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图书馆范例6篇

中南大学图书馆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馆藏利用 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各大高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突出和明显的作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高校少数名族学生较为聚集,在此条件下,西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情况如何、具有何种特点等相关问题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笔者利用业余时间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高校展开了一次题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的调查。涉及的高校主要有:西昌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大学等。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对图书馆服务满意程度的调查。再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当前西南少数名族地区图书馆藏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西南少民数族地区概况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域内少数民族种类繁多,有彝族、藏族、苗族、回族、傈傈族、白族、布依族等46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不仅民族种类繁多,而且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整个西南地区人口的40%左右。由于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人口素质偏低等因素,导致西南民族地区出现工业比重小、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格局,整体上讲还处于工业初期阶段。据经济调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人均经济收入排在全国20位以后。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将高校馆藏资源运用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中去,既可以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增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提高高校图书馆在当地社会和群众的影响力,为社会福利的增加作出贡献。

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对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西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来讲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地方民族文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部分高校利用民族地域方面的优势,收集相关民族文献资料,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献体系。例如:贵州民族学院在侗学、苗学、民族风俗、民族服饰艺术等特色文献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些民族文献资源成为海内外民俗专家研究的重要来源;民族学院搜集了大量的藏族文献资料,成为藏族文献资源的主要聚集地;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了傣学文献信息中心,它的傈族文献也独具特色。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不止专注于民族文献的收集与民族文献系统的建立,还成立了相应的部门专门从事民族文献的管理工作。例如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民族文献管理机构,从事民族文献的开发工作,共收集民族文献资料达7万册。后来贵州民族学院和大学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民族文献管理部门。

三、西南少数名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图书馆藏书量,更新图书馆设备,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敢于创新;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为高校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真正做到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和改善名族地区劳动者知识贫乏的现状。还应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和“985”重点高校图书馆建设意见,例如四川大学运用教参资源学习系统,开展拓展式服务模式和多方位服务能力,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大众提供及时、准确和完善的信息资料,也实现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高校间还应该进行统一的科研数据联盟建设策略,吸取国外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整合的经营,如荷兰几所高校建立的3TU.Datacentrum联盟数据库,更加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保存、管理和分析,实现馆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西南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调查

近年来,国家在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和教育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的综合分析,对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功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从整体上讲,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馆藏资源利用方面并不乐观。近几年,随着图书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不稳定且部分高校呈持续走低状态。笔者对西昌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做了相关调查。现做如下分析。

表1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统计分析

西昌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馆藏

数量 借阅量 比例 馆藏

数量 借阅量 比例 馆藏

数量 借阅 量 比例

A 马列类 8887 230 2.59% 8253 316 3.83% 12532 478 3.81%

B 哲学类 68250 5739 8.41% 54824 7473 13.63% 46365 3541 7.64%

C 社会总论 43979 1456 3.31% 29716 3928 13.22% 35237 3001 8.52%

D 政治法律 98350 2755 2.80% 80389 7396 9.20% 61614 3354 5.44%

E 军事类 6540 415 6.35% 3745 291 7.77% 3461 163 4.71%

F 经济 14307 6627 46.32% 87100 9346 10.73% 68233 3445 5.05%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138831 2450 1.76% 42256 5151 12.19% 43497 1257 2.89%

H 语言、文字 145040 29184 20.12% 57550 8840 15.36% 38855 1694 4.36%

I 文学 276275 21684 7.85% 204105 35433 17.36% 148478 12368 8.33%

J 艺术 63905 7788 12.19% 75097 9823 13.08% 22715 1328 5.85%

K 历史、地理 102530 5491 5.36% 107564 7347 6.83% 99129 3610 3.64%

N 自然科学总论 17378 73 0.42% 4271 45 1.05% 8405 100 1.19%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101446 4833 4.76% 40137 2906 7.24% 34603 745 2.15%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10905 230 2.11% 4016 38 0.95% 3227 66 2.05%

Q 生物科学 24502 1041 4.25% 6038 160 2.65% 5277 126 2.39%

R 医药、卫生 33584 937 2.79% 8598 525 6.11% 4260 248 5.82%

S 农业科学 102050 3545 3.47% 3738 103 2.76% 1677 52 3.10%

T 工业技术 223682 17495 7.82% 153660 12554 8.17% 35031 1360 3.88%

U 交通运输 10276 460 4.48% 3620 24 0.66% 217 0 0%

V 航空、航天 1115 11 0.99% 428 1 0.02% 365 1 0.27%

X 环境、安全科学 10616 321 3.02% 9363 281 3% 2669 100 3.75%

Z 综合性图书 26221 295 1.13% 13423 170 1.27% 11411 68 0.60%

从表1可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其利用率比重均在10%以下,相较之下社会总论、文学、哲学等学科的图书资源利用率比较高,分别达到了8.52%、8.33%和7.64%。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综合性图书等学科的利用率为最低,其中交通运输的利用率为零,没有同学借阅交通运输类图书。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利用在文科方面的比重较大,文学、语言文字、哲学、社会总论等方面的资源利用率较高,比例在13%-15%左右。然而理科类,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天文学、地球科学等方面不容乐观,其比重还没有达到1%;通过对以上三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这三所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利用率整体水平较低、学科资源利用率比重反差大、文理科类图书资源利用率不均、图书馆馆藏学科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2.西南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学生情况调查

