起《成本白皮书》披露空调成本;当他想在实力相当的竞争中赢得信任时,他发起《健康红皮书》揭露技术造假;现在,他再出《安装红皮书》不过是故伎重演,希望借一个‘售后安装革命’树立起‘双菱’的优势。”

“我不这么认为。”吴方亮很不认同别人对其“革命性”的怀疑。“每一次,无论是之前的《成本白皮书》、《健康技术红皮书》还是现在的《安装技术红皮书》,我都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揭露整个行业的黑幕。之所以引发了行业地震,正是因为每一次我都抓住了实质性的弊病所在。我期待能尽我所能改善并规范这个行业,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完美服务。”

“他的嘴里说出来的话,老百姓肯定要仔细端量端量。”北京一位空调销售商对记者表示。“春节前后,我的市场肯定会受到影响,他每次出个什么书我都得跟着担惊受怕老长时间。”

“现在,很多空调企业都加紧了安装技术培训工作,一些大的空调安装企业的工人甚至必须持证上岗。”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新建对记者表示。“一些操作不规范的小企业可能因此而被淘汰。”

虽然《变频空调安装技术红皮书》面世的时间不长,但其冲击波已经形成。坊间流传,包括海尔、格力等大型空调企业正在闭门研究对策,未来的空调安装可能因此而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体系。

“前三本书是揭批空调生产企业的,这次的红皮书把生产商和销售商一起收拾了。”刘新建调侃道。“他一直在拿自己跟整个空调市场作战,这是他引发的第四次‘空调战争’了。”

一个人的战争

2001年,吴方亮成为奥克斯空调公司总经理。从这一年开始,吴方亮和他麾下的奥克斯空调开始不断在中国空调市场挑起“战争”。

2001年2月,吴方亮酝酿了他的第一次“空调战争”。“当时正值春节临近,空调企业迎来销售旺季,奥克斯空调刚刚成为免检产品,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吴方亮回忆说。希望做点什么的吴方亮喊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免检是爹,平价是娘。”随后,‘奥克斯’将其40多款空调机型全线降价,降价幅度高达30%。“当时的市场反馈首先是震惊,随后就是抢购,(奥克斯空调)全国范围内都供不应求。”

当年4月,吴方亮第一次“出书”――《空调成本白皮书》,并大曝行业“秘密”。“我当时给出了一个价格标准:1.5匹冷暖型空调的零售价应该维持在1880元左右。”这个“标准价”与市场上售价最高的同型号空调相比,降低了1/3左右。

白皮书一出,美的、格力等空调企业纷纷谴责吴方亮“搅乱市场”,并一再声称吴方亮的“标准价”难以承受。“我当时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也告诉消费者,这1880元是怎么构成的。”吴方亮掰着手指对记者表示。“生产成本1378元,销售费用370元,商家利润80元,厂家利润52元。我们就赚这52元。”

一个月后,空调市场的售价开始“跳水”:美的降了、科龙降了、新科降了、格兰仕也降了……“一年后,空调价格骤然下降45%之多,40多家空调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刘新建说。

2003年,距离第一次“空调战争”已经过去两年了。此时,空调技术新概念在全国的范围内空前流行,空调富氧、红外传感、温度传感等新术语成为空调技术革新的代名词。“那是在虚假炒作技术概念,是将空调的附加应用技术炒作成高科技牟取高额利润、误导行业和消费者的不诚信做法。”

当年4月23日,吴方亮又主动挑起了第二次“空调战争”,他以《中国空调行业技术白皮书》论战国内空调技术。“当时我牵头召开了‘勇揭行业技术内幕’的新闻会,我得为消费者捅破这层窗户纸,从一个业内人士的角度为消费者析疑解惑。”面对闻讯赶至的各地记者,吴方亮痛批各大空调公司所谓的技术革新,很多新概念被他剥得体无完肤。“什么是优质空调?优质空调就是‘冷、静、强、省’。”

