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基础知识范例6篇

五线谱基础知识

五线谱基础知识范文1

关 键 词:视唱练耳 首调视唱 识谱 教学 心理学

识谱是系统地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的起步,它作为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因其形式简单,内容浅显,而极易使人们忽略对其教学方法和原理的探究。随着近年来专业音乐教育的普及化和视唱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反思:为什么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五线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困难,仅仅识谱一项内容就占去视唱练耳教学的很多时间?为什么这样一个科学的记谱体系使很多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困难?更可悲的是,不少人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学了五线谱后,在工作中却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弃之不用,而改用简谱?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新的音乐基础教育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的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后,高等音乐师范类视唱的首调教学方兴未艾,但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经过反思后我们发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很多司空见惯的问题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许多问题都有其深层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研究、去探讨,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对问题熟视无睹,见怪不怪,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据表象凭经验想当然地去处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针对教学中的这些现象和问题,本文试图从人们在识谱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期望寻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下文所提的首调唱名法,除了特别说明外,均是指五线谱的首调唱名法。

一、视唱识谱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视唱识谱与人们对字符的认知学习方式相类似,有研究认为:“视唱的心理反应过程与识字相似,即把书写符号通过记忆转换成声音。有所不同的是文字转换的声音是符号化了的声音(语言),每个声音都是经过约定与相应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有效的识字过程分为两个心理反应阶段:第一阶段,根据文字符号读(或默读)出声音;第二阶段,把读出的声音与所指的概念相联系,予以理解。正确的视唱过程也分两个心理反应阶段:第一阶段,根据乐谱符号唱(或默唱)出唱名;第二阶段,把这个唱名与特定的频率与时间联系起来,即唱出这个唱名的音高与音值。”①这就是说第一阶段主要是对音符(根据其形状或位置)读音的认知;第二阶段则涉及到唱名的绝对音高与相对音高,引出固定与首调唱名的思维定势以及内心听觉和音准等问题。

对于识谱教学而言,不同谱式和不同唱名法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首调唱名法的识谱心理,即根据音符唱出唱名,也就是人们对字符(音符)认知学习时的心理反应,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了解识谱的心理机制,并在教学中制定相应措施,加强视唱识谱第一阶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教学效果。

认知心理学认为,对字符(音符)的认知学习是一个对字符信息的加工贮存过程,“个体如果真正要认识某一单字,学到后并将之贮存,以备以后随时检索出来应用,他必须在短期记忆阶段,将该单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分别编为形码(visual code)、声码 (acoustic code)与意码(semantic code)。经过编码之后的讯息,始可贮存。”②也就是说,对字符的认知,就是对字符信息的编码贮存。

根据这一理论,对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谱式——简谱与五线谱的识谱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后可发现:简谱以7个阿拉伯数字作为调式音列的各个音符标记,由于其外形简单,特征明晰,并常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实践,便于识别;加之每个音符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唱名,形码与声码完全对应,便于记认。这里不论其在音乐实践中的使用价值,仅从对乐谱中音符的认知学习的角度讲,简谱极具优势,这也是它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简谱在视唱过程中,其音符的音高概念不是通过直观距离所进行的记忆转换,而是靠标记符号抽象化的音高想象完成记忆转换。这一点恰恰是五线谱的独特优势,它与简谱的识谱原理完全不同,它不是根据音符的形状来确定读音,而是根据音符在五线谱中不同位置来确定其读音的。也就是说,五线谱通过线间高低关系形象地呈现出不同音高之间的距离关系,人们在视唱过程中是通过视觉对音符高低的距离与旋律线条运动走向的直观形象完成音高记忆转换的。这一点特别是在器乐视奏和演奏中对快速运动的音符直观形象的把握非常重要,这也是五线谱之所以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对视唱而言,由于同一个音符在五线谱中不同的位置,其读音就不同。这使得它的形码与声码不能对应,不似简谱的音符与唱名那样具有互为唯一的特性,五线谱的七个唱名(声码)中每个声码都代表了数个处在不同位置的音符。举例说比如唱名“la”,它分别代表了高音谱表的第二间、下加二线与上加一线等位置的音符,如果使用大谱表位置还会更多。这种一个唱名代表多个音符位置的情况,使得惯于根据字符形状读音的人在一开始学习五线谱时会感到茫然和困惑,因此在学习五线谱时,首先必须突破原有识谱学习的思维定势,确立一种新的字符认知学习模式。