笔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高校(西昌学院、四川民族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 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随机抽取65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情况如表所示。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资料查找途径;(2)对图书馆的态度如何;(3)借书类型和能否满足所需;(4)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5)去图书馆的原因;等等。

(1)学习资料查找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查找学习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即图书馆查阅、网上搜索以及其他途径。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资料查找途径选择

学习资料查找途径 人数(人) 百分比(%)

图书馆查阅 99 15.23

网上搜索 542 83.38

其他 9 1.38

从表2可知,在650名被调查者中,经常通过图书馆查阅学习资料的学生只有15.23%,而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通过上网的方式查找学习资料。

(2)对图书馆的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学校图书馆的态度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态度

对图书馆的态度 人数(人) 百分比(%)

认为藏书种类是否齐全? 齐全 107 16.46

比较齐全 305 46.92

不齐全 182 28.00

不清楚 56 8.62

认为图书馆藏书资料是否能满足其要求? 非常满足其需求 79 12.15

比较满足其需求 302 46.46

不能满足其需求 205 31.54

不清楚 64 9.85

从以表3可知,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图书馆藏书种类不够齐全,有31.5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图书馆藏书资料不能满足其需求。

(3)去图书馆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去学校图书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借书、阅览、上网、查资料等等。具体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去图书馆的原因(多选)

学生去图书馆的原因 人数(人) 百分比(%)

借书 402 70.53

阅览 300 52.63

上网 36 6.32

查资料 195 34.21

自习 297 52.11

其他 36 6.32

从表4可知,学生去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借书、阅览、查资料,极少数学生去图书馆是为了上网或者其他事情。其中为了借书的有40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0.53%。其次是阅览,占到调查比例的52.63%,再次是自习,占到比例的52.11%。

(4)去图书馆的频率

经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去图书馆的频率如表5所示.

表5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

去图书馆的频率 人数(人) 百分比(%)

1-3次/月 258 45.26

4-6次/月 135 23.68

7-9次/月 72 12.63

10-12次/月 51 8.95

13次及以上/月 54 9.47

从表5可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并不多,一个月去1-3次的学生占到的比例的为45.26%,一个月去13次及以上的只占到比例9.47%。

(5)不愿意去图书馆的原因

表6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不愿去图书馆的原因

不愿意去图书馆的原因 人数 比例

对图书馆资源不了解 489 85.79%

没有去图书馆的意识 317 55.61%

现有知识能满足需要 285 50%

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 441 77.37%

对图书馆资源不感兴趣 396 69.47%

从表6可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对图书馆资源的不了解、没有去图书馆的意识、现有知识能满足需要、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对图书馆资源不感兴趣等方面,而且各个因素的比重都超过了50%,其中对图书馆资源的不了解原因比重最大,达到了85.79%。

综上所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利用效率不尽人意,效果不佳。如果学生在图书馆所借的书籍中与所学专业关联性较弱;再如去图书馆的频率并不高,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利用频率也并不高。

四、提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的对策

1.重视对学生入馆和图书利用的教育宣传,提高图书馆馆藏利用率

要重视培养新生的入馆意识,在学生入学之初启用专业化的导读宣传队负责校园的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可以举办新书展览活动,及时广泛的让学生读者了解新藏书;还可以举办读书月、专业书籍借阅比拼、图书馆馆藏书目知识竞赛等相关主题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还可以增加学生入馆的频次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素养。借鉴国外创新型的阅读推广活动也是不可或缺,如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移动式阅读服务就被人们称为“口袋图书馆”,它的阅读服务、数据检索、书目查询等功能可以通过手机、掌上电脑轻松实现。

2.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提升图书馆影响力

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很单一,很少有高校联合设立资源数据库。对比来看,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图书馆、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和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联合设立了SaKai Project合作项目。在国际上,这种高校间图书馆的资源联合现象很普遍,可以方便学生获取更多的文献资料。其次,图书馆中馆藏书籍还应该根据学生读者的需求进行配置,这样可以达到增加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进入图书馆的频率,实现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目的。通过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提升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增大图书馆影响力的辐射范围。

3.增大图书馆开放力度,实现馆藏资源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应该只为该校学生读者服务,还应该服务当地民众,提升社会效益。首先,图书馆可以和政府联手,为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提供相应的书籍,以及对接受培训的学者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其次,还可以为当地的民众颁发借阅卡或者凭有效证件登记入馆阅读;最后,还可以和当地集体经济组织联系,为当地民众借阅生产生活所需的书籍提供支持。通过对比中美大学图书馆的校外人员服务对象看,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外的服务对象涉及校友、游客、社会人士等,而中国高校图书馆对外的服务对象一般都为游客观赏,很少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因此,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服务,既可以提升该地区或该校的社会地位,还可以较大限度的利用馆藏资源,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玉梅.高校图书馆流通统计分析及最佳藏书结构调整――以淮海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6):77-80

