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范例6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施;阅读习惯;个性阅读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1.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和晚读(25+30分钟)

早晚读课上,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晚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早读主要是诵读经典课文、古诗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晚读课主要安排读名著,要求学生安静读书。最后5分钟交流阅读体会,或者比赛背书、或者谈谈我喜欢的作品、或者说说我小说中的人物。这短短的5分钟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时刻。

2.在课堂上,也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阅读

改变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的阅读课讲授方法。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建立图书角,给学生阅读提供便利

本学期我就做了这样一件事:将广州市教研室整理出的中学生三年的阅读书目印发给大家,并让图书管理员参照书目,统计出我们图书角所缺的书,再将所缺书名布置给具体的学生,让大家一起来建立健全“图书角”。“众人拾柴火焰高”,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多,书的质量也高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

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前,我大力宣传“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部分人的麻木不仁,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又如,教学“桥的综合活动”这一课时,先布置指导学生去收集有关“桥”的知识、故事、名称、来历、比喻义,然后将资料进行整理,或做成课件、或整理成册,学生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参阅了很多资料,并了解了很多有关“桥”的故事,甚至还阅读了很多篇有关“桥”的文学作品。曾××同学阅读了冰心的小说,杨××同学将搜集的资料编辑成册。收集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阅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开展读书活动

把好书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并鼓励家长能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体验。孩子和家长一起写读书笔记,并交到学校由孩子和老师一起来评价。同时,也让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先让学生明确怎么推荐,要求能讲清楚推荐的理由。孩子之间更能产生共鸣,学生推荐比老师推荐的效果更好。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课堂上,注重自主阅读,不能沉湎与表面上热闹,摆弄一些花哨的形式,而是要把功夫下到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言文字上,拥有一种丰富的体验,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尽可能培养学生在文本中采集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对文本自身的解读,让学生谈阅读感受时,注意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到依据。还提倡“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体现大语文观。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对文中感情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之后,让学生在欣赏父亲那动人的“背影”后,顺势表达对父爱的理解,让学生写一写“父爱就是 ”,情到深处自然真,于是,很多学生大胆地表达,写出了很多意义深刻、感情真挚的句子。如:

父爱是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父爱是那一声声、让人厌烦的笨拙的叮咛;

父爱是那一根根、被岁月和操劳染就的白发;

父爱是那宽厚有力可以让我依靠的肩膀;

父爱是那厚重的、落地有声的一巴掌;

父爱是那蹒跚的疲惫而沧桑的背影;

父爱是那送我上学时、蹬自行车时发出的喘气声……

这样,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付诸笔端,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感情得到沉淀!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2

一、教材分析

本着“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的原则。链接阅读童话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奠定基础。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经典的英国童话故事。它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爱。绘本中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想尽一切办法用身体语言,能看得到的景物来表达对大兔子的爱,直到累得在大兔子的怀里睡着,却殊不知自己的爱远不及爱他的大兔子那般深厚。这个故事虽然简单朴质,但却感人至深。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及完成阅读此篇童话任务,确定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自读童话,理解童话的深刻含义,同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了解基本的阅读方法。

3.情感目标:从通俗的语言及有趣的动作中感受母子之间的爱,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三、过程分析

1.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的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十分感兴趣,但读书却毫无章法,常常东翻翻西看看就读完了。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指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通过观察初步了解阅读对象,通过下面提问质疑,对阅读对象产生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谁说的?”

“大兔子,小兔子什么关系?”

2.学生自读绘本初步了解阅读内容

要求学生读通读懂故事,扫清生字障碍,读后交流所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载体,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积累上。

3.读思结合,默读升华理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安排默读,在细细的默读中体会小兔子对大兔子的爱到底有多深,文中小兔子是如何表达爱的,大兔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带着问题,带着笔,仔细默读后填表(略)。

填完表后,学生深情并茂地将大兔子、小兔子的对话朗读成诵,从读中潜移默化体会他们彼此对对方一次比一次更深、更浓的爱,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4.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表演是小孩子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在张开的手臂中,在极力的蹦跳中,在花尽心思的动作里,爱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在有趣的童音里,在大兔子富有智慧的回答中,学生对爱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5.读说结合,拓展说爱,将阅读融入生活里