五线谱的学习又分为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固定唱名法的识谱是利用五线谱的五条线作为坐标,根据符头所在谱表的空间位置来确定音符的唱名读音的。而首调唱名法的识谱既不完全同于简谱对音符进行形、声编码的认知方式,也与固定唱名法根据音符的空间位置确定唱名有所区别,它是根据不同的调高“先确定第一个音符的唱名,然后就根据第一个音符与第二个音符相距的空间距离(线和间的数目)确定第二个、第三个等后续音符的唱名读音。”③也即是说,所有同类调式,它在不同调高的内部音程结构是相同的,这一点与简谱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首调唱名法的认知方式是融合简谱的认知原理,并利用线位坐标,根据音符之间的空间距离和音高走向来进行的。“传统的视唱教学忽视了这个关键点,不是去培养学生依据两个音符相距的空间距离确定第二个音符唱名读音的思维方法,而是把固定唱名法根据空间位置确定唱名的思维方法移用到首调唱名法上,要让学生背出七种唱名位置……使得首调唱名法在视唱第一心理反应阶段的学习要花费七倍于固定唱名法的时间。”④这也是当前视唱练耳课中首调视唱教学最大的误区之一。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五线谱的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识谱学习时认知心理反应的不同,而是想当然地将一种唱名法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套用到另一种认知心理与学习方式迥异的唱名法的学习中,这种文不对题的教与学只会使得教学事倍功半。

二、首调视唱教学的科学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首调视唱识谱既不同于简谱对音符按形、声编码后的认记,也不同于五线谱固定唱名法对音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识记,它是根据不同的调来确定音符在五线谱中相应的唱名位置的,它的难点在于对具有流动性的唱名位置的辨认。传统首调识谱教学片面强调对不同调唱名位置的死记硬背,试图通过大量的视唱练习,来强化对各调唱名位置的熟记。但这种教学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它不但耗费了视唱练耳有限的教学时间,使视唱练耳课的主要精力与时间只是仅仅用来做简单的识谱训练,从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如对听觉能力的训练、音乐潜能的开发、对音乐审美的培养和对音乐风格的理解等许多内容;其更消极的是,在于它没有教会学生对首调识谱原理的理解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其结果影响的不仅是在校学生的学习,而且殃及到他们走向社会后所教的许许多多的学生。

因此,依照首调视唱识谱的认知规律,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首调视唱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是视唱练耳课教学的迫切需要。

(一) 树立新的学习观念,突出首调识谱特点

首调视唱从识谱的角度看,其自身的特点是很突出的:调性一旦被确定后,主音位置即明确,而各音即以此为基准,其在谱表上所处的位置、音的相对关系和音高的进行方向等各种抽象概念,均可形象而具体地展示于五线谱上,使人一目了然。这是五线谱首调视唱的特点所在,所以首调视唱的教学都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组织与安排。

首先,要使学生建立主音可动的观念,习惯唱名位置的移动,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时不宜将为固定唱名视唱编写的教材一字不改地用于首调视唱教学,要避免按调号划单元分阶段、依次学习不同唱名位置的教学安排,必须打破五线谱学习中对唱名进行固定位置认记训练的僵化观念,而代之树立以音的相对关系和音高进行方向为核心依据的识谱观。

其次,在教学实践上,应有一个与之配套的措施与可行的方案,包括选用专门的首调视唱教材、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进度以及符合首调视唱规律与特点的教学安排等。这里想特别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首调视唱识谱辅助练习方法,那就是先从一线谱开始训练。一线谱虽然只有三个音位,但它在为学生建立流动do的概念和根据音符空间距离确定唱名读音概念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和基础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经过二线、三线谱的训练后,逐渐过渡到五线谱,以此来培养学生根据两个音在线、间中的空间距离和音高走向确定唱名读音的思维方式。这种利用线谱递增、结合主音音高位置可动式的二元综合训练,是理解、学习首调唱名法识谱的真谛的方法之一。因为从历史发展看,五线谱其实是由一线谱逐步发展而成的,而且早期是采用首调唱法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这一历史传统和这一有效的训练手段。

(二) 转换认知学习策略,改变识谱的机械学习模式

整个视唱练耳学习都是属于有意义的学习,识谱也不例外,但传统的视唱教学把识谱理解为机械学习,在教学中枉顾其认知原理和各种内在的有机联系,片面强调勤学“苦练”,期望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强化学生对各调唱名位置的记认,但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其投入来讲收效甚微。如果转变一下学习策略,给识谱学习赋予某种意义,将机械练习变为有意义的学习,效果将会大为改观。正如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如果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⑤在视唱中两个以上的音的唱名连读,可组成“唱名词汇”,在首调视唱中,同一唱名词汇在各个调内,其音程距离是相同的,而记录在乐谱上,它们的空间距离也是相同的。比如do—mi都是在相邻的线(或间)上,do—sol是在相同隔的线(或间)上,无论调高怎样改变,这一距离是衡定不变的。这种相同唱名词汇与谱面音符之间空间距离的严格对应,是具有逻辑意义的。如果使学生能明白这一道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其规律,对提高学习效率会有很大促进。