“这一年,很多新概念短命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一批‘技术型’空凋企业全线崩盘。”刘新建说。

当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吴方亮又发起了他的第三次“空调战争”,以《中国健康空调科技红皮书》抨击国内流行的“健康空调”。“这次不是我单方面的行为,而是我们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了《红皮书》。在我们揭露了技术新概念之后,当时很多国内空调企业都转换了宣传口径,又开始大肆宣扬起‘健康空调’来了。”

“什么是‘健康空调’?”吴方亮很是有些不屑地说,“当时所谓的‘健康空调’侧重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是通过风道将室内空气抽出,使室外空气从门窗缝隙等不严密处‘挤入’,达到换新风的目的。这类空调也被赋予了‘换新风’、‘负离子’、‘富氧技术’等概念,但实际上,这种空气处理模式很容易产生空调自身吸附和滋生病菌等问题,所以,它并非真正的健康产品。‘健康空调’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南郭先生’型的假健康,对空调生产商来说就是‘蛇蝎美人’型的乱加价。”

三次“空调战争”,吴方亮改变了中国空调市场的战略格局。“他一个人改变了中国空调市场。”刘新建感叹道。“吴方亮是中国空调领域的唐•吉柯德,他的一系列举措,让中国空调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最直观的表象是,空调价格大幅下调,两年间,空调价格同比下降近50%,空调成为消费者真正买得起的家电。”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则从另一个层面看待吴方亮的“战争”,“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变相炒作的技术概念彻底退出了空调市场。与此同时,空调行业快速洗牌,一些散兵游勇似的螺丝刀工厂全线溃退,品牌空调逐渐成型。”

勇士还是内鬼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到2004年,格力、奥克斯、美的等10个排名靠前的品牌空调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85.47%,而其余近200多个品牌则在抢食着不足15%的份额,奥克斯也从一个路边的“野孩子”一跃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01年,奥克斯空调的销量只有20几万台,到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80万!” 吴方亮说。

“对于老百姓来说,吴方亮是一个勇士,他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也帮老百姓节省了钱袋子里的开支。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他绝对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说。2003年年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完成了一个关于空调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内幕频曝,空调价格不断大幅缩水,空调利润极剧下降。而由于没有利润支撑,空调行业也缺乏发展后劲。陈钢说:“2002年中国市场全年的空调销量为1500万台,创造了历史新高,但销售总额却只有350亿元人民币,较2001年还下降了20%,总利润约20亿元人民币,比2001年下降了22%。”

利润空间的降低让很多企业对吴方亮和他的“书”恨之如骨。“揭露内幕和降价的结果就是导致行业内部相互残杀,最终可能升级为以血还血地对抗。”陈钢说。“行业内曾经有一个传言:2003年前后,奥克斯空调在武汉某酒店开销售会议,当天还有国内一家著名空调品牌恰巧也在同一个酒店召开经销商茶话会,当时该空调的一位高层就放出狠话,说‘要让吴方亮头破血流,要让奥克斯血流成河。’当然,这可能是个谣传,但不可否认的是,吴方亮和奥克斯的一些举措也确实加深了企业间的矛盾。”

“我理解他们的恨,但我头破血流了吗?” 吴方亮倔强地表示。“我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稍微一停顿,他接着说,“我不是刀客,不能拔刀,但我至少可以吼一嗓子,说几句真话。”

“他是打进空调厂商里的‘内鬼’,他在明目张胆地上演‘无间道’。”李林慰对记者表示,他对吴方亮“出书”揭露行业规则并借机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很是不屑。“奥克斯空调的销售策略就像个爱出风头的男人一样,就是在引起女人的注意。但是我断言,吴方亮的行为只能让人认为他缺乏内涵,他的空调必然也很难存在长久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商人,我觉得我做了对得起良心的事,我揭露的都是行业内一些丑陋的潜规则。” 吴方亮很为自己的举动而骄傲。“我不能为消费者加工资,但我可以为他们省钱。”