“读”是信息的输入,“说”是对信息整合之后的输出。表演读后顺势安排了小小的交流会,说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人像大兔子那样爱过你,他们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爱他们的。并将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式迁移运用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运用下列句式大胆表达说爱:

“妈妈,( )有多( ),我就有多爱你”

“爸爸,我爱你就像( )那么( )”

由此将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四、教法分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朗读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总得读,如果没有读,那就不叫‘读书’,只能叫‘听书’。”因此,阅读教学读是根本。

此次阅读指导中,采用了下列阅读方法:“自读”―“默读”―“诵读”―“表演读”。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会方法;培养能力;感受快乐;打好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绘本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与引导作用。教育家多罗西・怀特说:“绘本读物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

所谓的绘本,就是把优美精致的绘画与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细致的结合,从而构成的一种儿童文学。由于绘本是图文相结合的材料,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绘本是最适合这一群体阅读的。同时绘本的阅读方式已经逐渐进入课堂,并为阅读带来了新的活力。它精美的图画和文字给学生带来非常丰富、自由的想象空间,我们教师在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绘本来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绘本阅读,学生在其中学会了推理、观察、想象、阅读,并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学会在有趣的阅读中学会探索。所以当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一出现便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同时,绘本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说,是一种很生动、很有效的方式,对提高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画和欣赏、表演、创作的能力有十分显见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指导,让低年级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引导他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深情导读,激发绘本阅读的兴趣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描述关于阅读的指导:在阅读的起步阶段,老师应负责为孩子读故事,在读的过程中以戏剧化的形式对整个作品进行阐释。儿童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在自我阅读能力形成之前,老师应该为学生进行生动的朗读,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精髓,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成为真正的读者。

在关于绘本阅读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对绘本的分析,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声音将绘本的语言表现出来,通过神态动作的辅助,将故事“演绎”出来,并运用夸张生动的方式对故事进行呈现,为孩子的阅读带来喜悦、快乐以及视觉的享受,把这种感受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人们对书本的了解越深,就更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更容易深刻体会书本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例如在进行《小猪变形记》阅读时,老师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对小猪的行为进行演绎,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悟其主题。

二、对孩子绘本阅读进行指导,教会阅读方法

绘本是文字与图画对完整的故事进行共同的叙述,是一种图文合奏的形式。对于绘本,图画是其生命而不是文字附属品。评价一本好的绘本,就是看不识字的孩子能不能仅凭图画“读”出文章的内容大意。

手捧绘本,在童话世界里,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老师不能着急翻页,而应该给孩子时间让其仔细阅读图画,引导孩子在图画中感悟内涵、发现细节、读懂故事。

例如《亲爱的小鱼》这个绘本的扉页就是一只猫盯着鱼缸里小鱼的画面,能引起孩子们不同的猜测,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是猫在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吃到小鱼,所以对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股强烈阅读绘本的欲望。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而他们的想法随着故事的深入慢慢发生着改变,到最后大家确定小猫不会再吃掉小鱼时,都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只善良的猫,这是一条懂得感恩的鱼,小猫和小鱼成为了好朋友,这就是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画,引发思考,最终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鼓励孩子进行猜想,培养阅读能力

绘本在为孩子讲故事的同时也在丰富其想象力,提升其观察力,对他们的精神境界进行升华。学生可以在细腻的图画与简明的文字中发挥自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所以,在进行绘本阅读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识图能力。选用最具有想象力与生动性的图画进行观赏,体会其中的色彩、细节、图画等,感悟其中的真情实感以及所蕴含的意味,提供文字图画以外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了解绘本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展开,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设计。