[2]帅弘.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统计分析――以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2(5):304-305

[3]郭以建.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利用率调查与思考―以江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研,2010(2):47-48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2

大力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农文网培学校”努力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图书馆事业建设

论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

“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对策

略论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开服务工作

新时期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图书馆创新人才培养

浅谈CIS在公共图书馆形象建设中的应用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ILASⅡ中的应用

论图书馆智能照明改造

云南省图书馆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

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管理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手段保护馆藏文献的思考——以云南省图书馆为例

浅谈少儿图书馆数字动漫阅览中心的建立

图书馆深化服务与职业规则的探究

农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与需求调查分析及服务对策探讨——以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试析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展览——以沈阳市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如何应对读者投诉

网络环境下的农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初探

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探索

试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云南省图书馆召开

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工作——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调查与对策——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云南省首批农文网培学校调研报告

云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调查研究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运行效能与农文网培学校建设

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实践探析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探析

区域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思考热烈庆祝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会年会胜利召开

云南省文化厅黄峻厅长深入禄丰县农文网培训学校调研

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全力推动我省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在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章程

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会年会在昆隆重召开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新举措

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之思考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模式探讨——暨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可行性分析

浅议图书馆2.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工作变革

浅谈基层图书馆如何开展讲座——德宏州图书馆举办讲座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西文期刊数据维护的原则和操作要略

图书馆对读者隐私权保护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招标采购选书方法新探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探析

新技术对现代图书馆文献开发理念与方法的影响——以湖北图书馆报刊信息开发实践为例

县级图书馆少儿服务工作研究与实践

浅谈县级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工作

基于用户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工具之对比研究

楚雄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思考

建好“农文网培学校”推进共享工程深入开展

让“农文网培学校”成为提高乡村青年素质的阵地

2000—2010年国内图书馆指导阅读情况综述

图书馆引领全民阅读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新时期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辅导工作与社会阅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之我见——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例

图书馆与新型农民夜校

图书馆与新型农民的培养

基层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服务的思考

试析《劳工月刊》的社会学人类学价值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

加强姚安县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的思考

红河州图书馆开馆五周年庆典暨红河州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召开

文化共享工程安宁市支中心正式揭牌

普洱市图书馆普洱监狱分馆正式挂牌成立

临沧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3

摘要:文章围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展开讨论,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南阳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制约高校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37-03

1高校图书馆在南阳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全国都会之一,是“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繁华之城;还是中华楚汉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南阳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等都是南阳人民的自豪和骄傲。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历史赋予南阳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南阳人民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文化的生命力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一位西方学者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那么,南阳这个容器里,承载的文化是厚重、大气的。目前,南阳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3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个。南阳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是豫陕鄂三省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是中原经济区重要核心城市,是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南阳大力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强大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南阳文化的全面振兴。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信息聚集、传播、交流、共享的中心,为南阳市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文化的学习、交流、传承提供了服务平台,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输送了高级人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开阔的视野,是南阳市最具价值的文化载体,处于引领南阳城市文化的重要地位。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制约因素

2.1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仅靠政府的支持和图书馆的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协调诸多方面的问题,如资金的投入、人才队伍的培训、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引导,将会导致高校图书馆的诸多服务工作无指导、无依据、无保障。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图书馆法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尚无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提及高校图书馆应该面向公众开发,而对详细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序、借阅证的办理、服务项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收费标准等未做详细、明确的指示,缺乏权威性和指导作用,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力。

2.2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要开展社会化服务,就必须对其服务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协调相关服务工作的开展,这不仅需要图书馆各部门人员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更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都闭门造车,其传统、封闭、保守的体制造成其在实施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其管理制度和评估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进展缓慢。

2.3文献资源的局限性

高校图书馆要想真正地做到服务于社会,必须拥有丰富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的馆藏资源。要想促进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将需要大量相关的信息文献资料的支撑。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往往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方向等决定,能够全面服务社会的文献也很缺乏,而其要想加大这方面的资源购置又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很难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2.4人力资源的制约

长期以来,受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图书馆成了学校的“收容所”,图书馆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在图书馆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就另谋高就。高校图书馆的激励机制大多不够健全,导致很多图书馆员上班就是混日子,图书馆成了退休人员的“转折地”。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原有的简单借还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信息需求,这也成为当前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矛盾。而且,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仅仅服务全校师生,缺乏集知识型、专业型、技能型和经营性为一体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展。

2.5馆藏资源的“阻塞效应”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高校读者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如果再面向社会公众开发,那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规模就更大了。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原有读者(即在校的师生)而言,图书馆读者的增加导致他们使用这些馆藏信息资源的交易成本增加,也就是说,他们在使用同一馆藏信息资源时的平均等待时间会增加,这就是信息资源利用的“阻塞效应”。如何处理好原有读者和公众读者的服务关系,缓解资源共享的冲突,降低信息资源的“阻塞效应”,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又一难题。