“我觉得很好。”一位正在商场里选购空调的消费者表示。“甭管以什么方式,他为老百姓省钱了,这也算是为人民服务。”

到底是空调界的勇士还是内鬼?各方对吴方亮的认定多有不同,但“出书”却成了吴方亮的个性标签。也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书”,成就了吴方亮在空调行业无可忽视的江湖地位,更成就了他所领军的空调企业在行业里的地位。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吴方亮攥着拳头。“空调行业需要必要的揭露和批评,我愿意作一个坚定的批评者。”

揭开生命的奥秘范文5

浩茫的宇宙充斥着未知与神秘,人这一小小而又奇妙的生物的诞生也揭开了探索宇宙的序幕。从上古描述天空的神话到“地心说”,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了解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地生活在一个奥妙无穷的物质世界中。马克思主义不但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物质的世界,也帮助我们去认识这个宇宙与自身。

一、宇宙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

从影片中,我们清楚的地了解到宇宙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正是这些运动着微粒构成了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学者们各抒己见,大致可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唯心论更加倾向于意识,认为物由心生,不去想,那个物体就不存在了。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先闭上眼睛,那么我们对接下来会接触的事物并没有印象,这样就符合唯心论的条件了。然后去触摸一只小兔子,这时实验者会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抚摸一只兔子。按照唯心论的说法,既然心里没有想到这只兔子,它就不会存在,那么也是感觉不到的。很显然这是错的。同样,唯心论也暗含了没有人类也自然没有物质的观点,而《宇宙与人》正说明了这一点的错误性。在150亿年前,也就是人类还不存在的时候,宇宙就已经确确实实的存在了。

因此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二、宇宙是可以被认识的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了解这个宇宙。

上古的神话给宇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宇宙因无法被认识而更加神秘。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告诉我们宇宙是可以被认识的。哥白尼所阐述的“日心说”虽然在当时被视为谬论,但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用实践证明了他认识的正确性。宇宙正是在这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中慢慢被揭示的。而且这个过程一直反复延续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西西里岛观测站、德国天空巡警队以及各国的射电、红外、光学望远镜,宇宙的神秘面纱正一点一点被揭开。是否有外来生物、是否还有其他智能的形式存在,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任何有利可靠的证据。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三、宇宙与人

影片名为《宇宙与人》,除了向我们揭示宇宙,还要启迪我们去思考人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与人的概念是相互依赖的,因为宇宙的存在产生了人,因为人的探索使我们有了宇宙的概念。我觉得他们更像是恋人的关系。

揭开生命的奥秘范文6

广阔深邃的宇宙有无数等待人类去探索的奥秘。科学家通俗地将天文和天体物理的研究归纳为“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是指暗物质和暗能量,“黑”指黑洞,“三起源”则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天体的(包括恒星、星系等)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的起源。显然,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石碑上镌刻着象征智慧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不仅对其持续生存、地外空间拓展、保护地球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探索和揭示生命(包括人类自身和地外生命)的起源及其进化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为人类揭开了开拓外层空间的新篇章。随后,深空探测逐渐成为人类重要的航天活动领域。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当前,人类已经渡过了深空探测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级阶段迈进。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等航天大国和组织相继制定了20年甚至更长远的深空探测规划。这些规划表明,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仍将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点和热点,但内涵和深度较前期将有明显的提升。

我国太空探索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自1956年创建以来,我国航天科技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目前,我国太空活动特别关注三个领域,即太空太阳能、月球和小行星采矿以及建立本国的空间站。由于未来的能源需求,我国将推进月球和小行星探索计划。同时,预期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部级太空实验室。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从发展进入深空能力――至2018/2020年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巡视以及我国首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联合探测,到探索资源利用能力――至2030年前后实现全月面到达、原位资源开发利用、火星及小行星取样返回,再到拓展深远空间能力――至2050年建成月球科研站或基地并具有太阳系任意天体可到达可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