如《神秘的大衣》画面夸张、有趣,会一下子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促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寻找大衣的秘密。我翻开绘本前半部分的几个画面情节,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再次引导孩子们发现画面细节,寻找大衣的秘密。“胡默尔先生巨大无比的大衣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和孩子们一起翻阅了绘本,边设计提问,边让学生自主猜测,然后一起寻找答案。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想象力很丰富,气氛很热烈。当谜底揭开,胡默尔先生敞开大衣,打开家门,孩子们发现原来里面藏着一个动物园时都震惊了,震惊之余脸上洋溢着的是在绘本阅读中找到答案的那种无法言喻的喜悦,孩子们发出一声惊叹“哇!”在绘本教学中利用猜想为主线进行开展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尝试,孩子们通过猜想阅读,获得愉快的情绪,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创设情境,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者是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主动探寻,当孩子对绘本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之后,就会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对绘本进行回应。幼儿在游戏中更容易理解故事。在设置的游戏场景中为孩子提供道具服装,加上孩子的表情动作、语言情感,通过感官的调动让孩子进入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的设置根据孩子兴趣把握,可以在孩子感兴趣的阶段深刻引导,对孩子疑惑的部分,待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再继续后面的游戏。让孩子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如:在阅读《逃家小兔》之后开展了语言游戏《兔妈妈找兔宝宝》。

活动中,我们利用将教材中记载着小兔和兔妈妈想法的小卡片分发给孩子,让这些孩子扮演不同变形的小兔,另请一名学生当兔妈妈进行接龙式的语言游戏,如:“如果我是小兔,我就变成小鱼游得远远的!”兔妈妈就来找相应的小兔:“如果你变成小鱼,那我就变成捕鱼人来抓你。”接着就由手持相应卡片的孩子继续练习对话。当游戏进行得比较熟练的时候,我们还准备了空白的卡片,教师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记录孩子们精彩的讲述。

五、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积累

简洁、重复以及形象是绘本语言的重要特征,同时对绘本其语言的学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讨论、故事接龙、反复朗读、看图讲述、听教师大声读等。老师在多种学习方式中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其魅力。在众多阅读方式中,听教师大声读是主要方式,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孩子除了在朗读中进行语言积累外,还可以让其在绘本的学习中自己进行模仿表达,让孩子领会语言的内容与形式。

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老师可以朗读小兔子对兔妈妈说的“我爱你有这么多”。老师引导学生看完图后,师生可以共同朗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通过这样的阅读形式之后,老师可以范读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单独朗读。通过师生共读以及单独朗读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故事结束之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六、与生活紧密结合,升华情感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任何教条性的语言,但是符合了孩子成长的需求;没有大道理,但是引发了孩子的深思;没有嬉戏打闹,但是却有孩子的欢笑。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长辈的爱,明白友情的可贵等等,学会爱,也学会感恩。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如在《爱心树》的阅读中,我问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对这些爱你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假如你走进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什么快乐,你也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画出你心中的爱心树。这样孩子们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感受到父母的爱,也学会爱,学会感恩……当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时,阅读就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充实了他们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知识,也增加了孩子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为其建造了心灵家园与精神空间。

绘本就像一座城堡,是需要人们去不断发掘的,里面有着丰富的教学元素。老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到教育中,孩子们会受益匪浅。儿童在对经典绘本进行阅读时,为其创造力、观察力、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等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为孩子以后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基础。只要老师在教学时,根据儿童学习的需求以及接收能力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坚持做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相信我们的学生会由衷地爱上阅读,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4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希望的种子,以一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

《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李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

我们班有一位幼儿叫周张恒,性格及其内向,生活习惯也比较薄弱,他从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甚至是打招呼,从不愿意在幼儿园中吃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们两位老师都尽了力但是他的进步还是微乎其微。还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启示,对啊我们要用心去对待他,要主动和他聊天,要积极鼓励他。一天他早上来园时又突然不愿意和我们说早上好了,而且还躲在奶奶后面不愿意出来。他奶奶有点生气了刚想训斥她我就马上阻止了他说:“周张恒不是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是已经在心里打过招呼了,对吗?”他看了看我点了点头。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后面,但是轻轻地说了声“老师早”。我马上走过去笑着对他说:“嗯,你说得真响!明天还要再响一点,让小朋友也听到,好吗?”他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心里默许了。果然在这之后,他每天都愿意用响亮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了。