3高校图书馆参与南阳文化强市战略的具体措施

3.1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白雪冰:南阳文化强市战略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白雪冰:南阳文化强市战略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南阳市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大多各自为政,缺少有效的配合和协调,这导致了资源的大量重复、无序的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南阳市各高校要树立“服务社会求发展”的新型服务理念,应成立“南阳市图书馆学会”,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统一规范,以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社会化服务为目的,加速数字资源的整合,加强馆际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馆际之间文献种类、学科种类等方面的互补,增强信息使用的辐射范围,提升本地区整体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挥整体效应,优化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服务质量[1],实现区域内各盟员图书馆的协调发展。

3.2建立特色文献资源

3.2.1构建南阳地方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推广地方特色文化,加强南阳历史文献、经济、文化等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到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2],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调整自身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发展模式,积极扩大信息资源的规模,提升文化传承的创新能力,提高馆藏资源的质量,突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完善馆藏资源结构,参与南阳特色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将本馆特色资源与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

3.2.2构建南阳地方名人文库。南阳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古往今来的地方名人很多。高校图书馆要结合本校特色收集相关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的相关文献资料,如生平事迹、杰出贡献、精神传承等,使南阳市的读者更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如:南阳师范学院就建立有“南阳作家群数据库”,收集了如二月河等南阳籍作家的生平简历及作品,让文学爱好者们可以更好地分享相关文献资料;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自建了“张仲景医籍文献数据库”,收录了有关张仲景的医籍文献资料80部,让读者可以充分地了解和研究张仲景的研究成果。

3.2.3挖掘南阳市核心文化要素。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观念,拓展社会化服务空间,不仅要围绕南阳文化强市战略目标,从南阳厚重的历史积淀中整合出南阳市的文化主题和价值取向,集中提炼出南阳的核心文化要素,增强市民对南阳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程度,也要为图书馆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达到双赢的效果[3]。

3.3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学科发展、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发挥图书馆情报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优势,结合本馆馆藏资源和特色资源,主动了解和掌握南阳市文化研究信息动态,结合文化市场的具体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代查、代译、代检、文献传递等服务,并结合读者需求对原有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和研究,为读者提供书目文献、文献综述、调研分析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各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社会化服务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补充、整合、完善自身的馆藏结构,形成具有南阳地方文化特色的馆藏体系,打造本馆品牌服务特色,推动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3.4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由本校读者拓展为本地区读者,服务手段也由传统的借还服务发展为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加强馆际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全方位提高馆员的专业技术素养、信息素养、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供一支一专多能的服务团队。

高校图书馆要想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地方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与社区图书馆联合开展服务工作。社区图书馆作为地区文献信息服务的基层单位,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队伍匮乏、场地局限等诸多问题,往往不能满足本社区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要走出象牙塔,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真正融入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方便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提高社区文化生活的品位。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设“社区文化服务站”,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开辟社区服务专栏,搭建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培训、知识讲座、诵读比赛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开放、良性运转的服务环境;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社区文化服务系统”,为社区居民在线提供各种服务信息,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文化资源。

4结语

南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政府正在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培养有现代文化素质的市民,建筑个性的城市文化形象,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4]。但南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图书馆面向南阳开展社会化服务大有可为。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人才的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为建设文化强市服务,真正做到文化育人、文化服务、文化传承,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促进和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1-33.

[2]王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主要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7-40.

[3]王彦.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104-106.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4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微信 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1.004

Study on College Libraries’ Strategy of Reading Promotion by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Take 44 Libra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Examples

Gao Yu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44 college libraries’ reading promotion by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finds that the improvements need to be made in subscription account reading promotion’s universality, interactivity, column setting-up, and cooperation mode.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WeChat reading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onstracting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reading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reate a reading atmosphere in campus.

Keywords College library. WeChat. Reading promotion.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平台,国内高校图书馆陆续开通公众号平台开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微信成为高校图书馆续博客、微博、QQ之后,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媒体平台。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微信”和“高校图书馆”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2012年2篇,2013年15篇,2014年102篇,2015年203篇。本文通过对江苏省44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更好的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对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指导作用。

1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的现状调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全民阅读”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广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在全社会推广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表1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阅读推广的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创建时间

从表1《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阅读推广调查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中,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创建微信公众号,并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其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创建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之间。由此可见,微信这一社交媒体软件,与图书馆的关系日益密切,将成为图书馆人面临的新课题与挑战。

1.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比例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江苏省属以上普通本科院校,不包含军事院校,共44所高校图书馆。截止至2015年底,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已有28所高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比例达63.6%。在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中,有23所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比例52.2%。

1.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创建类型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公众号与服务公众号。在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28所高校图书馆中,14家图书馆采用订阅公众号,另外14家图书馆选择服务公众号。

服务号每月可群发4条信息,订阅号每天可发1条消息;服务号可以申请自定义菜单服务,发送的信息显示在首页,用户能收到发送消息的即时提醒,而订阅号不支持申请自定义菜单。发送消息时,将会显示在对方的订阅号文件夹,用户不会收到即时消息提醒。由此可见,服务号与订阅号各有优劣,图书馆根据本馆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微信公众号类型。