(三) 科学安排教学,扩大迁移效应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⑥视唱的学习是属于有意义的学习,这就是说在视唱的学习中也必然存在着迁移现象。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叫负迁移。”⑦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听觉训练时,学生的首调观念越强,进行固定听觉训练就越困难;或是对有固定唱名基础的学生进行首调识谱训练时,往往会发现其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与新学内容掌握的速度成反比,其原因就在于虽然同是五线谱,但由于两种认知原理的不同,原有的识谱经验对后继学习产生负迁移。由此可见,迁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设法利用迁移的效应,使前期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而不是起反作用。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笔者认为:

1.从识谱的角度讲,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在初级阶段不宜混学,否则其中一种唱法的学习思维定势会影响另一种,当然从本质上讲这两者并不对立,也不相互排斥,因为固定唱名的视唱到后期学习不同位置的c谱表时,其原理与首调视唱并无二致,只是在初级阶段二者的机理不同,宜熟练掌握一种后再学另一种,以免同时学习时互相干扰产生负迁移。

2.在教学内容上当对一种唱名位置理解并基本掌握后,适时进行多种唱名位置的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引导其以“空间距离”或“唱名词汇”等为依据,积极建立新的、有效的学习思维方式,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与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最大限度地发挥迁移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识谱的学习效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在高等音乐师范类教学的视唱练耳课中,首调已成为主要的视唱教学模式。但不少视唱课的教学中存在着“新瓶装旧酒”的情况,即用固定唱名法的教学模式和教材进行首调视唱的教学,学生既不了解两种唱名法的学习机理,也未掌握首调的学习方法,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在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未来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所贻误的不止是一代人。这一发生在视唱练耳课堂上的现象已引起了不少专家和学者的警惕与关注,并撰文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本文作为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体会,希望能对首调视唱的教学研究有所促进,并得到同行、专家们的指正,以期共同为视唱练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尽力。

注释:

①③④ 张羡声、吴华山、龙玉兰、肆口“一种符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实际的视唱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第8期

五线谱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五线谱

一、五线谱形成的过程、原因

线谱的最初运用是在意大利南部的修道院里。当时修士们为了使所抄的歌词整齐美观,往往在抄写歌谱时先画上一条横线。可偶然在这条线上标记一个固定音高,便给人一个音高的标准。11世纪前出现了一条代表F音的线,接着代表C音的线也相继出现了。最初谱号只有F和C两种,后来才有了G谱号。谱号就是从那些标记线的音名演变来的。

公元10世纪时,法国人胡克巴尔神父开始用多于五条的横线上下排列,以表示音高,或将拉丁音名标于线端以确定线的音高,然后将歌词按要唱的高低分别填入线与线的间内。到了11世纪,意大利人桂多·达赖左神父则将歌词移至线外,将纽姆符号填入线上或间里作音符,由于线和间同作音位,所以线数减少,只需四条。至此,线谱的面貌已见雏形,人们称它为“四线谱”。

12世纪时,随着俗乐、多声音乐的采用和音乐的发展,声乐、器乐的音乐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记谱的需要,人们只好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一线,成了“五线谱”。后来到16世纪,乐器构造日臻完善,音乐的使用音域也越来越宽,继而又有了临时上、下的加线、加间。

桂多时代,在音乐理论和实践中,还只限于B音可以降低,其它音均不许升降,否则就是伪音。到了16世纪中叶以后,威尼斯乐派则主张各音均可升降,出现了“#”记号和“b”记号。这样变化音的使用便越来越多,转调已成普遍现象。17世纪末,由德意志音乐家魏克麦斯特倡导,十二平均律便被定为西洋乐制的标准音律。18世纪前半叶,巴赫为证明十二平均律的科学性,还专门写了两集钢琴练习曲,供大家使用。这时变化音级与基本音级已具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变化音级同样可以作为调式的基本音级用于音乐作品。至此,五线谱记谱法形成了今天应用的规模和理论结构,并随着欧洲音乐文化的发展而走向世界。