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2看着《爱心与教育》,里面朴实的文字,一个个真实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无一不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李老师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一个个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汪斌父亲的鸡蛋;与宁玮八年如一日的通信;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后进生”万同的转化过程;对一个个优生的用心培养;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这些故事无一不向我们传播着李老师的一个信念——“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一、爱心与童心

李老师首先提出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提到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读罢这一节,我深深地为我过去的教育观念而愧疚。我曾经非常笃信老师必须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的威严,学生就必须要尊重老师。学生一看到我就马上安静下来,我曾经为这一点多么地自豪“看我把这些小家伙治得多好”。可是开心过后,我却深知,他们只是怕我,而不是敬我。做了妈妈以后的我,重新站上讲台后,一件小事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小女儿喜欢听歌,我每天都会在她精神好的时候给她听上一段轻快的儿歌。上课前的一段时间,我想学生上课很累了,就一些最新的学生感兴趣的歌,让他们轻松轻松。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学生给我的评价是:这老师真好,上老师你的课很开心。一节课下来,师生和谐,教学愉快。因此我更懂得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应该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二、要公平地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在每个父母的眼中,每一个小孩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小孩都是带着父母满心的期待来到这个世上的。换个角度来说,我们老师如果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一个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去选择教育方法。那我们的学生根本就不存在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每一个都是好孩子。那么你不论是用温和的劝导还是严厉的批评,让学生体验你那份挚爱和真诚,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与顽童打交道

“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令人头疼的事,“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李镇西老师对“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惊心魂魄的传奇故事,最后万同成为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很特殊,成绩的好坏,一般和其他科目的成绩是没有很大联系的。其他科目的成绩不理想,信息技术这门的成绩也可能会很优秀。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是一个双差生,上课的时候从不注意听讲。后来我就发现,其实这个学生有时候还是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简单任务的。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让我就他在前面给同学们做示范,虽然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不会做了,但是中间老师可以提醒他,告诉他,结果一堂课下来,他不但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他已经在同学们面前露了一手。下次上课他还会争取下一次机会,现在他每堂课都上的很认真,虽然他其他科成绩不好,但上我的课总是争取做得更好。同时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感染,因为连平时不认真的学生都在做,那他有什么理由不做呢?这时你不但使这个后进生得到了转变,连整个班的学习风气都得到了改善。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爱可以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甚至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的一片爱心和殷切地期待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锻造卓越人格

温 9月4日 在北京35中学教师座谈会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是教育迫切的任务。

“优生”的培养,“优生”,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优生比“差生”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他们的优越感与日俱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对优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总认为这部分学生自觉性强、智商高,不用多管也能成才。但是由于这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过高期望值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对优生因势利导,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会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老师的一句句真诚的话响彻心头,在我心里撞起了千层浪。爱,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对教书育人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解读。

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3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很多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升学,升了学还是读书,最后的目的是找个好职业,过更好的生活。

读好书是不是就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怎样才算读好书?分数高是不是就一定等于书读的好?

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的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李镇西教授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对“后进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教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5《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5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对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在追求各自幸福中所显露出来的执着的勇气敬佩不已。真的难以想像,如果聪明的达西在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绝后,没有勇气去面对并改正自己的性格缺陷,或者他俩谁都没有勇气去克服财产与门第的悬殊,他们还会幸福吗?

人生之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寻梦者。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一条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虹,现到最美的时候也是它即将消逝的时候。梦是何等神奇,令人魂牵梦绕!它引无数的追梦者背负着黄河的淤泥,手捧长江的清纯,迈着日月交替的脚步,追赶着问题的音符。这其间每一段艰辛的历程,无不饱含着奋斗的辛酸,无不需要我们以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去承受,去拼搏。

有人曾经问我,你可曾关注过空气中的那些尘埃?浩大的世界中它们什么也不算,既没有浮到空气顶层的能力,亦缺乏彻底堕入低谷的魄力,他们以一种很不起眼的姿态被夹在世界的中央。然而我要说:他们是有思想的,他们也拥有梦,他们努力争取过,可是最终他们选择了沉默,放弃了与世抗争的机会,放弃了一路的苦楚与灾难,更放弃了成功后收获的幸福。他们缺乏的是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勇气,一种不懈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气。