1.4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命名及标识位置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除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以其馆办刊物“书林驿“命名以外,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基本上都以“**大学图书馆”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便于读者检索,是一种相对规范的命名方式。通过对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调查,我们发现19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图书馆主页设置了微信二维码标识;4所高校图书馆在其主页二级目录下,二级目录名称各不相同;5所高校图书馆在其主页没有引导微信标识。对于没有或标记不明显的图书馆而言,其微信公众号只能通过读者在微信公众号搜索中获取。

2 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的问题

根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显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V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等14种。就总体而言,在所调查的对象中,综合类院校或文科类院校,阅读推广活动更加丰富,理工类院校的活动相对逊色。在充分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2.1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普遍性有待提高

根据2015年腾讯公司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在社交影响力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在微信公众号方面,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被用户主要关注的比例高达73.4%。在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获取资讯占41.1%,方便生活的占36.9%、学习知识的占13.7%。微信阅读、朋友圈阅读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阅读习惯,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对新媒体、新技术有着良好的认知与利用能力,具备利用微信开展阅读推广的基本前提。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已有28所高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比例达63.6%。在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中,有23所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比例达52.2%。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的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交互性有待提升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基本上以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参与阅读的活动。在所调查的对象中,28所高校利用微信平台推广阅读。但是大部份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更像一个新闻平台,只起到了信息的输出作用,忽视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社交性与互动性。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创建伊始,策划了“吐槽有奖”活动,收到反馈信息1653条,与读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南京大学在第八届读书节期间,推出线上读者微信抽奖活动,活动一周时间,微信用户增长1019人次;在第九届读书节期间,又推出线上微纪实、读书节问卷调查活动。这一系列的线上读者参与活动,让读者身在其中,加强了整个阅读活动的读者黏性与参与度。

2.3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内容设置有待优化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在内容设置上主要以线下的读书节活动为主,同时再辅以信息发送。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多数高校读书节活动每期一个主题,只有东南大学图书馆读书节的主题“爱书人的春天”每年不变;读书节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只有南京大学图书馆设在每年9、10月份的开学季。在利用微信平台推广阅读中,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读信息推送没有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并未做好阅读推广的策划,这种情况既很难形成自己图书馆的品牌,又很难吸引读者的关注。

2.4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合作方式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较少与学生社团及其他部门之间展开合作,仅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与读书协会、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敬协、江苏大学与学生义工部联合组织阅读推广的相关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敬文图书馆馆协会(简称敬协)成立于2014年,主要成员由爱阅读爱奉献的同学组成,起着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他们通过深入课堂,通过老师的课题渗透,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与发展发向,向图书馆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纳入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中去。同时,他们还极积参与图书馆读书节阅读推广活动,在活动的策划、宣传过程中献计献策,把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向深入。此外,作为学生团体,他们还与学校其他学生团体,如朗读社、国学社等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如在2015年“诵中华经典,弘大道国学”为主题的国学推广嘉年华活动中,在学生团体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书香的陶冶中弘扬传统文化,在经典的美文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3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已成为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需要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优势,加强与读者之间的黏性,让更多的大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

3.1 加强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性

归根结底,微信是一种社交媒体软件,是虚拟的社交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要重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首先,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信息时,可以选择当下流行的网络流行元素编写,包括网络语言、网络语气、人物形象和精美图片,这样的贴子可以更好地展示信息的内容,可以更贴近年轻一代的读者群。如南京大学的“学霸晒书单”、南京农业大学以“侬小图”自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琅琊榜”,微信公众平台经常出现的“小伙伴们”“童鞋们”等。南京大学于2013年作出测试,用两种语言编写同一条信息,结果发现阅读量出现明显差异。

其次,在微信平台上要设置与读者交流互动的窗口。读书节现场活动的微信上墙,是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最好案例。现场的读者全程参与,全程点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针对某一阅读推广活动发起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读者阅读推广的相关评价。图书馆管理员对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内容还可以作出各种排版,给读者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3.2 保持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的连续性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栏目设置上要具有连续性。南京理工大学设置周四为移动式讲堂、周五为影视欣赏、星期天为读书空间,时间概念清晰,让读者对信息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容易形成自已图书馆的微信风格。南京师范大学的敬文讲坛、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尚书讲坛、中国矿业大学的“矿言书评”、南京邮电大学的“周末读诗”等微信栏目,定期,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一种潜在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相关工作,要建立这种长效工作机制,使阅读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

3.3 扩大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共享性

2012年,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共同举办了“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读书节”。同年,东南大学图书馆走出校园,参与南京市第十七届读书节。高校图书馆线下的这些举措开辟了阅读推广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新模式,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共享性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是,就所调查的对象而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创建区域联盟,加强与周边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可分享、转发的阅读推广内容,可进一步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深入展开。