由上可知,五线谱形成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五线谱是在桂多四线谱基础上,随着音乐的发展“自然演变”形成的。因此,对于五线谱,桂多的四线谱是功不可没的。但换个角度,桂多四线谱的定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记谱法的发展,后人很难突破这个“框框”而另辟蹊径去设计、创新一种更为科学的记谱方法。当然这不是桂多的错,因为桂多不可能预测到将来音乐发展的样子,也不可能知道后来音乐的使用音域会达到88个半音,甚至更多。

第二,主要是因为音乐使用音域和音数的增加缓慢,制约了线谱改革、发展的趋势。从桂多的四线谱到使用五线记谱,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到有临时加线又有四、五百年。从11世纪初四线谱中只有一个降B,到16世纪中叶以后五线谱中各音都可升降,用了500多年;再到17世纪末十二平均律的确立、变化音级与基本音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又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在这缓慢的发展过程中,音域每拓展一次,在人间就要经过几代或好几代。好几代的乐谱有多少?习惯势力有多强?可想而知。当人们每次面对小的发展时,保存原来的习惯和方法,将新的内容顺势添加,是很方便很自然的事情。

第三,五线谱形成的原因,可能与历史上西方人早期接受音乐教育有关,儿童一般接受能力比较强,俗话说孰能生巧,从小已经形成了的读谱习惯,也不会感到困难。没有困难谁还会去另想新法呢。

二、五线谱存在的问题

从18世纪五线谱完全定型形成自己的理论结构,到20世纪至今五线谱记谱法成为全世界唯一被普遍使用的音乐文字,不可否认五线谱的普及对世界音乐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随着音乐的不断创新、改进,无调性音乐的产生、流行,五线谱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也是被音乐界公认的事实。现就五线谱存在的问题简单梳理如下:

第一,由于五线谱中对于键盘上循环重复的五个黑键音没有对应独立的音位和音名,于是就有了乐理中的变化音级、等音、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调等繁琐的理论概念及升(#)、降(b)、重升(×)、重降(bb)、还原()等众多的临时变音记号。这些理论和记号的存在完全是为了适应五线谱记谱理论的需要,概念并没有实际意义,只能使问题复杂化、加重学习者的记忆负担。

第二,由于五线谱中不同谱表的同名音位置不一,同一谱表中不同组的同名音不具有相似的位置特征,以致各种谱表的每线每间都是自己独立的音名。因此,要掌握高、中、低三种常用谱表的常用音位,必须熟记70多个位置(包括常用的上、下加线、加间)上的音名。实际上这70多个位置上的音名只是12个音名(一组12个半音)的循环重复。如果各种谱表的同名音位置一样、不同组的同名音具有相同的形状或位置特征,人们只需记忆12个形状或位置的音名就足够了。五线谱中不同谱表、不同组的同音名位置不同的不规则记谱现象,增加了识谱、视谱的难度,也让学习者付出了许多无谓的重复劳动。

第三,由于五线谱记谱是用每线、每间只表示一个音位来记录音高的,要记录乐曲就必须有与乐曲音域相一致的线、间音位,因此便出现了许多繁杂的临时加线;又由于五线谱中符头形状相同,没有个性特征,在密密麻麻的线、间中去识别众多符头各自所处的具体音位,尤其在同时看由高、低音两种谱表构成的大谱表,不仅仅是视觉上吃力,脑子也费力。也难怪许多学习者望而却步。

五线谱之所以会存在那么多缺陷,究其因主要是五线谱是“自然演变”的产物,是后人在保留桂多四线谱形式结构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按需补充、就势添加”的结果。而不是根据后来的音乐需要,经过人们的统筹考虑与合理设计,再经过实践检验,选定出的一种形式简易、结构合理、实用方便的记谱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03.

五线谱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字:“五线谱”工作法;党建社区;探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0-01

文章讲解的“五线”指的是:基层党员服务社、基层在职党员骨干、基层在职团青志愿者、小区非在职党员骨干、小区居民志愿者。基于管理原则下,社工协助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包含更广泛的组织,这个组织在进行党建活动建设时,应该坚持“一室多用”的资源共享基础上开展建设工作。工作开展应该基于“亲”、“美”“情”基础上开展。亲指的是的亲近,给人温暖的感觉,当社区开展工作应该基于群众需求基础上,在满足社区百姓需求中给人带来内心温暖。美,指的是完美工作,将工作落实下去,用心去完成。情,在感动的基础上,在内心鼓励下,使得党建社区工作用情展开,百姓用情回馈。