命运是奇妙的,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中将要发生什么,生活就是生活,你想这样,可它偏偏是那样。人的手掌太小了,握不住它惊喜和伤害,只是听由它倾盆而来。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勇气绝不是冲动,而是追梦者对未来对理想的一种执着。也许你曾有过这种感觉:偌大的世界你孤单地前行,丢弃了合乎自己的理想而显得空空荡荡,你以为自己还要寂寞地站很久,以为就算丢弃了整个世界也依然可以安稳地生存。这时,想想达西,想想他的勇气,也许就该知道如何去做了。

事实上,像达西这样的人物有很多。四面楚歌中,项王仍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曹孟德更是在“对酒当歌”中,一边感叹“人生几何”,一边执着地吟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就如绚丽的花朵在绽放,我们充满希望,渴望自由呼吸,自由飞翔。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勇气去争取。幸福那么近地悬着,亲爱的朋友,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勇者拾梦,相信破茧而出的,不再短暂,我们将拥有人生全程的美丽!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6

(第一周)

姓名:张武平

阅读篇目:《原来我也是有信念的人》

感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也是一项清苦的职业,个人写作网范文之心得体会:叶霖佳小学教师读书优秀读书心得选。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持,很多人就放弃了这份工作,支持我做老师的信念很简单:吃一口饱饭,面对学生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这个良心也促使我不断地更新教法,认真钻研,储备知识。

姓名:叶红英

阅读篇目:《原来,我也是有信念的人》、《孩子给我坚持的力量》

感悟:我为什么做教师?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曾经敲问过我自己的心灵。为生活,为理想,为表现自我的所谓能力才华,为获取别人的肯定,等等都想过的理由,与我来说都不是。那我为什么而做教师呢?我在这几年想明白了,那是因为我需要孩子们,需要他们的纯洁的心灵,需要他们的微笑,只要来讲孩子们的笑脸,听讲珊珊说:"我好担心你啊,老师!"我无比的快乐!因为我活在学生的心中,我幸福,我快乐,所以我教学!

姓名:梁宝娟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无书不欢,爱书如命的"书虫",中外名着,报纸杂志,凡是能看的我都爱看,遇到一本好书,看到半夜时常有的事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困扰,我猛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我和文中的作者都有同感:已届不惑的我没了年轻人潇洒伶俐的举止,没了年轻人青春无敌的风貌。那么,拿什么拯救我的中年,拿什么浇灌我的事业和心灵?对,读书!希望我能坚持下去,重进书里这个黄金屋。

姓名:廖杏桥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今天读了虞彩琴写的《我的阅读行为教育》这篇文章后,深深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给学生一杯水,我们的老师真的需要有长流水。作者那老黄牛的精神,通过多阅读,挤时间阅读,写出许多优秀作品,拿着证书在学生面前很自豪,教会学生写作,那成功感是多么让人羡慕,可回想自己连看书的恒心都没有,拿起书本教学,语句相当贫乏,有时学生的问题让我哑口无言,与此相比真的惭愧不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向作者学习挤出时间的阅读,拥有更多的长流水,以便修身养性,提升自我。

姓名:梅杏英

阅读篇目:《为自己寻找一些理由》

感悟:我读了《为自己寻找一些理由》这篇文章也很感概,我教师几十年,这么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呢?谋生、理想、无奈,甚至是奉献?似是道理,非是道理,苦闷多年,还是这平凡朴素的几个字:"我真的喜欢他们。"爱他们的活泼可爱,爱他们对老师纯真的爱,爱他们成功后的喜悦和快乐,看着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坚持的理由﹗

姓名:吴庆基

阅读篇目:《孩子给我坚持的力量》

感悟:现在的教师很辛苦,尤其是做班主任的老师,工作之多,工作制繁琐,就更不用说了,然而当你做了工作,看到自己的学生变乖变好了,即使成绩不大理想,但他们都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心里也确实得到了安慰,对自己不停的工作,不停地教育学生也是值得的。因此,我们要留心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就,安慰自己,以它为动力,继续努力工作。

上一篇桂花诗

下一篇乌龟飞行记