3.4 树立微信公众号的品牌意识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倡导阅读已经蔚然成为图书馆时代之风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世界阅读日”,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也都在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如英国的“阅读起步”,美国的“大阅读”,台湾的“儿童阅读年”等等。这些阅读品牌扩大了阅读影响,让更多的读者参与阅读,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品牌效应是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手段。南京邮电大学以馆训“知书达理”为理念,以馆刊《书林驿》为平台,于2014年9月推出微信公众号“南邮书林驿”。“南邮书林驿”充分整合校内外阅读推广资源,开展了“校庆季”“入学季”“毕业季”的阅读推广活动。“南邮书林驿”的阅读推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引导性作用,营造出“书香校园”良好氛围。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创建阅读推广品牌的成果卓著,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4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奖”。另外,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华诞书虫奖”等都已形成了自己图书馆的特色,成为扩大影响,提升阅读水平的品牌。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Web2.0交互工具,微信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已展现了诸多优势。江苏省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主动利用新媒体软件重构图书馆服务,受到了读者用户的青睐,达到了一定的推广效果。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必将带来信息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作为高校的信息集散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平台在互动性、共享性、长效性及品牌化等方面必然得到进一步完善。“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服务”,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阅读推广的责任与使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内容与方向。

参考文献:

[ 1 ] 史梅,翟晓娟.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79-85,116.

[ 2 ] 李荣.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基于20所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实际体验[J].图书馆研究,2015(1):89-92.

[ 3 ] 林增兴.广东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15(4):82-84.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5

关键词:高校;阅读推广;特点;策略

河南省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由河南省图工委牵头发起,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高校,要求每个学校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以“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一、河南省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

近年来,河南省高校的在图工委的组织和带领下,活动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动参与,组织得力

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图书馆要主动参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并积极探寻图书馆参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2003年11月,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召开了常委会议,专门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书源优势,如何发挥导读的优良传统”。一致认为图书馆应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高尚的人。此后,全省高校图书馆作为每年的主要工作,持续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各高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再提高”。

各高校开展“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多由图书馆牵头,会同校工会、党委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或有关院系共同实施。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大、河南农大、河南师大、中原工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阳师院、洛阳师院、南阳师院、郑州牧业经济学院、周口师院、许昌学院、新乡医学院等高校的领导亲自参加活动的启动仪式或总结表彰大会。活动期间,图书馆和协作部门制作活动海报,悬挂宣传标语,布置宣传专栏,购置大量中外名著名作,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发媒体争相报道。

(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

2015年,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29所,开展各种形式读书活动的学校近100所,占高校总数的77%。不但历史悠久的院校开展活动,民办高校也积极参与。作为独立学院的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还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了颇具特色的必修课“读书与修身”。 平顶山工学院图书馆联合平顶山市图书馆开展了以“关注青少年阅读,开创精彩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网上设立了“图书评论”专栏,开展了“读书知识竞赛答题”,把读书活动延伸到社会;南阳师院图书馆举办的“我读书,我感悟”征文比赛、评选“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文学沙龙”、“读书主题晚会”等活动,参加的学生累计达到1万多人次。“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是读书活动的重头戏,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是2005年读书活动的标志性成果。在“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活动”中,各校收到的征文总数达到了5400余篇,仅郑州大学就收到征文1200多篇。

各高校在读书活动期间组织了读书报告会、文化经典阅读征文比赛、书刊评论、优秀图书推介、读书交流会、图书漂流、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方法辅导、名著名篇朗诵、数据库使用辅导、优秀读书网站推荐、图书展销、评选读书标兵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很多学校的读书活动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使之独具特色。郑州大学利用校内广播,开办了“聆听经典――世界名著半小时”栏目;中原工学院开展了“方寸书情”书签设计征集、“企业家与大学生谈读书”交流会、“与书为友”主题摄影比赛等活动;许昌学院图书馆将读书活动纳入了全院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并指导学生创办了《读书》刊物;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办了优秀读书笔记展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联合新华书店开展了“周末文化广场活动”。 有些高校还不断创新活动参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让社团参与、组织、实施读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持续不断,追求实效

阅读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任务。许多高校的读书活动都是连续开展,除在“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开展活动,还专门确立了自己的“读书月”、“读书节”,注重保持阅读活动的连贯性。郑州大学每年确定读书活动主题,围绕专题,组织50个左右的系列活动,既注重传承以往的经典活动,又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予以创新,开展一些本年度独有的活动。中原工学院的“读书节”不但成为学校一项常规的普及活动,还创立了“二新五课多讲座”的信息素质教育与阅读推广模式,“二新”即新教工、新生利用图书馆的培训,“五课”即“信息检索”必修课和“阅读学”、“竞争情报”、“信息文化”、“论语解读”通识课,“多讲座”即名家报告和视频讲座。

河南各高校在开展活动中不断创新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实效。河南高校图工委多次在全国高校图工委会议、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议、中南六省图书馆学术年会、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介绍河南省高校开展阅读推广的经验,收到很好的效果。自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4年评选全民阅读奖以来,河南高校图书馆界先后有10家单位、12次获得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民阅读优秀组织奖、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奖等奖项,这充分反映了河南高校图书馆界在阅读推广工作和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四)注重交流,扩大影响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6