一、服务党组织谱写“亲”的音符

社工执行工作应该在活动室为活动开展平台,在进行活动组织时,可以使用这些公用资源,这样可以发挥出更多作用,使得活动举办更加成功。这些具备的配套设施在使用中可以使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从而逐渐形成一套阵地资源,更好的发挥出为人民服务功能。在形成的物力保障上,保障更多的亲和力。

第一,社工基于党组织领导之下,使用专业的方法以及技巧,进行梳理党建相关工作。其中会包含涵盖教育、党建项目还有相关联谊活动等等。努力将党员活动打造成群众政治学习课堂,发挥出更多人心的亲情纽带作用。

第二,“结亲”谱写“善”工作方法。众所周知,服务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基本功能。需要在全程引入社工元素基础上,促进党员之间相互互动,这有助于社会进步,使得协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需要从专业服务进行选择。社工服务中,需要注入充权增能、需要相应减压以及赋权等等。

第三,给社区党员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可以将活动做得更加到位,体现出社工特色。当党员之间逐渐增进了解,可以更好的化解平日工作中的误解,从而更好的拉近上下级之间关系,从而更好的进行自我批评等等。在展现自我的舞台上,可以绽放光彩。

二、服务党组织谱写“美”

众所周知,在社区党建内部,核心工作凝聚力是凝聚群众,一线党员工作开展结合基层组织。需要在协助的基础上,凸显出党员工作先进性和骨干党员工作奉献精神。人性的美丽在工作开展中,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其中该工作开展应该坚持双聚四法,

第一,需要进行有效教育,凸显出党教育先进性。社工党员开展工作,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使用鲜明、多样以及有效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例如:百姓故事“讲”,电视访谈“谈”等等。基于讲座形式、康乐形式以及问题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可以满足普通群众个体需求,从而将党的作风建设展现出来。

第二,社工元素进入之后,更好的推动了社区骨干培养工作进程。社工开展工作时,一般都是基于奉献加能力基础上开展,可以执行一岗多位。基层支部书记工作开展需要协助,从而使得小组党员工作能力在锻炼中得到突出。

第三,在社区开展我的工作方法交流会时,需要明确的是,宣传责任应该高于能力,工作细节决定能力等等。在工作逐渐推行中,需要使用服务的意识和态度去开展工作,这样才更好的协助工作执行。当工作做到百姓心里,百姓会信赖这支队伍,内心会产生依赖感。因此,工作开展时,应该基于尊重和平等的原则上开展。

第四,甘做义工法助推党员奉献精神。在工作需要具备奉献精神,具备了奉献意识,在工作中不会过多的要求自我,不会想着如何付出如何获得回报。基于全心全意的给他人服务,这样的服务才更好让人心暖。社工进行引导工作、进行建立队伍、进行服务工作时,需要在团结的氛围中开展工作,需要具备奉献意识和精神。给人们提供就业帮助、卫生帮助等等,基础的帮助会使得人心温暖,而且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获得,这样的服务才更实惠。

三、服务党组织谱写“情”

当工作开展时,需要融入情。基于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及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定义工作。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以及社会责任的形成和用情服务工作离不开。在工作开展中,应该融入真情,应该用情做好服务,应该动情的去感动群众。依托所在社工机构,从企业社工与依托相关的社会责任体系,重点放置在企业慈善上,在工作环境适应上,不断去关爱员工,给员工带来温暖。众所周知,一件事如果没有用情去做,没有投入情感,这些工作开展便失去了意义,至少自己做的不够开心,社区开展工作也是一样。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员,如果工作中体现出了真情,会愉悦了自己也感动他人。另外,在进行团建活动全面开展时,需要不断增强凝聚力,可以更好的以团队角度出发,从自我视角开展工作。当松散型的党员可以基于我的团队、我的支持作为工作开展标志,开展工作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像可以借助网络专业手法,逐渐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强化团队的认知,形成认同感。这些团队具备了认同感之后,会在开展工作时,他们具备归属感。党员的形象在社区百姓心里有着高大形象,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工作中可以获得群众的支持。针对性运用同质家庭网络、朋辈群体开展网络支持工作。形成的三张网可以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使得线上和线下可以并行执行,这样的工作 开展力度才更强。当团队有了新的社工成员进入,为了使得青年人员在工作中,可以轻松的应对工作,可以在跨部门、跨层级中工作。工作开展应该坚持结亲基础上。社工应该根据年轻成员具备充裕的工作激情,做好这些员工的情绪控制工作,支持同伴,协助同伴开展工作。在基层党组织支持之下,进行跨层级工作,开展联谊活动,更进一步的凝聚了青年党员的奉献精神,使得年轻党员将更多精力放置在奉献社区还有奉献社会上。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开展工作,应该基于社会责任感,基于爱,基于情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被帮助的人心生温暖,依赖社区,相信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得到内心的满足,他们才能更加快乐的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婵.小蝌蚪游走在五条平行线上的律动――浅议五线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3年4期