到了宣统元年,设立京师图书馆的奏折上奏到了摄政王载沣手里。这次上奏的是洋务派的军机大臣张之洞。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皇帝载恬的弟弟,从1909年起,做起了自己儿子宣统皇帝的摄政王。载沣受过严格的皇家教育,资质上等,当时能在朝廷上拍板的人就是载沣。上奏者张之洞主管学部,有的考证认为,张之洞的这个奏折,是学部参事罗振玉写的,他是张之洞的幕僚。张之洞在1909年7月上奏成立京师图书馆时已病势深沉。9月9日批准建立京师图书馆,10月4日,张之洞就故世了。有研究者推测,如果张之洞不抓紧生前有限时日递上奏章,以清政府后来的腐败,这事肯定就又耽误下来。

北京城边上的迁徙

载沣批给京师图书馆的地方,是今天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广化寺,广化寺以及后来迁居的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文津街,在今天看起来都是北京城内文化深蕴之处,但是百年之前,这些地方都是紫禁城外西北部不起眼的地方,但总算是给图书馆安了个家。在筹建期间因为要从国内各地的私家藏书楼调书,任命馆长、主要官员,筹集资金,所以三年后才开馆。京师图书馆首任监督(馆长)是四晶翰林院编修缪荃孙。

缪荃孙也是张之洞的幕僚,1907年出任了一个省级图书馆总办一江南图书馆(现南京图书馆)总办。缪监督对初创的京师图书馆的主要贡献是两件事:第一是建馆,督促办理议程事务;第二是把征集来的图书建立了分门别类的体系。这位有着图书馆经验的文人,亲自编了两个书目,一个是《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另一个是《清学部图书馆方志书目》。

缪荃孙主持的京师图书馆在三年后的1912年8月27日开馆,正式接待读者,地址就是广化寺。收藏的主要书籍如下:第一类是内阁大库残帙,这类包括宫廷、政府收集来的散落不完整的图书,第二类是国子监南学的典籍,国子监南学是方家胡同国子监师生进修与住宿的处所,第三类是敦煌遗书;第四类是一些私人藏书,当时收藏的主要有南陵徐乃昌积学斋、归安姚觐元咫进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三个藏书楼的藏书。成立京师图书馆前,陆氏苞宋楼藏书,“已为日本以重金辇在载而去”,瞿氏铁琴铜剑楼的藏书,“亦有觊觎者”。第五类是金石拓本碑帖,金石碑拓作为文章体例工整严谨、书法又很优美,是综合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藏品之一。遗憾的是,限于藏书楼的历史局限,没有外文图书。

虽说1912年8月开馆了,但广化寺地处北城,偏僻潮湿,读者很少,且多为“士”,招致不少社会批评。1913年10月就闭馆另谋新址了。值得注意的是,京师图书馆1916年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这标志着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当时省图书馆可以向本省征书,但是跨省不行,唯独京师图书馆有这个权力向全国出版机构征书。

1917年1月26日京师图书馆第二次开馆,地址迁到北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的国子监南学,那是国子监老师和学生上课兼住宿的地方,设施简陋,安在这儿其实也没往是否适合图书馆使用上想。但至少是把读书人和书类归了。鲁迅作为教育部主管图书馆的官员,参加了开馆仪式,此前,因为有鲁迅的积极斡旋与奔走,《四库全书》、国子监南学与内阁大库的旧藏,成为这里的馆藏基础。

民国时期过得很拮据

第二次开馆时的京师图书馆,已经是在民国政府的管理之下,开始归北洋政府,后来归南京政府。北洋政府教育部废除了监督,改称馆长,缪荃孙辞职后,江瀚接任。

民国时期的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并开始履行它教育、服务公众的社会功能,当时无论士农工商军界还是女学界,皆得阅览。

北洋政府时期的图书馆第一个特点就是缺钱,经费无法落实。京师图书馆从成立起就一直财政困难,虽有拨款但始终不能到位。从1909年就一直苦撑着经费短缺、甚至开不出工资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当时教育部有个制度,就是由次长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政局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种社会动荡直接影响到京师图书馆,兼任馆长的官员走马灯似地更换,换得最勤时一个月甚至换一两个。

乾隆年间修的《四库全书》是在文津阁一次收进来的。明成祖朱棣修的《永乐大典》因战乱,到民国时已收不齐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古籍的收集保护,在山东民间发现有夹鞋样的大开本古书竟然是《永乐大典》,奖励了当事人后,收归国有。

1920年代,宣武门外开办分馆,后来叫京师第一通俗图书馆,就是现在首都图书馆的前身。这里开始出现大众读物、普通报刊。梁启超1925年到1927年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期间,经费尤其紧张,他曾一再向政府提出拨款请求,但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万般无奈之下。他把自己的人寿保险单抵押给通易信托公司押借现款,维持馆务运转并给员工发了一年工资。做完这件事之后,他迫于馆务难以为计,写了两封辞职报告,获准后就辞职了。