【2】.从《五线谱实际教学问题研究》看程懋筠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J].《中国音乐学》 PKU CSSCI -2006年4期

【3】许艳.学会弹奏诗歌解读的“五线谱”――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2005―2010年)回顾和解析[J].《考试周刊》 -2011年52期

五线谱基础知识范文4

在钢琴演奏中,读谱是指演奏者对所要弹奏乐曲的乐谱,从音高、街拍节奏、句法结构、演奏法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认读和理解。在儿童钢琴学习过程中,准确的读谱是钢琴学习基础的基础,是钢琴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读谱不准确会导致弹奏不准确的毛病,使得演奏一团糟。如果这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必然会拉长完成一首作品的时间,使学生容易出现烦躁情绪,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而中断钢琴学习。可见读谱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儿童心理特点以及学琴中的读谱问题

作为本文讨论的学习主体——学龄儿童,有什么样的学习心理,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儿童心理特点

大多学习钢琴的儿童都处于学龄初期,他们正处于身体、骨骼、智力等快速发育时期,也正是他们学习钢琴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同于成人,而是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1.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很难长时间关注同一事物;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形式新奇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注意范围较小,不善于调配注意力,容易顾此失彼。

2、记忆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感性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抽象材料多花功夫也能记住。学习中,一段时间不强调一些知识,儿童就会忘记,缺乏主动有意记忆。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儿童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机械记忆逐渐向理解记忆发展。

3、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并且抽象思维大多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4、个性发展:这一阶段儿童情感逐步发展,情绪比较外露、易激动、不够稳定。意志力比较薄弱,坚持性差,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中有进步,老师一但表扬,就会很高兴;如果经常批评,情绪就很消极,学习积极性就会变差。

(二)儿童这些心理特点造成儿童在读谱中容易出现:

1.读谱不仔细,注意范围小,顾此失彼;

2.忽视指法前后的联系,对指法安排没有计划;

3.记忆不牢,在弹奏中遗漏调号和临时变音记号;

4.节拍把握不准,弹奏速度速度不稳定;

5.误读谱号。

三、如何培养儿童的读谱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尝试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就怎样正确读谱、儿童学琴中与读谱相联系的其他方面能力、对读谱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丰富感性知识,加强基础训练

1.听觉能力的训练

在钢琴读谱训练中,要让学生把看到的乐谱、键盘上的演奏和弹出的声音之间建立一致性,即把乐谱、声音、键盘等联系起来,包括音高、旋律、和声、调式色彩、力度等要与谱面上记号保持一致。要强调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尽量多跟着钢琴唱谱,不仅要唱出音高,还要唱出音名,辨认自己弹出的声音与看到的乐谱是否是一致的,来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从而为钢琴学习打好基础。

2.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最初的音乐就是以节奏为主的,音乐中可能不用乐音,没有旋律,但永远离不开节奏。只有弹奏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表达音乐乐思。在钢琴识谱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节奏在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不能只停留在数拍子上,而要从生活中的语言节奏切入教学。在音的长短中,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是基础时值,可以把节奏与语言、身体、动作等联系起来。例如,根据教学进度,开展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节奏游戏,采用不同节奏型、节拍来朗诵人名,以及儿歌,让学生注重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基本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准确时值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不仅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重视理性认知,增强音乐理解力

1.让学生准确认知音高,通过适当的比喻让学生熟记各线间的位置。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于五线谱这些枯燥、抽象的东西是毫无兴趣的。在五线谱的学习中,尽量加入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知识。例如:学生认识五线四间,配上有趣的儿歌:“五条线,四间房;高音谱号站一旁;小麻雀,飞呀飞;飞到上面高声唱。”2.清楚不同音值的音符(休止符)的视觉差异、之间的倍差关系;不同谱号与音高之间的关系;以及节拍、拍号和节奏之间的关系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好动、活泼的天性,用肢体动作多方面来强化和理解长短、高低、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重难点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性认知,提高他们的读谱能力。

(三)增强全局意识、达到正确读谱

钢琴学习中,很多学生一拿到新谱子,在没认真看谱、分析乐谱的情况下,就投入到与音符、节奏的战斗中,对于谱面上其余标记完全不管不顾,这是极为不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不仅使音乐作品失去了完整性,更使得学琴变得事倍功半。正确读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读谱号、调号及临时变音记号、拍号