这一时期,梁启超还担任着北海公园内北平北海图书馆馆长,这个图书馆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出资办的,由李四光任副馆长,袁同礼任图书部主任。中基会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管理部门,经费较充足。除了建立清华学校(即后来的清华大学)外,还建立了这个图书馆。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京改称北平,1928年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合迁至中南海居仁堂,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地带,传播知识就方便多了。

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现在北海公园旁边的文津阁馆合就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出资建造的,地址是教育部划拨的官地,6月开馆时蔡元培是馆长。他当时任大学院院长,主管教育。袁同礼被任命为副馆长,实际上主持馆务,袁同礼对国立北平图书馆最大贡献是培养了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把管理人员送到国外学习,还有就是用国际交流形式交换馆员。这些人学成后,有的回到本馆,也有离开去其他图书馆工作的,成为全国各个图书馆的业务骨干。新中国成立后,有的担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图书馆馆长,或是科学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

袁同礼重视敦煌学的研究,1934年派王重民到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拍摄敦煌遗书,并协助伯希和编辑整理了他的手稿,1935年派向达到伦敦影印和研究英国博物馆所藏敦煌写经。王、向二氏共摄回照片12000多张,人藏于北平图书馆。他本人还著有《国立北平图书馆现藏海外敦煌遗籍照片总目》。

抗战南迁

就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刚刚稳定发展没几年,抗日战争爆发了。这艰难的8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为保护国家遗产,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真可谓是战斗在“五湖四海”。

1935年至1936年,为了防范日本利用战争进行文化掠夺,图书馆先是将一批珍贵的善本特藏抢先转移到北京、天津的学校和银

行,随着战事的扩大,又南迁至上海的租界区和南京的中央研究院等处。1941年,从存放上海的善本图书中又挑选最精华的部分装成102箱运往美国,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1943年被拍摄成缩微胶卷,但这批书在1965年11月被运到了台湾,存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地库里。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七七事变后,与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一路南迁,先是到了长沙,后又辗转昆明。在这里和这几所高校合组的西南联大一同办图书馆,解决了战争期间高校缺少参考书、图书馆为更多师生服务的问题

这一时期,蔡元培体力日渐不支,一直住在香港九龙的家里,直到1940年在那里故世。抗战期间袁同礼馆长之职那几年经常有些馆务会就在香港蔡宅召开。1938年3月在袁的倡议下,香港的馆务会议开创了战时图书馆又一重大使命。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此次会议上决定了昆明办事处的工作大纲,征购包括少数民族照片在内的西南文献、传拓石刻,还决定编辑西南边疆图籍录、云南书目和云南研究参考资料等书。这项决定后来收到了丰硕成果,补充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少数民族特藏文献。

此时的北平国立图书馆,除了沦陷在北平的原馆址,在昆明设立了馆本部,并在上海、重庆、香港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表面看似乎四分五裂,实际上却在统一领导下,坚持开展馆务运行。遥远的北平,留守馆员坚守馆产,拒当汉奸,和日寇展开斗争;大后方重庆做着正常的业务,印制馆刊采购图书,香港方面利用所处环境,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上海方面则侧重为“中日战争史料征集会”搜集敌伪印刷品,仔细保护着南迁的部分馆产。

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又回到北平。就在它的名字将再次冠以“北京”之前的1949年,袁同礼这位早年匹兹堡大学的法学博士,离开了故国定居美利坚。

从文津街到白石桥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家历经沧桑的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变了。解放之初是面向劳动大众、面向工农兵、面向最基层的群众,免费开放,还开过夜馆。郭沫若、曹禹等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在这里免费开办文化讲座,有些讲座还配放电影。读者最远有专程坐火车来的。挂着高音喇叭的汽车从文津街开出去,把书送到生产一线和水库工地。

图书种类更为丰富,国际交换发展很快,再则有了政府调拨、私人捐赠、接受缴送和自行购藏,藏书增长有了基本保证。但是接受缴送进行得并不顺利,至今虽经主管部门再三强调,仍然不很理想。国家图书馆履行国家总书库的职能还要靠社会和出版机构的支持。

1949年以后,国图不幸的年代就是“”,专业人才出现断档,原来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废弛,都被当成封资修和“四旧”给破了,“踢开党委”以后,藏书也面临被红卫兵烧毁的危险,这种情况下还是“军管”起了作用,制止了社会上蔓延的过激行为。

“”后期,北京图书馆的馆员陆续从干校回到馆内,开始恢复被破坏的业务,在文津街扩建北图的情况反映到总理那里。1975年3月,重病中的指示:“只盖一栋房子不能一劳永逸,这个地方就不动了,保持原洋,不如到城外另找地方盖,可以一劳永逸。”

经过勘察比较,北京图书馆选定西直门外白颐路(现中关村南大街)边上、紫竹院公园北侧的地盘,作为新馆址。这里远离市区能盖高楼,地质也适合深挖地库设施。但是为了建设新馆。北京图书馆用了7年时间,才完成拆迁,陆陆续续将北京第一皮鞋厂、自来水公司、园林局从这里搬走。1983年新馆工程破土奠基,1987年落成使用。

上一篇我家小妹

下一篇学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