儿童在钢琴读谱中容易误看谱号,把低音谱号当成高音谱号,使得整个音高被移低,曲调就被改变了。所以,看清谱号是最基本的要求。谱号是记在每行五线谱行首、用来确定各线间音高的记号。它确定了音高的具体分组和音高,并明确对应了钢琴键盘上的准确位置。常用的谱号分高音谱号(二线G谱号)、中音谱号(三线C谱号)、次中音谱号(四线C谱号)、低音谱号(四线F谱号)四种,在钢琴乐谱中,用的最为普遍的是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儿童在读谱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记忆不准确,容易忽视掉号,导致弹奏中错音不断。因此,要孩子准确认清调号的意义,正确读谱。特别要注意提示学生注意每行行首的调号和小节中间出现的临时变音记号的区别,以及临时记号的有效影响范围。拍号决定了音符的正确时值,它不仅要求对节奏、节拍要有全面的理性认识,而且要求对节奏、节拍有准确的感性认识。儿童在钢琴学习中,要避免忽视拍号,以免出现读谱问题。

2.关注乐谱提示的演奏“三法”

(1)指法

钢琴学习中,不恰当的指法直接影响乐曲的弹奏。儿童对指法没有安排,往往是在手指移动不够的地方停下来,造成音乐不流畅。最初就要学生养成按照谱面标记的指法弹奏,尽量用恰当的指法弹奏的好习惯,没有指法标记的谱面遵循在一个手指把位里运用指法。

(2)奏法

连奏、非连奏、跳奏是钢琴中音乐表现的基本方法,对手指的触键要求就不一样,在乐谱上通常也有对应的的区分记号,儿童要学会区分不同触键的标记,体会出不同的触键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学生读谱中,老师还要强调谱面上的每一个表情记号以及踏板标记,并让学生在弹奏中尽可能的的表现出来。

(3)句法

音乐作品无论结构上可分成几个部分,无论包括多少乐段,它都是由或小或大的乐句构成。在读谱过程中,要对乐谱进行理性的分析,整体把握曲目的结构,分清段落,划好乐句、乐段,做到句读分明、层次清楚。

四、钢琴演奏中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对读谱能力的影响

(一)背谱能力对读谱的影响

背奏是在钢琴教学中对读谱所得到信息的再现与巩固,加强学生进行背谱的训练,对提升学生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从背谱中及时发现在读谱过程中遗漏的细节,对读谱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

(二)演奏技术对儿童读谱能力的影响

五线谱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儿童 钢琴教学 基础练习、

如今,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钢琴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忽视钢琴的基础练习,这对儿童今后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困扰,并直接关系到儿童在钢琴演奏中能否有完美的表现。

一、启蒙阶段

钢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儿童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然而,合格的钢琴教师人数较少,很多对钢琴一知半解的教师也开始钢琴教学,教学方法不得当会对儿童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学习钢琴不仅锻炼儿童的大脑、眼睛、手、脚、耳朵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指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启蒙教育是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钢琴学习。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乐理和手型手指,养成良好的读谱、视谱习惯。在儿童接受启蒙教育期间,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在儿童独自练习时,家长要对儿童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成功的启蒙教育能够使学生热爱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钢琴初学者,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识谱。当学生接触一首钢琴作品时,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准确无误地识别五线谱上的音符信息,而后进行演奏。在经过长期的练习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视奏能力。背谱是很多钢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的。将钢琴乐谱背下来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背谱建立在对钢琴乐谱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基础之上,从而能够全身心地将注意力投入演奏中。但直接背谱很容易忽视作品当中的细节要求,如表情术语、乐句的划分等,容易出现错音的现象。准确地把握钢琴乐谱所蕴含的音乐信息,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其中作为基础的五线谱是学习钢琴,乃至学习音乐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熟练地掌握五线谱能够为以后更好的识谱打下坚定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初学钢琴的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

学生在使用五线谱记录音符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要正确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则,就可以清晰地识谱,从而能够准确地弹奏。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三个部分组成。在五线谱中,如果符头的位置越高,表示该音符的音高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如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对于这些基本的音乐常识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讲解,随着钢琴曲目难度的增加进而向学生传授更高级的乐理知识。另外,在弹奏钢琴时,学生首先应将乐谱唱出,再开始弹奏,否则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出现错音或者停顿现象,从而使整首乐曲的演奏变得不完整。

三、手指技术练习

在弹奏钢琴时,手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手指的生理结构和弹奏曲目难易程度而有相应的变化。

(一)正确的手型

弹奏钢琴正确的手型是手在放松的情况下放在钢琴上摆出的姿势。五指要自然分开。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要随着乐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味的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样会造成学生手指变得僵硬、不灵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手型要求,要跟着乐曲的节奏以及音乐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这才是正确的手型。

对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手型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正确的手型能够更准确地弹奏钢琴键盘,将身体的力量传输到手指,从而很好的利用身体的力量去弹奏。教师不要将手型姿势强加给学生,正确的手型要放松手指,而不是将手放在钢琴上很长时间“耗”着,这会使学生的手变得僵硬,也会让学生产生对正确手型的误解,影响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手型的位置,从而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手指的要求

大多数初学钢琴的孩子手指还在发育的阶段,手指关节还没有完全成熟,控制能力比较差,在钢琴上很难保持住正确的手型,手指不能很好地支撑起手掌,从而导致折指,尤其是对于四五指的控制,这些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要依照儿童手指结构、手掌大小进行钢琴练习,要让学生的手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专门练习手指的控制力,但时间不宜太长。

(三)手指基础练习

手指要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要求每个手指都必须有独立触键的能力,独立灵活的手指能对各种速度音符进行很好的诠释。手指要具有力量,十个手指的触键力量是不同的,在训练时要区别对待,要求十指要具有相同的触键能力。

结语

钢琴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是钢琴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钢琴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式,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司徒碧春.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陈祖馨.钢琴教学新思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五线谱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六线谱;记谱法改革;推行;五线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21-01

“吴氏六线谱”是十七年前由旅居意大利的中国音乐家吴道恭教授提出的,它是在全面继承五线谱的基础上又针对其弊端进行突破性改进的一个成果,是“中西结合”的一个产物,所谓的“中”是因为它融合了中国《易经》和“八卦”中的哲学思维和推理方式,“西”是因为它是在西方的五线谱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六线谱的运用原则相较五线谱来说更为简单便利,省去了读谱及记谱方面的诸多不便,具体运用法则如下:1.半级谱表:以三条平行线为准,这也恰好是五线谱中高音谱表的下三条线或这是低音谱表的上三条线,结合过渡加线,即上加一线或下加一线,这里以中央c为过渡线的基准构成一个八度,如图1:

2.把五线谱中高音谱表的下三线和低音谱表的上三线相结合就能看出从中央c出发,向两个谱表的两端出发正好形成一个倒影的对应关系,如图2:

3.把五线谱中高音谱表的第五线上方再加一条线构成六线谱,此线成为A线;在五线谱中低音谱表的第一线下方再加一线构成六线谱,此线成为E线。从六线谱的高音谱表的下加一线(即五线谱中的中央c,在六线谱中吴先生把它定为小字组的c,比原先的中央c低一个八度)到六线谱的上加一线(六线谱中小字2组的c)整好构成两个八度,这个六线谱也就构成了一个一级谱表(两个半级谱表的相加),低音谱表亦然。如图3:

4.接着上述以二进制的方法演进,就能衍生由出四个一级谱表构成的完全谱表,共27行线,构成八个八度的自然音阶组合,如图4:

从上述的法则中,我们不难发现。六线谱的合理性及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统一了读谱的方式,使得读者不必像阅读五线谱那样必须记住繁琐的读谱法则,如中音谱号中中央c的位置为第三线而次中音谱号则为第四线。经过改革这两种谱表已被一个完全谱表所取代,而且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自身的读谱也方便了许多,所有C音的位置只在下加一线和第三间上,方便记忆;其次,减少了加线的繁多所带来的应用不便。改革后六线谱的四个层次,承载八个八度的“完全谱表”,可以完全记录下钢琴以及整个管弦乐队的音域,管弦乐队也避免了总谱的移调记谱及转位记谱的不便;再次,六线谱也为电脑化的运用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方式。

距吴氏六线谱的提出已经过去十七年了,据本人所知我国也只有少部分音乐工作者推行六线谱的改革。

首先,人们已经对五线谱非常熟悉,要把这样已经被人们所习惯的事物改革,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其次,本人还认为当今这个社会并不鼓励人们的发明创新,如果要将六线谱的改革付诸实施,必将将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从五线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改革的提出要将其推广应用必然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这个考验往往要以几个世纪为代价,这不是仅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要将这项改革的成果真正的运用,需要通过国际会议的讨论及拟定出同一的推广方案,然后再逐步的向全世界范围推广。改革的成功与否我们很难预测,可能再过十年,改革的步伐还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但本人衷心希望全世界的音乐工作者能够沿着吴先生的脚步,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